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益发言稿(合集三篇)》
关于公益发言稿(精选3篇)
关于公益发言稿 篇1
今天在我们个体协会x年的总结会上,我被荣幸地推荐到主席台上作汇报发言,对此我表示十分激动,感谢领导给了我这么个机会,感谢各位领导多年来对我们的关心指导,感谢个体协会对我们个体户的支持,感谢社会各阶层人士对我们的照顾,感谢我们的家人对我们的支撑。
一年来,我在日常经营中,能够遵纪守法,公平买卖,诚信服务。所以赢得了一批基本客户,使我的小店生意蒸蒸日上。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摸索,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个体户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合法的纳税人
作为个体户的我,对此有太多的感受。改革的大潮必然要冲击旧的不适合社会发展的生产关系。在冲刷下来的各种关系中,人的生存是第一位的。国家鼓励自谋出路,开拓新的就业机会,个体户就是这种社会的需求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对于我们这些个体户经营者来说,既找到了一席生存发展的道路,也承受了一定的社会偏见。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我们有各种看法,他们认为我们是被社会淘汰的对象,是活该!由于有这种偏见,所以他们就认为:我们的经营是把最差的东西推销给消费者,赚取不义之财。事实果真如此吗?非也!
我们这些合法经营者都知道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也知道诚信经营是我们的生存之本,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好我们的经营活动呢?再说,我们的进货渠道都是从大型批发市场里批发来的商品,那里难道全是假货和劣货吗?所以持这种偏见和不负责任讲话的人,本身心态就很成问题,是心态不健康的人。
当然也有一些不好的人做了违法的活动,但是那些人不代表我们大多数守法的个体户。
其次,我们经营也是对社会需求的一种补充。
在座的各位朋友,总是起早摸黑地辛勤工作,为了什么呢?首先是我们自己要养活自己,养活家人。其次是为社会生活提供了方便。
例如:夏天卖西瓜,我们往往是:吃喝买卖在街头,凉席一条睡路头。为市民提供了清凉解渴的西瓜。如果我们的西瓜质量不好,谁愿意来买呀?一年四季的瓜果,摆在市民的面前的总是新鲜的,这就是生活的需要。在那些黑夜里,灯光明亮的除了超市外,就要数我们水果摊的个体户了,我们是给大上海增光添彩啊。
再则,我们是合法的纳税人,是改革开放的铺路石。
我们个体户中有许多过去都在国营企业里工作的。但是市场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我们失去了原来的工作。多亏我们党有了好政策,让我们又重新找回了劳动的机会。现在我们的劳动,不仅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植,而且我们的队伍在不断扩大,我们不仅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更是为国家税收创利的纳税人。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又走在了依法纳税的前头,做了改革的铺路石。我们为自己的劳动而成为纳税人而骄傲。
二,诚信经营是生存之本
在我们的经营活动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矛盾。例如有的商品明明没有质量问题,可是客人用了后不喜欢,为了达到要退货的目的,往往找各种理由,甚至无理取闹。对于这样的事情,大超市可以无条件退货,而对于我们小本经营的,往往就只能自己“吃进”了,为什么我们总要“甘愿吃亏”呢?我想是不是有下列这些原因:
1,为了保住自己苦心经营的声誉。大家都明白,如果为了区区几元钱或者几十元钱的生意同顾客理论,就会引来不明真相人的介入,把小矛盾扩大化,其结果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商家往往是退一步,吃小亏占了大便宜,旁观者会赞叹经营者宽厚待人。
关于公益发言稿 篇2
大家好,我叫张x。非常高兴能够来到一刻演讲,和大家来分享一段,可能是有那么一点点特别的个人公益经历。
其实说句实话,每次当我知道有人来听我演讲的时候,我都非常感动,因为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些人,为了一个莫不相干的人,听他来讲他和另一些更加莫不相干人的故事。所以我特别希望讲完之后,能够带给大家一些东西,让大家增加一点点幸福感。
中国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自然而然就有两类最大的弱势群体。一个是残疾群体,一个就是临终关怀的群体。
在残疾群体这个领域,我大概用了16年的时间,指导了将近40位生命勇士,写出了40部励志自传,现在已经出版了25本。有人说,张x,你做着一件可能全世界都没有人做过的事情,因为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一个人,来指导这么一帮人,写出了这么一套书。当然这是在事后,别人对我的夸奖。但当时我做这件事的时候,别人给我的评价是:有一个疯子领了40个傻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一次一个出版社要出版我们的书,那个出版社的领导非常想促成这次公益行动,于是直接跟我们签约了。
之后这套书的责任编辑找到我,说:“张老师,我们已经签合同了,签了5本书。请问一下,你的这些同学们之前出过书吗?”
我说:“没出过书。”
他说:“没事,他们是大学毕业,还是什么样的学历?”
我说:“他们都是小学毕业。”
当然这个编剧听后汗都流下来了,他说:“老师你不要开玩笑,你说他们是什么毕业?”
“小学,还有的小学三年级没毕业就辍学了。”
“那他们自学成才吧,发表过什么作品吗?”
“他们从来没发表过任何作品。”
这个时候编辑非常郑重地跟我讲:“老师,虽然我们领导促成这一项公益行动,但我也有自己的编辑尊严,你得保证书的质量。”
我说:“没问题,你看吧”。
我给他发了第一篇书稿,看完之后他非常激动,他说:“其他书都是这个质量吗?”
我说:“其他书的质量应该比这本更好。”
事实也确实如此。当我把其他4部书稿都发给他后,他非常激动,以至于现在他已经到另外一家出版社当编辑了,却还在想着帮我们出版剩下没出版的书。
我再来给大家讲述一个故事:奇迹是怎么锻造出来的。这源于一个人,他叫张云成,是肌无力患者。1996年,我在黑龙江电视报做编辑,无意间从一大堆信件中,发现了张云龙的来信。在信里,他表达了一个非常纠结的念头:一方面想当作家,一方面想轻生。
那时他的手已经连一个枕头都无法举起,他觉得这么活着没意思。当时我拿着这封信,印象非常深刻,我走到窗台旁,想象一个18岁的年轻人,天天在炕上躺着,连蚊子叮到他身上,都没有办法拿手把它打掉。而且很多人认为他是个傻子,觉得他没法跟别人交流,而他只能天天坐在那个地方。
我当时没想太多,唯一真实的念头就是让他多活一天,我给他回了一封信。我在信中写到:“我来指导你写作吧,我是中文系毕业的。”
他在第二封信中说道:“说实话,我从来没有上过学,汉语拼音是哥哥教的。”
我说:“没事,我既然收你为徒,肯定会教你。”
到了这一步,他非常恐惧。为什么非常恐惧?他说:“这个老师有问题,一个这样的人收我为学生,肯定有目的。他是要做传销,还是看上我的什么东西了?这个骗子。”
过了一个月,我才收到他的第三封信,他说:“我们开展了全家讨论,大家让我做决定,我说‘我们家已经穷到这个份上了,如果他是个骗子的话,可能最后也是我们把他给骗了’。所以,我同意做你的学生。”
在之后的六年时间里,因为家里很穷没有电话,所以我通过信件来对他进行指导。特别着急的时候,我给他拍电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仍然想的是给他制造一个为梦想奋斗的信念。
我最大的目标,就是如果他真的有一天离开这个世界,便是倒在为梦想奋斗的路上。
结果慢慢地我发现他写的东西非常感动我,比如有一次,他为了把跑进屋子里的鸡赶走,自己蹭蹭蹭,蹭了到地上。这时候他已经没有力气爬上炕了,就借助一个凳子,不行;踩着一个塑料盆,也不行;又找了一个钢塑料盆,终于垫着脚蹭了上去。这个过程花了两个小时,当他坐在炕上时,他喊了一句:“我征服了整个世界。”那篇文章让我有了一个全新的感受,我觉得他能写出一部非常伟大的作品。
然后我开始以写书的方式指导他。大概六年之后,x年的时候,他出版了《假如我能行走三天》,这本书出版的时候,他已经不能动了。当时他躺在炕上,记者把书横在他的面前,一页一页翻给他看,他才看到了这本书的每一页。
这是中国第一本肌无力人出版的书,这本书的出版使中国十万肌无力人群一下子浮出水面,这些人一下子有了精神支柱。很多肌无力患者,因为这本书完全放弃了轻生念头。有一个山东的小孩给我打电话,说:“我想轻生。”
我说:“我帮不了你,我给你邮一本书,你一定要等到这本书到的那一天,看完后再给我打电话。”
大概十多天之后,他再来一次打来电话,说:“大诺叔叔,我准备好好活着,我准备像书中的主人公张云成那样好好活着。”
在那一瞬间我意识到,只有一个残疾人克服了所有的困难,完成一本书,他所做的事情才能够鼓励那个临终人,这是健康人鼓励不了的。为什么不能够让中国残疾领域,都有这么一本书出现。后来发现确实很难,为什么?就像刚才那个编辑提到的,他们没有上过学,很多都是辍学生。
而且他们从来没有发表过作品,根本不会写东西。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内,我开始寻找这样的一些人,我也不管他们学历水平了。反正最差的情况,就是一天学没上过,我也指导出来了,我有一套方法。在几年时间里我找到了30多个人,他们跟我学东西。等到真的去教才发现“太奇葩了”。
公益旗手张x一刻演讲稿:一个公益“疯子”的幸福16年
有一个学生,他给我第一天写稿的时候这样写的:“我!看到!!你很高兴!!!!”,中间用了五个叹号,我说这是什么意思?他说我没学过标点,我查典,叹号表示很激动。
他不是说有错误的概念,他是有一套自己的语法。那套语法我们根本无法理解,因为他是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来写。包括省略号、分号,他根本就不懂。我告诉他,他是小东,我们想这么一个办法,我不管你写多少,你只允许用四个标点,逗号,句号,冒号,引号,其他的一律不许用。
他说:“那显得我多没有文采”,我告诉他:“不要文采,你让我们看懂就行。”于是他写了两部书,30万部,全是四个标点,没有其他任何一个标点。但是这本书仍然打动了很多人。
还有一个困难是什么呢?这些孩子特别穷,这是唯一能改变他人生命运的机会。穷到什么程度上呢?就是打开电脑都怕浪费,他的钱有时候掏不齐。音频、电脑、qq都没办法用。只有一个办法,我给他们打长途电话。后来经常有记者问我:“你说句实话,你到底花了多少长途电话费?”
我说:“我跟你说句实话,我从来都不敢算我到底花了多少钱。”
如果真的计算起来,我自己心里都会疼。后来学生多了之后,你就得看着他写东西,他们有惰性,他们从来没真正做过一个事情。然后我有三个电话,一个座机,两个小灵通,都一直开机来监督他们。
他那边做什么事我都能听见,他喝口水我都能听见,那就是一个真正的课堂了,直播的课堂。用这种方法,他们老老实实地按照我的方式写作。最多的时候,我有40个学生,出版社要出书的时候,我的三个电话同时通话长达8个小时,我也无法不计算那是多么大一笔数额的钱。
还有更困难的事情,有的人住的太偏远,电话一分钟大概能断十次。后来我用一个办法就是在电话之前先想好指导意思,大概十到二十个。打通电话省直接告诉对方,然后再发短信。这样的日子大概持续两三年,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才一点一点把他们教会。
我特意在我的书架上留了一个空格,我想能有一天把它排满。终于现在20多本书排满了。而且已经正式出版签约的已经达到25本,其中有10本是中国最大的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这是让我非常骄傲的一件事情。
当这到书出版之后,那一瞬间我有一点感觉。我觉得我好像做了一件之前想过又不敢想,却真正做到的事情,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受。如同一个人突然真的来到期盼中年的珠穆朗玛峰脚下,他却怎么也不相信自己,可能就那种感觉。
当然这只是其中之一,大约在x年我开始做临终关怀项目。临终关怀的操作在中国可能更加困难,它跟世界的临终关怀不太一样。因为国外的临终关怀有宗教背景。中国人没有这样的宗教信仰,那么他所有的痛苦都非常极致。
比如说一个癌症病人,当你跟临终病人接触的时候,他是不接纳你的。而其他人做志愿服务,他们却是很热情。有一次我被病人家属提着衣领拽到护士站,三个家属把我围在那个地方等着护士来,认为我是卖药骗人的,所谓的心理咨询就是为了挣钱。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偷摸的跟作贼一样。
有这样一件事,一个患有骨癌的老奶奶,我看她非常的落寞,在她床边放着一本破旧的《知音》杂志。下次去医院的时候,我主动给她带了一本新的《知音》,尽管她什么也没有说,但是看得出来她很感动。在下一次,我带了一本《知音》的下一刊,然后我又带了《知音》的海外版,我就不信打动不了你。当我带到第四本《知音》的时候,她说了一句话:“小伙子,坐,别老站着”。那一瞬间我就坐下,我的旁边放着五本《知音》。
临终关怀的病人是这样,一旦他对你有了信任,就会全都敞开。之前完全拒你千里之外,之后就像洪水一样,向你敞开全部的内心痛苦。
那大家可能说了,中国式临终关怀,如果他没有宗教信仰,也不能用所谓的来世规劝他,中国式临终关怀怎么劝呢?比如有一个大姐,她患有骨癌。我第一次看到骨癌的病人,她的胳膊是一般人的胳膊两倍粗,特别瘦,凹陷进去,让人都不太敢看。
一到要打***的时候,她都要撞墙,像疯了一样,喊 “受不了”,哪怕一分钟都受不了。到了这个份上,她跟我说:“我这一辈子走错一条道路”。
我说:“走错什么道路了?”
她说:“我不应该做好人。”
我说:“你这什么意思?”
她说:“我是个财务,清清白白做了一辈子。快退休时候,遇到一个老板,让我做假账我都不做。最后老板都感动了,竟然送了我一部手机做礼物。”
她说着掏出一部手机:“你看,就是这个手机。我这一辈子就得到两样东西,一个是让人痛不欲生的骨癌,一个就是这部手机。那我干嘛这辈子要做好人?”
这就可能是很典型的一个中国式临终关怀困境,她会有对自己生命价值极度的怀疑和否定。一般来讲,我们不会直接跟她沟通,因为当你解决不了她的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让一让。过了几天之后,我突然看一个电影,很有感触,然后我就去找她。
我说:“大姐,你知不知道,中国有两个特别好的官,一个是焦裕禄。”
她说:“我知道”。
我说:“他就是肝癌。那你能说他这一辈子一点价值都没有吗?你能说他这辈子除了肝癌之外,什么都没有得到吗?另外周总理,周恩来总理,全世界都认为他是人格高尚的总理,他也是癌症去世的。你能认为他这辈子就得了一个癌,什么都没得到吗?”
就在那一瞬间,我看见她一直看着天花板,也不说话,真的是在思考,或者真的在感受什么东西,然后掉眼泪了。她躺在那,眼泪一滴滴往下掉。当时我也没说什么,我没有替她擦眼泪。大概沉默了五分钟,然后她笑了,她说:“那行,你继续给我读报纸。”那一天过后,她整个人变得非常平静,非常快乐。
在她病危的时候,让我非常惊讶的是,病房外面,站了十多个中年男性,屋子里面有十多位中年女性,我问他们都是什么人,他们说都是她的朋友,大家从全国各地赶来要送她一程。
我说:“你们为什么从那么远集体赶过来?你们要举办同学会吗?”
他们说:“不是,因为大姐为人特别好,是我们圈内公认的好大姐,我们一定要来送她。”
我说:“但是看大姐的情形,可能不知道会需要多长时间。”
“没关系,我们都已经请假了。”
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她有个秘密,什么秘密呢?她的床比别人的床要高很多,床垫特别厚。我才知道,这个床垫是一个内蒙古的好朋友,在内蒙古给她定做的,特意托运过来的。
当她度过了那次病危后,我给她讲我遇到的这些事情,看到的这些人,她很高兴地笑了。她跟护工说:“我给小张那个东西,你拿出来吧。”
我说:“什么东西?”
护工拿出来一个信封,很大的信封。我打开后看到一张照片,是她四五十岁时候的照片,坐在她们家的床上,微笑着。
她说:“这个照片就留给你了,等我走了之后,你留个纪念,你不会感到忌讳吧?”
“不会不会”,我很高兴。拿着照片,我离开了,那一瞬间,我回头“狠狠”地看了她一眼,确实是习惯性地回头,因为一般来讲,这可能就是生命最后的告别。
几天之后,她去世了。但我仍然记得她临终时的笑脸,临终病人的笑脸是非常非常动人的。虽然他们都已经脱相了,但就是这么一张脱相的脸,还是很由衷地跟你微笑着,那种场景,可能没经历过的人无法体会。我个人觉得那确实是人生最美丽的一个风景。
最后跟大家分享的是,临终关怀也好,指导残疾人写作也好,指导残疾人写作我大概做了18年,临终关怀大概做了x年。别人会问我:“你是怎么坚持的?”
我说:“这东西它不可能是坚持,对吧?这里面肯定你们想不到的幸福感。就像一个人,如果他天天去银行取钱,每次都能取5万块钱,取x年,你说他会腻味吗?他会痛苦吗?“
他肯定不腻味,他高兴死了,他会天天去,每次都取5万块钱回来花,是不是?我说,我做这个事情基本就这感觉。每天早上起来,想着今天要去看望这些爷爷奶奶,不自觉的心情就很好。路上虽然有点辛苦,但仍然很高兴。
从医院出来后,你觉得有一种很厚重的成就感和快乐压在心里,这种感觉足够抵消你之后三四天生活的烦乱。这种快乐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像圆周π,3.1415926,绵绵不断地往外延伸,一直往前走。
我经常跟他们讲,我说:“这种幸福感你们从来没体会过,当你做公益的时候,当你做志愿服务的时候,你会在某一时刻,突然间觉得自己在这个领域中,成了很专业的人士。”
然后你再踏一小步,你就会想,我做这个事如果再大一点的话,很有可能跟很多人的人生相融合,能对更多的人有益。比如说,当我指导张云成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在想,我能不能指导出每个领域的残疾人写一本书,让这些书去关怀中国八千多万残疾人,或者让所有中国残疾青少年,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痛苦,都能在我这套书里边,找到关怀的真实的故事?于是当这本书出现在八千多万人面前的时候,他们的生活也因此变得跟我相关的时候,那种激动,让人抖颤。
临终关怀也是,我是在一个定点关怀医院,关怀两三百个老人的,有一天我突然看到一个报道说,中国80岁以上的老人有一两千万。
我就在想,如果我把这两百多人--各种各样的80岁以上的老人,都关怀好了,岂不是说我掌握了关怀中国一两千万80岁以上家庭的一些方法吗?当你走在路上的时候,你的左边,跟这个八千多万的残疾群体可能会发生关系,而且会对他们有用;你的右边会跟两千多万的家庭,会发生关系,并对他们有用,你会突然觉得自己有一种能量胀膨的感觉。
媒体说马云上市的时候非常激动,我当时就在想,我这种感觉跟他的感觉很相像。
从善良的愿望到伟大的公益工程,这个创造的过程就的那种激情,像上市一样,甚至是我可以把它比喻成公益界的纳斯达克,我将它上市了,当时那种激动是一模一样的。
于是我就对很多朋友讲,我说:当你做公益的时候,你这一辈子都会很幸福,不幸福都不可能,你想不幸福你都没有办法。你会天天生活在激情之中,那种人生是让人很难抗拒的人生。
于是乎就形成了我经常跟很多高校同学们分享的一句话:不管是中国还是世界,现在有两类人非常值得关注,第一类人就是率先起来的那批人,第二类人就是率先幸福起来的那批人,我们现在至少可以先做率先幸福起来的那批人。
好,最后,非常感谢大家能够听一个跟大家没有什么关系的人,讲述他跟另外一些没有关系的人的故事。大家如果听到我的故事后,产生一个情绪,我就没有白讲。什么情绪呢?哪天当我破产了,媳妇离去了,女朋友不要我了,工作也没了,一无所有的时候,那我就怎么样?踏上人生最稳固的,永远在驰骋的一辆幸福的列车,那就是公益号!说不定在上面也能够遇到另外一波张x。欢迎大家乘坐公益号列车,谢谢!
关于公益发言稿 篇3
从地震发生开始,到现在已经两周了,全世界的华人,还有许多各国人,都在为死伤的朋友们哀悼、哭泣。很多人都希望,能够在各方面给各位所有的帮助。但是我们知道,再多的抚慰、再多的鼓励也无法改变既成的悲剧。所以我们就要思考,在这么大的灾难发生的时候,到底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很多人一辈子的苦难的总和加起来,各位同学在一天之中都碰上了,恐怕很难在短期内加以化解。我们也不要着急,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去了解一下,到底人类的生命是怎么一回事,每一个人的自我这一生,应该如何去设法安排。
这个地球上自有人类来到现在,据估计,有九百多亿人活过了,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过完一生就走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遭遇、不同的生命故事,但是很少有人可以完全随心所欲地照自己的想法来过他的一生,也就是说命运在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加上了枷锁,加上了锁链,那种无形的锁链,各位同学今天所碰到的,是无形变成有形,这个锁链太大了,来得太快,完全没有办法预测,也不可能准备好。可它就是发生了,所以在这个时候,痛苦越深,思考得也要越深,有英国一位作家叫做王尔德,他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有敌人,记得活得快乐就是最好的报复。”
各位今天都知道,我们受到命运的挑战,命运就是我们的敌人,命运要我怎么走,我偏偏不照着走。它要我低头,要我认输,我偏偏就不要。所以有命运这样的敌人在对付你,你特别要记得,你活得快乐就是对它最好的报复,直到让你的敌人诧异不解: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坚强?为什么各位年轻的同学能够坚持下去?
我们接着就要说明一下:到底人生的意义何在?在座各位同学的年龄,是我们都曾经有过的阶段,就是中学阶段。我们要思考说,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人生?我们都希望这一生可以成功,但是什么是成功?它难道是社会上所谓的成就吗?或者它有不同的思考的方面?
我愿意把有意义的人生分成四方面来看:
第一, 要有明确的目标;
第二, 要能够朝着目标全力以赴;
第三, 要设法在过程里面自得其乐;
第四, 要不断随着年龄而提升心灵的境界。
这四个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就是说,有意义的人生,并不是一个人在人生里面找到一个安全的避风港,或者是让自己觉得我这样已经够了。真正有意义的成功的人生是一个过程,在过程里面有上述四点,我们先做一个完整的介绍说明。
第一,要有明确的目标。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他从小开始会问,我为什么活着?但是你还要问另外一个问题——更重要的问题,就是:我活着是为了什么?“为什么”是问过去有什么原因造成现在的结果,但是你问再多的“为什么”,现在的事情已经成为定局,没有人可以改变。你可以追究:为什么会有地震?到最后得研究整个地球的结构了,那恐怕不是我们可以胜任的,你应该进一步会问,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就是我们将来要如何去设计、去安排,让我们可以不愧此生,所以我们说:你活着是为了什么?人生有目标吗?有的同学在学校念书目标就是求学,将来要继续升学或者进入社会工作,但这个目标是短程的目标。
人活在世界上不能只有短程的目标,他应该有一个全程的整体的目标。我们现在听到有人获得诺贝尔奖都会很羡慕、很崇拜,但是各位知道诺贝尔奖是怎么设的吗?瑞典的化学家诺贝尔他发明了无烟火药,获得专利赚了很多钱,从此过着有钱人的生活,一直到有一天,他早上起床看到报纸吓一跳,为什么?因为报纸的头版上登着:发明火药的诺贝尔死了。他想他还活着,为什么别人说他死了呢?因为他的哥哥死了。外国人的家族名是一样的,他叫做阿尔福莱德·诺贝尔,他的哥哥叫做弗兰克·诺贝尔。记者为了赶新闻,抢消息,听到有诺贝尔死了,就以为是那个发明家兼有钱人死了,就赶快写报道,所以诺贝尔是在历史上极少数人在活着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别人对他死后加以进行评价的人.。他就认真地看,结果发现很失望,因为别人都描写他一方面有贡献,发明了炸药,但是另一方面又有罪过,因为炸药发明之后适用于战争,又很残酷,会导致将来很多人会死于非命。于是他想,我作为科学家,本来是想要造福人类的,现在是毁誉参半,这可不是我的目标。因此,他做出一个决定,立刻捐出九百万美金,成立诺贝尔基金会。一百多年来,有能力捐出九百万美金的人很多,能够让人类怀念一百多年的却很少,诺贝尔是其中之一,为什么?因为他找到人生整体的目标,他知道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不可能只是为了自己。
从小我们受到父母的养育照顾,老师的教导启发,社会上各方面的支持鼓励才能活下来,我们怎能不回馈社会呢?
第二,有了目标之后就要全力以赴。说到全力以赴,同学们在学校念书大概都感觉到压力很大,尤其像高考的压力是非常重的,那怎么办?不要着急,要有计划,我一个朋友第一次到了山西五台山下,一看台阶一千多个,他想,算了吧,这么多的台阶怎么上呢?这时候看到几个卖东西的,做买卖的小贩从山上下来,肩膀上还挑着篮子。他就问,你们怎么可以走这么多台阶?这些小贩怎么回答呢?他说,我没有走很多台阶,我每一次只走一格,这就是秘诀。每一次走一格,只要你一直走,你就可以达到目标。你不要希望一步登天,天下没有这么简单的事;但是只要你有恒心,我们的道家老子也说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要走一千里这么远,要从你脚下一步一步去走。所以有目标之后,还要全力以赴。要有恒心,慢慢走,不要急,人生的路很长。
另一方面,全力以赴确实需要义无反顾的决心,我现在只要看到一些年轻的同学,就想到几十年前我还是学生的时候,也是一样,选择目标之后就全力以赴,虽然代价很高,但是值得。我记得我在美国念书四年,是我这一生最苦的阶段,我跟各位分享一下我的经验,目的是希望各位能了解,每一个人都经过类似的挑战。
我到美国念书是去了一所很好的学校——耶鲁大学,这种学校很好,但是很难念,凭良心说,我到耶鲁大学一个星期我就想放弃了,因为根本念不完,老师叫我们念的书,平均每天一百多页英文,我们平常很少看英文,怎么办呢?拿出英汉典一查,结果第一页念完念懂,就要两小时。当时我心里想,念一页两小时,一百多页要两百多个小时,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同学念一天我要念十天,他们念四年我要年四十年,这有什么希望呢?但是我们那个年代留学是很难的,我记得我坐飞机去美国时,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风萧萧兮易水寒,不拿博士兮誓不回”,这么悲壮。所以我到了美国以后不能放弃,我要观察,为什么美国同学可以把书念完呢?结果发现美国人读英文有个秘诀,他不查典,这对我一个很大的启发。我开始读英文不查典只看重点,什么是重点呢?我看得懂的就是重点,所以我念英文的速度越来越快,从两小时念一页到一小时念十页,每天念十二小时以后才能把书念完,不念完不敢上课。但是这样子有用吗?也没什么用。因为在美国念研究生的时候,都是讨论课,要讲话的,讲话谁不会啊?讲中文谁怕谁,讲英文谁都怕,因为你是学来的语言,别人是母语,别人生下来讲英文,你跟他竞争很不公平。所以我上课三个星期,一句话都没有说,“是不能也,非不为也”,同学们慢慢把我当旁听生,我觉得我自己有点像智障生,老师看我的眼神越来越怀疑,我的压力很大,从小到大碰到这种情况,我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更加用功,结果到了第四个星期,终于出现了奇迹。什么叫奇迹?当你准备好的时候,所出现的机会就叫奇迹。
各位同学,我们这一生里面会碰到很多机会,但是就看你准备好了没有,你准备好了的话,一次机会把握住,就可以改变你的这一生。我非常幸运,在美国念书碰到这样的机会,怎么回事呢?第四星期上课的时候,老师进来坐下,他第一句话就,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材料,里面有一本书叫什么名?这本书有谁看过?这么简单的问题,我立刻举手,举手之后发现全班只有我一个举手,同学们一个个瞪着我,有的脸色好像还不大好看,有点生气,我心想干吗生气呢?我念书有错了吗?后来我才知道同学们为什么生气,因为这本书在图书馆里只有一本,被我借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