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赏析范文最新4篇》
《海阔天空》是香港摇滚乐队Beyond演唱的一首歌曲,由黄家驹作词、作曲,这首歌是Beyond乐队的代表作品之一,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歌词赏析范文最新4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歌词赏析 篇1
一、听歌曲歌词写赏析
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写文章赏析的兴趣不如写歌词赏析,投其所好,在赏析写作中经常让他们做歌词赏析的训练。既培养了写作赏析能力又提高了审美情趣,何乐而不为呢?
⑴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时,我将王菲演唱的歌曲《明月几时有》播放给学生听,在分组讨论歌词意境时,课堂效果反响强烈。可能是音乐的魅力,让孩子们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去感悟歌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⑵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课文内容提到了《骊歌》,准备课件的时候,我上网下载了这首歌。词作者李叔同是中国研究西洋绘画和音乐的第一人,难怪词写的如此意境悠远,曲更是和词相得益彰。学生赏析文章中不乏优秀之作:歌词中有一句“一杯浊洒尽余欢”,出自明代状元杨慎的一首名词之中“一壶浊酒喜相逢”。看到此处,我不禁大喜,孩子们颇有探究精神啊!
二、将毕业赠言运用于写作
校园生活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难忘的岁月。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借助互赠临别赠言的形式,让学生以真挚的话语,送上衷心的祝福,这是一份友谊,一份智慧,也是一份精神财富。这份财富的聚集,让学生自发地运用了毕业赠言。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
引导学生写积极健康的临别赠言,用讲座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确赠言的主要目的及内容:回顾学校生活,抒发惜别之情;感谢老师教导,赞美同学情谊;展望美好未来,表达真诚祝愿。赠言的形式要求短小精悍,情真意切,能根据同学和老师的特点写。给学生题写赠言是老师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如果上好了,会让学生终身难忘,受益匪浅。赠言要张扬积极向上的主旋律,要给对方以鼓励、鞭策或赞美,让赠言成为他以后人生道路上的“奋进剂”。
三、将电视节目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
教学中创建了“运用优秀影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重点回放,突破重难点――拓展延抻,实践创新”的全新阅读教学模式。课前导看,课中点拨,课后讨论与活动,拓展了语文课教学模式。利用影视练听说,如:让学生看电视新闻,练说普通话;看著名栏目;利用影视练写作,如:看影视,写观后感;看MTV,写欣赏文章。
⑴给学生观看“百家讲坛”――《苏轼》,学生感慨苏轼的身世,道出“我领悟到只有苏轼才能写出‘大江东去’了”。
歌词赏析 篇2
【关键词】声乐作品 乌苏里船歌 赏析 歌词 曲谱 演唱
声乐作品赏析是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声乐作品创作、声乐作品表演共同构成整个声乐艺术的三大要素。
然而,声乐作品赏析本身,又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本文以声乐作品《乌苏里船歌》赏析为例,以“解剖麻雀”与“解读样板”的方式,对其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具体的赏析。并力求通过这一实例的赏析,为整个声乐作品赏析,提供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具体而言,《乌苏里船歌》的赏析,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层面来进行。
一、歌词艺术赏析
歌词是声乐作品文本创作的基础,它与曲谱各占整个声乐作品文本创作的半壁江山。所以声乐作品赏析,也必须以歌词赏析为基础与前提。歌词赏析又包括题材、主题、形象、情感、事件、体裁、结构、语言、风格等内涵。
《乌苏里船歌》是中国赫哲族风格的民歌;民族性是歌词的首要审美特征。而民族性又是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所有艺术的生命与灵魂、亮点与支点。因为民族性乃是民族文化与民族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所以19世纪俄罗斯著名作家赫尔岑指出:“诗人和艺术家们在他们的真正的作品中总是充满民族性的。”毛泽东同志也明确指出:“艺术上‘全盘西化’被接受的可能性很少,还是以中国艺术为基础……艺术离不了人民的习惯、感情以至语言,离不了民族的历史发展。”
《乌苏里船歌》的词作者郭颂、胡小石二位先生,以我国黑龙江省少数民族赫哲族的渔猎生活为题材,反映出解放以后赫哲族人民“金色的光照船帆”、“船儿满江鱼满舱”、“白桦林里人儿笑,笑开了满山红杜鹃”的欢乐幸福的 新生活、新面大抵。赫哲族居住在黑龙江、乌苏里江边,以捕鱼和狩猎为生,故素有“鱼皮部”、“使犬部”之称。而渔歌和船歌,又是赫哲族民歌中的主要艺术形式。因此,这首歌曲的歌词创作,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是地道的赫哲族的新民歌,其民族化的高度,已达到了完美的程度。
二、曲谱艺术形式
曲谱密切为歌词服务,反转过来又对歌词的表现起着重要的艺术作用。只有曲谱与歌词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够相得益彰、相映生辉。
《乌苏里船歌》的曲谱创作,堪称精妙。它充分吸收了赫哲族民歌的音乐精华,并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旋律上,它以赫哲族民歌曲调的核心风格――“波浪型”旋律线条为主。在此基础上融入新时代的音乐因素。而“波浪型”旋律线条又正是赫哲族人民江中捕鱼生活的艺术提炼与凝聚。
在节奏上,它又以赫哲族传统民歌中的“划动型”特点为主。这种“划动型”节奏,又正好是赫哲族人民在江中划船时双手前推与回摆双桨的划船动作的节奏特点。
在音乐特色上,它又运用了赫哲族传统民歌《等阿哥》、《婚歌》等特点。
由此可见,《乌苏里船歌》的曲谱创作,也凸显了赫哲族的民族性特点,因而也取得了成功。
三、演唱艺术欣赏
演唱是声乐作品的中心,没有演唱,声乐就只是纸上的文本作品,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声乐艺术。
《乌苏里船歌》的首唱者,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民歌歌唱家郭颂先生。他在这首歌中的演唱艺术,完美地表现了文本的意蕴与内容,并显示出他独有的艺术风格与艺术魅力。
歌词赏析 篇3
1. 从课堂材料入手,精心整合课堂资源
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听力习惯,提升综合英语听力素质,教师必须最大化地利用课本听力材料,将其进行整合并针对不同的听力内容设计练习。在调查众多优秀教师的听力教学策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之后,笔者总结出在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综合能力素质方面大多数老师达成一致意见的一项教学理念——有效整合课本听力材料,合理设计随堂练习。作为国际性的应用语言英语的教学,其实际应用性以及时效性逐渐引起众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除了教授《新目标》外,我校又引进了剑桥出版社English in Mind等一系列拓展性教材。不管在哪种教材的听力材料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都会先以课本材料为主,根据学生听力水平的不同设计听力课堂的步骤和课堂练习,确保做到听说课的实际运用性、多样性以及趣味性。
2. 适当加入英文歌曲辅助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情绪在英语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是提高其英语听力综合素质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可适当加入优秀英文歌曲的听力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秀的英语歌曲是英语语言的精华,将一些耳熟能详的歌曲运用在听力教学中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听力课后学生在其一遍一遍的模仿阶段中可以纠正以往的错误发音,增强语感。英文歌曲主题多样,涉及面广,学生能从中接触到大量的单词、词组、习惯用语,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逐步扩展词汇量。
3. 合理利用英文视听课,使学生置身真实的跨文化语言环境
英语课标基本理念指出英语教学必须“注重素质教育,倡导体验参与,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那么英文视听说课程在中学英语教学阶段的开设即是一项新型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大胆尝试。原版英文电影赏析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常规教学内容,在选材上做足准备工作,保证所选的英文原版影视片段材料有利于教材中词汇学习和扩展,并适合学生年龄段观看。
二、 听力教学的策略
1. 根据课堂听力材料,合理设计多样化练习
课堂听力材料的合理利用是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综合素质的基础和根本之所在,因此怎样有效最大化使用课本听力材料,调动学生对听力课的积极性及参与性是众多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所关注的问题。笔者以英国剑桥出版社教材English in Mind Unit 1中对听力材料的课堂处理为例,对合理利用并整合课本资源进行了一次尝试。
首先,在播放录音稿前通过图片来导入课程,使用课本问题“Which picture shows Mark??s hobby?”来引起学生对听力的兴趣。
其次,播放第一遍录音,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对话。听力材料播放完毕后学生利用刚刚获得的信息完成T or F的四个小题的判断。
再次,播放第二遍录音,学生完成教师结合听力材料设计的练习Blank Filling, 在听音过程中,对于较长的单词学生使用缩写词或一个词的头几个字母代替。如“hate practising”可以在速记时写成“ha prac”, 在此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实际反馈情况,必要时按下暂停键,给予其充分条件记录重要信息。
最后一遍听力播放后,学生按照之前划分的若干小组(课前教师根据学生听力水平好、中等、较弱划分),通过组员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原文重现并挖掘其中深刻含义。
2. 使歌曲赏析与听力训练相结合,借助多种训练方法提高学生听力水平
英文歌曲赏析也是中学英语听力教学阶段提高学生听力综合素质能力的一种重要辅助方式,因此我们要将赏析与听力训练相结合,借助多种训练方法来提高学生能力水平。
(1) 歌词填空。教师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设置空格,让学生带着问号去听歌曲,之后学生将其听到的歌词进行填充。此类练习适合旋律缓慢、吐字清晰的歌曲。如“When Christmas Comes to Town”此类节奏较为舒缓的歌曲,便可以设计成歌词填空,设置名词、介词以及与课本相关的词组等填空题。
(2) 句子排序。可以根据歌词大意写出总结性较强的相关句子,在学生对听力材料反复熟悉过几次了解大概含义之后,要求学生将所给中心句排序。此类练习适合叙事性较强并有一定时间顺序的的歌曲。比如“Moonlight Shadow”“Ding Dong Bell”等。
(3) 歌曲模仿。在进行大量练习的预热后,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歌词的读音规则,在模仿过程中纠正不恰当的发音并提醒学生歌词中出现的连读现象以及一些发音技巧。比如歌词中出现的一些常见连读“full of”、 “When I”和失去爆破、不完全爆破等现象,都是英语听力中特有的现象。在学生课后大量模仿这些优秀经典歌曲的过程中,已经潜移默化地为今后听力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通过精选英文原版片段,促进学生语言习得,培养学生能力
歌词赏析 篇4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审美教育;音乐
在传统的声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讲授乐理、演唱技巧等技术性较强的内容,而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进行演唱和表演的过程中,过于重视演唱技巧的运用,而对于歌曲的理解和美的表达较为忽视。因此,教师要转变这种教学方法,在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表达美。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性,培养学生审美水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先进的演唱技巧。只有专业性强的教师才能够带出优秀的学生。教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在声乐教学和演唱中发掘美、体会美。只有教师在声乐中感知到美的存在,才能将审美教育更好的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也能感知到音乐的美好,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寻找一些经典的、旋律优美、格调高雅的歌曲供学生进行赏析。教师要向学生介绍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和所表达的情感等等。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kisstherain》这首曲子,并告诉学生,这首歌曲是由韩国音乐家李闰珉在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突然下了一场雨后写出的。这首歌曲情感细腻、风格典雅,每个人在聆听这首曲子的过程中都能产生不同的情感和体会。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体会“雨的印记”。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表现力的培养,对歌曲的理解和赏析是学生进行声乐表演的前提。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理论和歌词方面的审美赏析后,要让学生在实际的表演和实践中去感受美,将自己对于歌曲的理解和对美的感受融入到自己的表演中去。学生只有能够将自己的审美情感随着歌曲表现出来,才算真正的提高了自身的审美水平。
二、注重歌词鉴赏,提高学生感知美的能力
当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声乐是一门充满美和艺术性的课程,在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价值,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审美水平。歌曲是声乐的载体,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增进对歌曲的理解和体会。歌曲由歌词、旋律、声音的演绎及表现等方面组成。在进行声乐教学前,教师应当首先带领学生对歌曲的歌词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理解。歌词是歌曲旋律及情感的文字表现,演唱者对于歌词的理解在很大程度影响着演唱的效果。许多歌曲的歌词都非常优扬押韵、具有美感。如高晓松作词的歌曲《立秋》中写道“总要有些随风,有些如梦,有些长留在心中;于是有时疯狂,有时迷惘,有时唱。”歌词充分的表达了年轻人矛盾又感性的心理状态,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具美感。还有一些歌曲的歌词本身就是由诗组成的。如广为传唱的歌曲《明月几时有》的歌词就是来源于苏轼的著名作品《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歌旋律悠扬,歌词婉转动人,学生在不了解歌词的情况下,是无法演绎这首歌曲的。学生在朗读、理解歌词时,就能深刻的体会这首词的美,其审美能力也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三、开展多样的表演活动,提高学生表达美的能力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和训练的最好动力。学生在进行声乐学习和练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倦怠心理,在练习时也不会细细钻研和体会,同时也缺乏训练的成就感。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声乐表演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在表演中展示自己的训练成果。学生为了将自己最好的状态展现在大家面前,就会更加努力的去练习,在演唱时也会更加注重细节的表达。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表演,在表演中相互学习、相互进步,教师可以开展不同主题的声乐表演比赛。如教师可以设定“悲伤”这一主题,先播放一首悲伤的曲子,让每个学生都去感受和揣测这首歌的情感和内涵。然后再由每个学生围绕“悲伤”这一主题选一首歌曲进行演绎,看哪个学生的演绎最能打动人。教师要将审美教育充分地渗透到学生的表演活动中,让学生更加用心地去体会音乐,引导学生如何才能使表演更加富有感染力和美感。
四、结语
总之,在新时期,教师应当将审美教育作为声乐教育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和专业素养,同时引导学生在进行声乐训练前加强对歌词和歌曲本身的理解和赏析,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感知美的能力。然后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表演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表达美的能力,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维。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渗透[J].大众文艺,2016,15:214.
[2]杜雪瑶。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J].黄河之声,2016,0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