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阅读理解的技巧有哪些》
可以说阅读理解是小学难点中的难点,那么如何才能掌握好阅读理解的精髓?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阅读理解的技巧,希望大家喜欢!
二年级阅读理解方法技巧1
在做题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读懂题目,其实这就是考孩子们的词汇量,如果题目都不能全部读通顺。则说明孩子对于词汇量的掌握非常的欠缺。
对于如何提高词汇量的方法也很多:例如,家长可以和孩子玩玩文字游戏,找一些卡片里面写上生字词,然后和孩子一起每人抓五张卡片。来互相考对方,认出卡片文字的则算赢。在平时出门在外也可以看到周边物体随时随地询问孩子这是什么用拼音怎么说。当然方法很多,家长找到适合孩子的一种就可以了。
在题目读通顺后,就可以开始做题了,看第一小题,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这小题,错的孩子应该是少数。第二小题,谁救了小猪?答案其实就在文中,也很容易找到。其实阅读理解题最难的还是在最后的理解综合题目。
小朋友要不要向小猪学习,为什么?
其实答这种题有一个技巧,要不要,或者是能不能的时候一般答案是否定的,如果题目是问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那么答案一定是否定的。这一点分数即使孩子不能明白题意也不应该丢分。至于后面的为什么,这只能是孩子自己利用所学围绕不能向小猪学习的观点自由发挥,都算正确。
二年级阅读理解方法技巧2
一、语文的基础是阅读,阅读理解能力更要建立在高质量阅读上。
有较好阅读习惯和高质量阅读积累的孩子,理解力、提取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都不会差,即使没有接受过阅读理解技巧的训练,也能在读完一篇短文后,有效地提取关键信息,并根据短文主题、情感等准确回答主观题。
我之所以反复强调“高质量阅读”,是指孩子在读书中慢读、精读,真正走进书本,感受语言魅力、人物特点、情感主题等,
很多家长苦恼:孩子读的书并不少,也读得很细,但理解力还是很弱。这也是和孩子秉性有关,有的孩子家人放养具有主动思考的能力,读书会边读边有自己想法,而有的孩子家人太过呵护,思维惰性较强,只读不思考,理解力也就得不到锻炼和提升。
所以,家长在孩子读书时,尤其是在早期阅读习惯建立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分步骤地引导孩子边读边留意细节,比如,读完一小节,可以简单就其中的关键词或关键信息问一下孩子,看看他听后有没有吸收。
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我女儿小米在听我读书的时候,如果神情专注,我读完几句话问他句子中的关键信息,她一定能说出来。但有时候心不在焉,可能是我语速快,或者我读的句子引起了她的想象,又或者我读到这一句她的思考还停留在上一句,我问她问题她是答错或者干脆“不知道啊”,这就说明,朗读是无效的,而且对她的专注力还是种破坏。我会根据情况,选择不读或者重复读。
同时,读后的思考、交流同样重要,读完一本书,和孩子聊一聊对书中人物、细节的看法,最好联系孩子自己的生活,有没有相似经验,有什么感受想表达等,低年级孩子表达能力有限,加上对不是玩乐之外的生活经验记忆不会特别深刻,家长可以先自己说,一是给一个思维和语言方向的引导,二是引起孩子的共情。
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在于课堂,要鼓励孩子跟随老师问题勤思考、多和老师同学交流互动。
有一定阅读积累,课堂上尤其是每篇课文第二课时的阅读教学中认真听讲的孩子,阅读理解能力一般很好。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生字教学是重点”这一要求贯穿小学整个学段,但课堂所用时间确实是随着年级在递减。到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渐渐重心往阅读教学上来。
其实,由于新教材所选部分课文有深度、适合语用训练。二年级上册的多篇课文,阅读教学上多数老师已经颇花功夫。
在语文课第二课时,学习过字词,老师会带领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仿词练习、句式变换、感受课文主题特点和情感等,而且训练方法有读、有说、有写。
但是一线老师都知道:写字教学组词孩子们举手最多,阅读教学读课文举手的孩子也多,但唯独到了品读课文的时候,尤其是要表达对课文词句、人物等的理解和看法时,思考、发言的往往就只有那几个孩子。
其他的孩子基本是惰性、不自信,被动地听着老师和极个别孩子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对于小孩子来说,自己思考得来的远比听到的要记得清。
所以,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课堂听讲质量,鼓励孩子上课积极发言,有时间,可以在预习时和孩子模拟一下课堂。
三、阅读理解有没有技巧?当然有!阅读是根基,会读题读文是基础,捷径是“答案都在原文中!”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阅读理解题并不难,毕竟二年级孩子的逻辑思维发展是较弱的,题型多以考查基础字词、语用迁移能力,以及提取信息能力为主,尤其是从原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是最为常见也最容易出错的。
原因就在于孩子没有读题、读文的好习惯。虽然老师常常强调短文要读至少3遍,并且对每一遍如何读都有细致要求。但大多数孩子都是只读一遍或两遍,读的时候还会出现跳读。读题目的时候也会漏题,尤其是用横线或波浪线在短文中画句子的题。
这都是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养成好习惯。比如我们的语文预习,要求课文必须读三遍,读文时还要标段、圈画生字,但大多数孩子读文顺序、圈画生字顺序都是以省力为主,还有的孩子课文只读一遍。更别提平时做阅读理解练习了。
孩子年龄小,平时预习课文不按要求读3遍,阅读理解练习也是随意读,想要他在考场上短文读三遍,是不可能的。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家长给他习惯,远比给他语言上的重复唠叨管用。
从语文课本预习开始,到做练习题、试卷,包括数学和英语,都要让孩子读文、读题3遍,使其成为习惯,这是基础。
再就是技巧,低年级题的答案多是从短文中直接就可以找到答案的。
先读问题,找出问题中的关键词,再从短文中找出它,往前往后读,就能找到答案。
最后一道主观题,故事类的,道理或感受一般会在短文最后段中通过人物语言呈现出来。其他的,可以抓住短文中人物精神、事物特点等进行回答。
四、阅读理解题要适量练习。
所谓适量,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没有标准尺度。有的孩子一周写一篇都觉得吃力,尤其是刚开始练习且没有自信的孩子,练多了起反作用。有的孩子一天一篇轻轻松松。
所以呢,建议一周两篇较为合适,练写之后的总结非常重要,毕竟短文不计其数,关键是找对答题方法。
二年级阅读理解方法技巧3
一、看题目。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一般我们看到一个题目,就能明白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也能对文章的大意有了基本的了解。
二、通读全文。一篇短文,看完题目,接下来就是要通读一遍,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因为这可能是这篇短文的重要内容的总结。还要注意每段的第一句话,一般也是每段的总结,这样一遍读下来,基本上短文的大意和每段的段意就应该明白了。
三、带问题再读一遍。读完一遍后,我们就可以去读题目了,先不要着急做题,同样的把题目通读一遍,然后带着这些题目问题,再回去读一遍短文,这时候,有些简单的题目,比如直接可以从文章中,就能找出答案的,就可以直接写答案了。
四、确定区域,深入思考。这个就是阅读理解的重点及难点了,题目问题不能直接在文中找出答案,需要孩子们自己总结中心思想,甚至要自己去延伸才能得出答案,我们总结如下:
1 、选择题。选择正确选项方法有三种:直选法、排除法、类推法。
2 、对于一些问答题、概括段落大意等题目。准确解答这类题目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找到答案的,只是需要孩子们最后总结一下。
3 、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意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一定要把字、词、句带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
阅读理解其实就是对我们阅读能力的考验,平时要孩子们多读些课外书,并掌握这些做题技巧和方法,我们的理解能力才能不断的增强。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简单的例题,来具体分析。
标题是《雷雨》,写的一定跟雷雨有关系,接下来通读一遍后,第1小题是多音字组词,可以直接做。第2、3小题就需要,带后面的问题再读一遍,比喻句可以直接在文章中找到,并用横线画出来。当然要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比喻句。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你要说的意思,把一个很平常的东西说得不一样一点,另类一点,就是把不是的东西比做是的。通常的格式是什么东西像什么,这样的句子就是比喻句。
带着这样的问题,直接去文章中找什么像什么的句子就好了。第3小题具体到了第2段,找到第2自然段通读一遍,发现最后一句话是“就要下雨啦!”根据这句话,可以推断出这时候还没有下雨,自然描写的就是雷雨前的景象了。
接下来是对知识的延伸,下雨前还有什么样的景象?这也是对小朋友们平时的观察及知识考验,文中提到了小鱼和蜻蜓,那么我们还知道哪些呢?比如:小蚂蚁会成群结队的搬家、小燕子也会非得很低、青蛙会大叫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孩子们平时注意观察的。
其实想要做好一篇阅读理解的题目,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也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注重孩子的课外阅读,只有日积月累,才能不断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