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历史 > 2020高三历史复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历史万能答题模板正文

《2020高三历史复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时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历史学习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2020高三历史复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新中国外交的历史背景

  (一)国内:新中国诞生,中华民族独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二)国际:两大阵营对立

  1、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敌视和封锁新中国

  2、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欢迎和帮助新中国

  二、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和外交政策

  (一)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独立自主

  2、和平外交

  (1)手段上:不搞炮舰政策和武力外交

  (2)目的上:维护世界和平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1、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的外交关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势力

  3、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三)新中国的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原则的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就问题谈判时提出

  2、原则的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3、原则的意义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与外交成就

  (一)同与苏联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家建交

  1、中苏建交

  概况:1949年中苏建交

  意义: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了帝国主义封锁中国的政策,巩固了中苏两国的团结

  2、建国一周年时,中国已同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二)参加日内瓦会议,发挥重要作用

  1、日内瓦会议:1954年,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2、中国的作用: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协议

  3、历史影响: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三)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原则

  1、亚非会议:1955年,亚非29国在印尼万隆举行的国际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此前为西方大国主导国际事务和国际秩序

  2、中国提出“求同存异”:周恩来提出

  (1)同:相互合作,追求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

  相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愿望和要求——发展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

  (2)异:相互尊重,尊重不同的国情和制度

  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

  1.请你说一说新中国为什么要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参考答案:

  我认为在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一边倒”政策是以下三个原因导致的:

  (1)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两大阵营的对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针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2)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命的盟友。

  (3)从目的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仅不相悖,反而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

  2.请你说一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政策的区别?

  参考答案:

  (1)从目的上看:三大政策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

  (2)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3)从影响上看:三大政策巩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独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也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请你对比一下新旧中国的外交政策,并说一说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对比: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帝国主义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外交权,旧中国实行的是一种屈辱外交。新中国诞生之初即宣告中国将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新基础上建立平等外交关系。

  (2)认识

  ①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②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只有提高国家的整体水平,才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模板:(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1、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2、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矛盾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等等。

  历史答题技巧

  1 、审清条件限制:

  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解答时间限制的题目时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也就是时间定位)。

  近年来文综试卷中出现的专题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2 、审清答题主题。

  答题主题就是指试题所提供的各种材料(材料的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图表、漫画、民谣、历史俗语、小说等),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主题和主流价值取向。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

  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目的、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选择的时候注意回答的方向,比如本题要求你回答某一措施的目的,你却选择了客观作用的相关选项。想了解更多请点击 2019高考历史大题万能答案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模板

  1 、叙述型。

  叙述型是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过程(原因、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设问往往要求学弟学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或者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回答。

  题目中一般含有“简述”、“叙述”、“概述”、“试述”等提示语,回答时要紧紧围绕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动,把散见于教材中的内容根据要求进行整理,注重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归纳总结。

  2 、综合型。

  综合型是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它既便于考查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查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从解答方法上看,多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题,是叙述、论证、分析、比较等的综合体。这种题型的突出特点是内容跨度大,能力要求高。

  3 、说明型。

  说明型非选择题是对事物的本质或者对事物(事件)进行分析说明。设问中往往包含有“试分析、试说明、表明、体现了、反映出”等词语。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弟学妹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4 、比较型。

  比较型是将有某种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现象、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单项比较与综合比较、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求同比较与求异比较、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四大类。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弟学妹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5 、评述型。

  评述型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阐释、评判和估价,得出符合实际的理性认识。这种题型的一般要求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进行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

  把不同要求的评述结合在一起,又可以分为:评价与叙述相结合成为评述型题;与论证相结合成为评论型题;与分析相结合形成评析型题。题目的提示语一般有“评述”、“试评”、“评价”、“评论”、“评析”等。评述时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实事求是。

  6 、开放型。

  开放型试题的答案是开放的,学弟学妹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做出自己的选择。试题中一般有“你同意哪种观点(看法)”、“试谈谈……”、“你的认识(体会)是……”“你的认识”等。

  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方法

  基本方法:

  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

  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

  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

  ①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

  ②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

  ③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注意四点:

  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基本方法:

  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

  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基本方法:

  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

  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基本方法:

  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

  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第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总观点。

  第二,列举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把总观点分成几个小观点,按观点+史实的格式写。

  第三,适当小结,升华观点。

  解题中的史论结合,主要是指要有适当的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论的导向;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从历史在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历史中去”就是由观点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