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文档 > 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 > 培训工作总结 > 历史教师培训总结【精选七篇】正文

《历史教师培训总结【精选七篇】》

时间:

历史教师培训总结(通用7篇)

历史教师培训总结 篇1

参与培训工作的过程,其实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几个月里,我们付出了劳动,收获了幸福。

第一个收获:组织观念有所增强

远程培训工作意义重大,它关系数万教师专业的成长,关乎课程改革的进行,关涉国民素质的提升。 远程教育中心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在前期准备中呕心沥血,在培训进行时栉风沐雨。 受其感染,对于远教中心安排的任务,我们力争在第一时间内完成: 7月25日网上注册;8月3确定辅导计划;8月5日开通学科博客;8月22日组建教研qq群;8月30日发布考核试题;9月18日拍摄评课沙龙;11月1日完成简报编制;11月15日作业批改完毕;11月30日,上报优秀名单;今天,向中心领导汇报工作,与各位师友分享快乐。

我们心中充满幸福,因为,我们完成了领导交给的任务。

第二个收获:业务水平有所提升

为了进一步提高远程培训工作的效果,我们以创新的态度来改进自己的工作

在网络交流中,我们尽可能地回复每一位学员提出的问题,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对于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发动学员一起讨论,变单向交流为双向交流,力图促成多向交流。

今年的培训主题是“评好课”,但相关理论、具体案例都太单薄,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我们共编制了20期简报。为此,我们全方位收集学员的素材,从提出的困惑到发出的感慨,从讨论的问题到完成的作业,我们都及时筛选、整理。对于较好的资源,我们还会给每一位作者发去选用通知,以为感谢,也是激励。 我们向部分积极分子电话约稿,请他们提供的优质稿件。 我们还把简报及优质文章,发到中国历史课程网上,使其能在更大的空间内传播。

拍摄视频,远教中心特别给力,让我们几人好好地秀了一把。为了做到散而不漫,我们先行圈定评议视角:学生学习中的互动、教师教学中的呈现、课程性质中的内容、课堂文化中的创新。只是,首次拍摄,兴奋而且紧张,以至于我们没能亮出招牌,摆好pose。

筹建博客时,吴云驾老师给这个网络小屋起了个文雅的名字:“‘徽’当临绝顶”。此名义有三重:(1)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只能前行不能后退,这是我们的底线; (2)登上安徽中学历史教育的峰顶,应是我们的志向; (3)提高自己的教学教研水平,创造自己的辉煌,这是我们的信心。我们心中充满幸福,因为,我们提升了水平。

第三个收获:学习愿望更加浓烈

若要辅导他人,必先辅导自己。参训教师可能会把我们当作“加油站”、“补给点”、“服务区”、“修理厂”,因此,我们必须为自己“充电”、“蓄能”、“吸氧”、“补钙”。

工作之余,我们挤出时间,或在家读书,或外出求学。彭江龙、吴云驾两位老师到了北国南疆、黄海之滨,进行教育考察,沈为慧与赵剑峰则参加了全国历史学会的上海年会。

年会期间,聆听知名学者讲座,我们领略到了知识的多彩,体会到了历史的智慧。观摩特级教师献课,我们感受到了名师深厚的学养,分享到了他们阅读的快乐。参加教育沙龙活动,我们目睹了激烈的交锋,亲历了智慧的碰撞。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读书的广度决定知识的跨度,读书的深度决定认识的力度,读书的厚度决定教学的高度。不会阅读的学生,是没有潜力的学生;而不爱读书的老师,更是没有希望的老师。 关于教师的成长方向,学会的理事长赵亚夫教授认为:“能够引导学生自己行路的教师,是圣人;能够带领学生寻路的教师,是贤人;能够拉着学生走上正路的教师,是好人;迫使学生按图索骥的教师,是蠢人。” 我们暗下决心:立足好人,景仰圣人,追逐贤人,不做蠢人。我们心中充满幸福,因为,我们渴望学习。

第四个收获:结识一批同道中人

培训中,我们主动与态度认真、进取心强,有理想、有追求的学员联系,通过电话、短信、邮件、qq等方式,与他们交流学习心得、畅谈教学感受。并先后请繁昌的李应平、来安的朱述山、灵璧的陈树志、宿松的朱旭南、安庆的何凌、天长的陈万民等老师,梳理出自己的成长足迹。 同行为朋,同志为友。这些朋友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学习体验,感染着大家,也鼓舞着我们。

砀山县铁路中学的王安建老师酷爱阅读,他的体会是:与书同行,可以改变我们的内涵;与书同行,可以改变我们的气质;与书同行,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与书同行,可以完善我们的事业。 “多一份书香,人生就多一份渊博、多一份深邃、多一份洒脱,多一份书香,前程就多一份亮丽、多一份坦荡、多一份辉煌”。

灵璧一中的陈树志老师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时写道:“在我从教的道路上,我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这主要是得益于师友的'指导与启迪。他们是我前行中的路标与航灯,是我成长中的支柱与靠山。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精彩的生活、精彩的事业、精彩的人生,我也坚信每一种精彩的背后都有许多无法诉诸文字的体验。在人生的道路上,应该选择哪条路,需要借助高人的智慧。 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与大师对话,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才能看得更远”。

也许,他们的成果还不够多,但是,他们徜徉书海,笔耕不辍;也许,他们的名气还不够大,但是,他们激情满怀,自强不息。我们心中充满幸福,因为,我们拥有了的同道中人。

第五个收获:成立历史教师沙龙

培训结束后,我们与部分朋友进行了沟通,最后决定:围绕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组织一次联谊活动。

xx年12月18日,联谊活动在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举行。与会者提出了几个质朴但令人深思的问题:我们走到哪了?我们要到哪去?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

活动虽然短暂,但这几个问题撬动了大家的观念,引发了会上的热议以及会后的深思淮北市烈山区教研室的许寒秋老师在活动小结中写道:“回想为教的十几年,每天重复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的程序性生活,虽无抱怨,但兴致不高。学生评价不错,领导给予肯定,自我感觉蛮好。特别是评上中教高级以后,便觉得万事大吉,一切ok。 现在想想:难道这就是我所追求的历史教育吗?难道这就是我所追求的理想生活吗?”

固镇县新马桥中学的肖祥龙老师感慨万分:“想想自己的今天,确实为俗事所困扰,一直走不出去,达不到更高的层次。自己那颗不服输的心还在吗?会后,我一直在问自己:我要干什么,我要得到什么,我应该舍弃什么?”

亳州一中的谭伟弘老师叩问自己:“什么样的课堂是我心目中的理想?现实和理想的距离还有多远?”阜阳市城郊中学的黄文明老师,进行了自我剖析:“我们乐于在课堂上展示个人的魅力而怠慢了课堂的‘主人’,我们一直认为,自己服务的对象是历史学科,根本没有想到,对象其实是‘活生生的人’! 我们没有思考历史教育的价值是什么,我们始终不愿、也不敢让课堂自然‘生成’,我们一直沉湎于阶级史观不能自拔,我们一直认为教科书的铅字就是金科玉律,我们一直原地踏步、不愿更新知识,我们早已满足于充任一个‘知道份子’。 现在才知道,我是多么无知……”

砀山二中的郭光勇老师在活动感想中写道:“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究竟需要怎样的历程?这的确难以回答。但是我想,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标准。 曾经认为自己对教材的知识结构把握很准确,内容很熟悉,理解很到位,讲起课来也是妙趣横生;曾经认为自己的年龄在悄悄地增长,知识的积累也在慢慢地充溢;曾经认为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很高、很好……所有的感觉好像就是,自己已经成长到位了。但是,好像又并非如此。当自己在备课中遇到难题时,才发现还有很多的疑问隐藏在教材里;当学生突然在课堂上发问时,才发现学生涉猎的知识真的很宽、很泛。和年轻的同事共同研讨,才发现他们的思维是那么活跃,观察的视角是那么新颖。但是,自己往往又凭借年龄的‘优势’,对抗着学习,抵制着进步。”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学生心目中的教师,不是空谈家,不是不学无术的庸才,而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专家”。 当代教育家朱永新教授认为:无论是新课程还是旧课程,只要教师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人,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的课堂就一定精彩;一个不学习、不思考的人,他的课堂永远不可能精彩,甚至算不上合格。 我们不敢奢望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专家”,也不敢宣称自己的课堂“一定精彩”,但是,我们不能让自己沦为“不学无术的庸才”,也不能让自己的课堂“永远都不精彩”。“作为教师,如果不能提高学养,那就是对教育的不尊重,就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就是对自己职业的不尊重!”涡阳一中袁超文老师的话掷地有声。 学习无止境,年龄不是障碍,只要学习的心境还在;地区不是障碍,只要学习的愿望还在。40岁还在成长,60岁我还年轻!

涡阳四中的孙孝利老师希望“自己能一直努力着、进步着。” 淮北市实验高中的王九红老师表示:“我要进步!追赶同道者的脚步!”同时渴望能“有温暖的太阳照耀着我们,温暖我们的心。”阜阳市城郊中学的何学保老师提出:“专家引领是必须的,专业阅读是必须的,交流合作是必须的,活动载体也是必须的!”

既然与会者有学习的愿望、进步的要求,我们决定乘势而动,发起成立区域性学习共同体,作为大家相互交流的平台、展示自己的舞台。 xx年12月18日晚,“高中历史教师沙龙”正式成立。

回忆我们的多次经历:开会时听得十分激动,到家后想一想还很感动,过段时间则一动不动。 如今,我们已经跳出这个怪圈。我们心中充满幸福,因为,我们已经上路了。我们只是争暖的早莺,我们又象啄泥的新燕,我们更愿,安徽的中学历史教研,很快就能“乱花迷眼”,“浅草没蹄”。

xx省远程教育辅导团队高中历史学科组

二○xx年一月二十三日

历史教师培训总结 篇2

通过视频学习,发表教学日志12篇、案例1篇、作业三篇以及网上发帖10个回帖若干,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学科知识得到了提高。使我懂得了怎样备好、上好、评好一节课;对怎样成长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有了具体的方法。

一、接受了更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培训,不仅使我对于新课程改革有了明确的认识,而且使自己在教学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培训期间,导师精心组织,学员进行发帖跟帖,积极探讨,扬长补短共同进步。不同的思维方式就有不同的思考、不同处理方式、不同的结果,转变思维方式就会别有洞天。作为一名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从优质教学提升至有效教学,善于进行教学反思是关键,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并有效实施反思性教学,在反思中感知学生的学,在反思中修正自己的教育,在反思中不断提升已有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强化了素质,了解了历史研究的前沿问题。

作为历史教师必须时时保持充电的状态,此次培训无疑是一次良好的机会。经过培训,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补充。我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自我感觉专业知识还是不扎实的,而且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人才。通过聆听专家讲课,从教学到教研,都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虽然专家们的讲课是短暂的,但启迪我们的思维,把我们领进新思维的大门却是永恒的。

新教材内容多、头绪多、涉及面广。课时少,教学难度大,教师要在依据课标,紧扣教材的基础上,敢于大胆取舍,敢于放弃。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再创造。第一是精简教材,课标不作要求的、内容比较简单的、不利于教学整体设计的教材内容,就少讲,甚至不讲。精简教材,不能够损害教材的系统性和结构上的完整性。第二是补充教材,教材编写得学生不好理解的,又是课标要求的内容,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适当充实教材内容。增设背景或材料或活动,辅助学生学习。教师还需要对教材作一番加工。它不是说可以随意地对教材妄自增删,如为了讲好重点,完成教学目的,可以对历史过程讲得具体生动些,给学生一些感性材料,对于重要人物的言行,多着一些笔墨。这都是对教材的补充。这样做才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打下基础,也可以引起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特殊兴趣。

历史是复杂的,人类社会存在着各种关系,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级,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历史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对于近现代史,以前的教材基本上是按阶级关系、阶级斗争和革命发展的线索来贯穿的,注重讲农民起义的推动作用。每个朝代的末期都有一场或多场战争。例如秦末、汉末等社会的更替,历史的前进就是靠农民的起义来推动。农民起义的原因就是阶级矛盾。从这个角度去观察近现代史中的某些问题,就比较狭隘,传统史学注重历史概念的传授,重视基本史料的作用,有严密的逻辑推理。

而现代史学观点让史学与各学科联姻,采用跨学科的办法,摆脱客观主义的束缚。转换视角运用现代史学观点可使我们获得新的启迪、新的认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可以看出。老教材突出的是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的统治,几乎是否定的。而现在的教材用现代史学观点解释,肯定了他是一次失败的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客观上对民族资本主义起到了促进作用作为清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革,洋务运动虽然没有达到自强御侮的最终目的,但还是使中国迈入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化潮流,尽管一切都是被动的,是被世界潮流推着走。我们看重的是,这场运动是否顺应了世界文明前进的大潮,是否代表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是否为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过渡做出了贡献。现代化史观在坚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扭转了过去的不少教条化的认识,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初中新教材对农民起义的章节做了大量删节,充分体现了现代史学观点得到了运用。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对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如果我们教师僵化了自己的思想,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更谈不上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因此,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现代社会,各种知识更新换代快,旧知识迅速老化,新知识飞速生成。假如我们教师仍然死抱自己的传统,不愿意学习,就势必跟不上形势,因而随着课改的进行,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培训,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

通过培训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当代教师,第一,要具有丰富系统的教学理论知识。第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由教学中主角转向平等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彼此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第三,要做课程改革中的积极合作者。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合作,教师与其他社会成员合作。第四中学教师应该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还应该成为一个专家型的教师,而这一点正是当今我们大多数中学教师所不具备的,要做学习型的教师,在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新鲜事物层出无穷,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永不停息。

四、认识了一些同行,并且和他们网上交流。

远程教育培训不同于以往我们所接受的传统的教育培训,它是应用网络平台,搭建了一个虚拟的教育空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我们除了能观看一些专家的视频,还可以通过论坛跟自己同专业的教师学员交流学习体会,共同学习,加强学员之间的联络和交流。同时,参加培训的学员不要统一的时间和地点,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随时进行学习。这种全新的教育培训方式给我们充分自由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技巧、策略,最终学会学习。所以说通过培训进行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此次培训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又是一个非常好的相互学习的机会。同时,还是建立友谊的纽带,平时只能在报刊杂志见到名师的老师,通过此次机会,终于可一睹尊容,亦为乐事。

当然,培训只是一个开始,关键是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运用这次培训中所学的一些理念与理论,使自己的教学能更上一个新台阶。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全面提高自身素养。加强教师之间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历史教师培训总结 篇3

XX年6月27日至7月7日,我特别荣幸地参加了华南师范大学承担的广东省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培训共进行了十天,这十天的紧张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们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使自己在教育教学理念上完成了一次洗礼,教学知识上得到一次强劲的“充电”。

十天的学习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前三天由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组织进行通识培训,后七天主要由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组织进行学科培训。在这十天的学习中,有许多的专家与教授对我们进行精彩的讲座,蒋平教授的《阳光心态与幸福生活》讲座既充满趣味又富有内涵,许锡良教授的《人性、人权与教育》讲座让我们大开眼界,王红教授的《中美基础教育的考察与思考》让我们认识与了解了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美国基础教育,刘良华教授《教育研究与教师写作》既有激情又非常实用,左双文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的前沿问题与研究》、张庆海教授《中学历史教学的理论问题》让我们了解了历史研究的前沿,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宋德华教授《历史研究论文写作方法概论》让我们知道历史研究论文的选题、规范、有效,黄牧航教授《历史教师从职业化走向专业化》站在一个较高的高度上对我们进行指导,让我们知道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专业化的教师。现将十天的学习总结如下:

一、接受了更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得,但抬头望头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别是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对理清新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帮助,而且对突破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一些“瓶颈”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高广方教授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与实践》讲座中,提出了一个观点,我们的教育为的是什么?她提出了四个观,即:生命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从几方面对中学教学提现了新的发展方向,最后得到结论:正确的教育理念是育人教书。此报告无疑是对当下教育弊端的一次警钟,更是对一线教师理念的一次纠正。

二、学习如何成为了一个专家的型的教师

中学教师应该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还应该成为一个专家型的教师,而这一点正是当今我们大多数中学教师所不具备的,我们更多的是实践,但不会总结,将这些实践形成文字,变成论文只更是我们所不善长的,这次培训有三位教授对这个问题进行专门的阐述,分别是刘良华教授,宋德华教授,黄牧航教授,通过这些教授的讲座,使我们了解了论文的选题、论文的写作准备、写作的基本步骤、写作的基本要求、论文写作的常见的问题与纠正。黄牧航教授则对中学历史教师的基本课题研究进行专题讲座,让我们了解中学教师如何进行一些相对实用的课题研究方法、步骤。

三、认识了全省的一些同行

此次培训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参加培训的都是全省教学一线的精英、名师,对教育教学都是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此次培训又是一个非常好的相互学习的机会。同时,还是建立友谊的纽带,平时只能在报刊杂志见到名师的老师,通过此次机会,终于可一睹尊容,亦为乐事。

当然,培训只是一个开始,关键是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运用这次培训中所学的一些理念与理论,使自己的教学能更上一个新台阶。

历史教师培训总结 篇4

这次我十分有幸参加了为期三天的x省历史骨干教师培训。这对我来说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以让我这样一个年轻教师有幸聆听专家、教授及杰出同行们的一些新观点、新理念、新思路,这为我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与启迪。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的确,在这为期三天的培训中,我收获很大,真是不虚此行。

本次培训形式丰富多样,专家引领、同行探讨、各抒己见,目的都是为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这对我们历史教师来说是非常实际的问题。其中关于有效教学这一点的讨论我映像尤为深刻。

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我个人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具备有效教学的理念。正如沈春华老师所说的,教师只有有了有效教学的理念,才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所谓有效教学,首先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离开了学就无所谓教。教师要有"生本"课堂的理念,在课堂上教师要时时与学生互动,这是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的。其次,教师要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使自己的课上得有趣味,有情理。在教学的开头通过一些设问引入正课,使学生产生认识冲突,有探索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跌宕起伏,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浅显的内容设置成深层的设问,层层叠进,让学生进行纵向、横向的思考。在一堂课的结尾,教师可以留下一两道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体会,产生回味之美。

当然要进行有效教学必须紧扣课程目标,它是引领教学航向的航标灯,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恰当的适当的运用历史材料使学生对历史问题产生思考与探究,使学生有所感、有所悟。

那么如何来检验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我认为要使我们的教学具有可测性。例如我在一节课上只用35分钟时间进行教学活动,而剩余的十分钟时间是用来检验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到达。可以通过学生讨论总结,做题等多种方式,然后进行查漏补缺。

总之,在我们的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紧扣课程目标,探究学情,以课本为依托,引学生有所思,有所议,给学生历史感,还原到历史当中,帮助学生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方法、习惯和能力,这是历史教师必须做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以上是本人在此次培训中的一些感悟,不足之处,请给与指正。

历史教师培训总结 篇5

XX年6月27日至7月7日,我特别荣幸地参加了华南师范大学承担的广东省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培训共进行了十天,这十天的紧张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们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使自己在教育教学理念上完成了一次洗礼,教学知识上得到一次强劲的“充电”。

十天的学习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前三天由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组织进行通识培训,后七天主要由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组织进行学科培训。在这十天的学习中,有许多的专家与教授对我们进行精彩的讲座,蒋平教授的《阳光心态与幸福生活》讲座既充满趣味又富有内涵,许锡良教授的《人性、人权与教育》讲座让我们大开眼界,王红教授的《中美基础教育的考察与思考》让我们认识与了解了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美国基础教育,刘良华教授《教育研究与教师写作》既有激情又非常实用,左双文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的前沿问题与研究》、张庆海教授《中学历史教学的理论问题》让我们了解了历史研究的前沿,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宋德华教授《历史研究论文写作方法概论》让我们知道历史研究论文的选题、规范、有效,黄牧航教授《历史教师从职业化走向专业化》站在一个较高的高度上对我们进行指导,让我们知道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专业化的教师。现将十天的学习总结如下:

一、接受了更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得,但抬头望头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别是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对理清新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帮助,而且对突破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一些“瓶颈”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高广方教授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与实践》讲座中,提出了一个观点,我们的教育为的是什么?她提出了四个观,即:生命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从几方面对中学教学提现了新的发展方向,最后得到结论:正确的教育理念是育人教书。此报告无疑是对当下教育弊端的一次警钟,更是对一线教师理念的一次纠正。

二、完善了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了解了历史研究的前沿问题:

教师是一个永远新的职业。这里讲的“新”主要指知识的更新与教学艺术的更新。作为历史老师,应是始终站在科学知识岸边的摆渡人,传承知识与文化;他应是学生灵魂的塑造师与精神垃圾的清道夫。所以,作为历史教师必须时时保持充电的状态,此次培训无疑是一次良好的机会。经过培训,就我个人而言,不仅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补充。尤其是左双文教授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前沿讲座,让我们有种全新的认识与了解,张庆海从一些新的角度对历史进行重新解读,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三、学习如何成为了一个专家的型的教师

中学教师应该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还应该成为一个专家型的教师,而这一点正是当今我们大多数中学教师所不具备的,我们更多的是实践,但不会总结,将这些实践形成文字,变成论文只更是我们所不善长的,这次培训有三位教授对这个问题进行专门的阐述,分别是刘良华教授,宋德华教授,黄牧航教授,通过这些教授的讲座,使我们了解了论文的选题、论文的写作准备、写作的基本步骤、写作的基本要求、论文写作的常见的问题与纠正。黄牧航教授则对中学历史教师的基本课题研究进行专题讲座,让我们了解中学教师如何进行一些相对实用的课题研究方法、步骤。

历史教师培训总结 篇6

参与培训工作的过程,其实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几个月里,我们付出了劳动,收获了幸福。

第一个收获:组织观念有所增强

远程培训工作意义重大,它关系数万教师专业的成长,关乎课程改革的进行,关涉国民素质的提升。 远程教育中心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在前期准备中呕心沥血,在培训进行时栉风沐雨。 受其感染,对于远教中心安排的任务,我们力争在第一时间内完成: 7月25日网上注册;8月3确定辅导计划;8月5日开通学科博客;8月22日组建教研qq群;8月30日发布考核试题;9月18日拍摄评课沙龙;11月1日完成简报编制;11月15日作业批改完毕;11月30日,上报优秀名单;今天,向中心领导汇报工作,与各位师友分享快乐。

我们心中充满幸福,因为,我们完成了领导交给的任务。

第二个收获:业务水平有所提升

为了进一步提高远程培训工作的效果,我们以创新的态度来改进自己的工作

在网络交流中,我们尽可能地回复每一位学员提出的问题,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对于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发动学员一起讨论,变单向交流为双向交流,力图促成多向交流。

今年的培训主题是“评好课”,但相关理论、具体案例都太单薄,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我们共编制了20期简报。为此,我们全方位收集学员的素材,从提出的困惑到发出的感慨,从讨论的问题到完成的作业,我们都及时筛选、整理。对于较好的资源,我们还会给每一位作者发去选用通知,以为感谢,也是激励。 我们向部分积极分子电话约稿,请他们提供的优质稿件。 我们还把简报及优质文章,发到中国历史课程网上,使其能在更大的空间内传播。

拍摄视频,远教中心特别给力,让我们几人好好地秀了一把。为了做到散而不漫,我们先行圈定评议视角:学生学习中的互动、教师教学中的呈现、课程性质中的内容、课堂文化中的创新。只是,首次拍摄,兴奋而且紧张,以至于我们没能亮出招牌,摆好pose。

筹建博客时,吴云驾老师给这个网络小屋起了个文雅的名字:“‘徽’当临绝顶”。此名义有三重:(1)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只能前行不能后退,这是我们的底线; (2)登上安徽中学历史教育的峰顶,应是我们的志向; (3)提高自己的教学教研水平,创造自己的辉煌,这是我们的信心。我们心中充满幸福,因为,我们提升了水平。

第三个收获:学习愿望更加浓烈

若要辅导他人,必先辅导自己。参训教师可能会把我们当作“加油站”、“补给点”、“服务区”、“修理厂”,因此,我们必须为自己“充电”、“蓄能”、“吸氧”、“补钙”。

工作之余,我们挤出时间,或在家读书,或外出求学。彭江龙、吴云驾两位老师到了北国南疆、黄海之滨,进行教育考察,沈为慧与赵剑峰则参加了全国历史学会的上海年会。

年会期间,聆听知名学者讲座,我们领略到了知识的多彩,体会到了历史的智慧。观摩特级教师献课,我们感受到了名师深厚的学养,分享到了他们阅读的快乐。参加教育沙龙活动,我们目睹了激烈的交锋,亲历了智慧的碰撞。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读书的广度决定知识的跨度,读书的深度决定认识的力度,读书的厚度决定教学的高度。不会阅读的学生,是没有潜力的学生;而不爱读书的老师,更是没有希望的老师。 关于教师的成长方向,学会的理事长赵亚夫教授认为:“能够引导学生自己行路的教师,是圣人;能够带领学生寻路的教师,是贤人;能够拉着学生走上正路的教师,是好人;迫使学生按图索骥的教师,是蠢人。” 我们暗下决心:立足好人,景仰圣人,追逐贤人,不做蠢人。我们心中充满幸福,因为,我们渴望学习。

第四个收获:结识一批同道中人

培训中,我们主动与态度认真、进取心强,有理想、有追求的学员联系,通过电话、短信、邮件、qq等方式,与他们交流学习心得、畅谈教学感受。并先后请繁昌的李应平、来安的朱述山、灵璧的.陈树志、宿松的朱旭南、安庆的何凌、天长的陈万民等老师,梳理出自己的成长足迹。 同行为朋,同志为友。这些朋友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学习体验,感染着大家,也鼓舞着我们。

砀山县铁路中学的王安建老师酷爱阅读,他的体会是:与书同行,可以改变我们的内涵;与书同行,可以改变我们的气质;与书同行,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与书同行,可以完善我们的事业。 “多一份书香,人生就多一份渊博、多一份深邃、多一份洒脱,多一份书香,前程就多一份亮丽、多一份坦荡、多一份辉煌”。

灵璧一中的陈树志老师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时写道:“在我从教的道路上,我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这主要是得益于师友的指导与启迪。他们是我前行中的路标与航灯,是我成长中的支柱与靠山。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精彩的生活、精彩的事业、精彩的人生,我也坚信每一种精彩的背后都有许多无法诉诸文字的体验。在人生的道路上,应该选择哪条路,需要借助高人的智慧。 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与大师对话,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才能看得更远”。

也许,他们的成果还不够多,但是,他们徜徉书海,笔耕不辍;也许,他们的名气还不够大,但是,他们激情满怀,自强不息。我们心中充满幸福,因为,我们拥有了的同道中人。

第五个收获:成立历史教师沙龙

培训结束后,我们与部分朋友进行了沟通,最后决定:围绕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组织一次联谊活动。

xx年12月18日,联谊活动在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举行。与会者提出了几个质朴但令人深思的问题:我们走到哪了?我们要到哪去?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

活动虽然短暂,但这几个问题撬动了大家的观念,引发了会上的热议以及会后的深思淮北市烈山区教研室的许寒秋老师在活动小结中写道:“回想为教的十几年,每天重复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的程序性生活,虽无抱怨,但兴致不高。学生评价不错,领导给予肯定,自我感觉蛮好。特别是评上中教高级以后,便觉得万事大吉,一切ok。 现在想想:难道这就是我所追求的历史教育吗?难道这就是我所追求的理想生活吗?”

固镇县新马桥中学的肖祥龙老师感慨万分:“想想自己的今天,确实为俗事所困扰,一直走不出去,达不到更高的层次。自己那颗不服输的心还在吗?会后,我一直在问自己:我要干什么,我要得到什么,我应该舍弃什么?”

亳州一中的谭伟弘老师叩问自己:“什么样的课堂是我心目中的理想?现实和理想的距离还有多远?”阜阳市城郊中学的黄文明老师,进行了自我剖析:“我们乐于在课堂上展示个人的魅力而怠慢了课堂的‘主人’,我们一直认为,自己服务的对象是历史学科,根本没有想到,对象其实是‘活生生的人’! 我们没有思考历史教育的价值是什么,我们始终不愿、也不敢让课堂自然‘生成’,我们一直沉湎于阶级史观不能自拔,我们一直认为教科书的铅字就是金科玉律,我们一直原地踏步、不愿更新知识,我们早已满足于充任一个‘知道份子’。 现在才知道,我是多么无知……”

砀山二中的郭光勇老师在活动感想中写道:“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究竟需要怎样的历程?这的确难以回答。但是我想,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标准。 曾经认为自己对教材的知识结构把握很准确,内容很熟悉,理解很到位,讲起课来也是妙趣横生;曾经认为自己的年龄在悄悄地增长,知识的积累也在慢慢地充溢;曾经认为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很高、很好……所有的感觉好像就是,自己已经成长到位了。但是,好像又并非如此。当自己在备课中遇到难题时,才发现还有很多的疑问隐藏在教材里;当学生突然在课堂上发问时,才发现学生涉猎的知识真的很宽、很泛。和年轻的同事共同研讨,才发现他们的思维是那么活跃,观察的视角是那么新颖。但是,自己往往又凭借年龄的‘优势’,对抗着学习,抵制着进步。”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学生心目中的教师,不是空谈家,不是不学无术的庸才,而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专家”。 当代教育家朱永新教授认为:无论是新课程还是旧课程,只要教师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人,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的课堂就一定精彩;一个不学习、不思考的人,他的课堂永远不可能精彩,甚至算不上合格。 我们不敢奢望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专家”,也不敢宣称自己的课堂“一定精彩”,但是,我们不能让自己沦为“不学无术的庸才”,也不能让自己的课堂“永远都不精彩”。“作为教师,如果不能提高学养,那就是对教育的不尊重,就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就是对自己职业的不尊重!”涡阳一中袁超文老师的话掷地有声。 学习无止境,年龄不是障碍,只要学习的心境还在;地区不是障碍,只要学习的愿望还在。40岁还在成长,60岁我还年轻!

涡阳四中的孙孝利老师希望“自己能一直努力着、进步着。” 淮北市实验高中的王九红老师表示:“我要进步!追赶同道者的脚步!”同时渴望能“有温暖的太阳照耀着我们,温暖我们的心。”阜阳市城郊中学的何学保老师提出:“专家引领是必须的,专业阅读是必须的,交流合作是必须的,活动载体也是必须的!”

既然与会者有学习的愿望、进步的要求,我们决定乘势而动,发起成立区域性学习共同体,作为大家相互交流的平台、展示自己的舞台。 xx年12月18日晚,“高中历史教师沙龙”正式成立。

回忆我们的多次经历:开会时听得十分激动,到家后想一想还很感动,过段时间则一动不动。 如今,我们已经跳出这个怪圈。我们心中充满幸福,因为,我们已经上路了。我们只是争暖的早莺,我们又象啄泥的新燕,我们更愿,安徽的中学历史教研,很快就能“乱花迷眼”,“浅草没蹄”。

历史教师培训总结 篇7

本人陈玉梅,现是xx市实验中学历史教师,XX年xx省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历史班学员。我于XX年6月28日至7月7日参加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第一阶段理论学习。通过培训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使本人的教育理论和专业水平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在培训中,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学习态度端正、积极、认真、刻苦,积极对照检查学习,认真完成培训班布置的各项任务。带着疑问和求知的心情讲座。在听课中,我对重点与难点做好相应的笔记,随着教授们的思路积极思考。做到虚心好学,遇到不懂的专业理论知识主动向老师请教,与同行探讨,从中得到了不少启示。

蒋平主任的《阳光心态与幸福人生》的讲座,我感触颇多。由于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的压力,使我们的不少教师出现了严重的心身疾病,从而降低了自已的生活质量,埋葬了人生幸福甚至导致终身遗憾。我们应适时调整人生的终极目标,懂得适时释放压力,保持健康的身体和乐观的心态,提高自己的素质,不论是在工作上、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要看到自己的优势,接纳自己的不足,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适度冒险、勇于创新、勇于承担责任,增强自尊心;要赢得学校领导的肯定,同事、朋友、家人的认可,要学会自我控制,提高自己的人生幸福感。“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人生中也会遇到困难或挫折,但我们要保持乐观心态,笑对人生,追求人生幸福。

许锡良教授的《人性、人权、教育》的讲座对我启发很大。生命来之不易,来之可贵。我们要敬畏生命,善待自己的生命。要正视人性的弱点,包容弱点,我们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敬爱之心、仁爱之心去善待我们的学生;通过人性教育张扬学生的个性,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学生更充分地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尊重人性,保护人权。

高广方教研员作的《生体教育的理念与实践》讲座,对她的观点我深有同感。生命是可贵的,做人就有健康地、有尊严地过着幸福的生活,教育学生健康的灵魂,帮助学生拥有尊严的底蕴,帮助学生获得过幸福生活的能力与品格;成就自己的幸福人生,爱是老师德与智的核心;对于教学观,要学会把教转化为学;学习是主动的过程,不要剥夺学生学习的权利,学生不是被动的容器而是鲜活的生命体。

王红教授的《中美基础教育的观察与思考》讲座,使我知道了要认识美国的教育首先必须从美国中小学的教学教育目标说起,了解了美国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目标,很多困惑就可以找到答案;美国的基础教育不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是侧便于“会学”而不是“学会”;会学的重点不在于获取知识和信息而在于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在于培养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兴趣;美国的教育侧重于能力导向的教学目标,中国的教育侧重于知识导向的教学目标;美国对学生的教育评价定位于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思维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评价。美国教育是“人”的教育、人本教育,重视人格、独立的、有思想、有尊严、有情感的培养,把人当人看,实现了课室里的民主,实现了教育的公平与民主。

刘良华教授的《教育与教师写作》、黄牧航教授的《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宋德华教授的《历史研究论文写作方法概论》等讲座,进一步提升我的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理论水平和写作能力,受益非浅。。陈长崎教授的《中国古代史前沿问题研究》、左双文教授的《中国近现代史前沿问题研究》、林中泽教授的《西方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张庆海教授的《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论问题研究》、张向阳教授的《中学历史教育前沿问题研究》等讲座使我了解了学术研究动态,提升我的专业理论水平。陈文海教授的《高师历史教育改革研究》、王泳老师的《中学历史多媒体教学研究》、陈维坚老师的《中学历史教育研究方法示例》、魏恤民老师的《xx省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的现状》等讲座增强我的信念,使我更坚信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长期性、艰巨性。

总之,通过这次教育培训我学到很多新的教学理论和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提高了我教学的各方面能力,为我终身的教师生涯习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和基矗我认为只有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一个合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