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就业前景【最新3篇】》
GIS是一个集空间卫星遥测、遥感、空位技术、地面自动化测量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信息处理技术与地球科学完美结合于一体的现代高新科学技术体系。这次为您整理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就业前景【最新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就业前景 篇1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就业岗位
gis开发工程师、销售经理、gis工程师、gis软件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软件工程师、项目经理、软件开发工程师、gis数据工程师、gis研发工程师、gis销售经理、gis数据处理工程师等。
城市就业指数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北京。薪酬最高的地区是郑州。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北京[454个]、广州[128个]、武汉[113个]、()上海[74个]、成都[70个]、杭州[67个]、南京[39个]、苏州[38个]、深圳[35个]、朝阳[31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郑州[6500元]、长沙[5000元]、上海[4999元]、湖州[3500元]、宜宾[2999元]、北京[2000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理学类中的地球物理学类,其中地球物理学类共4个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在地球物理学类专业中排名第1,在整个理学大类中排名第25位。
在地球物理学类专业中,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有: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医学信息学,系统理论,物理学,生物信息学,环境科学等。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就业前景 篇2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介绍: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又称“地理信息科学”(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是一种具有信息系统空间专业形式的数据管理系统。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已经广泛的应用在不同的领域,是用于输入、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附:GIS(地理信息系统)与 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系统)合称3S系统。
GIS属于信息系统的一类,不同在于它能运作和处理地理参照数据。地理参照数据描述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层和较浅的地表下空间)空间要素的位置和属性,在GIS中的两种地理数据成分:空间数据,与空间要素几何特性有关;属性数据,提供空间要素的信息。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就业趋势:
目前来看,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城市建设、国土规划、市政建设、土地勘测、测绘等单位找到适合自己发挥专业技能的空间,当然还有各类高技术公司。学生工作后主要从事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开发各种信息系统的工作,具体内容则依据工作单位类型的不同,开发各种地理信息系统并进行维护,应该说,这是一知识密集型的工作,要求学生掌握充分体现区域地理综合特征的地图编制理论技术,具有地图测绘、计算机制图与地图印、制、绘等方面扎实的基本功。同时,由于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学科,因此,还要求学生有不断吸收本学科新理论和新技术的能力。因此,只要认真完成在校学习和教学实践的训练,毕业生走入工作岗位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就业前景 篇3
国外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时间较长,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产业,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有许多地理信息系统的高科技企业。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发展时间比较短,虽然也有一些高科技企业,但规模比较小,许多科研成果有待走出实验室,所以公众对其认知度还不高。但应该看到,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属于国家大力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随着“中国G协会”和“中国海外GIS协会”的成立以及一批相关高科技企业的建立,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已经步入初步繁荣,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该专业毕业生也将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专业前景
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在国外的许多大学,而我国目前只有不到40所高校开设有该专业,所以从事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的高级人才目前已经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且,随着国家各个部门信息化的进程,以及国内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开发的高科技企业的增多和发展状大,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还将增大,缺口也将扩大。
信息革命的浪潮方兴未艾,信息社会正朝我们一步步走来,我国已将信息产业列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信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必将获得巨大发展。可以预见,未来的'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将为该专业学子提供更多现代化的、高收入的、令人羡慕的就业岗位。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与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的相关部门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