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 > 中考语文易混淆词语成语知识点正文

《中考语文易混淆词语成语知识点》

时间:

看书不要上瘾玩的时候痛快玩,读的时候认真读。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读书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能量。读书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读书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不要让自己在很累很累的情况下读书这样也会读不好书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考语文易混淆词语成语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易混淆词语

1.不齿——不耻:

“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或 “不认为……是可耻的”,例如:不耻下问。

2.勾通——沟通:

“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例如:沟通两国的文化

3.定金——订金:

“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预定——预订:

“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作客——做客:

“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质疑——置疑:

“质疑”指提出疑问。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义气——意气:

“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本义——本意:

“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功夫——工夫:

“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而“工夫”指:①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指时候。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牟取——谋取:

“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11.巨变——剧变:

“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法制——法治:

“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而法治指: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自诩——自许:

“自诩”指自夸,贬义词。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14.勉励——勉力:

“勉励”指劝人努力。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15.处世——处事:

“处世”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而“处事”指处理事务。

16.形迹——行迹:

“形迹”指:①举动和神色;②痕迹、迹象;③指礼貌,如“不拘形迹”。而“行迹”指行动的踪迹。

17.原形——原型:

“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真实面目,常含贬义。“原型”指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18.年轻——年青:

“年轻”指:①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②事业学问的开创的时间不长。而“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

19.连播——联播:

“连播”指连续播出(节目)。而“联播”指同时转播其他电视台或电台的节目。

20.终止——中止:

“终止”指结束,停止。而“中止”指因故中途停止。

21.捉摸——琢磨:

“捉摸”指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的意思。而“琢磨”指:①雕刻和打磨(玉石);②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③思索,考虑;例如:老张的话我琢磨了很久。

22.妨害——妨碍:

“妨害”指有害于。而“妨碍”指阻碍,不能顺利进行。

23.变换——变幻:

“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而“变幻”指无规则地改变,令人捉摸不定。

24.供品——贡品:

“供品”指供奉神佛祖宗用的瓜果酒食等。而“贡品”指古代属国或本国臣民献给帝王的礼物。

25.淹没——湮没:

“淹没”指大水漫过,也形容被声音盖过。而“湮没”指名声和成就被埋没。

26.泄漏——泄露:

“泄漏”指专指液体、气体慢慢流出。而“泄露”指不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

27.树立——竖立:

“树立”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而“竖立”指物体垂直而立。

28.必须——必需:

“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必需”指的是一定要有,不可少。

29.暴发——爆发:

“暴发”指:①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②突然发作,多与和水相关的事物相连,如“山洪暴发”。 “爆发”:①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如“爆发战争”;②特指火山爆发。

30.度过——渡过:

“度过”通常用于时间方面。“渡过”常用于江河湖海或比喻义的通过。

31.过度——过渡:

“过度”指超过适当的限度。而“过渡”指事物由一个阶段或一种状态逐渐发展变化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或另一种状态。

32.考查——考察:

“考查”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考察”指:①实地观察调查;②细致深刻地观察。

33.熏陶——熏染:

“熏陶”指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熏染”指人的思想和生活习惯逐渐受到影响(多指不良的)。

34.提名——题名:

“提名”指在评选或选举前提出可能当 选的人或事物名称。“题名”是为留纪念或表示表扬而写上姓名。

35.退化——蜕化:

“退化”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蜕化”比喻腐化堕落。

36.消逝——消释:

“消逝”是消失的意思。而“消释”的意思是消融,溶化或(疑虑、嫌怨、痛苦等)消除;解除。

37.证实——证明:

“证实”通常是指通过一项或者多项客观存在来证明一件事情的真实性即用人物、事实来表明或断定。“证明”指根据可靠的材料判明真实性。

38.给予——赋予:

“给予”指使别人得到,给。“赋予”意指给予,交给,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

39.寂静——恬静:

“寂静”指没有一点声音,侧重于环境。“恬静”指安静中还给人以舒心感,侧重于心境。

40.臆测——推测:

“臆测”强调主观地推测、猜测,凭想象揣测。“推测”是对事物的一种理性的判断分析。

41.逐步——逐渐:

“逐步”指一步一步地,有步骤按阶段实行。“逐渐”指渐渐变化,不强调步骤阶段。

42.融化——熔化——溶化:

“融化”指冰雪等化作水。“熔化”指金属等固体受热后变成液体。“溶化”指物质在液体中化开。

中考语文易混淆成语知识点

1.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2.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准则,与教训无关。

3.无可厚非:不必作过于严厉的批评,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

4.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是敬辞,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绵薄之力”才是谦词,用于自己。

5.蓬荜生辉:敬辞。表示别人使自己的住所增添光辉。

6.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常被误用于表毫不犹豫地做与正义无关的事。

7.息息相关:比喻关系密切。常与“休戚相关”混淆。休戚相关:比喻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连。

8.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与“置之不理”不同。

9.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10.惨无人道:惨,残酷狠毒,残暴得灭绝人性。而“惨绝人寰”指世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的,形容惨到极点。

11.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中性词。而“处心积虑”指早已千方百计地谋算好做坏事,多含贬义。

12.标新立异:原指特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多指提出新奇主张或创造出新奇的式样。而“独树一帜”指的是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

13.休戚与共:同欢乐共悲哀。与“患难与共”不同。

14.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15.鬼斧神工:可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常被误认为只可形容自然景物。


中考语文易混淆词语成语知识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