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文档 > 工作计划 > 学期工作计划 >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7篇)正文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7篇)》

时间: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精选7篇)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及七年级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我在本学期担任20xx级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这个班共有学生50人。从总的情况来说,学生基础不算好,差生较多,课堂上思维不够活跃,发言不是很积极;阅读方面普通简单的文章基本能够阅读理解并加以记忆;文言文的知识掌握有待加强;作文内容苍白、语言干瘪无力,缺乏文体的规范训练。他们刚踏入初中,对初中生活还不熟悉,需要大力适应。

三、本学期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的单元布局改变了以往按文体安排单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课程的不再强调语文的文体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体验。以下是单元安排:

第一单元:人与自我之一:生命体验

第二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理想信念

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之一:自然美景

第四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科学世界

第五单元:人与社会之一:家庭亲情

第六单元:人与社会之二:想象世界

这本教材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习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

四、教学任务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七年级(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的教学,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抓实书写,从书写方式方法、书写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指导和督促他们写好每一个字。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章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五、教学措施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七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

六、具体教学进度计划:

第一周 起始课(2)

在山的那边(3)

第二周 走一步,再走一步(3)

短文两篇(2)

第三周 紫藤萝瀑布(2)

童趣(3)

综合性活动:这就是我(1)

第四周 综合性活动:这就是我(2)

理想(2)

行道树(2)

第五周 第一次真好(2)

人生寓言(2)

我的信念(2)

第六周 论语十则(3)

综合性活动:漫游语文世界(2)

第七周 春(3)

济南的冬天(3)

第八周 夏感(2)

秋天(2)

古代诗歌四首(2)

第九周 古代诗歌四首(3)

综合性活动:感受自然(3)

第十周 综合性活动:感受自然(1)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 化石吟(2)

看云识天气(2)

绿色蝈蝈(2)

第十二周 月亮上的足迹(2)

山市(3)

第十三周 风筝(2)

散步(2)

诗两首(2)

第十四周 世说新语两则(2)

综合性活动:我爱我家(3)

第十五周 综合性活动:我爱我家(2)

羚羊木雕(3)

第十六周 皇帝的新装(2)

诗两首(3)

第十七周 女娲造人(2)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2)

第十八周 元旦放假

第十九周 寓言四则(2)

综合性活动:追寻人类的起源(2)

第二十周 期末复习

第二十一周 期末考试

以上是我上课的大致进程,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调整,估计会提前,期末留下更多的复习时间,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整合,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篇2

知识目标

1、学会写规范写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分析文中关键性的词语、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4、学会运用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

5、学会完整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6、积累更多的文言词汇,熟练掌握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等文言语法知识

能力目标

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能。

情感目标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所在,能够正确的对待生活的挫折和困难,养成坚毅,勇敢的品质。

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中选取了五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课文,将引导你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继续学习有关人生,这些课文有的讴歌理想,有的阐述信念,有的论说人生修养。

第三单元中的文章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第四单元主要选编的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激发我们的求知欲望,培养我们的科学的精神。

第五单元的几篇课文中,作者以自己丰富的切身体验,写出了亲情的丰富多彩,引起我们的共鸣。

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是想象极为丰富的作品。作者以种种奇思妙想,描绘出一个个亦真亦幻的世界,令人叹服,引人遐想。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在本栏内说明全学期讲授教材起讫的章节或篇目及综合实践活动的安排)

第一单元:《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萝瀑布》《童趣》

综合性学习、写作:这就是我

第二单元:《理想》、《〈论语〉十则》

综合性学习、写作:漫游语文世界

第三单元:《春》、《济南的冬天》、《古代诗歌四首》

综合性学习、写作:感受自然

第四单元:《化石吟》、《看云识天气》、《山市》

综合性学习、写作:探索月球的奥秘

第五单元:《风筝》、《羚羊木雕》、《〈世说新语〉两则》

综合性学习、写作:我爱我家

第六单元:《皇帝的新装》、《郭沫若诗两首》、《寓言四则》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的起源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全面实施杜郎口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2、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让学生在课堂练习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加强集体备课力度,充分发挥集体力量。

4、注意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做学生的朋友,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篇3

【单元分析】

本单元继续学习有关人生的课文。上一单元侧重回答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不幸怎么办,这一单元侧重引导我们应该怎样树立理想,实现理想。

本单元的选文,同样注意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性。《理想》是一首意象丰富、满含哲理的抒情诗,告诉我们树立理想的意义。《短文两篇》用诗化的语言说明了奉献的意义和珍惜生命中的第一次的重要性。《人生寓言》讲述了两则现代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应有的智慧。《我的信念》是居里夫人的随笔,从中展示了她丰富而崇高的精神世界。《〈论语〉十则》是关于求知、关于为学、关于修身做人的格言。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给我们以启迪,引领我们去实现理想,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为漫长的人生打下精神的底色。

【教学重点】

学习这个单元,必须抓住如下要点:

1、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考,反复咀嚼,领会课文意味深长的用词,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

2、学会朗读,力求把握好停顿、重音、语调、语速、感情。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

3、准确把握文章中叙述与议论之间的关系,概括文章的主旨。

4、理解不同文体的不同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篇4

教学目的

一、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学习在说明中运用记叙的方法。

三、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自己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奋勇向前。

教学设想

一、本文是说明文,写法上很有特色。它在按空间方位的顺序介绍事物的同时,又运用了时间顺序,使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二、大碑座上10幅浮雕的介绍,涉及的历史知识广,初一学生尚未系统学过,如何把握讲解分寸,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三、运用课本第一页插图作为直观教具(有条件的可绘制一组幻灯片)。

四、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比较分析。

五、课前预习:

1.速读课文一遍,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2.查字、词典,解决生字、生词。

3.按文后理解·分析一、二的要求和提示,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六、课时安排: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简介作者作品,正音正字,划分段落,学习1-6节。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打开本册课本的扉页时,首先看到了什么?这彩照给了你什么感觉?

学生发言后归纳:打开本册课本的扉页,首先看到了彩照──。这座矗立于广场南端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近百年来为我国的、自由、幸福而牺牲的英雄而兴建的。这座雄伟的建筑于1952年8月动工,经过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作者周定舫在纪念碑落成后,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碑,写了《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最早刊登在1958年4月23日的《日报》上,后收入散文、特写集《北京在前进》一书。该文向全国及时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缅怀革命先烈之情的雄伟建筑。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正音正字。(挂出小黑板,要求学生注音)

瞻(zhān)仰(yǎng)矗(chù)立

奠(diàn)基砌(qì)墙

伟绩(jì)镏(liǘ)金

上溯(sù)五卅(sà)

朽(xiǔ)幅(fǘ)

天堑(qiàn)镶(xiāng)

嵌(qiàn)发髻(jì)

2.补充解释下列词语。

矗立:高大而笔直地挺立。

永垂不朽:垂,流传后世。朽,磨灭。指光辉的事业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慷慨激昂:充满正气,精神振奋,情绪激动、高昂。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走。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丰,多、盛。

巡捕:旧时代在租界中的警察。

遥遥相对:遥遥,形容距离远。远远地相互对着。

风起云涌:涌,升起,冒出。比喻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势不可当。

3.结合“理解·分析”一提示,划分课文段落。

第一段(1节):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印象。

第二段(2-10节):具体写的雄姿并介绍10幅浮雕。

第三段(11节):瞻仰后的感受。

三、学习新课

1.解题: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的标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标题标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

2.齐读开头和结尾两节文字,说说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

提示: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开头一段介绍的总体特点:巍峨、雄伟、庄严;结尾一段概括了兴建的意义:再现了新中国的“艰苦道路”,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付出的“巨大代价”。

3.结合文后“理解·分析”二,划分课文第二段的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2-3节):描绘的雄姿,说明兴建经过和重大意义。

第二层(4-6节):介绍纪念碑的题词和碑文、结构和造型,以及概述碑座四周的浮雕。

第三层(7-10节):具体介绍10幅浮雕。

4.自读第一层(2-3节)理清作者的活动顺序(走的路线)。

讨论后明确:

作者的活动顺序: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碑前。按行走路线由远而近把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及整体形象介绍给读者。

第2节,按人的活动写。第一次交代:“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字,暗示碑的主题和本文的主题。

第3节,交代了建碑的时间(决议兴建的时间和动工兴建的时间),碑身的规模(用具体数字与比较),建碑的特殊材料(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和建碑的重大意义(象征着……标志着……)。

提问:建碑的特殊材料有何象征意义?

归纳:花岗石的特征是坚强,汉白玉的特征是洁白。用这两种材料象征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对先烈的怀念。

5.指名读第二层(4-6节),理清介绍纪念碑的顺序(空间顺序)。

讨论明确:介绍纪念碑的空间顺序:台阶──平台(碑身四周)──碑身(正面、背面)──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大碑座。(按由下而上再下的顺序介绍)

提问:作者在这里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归纳:碑的四周栏杆、碑的正面题词和背面碑文、碑身的装饰以及大碑座四周的浮雕。作者再次写“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突出了主题,毛主席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高度概括了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表现了中国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是对“英雄永垂不朽”这一主题的阐述。

集体朗读毛主席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

提问:第6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浮雕的?有何作用?

归纳:交代了浮雕的位置、高度、长度、质量、画面,为下文详细描绘作了准备。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碑文。

2.完成“揣摩·运用”。

3.预习第7-10节,试填写“揣摩·运用”四的表格。

4.本文说明中有记叙成分,请找出几个例子来。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篇5

【单元分析】

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浓浓亲情,动人心弦。天伦之乐,其乐融融。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选选了五篇课文,分别是《风筝》、《羚羊木雕》、《散步》、《诗两首》、《〈世说新语〉两则》。单元整体精心构建,选文兼顾诗文,兼顾古今,兼顾中外。所选的五篇课文,作者努力用心灵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让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篇6

为善始善终地完成教学任务,特制定本学期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和《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七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为依据,认真落实教学,努力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力求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培育学生学习语文、体验语文、感悟语文的语文意识、文化意识、思想意识和道德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任教七年级(7)语文,共42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18人。从他们的小学毕业考试成绩和期初摸底的情况来看,学生的语文优秀率不到10%,而且他们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够理想的。在教学中,学生缺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课堂上听讲要记好笔记,要积极发言提问等等;二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单元布局改变了以往按文体安排单元的形式,注重单元主题和学生的人文体验。

第一单元:人与自我之一——生命体验

第二单元:人与自我之二——理想信念

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之一——自然美景

第四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科学世界

第五单元:人与社会之一——家庭亲情

第六单元:人与社会之二——想象世界

教材主要特点:

第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本册以语文与生活(指自我、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为线索,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出教材的综合性,自始至终把语文阅读学习置于综合性实践活动之中,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根据,有利于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养成。

第二,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旨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教科书突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尤其是综合性学习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选择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第四,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教科书力求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第五,力求建立开放、有弹性和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教材体现了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结合,使教科书由课内走向课外。

可以看出,教材选文文质兼美,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适合学生学习。

四、教学目标

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局限于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也是引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累计认识3500个常用字,掌握七年级(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关注综合性学习活动,与人交流要有针对性,用语文明得体,要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在生活中学作文,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情感真挚,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提高写作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感打下基础。

5.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和推敲课文重要词句在语境的意义和作用;理解课文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领悟课文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6.临摹名家书法,学写规范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关注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营造轻松、活泼的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学道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

3.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反思。

4.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在课外组织朗读比赛或者演讲比赛,增强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5.建立合作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语文研究性小组,创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另一种是学习互助小组,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对落后同学的帮助。营造出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

6.督促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写读书笔记,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交流。背诵名篇名句,并进行默写。要养成练字、练词、练句的良好习惯。语文中的一字一词一句,甚至一个标点,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衡量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阅读教学要引领学生学习文章的艺术技巧,坚持长期积累写作素材和艺术技巧,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八、教学进度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篇7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充分显示了语文的特性,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为完成好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30篇课文(其中讲读15篇,自读15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背诵等。

本书的单元布局改变了以往按文体安排单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课程的不再强调语文

文体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体验。以下是单元安排:

第一单元:人与自我之一(生命体验)

第二单元:人与自我之二(理想信念)

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之一(自然美景)

第四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科学世界)

第五单元:人与社会之一(家庭亲情)

第六单元:人与社会之二(想象世界)

二、学生情况分析

所教班级七年级二班共47人,由于他们刚进入初中,还不太适应新课标教材,因此这学期的任务艰巨,希望通过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在期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三、教学目标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初一(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木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战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四、教学措施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七、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