首页 > 工作文档 > 讲话稿 > 经济工作 > 全面奔小康重点在农村正文

《全面奔小康重点在农村》

时间:

全面奔小康重点在农村

辞旧迎新的钟声刚刚响过,党中央、国务院就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农业和农村工作,这充分体现了中央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这次会议按照十六大的部署,对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政策措施十分具体,现在需要全党全社会行动起来,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真正把“三农”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新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有发达的农业作支撑。我国人民从缺吃少穿到温饱有余,实现总体小康,农产品供给的全面增长、农业的巨大进步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是,要完成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农业的基础地位必须加强,绝不能削弱。只有面向市场,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才能生产出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满足城乡居民日益丰富的消费需求;只有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村购买力日趋旺盛,才能真正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没有发达的农业,没有繁荣的农村,没有殷实的农民,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农村。农村能否完成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对全国来说举足轻重。从总体上看,目前农村的生产力水平不高,农民生活水平比较低,还有几千万人尚未摆脱贫困;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长期滞后,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亟待改善;城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仍有扩大的趋势。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推进农村的小康建设,任务艰巨,难度很大。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全党更加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着眼于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正确处理农民问题,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使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相适应。按照这样的战略思路,就要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确定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重大经济政策的过程中,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加以考虑,切实在建设和投入上向农业倾斜,给农民实惠。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继续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为农村经济发展开拓新的空间,为农民收入增长开辟新的途径,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要落实好党的农村政策,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上来。要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千方百计帮助农民解决眼前的困难,谋求长远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竞争力,逐步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要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把社会事业的发展重点放到农村,并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实行科教支农、文化支农和卫生支农,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更加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只要全党同志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把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就一定能够开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把党的十六大描绘的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