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知识整理与复习方法重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化拓展,攻破重难点知识。 复习当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很多常考知识,恰恰是同学们的不足之处,而这类知识课本也没有相关的正面的系统表述,这样的知识应该说既属于重点知识,更属于难点知识。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三历史知识整理
1.南昌起义
时间:1927年8月1日。
领导者: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 时间:1927年8月7日。地点:汉口。
内容:
①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②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③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3.秋收起义 时间:1927年9月。旗帜:工农革命军。
结果:起义受到严重挫折。
文家市决策: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影响: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4.井冈山会师 军队建设: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影响: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壮大。
5.南昌、秋收起义的共同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6.道路探索: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武装斗争。
7.古田会议时间:1929年12月。地点:福建上杭县古田村。
意义: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8.建立政权
时间:1931年。
名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9.井冈山精神:不怕困难,艰苦奋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定不移地革命信念。
10.井冈山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长征的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根本原因:“左”的错误。
时间:1934年10月。
开始地点: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
2.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
地点:贵州遵义。
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3.四渡赤水的意义: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4.渡过金沙江的意义: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5.长征路线:江西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湘江→强渡乌江→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腊子口→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6.两次会师:
①1935年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②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胜利标志)。
7.长征胜利意义: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②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8.长征精神:
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团结拼搏、顾全大局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
坚定理想、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九一八事变
时间:1931年9月18日。
经过:
①柳条湖事件(借口)。
②日军袭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军事进攻)。
③日本扩大侵略侵占东北三省,并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2.影响:
①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②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3.局部抗战: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抗日游击队。1936年开始,改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4.1935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一二·九运动
背景: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
时间:1935年12月9日。
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结果:青年学生遭到镇压。
意义: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到来。
6.西安事变的原因(背景):
①根本原因:日本进一步侵略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机关头,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②学生爱国运动即一二·九运动的推动。
③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
④张学良、杨虎城出于爱国之情,接受了中共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
⑤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政策,劝蒋无效。
7.西安事变
时间:1936年12月12日,又称“双十二事变”。
结果:和平解决。
8.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①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②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9.七七事变
时间:1937年7月7日,又称卢沟桥事变。
意义: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民族英雄:赵登禹、佟麟阁。
2.第二次国共合作:
①中共: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②国民党: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意义: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松沪会战
时间:1937年8月13日。
民族英雄:姚子青、谢晋元。
影响:
4.1937年12月,日本屠杀中国军民30多万人(南京大屠杀)。
5.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暴行,显示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初三历史三轮复习方法重点
一、全面归纳历史阶段特征,贯通基础知识。为了贯通基础知识,学生们应全面归纳总结某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以及下属相关知识点。基本维度大致包括该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政治制度沿革、思想文化变迁、科学技术创新、世界形势变幻以及选修相关内容等。
二、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化拓展,攻破重难点知识。 复习当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很多常考知识,恰恰是同学们的不足之处,而这类知识课本也没有相关的正面的系统表述,这样的知识应该说既属于重点知识,更属于难点知识。要攻破这类重难点知识,学生们应在贯通基础知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化拓展。
三、有重点地进行限时训练,提高解题能力。现行 试题的特点是"知识抽样,能力覆盖".只有大量知识而缺乏解题能力无法取得高考最终胜利,因此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要有重点地进行限时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应重点训练在给定时间范围内、在较为紧张的状态下、较为快速准确地将题目答完;应重点训练正确解读、充分利用给定材料尤其是文言文材料以及欧化语言材料的能力;应重点训练分析能力;应重点训练概述能力;应重点训练比较能力;应重点训练评述能力;要在答题角度上下功夫;要在关键词上下功夫;要在训练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答题方法。
初三历史知识整理与复习方法重点相关文章:
1.初三历史必考知识点梳理与复习方法
2.初三历史复习资料汇总,初三历史必背知识点
3.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与初三历史复习提纲
4.初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5.初三历史学习方法和技巧大全
6.学好九年级历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