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文档 > 实习 > 实习总结 > 调查实习报告优秀4篇正文

《调查实习报告优秀4篇》

时间: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调查实习报告优秀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调查实习报告 篇1

一、调查概况

我于xx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六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习,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实习调查报告 篇2

不到两个月的实习阶段我在xx初中实习,xx装备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现场评估系统、校园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使校园教学设施网络化,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在对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如下。

(一)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大部分教师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调查显示,93.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1.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 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45.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69.2%,只有7.7%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

2、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对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网条件表示满意的中学生只有19.4%,不满意率达59.2%。24.9%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网技巧,而38.3%的中学生则认为学校并没有把必要的网络技巧教给他们。同时,不少教师对于学校的网络资源现状,特别是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满。据教师们反映,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展示课件与开公开课,而未能充分运用于平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需求。

3、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对于子女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的态度,反对的只有15.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但近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网络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技巧”;同时,29.5%的家长还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习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58.5%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此外,令家长们深感焦虑的事还有:浏览淫秽、反动、暴力信息,产生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等。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

2、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调查显示,6.7%的中学生坦言自己有过“网恋”行为(实际比例会更多)。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

(4)网络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5)网吧管理问题依然严重,给中学生造成诸多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网络环境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许多机遇。领导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对于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这是我们进行网络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

第一,通过宣传和学习,使全体德育工作者转换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抛弃“网络有害论”,消除“网络恐慌症”,充分认识到网络德育的重要性和网络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重新定位学校德育的目标,把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熟度作为网络德育的首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判断力和自制力。

第三,重新设计学校德育的内容,在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教育,增强识别评价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训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开设网络德育课程,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

第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拓展德育的时间和空间。

2、培养网络德育队伍,增强网络德育力量

其一,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讲

座和考核,使各级教育管理者、德育工作者以及全体教师掌握网络基本知识、技能,并熟悉网络德育的运作方式和手段,学会常见的德育课件开发工具(如authware、director、flash等)。在讲求实效的前提下,改进和充实目前实施的“XX市中小学教师计算机考核”的方式与内容,如增加教师利用网络开展道德工作的考核内容。

其二,选拔并培训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网上沟通技巧好,具有丰富的网络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网络德育工作者,由他们提供在线指导,帮助上网中学生解决各种心理、思想、学习等问题;同时,注意在网上收集整理有代表性的德育问题,向有关职能部门反馈,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3、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自觉筑起心灵的“长城”

一是加强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思想品质教育,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筑起心灵的“长城”,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蚀。

二是加强中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和安全教育。制定“XX市中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是各校可以组织中学生统一浏览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题主页,向他们推荐国内外诸多优秀网站,把中学生们的上网热情转化为自觉学习先进文化、陶冶高尚情操的动力。

4、提高现有网络德育资源的利用率,增加资金、技术投入,促进德育网络的形成

(1)要进一步加强各校校园网建设,增加资金、技术的投入,并以结对子的形式扶助薄弱学校。争取使各校园网内容充实而生动,形式新颖而优美,更新速度快,宣传做得好,吸引上网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点击率。

(2)从中学生的需求出发,各校园网要建设好学习频道、心理频道、交际频道、游戏频道、生活频道等,建设并管理好聊天室、论坛、在线心理辅导等,在与上网中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努力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来引导他们。

(3)各校还应想方设法改善中学生在校上网的条件。可设置学生电子阅览室、电子课堂、网络走廊等,一方面增加中学生上网时间,另一方面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同时,结合课程改革,开设网络教育课程,向中学生们系统地传授网络知识和技巧。

5、切实加强对网吧、网站的监督管理,净化网络环境

理顺对网吧的管理体制,加大依法治理网吧的力度。成立专门的网吧监管机构;设立全市统一的投诉热线电话;建议电信部门发行青少年专用的上网卡,此卡具有上网费用低廉,自动屏蔽不健康网站等特点。

6、加强对家长进行网络德育的指导

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家长网络德育的意识,引导他们以身作则,为子女健康上网树立榜样,自觉担负起对子女进行网络德育和对子女上网的监护责任。同时,由市教育局组织有关人员编写“XX市家庭网络教育指导手册”,发放给家长,提高他们对子女进行网络德育的水平。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关工委、共青团、妇联、心理学会、家教研究会、新闻媒体等社会机构、组织在这方面的优势,通过举办讲座、咨询、宣传等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网络德育方面的问题。

调查实习报告 篇3

上海世博会是2011年中国发生的一件大事,其意义与影响力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巨大的。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本着了解当前的最新科技发展动向,激励自我,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学习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技巧的目的,决定组织一个暑期社会实习小分队,本次实习活动以“上海世博行看家乡发展”为主题,以调查访问、走访的形式宣传上海世博会,了解家乡发展现状,并探求世博会带来的发展机遇,更全面的了解社会进而服务社会、回馈社会。通过本次暑期实习既使我们得到锻炼,使我们能面对机遇,迎接挑战。在社会中实习,用实习回报社会,融入社会,进行深入学习;在实习中认识自己,奉献社会,提高素质,使我们成为新时代合格的大学生。

一、 活动前期准备

1.相关资料准备:查阅网络及报刊搜集了解有关世博会的相关信息,了解河南省各市区尤其是鹤壁市参与世博的方式与力度。

2011上海世博会这是历年来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主办机构预计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参观者前往,总投资达300亿人民币,在世界博览会史上规模最大,其主要目标是:提高公众对“城市时代”中各种挑战的忧患意识,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促进对城市遗产的保护,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城市发展;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习和创新技术;寻求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城市发展模式;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融合和互相理解。

整合资源,谋求发展,河南有机遇

7月13日至17日,以“中原风情、魅力河南”为主题的中国2011上海世博会河南活动周在上海世博园成功举办。这5天的时间,堪称世博会美妙的“河南时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与城市、历史、现实、未来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示在四海宾朋的面前;通过世博会这个平台,河南与上海,在经济、技术和旅游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一批产业关联项目将落户河南,开放、开明、开拓的河南张开臂膀,欢迎中外客商前来兴业。

2.接触河南籍世博志愿者:联系人员调动一切人脉取得河南籍志愿者的联系方式并分配个人做好联系工作,为进入园区调查做好充分准备。

3.调查资料准备:以理论联系实际,多方面考虑针对调研对象所要设计的问题和内容。

请问您是专程来到上海参观世博会的吗?

世博会留给您印象最深的场馆是哪一个,是为什么呢?

您的家乡有没有企业在这次世博会参展?

在参观省市区联合馆的时候,有没有特别留意家乡馆呢?

您认为参展世博会会不会对家乡或是企业的发展有较大的帮助呢?

对世博会展现出的未来科技改变生活,更注重环保节能低碳要求的表现有什么感想呢?

4.联系媒体:新闻宣传通讯员尽量多写新闻稿以各种形式投稿。

二、日程安排

7月25号抵达上海,先搜集了解有关世博会的相关信息,接触河南籍世博会志愿者,准备调查问卷,讨论并具体规划次日行程,安排具体任务。

7月26号进入世博园区,参观世博会中国馆及各省市场馆,尤其是河南馆,访问参观游客,做好调查记录。

参观世博园企业馆,了解最新科技,探索未来科学技术及经济发展方向。小组成员就各自家乡发展现状进行讨论。对收集的材料进行汇总。

7月27号返回鹤壁,对世博行作小总结。走进社区,宣传上海世博,走访教育局,了解鹤壁市教育发展方面关于世博会文化推广所作的推进工作。

7月28号走访鹤壁市各大公司,了解其发展现状。走访鹤壁市政府了解经济发展政策。

7月29号,如有可能,到相关单位收集有关鹤壁市经济发展方面的数据,并做总结。最后开会分析调研结果,整理数据和调查结果,做本次实习的总结,队员各抒己见,由报告人执笔形成书面材料。

三、 具体实习内容

1.接触河南籍世博会志愿者

7月25日中午,实习队员全部抵达上海,与之前联系好的大学生志愿者碰面,对世博园区中相关参观规定和各场馆参观人员情况进行了解,并讨论制定出第二天的参观路线和调查计划,由记录员专门纪录此次准备活动内容。

2.参观世博会中国馆及各省市场馆,企业馆

7月26日早晨,实习队成员全部来到世博园1号口排队等待进入园区,有序排队进园之后直接奔赴人流量较大的中国馆附近,派专人在排队的人群中采用随机抽取调查对象的方法进行调查访问,独立做好调查记录工作,及时进行信息反馈,随时调整问卷内容。

下午来到世博园区E片区,参观企业馆及各案例馆,队员们认真观看了有关未来生产生活发展的科技短片,未来生活中融入了更多的科技应用,环保低碳等字眼,大家很受触动。

主题馆的参观,更多环保创新元素的融入,让身为环境学院的我们感到身上的责任很重,未来需要我们实现。

3.走进社区,宣传上海世博

7月27日上午,实习队员返回,走进鹤壁市福田小区学府花苑等小区,对世博会及世博会所传达的对城市遗产的保护,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城市发展;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习和创新技术的理念进行宣传,采用张贴宣传海报,与过往住户交流的形式派专人进行实习。

当天下午,队员们又紧锣密鼓的来到了鹤壁市教育局及鹤壁高中,咨询了解了鹤壁市教育系统对世博会教育发展方面关于世博文化推广所作的推进工作。就世博会的主题目标“提高公众对‘城市时代’中各种挑战的忧患意识,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对学生学习生活思想方面的影响及教育意义等相关问题提出探讨,得到了工作人员的积极解答,由专人记录并整理成书面材料。

4.走访鹤壁市各大公司及鹤壁市政府

7月28日,全体实习队员来到鹤壁市通达矿山设备有限公司,访问了办公室工作人员,了解企业发展现状,由专人做好资料整理与记录。登陆了鹤壁市政府工作网站在政务论坛上与接待人员交流,了解经济发展政策和今后的发展动向。

四、 实习成果

队员通过本次实习深入了解了中国举办世博会的意义,并认识到由此带来的全国范围内应对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了自己的家乡,并逐渐认识到以社会人的身份回馈社会、回报家乡的重要性。通过社会实习,增强了自己追求未来发展的动力,积累了更多的社会经验,学会了与人沟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等技巧,掌握了组织规划活动的方法、技巧,在实习中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自己,培养了自身的韧性。

这次社会实习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还使我们学会了奉献,培养了我们顾全大局的意识,而且也给我们提供了认识、了解社会的好机会,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实习中学习,在实习中奉献,在实习中成长,我们有信心,通过这次实习在将来一定能更好的服务社会!

调查实习报告 篇4

1、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在石家庄市范围内高职院校中展开,主要的调查对象锁定在于20xx年毕业的已经参加过顶岗实习的大学生群体。在石家庄市高职院校中已经进行过顶岗实习的院校中共调查了国办高职院校学生260名,民办高职院校学生40名,共计300人。调查的实施采取自填式的方法,将问卷发给被调查对象,然后当场收回的方式,有效回收问卷为296份,回收率为98.67%。

2、调查资料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在顶岗实习的组织安排过程中,各高职院校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建立专业对口并能容纳所有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同时,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工作时间、实习报酬及实习协议的签订等方面同样存在着程度不一的隐患,具体表现在:

(1)各顶岗实习单位与学生的实习协议签订率不高,学生权益保护存在隐患。在受调查的学生样本中,与顶岗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的仅仅占全部样本的56.8%,不签订实习协议的有35.1%,根本不知道需要签订实习协议的学生占8.1%。从签订实习协议的单位看,各种不同性质的单位间并无大的差别,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并未进行明确的界定。

从实习协议的制定主体看,由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制定的仅占样本总量的19.7%,学校和实习单位协商制定的占39.7%,实习单位自行制定的占到29.2%,中介与实习单位制定协议的占样本总量的10.2%,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在与实习单位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过程中明显处于被动地位。

(2)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工作时间较长,加班工资缺乏保障。调查结果显示,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日平均工作时间为9.02小时,周平均工作天数为5.62天,大多数学生对于加班并不陌生,调查中仅有6人在平时未加过班,3人未在节假日加过班。而在加班以后,大部分单位会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报酬或安排时间休息,但仍有16.9%和15.9%的企业没有任何说法,或只是给予少量报酬。

(3)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的报酬为月人均769.43元,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实习期间学生的工资待遇有待规范。调查显示,占总样本总量xx.9%的35名学生在实习期间没有任何报酬,只有接近一成的学生其所获得的报酬与同岗位正式员工的工资相同,25.3%的学生与同岗位正式员工的工资相差50%以上,19.9%的学生与同岗位正式员工的工资相差30%~50%,22%的学生与同岗位正式员工的工资相差20%~30%,22.6%的学生与同岗位正式员工的工资相差10%~20%。其中酒店管理专业、主持与播音专业,其实习报酬与同岗位正式员工待遇差别尤为明显,其分别有80%的样本与正式员工工资相差在30%以上,和50%的样本与正式员工工资相差在50%以上。

此外,实习期间,除加班后加班工资缺乏保障之外,大部分学生(占样本总量的63.2%)还会遇到各种不合理现象,其中大约18.2%的学生遇到过乱收押金和其他名目费用的现象,26.7%的学生遇到过克扣工资的现象,从实习协议内容应包括哪些项目的调查中,73.6%的学生认为实习协议中应该包括实习报酬,由此也可以看出,规范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工资待遇,是学生的期望,也是学生权益保障的一部分。

(4)岗位培训缺失,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安全问题重视程度不够。调查结果显示,占样本总量32.1%的学生上岗之前并未进行过岗前培训,从培训主体看,企业同事(师傅)和人事部门成为主要负责人,学校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培训职能缺失,“放羊”现象突出,未能很好地实现顶岗实习的规范化,导致学生的顶岗实习流于形式,不利于真正发挥顶岗实习在教学中的作用,也不利于发挥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和合法权益的保障。

从培训内容看,安全教育并未得到高度重视。在接受培训的学生当中,57.1%的学生接受过安全教育内容的培训,而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技能培训分别占到了73.7%和67.7%,从各种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看,生产安全的重视(下转第89页)(上接第82页)程度也要高于交通安全、财产安全和住宿安全。而从现阶段看,我国尚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学生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这些都使得学生的安全问题成为顶岗实习工作安排中不可忽视和回避的问题。

(5)实习期间,保险申请及购买情况不容乐观,学生意外伤害的处理缺乏有效监管机制。从调查结果看,在接受调查的学生群体当中,除3.7%的学生不清楚自己有无保险之外,明确表示自己已申请和购买保险的仅占40.3%,而55.9%的学生是没有保险的,这就是说,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除了难以寻求法律救济以外,也很难取得经济上的补偿。从保险申请主体看,在已申请及购买保险的学生当中,由实习单位组织购买的占到了58.8%,学校组织购买的则占到了41.2%,这表明,学校在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的监管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6)从学生的角色认同看,顶岗实习期间,面对角色的转变,学生相关法律知识匮乏,自我保护方面表现出了差异。调查中显示,在顶岗实习期间遇到克扣工资等不合理情况时,37.8%的学生会与企业进行协商,25%的学生会寻求学校的帮助,13.5%的学生选择向劳保部门进行投诉,8.8%的学生选择忍气吞声,3.4%的学生选择报警。而实习期间出现安全事故后的处理措施统计显示,35.1%的学生选择了实习单位有专门负责部门,25%的学生选择了寻求学校的帮助,25%的学生选择了保留相关证据,5.1%的学生表示不知道采取什么措施,1.4%的学生则表示怕麻烦,自认倒霉,还有0.7%的学生表示会让父母进行处理。

从法律知识水平看,对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的了解程度是不高的,只有17.2%的学生表示对这些法律是非常了解,并知道自己的权益及如何保障,而73.6%的样本学生表示,对这些法律仅有一点了解,但不知自己的权益有哪些,9.1%的学生表示对这些法律是完全不了解的。从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看,是比较分散的,从选择次数看,在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中,书籍的选择次数占总人次的33.8%,网络占33.1%,课堂占29.6%,电视占3.5%。

以上数据表明,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面对学习环境和身份的转变,并未做好思想准备。一方面,法律知识的匮乏,使学生无法知晓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双重身份的尴尬使得学生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中表现出了无奈和弱势。

3、结论

综上所述,顶岗实习是现阶段高职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中小私营企业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主要平台,各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法律知识普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调查同时显示,在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落实过程中,在学生合法权益的保障方面,包括实习期间学生的工作时间、工资报酬、安全教育、岗前培训、意外伤害的处理机制等,尚需社会、学校、企业和学生等的通力合作,共同完善,才能使顶岗实习真正发挥其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