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怎样让学生听课》
小学数学怎样让学生听课?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应该引起老师的重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怎样让学生听课,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小学数学怎样让学生听课
以数学思维的规律组织教学
学生的听课能力决定于该生掌握的知识点、解题方法、对问题的见解、反应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听课习惯。其核心可归结为思维能力,若思维能力提高了,则反应必然快,见解也必然深刻,对以往尚未掌握的知识能很快地理解接受,知识面也必然逐渐开阔,且听课时兴趣浓,注意力自然就能持续集中。 例如,在讲弧度制一节时,把等于半径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一弧度角。然后再把关于弧度的计算、角度与弧度的互化以及弧度的应用一条条照本宣科地给学生讲,学生听起来当然枯燥无味。若把学生的思维活动作为主线条来介绍“弧度制”,同一内容就成了生动有趣的活教材。比如一开始就讲人们在研究角的时候,就想到用一个单位“度”来度量它。
因为圆周代表一个周角,所以首先要考虑,对一个圆周角规定它为多少度才好呢?若注意到圆周的对称性,它常常要被分为4等份,8等份,3等份,9等份,有时也还要分为5等份、10等份,所以一个周角数量要求能被8、9、5等数整除,同时这个数字还要尽量简单些,同学们想想周角规定多少度才好?大家立即脱口而出:360°,而后就向学生指出:这是为了计算的方便而人为的规定。周角与360°之间并无内在联系.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一个与角本身有内在联系的量来度量角呢?为此,我们让大家来观察质点在圆周上做圆周运动的规律,我们是否能从中找到与角有内在联系的量?当质点在圆周上运行一周时,它走过的路程是半径的2π倍,当运行半周时,则路程是半径的π倍。
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其课堂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听课能力决定于学生的兴趣、听课习惯,还有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水平。要把学生的听课能力提高到更高层次,就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在课堂上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就必须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去发现与揭示隐含在各种关系中的内在规律,充分展现自己的创造才能,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与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状态。这就要求我们用问题解决的方式组织教学,并激发学生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解决问题。例如,在教诱导公式一节时,我改变了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
首先是带领学生复习了坐标系中点P(x,y)关于x轴,y轴,原点,以及直线y=x,直线y=-x的对称点的形式,学生很快回答出它们分别是P1(x,-y),P2(-x,y),P3(-x,-y),P4(y,x),P5(-y,-x),又复习了单位圆上的点的坐标P(cosα,sinα)其中α=∠POx,接着让学生用两种方式写出P(cosα,sinα)关于x轴,y轴,原点等对称点的形式,其一是改变角度,得到P1(cos(-α),sin(-α)),其二是改变坐标可得P1(cosα,-sinα)。因为这两种方式表示的是同一点,学生就很快发现了负角公式:cos(-α)=cosα,sin(-α)=-sinα,从而tan(-α)=-tanα,cot(-α)=-cotα,接着让大家用同样的方法找P(cosα,sinα)关于y轴、原点及直线y=x,y=-x的对称点,并同样用上述两种方式表出,这样仅一节课,学生就凭自己的知识与运算能力发现了三角函数中的8组诱导公式。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与动脑动手的能力。
2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听课能力的策略
重视几分钟的自学指导
新课改后很多教师采用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往往容易“分心”、“走神”,听着听着就不知道自己的思维跑到哪去了,等收回心神时,已不知道老师讲到哪了,这样的听课状态会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对知识点一知半解,慢慢学生间就出现了差异性,所以学生要重视教师设计的课堂自学指导环节。自学指导环节一般一节课设计一到二个自学指导,每个5分钟左右,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新知讲授前的预学
搞懂基本概念,听懂新知识。
听课就是要听懂,把知识的概念或结论弄明白,把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弄明白。掌握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搞清概念的由来,是概念学习之本;掌握概念表述的科学性,是概念学习的关键。听好课就先弄懂三个: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知识点之间的基本关系。学习基本概念从“为什么”“是什么”“干什么”三个方面来思考。“为什么”指引出这个概念的必要性和目的性,课本是如何引进的;“是什么”指搞清楚概念的组成部分、公式、性质等;“干什么”指弄懂概念的用途,如何应用。
听和思并用。
一边听课一边思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听课方法。边听边思要求较高,但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把“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逐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只听不思考,谈不上真正学到知识,更谈不上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学生可根据预学时自己质疑的方面去思考:老师讲的重点、难点在什么地方,老师是怎么处理教材的,老师讲的自己是否听懂了,老师讲的方法思路和自己的有什么不同,这些方法的优点在哪等,思考过才能对未听懂的问题及时举手提问。对老师的讲解、对同学的不同看法解法提出质疑,是听好课能力的提升。
3数学课堂的高效听课策略
一、认真预习,提前入戏
数学课的预习非常重要,通常放在前一天晚上进行,针对老师布置的预习题或自主预习,要求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是熟悉一下老师明天的教学内容,搞清要学习的知识点,看懂例题,尝试做好课内练习题。二是对预习中碰到的问题,先划下来,明天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解,有的放矢的听课。预习时间在15分钟左右。预习有两大好处:一是能清楚老师的重点教学内容,提前入戏,轻松的驾驭课堂,二是能培养我们的自学能力,有助我们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认真听课,适当笔记
有人说,预习了,就不要认真听课了,听听重点就行了。这话看似有理,其实不然。因为同学们对数学的认识还比较浮浅,与老师的理解、与书本的要求、与整个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仍是有一定距离的,所以我们要认真听课。听课时要听清这一节课知识的形成过程;听清本课知识与其他知识的横向联系;听清本课老师补充的知识点及例题和习题;听清老师对知识点的拓展和总结归纳。对老师补充的知识点、例题、习题及知识归纳应该适当做做笔记以便加深理解和记忆。反之,如果上课走神、开小差甚至“梦游”,就会错过许多精彩和巧妙,这是十分有害的。
三、大胆质疑,积极互动
对老师设计的课内提问,要认真思考,积极配合,努力争取发言的机会,认真作答,不要害怕出错。形成师生积极互动的良好氛围,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还可以锤炼我们的口才。对听课出现的问题和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胆质疑,及时提问,与老师同学形成新的互动,汲取老师和同学对你所提问题的的理解和补充。对课后产生的新的问题应及时与同学或老师研究,直到解决为止。这样既能培养我们研究问题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还能培养我们知难而上、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
4提高学生的听课素养
1.教学生学会听课。
提高学生听课的有效性,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听,如果学生听而不闻,那么就等于没有听课。这里所说的“听”,不仅仅是指学生的耳朵要能听到老师在讲什么,更重要的是能够做到边听边想,边想边记,有效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既要认真听老师讲,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既能发现他人提出问题的价值,又能找出存在的问题。
2.教学生学会看。
这里所说的看主要是指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看”的能力,就必须赋予学生一定的观察权,老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耐心讲解是应该的,但是不要以“讲”代“看”。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所掌握的知识远远不如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更加深刻,因此,对于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能够掌握的知识点,老师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看”的能力,首先是要教会学生提高课堂听讲的注意力,老师要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提高学生看的积极性。同时,老师还要注重板书的艺术,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观察的积极性。
3.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学会“想”。
教会学生“想”,首先要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老师不仅要启发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还要提高学生思考的动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旦提出问题,学生就要积极思考,并踊跃回答,即使学生不能有效作答,也应该将自己的思路说出来,找出思维障碍,以便老师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相关文章:
1.小学数学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3篇
2.小学数学听课心得体会
3.小学数学听课学习心得体会3篇
4.小学数学听课评课心得
5.小学数学听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