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冰心的散文诗最新6篇》
冰心女士是一个散文作家,小说作家,那么她的精选散文,你学习了哪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面是小编给家人们收集的关于冰心的散文诗最新6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冰心散文诗 篇1
端木赐
本名孙韧,出生于1990年,医学学士,现居北京。作品散见于《奔流》、《鹿鸣》、《东京文学》、《岁月》、《焦作文学》、《太行文学》等刊物。
王存喜
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曾出版长篇小说多部,获得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包钢作家协会副主席。
羌人六
青年诗人、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太阳神鸟》,散文集《发表了日出的群山》《食鼠之家》,小说集《曲高和寡》《带风的河流》等。
包苞
本名马包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届高研班学员。曾出版诗集《有一只鸟的名字叫火》《低处的光阴》等。
桑眉
原名兰晓梅,祖上畲族,四川邻水人;作品散见《作品》《星星》《中国诗歌》等文学刊物,出版个人诗集《上邪》、《诗家》(合集)。
南南千雪
女,陕西镇安人,现居西安。作品发表于《湖南文学》、《延河》、《中国诗歌》、《诗刊》等报刊及网刊。作品收录于多种选本。
遇见・思源
寒郁
现为某杂志编辑。曾获第二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佳作奖,台湾第27届梁实秋文学奖,东莞文学院第五届签约作家。
夏寒
原名王玉林,现任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执行主席、《意文》杂志社副主编及散文诗年度选本《中国散文诗》主编。
楚些
原名刘军,河南作家协会会员,开封市河南大学文学院文艺学教研室,从事当代小说散文评论。
吕政保
生于70年代,《西北军事文学》杂志社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七届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代表,诗集《金色课堂》获第八届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
贾文华
黑龙江鹤岗人,曾在《诗刊》《诗选刊》《新世纪文学选刊》《中国诗歌在线》《星星》等发表作品。出版散文诗集《寄语花儿》等多部。
阿翔
作品见于《大家》《花城》《山花》等杂志,著有《木火车》《少年诗》等诗集。曾获第六届深圳青年文学奖、第二届中国诗剧场贡献奖。
遇见・视远
符浩勇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发表作品800余篇。曾获海南省青年文学奖、海南省优秀精神产品奖、国家冰心儿童图书奖、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创作奖、全国小小说“金麻雀”奖等。
皇泯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诗集《四重奏》《散文诗日记》《一种过程》《五笔字型》和诗集《双臂交叉》等。
高娃
女,蒙古族,1972年出生,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曾在《鹿鸣》《六盘山》发表作品。出版个人散文集《阳光下的苏鲁锭》。
姜桦
诗人,1960年代生。江苏响水人。出版诗集、散文集七部。参加过第17届“青春诗会”,获江苏省第5届“紫金山文学奖”。中国作协会员。现居盐城。
离离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入选“甘肃诗歌八骏”。获《诗刊》2013年度青年诗歌奖、2014年度华文青年诗人奖等。出版诗集《旧时的天空》《离歌》《离离的诗》三部。
遇见・誓愿
张艳庭
出版长篇小说《摇滚乌托邦》《我是文艺青年》(诗集《你好,生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诗歌学会理事。
叶雪松
满族,辽宁北镇人,主要从事小说和剧本创作,发表作品500万字,出版作品集5部,多篇作品获奖、转载并被收入多种文本选集及年度排行榜。
宋晓杰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七届高研班学员,曾出版诗集、散文集多部。
唐宝洪
中国作协会员,福建省龙岩市作协副主席,发表作品300多万字,出版多部个人作品集,作品多次获奖并入选多个选本。
北
冰心散文诗 篇2
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准备在班里交流。阅读冰心表现母爱的诗篇。查阅有关冰心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金色花》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味诗歌感情基调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
导入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现在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说一段话。(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检查生字词(可用大屏幕投影)
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过渡)同学们仿读得很好,自己读一读试试。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导学]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学生回答:因为孩子沐浴着母爱。)他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提出共性问题。
①“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怎样表现的?
②“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③“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④“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体验反思
(过渡)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学习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过渡)诗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母子情深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
作业
背诵课文,准备朗诵比赛。
小结
《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诗,是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画。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文中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像,让学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纸船》
这是一曲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深情的呼唤。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教学步骤
导入
同学们,你可知这小小的纸船曾满载着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纸船》。1923年秋天,冰心赴美留学,在远离祖国的太平洋上,眼含热泪、专心执着地叠着一只只纸船,然后一个一个抛放在海里。希望总会有一只能漂流到日夜思念的母亲身边。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就是以纸船寄托对母亲的眷恋之情,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同学们要想感悟诗人的情感,就要深情地朗读诗歌。
朗读诗歌
①教师配乐范读,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或仿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进入诗的意境,要读得深情、低沉。)
②朗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划出重音。
(过渡)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学生运用朗读方法再次齐读,直至背熟。为进一步理解诗歌打好基础。
整体感知
教师适时提出: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学生归纳总结)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深情的歌。
[教师导学]
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但这首诗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找到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思念的物品——纸船,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全诗共三节,每节各表达了什么内容?
[合作探究]
第一节写叠纸船;第二节写抛纸船;第三节写纸船进入母亲的梦乡。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①你能想像出诗人在什么情形下写的这首待?
②第一节中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哪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
④第三节是诗人展开联想,这一想像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纸船,并以
(教师提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课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可参与,学生全班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
[教师小结]
海浪涛涛,天风吹卷,邮轮在巅簸中驶向一个陌生的国度。诗人此去远涉重洋,相隔万里,何时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没有可以寄托思念的,所以诗人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纸船虽漂不到母亲的身边,但一定能漂人母亲的梦中。这一想像新奇、大胆,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强烈思念,对母亲深情的爱。
(过渡)诗歌的语言是凝练而含蓄的,要深入理解,就要探究。
问题研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有深度、难度的组内不能白行解决的问题,可提出来全体同学共同探讨。(学生讨论,提出共性问题。学生交流,学生只要说的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鼓励。)
[教师小结]
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抒发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作业
《金色花》和《纸船》这两首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抒发对父母亲的爱。写在练笔本上。
小结
冰心散文诗 篇3
我很高兴前来出席由中国现代文学馆、《文艺报》、中外散文诗学会和河南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纪念中国散文诗90年颁奖会暨研讨会”。我谨代表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现代文学馆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颁奖会研讨会的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获得这一荣誉的作家们,致以热烈的祝贺!今天,又欣闻《中国散文诗90年》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我要特别向河南文艺出版社,向这套书的出版致以由衷的祝贺!我还要向与会的各位前辈、同道以及新闻界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散文诗是一个较晚出现的文体。尽管我们从先秦的小赋和晚明小品中可以闻到散文诗的气息,在蒙田小品中,也可以看到散文诗的雏形,但真正散文诗的出现,大概不到200年的时间吧?在我国,直到上个世纪初,散文诗才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散文诗一旦登场,便以鲜活的生命成为活跃在文坛的一道风景。尽管为散文诗“定名”或“正名”的讨论一直延续到今天,有不少我所尊敬的诗人曾对它不以为然,也有不少我同样尊敬的师长不仅为这“寂寞而美丽”(王幅明)所沉醉,而且还身体力行,奉献了他们“寂寞而美丽”的散文诗作。我很高兴他们中的不少人就在席间,获得了与他们的努力相称的光荣。看来我的老师谢冕先生的结论是对的。他说散文诗“无依无靠”,只能“自强自立”、奋斗发展。以我粗浅的阅读,在中外文学史上,很多著名的作家都留下了优美隽永的散文诗篇章。比如泰戈尔、纪伯伦、鲁迅、冰心、刘半农等等,他们的作品开创了散文诗写作的新时代。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更多的作家为散文诗的园地增添了奇葩。90年来,散文诗坛,佳作荟粹,名家迭出,包括在座许多著名作家在内的朋友们,抱玉握珠,各领,很遗憾不能一一列数你们的名字,因为那样会造成很多的遗珠之憾。散文诗作家们的笔触或清新典雅,或气韵凝重,或俏皮风趣,或哲思深邃,领异标新,给我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欣喜,为我们奏出了情思灵动的乐章。
我特别要指出的是,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散文诗沿着开阔的、健康的、美的道路前进。正如彭燕郊先生所说,近年的散文诗,摆脱了自居于“小玩意儿”和流连于“风花雪月”的老套,增强了对于历史使命感和现实责任感的大气和厚重。为此,我要向广大散文诗作家们致敬,感谢你们呕心沥血的创造,感谢你们为丰富民族的情感、开阔民族的视野、升华民族的境界、提高民族的审美所作的努力。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大,向我们发出了号召,希望文艺界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希望我们的精神文化产品更加自觉地承担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使命,希望我们坚持以文化人,善于运用各种文化形式来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创作更多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秀文艺作品,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受到鼓舞、得到启迪。我相信,无论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的慷慨悲歌,还是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的欢声笑语,无论是人境悲喜人生波澜,还是山河壮景草虫微声,都会激起散文诗作家们的创作灵感,变成美的花朵,鼓舞着、温润着、启迪着千万读者,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再次向获奖作家们致以衷心的祝贺!向散文诗作家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冰心散文诗 篇4
我把教学思路确定为:诵读进入鉴赏情境,整体感知表情达意内涵;往下品味优美意象,让学生想象、补充、叠加意象,进行再创造;最后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讲述母爱故事,悟出母爱平凡、无私、伟大的真谛。
第一步:朗读进入意境,整体感知美,就能把握表情达意层次。
散文诗最适合诵读。朗读进入意境。读好了,课堂气氛就上来了。这是因为散文的意境美和语言是统一的,而感知这两种美非诵读不可。我课前布置学生朗读,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能通过诵读进入角色,既使诵读能力好的学生,也需要指导。于是我简练揣摩,如配上背景音乐――《荷塘月色》,播放“繁星”、“春水”的精美图片,只作简短的导入――20世纪,中国文坛翩然走过一位女作家,她的文字清新隽永,如文学夜空颗颗璀璨的繁星;她的文字里流淌的情感,如文苑里的一池春水,微风过后,荡起阵阵爱的涟漪。她就是文坛巨星冰心。母爱是什么?请听《荷叶。母亲》的配乐朗读。
诵读成功,学生听得很投入,喜欢上了这篇课文,有的甚至抓住当时触动心灵的画面,做些简单的记号,揣摩文中这儿该是亲切、娇昵,那儿该是深沉、烦闷、压抑、感动……学生对文中许多地方产生兴趣,如语言美、意象美、哲理含蓄美……可我暂时避开,让学生找那些过渡标志的句子,实际目标是要学生找出行文线索,让他们很快明确作者表情达意大致层次。从学生反馈来看,这样切入化难为易,豁然开朗。
附教学镜头:
师:听了朗读,我猜同学们有许多感知,如亲切诗化的语言,鲜明优美的意象,深沉含蓄的哲理等等,可能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情感变化,请找出相关的语句。生: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感动。
师:抓住作者表情达意的线索,整体感知作者表情达意大致层次。各层次大致讲什么?生1:作者因什么事烦闷?
生2:红莲的盛开,似乎是让人欣喜的一幕,但它仍没有缓解作者烦闷的心情,作者仍是不适意,为什么?
生3:红莲的命运有没有出现转机?作者的担忧解除了吗?她不宁的心绪散尽了吗?
生4:作者本应该是很高兴的,但为什么高兴会成为感动?
师:这样说来,作者表情达意的构思是抓住作者感情的变化。
第二步:品优美意象,让学生从模仿走向创造。
散文诗除具有散文特点外,还具有诗的特征。鉴赏诗歌关键是抓意象,散文诗也是。艾略特说:“表情达意的唯一方式,便是找出意象。“
让学生想象、模仿、创作一些意象。下面是模仿走向创作教学中的诱导:
师:文中有许多优美的意象,它们是……生(齐答):荷叶、雨点、红莲。师:沿着这个思路,能否补充、调换意象?
生(补充的):母亲是荷叶,我是红莲。母亲是阳光,我是小树。母亲是大树,我是树苗。母亲是溪流,我是鱼虾。
母亲是夜空,我是繁星。母亲是泥土,我是花草。……
生(调换的):“树干”换成“大树”“泥泞”换成“泥土”……
第三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探讨蕴含的真谛。
散文诗鉴赏不仅需要培养整体感知,捕捉优美意象参与内化创作,还需要引导学生探讨,感悟蕴含深刻的哲理。同时,应该注意鉴赏是一种内心的体验过程,需要结合自己的体验阅历。
随着教学的深入,最后引导学生讨论母爱的真谛。
我在学生齐读课文后由具体而抽象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过程:
师:引入冰心母亲在生命垂危之时,还不忘记关心自己女儿的冷暖这一感人资料。
师:引用资料(暴走妈妈――陈玉蓉的故事)。
师:播放汶川打地震感人视频(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请记住:我爱你!)。生1:讲述小时候妈妈背我去读书的故事。生2:讲述妈妈在油灯下为织毛衣的故事。生3:讲述深夜,妈妈陪伴我学习的故事。……
学习者最终能够感悟没有描述且未曾教或无法教的东西,那真是我们教学中的大成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在自己的亲身参与中掌握的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的知识、兴趣的最重要的条件。”
散文诗中的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就是先具体,即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表可发,学生能够思考你设计的思维训练内容,就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悟性,从而悟出抽象的东西,这样就把学生带活了。
教后我向学生征求意见,学生反映令我欣慰。其中一个学生说:“真如佘树森说的,‘有从平凡出走进极乐世界的惊喜’”。
冰心散文诗 篇5
冰心曾说自己的“诗的女神”是“满蕴着真情,微带着忧愁,欲语又停留”[1]。这道出了她的诗歌、散文的特色。她的散文诗也是如此。冰心说:“我平日总想以‘真’为写作的唯一条件。”[2]她以直白自己的思想见长。她兴之所至,“说我心中想说的话”[3]。冰心的散文诗感情纯真,像一支温暖柔美的歌谣,飘着淡淡的清香,令人陶醉。而母亲、儿童、自然是冰心散文诗的三个基本主题,通过对这些她心目中最美、最崇高的景物、境界、感情的描写和歌颂,表现她对现实不满的情结,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1.冰心散文诗的艺术题材
a.讴歌童真
讴歌童真是冰心散文诗写作的题材之一。她不仅尽情地展示自己快乐的童年生活,写出儿童的情态美,心灵美,而且总是用优美的笔触,在纯洁如洗的情感和大自然的非凡仪态的抒写中,寄寓人生的哲理,表现对美好道德情操的追求。《梦》中抒写“横刀跃马和执笔沉思的她,原都是一个人,然而时代将这些事隔开了”。梦一样的小军人的生活结束了,回到故乡学习儿女情性,遗忆,让人心动。《往事·一》,诗人把童年时代烟台海滨的生活和北上京华后的时光,浓缩在生命树的两个圆片里。快乐的、憨嬉的、寂寞的、泛泛无着的图画,描尽的洋溢着童真和诗趣的童年生活,其间透露着诗人对人生意味的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深思,对生命价值的体验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冰心的语言文学文本中,爱的哲学理念固然无不落实到具有“母爱”本质特征的文学形象上,但她又绝不仅仅是生物之爱。而儿童是冰心之“母爱”最喜寄托于上的人物形象。这些儿童因其具有冰心“母爱”的理念特征,而使他们同一地具有母亲式的情怀,具有小母亲式的形象,在黑暗冷酷无情的现实生活中,展露出一缕人性尚存的“光和爱”,这就是常常被人解读为冰心笔下的儿童具有“真、善、美”或者“纯洁、天真”的那一部分内容。她笔下的“童真”,如母爱般温柔给予人们生存的“理想和信心”。
b.歌唱大自然
冰心的散文诗还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爱。她歌唱自然,对大自然的奇光异彩和千姿百态给予深情的描画。她总是以饱蘸感情的笔墨来描绘祖国美丽的山河。她描写在朝霭中最有古趣的泰山,也描写在暗淡的日光下徐徐走过一串骆驼的荒凉的长城。苏州一带江南水乡的景色更是使她“悠然如醉”,她写道:“江水伸入田陇,远远几架水车,一簇一簇的茅亭农舍,树围水绕,自成一村。水漾轻波,树枝低亚,当几个农妇挑着担儿,荷着锄儿,从那边走过之时,真不知是诗是画!”“有时远见大江,江帆点点,在晓日之下,清极秀极。我素喜北方风物,至此也不得不倾倒于江南之雅澹温柔”(《通讯四》)。这里展现的是一幅清新俊美而又富有江南水乡地方特色的水墨画。
在冰心的笔下,大自然既美丽,又神秘,既是一个可心可意的美人儿,又是一片甘泉潺潺,香飘四季,叫人流连忘返的仙境。
c.“爱”是冰心散文诗的永恒主题
冰心终生都在抒发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对亲人和儿童的爱,对大自然的爱,正如她自己所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4],这种爱心形成了她独有的艺术品格。在冰心的散文诗中,不管是歌颂母爱、童真,还是赞美大自然,其间都注进了诗人温软平和的“爱”的主观情调,“憧憬着‘美’和‘爱’的理想的和谐的王国”[5],理想成分大于现实。
冰心的散文诗里,对弱小贫病者充满了同情。曾说:“我对于以人类欺压人类的事,我似乎不能忍受”[6]。为着“正义”,她要“抵御”掠夺者。而她的怀念贫病的胸怀,更使她往往以慰藉者的身份出现在作品中,冰心曾在通讯中向小朋友介绍了几位在病魔纠缠下经受着严重的肉体和精神的痛苦折磨的病友,她们是一些置
身于怨望痛苦之中的幼弱病苦者。冰心在信中向小朋友发问:“扶持慰藉,是谁的责任?见此而不动心呵!空负了上天付与我们的一腔热烈的爱!”(《通讯·十五》)冰心这种对弱小者与不幸者所表现的深切同情,充分说明了在这位女作家的心中,激荡着何等炽热的爱心和挚情。
2.冰心散文诗的写作手法
a.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阿英的评价冰心的散文时说:“她的文体,在文坛上也引起极大的波动,形成当时的一种非常流行的作风。……就是她的诗似的散文的文字,从旧式的文字方面所伸引出来的中国式的句法,也引起广大的青年的共鸣与模仿,而隐隐的产生了一种‘冰心体’的文字。”[7]这用来说明冰心散文诗语言的特点很恰当。冰心散文诗的语言吸收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特点,具有和谐悦耳的声律美。如《往事(一)·二十》:要何必以人间暂时的花朵,来娱乐海中永久的灵魂!看天上乱星孤月,水面的晚渐朝霞,听海风夜奔,海波夜啸。比新开的花,徐流的水,其壮美的程度相去又如何?诗人精心安排声调,平仄相间,抑扬交错,使之具有和谐流畅,回环往复的音乐美。
冰心散文诗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的美,她运用的是“诗似的散文的文字”。如《往事(二)·三》:“山中的千百日,山光松影重叠到千百回,世事从头减去,感悟逐渐侵来,已滤就了水晶般清澈的襟怀。”用“滤”与“襟怀”构成动宾结构,化虚为实,寓抽象于具体,形象而生动地显示出山光松影对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显得含蓄蕴藉。
b.“自我告白”的抒情特征
冰心人格的最本质、最突出的特点,是她的真诚,她真诚地热爱人类,真诚地追求理想,她又真诚地把她的希望与失望都告诉人们。“自我告白”成了她的抒情特征。从这告白中,我们看到一位执着探索宇宙与人生意义的文学青年的精神历程。冰心以审美标准为其道德标准,不仅意味着她在哲学上的选择和在人生价值上的取向,并且蕴含了她崇尚自然美的美学理想。这一理想,使其作品自成一种“自然率直”的美学风格。
从早期开始,冰心就以自己心灵里的笑语和泪珠,全身心地涌现于读者面前,作品往往具有浓郁的自传成分。同时,她的作品具有永久的魅力,正因为她表现了真的感情。严家炎说,冰心的创作“有如满天‘繁星’,有如一江‘春水’,带给读者光亮和温暖,解人干渴,使人心安,让人慰藉”,“滋润着一代一代青少年的心”[8]。
c.温馨的柔情与抽象的叙说相交织
冰心散文诗 篇6
关键词:中国当代散文诗 文体论 文体特征
中国散文诗与白话新诗、现代小说一同产生于“五四”时期,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却相距甚远。就目前我国大专院校使用的各类文学史教材,几乎看不到对散文诗专章、专节的论述,而唯一能被提到的是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文学史编者基本都回避了对中国散文诗的介绍,不过这并不能充分说明散文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重要,只能说明在当前社会散文诗受到的关注较少,是个寂寞的文体。为了改变散文诗在中国文坛的地位,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并且喜爱散文诗这一文体,对中国当代散文诗发展现状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
一、中国当代散文诗文体观
什么是散文诗?这种文体到底该归属于诗歌,还是归属于散文,或者是一种独立文体呢?这类问题自散文诗产生就伴随至今。
《中国大百科全书》定义散文诗为:“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它的形式短小灵活。”[1]
《文艺创作知识词典》认为散文诗是“兼有诗歌和抒情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篇幅短小,情感浓重,节奏鲜明,有诗的意境;但又像散文一样,不分行排列,可有韵,可无韵,可韵散相间。结构上像诗,有一定的跳跃性,但又像散文,有词、句、段过度。语言隽永,形式灵活,内容浓缩,耐人寻味,抒彩十分强烈”。[2]
从工具书中查找的“散文诗”定义,我们发现编者只是从 “散文”和“诗”嫁接的杂交品种,具有诗歌和散文的特性的特点方面进行归纳,并没有明确告诉读者散文诗文体的属性。
还有一大部分人根据“散文诗”的名字,片面地把它的文体归为“散文”或“诗”。这种看法失公正,甚至有些断章取义,不过却成为了当代读者中一部分人的共识,这也间接导致散文诗读者群的流失,是造成散文诗的尴尬处境的重要原因。散文诗发展至今,也许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越发达,社会生活越丰富,人们的眼界越开阔,学界中更多的人不愿意追究“散文诗”到底应该归属于“散文”或“诗”,而愿意把其看成与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并列的一种文体。
柯蓝在《诗刊》中提到:“散文诗是介乎散文与新诗之间,是二者的结合,但更靠近和接近诗。不同的是散文诗更自由更突破限制,不受任何格律的约束。这是散文诗区别新诗的地方。至于与散文的区别,唯一的标志是浓郁的诗的意境和短小。”[3]
王幅明在《美丽的混血儿――散文诗的技巧》中认为:“散文诗很像一个美丽的混血儿。它有着诗与散文两种截然不同的血缘关系。但它既不是诗,也不是散文。它有着充分的理由向世人宣告:它是一种独立的文体。”[4]王先生对散文诗文体精妙传神的比喻,是散文诗历史上的第一次。作者还把散文诗形象地比喻为:诗歌和散文这对父母生产的孩子。这就意味着无论散文诗长得像“父亲”或“母亲”,它都是独立的个体。另一方面编者还提到:“散文诗就其本质来说,还是属于诗的……但是,散文诗同诗之母体派生出的其他品种如古体诗、格律诗、自由诗又有很大的区别……保留了母体中的有益成分,又从诗体之外――散文中吸收了有益养料,并使二者重新结合铸造出一种文体――散文诗。”[4]
黄永健认为:“散文诗是以现代人更加丰富多样的内在情感驱动自然语流而外化出来的一种全新的诗性文本。”[5]这个对散文诗的名词解释,较之前人更为精练,也更富理论色彩。且不论这个定义下得是否完美,但作者的这种尝试精神和把散文诗定义为一种全新的文本是值得肯定的。
散文诗作者和评论者在强调散文诗具有诗性或者散文性特征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散文诗应该作为独立的文体挺立于文坛。
散文诗自后,从沈尹默《月夜》《三弦》的发端之作到里程碑式的《野草》;再到20世纪50年代柯蓝《早霞短笛》、郭风《叶笛集》为代表的清新之作;现如今遍布报纸、杂志、期刊、网络等媒体的风格各异的散文诗作品。“散文诗”走过了从无到有,由少至多,经历了一个又一个低谷和高潮,这每一步踏实的脚印涵盖了众多散文诗创作者、研究者的心血,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散文诗”这种特殊文体顽强的生命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代是散文诗获得全面发展的全新时期。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和其他文体相比散文诗的发展速度还相对缓慢,特别表现在理论贡献上,1987年市面上才第一次出现了散文诗理论专著――《散文诗的世界》(王光明著),之后一批散文诗理论书籍相继出版。我们一方面赞叹散文诗理论的突破,另一方面发现这些理论书中有关散文诗文体归属的争论尤其激烈,至今仍然没有达成共识。我们认为只有把散文诗定位为独立文体才有助于它的成长,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散文诗的独特魅力,因此,为了保护和促进散文诗在当代获得更好的发展,我们应该为散文诗正名,将其归纳为独立的文体。
二、中国当代散文诗文体特征
通过前文对散文诗独立文体的界定,我们再来细看散文诗在当代文学的环境下的文体特征是什么?
只要从事文学创作特别是写过现代新诗和散文的作者,普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散文诗不好作。著名的诗歌批评家谢冕曾在《散文诗》中说:“散文诗并不易作……因为散文诗扬弃了诗的外壳而保留了诗的内核,‘非诗’的因素无所掩饰,也无可遁逃。在散文的形式下,而要保留并加强诗的固有的东西,难度自然很大。”[6]谢先生从散文诗的本质特征入手,认为在散文的外壳下写出诗性的文字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还有另一类学者,如余光中认为散文诗是一种“非驴非马的东西……它没有诗的紧凑和散文的从容,却留下前者的空洞和后者的松散”。[7]余先生无论在诗歌上的造诣,还是在散文创作上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虽然他对散文诗文体进行批判,但从他的言语中,我们还是可以得出散文诗不好作的结论。那这些文学创作者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是什么?归根结底,散文诗难作是因为许多人对散文诗文体特征没有准确的定位,因此我们只有在圈定散文诗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确立散文诗的文体特征,使其区别于散文和诗歌。
为了找出散文诗的文体特征,我们在此选取散文、诗歌、散文诗各一篇进行对比分析。
散文:
满目波涛接天而下,扑来潮湿的风和钢蓝色的海腥味;海鸥的哇哇声从梦里惊逃而出,一道道弧音最终没入寂静。老海满身皱纹,默想往日的灾难和织网女人,它的背脊已长出木耳那倾听着千年沉默的巨耳――几片咬住水平线的白帆。
涨潮啦,千万匹阳光前仆后继地登陆,用粉身碎骨欢庆岸的夜深。
大海老是及时地来看你。
大海能使人变得简单。在这里,所有的堕落之举一无所用。只要你把大海静静看上几分钟,一切功名也立刻无谓和多余。海的蓝色漠视你的楚楚衣冠,漠视你的名片和深奥格言。永远的沙岸让你脱去身外之物,把你还原成一个或胖或瘦或笨或巧的肢体,还原成来自父母的赤子,一个原始的人。
――节选自韩少功《海念》
诗歌: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节选自海子《海子诗集》
散文诗:
我又来到海滨了,亲吻着蔚蓝色的海。
这是北方的海岸,烟台山迷人的夏天。我坐在花间的岩石上,贪婪地读着沧海――展示在天与地之间的书籍,远古与今天的启示录,不朽的大自然的经典。
我带着千里奔波的饥渴,带着长岁月久久思慕的饥渴,读着浪花,读着波光,读着迷朦的烟涛,读着从天外滚滚而来的蓝色的文字,发出雷一样响声的白色的标点。我敞开胸襟,呼吸着海香很浓的风,开始领略书本里汹涌的内容,澎湃的情思,伟大而深邃的哲理。
――节选自刘再复《独语天涯・读沧海》
为了回避有争议的个案,以上节选的三个例文都是中国当代文坛各类文体中公认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这三类文体的对比阅读,我们可以找出散文诗的文体特点:
(一)形式自由
对比例文,一目了然,散文诗的表现形式和散文相同:不分行、不分节、不押韵,以自由的长短句成文,这是散文诗与新诗最重要的区别。冰心谈到散文诗的创作时说过:“脑子里有一点诗意却又懒得去找诗的格律,就赶紧用散文写出来,于是就成了散文诗。”且不论她对散文诗的定义准确与否,却形象地揭示了散文诗在外在形式上受到的束缚小于诗歌,这也为散文诗内容、情感等方面的创作提供了相对自由的空间。
(二)“诗的内核”
1.诗歌与散文诗比较
散文诗在形式上是自由的,但内质却是诗性的。邹岳汉在《试论当代中国(大陆)散文诗的发展趋势及其美学特征》一文中曾说散文诗具有“诗的神韵”。诗歌创作上,一般都采用虚写,语言要求简约、凝练,语言表达上一般都是有跳跃性的,要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技巧上多用象征、比喻、拟人、暗示等手法,情感真挚。
用上述原则检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读沧海》,我们可以读出,作者们没有就海论海,而是从“海”这一具体的意象入手,展开联想:海子“面朝大海”,追寻的是心里的幸福感,哪怕如村野山民般“劈柴、喂马”“关心粮食和蔬菜”,只要获得内心的充实就是幸福,就是人生的“春暖花开”;刘再复则把普通的大海延伸为“沧海”,和读者一起领略他心中的沧海桑田。通过比较阅读,我们不难发现诗歌和散文诗在语言、意象塑造等创作手法的运用上有明显区别,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是相似的,而这也是一直以来散文诗与诗歌混为一谈的主要原因。
再细细品味这两篇作品,我们注意到散文诗与新诗虽然在内容上有共通性,但还是有一点细微的区别,即:散文诗的情感容量更大。
诗歌与散文诗抒发的都是人对社会和人生的主观感受,情感的导向是个人化的。在对比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同样写大海,前者在分节、分行的形式,跳跃的语言文字这一特定形式制约下,所爆感的流量有限,如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传递的情感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而散文诗《读沧海》,读者可跟随作者的笔触领略由海引发的“汹涌的内容,澎湃的情思,伟大而深邃的哲理”这种更为复杂的情感或情绪,获得的情感体验也更丰富、直观。因此在体现作品情感容量上散文诗较之诗歌有明显优势。
2.散文诗与散文比较
邹岳汉还认为:“只有强调散文诗与诗在本质上的同一性,在艺术技巧上整体的同一性,才能从根本上将散文诗与一般的抒情散文、寓言小品区别开来。”这也告诉我们,散文诗具有的“诗的内核”是与非诗歌文体的最大区别。这里我们以散文为例,与散文诗做对比分析。
《海念》是韩少功散文作品中的代表作,他在创作上坚持“文如其人”的理念,所以这篇散文借“海”的意象批判了当代社会中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他把大海比作净化人性虚伪、人心浮躁、盲目追求功利的“智者”,以唤醒走向迷途人们的良心。《读沧海》这篇散文诗发表于1984年,是结束了十年“”动乱后,诗人告别过去非人、压抑岁月,进入新时期获得思想解放的激情之作。作者把在烟台见到的北方的海,比喻为一本蓝色封面的书,一本“远古与今天的启示录”,随着书页的翻开,作者带我们一起“读沧海”。
两篇作品都是从人们肉眼所见的海的状态入手,散文《海念》用叙述的语言为读者塑造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面像,以达到批判现实的目的。《读沧海》用诗意的语言,跳跃的思维,天马行空般地联想了众多意象,如从湛蓝的海面联想到“安徒生的童话”再到精卫填海的典故、徐悲鸿的骏马图等等。显而易见,两部作品给读者的情感体验是不一样的:前者在叙述的语言下内含的情感虽然激烈,但在漫谈文字下让人感觉不到行文的紧凑和内在的韵律;而《读沧海》在抒情的文笔下,让读者也随着“海的波动”而波动着,作品具有的内在韵律感更鲜明,换句话说,该作品是始终贯穿着诗性思维的。因此散文和散文诗的最大区别在“诗的内核”。
因此,散文诗具有“诗的内核”或者“诗的灵魂”,但它比诗歌有更大的抒情空间,比散文更有“诗性”韵律,内在结构也更紧凑。
(三)篇幅长短自由
许多散文诗创作者和评论家都认为散文诗在篇幅要求上要短小精悍。比如柯蓝一直是这个理论的倡导者,并且在他的创作生涯中身体力行:“从形式上说,小巧玲珑,从内容上说以小见大。牢固的使散文诗保持自己的特色。短小应是散文诗区别于一般散文的一个重要标志。”[8]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固然有长篇散文诗存在,但是散文诗仍应以短小为文体特征。比如邹岳汉说:“散文诗篇幅短小,文字简洁,这是它的第三个美学特征。短小是一种美,短的一、二句算作一章。一般三、五百字,长的几千字。偶尔也有长达万字的。但从整体看,散文诗属于微型文学样式。”而王幅明认为:“正像诗的分节一样,长篇散文诗也都分章分节,每一节散文诗相对独立,仍不失短小精练的特征。”[13]这三位散文诗研究者一致认可短小精悍是散文诗的文体特征之一。同时后两位还承认长篇散文诗的存在,不过还是可以揣测出,他们倾向于认为散文诗的创作应该是短小的,长篇散文诗不过是“偶尔”出现。
再回到例文,如果用柯蓝对散文诗的标准衡量《读沧海》,它明显是不合格的;若称《读沧海》不是散文诗,恐怕一部分人又觉得不合适,所以硬性地以篇幅的短小精悍作为散文诗的判断标准是不准确的。在笔者眼中《读沧海》是一篇完美的散文诗,刘再复很好地融合了诗歌和散文文体的优点,在相对自由的形式下,作者用富有激情的笔调和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给我们展现了“沧海”的厚重,在字里行间中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在过去悲苦岁月中经受的心灵的炼狱,以及重获幸福的喜悦以及美的体验。
当散文诗作为独立的文体,它必须具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显著特征,把其篇幅特征圈定为短小精悍,是否有助于散文诗的发展?
我们认为,这并不能使散文诗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众多散文诗理论研究者认为散文诗应以“短小”为其文体特征的根本原因是,长篇散文诗对创作者创作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要使文章从头至尾保证“诗的灵魂”,而不是单纯地凑字数,不论长篇散文诗分节与否,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的,所以至今虽然有许多人尝试写长篇散文诗,但是能见到的精品却不多。而当散文诗具有短小精悍的特征后,将便于更多的人掌握散文诗的写作技巧,也方便生活在快节奏下人们的阅读。但是,当我们回顾历史,世界文学上的散文诗精品,诺贝尔文学获奖作品泰戈尔的《吉檀迦利》、纪伯伦的《先知》都是长篇散文诗,难道要否认他们不是散文诗?因此,为什么我们不能宽容审视散文诗,赋予其短小精悍的特性,也给予其长篇散文诗合理的地位。
早在鲁迅先生出版我国第一本散文诗集《野草》时,他曾表示这些作品都是他的“小感触”,但是不论他对主题的挖掘,还是篇幅长短上都不是严格意义的“小”;而当代散文诗的代表人物柯蓝和郭风,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散文诗则被称为“短笛”和“叶笛”,从篇幅上来看基本是“短小精练”的,而在题材的挖掘、主题的开拓却陷入了“小”的圈子。20世纪80年代后,散文诗在主题反映生活的深广度、篇幅等方面,可以发现长篇散文诗已经成为近几十年来散文诗创作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因此,片面强调散文诗必须具有“短小”特征是不确切的,不严格限制散文诗篇幅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综上,通过三类文学作品的对比阅读,我们从一般意义上大致区分了他们各自的特点,明确分析并得出了散文诗作为独立文体具有不分行、不分节、不押韵、以自由的长短句成文的形式,在篇幅上不必强制规范散文诗的长短,在内质上具有诗性的灵魂的显著特征。
三、结论
散文诗的文体论历来都是学界争论的焦点,此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将成为中国散文诗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障碍。笔者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当代散文诗特别是新时期发展现状,得出自己的认识:散文诗是独立的文体。并通过比较分析散文、诗歌和散文诗三类文体各自的特点,从一般意义上总结了散文诗的文体特征。只有规范了散文诗的形式才能使散文诗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有的放矢,从而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喜爱散文诗这种“老文体”。
著名散文诗家耿林莽先生说过:“散文诗创作关键在内容。振兴散文诗,需从充实、变革内容入手。”这提醒了我们,在明确散文诗外在形式特征后,再着眼于作品内容的丰满,这是每一个散文诗创作者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Ⅱ[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687.
[2] 王庆生。文艺创作知识词典[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74.
[3] 柯蓝。散文诗漫话[J].诗刊,1980,12(7):14.
[4] 王幅明。美丽的混血儿――散文诗的技巧[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3:10-13.
[5] 黄永健。中国散文诗研究[M].北京:人民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38.
[6] 王光明。散文诗的世界[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30.
[7] 余光中。余光中散文[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