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地理 >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正文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

时间:

学好地理最主要的就是要熟悉课本,地理当中有很多的知识都是和书本有关的,有很多的同学在学习地理的时候,不太注重地理课本,指向去做题,这样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一)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大气的受热过程

(1)两个来源

①地球大气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②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B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

①地面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②大气增温:地面被加热,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

①削弱作用:大气层中的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②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提示:任何物体温度最高时,其辐射最强。就某一地区而言,地方时12点时,太阳辐射最强;地方时13点时,地面温度最高,地面辐射最强;地方时14点时,大气温度最高,大气辐射(包括大气逆辐射)最强。

答题套路:

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少的因素分析

(1)纬度因素: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2)日照时数(白昼长短):一般地,白昼越长,日照时数越长,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反之,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少。

(3)海拔高低:一般地,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反之,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少。

(4)天气状况:阴天时(或有雾霾时),云层较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晴天时,云层较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思考:为什么“高处不胜寒”?

提示: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为地面辐射,海拔越低,距离地面越近,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多,气温越高;海拔越高,距离地面越远,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二)

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3)季节移动规律

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考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判读

1.读纬线,辨气压带和风带

(1)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

(2)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3)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4)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

(5)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

(6)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

(7)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2.读风向,辨南北半球

(1)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丙两图。

(2)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乙、丁两图。

3.读气压带位置,辨节气

(1)若各气压带分别被0°、30°、60°纬线平分,则为春、秋分

(2)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北),则为北半球夏至

(3)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南),则为北半球冬至

4.读风向,辨气压带高低和名称

(1)风由中间向两侧吹的为高气压带。如上图中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2)风由两侧向中间吹的为低气压带。如上图中丙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三)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考点一: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考点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1.全球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2.影响降水的因素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四)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M是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气压中心N是印度(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

考点: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应用

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提醒:在赤道南北两侧的地区都会有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如非洲索马里半岛、几内亚湾沿岸等。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五)

常见的天气系统

思维导图

二、考点详谈

(一)锋面与天气

1、冷气团一般密度较大,在锋面以下;暖气团密度较小,在锋面以上。

2、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和该气团到达地区的温度相比而言的,不要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而暖气团温度一定高。

3.三种典型锋面的概念:冷气团占主动为冷锋,暖气团占主动为暖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为准静止锋。

4. 锋面经过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

5. 我国受冷锋的影响和范围比较大,明显的暖锋在我国出现得较少,大多伴随着气旋出现。冬、秋季一般出现在江淮流域和东北地区,夏季多出现在黄河流域。

6. 具体案例:

(1) 冷锋: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天气。

(2) 暖锋:一场春雨一场暖,“回南天”。

(3) 准静止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5-6月)天气。

冷锋和暖锋带来的气温、气压的变化

(二)气旋和反气旋

特别注意:在南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水平运动方向存在较大的差异。

(三)锋面气旋

(1) 概念:锋面与气旋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系统。

(2) 锋面位置:气旋在等压线向外弯曲处形成锋面,其中甲处形成冷锋,乙处形成暖锋。“左冷右暖”

(3) 天气:两个锋面附近气流上升强烈,往往产生云、雨、雪,甚至造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甲锋面附近的降雨主要在A处,而乙锋面附近的降水主要在D处。

(4) 常见地区:中纬度地区。

三、易错防范

1.有锋面一定有降水?

不一定。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

而且如果要降雪,气温要下降到0°以下。

2.台风眼的特征。

由于台风中心空气发生旋转,而旋转时所发生的离心力,与向中心旋转吹入的风力互相平衡抵消而成,因此形成台风中心数十公里范围内的无风现象,而且因为有空气下沉增温现象,导致云消雨散而成为台风眼。

1) 台风眼区基本上是晴空少云区,只在低层有少量层积云。

2)眼区中心的气压最低,风速也很小,为微风或静风。

3)台风眼持续时间并不会太长,约一两个小时,平静会渐渐被狂暴再次取代。

四、知识拓展

我国锋面雨带推移

降水的四种类型为:对流雨、锋面雨、台风雨和地形雨。我国降水的主要类型是锋面雨。

如上图: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

(1)锋面类型

北进过程主要是暖锋;南退过程主要是冷锋

6月江淮流域主要是准静止锋。

(2)正常年份推移规律

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6月:长江中下游形成梅雨。

7~8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

9月:雨带南撤。

10月:雨季结束。

(3)夏季风强弱对锋面进退影响

夏季风势力强,锋面运行快,我国出现北涝南旱。

夏季风势力弱,锋面运行慢,我国出现北旱南涝。

龙卷风走廊

1、概念:“龙卷风走廊”(Tornado Alley):指位于北美大平原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西部和明尼苏达州之间的一条狭长地带,以龙卷风多发由此得名。

2、时间:每年的3月到7月是美国龙卷风的高发季。

3、原因:

(1)地形:北美地区的地形呈现东中西三大地形南北纵列分布,即东部高原山地区、中部平原区和西部高山区。东西高,中间低的地势特点,使得贯通南北的中部平原成为冬季极地气流和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的走廊。

(2)海陆位置:美国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面还有墨西哥湾,大量的水汽从东、西、南面流向美国大陆。水汽多就容易导致雷雨云,当雷雨云积聚到一定强度后,龙卷风就产生了。而美国主要处在中纬度,春夏季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大西洋、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向美国大陆输送,雷雨云也就越积越多。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