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语文 > 七年级语文《风雨》教案设计大全正文

《七年级语文《风雨》教案设计大全》

时间:

  树林子像一块面团子,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风雨》教案设计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语文《风雨》教案设计大全一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贾平凹先生笔下的风雨场景。

  2. 学习作者运用侧面衬托来表现风雨的高明手法。

  3. 能结合课文,运用自己的语言,赏析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并真切描写景物的细节及其变化的。

  学习重点

  学习作者运用侧面衬托来表现风雨的高明手法。

  课时 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3、读课文2遍,想一想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把你的疑惑写下来。

  课堂学习

  一、导入

  1、展示两张暴风雨的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认识作者,认识“凹”

  二、初感风雨景。

  1. 快速浏览课文,课文是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来表现这风雨的?

  2、这些景物大致可以分几类?这些事物在风雨中什么共同的特点?

  七年级语文《风雨》教案设计大全二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2、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品味精美的语言

  3、认识大自然的威力,勇敢面对大自然。

  学习重点

  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

  感悟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绘风雨场景的写法

  学习方法朗读法、批注法、讨论法

  课时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背诵和风雨有关的诗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山雨欲来风满楼

  二、交流预习

  1.走近作者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2.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的字音

  偌大( ) 蜷曲( ) 贾平凹( ) 倏忽( ) 模样( ) 撩起( )刹那( ) 锥形 ( ) 栅栏( )

  三.整体感知

  1、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请逐段朗读课文,想一想:各段都写了哪些景物?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景物的?

  第1段:树林全貌第 第2段:垂柳、杨叶、芦苇;

  第3段:断绳羊、女孩 第4段:葡萄蔓、苍蝇

  第5段:鸟巢、鸟儿 第6段:废纸、猫、瓦

  第7段:浮萍、鱼儿; 第8段:老头、孩子

  是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来描写的.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风的?写出了风怎样的特点?

  文章先从树林子开始着手,呈现给我们一幅恣意的狂风图。接下来,

  形状、声状方面对被风吹得乱了的垂柳、杨叶、芦苇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继续展现狂风大作

  的画面。写了几组自然物,作者的笔锋陡转,写到了动物,写到了人。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

  进行景物描写来具体表现风雨之大之猛烈。

  七年级语文《风雨》教案设计大全三

  风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流畅的朗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2.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3.体会侧面描写手段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比喻、夸张以及侧面描写等在文中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批注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用《战台风》曲激发学生的探讨、了解大风雨的情状。和学生一起谈大风暴的危害,让学生明白大自然的威力和人的脆弱渺小。

  作家简介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现为陕西作协主席,中国书协会员,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院长、《美文》杂志主编,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等。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曾多次获文学大奖。其作品有:《商州》、《废都》、《高老庄》等。

  2.逐段讲解课文内容

  (1)第一段:写树林全貌。以树林的各种不同的姿态,突出风的狂暴。把树林比作面团,树林被风吹得东倒西歪就像揉面团一样真是新奇的想象。“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一切都在旋”把风的强劲、肆虐、无所不在凸显无疑。树叶不同的姿态把风的强完全讲了出来。生字词:偌(ruo、)大、房舍(she、)

  第二段:柳条的不同动态,一下抛举空中,一下扑撒下来。这些动态将风由小到大,展现出来。如此一来,就把原来无生命的物变成有生命的了。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样。杨叶变换模样,也把风的来回反向展现无遗。一个“插”、一个“响”身形具备,未见风,却把风的声响已入耳旁。生字词:刹(cha、)那

  (3)第三段:羊的跑、撑、撞、滑、跌倒形象的写出断牵绳的羊在风中的一连串的表现。“在院子里旋转”展现女孩的无奈、“两步远”、“长时间”的对比令人寻味,让人身临其境。栅栏

  (4)第四段:攀附不住,把狂风肆虐的状态表现出来,使狂风大作枝蔓摇曳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像一条死蛇形象的刻画出葡萄蔓被风刮落的情状。

  生字词:攀附;蜷曲

  第五段:飞不下来、飘、斜、颤、、翻、旋、停、掉这些动词生动的写出了鸟在大风中由起飞到被垂落的过程。无以风字,而风无处不在。 倏忽

  第六段:精湿的猫,一精湿,将雨浸湿的万物情状,表现出来。废纸、猫、瓦片等则侧面刻画疯狂雨骤的情形。

  第七段:“凸起来,再凸起来”生动的表现出浮萍因为水的暴涨而急剧向上凸起的状况。“几条鱼儿在岸边的草窝里蹦跳”鱼因为水的暴涨而被冲出水里,也侧面表现了雨的狂暴。

  第八段:“门被关住了,窗被关住了,灯还是点不着”这形成强烈的对比,说明风的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这一简短的话语,将孩子们活泼可爱的天性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表达了对孩子天真的无尽赞颂。此处也从侧面看出屋外的雨如瓢泼般下来,漫进了屋里。

  3.课文结构解析

  树林

  柳条、杨叶、芦苇 疯狂雨的

  第一部分前 断了牵绳的羊、穿红衫子的女孩 肆虐

  五段,狂风 葡萄蔓、苍蝇

  肆虐 鸟 孩子天的

  风雨 赞美、歌

  废纸、湿猫、瓦片

  第二部分 浮萍、鱼儿

  6——8断

  油灯、老头、孩子、纸船

  前一部分写狂风肆虐。通过五段,对不同对象的描写,来侧面烘托风的肆虐,风的无处不在。各种对象都有不同的状态。都以对象来写风。对象的状态因前已有述,在此不做赘述。

  第二部分写暴雨的打击。后几段都写了不同的状态,侧面描写狂风暴雨打击下的大自然。但在不同的在雨中各物中,其他的对象都在风雨中无可奈何,小孩子却在大雨中很欢快活泼。这正是对孩子活泼的赤子之心的热忱赞美。

  课文修辞的作用

  (1)比喻,作者的比喻新奇,想象丰富。(具体事例略)

  (2)拟人,拟人的运用可以使人更加轻松的理解课文的内涵,也可以让文章的更加形象生动。(具体事例略)

  侧面描写,不正面写所要写的对象,通过写其他对象来写。文中无以笔写此物,而出处写此物。本文正是用这样的手段。

  5.课文主旨

  (1)赞美孩子天性。

  (2)突出自然的强大、宇宙的威严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2.联想、想像法这四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

  3.讨论、点拨法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观沧海》

  1.解题;简介作家作品

  (1)作品简介

  题目《观沧海》中,“观”的意思是“远望、眺望”,沧海:大海,这里指渤海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后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

  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2.朗读指导与训练

  (1)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教师范读,要求字正腔圆,感情饱满(或播放录音)

  (3)学生齐读,要求准确整齐,有节奏感

  3.整体感知课文

  ①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补充内容:

  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

  山岛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好极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沧海

  ②难点点拨: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

  4.合作探究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重点提示: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七年级语文《风雨》教案设计大全相关文章:

1.七年级上册语文《风筝》的教案设计范文3篇

2.初中七年级语文《雨的四季》精选教案范本

3.七年级语文《咏雪》教案设计

4.初中七年级语文《邓稼先》经典教案设计

5.七年级语文散步教案大全

6.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设计范文3篇

7.七年级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设计范文3篇

8.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设计范文3篇

9.七年级上册语文《我的信念》教案设计范文3篇

10.初中七年级语文《邓稼先》经典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