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优秀散文(精选9篇)正文

《优秀散文(精选9篇)》

时间: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应该都对散文很熟悉吧?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你所见过的散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散文(精选9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散文 篇1

论文摘要:干天全先生最近出版了文集《干天全散文诗歌选·散文卷》,其中以游记类的《人在旅途》专辑最为出色。他的这类游记散文不仅展现了秀丽奇特、神秘险峻的自然风光,表现出作者放达率真的性灵,也展现出独特的异域风光与民俗之情。但这些仅仅是作者散文所展现出来的浅显特征,而深深隐含在这表层之下的是作者一颗热忱的心,以及他以这颗心审视打量的这个文明时代所折射出来的时代之思,他以一种忧患的笔触揭示出了现代文明的载负。

干天全先生不仅在诗歌上具有很高的造诣,在散文上也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他的诗清新而隽永,富有哲理,沁人心脾,这主要得益于作者视野的开阔、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以及对人生生命本质的感悟等。诗歌上的这些特征也同样的体现在他的散文上。李保均先生在《干天全散文诗歌选·散文卷》序中认为“干天全的散文风格亦如他放达率真的个性,从他年轻到现在的作品中,都展现出他直面人生,乐观自在,重情尚美的共同特点”[1]。干天全的散文不仅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而且有厚重的底蕴和高远的境界,这是作者坚持对社会历史与现实予以理性的审视,以一种忧患批判的写作姿态使然。

作者最近出版的《干天全散文诗歌选·散文卷》这部书中的《人在旅途》这类游记散文在作者的散文卷中篇幅之多,范围之广,蕴含之深,是他专辑散文最为出色的特征,也是有别于其他专辑散文特色的缘由之所在。而这类游记散文不仅展现了秀丽奇特、神秘险峻的自然风光,表现出作者的放达率真、自由自在的性灵,也展现出独特的地域风光与民俗之情。然而这表达出来的种种特征也还只是作者散文的表层艺术特色,隐含在这表层之下的是作者一颗热忱的心,以及他以这颗心审视打量的这个文明时代所折射出来的时代之思,在酣畅潇洒的文笔中携带着一种忧患的思绪来揭示出现代文明的载负。

干天全先生是一位性情达人,他在现实生活与文学创作中追寻着诗意的栖居。他喜爱诗、喜爱生活,尤其喜爱清新优美、雄伟壮丽的大自然。他钟情于大自然的山河湖川,喜欢自然的神奇与壮丽、巍峨与险峻、灵秀与超脱,这是作者追寻的理想境界,也是他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审美特征。作者在作品中曾说道“自然的宁静让人痴狂”(《甘孜之行》)。他痴狂在大自然的种种宁静与美妙中,因而早在青年时作者就游览了许多山岳湖川和名胜古迹,他的足迹遍布中国大半个秀美河山,视通着广袤的大地与生活在这土地之上的芸芸众生,展现出作者放达率真的个性,人情达练爱憎分明的襟怀。而大自然的美景总是让他惊喜若狂欣然向往,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与悠久历史文化蕴含也总是让他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号称“天下幽”的青城山,作者邀友前行,于古木参天、薄雾轻绕的林间高歌低吟,与大自然溶于一体。还在道家第五洞天领略“道法自然”,尽管在流云皓月的夜晚受到“妖女”的性骚扰,但也战胜了道家所谓的人体“三虫”,在精神上羽化为“真人”,迎着喷薄的朝日欢呼雀跃。他为此写下的《夜宿上清宫》,读后既让人忍俊不禁,也让人领悟着“清静无为”的至境。在 “天下第一险”的华山,作者陶醉于“层叠嶂连绵不绝,奇峰突兀嵯峨雄伟,山谷间弥漫着乳白色的雾霭,云气蒸腾,苍茫雄浑的画面让人回肠荡气”(《华山遇险》)。而华山的险峻与巍峨的悬崖,铁索横悬,竟让想领略无限风光的作者雄胆徒生,冒险攀援绝壁,差点儿一失足成千古恨。然而即使是作者面临这样的危险,却丝毫不减他的那份豪情与幽默,刚刚脱离险境的他并没有丧魂落魄,却又精神抖擞地继续前行,还与同伴戏谑自己要是果真遇险,还能给华山增添一景——“干天全羽化处”。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夜行,作者被大自然的神秘所吸引,发出了人生的感叹。“车在盘山公路上越攀越高,从窗里看见的车头一直翘着,不断升上墨蓝色的夜空,我感觉到离天越来越近, 自己正在羽化。”他在空中漫游,看到“天上星星特别明亮,像一颗颗巨大的水晶闪烁着光芒。皎洁的月亮播洒着寒光,连绵的群山在天幕上变幻着各种形状,有时如大海起伏的波涛,有时像奔驰的群兽,听似无声的高原有一种来自天上的神韵在流动”。震撼于苍茫和幽冥的天地间,并不信神佛的他,“确实感到有谁在主宰着苍茫大地,人是那么渺小,能与天地抗衡么?接近了天,天还是那么深不可测,越过了一座山,还有无尽的山。幻觉中总有一种震撼和威慑的力量控制着心灵,是来自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力量,还是来自神的力量,巨大的神秘感一直笼罩着我的心头”。不难看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对大自然的敬畏正是我们人类面对自然不可缺失的一种生存心理。来到康定木格措的大峡谷中,他在层林尽染的群山中感叹,这里“汇聚了大自然所有的色彩,你可以把姹紫嫣红、五彩缤纷、七色争艳、流光溢彩这些形容词都用上,但还不足以描写这里丰富的色彩。颜料没有它真实,云霞没有它生动。满目的艳色让你心灵震颤,让你痴迷地望着它发呆。在我所见过的中外彩色风景画中,没有哪一幅画的色彩能与这里的天然色彩媲美,这里拍下的照片足以让任何丹青高手向大自然的色彩折服。……人造的三原色能调出赤橙黄绿青蓝紫,但大自然的颜色何止七彩,你穷尽想象还原不了大自然的色彩”。作者所到之处多有行吟,无论是被誉为“九曲银河”的本溪水洞,“静女如姝”的四姑娘山,乱云飞渡的老峨山,还是神圣传奇的千佛山,都寄予着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自由的追寻,通往在“诗意的栖居”的理想道路上。作者在宁静秀美的大自然中陶冶性灵,又以从容的姿态书写着人世间的真善美,记录着他的人生际遇与心路历程。

作者沉浸在自然风光的优美与灵性中,同时也为神秘的地域色调和淳朴的民俗风情所吸引。丁帆在他的《中国乡土小说史》论述过乡土小说的艺术形态美,曾用“三画”来描述乡土小说之为乡土小说的艺术所在,“三画即是风俗画,风景画,风情画”[2]。乡土小说的这类艺术特征也同样可以借鉴到散文的评论上。《干天全散文诗歌选·散文卷》的《人在旅途》专辑就体现出这样的特色,作者笔下多是对自然风景的描写,但也有着民俗风情的展现,《人在旅途》专辑中就有不少书写奇特神秘的地域之篇和淳朴善良的民俗之情的篇幅。《甘孜之行》书写出西部高原独特的风采,这里远离繁华的大都市,有着辽阔的草原和苍茫的群山,虔诚信仰的藏民居住在这里,过着牧歌的生活。作者漫行途中,“听似无声的高原有一种来自天上的神韵在流动”,不时可见“彩色的经幡在风中猎猎飘扬,木杆周围堆着许多刻有经文的石片”,有不少信徒转着经筒磕着长头祈求平安。神山下,牦牛和马群悠闲地啃着青草。作者攀上河谷的山岩,俯看草原、牛羊、麦田、碉楼和树木组成的壮丽画面,他的心被大自然深深地震撼了。藏区的美景和民情风俗让作者流连忘返,灵魂也受到了庄严的洗礼。在攀西大峡谷的龙肘山里,作者从采访中了解傈僳族的沧桑历史和生活方式,感受着傈僳人家的热情与豪迈,与他们一起在芦笙的伴奏下跳起原始的锅庄舞,举起大碗开怀畅饮。“山中的麂子是狗撵出来的,肚子的话是酒酿出来的,只有喝了酒人才说心里话,能喝酒的男人才是真正的男人”,听到傈僳人这样的话,作者豪爽响应“喝嘛,喝晕算了,就算安乐死”。泸沽湖畔的摩梭人里也有作者的朋友,他曾几次来到这里采风,和他们建立了真挚的感情。作者在达玛家宾至如归,边喝阿妈酿的稗子酒,边听他们全家讲述摩梭族婚礼和生活习俗。《泸沽湖之夜》这篇散文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内容与方式。特别令人感叹的是,他听到摩梭兄弟喜欢上了汉族姑娘,不愿意再做传统的走婚“舅舅”,衷心祝福他堂而皇之当上爸爸。这不仅是作者的祝福,更是对摩梭族走向现代文明的礼赞。

一幅幅绮丽秀美的自然风景画与善良淳朴的民俗风情画的描写,是作者散文独特的审美价值之所在,也是作者崇尚自然、追寻自我、追寻真善美的表现。作者在壮丽巍峨的山河中感受着宇宙的宏大,自我的渺小,从而促使作者更亲近自然,在山水间放浪自我,自娱自乐,洗涤城市的疲劳,陶冶性灵。一幅幅淳朴善良、热情大方、神秘浪漫的民俗画,让作者融入在那份怡然自乐的民族之情中。然而,这仅是作者作品散发出来的表层特征,蕴含这之下的是让每一个有识之士值得思虑的现代文明之思。在他的“人在旅途”这类游记散文里,作者始终以一种批评的眼光审视着他笔下的人与景,以一种戏谑诙谐的笔触来表达着作者眼里的现代文明的载负,他的散文,清新明丽中往往蕴含着作者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在疏俊的文笔中透露着作者的社会道德感与责任感。  作者载负的这种现代文明反思,不仅源于作者对社会历史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深刻隽永的感受,还主要源于他浓厚的社会道德责任感与浓烈的忧患意识。李洁评论干天全的诗歌“他的诗作凝聚着善美真情和淳净性灵,不但抒写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生活感悟,更为可贵的是这些诗包含着诗人作为当代知识文化精英对于社会现实的理性审视,对于历史的悲悯反观,表现出诗人深重而强烈的忧患意识”[3]。他的这种深重而强烈的忧患意识在散文中也得到同样的表现,他以这种意识予以社会深刻的关注,因而他的散文总表现出一种深沉。如果说《干天全散文诗歌选·散文卷》的“知青岁月”专辑是作者在一个个讲述的小故事中正面表现出一幅幅沉重悲凉的时代画卷,那么“人在旅途”专辑则是作者在自然风景和民俗中侧面反映的现代文明的载负。现代文明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弊端和破坏,它在观念中改变着人们的意识形态,而又往往与传统道德相背离。在商业化走向全球化的同时,商业化的气息也吹散到偏远闭塞却有着最淳朴善良村民的山村和崇拜着自然与神的高原上。古老建筑失去了它的立脚之地,正在慢慢地减少,只有在偏乡僻地也许还能一睹它的容貌。过去被人们向往的古朴善良的民风也在消逝。当作者在高原采风时,被几个充满稚气的藏族小孩索取“身价费”而心里隐隐作痛,原本最为人们怀念的无邪童真却也无法躲避现代文明的侵蚀,失去它原本光亮的色彩。传说中古典优雅、浪漫温馨而充满艳遇的爱情圣地四方街也失去了那层神秘浪漫的面纱。作者在这里被振聋发聩的另类歌声逼退到房屋的角落喝着闷酒。酒吧小姐与游人歇斯底里的对唱震耳欲聋,充满硝烟味,发歌者“鞋儿破,帽儿破,对面的女人破”,不甘示弱的回击是“人在江湖漂呀,怎么不挨刀啊,一刀砍不死呀,两刀砍不死,三刀砍死你呀,我砍我砍我砍,我砍死你呀!”那些充满黄色味道的歌词更是让作者堪忧,他为此感叹“丽江、经历过大地震的丽江,你完整的城郭和古朴的居民,穿城而过明亮清澈的河流,夹岸挺立浓荫匝地的杨柳,象形神秘的东巴文字和优美典雅的纳西古乐,一一在浩劫后保存了下来。神奇啊,丽江,庆幸你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络绎不绝的中外游人正朝你慕名而来。你没有让我艳遇并不遗憾,但愿关于你的种种传说都是美丽的,包括古城的现代对歌”。(《四方街对歌》)在这样的感叹与祝愿里,我们不能不认真地思考怎样去维护名胜古迹的尊严。

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传统道德价值体系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颠覆和瓦解。道德体系的崩溃,自然环境的恶化,古老事物的缺失,传统艺术的消泯,这都给人们带来隐隐的忧患,这也正是作者的担忧之处,作者以一颗悲悯的心惋惜传统美德的消失,忧虑着“被去势”事物在当下时代的命运遭遇。在作者的游记散文中也有着为数不多的怀古之作,传统的怀古散文多是表达古时的幽情,抒发个人的忧伤,而干天全的怀古散文则更多地在历史文物中关注历史沧桑和民族命运。张同道在评论干天全的同类题材的诗歌时指出“他以敏锐的眼光触及古人古诗,洞穿历史的迷障,在冷静和公正的审视下评说千秋功罪”[4]。在怀古类的散文中,作者也以同样的眼光打量着所到之处的风景,在遗迹中揭示出历史的迷障。在《黑井寡妇》这篇散文中,作者从斑影驳驳、杂草横生的古老小镇的景象中道出它昔日的繁华,而古镇那座屹立敞口的贞节牌坊更是让作者悲哀。“这座红砂石建塑的牌坊三门四柱,比起老街上低矮的房屋,凸显出大华美。”然而这牌坊竟是清末时期皇帝对八九十个节女烈妇的集体性表彰,这些女子多是身份卑微的在盐井下干苦力的工人或是马帮里运盐的脚夫等的家人,她们处于生活的最底层且失去了挣钱的丈夫,但在生前并没有得到过抚恤与救济,而这座雕龙画凤的牌坊也禁锢了她们死后的选择。然而这牌坊并不是为她们的牺牲所感动或者对她们的悲悯,作者尖锐地揭露统治者“借贞节牌坊留自己的名。牌坊的四根石柱前后都刻着歌颂皇帝圣地和赞美贞女、烈女守节的对联”。这不禁让人感叹到形象工程真是“根源渊久”。而这样的贞节坊随着历史的沉寂,竟成了乡人自豪的标志,成了政府重点保护的历史文物,成了天下游客观瞻的胜景,这让原本“只是一个寻找自由安宁,淳朴善美之地”的作者感到深深的失落,在这失落中让人想到鲁迅所谓的“吃人”的历史。

干天全先生的散文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其作品意蕴深厚,文笔潇洒酣畅,幽默有趣,总体体现出清新淡雅、平易近人的风格。尤其是那些平中见奇、朴中见巧、淡中见浓的作品,足显作者丰富的生活积累和运用文字的深厚功夫。著名评论家王一川评论干天全的散文“他的散文意趣别致,境界善美,鲜明地体现了他的古道热肠和人格魅力。高雅与质朴并重的文笔,使他的散文能雅俗共赏”[5]。在散文中,作者以清新明丽的语言描绘着山河湖水的优美景象,用轻松愉悦的笔调展现出淳朴善良的民俗风情。同时他的散文又有着厚重的底蕴和高远的境界,他坚持以深邃的眼光审视着社会历史时代的变化。因而他的散文清新明丽中往往又蕴含着作者对现代文明的反思,疏俊的文笔中又透露出作者强烈的社会道德感与责任感。干天全先生以他深邃理性的眼光打量着这个纷繁复杂、变化万千的自然社会环境,于抒情的描写与叙述中表现着他放达率真的个性,敏锐强烈的时代感受以及对现代文明的载负之思。

注释:

[1] 李保均:《干天全散文诗歌选·散文卷》(序),作家出版社2010年版,第 6页。

[2] 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9页。

散文 篇2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诞生了世界第一个“摩天轮”,将工业、城市与艺术的融合带上一个新的高度,从那时开始,各种从世博会诞生的建筑不仅成为城市的地标,更堪称世界建筑经典。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321个场馆和馆中馆,创造了“历届世博会园区世界之最”、“展馆世界之最”及“参观人数逾七千万世界之最”,并将它的瑰丽、时尚、创意镌刻于一方方金印之上,这正是上海世博会进入“后世博”时代为我们献上的一份盛礼――321方上海世博场馆金印大全。

记者从西冷印社拍卖有限公司获悉,2011西泠春拍为藏家推出这一规模盛大的金印专拍。中国的印章文化源远流长,可上溯到殷商时期,如今篆刻艺术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备受瞩目,而“金印”作为尊贵身份的象征,以往仅局限于帝王将相,堪称稀贵。此次321方上海世博场馆金印大全全部采用千足金手工打造,使用黄金总量32.1公斤,以世博场馆为印面题材,一印一馆,匠心独运地记录并再现世博恢弘场景,形象生动、意境清新,演绎出上海世博的风采,传递的是上海世博的史脉,愈发显得弥足珍贵。

几千年来,黄金收藏一直是人们公认的最佳保值与避险方式,并不仅仅因为黄金的稀缺性,更重要的还在于黄金“尊贵、独特”的人文情感。这套独一无二的印章作品将黄金恒久不变的高贵品质和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印章艺术相融合,集名家创意与创作为一体,由任全翔担任321方印章画面的创作,中国黄金界泰斗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红宝先生亲自担当321方印章的全程监制,中国印章界名家王琪森先生历经数月完成所有印章的篆刻,散文家曾元沧老师为每个场馆配文等等,达到了“取精用宏、印外求印”的新境界,完成了“追摹古人得高趣,别出新意成一家”的创作过程,由此诞生了这件蕴含世博理念,承载民族文化的艺术品。

殊为难得的是,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仅授权批准出品一套上海世博会场馆金印大全,并为此配发了防伪标签一套,制作印章的模具在作品完成后即被销毁,由上海东方公证处公证,这就意味着这一大全在全世界的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更加体现了其“独一无二”的收藏价值所在。

散文 篇3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金湖县人民政府

大赛组委会

主任委员:范小青(江苏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主席)

副主任委员:王 朔(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肖进方(金湖县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

龚晓琴(金湖县人民政府县长)

组委会秘书长:王海洋(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张建闯(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组委会副秘书长:卢金富(金湖县纪委副书记)

浦荣曹(金湖县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

朱兴家(金湖县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

大赛评委会

主任委员:范小青(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主席)

评委委员:叶兆言(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评委委员:鲁 敏(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评委委员:骆冬青(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评委委员:育 邦(作家,青春杂志执行总编辑)

评委委员:傅 野(作家,国内著名媒体人)

征文要求: 1、以“荷”为主题,观点鲜明,内容健康;2、文体为散文(随笔),1000字左右为宜,最多不得超过1500字。3、作品须为原创,且未在报刊、网络发表,如涉抄袭、侵权、情节失实等行为,由参赛者担负一切责任;4、稿件后需标明作者真实姓名、年龄、联系方式。5、获奖优秀作品将在《青春》等报刊杂志刊登。

征文时间:2014年6月1日―7月20日

奖项、奖金设置:一等奖2名,奖金各4000元;二等奖4名,奖金各2000元;三等奖10名,奖金各1000元。

投稿方式:电子稿件发E-mail至: 所有稿件注明为征文,必须为“doc”格式。

联系人:鞠洁 电话:0517-86805601 手机13401828567

散文 篇4

巴金在《秋》四十中写道:“花谢花开,月圆月缺,都是循环无尽,这是很自然的事。”循环意味着一切终和始的有机转变,意味着生与死的顺畅代谢,在循环这个概念里,始终存在的只有时间。然而,看似当一切运动和事物都有归处又有开始的时候,闭合性的尴尬状态却也是现实的另一种存在,就如同一潭死水,流不出去,也没有新的水源涌进来,这便是“死循环”。“死循环”的特殊性在于,对于打破现有的僵局不能持通常的手段,这种闭合性的状态,只能通过特有的方式,就像死水,进退两难之下只能通过蒸发来获得它的新生一样。

顾文梅的《死循环》,传承批判现实主义的旗帜,以平淡的文笔摧毁一切现实的粉饰,直击关系网社会的实质。以为儿子改名为故事基点,串联起中国式关系网络的层层面面,以此透视中国社会包括官场行事、市名社会、人情世故之间的瓜蔓,批判中国关系网社会存在的尴尬境地。“死循环”就像一个鬼魅的寓言,它不仅代表着在“改名”这一事件中,公安部要教育部先出示证明,教育部要公安部先出示证明(故事最后以严大爷做高官的儿子涉入并顺利解决告终)的死结上,还代表着一种现象性的典型,更意味着一种文化体后掩藏的深层文化心理,在顾文梅的勾勒下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式关系的繁殖土壤――中国官本位文化。正是这种官本位文化的集体无意识,让出门办正事的海大厨不自主地托关系、走后门;让朋友与同事之间关系不仅限于单纯的朋友同事,还是出门办事可利用的人际资源,也正是官本位文化让严大爷与儿子之间本应亲近的父子关系变了味。前行在现实批判道路上的顾文梅以平静的节奏和几乎试图网罗各级官员的线性叙事编织着整个故事,然而让她承受不了的是“现实”的奴役,就像小说中的海大厨,她在现实的生活中上火焦躁,顾文梅并无二致。只不过一个被真正的“现实”所淹没,一个被虚幻的“现实”所吞噬。顾文梅则把生活与小说距离缩得太短,几乎是无差别的陈述,这样的批判透不出人性的力度,只是一种现象性的陈述,一种展示。

干净利落的语言与平实精当的字眼,让顾文梅在描写现实题材时多了一分老练与成熟,然而现实批判写作的“死循环”怪圈却让她也逃脱不了。现实批判在经历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阵痛后,脱离了“高大全”的疯癫模式,重新走回了“批判现实主义”的道路,然而作家们却差不多同时倒入了另外一个怪圈,就是不约而同地从暴露、批判到逃离现实、遁入历史再到回归现实、暴露批判。顾文梅也不例外,从《鹦鹉》到《海景房》再到现在的《死循环》,顾文梅也在现实批判的死循环中左冲右突,企图找到一个自己独特的写作模式,但这依然是徒劳,对待现实应有的距离感和超脱感才能让作家跳出窠臼窥入生活深层的文化秩序和精神法则,捡起应有的理性精神,诚如高尔基所说,小说是时代的生活和情绪的历史。在写实层面既要忠实地纪录下作家对于这个时代的思考,又要有超脱的情感体验站在历史的长河里观看,这样才能不被现实所左右,顾文梅也如其他作家一样在现实批判上磕绊于这一点。也许顾文梅还是更适合写散文,就算是写小说也带着散文的笔调,《死循环》如果抛却它的批判和暴露情绪,以欣赏散文的眼光来品评,也许能别有一番风韵。

散文 篇5

要读书,就必须有适量的藏书。作为一般家庭,藏书太多,书柜放不下,少了又不够读。我家建立了有两千多册的图书系统,内容涉及:历史类,从《史记》《资治通鉴》到党史、军史、中国革命史;马列经典类,从《资本论》到马列选集;军事类,从《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到《当代中国军队的军事工作》;传记类,从孙中山、到等十大元帅;文学类,从《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古典名著到《红岩》《保卫延安》等现代名著;诗歌类,从唐诗宋词、《实用楹联大全》到、、诗词集;散文类,从《古文观止》到《今文观止》;工具书类,从《辞海》到《现代汉语词典》,等等。为了收集藏书,有的孤本到书店买不到。我的一套《三国演义》上册被友人借阅,左转右转,竟不知转到何人手里,时间一长就找不到了。为配对,就到书店去买,售书小姐说:只买上册不卖。到几处书店去买,都无果而返。我不死心,到旧书市场,几经寻觅,在旧书堆里找到了上册,终于配对成功。参加一个会议,奖励我一本《末代皇帝的后半生》,为两全,也在旧书市场买到了《我的前半生》。两书全读,对溥仪的一生,就有了全方面的了解。

一书在屋,如良师在旁。精心挑选的藏书,犹似一颗颗灿烂夺目的明珠,摆在书桌案头,使室内满壁生辉。我可以失去金钱,失去彩电、冰箱,但我不能失去朝夕相伴的藏书。每每拜读藏书,总是开卷有益,举一反三。它们任我调遣,冲锋陷阵,攻克难关,激励向前,好像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它帮我滋心益智,扫除思想灰尘,是照射和温暖我的取之不尽的思想阳光。每本藏书,虽有明码标价,但对我来说,不是完全用金钱可以衡量的。藏书自有千古柔情,书中自有人间秀色。我的藏书胜过“黄金屋”,贵过“通灵宝玉”。

藏书是为了读书。读书好比蚕吃桑叶,吃到一定时候就要吐丝。蚕吐丝,蜂酿蜜,苦读多读可成书,这是我多年来藏书的深切体会。本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古言,我把退休后在《老同志之友》等报刊发表的几百篇文章,分类排列,出版了《追赶人生》《超越人生》两本书,并在社会上特别是一些老同志中产生了积极影响。后由国家图书总库和中办密码工作陈列馆双双收藏。

藏书乐,乐无穷。藏书不仅使自己受益,也是留给后代子孙的一份取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散文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教学;课堂现状;对策研究;有效导入

相比较于诗歌、小说、话剧等体裁的文章,散文的文体特征不明显,风格较为自然,纵观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散文正是学生最难上手的一项内容。很多学生心中有千言,但开口又是一片茫然,不知从何入手。语文教师如何提高散文教学水平,教出技巧、教出效果,是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急需解决的难题。

一、初中语文课堂散文教学现状

1.教了和没教一样

成功的散文教学,应当激发学习者的真实感受,引起读者情感共鸣,让学生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情真意切。大部分散文教学都陷入了怪圈:教师讲了和没讲一样,学生没有与文章产生情感共鸣。散文教学流于形式、表面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局限在字词、段落的背诵上,未能深入探究文章所要传达的情感内涵。

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对学生展开调查,发现很多学生本身就对语文不太感兴趣,遑论配合散文教学工作。大部分学生认为语文提分数慢,散文又是阅读里面最不好拿分数的,因此抱着自暴自弃的心态学习。上语文课,很多学生要不是写其他学科作业,要不就是睡觉,学习兴趣不高,散文教学质量迟迟难以提升。

二、如何转变当前散文课堂教学现状

1.有效导入,牵引学生走入情感世界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就预示着成功的一半,教师如果能在散文教学中做好课堂导入工作,就能引导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顺利完成课堂教学活动。散文好比心灵的扬声器,所有的妙笔生花、巧妙构思都植根于作者对自己所要表现对象的精辟见解和深厚的感情之中,在教学时,教师必须以情感为纽带,利用良好的导入将学生带入作品所蕴含的情感世界。

教学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早春”主题的图片,配以音乐,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体验。当学生对美好的早春产生无比热爱之情时,教师在PPT上打出《荷塘月色》《背影》《匆匆》三幅作品,配以解说:一位品着《荷塘月色》《匆匆》而过,给我们留下深刻《背影》的作家又踏《春》而来了,他是谁呢?在情境导入的感染之下,教师导入课文,将学生引入课题之中。

成功的导入,犹如乐章的序曲,能让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在散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导入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体验,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快速走入文章,正确理解文章、学好文章。

2.抓关键词,感受文本艺术脉搏律动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诗眼和文眼实质上就是作品的关键词,凝聚文章艺术构思,制约全篇情感走向。在进行散文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关键词来把握全文。“文眼”是帮助读者理解作品主题的关键,它是一扇窗户,通过它可以感受到文本艺术的脉搏与律动,领悟作品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老舍《济南的冬天》一课教学过程中,当讲到第一自然段的时候,教师要抓住“宝地”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文章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点?学生紧跟关键词,结合文本分析,很快就能找出原因:济南的冬天无风、无雾、无毒,尤其“温晴”,因此老舍称赞它是个“宝地”。全文所写的山、水、阳光、白雪,都是与此相联系的,“宝地”一词可谓是全文的主线。通过关键词,学生可以深入到文本的语境中,体会文章的内在意味。

在散文教学中,如果能紧扣关键词统摄全文,便能有效组织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学会梳理文路。学生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可以迅速掌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也变得简单起来。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神不散”作为突破口,通过关键词突破文本,达到教学目的。

3.扩大视野,融入学生社会生活世界

大语文观下的生活资讯与语文学习是不可分割的,生活处处皆语文。散文更是作家对自己所生活世界的深刻体验,教学散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文章的品读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用心感受生活,用情体验文章,接受多元刺激。

夸大阅读视野,散文教学生活化,既能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又能拓宽文本,让文本与生活共融,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可谓一举

多得。

提升初中散文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必须因地制宜、量体裁衣,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散文就像一座干净质朴的村庄,吸引着无数寻幽探秘的读者,让人流连忘返。初中语文将散文作为一道文学大餐摆在了学生面前,如何让学生津津有味地品尝这道芳香四溢的大餐,仍需众位语文教师不断探索。

散文 篇7

一 抓线索,理思路,理解“形散神聚”的特点

散文是一种不易把握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散文家,仿佛都是神奇的骑手,纵横驰骋,洒脱不羁。他们的作品,好比风行水上,自然、飘逸。刘熙载云:“文之神妙,莫过于能飞。庄子之言鹏日‘怒而飞’,今观其文,无端而来,无端而去,殆得‘飞’之机者。”散文的这种“飞”的艺术,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形散神聚”。鉴赏散文,思想倾向、结构技巧等可以先不去管,关键在于必须窥见文章飞动的来龙去脉,也即人们常说的“线索”。

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紧扣主题,串联起情节和材料。线索运用得当才能有层次、有步骤地开拓文章意境,使材料散而不乱,杂而有序。散文既是“飞”的艺术,散文线索因而也应是丽彩纷呈、灵活多样。归纳起来有如下三大类型――纵贯式、横贯式和纵横交贯式。  所谓纵贯式,就是按事物本身发生发展的进程作为线索组织材料。最为常见的是以时间为线索,多用于叙事散文。记述事情有头有尾,来龙去脉比较清楚,较易于把握。以空间转移为线索的,是纵贯式的另一种形式。写景散文多属此类。

所谓横贯式,就是以内在的思想路线或外在的某个物件来连缀各种互不关联的“画面”“断片”,按事物的性质归类,并列地组织材料。横贯式在具体运用中又有种种不同。诸如以情感为线、以事理为线、以物件为线等等,在横贯式中运用得最普遍,也最能表现出散文文体特征。以情感为线的,多见于抒情散文。朱自清的《给亡妇》,即是以一条至诚醇厚的怀亲颂妻的情感线索把一些日常琐事的片断粘连在一起,杂而不越,散中见整。  纵横交贯式,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综合运用。这种情况,在一些游记散文里颇为常见。如果单用一条游踪的纵线,容易使文章散漫得像记流水账,故往往在游踪的线索之外再加一条横线索来约束。当然,这种线索方式在一般叙事散文中有时也可以碰到。

二 揽全局,探主题,体会“贵在有我”的境界

主题亦叫中心,体现了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情感,是散文的灵魂,也是作者“真我”的展现。鉴赏散文,探索散文中的“我”,是能否抓住散文作品的本质、找到散文阅读的重要突破口的关键。姜夔曾说: “三百篇美刺箴怨皆无迹,当以心会心。”梅圣俞也认为:“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他们虽然本意都是讲诗的鉴赏,但其实散文鉴赏也是如此。这种“以心会心”,其实就是要求读者通过想象与联想,去感受作品中的形象,体味作品中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深度共鸣。

而现实当中,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基本技法,对散文主题的探索并不十分困难。

1 从写作背景探索主题。

弄清作者写作的心境、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是我们探索散文主题的重要途径。例如茅盾的《风景谈》,一般认为它的主题是“极力赞美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军民伟大而崇高的革命精神”的,但全文从头至尾只是赞颂了属于“第二自然”的特殊的“风景”,根本没有提及“延安”、“革命根据地”、“共产党”等字眼。要明白这一点,就非得明了本文的写作背景不可。

2 从作品的“文眼”探索主题。

文眼,是散文主题的凝聚点,也是我们探索散文主题的有效切人点。 如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苛政猛于虎”,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再如《报秋》一文中,作者宗璞把玉簪花放在时空的河流里体昧生活,探讨人生。往事如烟俱忘却,“领取而今现在”,“领取”就是该文的“文眼”,也是该文旨趣。以上都是“神光”闪烁之处,透过它即可以窥探文心的奥秘。

经典散文 篇8

《永乐大典》屡遭劫难

《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命太子少师姚广孝和翰林学士解缙主持,3000多人参加,历时4年,于永乐六年(1408年)修成的大型类书。《大典》成书于南京,书成后未能刻板,只抄写一部。

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从南京迁都北京时,命令修撰官陈循挑选文渊阁藏书,共装100柜及《大典》正本,一起运至北京皇宫。《大典》到京,贮于文楼,其他100柜图书则暂存左顺门北廊。

正统六年(1441年),文渊阁建成,于是将左顺门北廊的书运入阁中,《大典》则仍贮文楼。正统十四年(1449年)南京文渊阁不幸失火,《大典》所据原稿及所藏其他图书均付之一炬。自此,《大典》遂成孤本。

《大典》由于种种原因,从成书起,便束之高阁。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北京宫中失火,奉天门及三大殿均被焚毁。世宗朱厚信卵昙案浇的文楼,严令将《大典》全部抢运了出来。为了预防不测,他还决定重录一部副本。此事搁置了几年,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秋,才召选书写、绘画生员109人,正式开始抄绘。

重录工作在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朱厚写鞘朗鄙形赐瓿桑到隆庆元年(1567年)四月才算大功告成,共费时5年。明亡后,永乐正本已不知其踪,下落不明,成为我国文化史上的一桩谜案。目前我们见到的《永乐大典》,都是嘉靖年间抄录的副本。

现存《永乐大典》,是一些爱国文化人化私藏为公藏的结果。1951年,著名藏书家周叔|将家藏的一册《永乐大典》无偿捐献给国家。同年,在张元济的倡议下,商务印书馆董事会一致通过,将商务印书馆所属东方图书馆收藏的21册《永乐大典》赠送北京图书馆。1958年4月11日,北京大学图书馆两位副馆长梁思庄和耿济安将4册《永乐大典》,送交北京D书馆收藏。“这4册内容是郦道元《水经注》的后半部,与此前商务印书馆捐献的前半部《水经注》配成全书,成为当时学术界、图书馆界的大喜事。”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说。至1965年,馆藏《永乐大典》达到220册。

而第221册《永乐大典》的发现和入藏,颇具传奇色彩。1983年,在山东掖县农民孙洪林家中,发现了一册《永乐大典》。发现时,这册《永乐大典》的天头地脚部分已经不存,书里夹着花样、鞋样。幸运的是,当时的农家妇女虽不识字,但从祖上因袭的敬字惜纸传统,使这册大典得以保存下来。得知此书的重要价值后,孙家将书送到了掖县文化馆,掖县文化馆将其转送到北京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收到书后,即由专业修复人员做了复原。

《永乐大典》回归不易

2013年,最新入藏国图的第222册《永乐大典》的回归颇为不易。

2007年11月,一册《永乐大典》的出现,让赴上海调查古籍善本的全国古籍普查专家组既惊喜又疑惑。眼前这册大典品相良好,明代包背旧装,字迹端工的馆阁体,从封面至纸页皆无缺损,内容为有关“湖”字的唐宋元诗文,正好弥补了国图藏《永乐大典》湖字韵的缺卷。

可是,自1983年后的20多年来,都没有新一册《永乐大典》被发现。在上海发现的由加拿大华裔书主袁文收藏的这一册,是真是假?经过先后4次鉴定,专家认定此册《永乐大典》为明嘉靖年间所抄零本,当是真品无疑。几经周折,6年之后的2013年,这册《永乐大典》使用国家文物征集经费,从书主手中成功购买入藏国图,成为流散海外的《永乐大典》实体回归祖国的成功案例。

散文 篇9

2010年8月20日,“第二届中国西部散文节暨大生态文学研讨会”在牙克石市隆重召开,举行了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呼伦贝尔分会成立揭牌仪式、牙克石市创作基地揭牌仪式,并颁发了首届中国西部大生态散文奖。

2011年6月16~19日,“第三届中国西部散文节”在甘肃岷县隆重举行,中国西部散文学会甘肃省分会揭牌仪式,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岷州创作基地揭牌仪式、奖金高达35万元的第二届中国西部散文奖启动仪式同时举行。

2012年8月8日,由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中国西部散文学会青海分会主办,青海湖管理局、中共互助土族自治县委、西宁市文联承办的第四届中国西部散文节在西宁开幕,来自青海省内外的30余名作家、评论家、学者聚集一堂,共同探讨中国西部散文创作取得的成绩、经验,并就西部散文创作状态、青海散文创作在西部散文创作中的地位、青海女性散文创作的现状、青海散文创作与青海民俗的关系等进行了研讨。同时举行了中国西部散文学会青海省分会揭牌仪式,在互助县土族风情园举行西部散文创作基地揭牌仪式,在西宁、互助县、青海湖景区等地进行创作采风。

2012年10月12~15日,由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中共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委主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文联承办的第五届中国西部散文节・贵州省散文高端论坛在沿河隆重举行。全国40多名散文作家、理论家就西部散文创作状态、贵州散文创作在西部散文创作中的地位、贵州少数民族散文创作的现状、贵州散文创作与贵州民俗的关系等进行了研讨。

2013年3月21~25日,第六届中国西部散文节暨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省分会成立挂牌仪式在云南双柏举行。来自北京、内蒙古、陕西和云南等省区市的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1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还举行了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云南创作基地揭牌仪式,中国西部散文创作研讨会,作家们分别就当前散文创作的方向、流派、创作方法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