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美的散文:生命的五种恩赐(2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面是爱岗的小编帮助大家找到的2篇世界上最美的散文:生命的五种恩赐,欢迎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命的五个恩赐 篇1
一
在生命的早晨,善美的仙女挎着篮子走过来说:“这是给你的礼物。拿一件,把其余的留下。要当心,要用智慧挑拣;呵,用智慧挑拣!因为其中只有一件有价值。”
礼物有5件:名望、爱情、富贵、享乐、死亡。
年轻的生命迫不及待地说:“无须考虑。”就拿走了享乐。
他走出家门,到世界上寻找年轻的生命追求的种种享乐。然而每每到来的享乐都是转瞬即逝而令人失望,徒劳一场而荡然无存;每一次都把他捉弄一番而悄悄溜走。到了最后,他说:“这些年华我都浪费了。只要我能再次挑拣,我一定用智慧挑拣。”
二
仙女来到面前说:
“礼物还剩下4件。再挑拣一次吧。呵,记住――时光正在飞逝,而其中只有一件是珍贵的。”
成年人考虑了很久,然后拿走了爱情;他并不理会那涌上仙女眼中的泪水。
许多许多年之后,那人守着空荡荡的家,坐在一具灵柩旁。他默默地自言自语道:“她们留下我,一个接一个地走了。现在,她躺在这里――我最心爱的,也是最后的一位。我一次又一次忍痛哀伤。为了那奸诈的商人――爱情――卖给我的每一小时幸福,我都付出了1000小时悲痛。我刻骨铭心地诅咒他啊!”
三
“再挑拣吧。”这是仙女在说话,“岁月已把智慧教给了你――想必一定是这样。还剩下3件礼物,其中仅有一件有价值――记住我的话,小心地挑拣吧。”
那人考虑良久,然后拿走了名望;仙女叹息着走开了。
若干年过去;她又来了站在那人身后――他正独自坐在暮日里,思绪万千。她明白他在想什么――
“我的名字充满了世界,每一个人都对它赞不绝口,然而顺风如意就那么一阵子。多么短暂的一阵子啊!接踵而来的是妒嫉,然后是贬损;然后是诽谤;然后是仇恨;然后是迫害。后来是嘲笑――终局是前兆。最后到来的是怜悯――名望的葬礼。哎,又苦又惨的名誉啊!声名大振时诽谤的目标,声名狼籍时蔑视与怜悯的对象。”
四
“再挑一次吧。”传来仙女的声音,“还剩下两件礼物,但不要失望。一开始就只有一件是珍贵的,现在它还在这里。”
“富贵――富贵就是力量!我真瞎了眼!”那人说,“哎,到头来,毕竟不枉此生。我要花,我要挥霍,我要炫耀。这些嘲笑和看不起我的人都将在我面前的脏土地上爬行,我要用他们的艳羡来满足我那饥渴的心房。我将拥有人所珍视的一切奢华、欢心、销魂之乐,一切肉体的满足。我将要买,买,买!买来尊重,买来仰慕,买来敬畏,买来崇拜――买下这个庸俗的世界所能提供的一切虚伪荣耀。我已经失掉许多时间,在此以前挑拣得太糟糕,但是,让它去吧,我那时太无知,只会看着什么最好就拿什么。”
短短的3年过去了,这一天终于来到――那人坐在一贫如洗的阁楼上瑟缩一团。他形容枯槁,苍白无力,两眼沉陷,身着破衣烂衫。他一边嚼干面包一边咕哝着:
“那该诅咒的世间的礼物啊,全是愚弄人的货色,镀金的诺言!并且都叫错了名字,件件如此。哪里有什么礼物,全都是债。什么享乐、爱情、名望、富贵,它们只不过是永恒的现实中一时遮掩痛苦、悲伤、羞愧、贫穷的假面。仙女的话千真万确:在她收藏的所有物品中,最珍贵的只有一件,其余全是毫无价值的。我现在明白了,与那件珍贵、甘美、仁慈而将折磨肉体的痛苦、将吞噬理智与热诚的羞愧和悲伤统统送入无梦长眠的无价之宝相比,其余那些竟是多么可怜、低劣而又鄙陋不堪!把它带来吧!我厌倦了,我要永远安息。”
五
仙女来了,又带来4件礼物,唯独缺少死亡。她说:
“我把死亡给了一位母亲的爱子,是个小娃娃。他不懂事,只是相信我,请我为他挑拣。你却没有请我挑拣。”
“噢,多么凄惨的我呀!那么为我留下了什么?”
“你应得而尚未得到的:恣意亵渎的老年。”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1992年第4期)
阅读点拨
“生命的五个恩赐”分别是什么?名望、爱情、富贵、享乐、死亡。主人公是如何选择的?结果怎样?马克・吐温借仙女对一凡人的拷问,正是大师对整个人类人生意义的拷问。大师的这篇哲理佳作真正想说的话是:我们一生追求的东西,不论得到与否,我们感到幸福吗?人只有经历过一切之后才会懂得生命中最有价值的是什么,然而懂得的时候,已经晚了。过程已经接近终点。这正是现实人生的一个隐喻。我们的人生总会面临着许多选择,在选择时一定要运用智慧,要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你怎样看待文中说“死亡是最有价值的选择”?对仙女给小娃娃选择死亡你是如何看待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资本主义在积累财富和快速扩张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盛行、急速膨胀的私欲在拷问着整个社会道德,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社会的堕落,人格的沦丧,四个恩赐,四种私欲,使主人公认为死亡最有价值,死亡是最好的解脱――摆脱苦难。
马克·吐温《生命中的五种恩赐》评析 篇2
内容摘要:欢乐、爱情、名望、财富、生老病死等构成完整统一的人生过程。《生命中的五种恩赐》表达的人生真意是:一个人只有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会用正确的态度和方式去面对和接受生活赋予我们的欢乐、爱情、名望、财富等美好的东西;一个人应有强烈的死亡意识,才会去珍惜短暂而宝贵的生命,通过自己不断的奋斗,去创造丰硕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营造朴实而美好的爱情,赢得不一定崇高但却真实的名望,享受所有这些带给自己的饱含着泪水与悲伤、欢乐与痛苦的真实人生过程,铸就一幅充实而无悔的人生图画。
关键词:人生礼物;死亡;死亡意识;生命意义
《生命中的五种恩赐》是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晚期创作的一部富于启迪和教育意义的小说。许多20岁左右的年轻人乃至不少更大的成年人,不能理解不能接受小说暗示的一种思想观点:死亡是人生最重要的礼物。这显示了进行引导的必要。
小说以第三人称口吻向我们叙述了一个简短的故事:一位仁慈的仙女带着她的篮子,在生命的黎明时分来到一个少年身边,要这个少年选择篮中的五种礼物:名望、爱情、财富、欢乐、死亡;并告知,要小心抉择,只有一样是宝贵的。少年先后选择了欢乐、爱情、名望、财富,唯独没有选择死亡。可以看到,少年四次选择的结果及其感受呈现出强烈的悲剧性。这种悲剧性应是被否定的,因为其行为过程没有表现出人性的光辉。
少年第一次选择了欢乐。“他踏进社会,寻欢作乐,沉湎其中。可是每一次欢乐到头来都是短暂、沮丧,虚妄的”“在行将消逝时都嘲笑他”。小说虽未具体展示少年每一次寻找欢乐、享受欢乐的过程,但可以推测的是,他“寻欢作乐,沉湎其中”,显然没有正确的欢乐观和价值观。欢乐,肯定不仅仅是个体感官获得刺激和欲望获得最大满足,而主要体现为个体与世界的和谐关系。人生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要处理好人与他者的关系(诸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传统、人与历史文化等)。人与他者关系的最高境界是人与他者的和谐共在,彼此既相互发明互相创造,又相互联系相互融合和,浑然一体。人应把它作为自己欢乐的最高标准。退一万步说,欢乐观应是建立在利他基础之上的利己,而不是纯粹的利己。少年如果拥有这种最基本的欢乐观,我想,他的人生必定是由欢乐主导的。
少年第二次选择了爱情。但好多好多年以后,他独自守着一口棺材,承受孤寂和悲伤,并在心底诅咒它。小说仍然采用了概括叙述,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读者明显可以感觉到,少年没有正确的爱情观,他也未创造出刻骨铭心感动自己又感动世人的美好爱情;他没有从他的爱情中感受到建立在基础之上的两性关系带给他的人生体验:男女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爱护、相互支持、相互包容、相互奉献,既相互独立又融为一体;当对方肉体生命结束时,除了承受孤独和悲伤外,更多的应是对自己经营创造的美好纯洁爱情表示自豪和满足,而不是“诅咒”,即使这种爱情是悲剧性的。
少年第三次选择了名望。他的感觉是“我名扬全球,有口皆碑。…虽有一时之喜,但毕竟转瞬即逝,…声名卓著时遭人唾骂,声名狼藉时受人轻蔑和怜悯。”小说的叙述仍然概括,但读者的感觉是,少年也没有正确健康的名望观。名望是社会对个体所作贡献所赋予的积极评价,是对个体存在的正价值的肯定;它始终体现为个体与社会的密切关系。一个人崇高美好名望的获得,建立在为社会为他人做好事做善事之基础上,在德行、功业、言说等方面以身垂范,真正“名扬全球,有口皆碑”,同时,又处之泰然,淡定从容,一如既往去做对社会有益的事,将类价值和个体价值有机统一起来。如果一个人按照正确的价值观对这个世界做出了极大贡献,赢得了崇高的名望,他除了可以享受这种成就感带给他的欢乐外,更应该对名望带来的负面效应有清醒的认识:处于顶峰时,对各种妒忌、诽谤、中伤、嫉恨、迫害、嘲笑等能保持平常心;高峰过后乃至声名狼藉时,一样地心若止水,宠辱不惊。
少年第四次选择了财富。他说,我要挥金如土,大肆炫耀,……我要享受一切奢华、一切快乐,以及精神上的一切陶醉和肉体上的一切满足。…我要买人间所有的虚荣享受。到头来,那个男人的感受是,欢乐、爱情、名望、财富都只是些暂时的伪装;它们永恒的真相是:痛苦、悲伤、羞辱、贫穷;只有死亡才是无价之宝,它可以了却人世所有的痛苦、羞辱和悲伤。从这个男人的这些表现和感受中,读者同样明显可以看到,这个男人也没有正确的财富观。他拥有了很多的财富,却不知回报社会,积德行善。除了满足自己的贪婪欲望和疯狂虚荣心之外,就只能享受在繁华落尽之后所遭遇的孤独、贫穷、侮辱和嘲笑。甚至,他也没有正确的死亡观。当他经历了四次人生的选择之后,他并没有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悟得生命的真谛:人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去面对生活赋予我们的欢乐、爱情、名望、财富等美好的东西;他并没有对自己丰富而又复杂的经历做积极的反思,并从这种反思中获得一种新的人生财富:生命价值、人生意义的启迪。却要以求死的方式来逃避人生的苦难。这种消极的人生观确实是令人唾弃的。
等到仙女第五次出现时,那珍贵的礼物——死亡,已被选走,留给那个男人的只是“遭受垂暮之年反复无常的侮辱”。小说这样结尾的深意在于:这个男人将永远活在世界上,他没有了死亡;在他的不死的人生里,他将永远遭受反复无常的侮辱和嘲笑。大家知道,对于常人而言,人的悲剧性在于,人是必死者。每一个个体都有享受世界上无限美好的事物的权力,但肉体生命的必死性这个内在规定使个体人尽享人间美好事物的合理愿望无法实现,从而构成人存在的悲剧性;但悖论在于,如果没有死亡,人永远活着,那么常人营构的意义世界就成为荒谬,求死而不得反而成为那个男人的悲剧。
以上只是就小说的情节发展做了就事论事的分析。实际上,就完整统一的人生过程来说,欢乐、爱情、名望、财富、生老病死、是非成败、贫富贵贱等等都是彼此联系无法分割的统一存在。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像小说中那个男人那样能够做一个纯粹的选择。我们应该明白:小说创构的故事情节很假:仙女带着篮子、篮中有五样神奇的礼物、少年可以自由的选择等等;小说要表达的人生寓意很真:一个人只有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包括前述的欢乐观、爱情观、名望观、财富观、死亡观),才会用正确的态度和方式去面对和接受生活赋予我们的欢乐、爱情、名望、财富等等美好的东西;一个人应有强烈的死亡意识,才会去珍惜短暂而宝贵的生命,通过自己不断的奋斗,去创造丰硕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营造朴实而美好的爱情,赢得不一定崇高但却真实的名望,享受所有这些带给自己的饱含着泪水与悲伤、欢乐与痛苦的真实人生过程,铸就一幅充实而无悔的人生图画。这难道不是一种真正的欢乐吗?
众所周知,马克·吐温晚期作品中,流露出严重的悲观主义情绪,这在《生命中的五种恩赐》中也有明显的反映。虽然如此,但仍应明白,小说的主旨意在强调:人应该有强烈的死亡意识,应认识到人的生命的有限性、生命的短暂,人生正因肉体生命的短暂和有限性而变得珍贵,亦即,人生正因死亡的存在而变得弥足珍贵。只有在这种意识的督促和呼唤下,我们每个人才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真正向死而生,克服人的历史的悲剧感,求得某种(或立德或立功或立言)意义上的不朽,实现死亡之前作为此在的生的价值和死亡之后其行为或思想精神的光辉照耀后人的不朽价值。
行文至此,读者诸君应能接受小说暗示的一种思想:死亡是人生最重要的礼物。死亡的内在规定彰显人生命的宝贵。让我们向死而生,如昙花开放,虽然短暂,却留美丽在人间。
熊华勇,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