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攻略》
在高考第一轮复习阶段,政治有5本书的内容需要掌握,这就要求同学们应该有计划地科学复习,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复习效果。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攻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攻略
狠抓基础知识
代老师介绍说,同学们在进行政治第一轮复习时,应狠抓教材基础知识,同时突出主干知识。从目前文综政治试题的发展趋向来看,高考考查的重点仍然是基础知识,尤其是主干知识,许多试题甚至原封不动地出自教材,比如一些客观题。至于主观题,无论是学科内的还是跨学科综合的材料式问答题也都需要运用已知的知识解决未知问题,我们很难清楚划分基础知识所占的比重有多少,能力分数有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掌握相关的政治基础知识,再有能力也只能是望题兴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人所皆知的至理名言。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应全面复习书本上的基础知识,边复习边进行归纳总结,抓住主干知识,同时要让知识形成体系。
复习基础知识时,同学们应对照课本,整理笔记,以加深理解。整理笔记时可以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进行联想,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为以后根据笔记回忆知识点提供了线索。另外,每周要进行一次循环复习:先用较短的时间、较快的速度复习本周以前所学的内容,然后再集中精力复习本周所学内容。这样一来,周而复始,对知识的掌握会越来越牢固。
注重知识整合
“在第一轮复习时,同学们应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内在联系,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网络。”代老师说,复习中要把各知识点按一定的内在联系串联起来,弄清各知识点的前因后果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达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否则,即使知识点背得再熟,在解答具体问题的时候,由于信息库的知识点仍处于零乱状态,没有连成线,还是容易因某些疏漏而造成遗憾。例如,对于哲学常识部分的复习,必须根据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来把握。
对于每个知识点,同学们必须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做到全面、准确地掌握。同学们必须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
突出能力培养
以往,很多同学认为政治只要背会教材上的黑体字就行,即使是现在,也有一些同学有这样的想法。但是通过近些年的高考题可以看出,现在考试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尤其是2007年的高考题),而学生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同学们在第一轮复习时就应该突出对基本能力的培养。
代老师说,同学们在复习中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必须要明确,这两种能力都建立在对知识全面、透彻掌握的基础上。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审题的训练,包括审材料和审设问。同学们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定要养成动笔答题前研究试题设问指向的习惯;不要一看到试题就动笔,凭感觉答题。在表达方面,要有层次性和逻辑性,必要时可以采用“①……②……③……”模式分层叙述,答案力求准确、精练。
关注时事热点
政治是一门与现实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同学们在关注课本之外,还需要关注一些时事热点。关注时事热点有很多途径,比如看电视新闻,看报纸,上网等。
“时事热点问题是政治试题情境设置的原材料,社会热点与教材的结合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代老师说,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把握,主要靠同学们平时的不断积累。同学们可以尝试对时事材料进行多角度设问,然后通过交流、讨论等形式,形成新思想、新观点,拓宽思路,提高分析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关注社会重大热点问题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特别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要学会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进行分析。
树立危机意识
第一轮复习是高考复习中时间相对充裕的一个阶段,广大高三生可以利用这一时期细致全面复习,弥补知识缺陷,纠正错误认知,获得知识提升。代老师说,在这一时期,每一位同学都要树立危机意识———对于成绩好的同学,如果在这一时期掉以轻心,完全有可能被其他同学迎头赶上;而成绩差的同学,如果不珍惜这次全面复习的机会,那么明年的高考成功将成为海市蜃楼。此外,在第一轮复习阶段,同学们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提升学习成绩来说十分重要。在预习、听课、复习、上自习课、写作业、考试、总结改错等学习的各个环节,同学们都要认真规范,不能敷衍了事。
高三政治复习备考攻略
一旦零乱,就会疏漏
《考纲》指明了高考内容及要求、命题的方向、试卷的结构等。高三复习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因此,这一阶段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要结合《考纲》规定的考点,以课本为依据,认真研究和确定每课的重点、主干知识,在此基础上明确主干知识内容与层次要求。
对于重点、主干知识,要让学生全面理解,深刻记忆,熟练默写。主干知识指的是构成教材主要框架的理论重点,包括重要概念、观点、原理、社会常识等。
在历年的高考文综卷中,命题仍以学科基本知识为主,以学科主干知识为核心,有的甚至直接就可以从教材上提取,可见对于基础知识的考核越来越显得重要。
强调考查主干知识不意味着让考生死记硬背知识点,由于每一个学科都有它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框架和网络,每一个学科的知识都有它内在的联系和自身的规律,最后的复习阶段学生应在知识积累、梳理的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自我编织学科的体系、框架和网络。
所谓 “依纲据本、逐点扫描”,即以《考试大纲》为纲要,以课本为根本,全面地掌握《考试大纲》所列考点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等。只有如此,方能以不变应万变,切忌根据自己的猜测随意取舍。但如果只是死记硬背知识点,在解答具体问题的时候,由于信息库的知识点没有成线,处于零乱状态,就会因某些疏漏而遗憾。
因此,就要把各知识点按一定的内在联系串联起来,形成基本线索。
以复习哲学为例,比如复习“意识”时需要把“意识——意识能动性——主观能动性——认识(理性认识、真理、科学理论)——实践”等概念联系起来理解,用一条主线把相关的知识联系到一起。把一些看起来不相干的知识加以归类,并使之网络化、序列化和专题化,提高自己应变能力。
材料在外,答案在内
高考在命题时表现出来的特点是: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起点高,落点低;熟悉中考查陌生,陌生中考查熟悉。
高考考查的不仅仅只是知识,因此必须把知识上升到能力的层面,即要求通过知识体系的横向“辐射” ,在热点情景中,用复习到的理论分析现实材料,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把握。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对基本概念、原理的准确、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这一阶段的训练中应充分重视必要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能,在把握扎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就尤为重要。为此,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解答方法和技巧。
材料式试题一般要做到以下四点:读懂材料(包括理解关键词句、确定中心、分出层次);读懂设问(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联系知识(材料与问题所需原理、知识);组织答案(将课本知识与材料相对照整合出答案)。尤其是在回答主观题时,知识要点不仅要全面,而且要精炼;不仅理论知识表述要准确,而且要做到联系背景分析。努力使答案层次分明、符合逻辑,富有针对性。
需要强调的是答案语言要术语化、规范化。在高考考查的五种能力中,其中的一层就是要“恰当使用经济、哲学和政治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述”。因此,答案语言要科学规范,就必须向教材语言和时政术语回归。为避免出现语言不规范、表述不准确等现象,考生组织答案的语言只有向教材语言或时政术语回归,尽可能按以下要求去努力:一要做到使用学科术语;二要做到言简意赅;三要做到层次清晰。
尝试案例训练法
由于平时训练是“陌生形成熟悉”,而考试则是“熟悉解决陌生”,建议考生可以尝试案例训练法:看高考真题、各地仿真题,重视分析问题的思路;听教师上课举例题,重视易错易偏的知识,与其他知识的连接点,学科内知识综合的角度;整理本题相关信息,写下本题完整详案;搜索已做过题目的背景材料和社会热点新闻,尝试逆向命题,举一反三。
由于现在的考生普遍缺乏看书和领悟知识的耐心,题海式的训练也不失一种方法,但需要提醒的是,一般说来,第一轮复习的练习不宜过多过深过难,应以基础性练习最佳,因为这轮练习要达成以下几个目标:一是巩固知识,二是纠正偏差或错误,三是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题目过难、过深,一旦超越现阶段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其危害是极大的:一是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二是可能会造成自信心伤害。
高三政治学法指导的着力点
1、编写学案,为学生复习提供方法指导
学生的自主复习,往往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记忆,而且手中没有什么复习资料,脑中没有什么现实中的问题,因而复习也只是流于形式,对于高考的能力题目只能是就书本而书本。这时,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主动编写学案。学案的编写应和教师复习的每课时相联系,指导本课复习的目标、复习的重点、复习的难点,对于书本中的一些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应一一落实在学案中,让学生在上课之前能够对于这些基础知识就有一个理性的把握。同时,对高考能力的培养也应体现在学案中,在学案的最后教师应选择一些高考的典型试题,让学生去分析、去研究。学案发放到学生手中后,教师还应该对学生如何用好学案加以指导,如:如何根据学案去读书本知识、如何根据学案去整理书本体系、如何根据学案去解决高考题目,等等。
2、指导审题,教会学生审题的方法思路
在高考中,审题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不少学生因审题能力较弱,往往答非所问,得分率较低。因而,在复习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审题的方法。例如:对于选择题,首先要读懂选择的主干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其次要注意主干的关键字、关键词,如说明了什么、表明、主要是指、最等等;再次要分析不同题肢的表述的正确性,对于错误的题肢加以排除,对于正确的题肢加以比较;最后再联系题目的主干,将与主干有直接联系的题肢选出来,这样就能保证选择题的正确率。对于主观性题目,首先应读懂题目的意思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其次,寻找题目的关键字和关键词,再次,应对于题目所问的问题进行定位,是属于经济常识、还是哲学常识或者政治常识,如果属于经济常识,应定位于哪一课、哪一节或哪一框的内容,最后才能构思问题的答案。
3、指导学生分析问题,教会学生组织科学严谨的答案
在高考主观性试题中,表达不清是造成学生答题失分,特别是论述题失分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段落层次不清,理论与材料脱节,逻辑混乱等。自高考命题改革以来,为克服学生多多益善、杂乱无序、堆砌材料或泛泛底座的现象,评分标准也由原先的采点给分逐步向采点与采意相结合转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考查力度不断加大。为此,在高三复习中,学会组织科学严谨的答案、培养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十分必要。政治科高考试题的答案,无论在逻辑缜密、语言简练、还是在格式规范化方面都堪称表率,在复习中,教师应利用高考试题,对学生进行答题方法的指导与研究,主要分析为什么这样表述?否则将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等等,以此来培养学生逻辑严谨、条理清晰等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
4、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的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高考复习中,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要把学生看做主动学习的对象,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复习教学中有意识设置问题陷阱,引导学生去发现;教师还可以多提供给学生与时事相关的感性材料,从感性材料入手,让学生发现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多参与讨论,在讨论活动中学会发现。教师对学生发现的所有问题及时引导,让学生主动去分析、去解决。
5、指导学生学会将知识点进行立体分析
教材是平铺直叙的,平时的讲授也是按照教材的体系进行的,是一种平行系统,而高考命题的思路变成了专题形式,是一种立体系统。因此,高考复习必须指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立体分析,掌握立体分析的方法。如:对于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复习:国企改革和价值规律的关系、国企改革和所有制结构关系、国企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国企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关系、国企改革和经济效益关系、国企改革的哲学思考、国企改革和国家职能的关系、国企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等等。这种学习方法既形成了知识系列,实现了相关知识的贯通,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6、指导学生对书本知识进行网络编织
现代系统理论告诉我们,事物的各个要素只有在系统的联系中,才能真正显示出它们的地位、性质、作用和全部意义。我们要达到总体复习的目标,必须过知识网络关。在高考复习中,教师应指导每个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加以概括、归纳、综合,编制成知识网络表,使之由点到线、由线到网,最后形成所学知识的网络化、系统化。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再是一盘散沙,也不是一团乱麻,而是一个相互间有清晰逻辑关系、因果关系明白、来龙去脉清楚的多层次知识整体。例如: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可以概括为下列网络:
总之,学法指导应贯穿于高三政治复习的全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三政治复习的效率,提高高三学生的政治高考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