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历史试卷及答案》
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有限的。时间有限,不只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上学期历史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有的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司空等;有的以排行为姓,如孟、叔、季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甄、屠等。据此推理,卫、许、陈等都是
A. 以氏族为姓B. 以国名为姓
C. 以居住地为姓D. 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
【答案】B
2.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 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 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 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答案】C
3.秦朝是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下面关于“中央集权”阐释正确的是
A. 指的是君权和相权的关系B. 地方没有任何的自主权
C. 全国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必须听命于中央
D. 高度中央集权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答案】C
4.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答案】B
5.汉代官秩仅六百石的三十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代官仅七品的察院长,可察尚书省。隋、唐时期监察御史也称巡按使主要掌分察州县,还“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及知太府司农出纳”。可见古代中国
A. 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监察体系B. 监察官员位高权重
C. 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和选任
D. 形成了“以卑察尊,以小制大”的监察制度
【答案】D
6.假如你是唐太宗时中书省的长官,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骚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应该
A. 交唐太宗裁定B. 交门下省审议
C. 交枢密院出兵D. 交尚书省执行
【答案】B
7.《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本质上说明
A. 朝廷一直压制门阀B. 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
C. 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D. 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
【答案】D
8.下表的变化对社会政治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A. 扩大了统治基础B.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提高了官员素养D. 放宽了录取标准
【答案】A
9.元代在地方设行中书省,在划区时突破以山川地理自然环境划分疆界的故套,这时的区划“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这种区划规制的主要意图是
A. 防止地方据险割据 B. 整合资源发展经济
C. 因俗而治加强竹理 D. 完善基层行政组织
【答案】A
10.对内阁的认识,明代人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另一种观点认为“虽无相名,实有相职”。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 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B. 阁臣拥有“批红”权力
C. 阁臣职权因时因人而变D. 明太祖以内阁取代宰相
【答案】C
11.下面是清朝部分年代军机大臣人数统计表。据此推知,清代军机处
皇帝 | 军机大臣人数 |
乾隆 | 多则十人少则一人,70%的时间六至七人 |
嘉庆、道光、咸丰 | 88%以上的时间四至六人 |
同治 | 五到六人 |
光绪 | 76.5%的时间四至六人 |
A. 权力稳固 B. 机构健全 C. 保密性弱 D. 精干高效
【答案】D
12.自汉代到明清,“中朝、内阁、军机处”三个机构的共同点是
①取代了相权②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③强化了君权④始终由高官任职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答案】B
13.1840年12月,中英谈判在广州进行。琦善照会:烟土系中国查禁品,故不能以“烟价”名目向英赔款。考虑到中英通商两百余年,拟“酌酬洋银五百万元”。不过,该银并非由中国皇帝“准给”。只是由琦善“筹办”。琦善此举目的在于
A. 抵制英商的赔款勒索B. 表明清朝软弱的立场
C. 维护满清王朝的体统D. 尽快实现两国的通商
【答案】C
14.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惟中国将来如有特恩、旷典、优免保佑,别国得之。佛兰西亦与焉。”材料中涉及的特权是
A. 领事裁判权B. 传教士传教权
C. 片面最惠国待遇D. 居住及租地权
【答案】C
15.下表为近代中国某次战役的军力对照表,据此判断,此次战役最有可能出现在
A. ***战争B. 第二次***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16.甲午战争前,《申报》报载:“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这反映出甲午战前的中国
A. 盲目自信,轻视日本B. 闭关锁国,闭目塞听
C. 实力强大,雄霸东亚D. 民族觉醒,同仇敌忾
【答案】A
17.李鸿章对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世纪70年代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
A. 始终没有接受西方政治思想B. 大国中心外交观念逐步削弱
C. 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D. 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
【答案】B
18.日本人竹野与三郎曾说:“我们的对手十分顽强,丝毫不怕死……等一有机会就发动进攻。不仅台北的情况是这样,而且整个新竹的四郊也是这样,新竹的村民是以顽强和勇敢著称的。”他所描述的场景发生于
A. ***战争期间B. 第二次***战争期间
C.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期间D. 义和团运动期间
【答案】C
19.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我也是义和团》一文中提出:“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在此,马克。吐温认为
A.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不可取B.西方与中国应彼此隔绝,互不往来
C.中美两国对义和团的立场一致D.义和团抗击西方侵略是正义的
【答案】D
20.近代史上,列强在华获得下列侵略权益的先后顺序是
①“协定关税”②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③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③①②D. ②③①
【答案】B
21.1907年8月26日《时报》刊登了漫画《中国现形记》,漫画揭露的“中国现形”是(注:图中器具:坛(民)、提勺(官)、漏斗(政府)、壶(外国))
A. 政府统治岌岌可危
B. 清廷成为洋人朝廷
C. 清末新政收效甚微
D. 官府搜刮民脂民膏
【答案】B
22.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有号召歌、响应歌、英雄歌、记事歌,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这一首歌谣
A. 属记事歌,再现了太平天国辉煌的历史
B. 语言生动,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
C. 表明金田已是全国革命志士的向往之地
D. 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政权
【答案】B
23.范文澜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概括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说:“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最能体现“这些特性”的是
A. 金田起义B. 定都天京
C. 天京变乱D. 提出《资政新篇》
【答案】C
24.下表为“清代地方督抚旗员、汉员变化表”。综合表格内容可知,当时
A. 汉员比例上升实现了满汉平等B. 出现地方与朝廷分庭抗礼局面
C. 晚清政府政权结构发生了变化D. 地方机构开启半殖民地化进程
【答案】C
25.孙中山去世后,被安葬在南京中山陵,墓前也是一块无字碑,原因是孙中山功高盖世,非文字可以表达。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C.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
【答案】A
26.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立法服从于政治 B.行政服从于司法
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答案】A
27. 五四运动期间,一家理发店门前贴出布告“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这说明五四运动
A. 市民阶层是运动的先锋 B. 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C. 资产阶级是运动的主力 D.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答案】B
28.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 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之一 B. 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 确立了同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 D. 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答案】B
29.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答案】A
A.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B.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C.汪精卫建立伪国民政府 D.国民党“围剿”红军
30.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A.召开中共二大,确定民主革命纲领
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召开七大,确立思想的指导地位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材料二 明太祖说:“自奏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的三省六部是怎样运作的?(3分)有何特点?(4分)
(2)有人认为,材料一说明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3分)
(3)根据材料二,明太祖废丞相的理由是什么? (4分)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君主专制演变的主要趋势。(1分)
答案:
(1)①中书省草拟,上呈皇帝,再交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具体执行。 (3分)
②相权被一分为三,三省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制约,有利于加强皇权。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职权专一,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4分)
(2)不同意。理由:唐朝三省分权制约,最终都要集权于皇帝,实际上是为加强君主专制。(3分)
(3)理由:秦朝设丞相短期而亡;设丞相容易导致权臣专权。(4分)
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直接被废除,皇权不断加强。(1分)
32.(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朱元璋惩元末法制松弛之弊,对立法十分重视。《大明律》分名例、吏律、户律、礼律、刑律、工律七部分。在对待谋反、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恶”的行刑上,以及秘密宗教活动的处治,比以前严厉而且残酷。《大明律》增设“奸党”一条:“凡除授官员须从朝廷选用,若大臣专擅选用者斩”。明律专列“钞法”,保障货币秩序,并且还增订了《市廛》、《田宅》、《钱债》、《邮驿》、《营造》等编。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清末新政中的修律变法改革,主要包括删改旧律、制定新法两部分内容。删改旧律,基本完成了传统中国律法的轻刑化、人道化、平等化的改造工作;制定新法,大体完成了刑法、民法、商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法院编制法等传统中国律法所没有的法律起草工作。经此改革,传统中国诸法合体的法律编纂体系基本被打破,初步建立较为完备的现代法律体系。
——摘编自李在全《清末修律制法述略》
材料三 到2011年8月底,中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40件、行政法规706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部。至此,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各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科学和谐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摘编自张金才《近十年来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及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明律》的主要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大明律》相比,清末修律制法有哪些变化并分析其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法制建设的积极作用。(2分)
答:
(1)特点:条例繁杂,内容广泛;儒法结合;严刑酷法;重视经济立法。(一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
(2)变化:中西结合;律法人道化;法律体系完善;法律近代化,与国际接轨等等。(一点1分,出三点得3分)
原因:内忧外患;西方法律思想的影响;清末新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点1分,答出三点得3分)
(3)积极作用: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促进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答出任意两点即得满分2分)(言之有理即可)
33. (11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1839年4月3日在广州发给英国外相巴麦尊的机密信说:“我以最最忠诚的心情献议陛下政府,立刻用武力占领舟山岛,严密封锁广州、宁波两港,以及从海口直到运河口的扬子江江面。陛下政府将从此获取最适意的满足。”
——摘自人教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政府是怎样获取了“最适意的满足。”(2分)
材料二 情景再现
情景一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情景二 ……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2)以上情景各出现于近代中国的哪些时期?(2分)
材料三 1928年1月,率军攻占遂川县城……不久,遂川人民传出这样的歌谣:“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共产党军来到了,又分谷子又分田。过新年,过新年,你拿斧子我拿镰,高举红旗开大会,工农翻身掌政权。”
——摘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3)材料中的政权指的是什么政权?(2分)1928年1月率军攻占遂川县城,说明中国工农红军走的革命道路是什么?(2分)
(4)分析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3分)
答案:
(1)发动***战争,签订《南京条约》。(2分)
(2)时期:情景一,辛亥革命时期;情景二,五四运动时期。(2分)
(3)政权:红色政权。(2分。或:工农兵政府)
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
(4)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外国侵略)和封建主义,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3分)
高一上学期历史试卷及答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