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小论文:现阶段打牢基础最重要,逻辑严谨语句通顺》
目前,很多学校的高三历史学习内容主要为新课(中国古代史)和中外近代史,这一阶段的复习是整个高三跨度的基础部分,根据笔者的经验,在本阶段基本知识、概念、技巧扎实清晰灵活的话,再经高三下学期的打磨必会在高考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编辑的历史学习方法文章,仅供考生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历史小论文:理清思路再做答逻辑严谨语句通顺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自拟题目,就魏明伦的观点作一评述,写一篇600-10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
当代著名作家魏明伦认为:康熙、乾隆、雍正几个皇帝各有特色,过去说康乾盛世,其实那是自封,是清朝当时的御用文人乾嘉学派之类拍马的说法。他们夸大了康乾时期在经济复苏、疆土开拓方面的业绩。事实上,每个朝代的开始都有一些相对稳定繁
荣的时期,然后是腐败,走向衰落,这是朝代更迭的规律。比较而言,清朝的前期专制和后期的极端腐败是各朝代最著名的。
谈及康乾时期,魏明伦说,康熙时期当然有其繁荣的一面,但远没有唐朝的思想开明,清朝最突出的是思想禁锢,其对知识分子的残酷迫害是空前的,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负面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康乾时代对统治者而言可能是盛世,而对人民则是非常残酷的灾难岁月。中国真正的腐败和衰落就是在清代。一个思想空前禁锢的时代,怎么能叫盛世呢?
魏明伦认为,腐败猖獗的根源是权力缺乏制约,不去挖掘腐败的根源,却赞美帝王权术,已是舍本求末。而说雍正等皇帝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就更是无视历史事实的空头赞歌了。譬如秦始皇,从来就不得民心,却得了天下;刘备得民心,却怎么也得不到天下呢?封建时代的帝王从来都是靠瞒与骗加上杀戮得天下的,他们左手靠瞒与骗,右手靠铁与血,得到的天下就是他们自己的家天下。
《中国影视亟待扫皇魏明伦痛击帝王崇拜戏》(文汇报2003年7月3日)
试题解析:对中国古代康乾盛世的评价是一个可以探讨的问题,视角不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就会大相径庭。魏明伦从影视现象为切入口,向大家提出了这个问题。总体来看,就学生掌握的史料(课本的知识),对这个问题应该是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理解,即盛与衰共存,强与弱同行。清朝的强表现在我国成功地进行了反分裂与反侵略斗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而弱的表现主要是由于封建制度的衰落所带来的一些政治和经济上的问题而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
本试题要求学生在充分掌握和理解教材中关于清朝的历史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康乾盛事的认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对此进行评价。在答题时要注意:第一,应该认真审题,弄清楚魏明伦的观点,即他对康乾盛世的看法是什么。第二,答题观点鲜明,要清楚地表达你自己对康乾盛世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史料进行论证,论证中说理要充分,有史有论,还要注意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高考历史复习指要:现阶段打牢基础最重要
克服两种倾向,采取正确策略
1.大部分选修历史的同学主要是由于理科基础不太好,尤其是数学是其弱项,把赌注押在了历史上,认为历史只要临考试前背一背就能得到一个不错的成绩。殊不知,高考历史与高一时的考试相比已经面目全非,绝不能抱如此想法,否则必吃败仗。历史学习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一样细水长流,建议坚持每天花1小时,对教材进行阅读,此举比抛开教材大量做题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在阅读中逐步把知识点集放在一定的知识结构或框架内,如此,才能够减少记忆量,增强理解力。做题中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一开始就上手大跨度高难度的题目对你自信心的树立不利。建议从选择题入手,选择题绝大多数能通过,其他类型的没有大问题。
2.合理地安排好各科学习时间的比重,非此即彼或扶理抑文等都是不可取的策略,要知高考各科的分值一样,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优势学科突出,弱势学科不拖后退才是正确的策略。
了解高考趋势,做到心中有数
1.题型固定、题量略减。
近几年高考一贯题型为选择题、简释题、问答题和材料分析论证题。选择题题量近3年均为27题,简释题题量在6~9题之间,问答题题量在2题,材料分析论证题1题,总题量在36~39题之间。
2.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内容兼顾,政治史内容比例最高,次为经济史,再为文化史。
3.记忆要求降低,能力考察突出。
4.图片题增加,由图入史、因文入图,图文联系紧密。
5.现实热点热在其中。
积极稳妥应对,自信成竹在胸
1.必须全面复习。
选择题考试内容覆盖考纲范围的每一时段,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复习都不能偏颇、顾此失彼。政治史内容分值高,应作为复习的重点,此外可关注文化史内容的复习。
2.针对题型变化、能力要求提高的趋势,在具备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通过剪报、阅读、摘记、写概要等方法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提高文字表述能力。
3、联系时政热点,提炼把握分析,以史入今,以史鉴今,史为今用,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使热点和历史知识之间做到有机的联系。
4.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料,如《二十世纪中国大博览》、《老照片》等在平时进行观赏,既可增加历史文字信息的吸收,又可对人物、历史事件、地图、口号等有直观的感受,浸润其中,调养身心与高考历史两不误,何乐而不为?
5.在历史高考中,命题者有意地创造与我们平时训练不同的语境,这是考察我们的适应能力,同学们可能对试卷的阅读有异样、不适应的感觉,其实这是很正常的。要减少此类的感觉,平时应进行多量的阅读,同时应注意随着文字量的增多,阅读的速度要提高。
6.评价题的新变化,复习中应掌握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不同的评价观点,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多侧面的认识,不要拘泥于教材的一般观点,而应了解多家的不同的评价。
题型解法指导,遇题沉着不忙
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的题型趋于稳定,选择题、简释题、问答题和材料分析论证题成为基本的考试题型。这些题型的考察功能、特点和要求各有不同,认识各种题型的功能、特点,掌握它们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对于提高成绩十分必要。
1、选择题选择题从考察考生再认、再现能力发展到考察理解、分析、比较、综合、归纳及评价、判断、辨析等各种能力,从机械照搬教材内容到对历史概念内涵的理解,对理论、观点的灵活应用能力
(1)、否定式选择题历史高考中,大多是肯定式选择题,否定式选择题只占少数,又由于否定式选择题与常规解题思路相反来求得答案,在审题时应特别注意,克服已形成的思维定势下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C.使苏俄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完全巩固
D.是一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最佳选择题
此种题型意在考察对历史知识理解与掌握的准确性,其特点是备选项的内容与题干要求的标准之间是一种质与量的关系,还有题干往往设置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如:主要、最大、重要、最主要等等。再次,最佳选择题考察的角度往往侧重于因果关系,考察范围往往重在历史结论。
例:汉承秦制,唐习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B.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C.宦官擅权外戚临朝D.横征暴敛苛政黩武
(3)、排列选择题是把一些历史事件或现象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
例: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⑴西安事变(2)一二八事变(3)华北事变(4)一二九运动
A.(3)(4)(2)(1)B.(4)(2)(1)(3)C.(2)(3)(4)(1)D.(1)(2)(4)(3)
(4)、材料选择题题干为材料,备选项为对材料的判断或解释,要求对备选项中的解释是否对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相一致作出判断,实际上成为了一道异化的简释题。
例:晚清有御史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A.太平军B.洋务派C.维新派D.义和团
2、材料分析论证题(简释题)材料分析论证题是以材料形式提供一种新的设问情景,对解题的方向、范围有较强的限制,既考察知识,又考察观点和能力的题型。材料分析论证题的结构往往用一段或数段从典籍、论著等中选取文字材料、数字材料、图形材料、图片材料组成。在处理过程中注意找准主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简释题则是材料分析论证题的具体而微。
(1)、通读、理解全文考生在拿到材料后,先注意每段材料前、后关于材料的来源方面的表述。另外对材料设问部分的浏览也有助于对所引材料的理解。注意把握所涉时间、人物、事件,找出关键词句。对信息量大的材料要划分层次,理解各层的含义和各层之间的联系。图片题在试卷中大幅增加,如何在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应注意图片中有关的历史人物、文字等,结合文字叙述加以判断。
(2)、理解命题意图。命题者对材料分析论证题的设计都有其意图,经过阅读材料和设问考虑考察哪些基础知识、基本观点、能力要求,材料中得到哪些认识,应达到什么高度等。
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我们现在正站在他的灵魂的安息处--签署了《解放宣言》。
黑人满怀期望地得到的是一张空头期票,这张期票被签上资金不足的字样。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回答: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是谁?
《我有一个梦想》演讲于何时?
资金不足指的是什么?
今天下午德国时间3点30分,在离我们几步远的一辆客车车厢里,法国和德国开始谈判,以结束两国当前的战争。这车厢正是在1918年11月11日那个寒冷的早晨,第一次世界大战各交战国签订停战协定的地方。今天下午,在贡比涅美丽的林地里,我们亲眼看到了时光如何倒逝,历史如何颠倒!今天同22年前的那一天相比,形成了如此鲜明的对比!
法德谈判在何年?
为何说时光倒逝,历史颠倒?
时光倒逝,历史颠倒为何出现?
3、问答题问答题向综合题方向发展,一题中集合了各种的表述方式,有论证题、分析题、比较题、评价题等几种要素。综合题无论设计内容和形式呈现复杂性和综合性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