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文档 > 总结报告 > 社会实践 > 红色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6篇】正文

《红色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6篇】》

时间:

什么是红色文化?从广义上说,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红色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红色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1

周日上午,我们在学院的组织下参加红色教育活动,具体活动内容是去四平参观西平战役纪念馆和四平烈士陵园祭奠烈士。炎热的天气如同同学的热情一样澎湃。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有欢声笑语,也高速路上堵车等待的小插曲。

上午,我们参观了期待已久的四平战役纪念馆,看着那一幅幅黑白照片,那一件件破旧的军装,那一枚枚依旧闪亮的勋章,那一面面战斗锦旗,那一挺挺旧机枪,听着那炮火隆隆的枪弹声,仿佛回到了战斗时刻,那血水和汗水凝聚而成的英雄事迹,一幕幕前仆后继的牺牲,这一切的一切,感动着每一位观众。经过讲解员得解说,我对闻名中外的四平战役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同时在我的内心世界里又增添了对历史的尊重和敬仰。让我更加深知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应该把战争年代的精神传承下去。

在革命先烈厅里,我的心情无比沉重,那一个个名字,都是一个一个年轻的生命啊。据不完全统计,四战四平,东北民主联军共计伤亡4万余人,其中牺牲近2万人,约占东北解放战争牺牲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二。在牺牲者中,有师长1人、团级干部72人、营级干部180人。他们多是从雪山草地中走出来的老红军、抗日烽火中身经百战的八路军、新四军。牺牲者中最多的是普通的年轻战士,他们大多是农民子弟,是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与黑暗将他们推上了义无反顾的革命之路,他们的爱国理想朴素而简单,为了民众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土地、为了不再有饥寒与压迫,他们在狂风暴雨般的枪炮声中义无返顾地冲向了血战四平的沙场,许多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最后参观四战四平半景画厅,给我极大的震撼。四战四平半景画气势恢宏,刻画逼真。它运用特有的造型手段和声、光、电等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将东北人民解放军四战四平的历史瞬间凝固在长44米,高14米的画面上。在特定的灯光、音响以及逼真的地面塑形、仿真道具的烘托下,半景画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感觉置身于逼真的战争氛围中,揭示出四战四平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本质与深厚的文化内涵,表现出这段历史的时代氛围和特定意境。它以强烈、逼真的感染力、震撼力与视觉冲击力消解观众与历史之间的时空距离感,将其带入历史情境中。这幅热血与烈火交织的革命战争画卷,表达着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仿佛从这里走进历史的天空,重新回眸四平之战那壮阔惨烈、血火交织的战斗场景。

我们的解放军,我们的革命前辈们,为了我们祖国的独立,为了我们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永远的躺在了四平的地下,你们的功绩我们会永远铭记,你们的名字会万古流芳。伟大的人民解放军!伟大的中华儿女!

从纪念馆出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沉浸在战斗的场景中,我想四战四平并不只是留在展板上面的的文字和照片,更是一种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英雄城迎来了他崛起的今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新时期的英城儿女终将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明天!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四平烈士陵园,陵园居高临下,站在陵园向南眺望,市区的全景清晰可见。陵园占地20余万平方米,其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革命公墓,1974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四平烈士陵园。陵园的主轴线正中是一座由四把尖刀组成的四战四平主体纪念碑,在纪念碑底座上,镌刻着原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彭真提写的“四平烈士永垂不朽”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四平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东北民主联军在东北军事重镇四平地区,抗击国民党军进攻的一次防御战役。1946年3月到1948年3月国共双方先后调动了大量兵力,在四平展开了四次大战役:第一次是四平解放战;第二次是四平保卫战;第三次是四平攻坚战;第四次是四平战役。在这几次战役中,双方共投入兵力40万人,累计战斗52天,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战四平”。四战四平又以四平保卫战、四平攻坚战作战时间长、投入兵力多、伤亡数量大而著称于世。四平战役不仅解放了四平,对全国解放也具有重大意义,整个四平战役,东北民主联军伤亡3万余人,击毙击伤敌人5万余人,英雄们用年轻的生命赋予四平这座城市以“英雄城”的美誉。

回家的路上我都在思考,思考这次四平之行给我们的深刻教育,思索一名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思索如何把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及发扬。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最为可贵最为精华的部分,是一个民族强大的动力,几十年前那个血与火的年代,无数的先烈用他们的行动和生命证明得到了证实。今天,战争远离,硝烟散去。但是精神依在,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其精神传承下去,并作为我们以后工作中的动力,努力工作,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不负于祖国的寄托。

红色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2

一、出征

xx年7月27日上午,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厦门大学古田红色暑期社会实践队全体队员举行了简短的出征仪式,“探访红军足迹,坚定革命信念”主题社会实践正式开启,暑期红色社会实践报告。本支实践队伍由人文学院辅导员朱晓芳和历史学系7位同学组成。

古田红色实践队是今年暑期厦门大学742支实践队伍之一,是厦门大学校级实践队。实践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辅导员朱晓芳任党支部书记。按照实践队的计划,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将在福建龙岩上杭县会议旧址、才溪乡调查纪念馆、临江楼纪念馆和蛟洋文昌阁旧址等地方开展为期一周的活动,主要内容有参观红色革命遗址、访问红军战士后代和调查研究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与内容等。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们希望进一步学习党史知识,深切体会红色文化,在历史现场感受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光辉历程,坚定社会主义和永远跟党走的信念,磨练意志品格,增长本领才干,在社会实践中经风雨、受历练,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社会实践报告《暑期红色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队在此之前已经召开多次会议,明确了实践主题和目的,研究和讨论了实践的流程、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并分配了每一名实践队员的任务。实践队队员热情高涨,为即将开始的“红色之旅”加油助威。

二、探访上杭历史文化

为深入了解上杭县红军足迹和革命遗址,7月28日,古田红色实践队一行八人走访了上杭县文化体育出版局文化股股长钟思群,并实地参观考察了上杭县博物馆(临江楼)。之后,实践队走访了老党员王其新一家。一天的丰富收获另队员们早已忘记那炎炎烈日和不断流下的汗水。

上午九时许,实践队来到了上杭县文化体育出版局,还没等我们进门,钟股长就满怀热情地出门迎接我们。座谈中,实践队围绕上杭历史文化特别是毛主席与红军遗迹以及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先后向钟股长请教了“上杭主要的红色遗址”、“毛主席九次到上杭后来革命形势发展的关系”和“文化局主要以何形式开展包括哪些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等问题。钟股长循序渐进,一一作答,并赠送《上杭苏区永流芳》给我们每一名实践队员,勉励大家努力学习,多多了解革命老区的历史文化,队员们纷纷鞠躬致谢。钟股长谈笑风生,使得座谈寓教于乐,轻松愉悦。

下午二时许,实践队来到上杭县博物馆,即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居住过的临江楼。它因毛主席的一首伟大人生战歌《采桑子·重阳》而名扬天下。据博物馆讲解员介绍和相关文献记载,1929年10月,毛主席第二次来到上杭,住在临江楼。一天清晨,毛主席伫立在临江楼二楼正厅前,迎着深秋劲风,望着对岸漫山遍野盛开的菊花和逝者如斯的汀江水,回想红四军入闽半年多来的战斗历程和闽西土地革命如火如荼的景象,触景生情,写下这不朽诗篇。令人颇感遗憾的是,汀江对岸的“黄花”、“春光”已然不在,被一排排楼房取代。不过,与讲解员一起吟唱这千古名词,词中描述的景色不时浮现在眼帘,而词中毛主席那宽广的胸襟实在令人钦佩。参观访问结束之前,实践队在临江楼前合影留念。

2023年红色文化汇总 篇3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发展”。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市直xx系统红色经典诵读活动,大家共诵经典、聆听书韵。在此,向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诚挚的祝贺!向前来指导活动的xx主任和热情参与本次活动的各位同事以及辛勤工作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流传至今的历史文化典籍浩如烟海,积淀着深沉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思想资源。这些代代传颂的红色经典,或浓缩着汉语韵律和词章之美,读之字字珠玑,诵之声声金玉;或寄寓着中华民族的执着追求和远大理想,读之自强不息,诵之催人奋进;

或闪烁着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和爱国荣光,读之赤胆忠心,诵之万古流芳。这些经典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启迪着一代又一代人上下求索,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前行。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红色经典传承下去,把红色文化发扬光大。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只要是好书,就一定开卷有益;

只有博览群书,才能使我们充满智慧;

只有以书为伴,我们的思想才不会贫穷,情操才得以陶冶,生活才会充满情趣。诵读活动只是一个载体,更重要的目的是以此为契机,让“读经典、诵经典、用经典”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常态,将宣传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引向深入。我们举办这次经典诵读活动,就是号召全局上下,高度重视中华文化、中华经典对于滋养时代精神的重要作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铭记光辉历史,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品质,激发爱党爱国、敬业奉献的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把先烈们无私奉献、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发扬到推动xx建设的日常工作中去。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重温党的经典,我们豪情万丈、斗志昂扬,展望xx建设未来,我们信心百倍、主动担当。全局党员干部要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热潮,将红色经典诵读活动融合到中共党史学习教育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立足本职岗位,服务xx发展,为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xx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合力。

谢谢大家。

红色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4

为引导广大在校生党员探寻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扎实推进学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开展以“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院师生党员代表前往兰考、竹林镇进行参观学习。

在兰考,队员们首先瞻仰了焦裕禄雕像,并在焦裕禄墓前三鞠躬,以示追悼,随后,队员们又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焦裕禄纪念馆,感受焦裕禄情怀;在竹林镇政府负责人的讲解下,学院师生了解了竹林镇三十年来艰苦的奋斗历程,感受到竹林镇由村变镇,由穷变富,由落后变先进的三十年风雨巨变,随后,学院师生相继参观了竹林镇博物馆,竹林镇碑苑,一览竹林镇丰郁浓厚的历史内涵与艰苦奋斗的文化成果。

学习结束后,队员们认真总结,积极反思。“焦裕禄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令人感动,竹林人身上的永不服输的拼搏进取精神值得我们钦佩,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就应该努力加强自身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培养,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出力。”交流会上,安雷这样讲到自身的感悟。

参观学习结束了,但红色的精神却流淌进队员们的心中,灌溉着队员们的心田。

红色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5

12月15日,参加了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学习活动。参观了淞沪会战等红色革命圣地。重温革命历史,瞻仰了革命先烈伟绩,全身心地融入到了红色文化中,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充分领悟学习了长征精神和真谛。

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浅谈我此次学习的一些心得和感受。

第一、要学习革命先辈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革命精神。

社会主义江山来之不易,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不怕流血牺牲,敢于夺取胜利。我们要象革命先辈那样,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在实践中把这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落实到我们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地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确保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打下的社会主义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

第二、要学习革命先辈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

中国革命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展的。但是,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畏艰难,团结一致,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我们必须学习革命先辈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难,勇于 m.haozuowen.net 开拓,善于创新,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党组织的先进性。

第三,要学习革命先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我们必须学习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和坚韧的革命品格。牢记历史责任,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弘扬艰苦朴素的作风,坚持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情,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坚决反对铺张浪费。

红色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6

都说现在的大学生是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雨,暑期社会实践心得——触动心灵的红色长征。而随着暑假的开始,我们将走出象牙塔,走进社会,为公众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听说我们团队要去红安,我就按捺不住心里的激动。因为我知道,这个曾经为新中国的成立牺牲了14万儿女的热土,这个221位将军的故乡,这个全国第二大的革命根据地,这个全国第一个以“红”字命名的城市一定有着她独特的吸引人的地方,在这里,留下了多少革命先烈的足迹,流了多少中华儿女的血,在这里,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先进事迹,更切身地体会革命精神,更近距离地接触革命遗址,一想起这些,心里就想能够早点踏上那片红土地。所以,在实践前期,我便积极参加团队的准备活动,希望我们能为这片古老的土地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走进红安,一来可以了解革命事迹,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而另一方面,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如何将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和遗址保护协调起来,以及了解其独有的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和对老区人民老区经济环境的影响,一边运用所学为相关部门提供合理化的建议,使其更好更快更健康地发展。

出发当天,自己居然奇迹般地五点半就起床,可自己却精力充沛,丝毫没有疲惫的迹象。坐上通往目的地的汽车,看着窗外飞动的风景,自己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家没状态。经过一路颠簸,最终目的地——红安县七里坪镇终于向我们揭开了她的神秘面纱。放下行李,来不及休息便向当地政府进行接洽,商量相关事情以及得到他们的帮助。

正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来到这块热情而陌生的土地上,才发现自己所学的是那样的微不足道,才更加体会到自己平时在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要运用是如此之难。好不容易联系好了流速之所——七里坪镇中学,正当卸下重重的行李,老天似乎要故意刁难我们一样,不待我们熟悉环境,便用一场暴雨来迎接我们的到来。无奈之下,便只有进行卫生大扫除,随着劳动的结束,一天的劳累也宣告结束了,当自己在宿舍仅有的一张桌子上点着蜡烛写日记,当看着惨不忍睹的宿舍时,我有一种回到过去的幻觉。自己以前从来没有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想想,这次可真是对自己一个严峻的考验啊。想着想着最终还是经不住疲劳和睡意的双重攻击,进入了沉沉的梦境……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的工作便正式展开了。刚开始的时候,自己对一些调研的方法还不是很熟悉,在加上方言的隔阂,我们的调查进行得步履维艰。本以为像这么一个地方,每年来调查的人一定很多,人们对调查人员早已经麻木,以为无偿的配合会凤毛麟角,但这里的人民都继承了前辈们的淳朴、忠厚和热情好客,是他们把一缕阳光洒进了我们的心里,让我们更有信心和勇气开展以后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