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训项目制工作总结范文合集3篇》
校本研训项目制工作总结范文(精选3篇)
校本研训项目制工作总结范文 篇1
校本培训的根本着力点就是提高受培训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为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质量奠定基础。本年度,学校从师德教育、基本功技能提高训练、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新课程理念、教育的艺术以及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培训,现将我的参训体会小结如下:
在本年度的校本培训中,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能力等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给予了全方位关注,如教师的敬业精神、负责任的态度和成 长目标等等。普通教师与专家的比较表明,教师的知识不仅有量与质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结构问题——教师所需要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经验性知识和背景 性知识,都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整合,而专家致力于某方面的研究,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可以给教师提供迅速有效的帮助。
通 常某一类专门的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培训时,把教师当成了学生,从基本的教育理论到各科的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培训,也就是全面的培训,这样的培训有 它的优点,但针对性不够,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而校本培训就扬长避短,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教师长期在学校任教,教师之 间、校长与普通教师之间,每人的长处、短处彼此都十分了解。比如,年轻教师课堂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把握上课的进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等,校 长、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就可针对这些常规问题对青年教师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这些指导可以在课堂中、也可以在课堂外、办公室里。所以,这样的培训模式针 对性强,在某些方面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问 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教师尤其应该如此。 校本培训与时俱进,从这些方面入手,重在指导教师学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对教师们顺利实现“三年发展规划”大有裨益。
校本研训项目制工作总结范文 篇2
这一学年,在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继续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通过不断学习幼儿一日生活保教,促使全园孩子在一日常规中得到的发展以及教师教育能力、课程执行力得以提升;同时,高度重视一日保教常规的视导管理工作,促使各班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使孩子养成良好文明的生活习惯及独立生活能力,均取得显著的成效成果。现总结归纳如下:
一、以"研训一体化"的模式开展教育研究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开展“幼儿园一日保教生活常规的组织策略”主体研训,合理优化幼儿一日生活
一是通过教师互相观摩、交流研讨、实践反思,促使老师相互学习他人经验,扬长补短,完善自己常规管理策略;
二是通过班子相关人员对各班进行幼儿午餐组织与管理、幼儿午睡起床整理等各环节的视导,进一步优化班级一日常规管理,有针对性的提出指导意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面临的困惑;
三是开展全园教师主题背景下主题墙和区域活动的创设活动。
通过一系列工作,孩子们在生活卫生习惯、行为习惯以及独立生活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在一日生活环节组织策略的实践研究实施过程中,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1.立足教学实践,课题组成员借助“课例”研讨,开展多样化的半日活动研究。通过本学期的继续实践和探索,半日活动观摩探讨已成为课题研究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如今已形成一定的研究模式:“个性化设计半日活动——集体备课——环节实践——活动观摩教师反思——互助交流——再度半日研讨”。在研究过程中,学理论,谈体会,找亮点,明起点,深研讨,挖缺点等,活动后老师总结经验。
2.在11月份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半日活动互评活动。本园大班段、中班段及小班段的各位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优秀半日活动。
本次活动中,各位教师创设了有趣的情境,运用了新颖的教具,让孩子在活动中身临其境,感受到自主环节创设,让孩子在各个环节中交流中增进感情,在游戏中感受快乐,从而得到体能的发展。
活动结束后,幼儿园班子领导针对每一节课例都进行了总结和评价,肯定了各课例的精彩之处,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听课的老师也感受到了孩子自主游戏的教育理念,深受启发。通过开展这次互听互评活动,我园的老师们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热情,活动让幼儿得到了发展,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课程执行力度、专业素养在摸索、磨炼中不断提高,在剖析、反思与点评中茁壮成长。
3.学期末我们我们进行请专业指导张老师指导,并详细分析了我们一日生活常规中需要理清的思路,指出目前如何开展一日生活常规存在的一些问题。张老师针对如何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在指导过程中老师得到很多的启发。
4.每月定期开展教师读书沙龙分享,在分享中我们评选优秀的教师:
最后我们把相关材料的汇集整理等。
(三)开展教师区域评比:以班级为单位,开张了教师区域评比活动,并从中分奖项:一等奖:大二班、中三班班。二等奖:中二班、中一班、小一班。三等奖:小二班、大一班。
(四)开展教师广播操评比活动
(五)教师参加省平台选课培训工作圆满完成
二、家长、幼儿活动工作方面
保教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生命线,优质的保教质量是幼儿园赖以生存的前提。本学期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为指导,做好幼儿园家长工作和大型活动的开展,活动中各班老师工作效率高,合作意识强,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小结:
(一)开学初全面电访
在开学初,各班老师对孩子进行全面家访,通过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情况及家庭教育情况,以便针对性地教育,使每一位孩子都能快乐地成长,同时让孩子感觉到老师的爱。
(二)家长学校工作的创新,使活动更有实效
1.家长学校活动以专题讲座为主要形式,9月份我们邀请到6A亲子教育讲课黄方方老师,进行家园共育讲座。
2.继续利用网络做好家园沟通工作
利用班级微信群等,对班级新闻、开展的活动及时通过网络传递给每位家长,使网络真正成为家长了解园所的窗口,架起了与老师、幼儿园沟通的桥梁。
3.开展丰富的家园互动活动,促进家长协作
我们通过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在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技艺的同时,争取家长的支持、理解和合作。
校本研训项目制工作总结范文 篇3
开展校本研训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我校一直将如何提高校本研训的实效性作为智慧管理的重点内容,并于XX年6月开始将《立足校本研训,培养智慧教师的实践研究》申报为市级规划课题进行重点研究。
下面我就如何扎扎实实开展有效研训活动做一个简要汇报。
一.从教师自主需求出发,选择研训内容。
如今我们的新课堂提倡把选择权还给学生,那么我们的教师更需要有灵活的选择自我提升的研究和培训的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的道理对教师同样适用。只有通过自己认真地删选,教师才会珍惜这样的提高机会。基于对教师发展的重视,教育主管部门将教师再教育工作一直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众多培训机构举办形形色色的培训班,开展各种方式的讲座、沙龙、观摩、考察活动,给教师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机会。我们学校层面的培训就更应该慎重选择培训主题与内容,尽量尊重教师意愿与需求,避免重复低效甚至无效的内容。
我们认真分析了教师以往参与继续教育情况,明确培训及教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绩与不足,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师参与培训意向表》,让每一位教师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需要培训的内容及方式。
针对教师需求,结合学校实际,确立“总分结合,分层分类要求”的菜单式研训模式。学校各部门协调规划,安排研训主要项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专业理论知识培训;2.教育教学主题研训活动(课例观摩研究与讲座结合);3.个人文化素质提升培训(读书活动、优秀教育电影赏析活动等);4.实践经验梳理总结(课题研究,教育叙事、论文案例反思的撰写等)。
除了将“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叙事”“优秀教育电影赏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作为全员参培内容。还以学科组为单位,坚持不懈做好课例观摩研讨,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模式研究,进行阶段性教情学情的分析。
另外,再根据年龄层次为教师确立不同的研训主题:新教师学规范、学技术;青年教师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中老年教师重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唤起工作热情。
这种尊重教师自主需求的做法,真正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极大程度地激发参与研训的热情。
二、以主题活动为方式,提高研训实效。
1.加强教研结合
教学质量的提高,课程改革的深化,都离不开教学的研究,要坚持“以校为本”的理念,重视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以开展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坚持学习与研讨结合、交流与互动结合、教研与科研结合,把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与培训融为一体。
学校应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原则。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指明研究的总方向。充分利用周三、周五、双休日等研训活动时间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培训形式。不仅安排了专家讲座、讲述教育故事、赏析教育专著与电影等集中研训的方式,而且开辟教师论坛,专题沙龙,课例观摩研讨,开展分散互动式学习交流活动。
通过每周的教研活动,以及每学期的教学视导及开放日活动,不断锤炼教师的教学艺术,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比如,听评课活动,就特别强调了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中教者、听者、评者的合作。通过课前会议,共同对执教内容加以分析,执教者说课,而准备听课的同志也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明确自己在听课时应观察的要点,这样就共同经历了一个准备过程。在课堂上,听课者根据自己确立的观察要点,加以观察、记录,并进行分析。课后及时召开会议,先由执教者发表执教感言,提出反思型自评意见,听课教师则根据自己的观察要点充分发表意见,也可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
通过诸如此类的教研活动,力求使得研训系统化、主题化,做细做实,使校本研训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2.构建交流平台
我们还开辟教师论坛,开展互动式学习交流活动,让教师在对话中统一思想,共同提高。一是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以故事的形式汇报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感悟反思,并以讲座的形式组织交流。二是利用校园网站等平台,交流心得,发表见解。三是通过教师沙龙活动,以“提出问题-分组讨论-组间辩论交流-形成共识”的模式,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根据教师遇到的问题,确定出中心论题,在讨论中使观点得以明确,理论得到升华。
三、规范操作,严格考核
为了确保双休日研训活动的有序开展,提高研训工作的实效性,我们不仅制定了周密的研训计划,对研训活动做出具体安排。另外,责任到人,每次研训活动都由专人负责,活动前将计划方案上传至“南京市教师培训管理系统”,活动时精心组织,严格考核,(及时考勤,及时检查《智慧发展手册》记录情况),活动后将培训小结上传至学校网站,上报相关部门。另外,组织和参与培训情况都将纳入绩效考核。
研训工作中四个特色亮点及思考
以《个人自主发展规划》为航标,指明发展方向
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主体,即教师拥有专业发展上的自主权;这就需要教师对专业发展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监控;需要具有自我发展的意愿和动力。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自教师的自身经验和智慧,通过日常专业实践的学习、探究来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
为了促进自身发展,我们引导教师客观进行自我分析,全面充分地认识自己;进行环境分析,把握专业发展的方向;继而确立目标,形成愿景;最后拟订策略,设计行动方案。根据自身实际从教学理论提升、教学成果展示、具体达成措施等方面制定三年发展规划,这种分析思考决定了专业发展规划的制订不只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对专业发展也必然起到一种引导、监控的作用,它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非常有效的专业发展活动。
一个阶段工作结束时,教师对照规划及工作实际进行反思总结,根据目标达成情况,进一步修改下一阶段的规划。这种反思修整也是对研训收效的一种实实在在的自我评价过程。
以《智慧教师发展手册》为载体,促进教师智慧成长
在学校发展和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校本教研作为一个崭新的亮点,越来越显示其巨大的作用,成为学校有特色发展的一个恰当的突破点。如何从我校实际出发,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研训活动,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集体,培养大批智慧教师,促进学生智慧成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智慧教师发展手册》便是在这样的需求中应运而生。
《智慧教师发展手册》从她诞生那天起,便成为一种理念载体,她把“校本教研”的理念贯彻到每位教师的思想中。校本教研,其实早已存在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只是以前没有这么明确地提出,重视程度不够,许多活动的开展只处在自发的朦胧状态。现在的关键是让广大教师认识、理解和接受它,使教师真正意识到校本教研的必要与实效,让教师们自觉参与到研究中来。
《智慧教师发展手册》从她诞生那天起,更成为一种建设有特色的校本教研制度的载体。首先,她能体现一种理论学习制度。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学科教研活动,完成一定量的听评课任务;提倡每位教师每学期阅读一本教学专著,并完成一定量的读书笔记;鼓励教师自我充电;此外,学校还争取一切机会为教师创造理论学习的条件,如:尽可能每学期都外请专家来校讲座……
其次,《智慧教师发展手册》从她诞生那天起,还成为一种对话交流的载体。校本教研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形成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切磋技巧、相互交换心得的研究团队。在同伴、专家的互动中,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打开《智慧教师发展手册》,每学期在制定“个人三年成长规划”的基础上,需要围绕三规划制定每学期的个人发展规划; 教师可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围绕某一典型案例或教学细节,用新课程的理念和观点进行剖析;师徒结对,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学校请经验丰富的好教师带徒弟;手册上还留有“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的版面,教师们可以把自己在教改过程中的体会、感悟、思考以讲故事的形式记录下来,参与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的活动;班队建设强调活动建设,文化建设,以及追踪固定特殊学生的反思教育;每周进行的教研组活动,内容丰富,如集体备课、教学反思与交流、教学观摩、说课评课、问题会诊、专题研讨等等,这些都可以在我们的《智慧教师发展手册》找到踪迹,强调教师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人云亦云,强调教师个人的消化吸收,不做结论,各取所需。
我们深深感到《智慧教师发展手册》的实施,使教师由过去的闲散变为现在的充实,由过去的工匠型变为现在的专业型,由过去的只重教书,不重教研变为现在的既重教书育人又重教育研究的新型教师,学校教研氛围日益浓厚,校园精神文化得到充分发扬光大,教师课堂行为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满堂灌填鸭式变为现在的开放探究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乐于学习,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应该说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了。但如何来评价《智慧教师发展手册》的有效性?如何来评价教师的参与度?如何找到日常工作和科研工作的有效结合点?如何让师生融入校本教研、体验校本研究的快乐……这些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叙事反思”为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活动背景:
早在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的几位学者就倡导教师叙事研究的,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越来越多中国学者和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也开始提倡在教师中开展叙事研究。所谓教师叙事研究是指教师以叙事的形式来记叙他们所经历的各种事件与思考,通过对事件的描述和分析,揭示其背后的教育意义,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行为的转变,实现对教育问题的探究。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经历的、对其专业发展有影响的事实、事件的叙述,二是对事实、事件的分析和思考。从学校的实际来看,教师叙事研究的内容涵盖了其全部工作,可以将其相对区分为德育叙事、教学叙事、管理叙事和反映影响教师职业观念与行为的生活事件与经历的生活叙事。
2.意义
创新例会形式,给教师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原先我校每周五的工作
例会总是由一两个校领导“包场”,对于教师个人关注不多。为了深化教育改革,总结新课程改革经验,找寻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进一步激发教师的教育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我校把每周工作例会划分为 “教育故事””和“工作安排”两大板块,每个板块每周由一个人主持,并在学期初一次安排到位,尽量让每位老师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展示自己的平台。
一年来,在全校教师中开展叙述自己的教学故事活动,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对实施校本研修,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其一,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能够促进教师深层次的反思,从而深化教师对教育的理解,提高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
其二,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能够促进教师实践智慧的积累。
其三,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能够使中小学教师人人成为研究者。
其四,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可以促进教师间的经验交流,从而实现教师的共同成长。
教师讲述自己的故事活动在我校开展一年了,虽然大多只是寻常的小事引发的感悟,但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它必将在实施和完善校本研修过程中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以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试验,推动教研高效性
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不仅是教师利用网络寻找资料、制作课件,更是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立体备课,使集体备课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之间的合作在网络环境下得到实现。网上集体备课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迅速及时性等特点。有利于更及时有效地萃聚集体智慧,优化教学方案,减轻教师负担,增强课堂效果,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
基于上述原因,我校把三年级语文备课组定为试点,开展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研究。
1.网络环境下的单元集体备课
在学期初组内教师就本册教材进行单元分工,每人一个单元。然后按照计划,利用周三、周五集体备课时间,由主备老师分析所备单元的重点难点、教法学法等,提出对所备单元的独特认识和个性化教法,提供本单元的框架式的“一次备课”。在个体备课的基础上,我们重点针对主备老师提供的这个单元中一课书的教学设计进行集体研讨,理清重点,寻求最佳教学设计方案,直到形成共识,由主备教师修改并记录下来,然后参考这一课的研讨结论,由主备教师修改这个单元的“一次备课”。再把单元“一次备课”发送给各位教师,由各位教师再根据班级学情和个人风格进行“二次备课”。这个单元集体备课,大多都是在网络环境下完成。
2.网络环境下的日常集体备课
日常教学中,如果某位教师遇到什么问题或困惑,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即时联络工具,进行集体研究和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我们的“三年级语文备课”群。比如第一次习作教学后,有老师提出了关于习作批改的困惑,大家就在群里展开讨论,经过讨论明确了习作批改的基本标准,像这样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能遇到的,又需要马上得到答案的问题,不必跟以前一样等到集体备课时间再去讨论,教学中的疑惑能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对本来没有发现问题的老师,通过旁听和讨论,也是一种促进和教育。这种“集体备课”及时、有效,非常实用。
3.网络环境下的阶段性集体备课。
我把临时性教研活动、检测后的质量分析、培训活动等集体备课形式,归到阶段性集体备课里。
(1)课例观摩研讨。这是本学期我们学校语文组已经开展的几次调研活动的评课记录。所有的评课记录都是直接在网络上交流的。周五听课后,就由各位听课老师撰写心得,直接发到论坛上。
(2)检测质量分析。
质量检测后,组内8位老师详细分析了流水批改中自己所改试题的答题情况,通过邮箱或者qq发给组长汇总,这样快捷详实地完成期中质量分析。然后再发布到论坛上,让各位老师及时了解年级综合情况,对照自己的工作,反思改进,达到试卷分析的最终目标。
(3)相关学习培训。
对每次大型的讲座培训,或者外出培训,我们都有心得体会上传,也方便因特别情况没能参加活动的教师进行二次学习,真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多方位利用qq等网络即时联络工具、网络论坛空间、邮箱、校园网等进行新形式的集体备课,减少了教师伏案书写时间,及时解决了教师的疑惑,提高了大家的工作效率。
以上汇报的我们近几年开展的一些重点研训工作,下面我再简要介绍一下今后我们在研训工作中还需努力达到的几个目标,以及需要开展的重点工作。
四、今后努力方向
(一)加强网络团队建设,放大研训效应
在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模式试行一学期后,三年级语文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从网络获取的资源较多,个人成长得益匪浅。所以我们决定在将这一模式在学校相关备课组推广,更高效地推进研训工作成效。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准备继续以三年级语文备课组为试点,以大家语文网和校园网站为平台建设骨干教师博客群。
博客的诞生为教师的写作打开了一扇可以与全世界交流的窗户,校园博客圈的建设有以下优势:1.使教研更有成效(快捷方便及时,拉近彼此距离,得到名师指点。)2.让教师更有成就(得到更多评论,收获更多启示,分享更多资源。)我们期待现代教育技术,让校本教研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努力提高学科能力,提升精教力
我们通过校内调研中收集的典型、具体案例,详实地分析了目前教学现状以及由于目标缺位引起的课堂症状,发现达到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需要深思三个问题:你将把学生带到哪里(教学目标)?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教学过程与方法)?而达到这些目标关键在于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和学科能力。首先,教师的基本素养包括“课堂教学”专业素养、“教学研究”专业素养、“教育管理”专业素养、“班主任工作”专业素养。其中,前三方面的素养就是直接与学科建设直接相关的。另外,各学科教研组要根据学科特点,通过校本教研,积极探索本学科应具备的各种学科能力,例如教师要具备解读新课程标准的能力,掌握教材、整合资料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命题能力,学习能力,组织学生的能力等。
教师的基本素养的提高,应该通过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工作,借助课堂教学达标活动等形式,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养,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有教师的整体素养提高了,学科能力提高了,学科自然就会强大起来。
我们认真研究学校各学科的现状,根据教研组的实际情况,明白学校的强势和弱势学科,提出了“以强势学科为龙头,带动弱势学科,以弱势学科为突破口,以各学科的骨干优秀教师为领军人物,形成以以强带弱,抓强促弱,强强联手”的学科建设特色。以“学习新课标,苦练基本功,解析教材,质量监控分析……”为主要内容,以教学的基本环节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达标活动为载体,以教学质量分析为抓手,强化质量监控,优化教学过程,不断增强教学效果,不断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全方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 营造全校共读氛围,提高学习力
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是为了引领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有效提升教师
的专业精神、专业智慧和专业技能,帮助广大教师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教育在我校全面、有效地实施。
我校读书协会本学期继续致力于“书香浓郁、师生共读氛围”的营造,除了组织教师诵读经典、赏析优秀教育电影,还将结合县局推荐书目《解放儿童》一书,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全校共读,沙龙研讨,撰写反思,讲述心得。以此弘扬高尚师德,丰富教育智慧,建设学习型校园。
研训活动只有立足于校本,才有可能具有更强的生命力,今后我们还将扎扎实实、追求实效,将研训工作做细做实,以智慧教师的培养为目标,真正提升教师水准和教育水准,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