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体育课改总结热门3篇》
学年度体育课改总结(精选3篇)
学年度体育课改总结 篇1
xx年,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各乡镇的大力配合下,全区各校围绕“创建省级教育强区”,致力于教育“规范化、均衡化、信息化”三推进,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有关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创建省级教育强区,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xx年12月28日,省教育强区评估验收组在听取了区政府创建省级教育强区的自查自评报告、走访了26所各级各类学校、翻阅了大量创强台帐资料并与一线教师座谈之后,一致认定xx区达到了省级教育强区的标准,通过了创建省级教育强区的自查自评报告中24条达标、1条基本达标的自评结果。
区委、区政府将创建省级教育强区工作列为xx年全区十大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xx年3月9日,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创建省教育强区工作动员大会,全面部署了创建省教育强区的目标任务、工作责任、保障措施和方法步骤。区政府与各乡镇政府、部门签定了《xx区创建教育强区工作责任书》,全面落实建设任务,制定出台了《中共衢州市xx区委、衢州市xx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教育发展争创省教育强区工作的实施意见》、《xx区创建省教育强区工作实施方案》、《衢州市xx区—xx年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等有关文件。
全区以创建教育强区为契机,努力推进教育事业新发展。在各级政府和全区学校的共同努力下,xx年,全区新增省级教育强乡3个(石室乡、沟溪乡、七里乡)。通过“创强”,全区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全面加强。全区先后投入“创强”基建经费2147万元,其中新建教学综合楼11801平方米,投资1338万元;完成改食堂工程6926平方米,投资400万元;完成改宿舍工程8612平方米,投入275万元;破旧房改造,包括学校操尝道路维修和墙面粉刷等投入134万元;学校教学装备配置得以优化。区、乡(镇)先后筹措资金560多万,专门用于教学仪器、各类教学器材及图书配备,使我区各中小学的教学仪器,音、体、美、劳、卫生器材,图书配备达到或超过国家或省定标准。各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在全市率先完成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学设备、校园电视播放、校园音响”四大系统的装备建设;各类教育得以协调发展。通过“创强”,全区成人教育与学前教育快速成长,全区新增农村等级幼儿园7所。石梁镇、石室乡、姜家山乡等3个乡镇通过省一级成人的文化技术学校评估,航埠镇、黄家乡、花园乡、九华乡、姜家山乡、万田乡、华墅乡、七里乡、沟溪乡通过省二级成校评估。
二、理顺市区教育管理体制,实现平稳过渡
xx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市、区学校实施调整,理顺办学体制。为确保“理顺”工作顺利进行,维护稳定大局,我局一是抓调研,认真研究了“理顺”工作的可行性、实施方案、进度安排、以及可能出现的调整后的学校布局问题和在职教师、退休教师的稳定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程度的保障教师的合理权益作了积极的努力;二是抓配合,《中共衢州市委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理顺市、区有关管理体制的意见》(衢委发[]56号)文件出台后,引起了一定的波动,特别是石梁片区的60多个行政村联合盖印上访,要求保留石梁中学高中部,造成极大影响,针对以上情况,局党委、班子成员以大局为重,召开专题会议并多次下校走访、宣传政策,在学校领导班子的配合下,较好的解决了矛盾;三是抓稳定,对于划入学校,重在班子稳定、待遇稳定、人心稳定。同时,认真研究落实兴华中学、石梁中学两校高中教师的过渡方案。强调一切以学生利益为重,明确要求广大教职员工不得发表不利于稳定的言论,尽努力保证过渡期间兴华中学、石梁中学两校高中学生的教育权益不受损。
xx年6月29日晚,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受两级政府委托,召开了涉及“理顺”学校的移交工作会议,明确从xx年7月1日起,市区两级所涉移交学校纳入新的管理范畴。12月31日,市区两级有关学校教职工的行政关系、工资关系正式完成移接交工作。所涉学校人心稳定,工作正常,预示着xx区的义务教育工作稳健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三、落实拾四项工程”,“教育公平”取得实效
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全区启动了“农村学校食宿改造”、“经济困难家庭免费就学”、“爱心营养餐”、“教师素质提升”四项工程。其中,农村学校食宿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年度任务;继续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子女资助扩面工程,惠及学生5335人次,免收费用122.7175万元;同时,在以七里乡中心小学为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经济困难学生的爱心营养餐工程,3443人次贫困学生享受每周三餐荤素搭配的营养餐(100元/学期),改善了学生的营养状况,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按省市统一部署落实到位,完成了全区20xx名中小学教师四门省定课程的集中培训,完成了盛市级农村骨干校长和骨干教师的推荐工作。
四、加强队伍建设,健全人才保障机制
进一步完善xx区学校干部梯队建设,全区以民主推荐为基础,筛选出学校中层以上领导的培养对象110人,构建了学校后备干部人才库,并举办了2期学校后备干部培训班,为优化学校干部队伍结构奠定了基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了优秀教育人才的培养、管理及考核。10月份,对第一轮优秀教育人才进行了全面考核,启动了第二轮优秀教育人才评选,共评出区第八届教坛新秀22人,第三届学科带头人39人,全区优秀教育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强化师德师训工作,在启动“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同时,组织全市区小学教师继续开展以“三新一德”为重点的新一轮全员培训,逐步把继续教育的重点从学历补偿教育转到专业成长上来,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了人事工作的规范管理,根据《xx区教职工聘任制实施意见》,认真做好教职工校际交流聘任工作,修订农村教师进城选调办法,对夫妻双方在xx区农村中小学任教的双教工,在选调进城时给予加分倾斜,为夫妻双方在xx区农村中小学任教且年龄在100周岁以上的双教工设立的“xx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奖”,以体现人文关怀、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完成了全区3000多本人事档案、全区退休教职工情况和全区教职工增资后工资卡片的整理登记。
五、强化教育教学科研,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强化教育科研,拓展教育科研阵地,倡导理论研究与行为研究同轨进行。全区教师教科研意识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论文质量及课题档次继续保持全市地位,一年来,全区有17人次在课题研究方面获二等奖以上,占全市的1/3;省级立项课题5个,占全市的.1/6强;在由新星学校承办的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展示活动中,我区共获教学设计一等奖11人次,占全市的三分之一。注重互动与交流,各类学科教育教研活动次数多、质量高,深化了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强调引导和示范,组织了全区小学校长展示课和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暨新课改展示活动和全省实验学校学术年会等活动,课程改革向纵深两个层面推进。重视课改质量跟踪,组织实施了中小学部分学科的质量检测,为课改教学目标体系的完善和课改共性问题的解决寻求对策。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夯实课改向农村推进的硬件基础目前,全区包括简易型在内的多媒体教室占中心小学以上的班级比在04年40%的基础上增至89%,全区全面实现光纤接入,启动了资源共享工程,为加快课改向农村完小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六、加强党建和行风建设,不断增强教育系统执政能力
扎实有效的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争当时代先锋,争创教育强区为主题,认真组织了教育系统三个批次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三服务”活动贯穿始终,机关党员按要求认真开展了“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参与“送温暖、送营养、送文化下乡”活动,并对全区37位贫困退休教师进行走访慰问,据统计,全局机关党员共走访慰问困难户103户,送慰问金8.43万元,各项慰问物资价值2万余元。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型机关创建,不断加强干部职工的政治学习;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开展法制教育,增强法制意识,依法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强化效能建设,信访工作水平、机关服务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学年度体育课改总结 篇2
改革已经进行了一年,在这一年的尝试过程中,感觉到体育课改实验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新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贯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育人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教学方法,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改变,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依据上述精神我们在体育课上,通过比赛或观看比赛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情感的体验,提高对体育的认识,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同时,在体操课、武术课中通过让学生自编动作过程,达到让学生实现自我完善过程,实现自我价值的体验过程。
一、教学计划
首先制定三年的教学计划、一年的教学计划、学期的教学计划,然后组成课改实验小组并制定课改实验计划。
二、教学内容
新编的体育课程标准非常概括,体现较大的导向性。而新编的体育教材在内容上也有很大的弹性空间,给了教师很大的自选空间,我们在教学时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内容,同时结合自己的经验,依据学生的兴趣和基础来安排内容并加入新的知识点。尽量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使所学的内容更易接受。
比如,今年的世界杯足球赛,我们就利用课上时间让学生在实验教室里观看比赛。尤其是中国队对哥斯达黎加,学生们观看的热情非常高。在学生欣赏比赛和在比赛中或比赛后进行评述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并联系实际帮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
实验教师在一起共同商讨,争取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进。第一,我们从课的内容中挖掘出具有创新倾向的知识点,然后把这些知识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起来,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和喜欢形象思维的特点进行课堂教学。例如,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收集矿泉水瓶,摆出各式各样的图形并加以说明,上课时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自己设计的图形,进行发言。
学生们发言非常积极,有的说:“我选的是禁烟图形,说明吸烟有害健康。”有的说:“我摆的是一个人踢足球的图形,说明运动有利于健康。”有的说“我摆的是大力神杯的图形,说明我们每个人都向往它,可惜中国人拿不到。”随后教师又启发学生,这些瓶还能干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把它装上沙子当手榴弹用,可以锻炼臂力”;“当保龄球瓶,做游戏时看谁命中得多”
通过欣赏和评述营造了一种和谐、平等的气氛,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大胆创新。使他们感到体育跟美育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了美的欲望。第二,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对学生进行个别化的因材施教。例如,运动技能比较好的学生在练习某方面素质时,提出要求后就让他们自己去练习,比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对运动技能比较差的学生就需个别辅导,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三,采用合作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在各方面与人合作,在相互合作中体验人际关系,并在这种环境中找到自己适当的位置。这更有利于同学之间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同分享集体成果。例如,在教学生技巧的组合动作时,让同学们自由结组,依据每个人的特点,同学之间互相商量,制定出一套或几套成套动作,由个别同学来完成。这样,就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自身优势,既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
从过去的单一评价改为了多样化的评价。我们采用了以下的格式对学生进行平时积累评价(教师记录)。
教师根据记录对学生进行评价,然后与学生个人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结合起来、在加上学校举办的各项比赛,使学生在评价中得到多方评价,更加了解自己,提高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五、开发课程资源
在平时,我们让学生利用课余、星期天的时间,自己或由家长陪同在家里或在社区体育场所进行锻炼,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调整了大脑,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还利用莲花山、抱犊寨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简易的攀岩训练。
以上是我们在这一年来对新教材在实施过程中的一点做法,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为高水平的人才,还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才能和敬业精神,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在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多作些探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他们走出校门之后也懂得体育锻炼,使之终身受益。
学年度体育课改总结 篇3
体育课改实验已经进行了几年,在这几年的尝试过程中,我们感到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新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贯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努力创造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氛围,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学习体育的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
1。从注重教法,到注重学法
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体育综合素质。因此,针对新课程教材编注栏中众多的“自我测评”、“自我认识”、“自我阅读”、“想一想”、“看一看”、“读一读”、“试一试”及“学一学”等等,作为教师首先应克服思维定势,提倡发散性思维,让老师和学生总是同处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之中,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提问,甚至于可以立刻进行课堂讨论,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用在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上,鼓励引导学生根据当前条件和已有经验,沿着不同的角度进行学习和思考,产生大量的设想,进而提出独特见解,并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检测。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使新课程教学落到实处。
2、有教无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要关怀每一个学生,使“好学生”、“中等生”和所谓的“差生”、“后进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得到新的提高。没有什么统一的先决条件,能使学生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好的学习成绩本身也是相对的,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绩好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可能就是很大的成功,应当说实际上不存在所谓“差生”,存在的只是单一、呆板、一刀切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学生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优劣,还包括心理特点、道德品质、兴趣爱好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如:在“山羊”教学时,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布置高、中、低三种不同高难度的“山羊”,以供学生自由选择练习,并指定能力强、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学生承担保护与帮助工作,对那些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则加强引导、帮助,最后每位学生都能在各自选择的高难度“山羊”上完成动作,而且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气氛比较活跃。因此,体育教师应重视学生个性特征和心理素质、体能基础,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良好态度和能力、技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体
学生是从师学习的受教育者,但学生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不是接受教训、听话的“驯服工具”,而是活生生的有主观能力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改变以往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亦步亦趋的教学模式,采用“实践-创造-学习”的教学模式。
“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人的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比如:在弯道跑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弯道跑的动作要领,我们可以依次让学生观看实物演示,并提出球受到绳的拉力,被抛击后作圆周运动,那人体怎么才能沿着弯道跑呢?学生进行体会练习、交流;然后再观看滑雪运动员过弯道时身体姿势和滑板的变化录像,并进行讨论→交流→练习→交流;最后观看运动员弯道跑时的正确动作录像,学生再进行比较、自纠练习。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交流与实践、思考,很快找到了弯道跑的学习方法,掌握了动作要领,学习效果很好。
以上是我在这几年来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的一点做法。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为高水平的人才,我们还需要长期的探讨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和敬业精神,在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与时具进,为进一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