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物理 >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大全正文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大全》

时间:

  教案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示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的水平以及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大全一

  《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概念是构成物理知识的基础,正确地理解、掌握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保证。在教学中如果能根据物理概念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设计概念教学过程,必将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习得。根据现代认知理论,知识的习得可分为三个阶段:知识的领会、知识的巩固、知识的应用。结合物理概念的特点,其教学的过程也可分为三个阶段:概念的领会、概念的理解和概念的应用。

  本课时的教学将遵从现代认知理论设计教学过程。

  (二)学习内容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

  向心加速度是加速度概念的延续,同时是圆周运动与向心力之间的纽带。理解向心加速度将为理解向心力与圆周运动的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利用向心加速度分析圆周运动速度变化的问题继承了运动学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复习直线运动的知识,更为今后圆周运动的解决提供方法。

  2.本节在课程标准中的内容

  知道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其应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必修1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直线运动的解决方法。通过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已经体会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对曲线运动条件的学习,让学生已经认识到曲线运动都是变速运动,一定会产生加速度。对于圆周运动中加速度的问题,学生应该不会觉得陌生。

  (四)创新之处

  1.创设情景的全程性

  本节整体设计的提出是基于学生对向心加速度的认识和理解。首先通过花样滑冰、链球比赛这两个视频观察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怎样的力。而后通过学生实验:朔料杯中的小球做圆周运动和细线拉着的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圆周运动,让学生亲自体会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力是如何提供的。得出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指向圆心的力,由这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

  在推导向心加速度大小时,利用做好的泡沫板大圆和毛衣针、磁帖、磁条动态的演示△t 趋于零时△v的极限过程。同时要求学生做图,体会△v的方向和大小,进而推导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

  在应用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时,展示拆卸好的自行车***和制做好的皮带轮,让学生感受从实际应用到构建模型,体会物理的研究方法。

  2. 在教学中体现认知规律

  从观察圆周运动的实例,到动手体验圆周运动,再到理论推导向心加速度表达式,最后应用向心加速度表达式。这个过程遵从了对知识学习的认知规律,领会、巩固、应用。在应用阶段又是先从实际运动情景展开,向学生展示熟悉的自行车***,而后再抽象为物理模型--教学用的皮带轮。

  3、自制教具提升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几项自制实验教具,给本课时的教学带来了较好的效果。推导向心加速度表达式时用到的,泡沫板大圆、毛衣针、磁帖、磁条为动态展示极限思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教学用皮带轮为学生从实际运动过度到物理模型起到了不可替带的作用。

  4.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本节课创设的情景生动自然丰富,设问有层次。问题中既运用了原有知识,又提供新信息做参考,有助于学生温故知新,在思考、讨论和交流中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五)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具有指向圆心的加速度----向心加速度。

  会用矢量图表示速度变化量与速度之间的关系,理解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量的区别。

  知道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能根据问题情景选择合适的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并会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的方向,体会实例分析的方法。

  通过推导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体会矢量法则;

  通过推导向心加速度的过程再次体会极限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体会圆周运动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向心加速度方向的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中速度变化量的矢量表达

  向心加速度表达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1、匀速圆周运动中速度变化量的矢量表达

  2、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媒体应用:

  视频2个、教学ppt、电脑多媒体

  实验器材:

  教师实验器材:玻璃大烧杯、乒乓球、泡沫朔料板制作的大圆、毛衣针6支、小磁铁6块、磁条4根,拆卸好的自行车、自制的皮带轮

  学生实验器材:朔料烧杯、小钢球、细线各20套

  (六)教学环节设计:

  1.流程图

  2、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人物活 动 具体过程 说明

  教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下面我们一同回顾一下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打开ppt

  (展示问题内容,节约教学实间,提高教学密度) 学生 线速度、角速度、周期 教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匀速圆周运动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同学们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得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老老实实的在圆周上运动而不能离开圆周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

  是什么原因,使得链球被抛出前,总是围绕着人做圆周运动? 播放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实际运动,体会物体受力关系。

  视频中的运动在教室中无法演示,但它对于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很有帮助,所以选择视频。视频在学生面前展示出一个活生生的运动,让学生能够切实看到物体运动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对运动中受力的认识。

  观看ppt(播放做好的圆周运动示意图以及圆周上某点的运动方向,利用ppt既节约时间更能画得准确)

  板书(1) 学生 铁链对链球有拉力。 教师 拉力的方向? 学生 指向运动员,指向圆心。 教师 是什么原因,使得女滑冰运动员能够绕着男运动员旋转? 学生 男运动员对女运动员通过手臂施加了拉力。 教师 力的方向? 学生 沿手臂指向男运动员,指向圆心。 教师 这些都说明,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了指向圆心的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力一定会产生加速度,我们把由指向圆心的力产生的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加速度。

  (板书:第5节向心加速度) (二)新课教学 教师 加速度作为矢量有方向和大小,对于向心加速度的学习我们也将从它的方向和大小来研究。

  首先来研究向心加速度的方向。

  (板书:一、向心加速度的方向:)

  刚才的视频启示了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受力,来感受向心加速度的方向。

  每位同学的书桌上有三样器材:一个烧杯、2个钢球,其中一个球上栓有细线。请同学们利用这些器材,让小球做近似的匀速圆周运动,从而感受小球的受力方向,进而得到它的向心加速度的方向。

  板书(2)

  观看ppt(重要的知识点通过ppt再次落实)

  安排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自主实验、自主学习,增强对运动的体验)

  学生 自主实验

  实验完毕 教师 同学们如何做的实验?实验中小球的受力方向和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如何?

  请学生描述实验过程,训练学生的物理表达。

  板书(3)

  观看ppt(强调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和字母表示,落实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观看ppt(展示问题内容,避免花费大量时间去写板书,此处投影片留得时间稍长些,让学生做笔记,并且给学生多一些思考时间。)

  学生 用手牵引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晃动烧杯使小球在烧杯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受力方向和向心加速度的方向都指向圆心 教师 根据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向心加速度的方向。

  (板书: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加速度指向圆心)

  下面我们来分析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请看这个实例:物体A绕着圆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半径为r,线速度为v,角速度为ω ,请同学们用以上物理量表达向心加速度的大小。(投影片)

  加速度的定义是什么? 学生 a=Δv/ Δt 教师 我们只要算出Δt时间内的Δv即可。请同学们互相讨论,参照教材给出的方法,试着推导Δv。 学生 讨论(2-3分钟) 教师 请一位学生说说讨论结果。 学生合作学习,加强学习上的沟通交流,相互取长补短。

  训练学生的物理表达和思维的严密性、严谨性。

  学生 简述推导思想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大全二

  教材分析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是司南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的内容。标准要求“知道向心加速度,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该标准要求学生认识什么是向心力,知道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能分析一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向心力。本节知识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承上启下的重要内容。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为学习本章后面应用部分打下基础,也为将来进一步探究万有引力定律和有关圆周运动相关知识作好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准备。

  内容与地位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的内容标准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条目2:“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知道向心加速度;”条目3:“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该条目的要点是在理解向心加速度、向心力概念的基础上,弄清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关系,能分析一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向心力。

  本节内容是继平抛运动后,又一个变速运动的典型实例,是学生普遍感到难学,但又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学习该内容前,学生对变速运动概念已有较为全面的理解,知道什么是变速运动,懂得变速运动的物体有加速度以及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同时已有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的经历。教学中可以尝试应用提出一些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教与学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抛体运动,对变速运动、曲线运动有一定了解。但对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学生还是普遍感到比较难学,而且受错误前概念的影响,难以建立正确的新概念。因此,可以利用高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抽象思维能力都比较强的特点,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讨论,学生需应用已有知识,积极思维,通过对问题的主动探究、获得概念、得出规律,以达到对知识深入理解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教学设计理念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对学生来说虽然是新的概念,且概念本身较难,但学生已具备必要的知识基础,如:知道变速运动的物体有加速度,以及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也会进行受力分析,并且多次经历了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因此,教师可以依据思维的逻辑,通过不同类型的实验,设置循序渐进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对一个个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讨论后获得新的知识,即根据问题教学的有关理论展开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验能力和交流、讨论的习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通过实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角速度、半径的定量关系。

  2、理解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公式的含义。

  3、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通过实例认识向心力的作用及来源。

  [过程与方法]

  学会有关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并能从物理学的角度比较明确地表述发现问题。

  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圆周运动的规律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圆周运动的神奇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学习物理知识的求知欲。

  乐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所隐藏的物理规律,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意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成功的喜悦,养成善于交流合作的良好的习惯,懂得应用控制变量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向心力的来源,建立向心力的概念。

  难点: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探究向心力大小的实验设计。

  三、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法和实验探究的方法 讲授法 归纳法

  [ 教学用具]:

  投影仪、多媒体、CAI课件、向心力演示器、钢球、铝球、细绳、印泥、白纸

  四、媒体和教具

  多媒体课件、威士忌酒杯、乒乓球、自制环形挡板实验仪、自制水平转盘实验仪、自制向心力笔、向心力演示器。

  五、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设置情景

  做“水流星”实验,并设下疑问:为什么盛水的杯子以一定的速度做圆周运动,水不从杯里洒出,甚至杯子在竖直面内运动到最高点时,杯口已经朝下,水也不会从杯里洒出来?

  复习提问

  ⑴物体分别做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F合与速度ν0存在什么关系?

  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将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将做曲线运动。

  前面我们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呢?

  生: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不断变化,也就是说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曲线运动,它的速度方向不断发生改变。速度方向变了,就存在一个速度改变量,有速度改变量,就有一个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有加速度就有力。那么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力有何特点?加速度有如何呢?这节课我们先学习这些问题。

  二、向心力及其方向

  演示实验: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用一根细绳,一端系一小球,另一端固定在一枚图钉上。将图钉钉在光滑水平桌面上。

  用手指沿小球与图钉连线的垂直方向轻轻弹击小球,当绳子未伸直前,小球先做匀速直线运动。

  用手指弹击小球,方向同上,加大弹击力量,使小球运动时细绳伸直。细绳伸直后,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问题讨论:1、绳绷紧前,小球为什么做匀速直线运动?

  2绳绷紧后,小球什么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此时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合外力是哪个力?这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这个力起什么作用?

  分析:小球在桌面上做圆周运动时,受到三个外力的作用,即重力G、桌面支持力N和绳子的拉力F,合力就是绳子的拉力F。绳子的拉力的方向呢?

  很好。小球受到的拉力方向虽然时刻在改变,但它始终沿着绳子的方向,沿着半径指向圆心。拉力是球拉绳子使绳子发生形变产生的,说明做圆周运动的小球有远离圆心的运动趋势。

  显然,正是这个拉力使小球做圆周运动。

  结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受到的绳的拉力就是它的合力,这个拉力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方向不断变化,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只改变速度的方向。

  【该问题情境中包含当前要学习的知识,激发学生解决问题,探究新知的动机。同时教学游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也为下面的教学提供实例。引入起到了吸引学生学习的目的,又呼应之后教学,为向心力概念建立和向心力来源创设情境。】

  那是不是只有弹力能使物体做圆周运动呢?我们再来看一个实验。这是一个蒙有毛巾的转盘,毛巾上放一个木块,现在我让木块随着转盘近似做匀速圆周运动。请大家对木块受力分析。木块受到哪些力呢?

  很好,木块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那这个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呢?

  对了,是静摩擦力。其中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作用效果相互抵消。那静摩擦力方向呢?

  对了,静摩擦力的方向沿着半径指向圆心。我们学过静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趋势相反,又从上面的实验得到启发,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有远离圆心的运动趋势,所以静摩擦力的方向与这个运动趋势相反,总是沿着半径指向圆心。正是这个静摩擦力使木块做圆周运动。

  或: 那是不是只有弹力能使物体做圆周运动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如图4-15。木块随着转盘近似做匀速圆周运动,我们以人为研究对象,请大家对人进行受力分析。人受到哪些力呢?

  很好,木块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那这个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呢?

  对了,是静摩擦力。其中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作用效果相互抵消。那静摩擦力方向呢?

  对了,静摩擦力的方向沿着半径指向圆心。我们学过静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趋势相反,又从上面的实验得到启发,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有远离圆心的运动趋势,所以静摩擦力的方向与这个运动趋势相反,总是沿着半径指向圆心。正是这个静摩擦力使木块做圆周运动。

  我们再来看图4-16,链球运动员用力轮着链球做圆周运动,金属链与水平面并不平行,对链球进行受力分析,它受到哪些力呢?

  链球受到重力,金属链对它的弹力,我们可以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那是什么力使链球做圆周运动呢?

  很好,是重力与拉力的合力,还有没别的说法?我们将拉力和重力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进行分解,怎么样?哎,对了,也可以说是拉力的水平分力,方向总是沿半径指向圆心,正是这个力使乒乓球做圆周运动。

  现在同学们讨论一下,前面三个例子中小球、人、链球,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1.都做圆周运动。

  2.都受到指向圆心的力的作用。

  很好,他们都做圆周运动,都受到一个始终指向圆心的力的作用。我们把这样的力就叫做向心力。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要受到一个始终指向圆心的等效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向心力。

  板书:1、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要受到一个始终指向圆心的等效力

  定义中提到了向心力的方向,大家能把它找出来吗?

  对了,向心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板书:2、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那向心力是由什么力提供的呢?

  第一个例子中是弹力,第二个例子中是静摩擦力,第三个例子中是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或者说是支持力的水平分力。还有,我们以后学习的其他性质的力,比如万有引力、电场力、磁场力也能使物体做圆周运动。可见,向心力是可以由这么多不同性质的力提供的,我们不能说向心力就是弹力,就是静摩擦力,它是按效果来命名的,所以向心力是一种等效力。

  那么向心力有什么作用效果呢?

  向心力的方向始终沿着半径指向圆心,速度方向沿切线方向,可见,向心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始终垂直,所以向心力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向心力不做功。

  板书:3、作用效果: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不做功

  同学们要注意了,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要受到向心力,而不是产生向心力。向心力是按效果来命名的,不是一种新的特殊性质的力。

  举个例子:刚才做圆周运动的木块受到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和一个向心力,这种说法对吗?很好,不对,因为向心力不是一种新的特殊性质的力,就是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了。

  前面我们学习过了,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线速度的方向沿着切线方向,而向心力总是指向圆心,总是与运动方向垂直,所以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如果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就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如果物体做非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大小时刻改变),向心力并非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我们以后会继续学到这种情况。

  讨论与交流:假设你坐在一辆车上周围没有其他乘客,也不靠在车厢上,当车子转弯时,你的向心里是从哪里来的?

  上述三个典型实例,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既能启发学生思维,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三个问题情境,学生很直观地总结出向心力的定义及方向,教师再以此总结归纳结出知识框架。但要学生注意: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要受到向心力,不是会产生向心力。速度总是沿着切线方向,而向心力是指向圆心,它们总是垂直,即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向心力是按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它可能是由弹力、静摩擦力、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甚至是某个力的分力来提供,不要把向心力当作一个特殊性质的力。

  过程分析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的作用。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三、科学探究:向心力的大小

  (1)提出问题:向心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科学猜想

  引出学生探究实验:请每位学生用手牵着一个带绳的小球,使小球在水平方向旋转,体验手的拉力对小球运动的影响。

  说明:实验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绳的长短、球的大小、转速的快慢对手拉力的大小的影响。

  做圆周运动,学生感受向心力的大小。先体验得出定性的认识,即得出向心力的大小可能质量、半径、角速度、线速度、周期、转速等因素有关。

  教师引导分析,线速度、周期、角速度以及转速又有关系,都是描述圆周运动转动快慢的物理量,从而归结为:向心力的大小可能与质量、半径、角速度有关。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可能因素比较多,应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大全三

  一、教学内容分析

  向心力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受到的合外力,它是本章圆周运动的重点。由于这一节内容比较多,可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讲述有关向心力的概念,第二课时是生活中向心力的应用实例,而本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有关向心力的概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如何建立向心力的概念,为了使学生容易接受,教材采取以实验为基础加上必要的简单的理论分析的方法,在这里,编者增加了一个演示实验,就是借助向心力演示器进行实验,把学生的实验结论逐一验证,从而验证了向心力公式,更有力说明了实验的科学性和重要性。课本35页中的“讨论与交流”这一点学生往往觉得抽象,只是理论来分析,这里编者把它改成实验探究,这样学生通过实验亲身感受,定性分析,这比理论分析更具有说服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

  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对匀速圆周运动有了一定的理解。知道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有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转速等,并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半径之间的关系。学生知道在转动装置中,共轴的轮子上各点的角速度相等;皮带转动(不打滑)中,凡和皮带接触的点,线速度的大小相等。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知道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因为它的线速度方向时刻在变,但只是表面的知道,更深一步来分析,为什么线速度的方向时刻在变?是什么力来改变物体的这种运动状态,这个力有何特点?学生带着这些疑问来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三、教学设计思想及策略

  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实施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的接受,很难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新课程强调“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为此本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就是采用学生实验探究和教师演示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探究教学法。

  本节首先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观察中的两个实例,提出问题,加上老师的即时演示实验,其现象更加深学生心中的疑惑,激发他们求知探索的欲望,更易引起学习的兴趣。然后学生亲身进行实验探究来感受向心力。当学生对向心力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就进一步提出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前述实验做出猜想,然后再让学生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教师可以按照教材的设计指导学生完成,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向心力的感性认识。教师还借助了向心力演示器进行实验,把学生的实验结论逐一验证,从而验证了向心力公式。接着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给出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让学生明白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在改变。最后把课本35页的“讨论与交流”改成实验探究,这样学生通过实验亲身感受,定性分析,这比理论分析更具有说服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如何建立向心力的概念,而突破这一点的办法是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获得感性认识。由于本节课学生实验探究活动比较多,教学中老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必要时做出指导。实验中提倡学生敢于动手,严谨、细致、耐心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分析,小组之间讨论与交流,归纳结论。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为主线,以问题和小组交流贯穿课堂的始终,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生情感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公式的含义。

  3.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公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体验和感受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向心力。

  2.先猜想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再进行实验探究。

  3.通过演示实验,验证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公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公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亲身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参与物理活动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参与观察,敢于实验,体会实验在探索物理规律中的作用和方法。

  3.培养学生事实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养成严谨、细致、耐心的实验修养。

  教学重点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2.学生实验探究:感受向心力和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五、教法学法

  学生实验探究,教师演示实验相结合;学生思考、猜想、讨论,教师提问、讲解相结合。

  六、教学用具和课时安排

  质量不同的小物体(钢球、木球)、小绳、圆珠笔杆、向心力演示器、圆环轨道、CAI课件、多媒体投影设备。

  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组积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及说明

  情景设疑

  引入新课

  1.同学们跑步转弯时,身体会自然的怎么样?(例如4100米接力赛)

  2.在湿滑的水泥路上转弯时,无论是骑自行车还是驾车,必须怎么办?

  3.教师演示:把小球在不同的高度沿着斜面轨道滚下时,观察通过圆环运动的情况。(例如娱乐场所里玩“过山车”游戏)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探究的问题了。

  1.由于学生对前面的两个问题有很丰富的日常经验,会大胆发言。

  2.观察实验现象,对现象和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产生悬念。

  从日常生活情景中构建物理情景,以培养学生把生活与物理联系一起的习惯,特别是演示实验的现象,使学生产生悬念,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实验与探究

  教师指导学生做课本实验,提出问题:1.你牵绳的手有什么感觉?2.如果增大或减小小球的线速度,手的感觉有何变化?3.如果松手,将会发生什么现象?4.小球匀速圆周运动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合外力是哪个?这个力起什么作用?

  学生亲身进行实验探究,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归纳结论,回答老师的提问。

  这实验简单易做,效果明显,学生通过亲身感受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实际教学效果表明学生乐于参与观察,敢于实验。

  引出向心力概念

  1.承上启下,引出向心力的概念:维持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一个指向圆心的力的作用,这个力就叫向心力。

  2.配合演示动画片。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大全相关文章

1.高一物理《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教案与学好高中物理的方法

2.高一物理教案 速度和加速度

3.高中物理关于向心加速度的知识点总结

4.高一学生谈怎样更好地学习物理

5.高一物理教案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6.高一物理教案 向心加速度

7.关于力的作用知识讲解总结

8.高一物理教案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9.五步法学好高中物理

10.高一物理第三章期末复习检测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