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八年级物理 > 初二物理的中考知识点提纲正文

《初二物理的中考知识点提纲》

时间:

  要提高中考物理的复习效率,首要任务就是要找到正确考点,也就是俗话说的复习大纲,因为考点大多都不会偏离大纲,所以大家按照大纲来复习,是八九不离十的。小编整理了初中二年级的中考知识点大纲,希望能帮助到您。

  【声】重点知识

  ①声的传播(以波的形式)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②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③15℃空气中的声速340m/s

  ④超声波、次声波

  ⑤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材料结构不同,音色不同

  【光】重点知识

  一①光线是假想的线并不实际存在

  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③小孔成像是实像

  ④真空中的光速300000000m/s

  二⑤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 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⑥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⑦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⑧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

  三①折射:光射入某些介质(如:水、玻璃)时,在反射的同时也会射向介质内部,即折射(初中阶段只记:光从空气射向其它介质,折射角小于入/反射角)

  ②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四① 光的色散

  ②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光决定的

  ③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光决定的

  ④紫外线、红外线

  【透镜】重点知识

  一凸透镜

  ①中间厚、边缘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②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汇聚于焦点

  过焦点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③测焦距小实验

  ④应用:照相机、放大镜、投影仪、远视镜

  ❀⑤◤凸透镜成像规律◥

  u>2f 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f

  u=2f 倒立的等大的实像 v=2f

  f2f

  uu

  二凹透镜

  ①中间薄、边缘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②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反向延长线过焦点的光,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③成虚像

  ④应用:近视镜

  三显微镜和望远镜

  【物态变化】重点知识

  一温度

  ①温度计:量程、分度值、0刻度

  ②温度计的使用:玻璃泡全部浸入;待示数稳定再读;视线与液柱上表面向平

  ③水的凝固点0℃、沸点100℃;绝对零度-273.15℃;冰箱﹣15℃——﹣20℃

  二①融化:固态变液态。融化吸热。晶体融化时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②凝固:液态变固态。凝固放热。同种晶体的熔化点和凝固点相同

  ③汽化:液态变气态。汽化吸热。分两种:蒸发和沸腾。

  ④液化:气态变液态。条件:遇冷

  ⑤生华:固态直接变气态。樟脑片

  ⑥凝华:气态直接变固态。雾凇

  【电】重点知识

  一①摩擦起电,吸引轻巧物体

  ②同重点和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③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绕核运动。

  二①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

  ②电路的构成: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

  ③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

  ④电路图

  ⑥电流表的使用:正进负出、不能超过所接量程、串联

  ⑦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 I=I1=I2

  ⑧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I1+I2

  【电压 电阻】重点知识

  一①持续电流的条件:有电源、通路

  ②干电池1.5V;蓄电池2V;家庭电路220V;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③电压表的使用:正进负出、不超过量程、并联

  二①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U=U1+U2

  ②并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U=U1=U2

  三①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温度有关

  ②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

  【欧姆定律】重点知识

  一①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②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①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②公式I=U/R

  ③电阻的串联R=R1+R2

  电阻的并联R=1/R1+1/R2

  ④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⑤安全用电

  【电功率】重点知识

  ①电能表、能量转换

  ②电功率定义式P=W/t

  ③ W=UIt

  ④ 电功率计算式 P=UI;P=I²R;P=U²/R

  ⑤ 焦耳定律Q=I²Rt

  ⑥生活用电常识

  【电与磁】重点知识

  一①磁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的物质

  ②磁极:南极、北极。磁性最强

  ③磁化:在磁铁和电流的作用下获得磁性

  坏处:手表磁化后不准、电视显像管磁化后色彩失真

  二①磁场真实存在

  ②磁感线是用来描述磁场的假想的线

  ③地磁场——动物罗盘

  三①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

  ②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

  ③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的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 螺线管的N极。

  ④电磁铁。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铁芯的材料、大小

  ⑤电磁继电器、扬声器的工作原理

  四①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②电动机的构造:转子和定子

  五①磁生电(电磁感应)——法拉第

  ②闭合电流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③发电机(直流、交流)

  ④磁记录(录音-电磁感应;放音-电流磁效应)

  中考物理十大考点

  一、物体在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得到声音

  【简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

  2、人的听觉是有一定的频率范围的,即:20~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如发生海啸、地震时产生的声波是次声波;而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如医院里的B超。对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无法听到的。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除了与频率有关外,还更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如果距离发声体太远,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后不能引起鼓膜的振动,还是听不到声音。

  二、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不一定”下沉

  【简析】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有三种情况,下沉、悬浮、漂浮,到底处于哪种状态,与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有关:

  1、下沉。根据F浮=Vρ水g和G=Vρ物g,因为ρ水<ρ物,F浮,物体下沉,此时,该物体是实心的。例如:铁块放在水中下沉。

  2、悬浮,当该物体内部的空心所造成该物体的重力与它浸没在水中所排开水的重力相等时该物体悬浮。(在挖空的过程中,浮力不变,重力逐渐减小)

  3、漂浮,当物体内部空心且空心较大时,该物体漂浮。(挖空的部分较大,使得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直至浮出水面,浮力再次等于重力)例如:钢铁制成的轮船。

  三、物体温度升高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简析】

  物体温度升高了,只能说明物体内部的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加快了,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方法有两个。

  1、让物体吸热(热传递);

  2、外界对物体做功(做功)。

  例如:一根锯条温度温度升高了,它可能用炉子烤了烤即吸收了热量;它也可能是刚刚锯过木头即通过克服摩擦做功自己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四、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简析】

  物体吸收热量,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物体内能增加,但我们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是势能的总和。

  1、如果吸收热量后物体的状态不发生变化,即分子势能不变,只改变了分子的动能,则物体的温度就会升高,如给铁块加热,铁块的温度升高;

  2、如果吸收热量后,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虽然都在不断的吸收热量,但温度并不升高,温度始终保持不变。非晶体吸热时,分子的动能和势能都在发生变化,所以状态变化的同时,温度也升高。

  五、物体收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一定”发生改变

  【简析】

  第一,力有两个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形状;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不一定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第二,即使力的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由物体受到力的共同效果决定的。1.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运动速度的大小或方向改变)。2.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六、有力作用在物体上,该力“不一定”对物体做功

  【简析】

  力对物体做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两者缺一不可。

  根据公式W=F·S得:有力无距离,不做功,所谓的劳而无功,最常见的现象是“推而未动”;有距离无力,不做功,所谓的不劳无功,最常见的现象是物体因惯性运动、物体运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垂直时。

  七、小磁针靠近钢棒相互吸引,钢棒“不一定”有磁性

  【简析】

  磁现象中的吸引有两种情况:

  异名磁极相互吸引;2.磁体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所以和磁体靠近相互吸引的可能是铁、钴、镍等物质,也可能是磁体。

  八、“PZ220V40W”的电灯,实际功率“不一定”是40W

  【简析】

  1、当U实=U额=220V时,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P额=40W,此时灯泡正常发光;

  2、而U实〈U额时,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P额,此时灯泡发光较暗,不能正常工作;

  3、当U实〉U额时,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P额,此时灯泡发出强光,寿命缩短易烧毁。

  九、浸在水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

  【简析】

  浮力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之差,因为下表面浸入液体较深,受到的压力始终大于上表面,所以浮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上的。

  当物体的底部与容器底部紧密结合,无缝隙时(即相当于粘在了一起),物体不受向上的液体的压力,所以不受浮力的作用。

  例如:陷入河底淤泥中的大石头,三分之一的露出泥外即浸在水中,但石头不受浮力作用。

  十、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一定等于容器内液体所受的重力

  【简析】

  公式P=F/S,是计算压强的普遍适用的公式,而P=ρgh是专门用来求液体产生压强的公式,由P=ρgh我们可以看出,在液体的密度一定时,液体产生的压强仅与液体的深度h有关,再根据F=PS不难看出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力是由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和容器的底面积决定的。

  即: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力:F=ρghs。然而只有柱形容器G液=mg=ρvg=ρghs=F。而容器的形状有很多种,只要不是柱形容器其内部液体的体积v≠hs,所以F≠G液。

  容器内盛液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和液重G液的关系是:1、柱形容器:F=G液2、非柱形容器:F≠G液(广口式容器:F〈G液缩口式容器:F〉G液)


初二物理的中考知识点提纲相关文章

1.中考初二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

2.中考总复习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3.初中物理必背知识点

4.初三中考物理期末基础知识点复习资料

5.初二物理电路专项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