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大学生活的散文【通用16篇】正文

《大学生活的散文【通用16篇】》

时间:

1937年的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的惨状已经被很多人遗忘,而国家公祭日就是为了让后世铭记这场最惨痛的灾难,

国家公祭日哪一年开始:2014年 1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2014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了首个公祭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南京全城默哀。

大学生活散文 2

偌大的校园,时尚的服装,匆匆的身影,有一种象牙塔的自由感觉,原本也在脑海中浮现过千万次这样的画面。大学生活是美好的,自由自在,不受约束,做你想做的事,想你所想的事。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可是也总有那样的一些时候,当你处在安静的寝室,一下子身边没有了欢笑声,没有了打闹声,没有人可以说话,在阳台看着道路上那么多人结伴三三两两的回家的回家,出去玩的出去玩,感觉分外的落寞,心里一阵空荡荡的感觉。这时候总会想很多,想念以前的朋友,想念以前的学习生活,想念好多好多以前不知道去珍惜的事。

有句话说的很对,人总是在失去一样东西后才会感到这样东西的可贵。是啊,在拥有时不知道如何去珍惜,在失去后才明白这样东西对自己的重要。

时髦的着装曾是多少女孩所想要的,寒窗苦读了二十载只是为了来这大学享受几年的轻松自由生活,想想还是挺不容易的吧,然而莫名的原因又觉得自己很可笑,想想自己在高中的努力全在一次高考中决定了我的现在,我感到不公平,可是那又怎样,过去的还是过去了,好像也没什么提一提的必要,当初进了这个大学前是焦虑不安,伤心难过的。到了大学后,也许是时间真的可以治疗我们的伤痛吧,渐渐地连我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对这个结果也在慢慢地淡出我的生活了。

大学的生活和高中的确是两个样,在这里最重要的或许是适应吧。其实每个大学生都清楚,只是都不愿正视这个问题罢了。即使是光鲜亮丽的外表下,也不一定是一颗快乐满足的心,外表的讲究不等于心里的明白,比起面对清醒的有目标的生活,仿佛我们都更宁愿混混沌沌的过日子,就好比是一艘船,有动力,却不知驶向何方,行行停停,终究最后也不知道会驶向何方,在它的的心中就没有彼岸存在过。

大学生活的散文 3

那4年,大家好像很有钱,走进宿舍楼的时候会买一包连老爸都舍不得抽的烟。

那4年,大家好像很有钱,成为自己情侣吃穿的保姆,回家的时候却不能给妈妈买一条最便宜的珍珠项链。

那4年,大家好像很有钱,父母的手机只有电话和短信的功能,它的价值不足大家一个月的生活费,然而它最大的意义是在你需要的时候它会告诉你爸父母妈在惦记着你。

那4年,大家好像很有钱,秋天到了,你会在柜台前挑上半天的化妆品,可妈妈用的最多的化妆品却是年复一年陪伴她左右的洗涤灵。

什么时候,大家忘记了自己儿时做英雄的念头,只学会了在饭店里叫嚷服务员上菜上酒。

什么时候,网络的虚拟变成生活的虚荣,让你和别人聊天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什么时候,父母不再讲他们过去的苦日子,而从腰带上挤出儿女的灯红酒绿;什么时候,大家学会中午醒来先用脚趾打开桌上的电脑,拨响楼下的饭馆的订餐电话。

父母吃尽千辛万苦送大家来这样一个可读可不读的大学,而大家却替父母享受着他们永远享受不到的幸福。

大学的魔力是让人觉得所有的虚荣都是心安理得。但我依然不知道大学应该在我的生命里赋予什么意义,只记得老爸常说:要想好好的生活,每一分钱都有它的意义。

那4年,大家真的没有钱。尽管你嘴里唱的尽是社会里的花花绿绿、爱我爱你。

那4年,大家真的没有钱。当你有能力赚钱的时候便不再把无知当作个性。

那4年,就让它只是那4年,我希望大家未来会很有钱,让父母过上幸福的日子,去补偿曾经为了向父母要钱而说过的谎言。

大家的大学之路,即承载了大家个人学习的责任,也承载了家长、老师、亲朋好友的期待。如果仅仅以一张大学的门票回报他们,未免过于轻贱。4年大学毕业时的累累硕果,才对得起这张门票,对得起捧月的“众星”,才无愧于这4年最好的青春年华!

国家公祭日的意义 4

国家公祭日是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体现的是对群众的尊重,是对生命的敬畏。而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奠祭,也表明抽象的国家已经拟人化,国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与普通人情相融,因此,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表明国家政治的世俗化、平民化,体现了政治文明的进步。也是对现在的日本不承认侵华战争提供了有力的说明。

国家公祭日,聚集在一起,以沉重的心情缅怀逝者,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体会到国家统一强大的重要,使民族精神提升,使人民更加爱国!让中华民族早日复兴的中国梦而早日实现。

大学生活网络散文 5

大学生活网络散文

1、“躺倒不干的电阻”和“懒洋洋的电容”

这是70年代初期我读大学的事。那时候全国的高校都兴“开门办学”之风,号召大学生要到工厂和农村去,参加“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所以我们经常要到工厂去、到农村去“开门办学”。

因为那时我们的学校是师范性质的学校,我们毕业后一般要当老师的。这一点学并没有忘记,所以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系里安排我们搞“试讲”。老师指导我们如何上好课时强调说,教学不能照本宣科,不能死抱前人的老一套,要创新;上课不要从书本到书本,要结合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讲课不能干巴无味,上课要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老师的话我们牢记在心。但是,那时的学校,教学不正常,忽视理论教学,我们是师范性质的学校,却没有开设“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我们苦于如何创新、如何建立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有一个同学特别的自信,三年来他一直认为自己有丰富的实践知识,他曾用一些偏僻古怪的问题难倒过不少的老师。他最擅长的是“装教授”,每当向老师提问时,首先怀着要难倒老师的心理。他先把脸一沉,用极极严肃的眼神和沉重的口气,微闭双目,眼珠一动不动、头一转不转、身一动不动地问老师问题。老师回答时,他却不断地说“不!”“不!”“不!应该是这样的……!”这哪里是向老师请教,分明是在考老师。老师也无可奈何于他,因为当时的老师对工农业生产实际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怎么能都了解清楚呢。最后他抛出一句令老师尴尬的。话:“老师,连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搞不清楚,那你是怎么当大学老师的?”

又有一个同学,自信很聪明很机灵,他常说,只要老师一点他就通了;只要老师说明题意,他就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解决问题。那次的毕业实习“试讲”,他可就发挥得过垅了。他对如何创新、如何建立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如何讲课才有味道的问题,有了很强的悟性,心中很有把握,跃跃欲试、迫不及待起来。

轮到他试讲了,只见他夹着厚厚的讲义夹,迈开方步,大模大样,教授般的走上讲台,然后在黑板上展开一幅电子电路挂图,操起教鞭,装着教授模样,堆起笑容,侃侃而谈了:

“这是一个放大器电路,能推动喇叭象人一样讲话;电池是一盆血,导线是动脉静脉,电流是血液,晶体管是心脏;这个电阻如果躺倒不干,相当于这根血管不通,引起血液澎胀,导致心脏血压过高,晶体管发高烧,不久就会休克而死亡,这时喇叭不响,相当于人不能开口说话了。”说到这,在台下听的同学个个用力捂嘴,满脸涨红,弯腰藏头,肚子痉脔,啯啯直响。这时那同学将教鞭“叭”打在台上,喝道:“同学们,注意课常纪律!”等同学们把笑强忍住了,他才又继续讲课。

“这个是电容,它总是懒洋洋的,不愿多干工作,血液总是不通,所以有气无力,人家工作都是热乎乎的,它却冷冰冰的好象是个冷血动物。妈的不要它看看怎么样?实验证明,有它没它问题不大,可是当它充血时,那它的作用可就大了。”说到此,忽见指导教师,一手捂嘴,一手压腹,弯着腰冲出教室到走廊大笑起来。老师突如其来的举动,立刻使所有听讲的同学悟出些什么门道来,也首一齐冲出教室狂笑不止。这堂就这样大欢而散。

过后,有同学对他说,你也不能这样发挥啊,弄得听课的人都笑死去了。他却自我解嘲道,你们是成熟了,一边听课想那个,我将来教的是中学生,他们不会联想到那个家伙的。

同学又说:“反正你这样讲课是不妥的、不成功的。”

他回答道:“怎么不成功?我能讲得你们奔出屋子外面去,这就是最大的成功,连教授都做不到这样的!”

2、文明棍与礼帽

我参加工作后,认识了一个同事,后来成了好朋友。可是,他的生活理念与我大相径庭。他说,人靠衣服马靠鞍,尽管你有多少内才,别人是看不到的。你要让别人知道你有才,你必须有高贵的包装,你要舍得花钱装扮自己,让外表给人以高贵的第一印象。我问他,如何才能显得高贵呢?他说,我不用说了,过几天你看我就知道了。

果然,一个星期过后,他变成另外的一个人了。当他进校门时,我刚好碰上,是他向我打招呼时我才知道是他。只见他头戴英式高帽,眼戴墨镜,手戴白手套,一身黑呢长袍,迈着方步走路。

我对他说,学校里,大家都互相认识,你这身打扮,岂不扎人眼睛,引起非议。他说这怕什么,我最主要的是要让路人看我的高贵,里面的人,一时看不惯不要紧,我坚持这样,久而久之,人们不就看惯了。再说,我也要让这里的人知道,我并不是一般人的,至少是穿得起贵衣服的人。我再劝他,不要自我孤立好不好。他说,我就这样,目前我还缺少一样东西呢。我问他是什么,他说英国的爵士走到哪都要拄一根文明棍,我正在街上寻找,看哪里有就买一根。

果然过了几天,我真的看见他拄着文明棍走路,我暗暗佩服他装贵作秀的胆量。从此他就以这副装束出入于街市之中。这在八十年代初的当时,他这个装束,俨然是归国华侨,十分惹人注目的。他当时跟我一样,二十四五岁,还没有找到对象,我估计他是要装作有钱人来吸引姑娘的。

有一天,我刚好与他一同上了公共汽车,一上车门,立刻就有一位学生给他让了座,并很有礼貌地对他说:“爷爷,您请坐。”他只好坐了。

又有一次,我跟他去大礼堂看电影,当我们要经过别人面前去找我们的座位时,一位年轻的妈妈对她的女孩说:“丽丽,你到我怀里来,让路给爷爷过去好吗?”我觉得很好笑,但又不敢笑出来。

过了好几个月,他对我说,原以为这样装束,会显得高贵,可是街上人都有管我叫爷爷,这样下去我还能找到对象吗?我说:“这叫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我劝他脱去这身伪装,恢复原来的模样。

他听了我的话。可是他卸装后,校内的人一见到他就问:“你的高帽和棍子呢,怎么又不带了呢?”

此后不久,他就自动辞职,第一个“下海”去了。直到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碰见他。

我特别要说明的是,我所列举的这些故事,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观察到和听到的。八十年代之后,我工作了,我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有心思留意于这些,而且见惯不怪,就没有记住有关这方面的故事了。

怀有虚荣心理的人,总是要在人前表现自己的能耐和与众不同,总是害怕别人看不到他的存在,总是害怕别人不知道他的名字,因此,他总是要在广庭大众设法出头露面,以引人注目。汉语对这种现象叫“出风头”、“耍洋相”或“作秀”,而壮话则有很多叫法,如“花草”、“假猫”、“假忠”、“另乱”、“喔呕”等等。这些名词都是贬义的,都是对虚荣的嘲笑和批评。

成熟的人、稳重的人、智慧过人的人对虚荣心重的人的表现是看不惯的;哪怕同是虚荣心重的人,由于争风的缘故,他们也是互相看不惯的。由此可见,虚荣影响人的人格;影响人的形象;影响人的威信。故说:虚荣之心不可有!

雷锋说,虚荣的人注重个人的名字,光荣的人注重祖国的事业。这是多么精辟的格言啊!

国家公祭日是哪一天:12月13日 6

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中国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铭记南京大屠杀死了多少人!从1994年开始,江苏和南京都会在每年的12月13号举行哀悼仪式,包括撞和平钟、敬献花圈等等,但是这些都是停留在地方层面。

大学生活 优美散文 7

梦想的翅膀我的大学生活已经结束了,大学给了我知识,给了我成长,大学生活有欢笑,有酸甜苦辣,让我难以忘记,就因为这样,才会让我那么怀念,剩下的只有怀念,剩下的只有回忆。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憾,留下了太多的美好。

我怀念我的同学,室友,如今,不知道他们过的怎么样,毕业以后都各奔东西,都在为自己的事业食堂去努力的打拼,我怀念学院的一切,怀念学院的道路,宏伟的教学楼,足球场,图书馆。

这些地方是我经常去的,去教室上课,那条经常去往教学楼的道路我已经记不清楚走了多少次了。在春夏季节,绿树成荫,充满生机,散发出丝丝凉意。学院道路的两旁永远都少不了热闹两个字,有同学在散步,有在看书的……

看到这些风景,不用手机拍下来留念,真的觉得挺可惜的,可是,那时候并没有这样想。有时候一个人出去走走,有时候也和同学一块出去走走,然后一边散步一边畅所欲言,我们都说出对未来充满憧憬,充满希望,充满期待。

那时候非常自信,现在认为,那时候可能太自负了,没有深刻理解知行合一的真正内涵,现在知道了,有梦想还要付出行动,还要去努力,更要有自信,更要去坚持。

想到那么多的回忆,我无法停止的思绪,这些记忆永远都那么美丽,那么动人。想回到过去,也不能回到过去。

我还记得早晨急忙的和同学一块去吃饭,然后去上课,我还记得每次考试之前宿舍的读书声突然多了起来,我还记得,每次去图书馆看书,图书馆看书好安静,可以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我还记得,刚上大学第一节课时,有教授在给我们授课,心里很自豪。

我还记得,晚上和同学一块去足球场跑步的场景,如今,我不知道他过的怎么样,他是乐观的,积极地,总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微笑,希望以后有时间可以和他一块去足球场跑步。我还记得,那年冬天下雪了,整个校园像是装扮成了白雪公主。

我们在雪地里开心的和同学打起了雪仗。我还记得……有太多的回忆,有太多难忘的瞬间,我只想把大学所有的事情都一一记下来,可是,我很怪我自己,没有把大学所有开心的事情记下来。

只是在学校时候,不知道大学生活是那么美好,没有好好去珍惜,现在毕业了,步入社会了,才知道大学生活是那么美好,有时候觉得大学生活就是一个梦,像是在做梦一样。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美丽。

大学时代的我对未来充满期待和憧憬,充满自信。现在的我还是对未来充满期待,还是自信。现在更加珍惜时间,珍惜眼前的一切,现在慢慢变的成熟,稳重,慢慢学会了生活。也经常提醒自己要用心生活,乐观,微笑的面对生活。

我想用优美的文字来表达我的大学生活,可是,文笔有限。我想说,我爱我的母校,我也会记住我的同学和朋友。也会记住我曾经走过的路,也会珍惜珍惜眼前的一切,珍惜时间,努力把握好每一分钟……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过程 8

2014年2月25日,拟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拟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014年2月27日,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3],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014年7月6日,“国家公祭网”正式上线。

2018年10月31日,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其中将国家公祭日当天全城默哀一分钟的倡议,明确列入法规。

散文:大学生活 9

散文:大学生活

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高尔基,于1922年发表自传体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我的大学》。转眼间近一个世纪过去了,他笔下的那个年代的大学所具有的色调在今天早已荡去。不管怎样大学在整个近代社会中的影响不仅重大深远而且时代特征鲜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已转变为有教学、科研、生产、商贸等多元化的社会机构。在那里大学生们享受着许多便利和自由。全方位、多功能、开放型的“小社会”让大学成为一代代中学生梦寐以求的地方。与此同时开放化,多元化,自由化客观上给高校学生的安全以及文明纪律状况造成很多不利因素。

大学群体是一个典型的消费群体,一所大学里的学生通常都在万人以上,而且生活集中,在不同地方的相对消费水平基本上处于中等以上。这就使得大学成为拉动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所以高校周边通环境通常是十分繁杂的,外界治安环境复杂、校园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尽管大学生大部分都已进入成年,但是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从而起到维护高校安全和稳定的积极作用,任是十分必要的。

女大学生遭遇性侵害,男女校外住宿引发安全事故,在中国的任意一所大学里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让我们一次次的感到震撼。我想作为一名大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防范意识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义务,对自己负责的责任,对自己的父母和师长以及给与我们厚望的社会应尽的义务。

记得第一次来学校报道的时候,我是一个人来报道的,带了八千块钱,全都放在背包里,本来是要用银行卡汇过去的,可是需要几十块的手续费,这与通知单上所写的不符,惹恼了我那厉害的父亲,“就半天的路程,几十块我扔了也不白送给银行”。当时我带了不少行李,一个人很累,身上还有那个沉沉的背包,中途堵了俩小时的车,车上挤满的是来校报道的父母和学生,他们上上下下,透透气,买点东西,其中还有后来同班同宿舍的兄弟,当时我憋得要命,坐在过道的小凳子上,看不见外边的天,但我硬是呆了俩小时没下去,我这一辈子恐怕都忘不了。为什么呢?我不好意思,我怕背着个大包上下让人看了笑话,我知道把背包放在车上应该是安全的,可是走时像父母保证过,我要对自己的财产安全负责,包不离身是我对家人,对信任应尽的义务。

关于大学生纪律方面的争议一直很大,究竟是自律还是他律有人这样发表评说:“自律是内因,讲究自我约束,但是这是建立在行为人高度的自觉的基础上的,纪律是外因,讲究制度约束,目前,道德方面主要靠自律,其他一般靠纪律。”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却是任重而道远。当代大学生是肩负着这一历史使命的生力军。大学生文明行为的如何养成在当今的时代中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莲出淤泥而不染”完全是由于自身的约束力使其不改变高贵的情操。反之,如果完全依赖于他律,当他律这个外界环境一旦消失,自己将失去约束,就会为所欲为,无恶不作,可见起决定作用的始终应该是自律!马克思说过:“道德形成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文明行为的养成是一个以自律为主、他律为辅的形成过程。可是在这个物欲纵流的大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自律让人担忧,例如校外的旅馆似乎要与校内宿舍一争高下,男女学生同居被看成私人道德问题,没有多少规章真正的去约束。如果有一天他律彻底消失,我想人类道德应该只是一个简单的循环。

大学生活的散文 10

大学生活的散文

烟雨蒙蒙的校园,笼罩着一种撩人的思意,地面积水也蔓延开了,路上的人,撑着颜色各异的雨伞,在雨中行进着,碧绿的树被雨滑过后,翠绿欲滴,淅淅沥沥的雨不停地下着,我望着灰色的天空,那一朵朵云已连成一片,在两个角落,是远方高耸的建筑群,它们如同连绵的山脉,延伸在这片充满绿意的大地上,春意更浓,叶子更翠绿了,一切都显得生气盎然了,走近窄桥,桥下常年流淌的水,也正一股股地涌向了下游,静卧的鹅卵石与水面连成一片,细细地纠缠在一起,很清,很美,哗哗地如曲线般地滑过去了,或在某个角落不停地回旋,环绕。喷泉也终年不歇,喷出的水将垂下的树枝打湿了,假石叠成的路,在下雨天,是少有人行,而沿着那砖石墙走过之后,便是,用精美的石头,砌成的一张椅子,风高日丽闲情雅致时,在这个角度下的风景会很适合你的心意,听着流水的声音,看着阳光掩映下的物影,斑驳的竹影,清风拂面的感觉,这将不失为一种美的享受,绕过这些,在远处,就是红包的亭阁,这种建筑,在校园并不少见,一种欣赏自然风光的好地方,站在这,可以看见,许多景,它们并不是以完整的面貌展现于你的眼前,亭阁像就是一种取景框,你透过这些,见到最适宜的景,无论是,校园的一角,还是,远处草树,都集中在你眼前,没有那种琳琅满目的冲击感,而是,平淡,“温润”和谐地堆叠于你眼前。

曾经的欢笑,曾经的憧憬,曾经的瞭望,都在一声声毕业钟声敲响的时候化为沉闷的滴滴答答,尽管那时,我们满脸的笑容,自豪地留下了“我们,毕业了”的壮语,可当一种角色向另一种角色转换时,那又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呢?明明很挣扎,明明很纠结,明明很难受,明明很失落,明明很无奈,或许离开都是带着微笑的,就像你在比赛一样,尽管出乎你意料,你还是会和对手轻轻地拥抱一下,以示诚意祝贺,我们都有自己的节奏,自己的`方向,其实离开了,便意味着一段旅途的终结,或许,剩下的几个旅友,你还会记得,你们还会联络,然后接着各奔东西,见面了,又互相寒暄问候一声近来的状况如何。而其他的不过是淹没在人潮中,不过是你所一暼的几个幸存的生灵,当然,你也很幸运。

四年的时光,就像一颗石子掉入水中,波纹渐渐地扩散消失。校园的景色很美,总是那么美不胜收,刚进入大学就被它那秀色可餐的“外表”所吸引,垂柳,还是碧树妆成,粉色的飘絮给道路添加几分生气,曾经不知道又有谁站在这个地方,等待着那个她/他出现,这些可能已成往事,或许轮到下个岁月,又有这种场景在上演着,而你却永远无法得知,浩瀚的长空中,你如一颗轻轻划过的流星,不见踪影,而婀娜多姿的杨柳却这么忠心,始�

一年樱花盛开的时节又到了,粉红色的花瓣有种高雅,又具有一种亲和力,沿途的道路都落得满满的,凝着泥土散发出阵阵香味,那些年,这里飘过我们的足迹,那碧波的湖水荡漾着青涩的印记,绿茵茵的草地残存着记忆的浪花,仔细地数着那些旧时的痕迹,总感觉就像是在一个迷津里准备去过渡,或许,像我们这个年纪不应该去这么想,我们一般都向前看,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有时,我们也在凭吊着过去,人是一种理性与感性并重的生物,但表达方式,表现的程度却千差万别,或许你看起来,是这样的,但事实也不尽然,谁也难以叙述,当从一条羊肠小道进入宽阔的大道时,或许,在我们面前一亮,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但当新鲜感过去了,看惯了,熟悉了,看着这硕大的天空,我们有时变得迷茫,而这些,却可能导致我们一再的失误,而四年却竟如弹指之间,与此带给我们的考验,总让我们纠结不休。

大四了,毕业了,一切就像是在一张白色的纸张上画了一个圆圆的记号。这一切结束了,对于某些人来说,也是一种宣告,大学就像是一座瞭望塔,你站在上面,能看到更远的路,展现更高的姿态,有着更高的视野,而不是又一场战役,毕业了,相对自由的生活终结了,角色也开始转换了,这并不是在一刹那就转换了,而是长年累月的,你的心态,你的思维变了。

细细想来,在校园的我们,衣食无忧,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一切都很自由,但又是易地变化的,绝大数人,从稚气的脸到持重的脸,从天真烂漫的心意也渐渐逝去了,现实与成熟对我们不依不饶,从开始一起欢笑嬉戏到面面相觑的尴尬场景,或许这是一种淡化和冷漠,一种时间的摧残之力,时间能改变这些,因为人生之路,比较辽阔,或许那些没有我们的交集,每个人的圆弧都不一样,或许,永远也没有重合点,如今这种境地,只不过是一起上上课而已,暂时在同一片蓝天呼吸。而我只想珍惜现在,或许那种纯净的友谊之花在激烈的社会中已无立身之处了,但内心却能让它开花结果,你得明白这些,爱你所爱的人,感激爱你的人,在这个世界里,也许没有人会为你而改变什么,但如果你真心去爱一个人,那对于她/他,你不妨去试着改变那些易于改变的缺点,而在这个过程中,你得承受着这言语后她/他所给你的回应,有积极也有消极,但你无怨无悔,这并不是说,他/� 如果你愿意做一只特立独行的人,那你却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动力。在这个时代中,感受都变了,世界并没有那么宁静,可能你的心也会受到波动,或许在某个时刻,开始变得浮躁,变得不安,变得百无聊赖,你开始乐于无所事事,你的内心不再平静,外面的诱惑实在是太多了,但你需要一颗平静的心,而不是东走走,西看看,最终却两手空空,调整好你这四年心灵寂寞和波动的感情,心灵的归宿才是最重要的,调整好心态,以便你去飞翔。

仿佛那一幕景又出现在我面前,毕业了,穿着学士服,开始为了最后的时刻而留下淡淡的痕迹,在这个季节我们走向东西南北,或许这接下去走的,却是那么多岔路,总难以相遇,但这一切都隐没在觥筹交错之间,我们举起酒杯,为明天的启程庆贺,尽管我们可能不胜酒力,但不终还是壮起自己的胆量,让这一切淹没我们,自己觉得累的,想要解脱,想要一种轻松的环境,我们希望自己醉,醉的时候,两个有很多语言的人,肩并肩地共同细细地想着,回忆着,或许有的时候,只希望自己能够忘记,忘记过去的一切,那些,都显得太让人难以承受,也许多年以后,重温的记忆还是会涌上心头,那时,又该是怎样的一种感悟呢?这一切显得是那么突然,也是那么的必然,逝去的已不能改变,而只能是补赎,谁也难以预料接下来的道路是否平坦?深夜,静静的心,想着所发生的事,有遗憾也有内疚,或许自己,不应该那么苛刻,但这一切竟被东风匆匆地卷走了。

但这一切都结束了,不用再回到过去,不管昨天是什么样的,脚踏在这另一块厚实的土地上,从此便决定着征程的起航,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就像是一个顽皮的小孩,从一个台阶,到下一个台阶,再到下一个台阶,这其中意味着很多不可知性,于你而言,那一段才是你走得最快的,才是你你最满意的,想必听见这最终的声音,一切都昭然若揭了,乘着时间的倒影,或许那是你年轻的样子。

听,远方传来歌声……

大学生活优美散文 11

大学生活优美散文

我的大学生活简单地概括,就是四分之三时间的“北区”生活加上四分之一时间的“南区”生活。

我的母校座落于祖国东北一个美丽的省会城市,是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因为院系多,楼舍分布占据了诸多街和路,大概因了范围极广的缘故,也有“马路大学”的俗称流传。南区新校舍建起之后,所有这些老校舍就自然地被冠名北区加以区分。那时北区是十二人一间宿舍,拥挤但却温暖,一位同寝室姐妹在毕业留言册上一语中的地总结了大学宿舍生活“一个房间,一群人,假以时日,便滋生出家的感觉,生活便是如此奇特,而我因此感谢它”。对于我这样一个一直渴望拥有一个自己的小屋的女孩来说,上大学实现了我的这个梦想,一张床、一个书架、一套被褥、一个行李箱,这就形成了小小的一方天地,构成了我的小小世界。现在回想起来,北区、八舍、文科楼,这些字眼依旧那样亲切,这些字眼留给我的画面依旧那样清晰。是的,大学的前三年中,我就在八舍的某个房间里生活,就在文科楼的许多间教室里学习。从八舍到文科楼走路只需两三分钟,途中有一家小小的烧烤店,是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至今忘不了夏夜里,或与同学或与男友在这家烧烤店享受一盘肉串、一杯啤酒的惬意。作学生时是节俭的,但偶尔也 那儿的肉串肉块特小,鲜一嫩可口,价钱又低,完全不象现在吃的肉串,肉块大而难嚼。遗憾的是,毕业以后就再也没吃到那种特色的肉串了。

在大学里,第一任务是学习,这个自然是不必说的了,除此以外,北区给我更多的回忆就是:睡眼惺松地出早操回来之后钻进被窝继续做梦;用桌布在文科楼的教室里占座位上自习却常常被人换了位置;夏日,与男朋友在宿舍门前的广场顶着星斗吃西瓜;下雨的时候,坐在宿舍的窗台上听雨,望着楼下未带雨具而奔跑的人们心里低唱“哗啦啦啦下雨了,看到大家们都在跑”;坐在校园咖啡厅里遇到了突然停电,点一根蜡烛更浪漫;作为女生宿舍层的三楼走廊空地却总被看足球转播比赛的男生占据,上下楼梯都成了一件艰难的事,到了就餐时间食堂那位和善的大师傅还要亲自上楼来“请”这些球迷们,“开饭了”;全班男生女生在公园的雪地里打起了雪仗……

在大四那年,我们系有幸作为第一批动迁院系迁到南区。那是一片崭新的天地,且不说四人一间的环境,宏伟的教学楼、气派的图书馆、漂亮的校园、真正的公寓化学生宿舍,让我们在大学的最后一年里更加享受到了大学时代的惬意。吃过晚饭,一栋宿舍楼里远远飘来“我的爱****裸”,循着歌声边走边聊,走了一段才发现竞然走错了宿舍楼,不禁暗自发笑。

在北区,因为食堂就在宿舍楼内,楼上楼下,可以穿着拖鞋去食堂打饭回到宿舍慢慢的享用,也可以穿着拖鞋去教室上课,当然不要被系主任抓到。在北区,接电话要由门卫的老大爷或是阿姨爬楼梯到宿舍门前喊,而在南区,则是声控器,门卫只要在一楼按下开关按钮,就可传递消息“***寝室**人电话”。想来现在的。大学生也许连这个麻烦都可以省略,寝室内有电话,自己有手机、电脑可以上网……北区的楼只有三四层,南区的楼有六层;北区12人一间房,每人在紧一靠墙的一侧从床头到床尾搭一块长长的木板或铁板就是书架;南区则是标准的四人一间房,标准的学习桌,桌上带有多层格的书架;北区学习桌与餐桌是合一的,在南区就餐一律到食堂,有严格的纪律……南区、北区不一样的地方很多,传统与创新、历史与现代、分散与集中;一样的地方也很多,打热水依然要排队,没有课的时候依然睡懒觉……

校车每天固定时间往返于南区、北区,让我们这些大四的学生除了上课、应试、准备毕业论文,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去回忆北区,去感受现代都市的喧闹;而南区是处于尚待开发的新区中先成长起来的一个“事物”,除了校园对面的一个可以买到日用品的小商场、一个小邮政所、偶尔可遇的水果车,比之北区,有一种桃源的宁静,看到的只是刚刚拔地而起的一栋栋高楼或正在“成长”中的建筑、更多的学生宿舍楼、体育馆。

毕业三个月后再回北区,八舍和附近的七舍已经完全变了主人和气氛,找不回我们就读时的感觉,居住的是在职的、电大的学生。毕业七八年后,因公出差,再回南区,却发现南区也早已不是我们在时的南区,所有的文科院系全都搬入,校园的“大”令我自豪,不比原来的北区逊色,校园内自助银行、投币电话、磁卡电话、公共汽车、邮局,一切现代的服务场所和设施随处可见,而每座宿舍楼门前那排排的自行车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比之当年的北区更繁华、更喧闹。

南区留下最深的是毕业的记忆,我们在教学楼前月坛广场歌唱、跳舞;我们在评委面前自信的作论文答辩;我们爬上宿舍楼顶数星星、想未来;我们在A、B食堂举杯醉吃毕业餐;我们在校园内大声痛哭,表达即将远离的悲伤,男生不再讲究什么男儿有泪不轻弹,女生也不再留意是不是淑女。那是最后的疯狂,人生中还会有几回那样的最真诚的发泄?校园内,一杆杆大旗迎风而舞,每一杆旗下,是毕业生在进行托运行李登记,把行李一件件抬上卡车,也把四年的友谊埋在心底。迈进校园时,总是觉得毕业离我们很远,总是笑谈毕业时的分手,可到了真正分别的时候,谁能第一个挥手说再见?

我的大学从北区开始,在南区结束,北区、南区各有各的风格,共同构成了我色彩斑斓、丰富多姿的大学生�

国家公祭日诞生的历史背景 12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侵华日军在当时的中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

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约2万中国妇女遭日军奸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在中国,自1947年南京军事法庭审判以来,普遍认为约有30万人在大屠杀中遇难。在日本,日本政府承认“发生过杀害非战斗人员和掠夺等行为”,但对遇难人数则暧昧不清,也有认为南京大屠杀不存在的“否认派”。“否认派”的论调得到部分日本政商势力的支持,在华人世界引起强烈反感,这也使得南京大�

国家公祭日设立的意义 13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扶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是为了现在和未来的不忘却纪念。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地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大学生活散文 14

坐在教室里,心,早已去了九霄云外。透过窗帘的'狭长缝隙,一片灰蒙蒙。说不清是雾,是霾,抑或是阴天。秋冬季节的校园,凉意逼人。除了主楼前些许的绿,整个校园被枯萎笼罩。高大的梧桐,也隐去了夏日时的光辉,张牙舞爪,也只是张牙舞爪而已了。

手上的伤疤,封印了曾经的年少轻狂。从受伤的那一刻,就注定要生死相随。在手上,不起眼的地方,却总是揪住记忆的须,然后歇斯底里的拉拽,不留一丝情面。

夜不能寐,似乎已经是规律了。整夜整夜玩手机,几个软件关了又开,开了又关,直到眼睛厌倦,手指僵住。刻意调低亮度,在晕黄的白炽灯灯光下,打开音乐播放器,随手点一首歌,又是伤心情歌,哎,索性就这样吧。闭眼,入睡,假寐……

大学生活的散文【通用16篇】

发现自己竟然有“空调症”,也是醉了……晚上寝室冷,开了空调,就失眠了。辗转反侧,还是爬起来,打开台灯看会书。浑身很躁,有种关掉空调的冲动。时间,过的好快,书不知不觉到了最后一页。闭眼,仍无睡意。换书,一页一页,又到了最后一页。猛地起身,愤怒关掉空调,冷就冷吧,闭眼,一定要睡着~~~

图书馆里,一次不经意的完美邂逅。她,坐在我的对面。距离,就这么近,却仿佛,又好远。长发披肩,米黄色围巾,配着紫色绒毛大衣。粉红色的发卡,将额头那一缕刘海固定在耳边。隔着书本,有一种淡淡的香。不敢用力呼吸,生怕把它吹跑。她或许是学累了,埋头就睡。时间,就在此刻定格。傻傻的盯着对面,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上课了,走吧!”同伴拍了我一下。收拾好书本,一瞥,留下那份爱慕,不带走,这本来就属于她。

真冷!寒冬的早上,还是克服了内心的懒惰,艰难地爬起了床。简单的洗漱过后,匆匆出门。咦?下雪了?!!哦,是霜啊,薄如蝉翼。草坪上大片大片的雪白,灰蒙蒙的天空,这白,有些刺眼。所有人都像只乌龟,把头缩进衣领,来抵挡这肆无忌惮的严寒。还是加快脚步吧,不然又要迟到了。

四年大学生活散文 15

四年大学生活散文

花影流年,尘湮陌上,弹指清欢间又是六出飞花、青竹变琼枝,当寒冷开始深入骨髓,这一季时光里,四年的坚守依然会有一片安檐,置放我所有的悲欢,宁静怡然。那一场相遇的纪念,那一刻由心的悸动,任随时间流转,愈发葳蕤。

四年,人生长河中的一瞥,因相遇相伴变得更加充实与念念不忘,让这一生的回忆便有了一个可以寄托的载体;四年,时间累加中不短的长度,因离合悲欢的混合变得更加漫长,让每一次的回忆都铭心刻骨。四年,或许我们会调和出更多的喜悦欢笑、遭受到更多的困难打击,但都已经过去,重要的是四年之后我们还在一起。

年轻,或许谈论爱情仍旧稚嫩得很,又常常与物质利益挂钩,便逊色不少。在一起,不只是一个口号,更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过程中逐渐地了解对方,性格、爱好、不喜欢的事物、不能违背的原则、不能触及的底线,用心去规避自己的缺点,不影响到对方的身心。在一起,又只是一个结果,但这结果仍旧是双方真诚相对、相濡以沫共同呵护培养出来的果实,倘若过程变质,又怎奢求果实的甜美。

四年前,大学军训完后的半年,没有过多的限制、没有过多的课程,压力较小的'情况下,恋爱像是一阵风吹向了整个班级,在老师、学长学姐“大学毕业季即是分手季”的警告下,陆陆续续成了双结了对,那些警告仿佛就像是过路人说了句无关紧要的话,我俩也便跟了风随了流。

大学,是一个适合谈恋爱却又不适合谈恋爱的地方与时期。没多少事的情况下大都两个人腻在一起,久而久之便有了磨合也有了摩擦,那种情况下,磨合后便更多了喜悦欢笑,摩擦后也有了充足的吵架怄气的时间。那时我俩的吵架在双方的宿舍兄弟姐妹中可谓出了名,再加上一个烟台一个临沂,最后的学校生活里徘徊在了分与不分的边缘,屡次谈崩,屡次分手并又屡次和好。

大学毕业后,印证了当初他们的那句“大学毕业季即是分手季”,这份感情变得更加弥足珍贵。我曾经数次被她问过:“你喜欢我哪些方面?为什么想和我在一起?”这看似简单的问题,真正回答的时候一句话都说不出。四年了,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磨合与思考,我仍旧回答不上这两个问题,或许“感觉”两个字比任何答案都准确。

四年,从学校到社会,两个人的感情仅仅迈过了第一道坎。工作后,在一起的时间比以前少了许多,争吵少了许多。两个人的脾气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隐形中多了彼此的谦让,我想感情大抵如此。

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生幸福。我们不能左右爱情,那就去适应爱情,经得起平淡流年,对得起彼此真心。好好善待这份感情,幸福才能更长久。

大学生活点滴散文 16

大学生活点滴散文

散文一:

大学新的学期又开学了。

班会以后,看着满满的课表,我都能感觉到从头到脚的窒息,因为我确实是一个讨厌上课的人。课表给我的感觉是:我又要被关在教室这个“牢笼”里。

周一的课还算轻松,只是下午的英语课是我最不喜欢的课,不能说不喜欢英语,而是老师。懵懵懂懂的上她的课,她那夹杂着浓烈西北方言的英语发音以及普通话,即使是上过她一年的课的我,依旧不太能听懂。我还记得她有一次发桌子“table”的音是“太波”,我反应了几分钟才明白。所以我很多时候庆幸她不是在我刚刚接触英语的时候教我,把我带上“歧途”。每次上完英语课,我就觉得这个星期又快乐了许多。

晚上依旧上课进行时,院内选修课,老师讲的是新闻写作,可是他说的话题却与之无关,一节课的时间让我彻彻底底的了解了老师的爱好,他唯一的爱好就是赞美甘肃,赞美兰州,作为南方的孩子,我们热爱的必然是南方,虽然那些文章把甘肃写得真的很美,可是同宿舍的几个南方小女生还是在座位上“批斗”着这个老师偏心。

周二周三是大学所谓的满课,也就是一天每节课都上。这天,我们将见到新的现代文学课老师。教室里正吵吵闹闹,这时有一个人推门进来,大家的目光都被吸引到门口。我承认我被惊呆了,一个留着肩以上的微长,烫成波浪卷的头发,如果是个女老师,我肯定没有任何惊讶成分,可是他是个男老师,我突然觉得电影中所出现的麻辣教师出现在我们班级里,他穿着一件牛仔衣,一条棕色的裤子,那头卷卷的头发尤为个性,给人感觉很年轻。虽然他上课也会夹杂西北方言,可是有个性的老师总是让人喜欢。细细地看了看他,岁月还是毫不留情地在他脸上留下了痕迹,可是他依旧这么有活力。现在想想,二十岁的我能遇见这么一个个性老师,感受不一样的课堂,真的很幸运。

周四早上的课,依旧是个性老师的现代文学,很多同学为了能离他近一些,早早到教室占座。其实在大学,衡量一个老师受欢迎的程度,就是看他所教的学生早早去占座,是为了占前面还是占后面。

这天晚上依旧是院内选修课,课名为老庄,一个年纪较老的非常严格的老师,严格程度可以和小学一年级老师让你上课把手背在背上相比甚至可能比这个更严。一上课就给我们说了很多要求,听得我直把手机往包里藏,他总爱叫我们“小朋友”,可是小朋友这么一个亲切的昵称被他叫得我后背直发凉,也许他不适合这样叫我们。

周五似乎注定是一个周末来临的前兆,我总会显得异常兴奋,体育课破天荒的我没有偷懒。跑步,做准备运动,和同学一起练习排球,一点也不觉得累,反而觉得很充实。因为我知道我即将可以休息两天。

大学就是这样的,有担忧,有兴奋。我的`一生注定只有一次大学经历,其实我喜欢这个包容的环境,即使我会时不时地抱怨。

现在的我会珍惜这一种大学生活,一种过去了就永远不会回来的生活。

散文二:

我的大学生活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四分之三时间的“北区”生活加上四分之一时间的“南区”生活。

母校座落于祖国东北一个美丽的省会城市,是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因为院系多,楼舍分布占据了诸多街和路,大概因了范围极广的缘故,也有“马路大学”的俗称流传。南区新校舍建起之后,所有这些老校舍就自然地被冠名北区加以区分。那时北区是十二人一间宿舍,拥挤但却温暖,一位同寝室姐妹在毕业留言册上一语中的地总结了大学宿舍生活“一个房间,一群人,假以时日,便滋生出家的感觉,生活便是如此奇特,而我因此感谢它”。对于我这样一个一直渴望拥有一个自己的小屋的女孩来说,上大学实现了我的这个梦想,一张床、一个书架、一套被褥、一个行李箱,这就形成了小小的一方天地,构成了我的小小世界。现在回想起来,北区、八舍、文科楼,这些字眼依旧那样亲切,这些字眼留给我的画面依旧那样清晰。是的,大学的前三年中,我就在八舍的某个房间里生活,就在文科楼的许多间教室里学习。从八舍到文科楼走路只需两三分钟,途中有一家小小的烧烤店,是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至今忘不了夏夜里,或与同学或与男友在这家烧烤店享受一盘肉串、一杯啤酒的惬意。作学生时是节俭的,但偶尔也 那儿的肉串肉块特小,鲜一嫩可口,价钱又低,完全不象现在吃的肉串,肉块大而难嚼。遗憾的是,毕业以后就再也没吃到那种特色的肉串了。

在大学里,学习是第一任务自然是不必说的了,除此以外,北区给我更多的回忆就是:睡眼惺松地出早操回来之后钻进被窝继续做梦;用桌布在文科楼的教室里占座位上自习却常常被人换了位置;夏日,与男朋友在宿舍门前的广场顶着星斗吃西瓜;下雨的时候,坐在宿舍的窗台上听雨,望着楼下未带雨具而奔跑的人们心里低唱“哗啦啦啦下雨了,看到大家们都在跑”;坐在校园咖啡厅里遇到了突然停电,点一根蜡烛更浪漫;作为女生宿舍层的三楼走廊空地却总被看足球转播比赛的男生占据,上下楼梯都成了一件艰难的事,到了就餐时间食堂那位和善的大师傅还要亲自上楼来“请”这些球迷们,“开饭了”;全班男生女生在公园的雪地里打起了雪仗……

大四那年,我们系有幸作为第一批动迁院系迁到南区。那是一片崭新的天地,且不说四人一间的环境,宏伟的教学楼、气派的图书馆、漂亮的校园、真正的公寓化学生宿舍,让我们在大学的最后一年里更加享受到了大学时代的惬意。吃过晚饭,一栋宿舍楼里远远飘来“我的爱****裸”,循着歌声边走边聊,走了一段才发现竞然走错了宿舍楼,不禁暗自发笑。

在北区,因为食堂就在宿舍楼内,楼上楼下,可以穿着拖鞋去食堂打饭回到宿舍慢慢的享用,也可以穿着拖鞋去教室上课,当然不要被系主任抓到。在北区,接电话要由门卫的老大爷或是阿姨爬楼梯到宿舍门前喊,而在南区,则是声控器,门卫只要在一楼按下开关按钮,就可传递消息“***寝室**人电话”。想来现在的大学生也许连这个麻烦都可以省略,寝室内有电话,自己有手机、电脑可以上网……北区的楼只有三四层,南区的楼有六层;北区12人一间房,每人在紧一靠墙的一侧从床头到床尾搭一块长长的木板或铁板就是书架;南区则是标准的四人一间房,标准的学习桌,桌上带有多层格的书架;北区学习桌与餐桌是合一的,在南区就餐一律到食堂,有严格的纪律……南区、北区不一样的地方很多,传统与创新、历史与现代、分散与集中;一样的地方也很多,打热水依然要排队,没有课的时候依然睡懒觉……

校车每天固定时间往返于南区、北区,让我们这些大四的学生除了上课、应试、准备毕业论文,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去回忆北区,去感受现代都市的喧闹;而南区是处于尚待开发的新区中先成长起来的一个“事物”,除了校园对面的一个可以买到日用品的小商场、一个小邮政所、偶尔可遇的水果车,比之北区,有一种桃源的宁静,看到的只是刚刚拔地而起的一栋栋高楼或正在“成长”中的建筑、更多的学生宿舍楼、体育馆。

毕业三个月后再回北区,八舍和附近的七舍已经完全变了主人和气氛,找不回我们就读时的感觉,居住的是在职的、电大的学生。毕业七八年后,因公出差,再回南区,却发现南区也早已不是我们在时的南区,所有的文科院系全都搬入,校园的“大”令我自豪,不比原来的北区逊色,校园内自助银行、投币电话、磁卡电话、公共汽车、邮局,一切现代的服务场所和设施随处可见,而每座宿舍楼门前那排排的自行车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比之当年的北区更繁华、更喧闹。

南区留下最深的是毕业的记忆,我们在教学楼前月坛广场歌唱、跳舞;我们在评委面前自信的作论文答辩;我们爬上宿舍楼顶数星星、想未来;我们在A、B食堂举杯醉吃毕业餐;我们在校园内大声痛哭,表达即将远离的悲伤,男生不再讲究什么男儿有泪不轻弹,女生也不再留意是不是淑女。那是最后的疯狂,人生中还会有几回那样的最真诚的发泄?校园内,一杆杆大旗迎风而舞,每一杆旗下,是毕业生在进行托运行李登记,把行李一件件抬上卡车,也把四年的友谊埋在心底。迈进校园时,总是觉得毕业离我们很远,总是笑谈毕业时的分手,可到了真正分别的时候,谁能第一个挥手说再见?

我的大学从北区开始,在南区结束,北区、南区各有各的风格,共同构成了我色彩斑斓、丰富多姿的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