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爱莲说》教学教案范文》
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爱莲说》教学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初二语文《爱莲说》教学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周敦颐的文学常识;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识记重点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骈散结合的句式特点,掌握衬托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3、理解文章的主旨,结合莲、菊、牡丹的象征意义,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4、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体味周敦颐的人格魅力,做一个洁身自好、品德高尚的人。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它用用万紫千红的花来为我们渲染了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所以,人们都非常爱花,并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可以说,描写花的诗句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道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来论说道理。《爱莲说》属于后一种。
2、作者:周敦颐(1017—1073),北宋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道州人。历任地方官吏,曾任虔州通判等职。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书堂讲书。世称之为濂溪先生,卒谥元。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
3、《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是周敦颐于熙宁初年(1068)擢为南康郡守时写下的。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四十余丈宽长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批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先生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后来,人们便把莲池誉为“爱莲池”,至今,星子县还有它的遗址。
4、学习生字:
蕃(fán) 颐(yí) 濯(zhuó) 淤(yū) 涟(lián)
蔓(màn) 亵(xiè) 噫(yī) 鲜(xiǎn)有闻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古汉语知识:
1、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名词“蔓”、“枝”受否定副词“不”修饰,用做动词。)
(2)、香远益清(形容词“远”充当“香”的谓语,用做动词:远播。形容词“清”受副词“益”修饰,用做动词:显得清幽。)
2、古今异义词:
宜乎众矣(宜: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今常用义为:合适;应当。)
3、古汉语句式:
(1)、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2)、倒装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濯”后面均省略介词“于”,前者相当于“从”,后者相当于“在”。)
四、教师小结:
《爱莲说》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本篇文章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讲究散句和骈句的交错运用,读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五、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喜欢莲花的道理。”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指名读课文。
2、理清条理:
第一段主要从莲花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等方面描写它的形象,表明自己“独爱莲”的原因。开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番”总说花的可爱。然后分说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及其原因,表明作者对花的喜爱与众不同,中心明确。
第二段,揭示菊、牡丹、莲花的象征意义。以花喻人,在对爱菊者、爱牡丹者的品评中,慨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庸俗世风,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三、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初二语文《爱莲说》教学教案范文二
教学内容分析:
《爱莲说》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一篇状物抒情、情文并茂的文言散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而本文正是起着示范作用,尤其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语言优美,骈散结合,是一篇很好的教材。它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描写,歌颂坚贞的气节,曲折的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并以此对照自己平时的言行。
教学对象分析:
我教学的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这个时期的学生叛逆性强,价值观不明确,学习不稳定,有一部分学生还迷恋网络游戏,沉浸在虚拟的世界里。对此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他们对七年级的文言文基础掌握得非常牢固,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习;另一种是基础薄弱的学生,这一类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我教的这两个班级差生比较多,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所以我每教学一篇文章时都布置学案,以培养学生自学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及意思,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目标:用读贯穿全文,领悟文章内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教育学生在当今社会也应该“出淤泥而不染”。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体会“莲——君子”的美好形象,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正衬与反衬的写法。
四、教学方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采用读——议——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理清结构,拓展阅读环节中,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注意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积累的结合,本教案设计以学生读议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为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标要求。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可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掌握阅读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究学习,能够使学生结合文本和生活等方面的学习资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过程及整合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图片展示:
打开自制电脑软件,欣赏莲花图片十余幅,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教师准备的是:生花妙笔、含露乍开、姐妹仙子、含苞欲放、青春将逝、一枝独秀、小荷才露尖尖角、世人皆睡君独醒、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生花妙笔 含露乍开 姐妹仙子
含苞欲放 青春将逝 一枝独秀
小荷才露尖尖角 世人皆睡君独醒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2.由许多人都喜欢莲花,引出《古人笔下的“莲”》(大屏幕展示)。指名读: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对莲的喜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仅仅是赞美它的美。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
(二)、相关内容简介
1、作者介绍
关于作者【百度搜索】人物(粘贴网址)
结合大屏幕,学生读课本注释。老师补充两点:(1)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2)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都是他的学生。
2、题解: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呢?(学生回答)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又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3.学习本课,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请同学们当老师,老师当学生,我们共同学习本课,好吗?
(三)、完成导学案上的习题:
1.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注音:敦(dūn) 颐(yí) 蕃(fán) 淤(yū) 濯(zhuó) 涟(lián) 亵(xiè) 鲜(xiǎn) 噫(yī)?
3.解释加线的词语。
爱莲说 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二不可亵玩?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同予者何人 宜乎众矣
4.齐读课文,口述课文大意,翻译下列句子?(大屏幕展示)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本文主要写莲,为什么还写菊花和牡丹花?
6.提出你的问题,特别是“无疑之疑”。
(四)、疏通文意,口译课文(学生完成)。?
先重申翻译要求:?
(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
(2)补出省略成分;
(3)通畅,准确。
每个学生译一句,先朗读,再口译,再解答老师一两个问题。问题以字词解释为主。同时师生评判、讨论、辩误。
注意:把难句交给优秀生,容易的交给后进生,以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最后大屏幕展示以下两项内容,给学生以明确答案:
1.解释加线的词语 (答案):
爱莲说:一种古代文体 可爱者甚蕃:多
自李唐来:唐朝 出淤泥而不染:沾染
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清水 美丽而不端重 不蔓不枝:长蔓;长枝
香远益清:更 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
初二语文《爱莲说》教学教案范文三
案例名称 《爱莲说》教学设计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初一学生 提供者 陈友财 课时 一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爱莲说》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状物抒情、情文并茂的文言散文。本文教学设想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以“朗读--质疑--讨论”的方式展开教学,关注每一个个体的阅读体验,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表情达意的理想场所,达到阅读学习本文的目的。教案的设计上,力求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问题的设计上,关注体现梯度;从教法上看,力求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 1 GB3 ① 了解“说”这一古代文体的特点;
= 2 GB3 ② 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 3 GB3 ③ 学习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复朗读以至成诵,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对课文进行创造性学习并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所担任的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同学们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在几分钟之内就能理解大意,并能当堂成诵,但少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平还有欠缺,因此,我结合学生实际,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还应该重点学习文言实词的含义,虚词的不同用法,句式、修辞、写法等综合运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法选择
根据本文的特点,采用了朗读法、讨论法、迁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这些教法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学法引导
我采用创设情境,自主合作,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本课教学达到最好效果。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语文版新课标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课本
专门为本课设计的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室。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配乐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情景导入,观察描述。 1.出示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接着提出问题: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学生能够答出是——莲花,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接着问,你们想到了什么?
有的学生会想到:(1)莲花的特点是什么?(2)课文为什么要写莲花?……
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老师要给以鼓励,借此契机教师导入,本文写莲花的什么?同学们想知道吗?那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这时板书课题——爱莲说。
2.背诵课文,考查学生背诵课文情况及对字词、句子、大意的理解程度。
3.(幻灯投影)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4.小组在线:疏通全文文意。
1.根据平时收集、积累来回答:莲花
2.个人背诵,齐背课文.
3.翻译、齐读、背诵。
初二语文《爱莲说》教学教案范文相关文章:
1.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陋室铭》教学设计范文3篇
2.《爱莲说》七年级语文教案
3.初中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优质教案范文
4.初中八年级语文《雷电颂》精选教案范文
5.初二语文《桃花源记》l教案大全
6.语文《爱莲说》反思总结
7.爱莲说教学反思
8.初中七年级语文《马说》优质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