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高考散文汇总3篇》
哪些散文是致高考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致高考散文,以供大家阅读。
致高考散文:我和高考的故事
屈指一算,我参加高考离现在已有31年了!当年的一幕幕浮现于眼前,仿佛就在昨天。
那是1980年7月5 日早晨,在母亲一句“考试不要慌”的轻声嘱咐中,告别乡村缕缕炊烟,踏上了我的高考之路。
7月6日到8日三天的考试,一路过关斩将,好象都很顺利,唯有数学出现了波折。对数学考试我一向很自信,相对来说是最有把握的一科,最后一大题18分,分三个小问题。刚开始与同学对答案时还自以为做得很正确,后来发现别的同学都做得一样,唯独我做的不一样,这才知道是自己答错了。这最后一问的分数是得不到了,为此我伤心了好几天。考完回家跟父母说起数学最后一道题的失误,母亲安慰说:你只有那“八角米”(我们老家俗话,意思是只有八成),命中注定的。
那年,我的高考总分好象是362分(现在已经记得不太准确了),村里当时唯一的高中生楚云伯说:分数很高了。在他看来高考能考200多分就是不错了。因为,在他们那个年代(文革前)高考题是很难的。分数下来后,我每天抱着收音机听录取分数线。一天,村子里的大人们听到了广播中播报了高考分数线,知道我考上了大学,整个小村沸腾了。“村里出大学生啦!”接下来的日子里,左邻右舍,男女老幼,奔走相告,喝喜酒,放电影好不热闹啊!
随后是到县城体检,当时体检站设在城关二小(现在的实验小学)。我们都来自农村,做全面的身体检查还是第一次,所以每个项目都觉得新奇。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有两项检查,一项是测视力。视力表贴在教室前面,我站在教室外面的窗户边就能很清晰地看到视力表上最后一排E字的不同朝向,觉得近视眼是不可思议的事。另一项是外科检查,医生让我们脱光了衣服,然后将我们从头到脚摸捏了个透,搞得我痒痒的。主要是脱光了衣服,有点不好意思(当时我16岁)。参加工作后有段时间在招生办工作,那时的体检已改进不小,外科检查就没有让学生把衣服完全脱光一事了。
填报高考志愿,也远没有现在这么繁琐,只是根据自己所考的分数按个人爱好填就行了,很少有人去打探什么学校需要什么分数才有可能录取。我填志愿很明确--师范院校。当时教师不是太好的职业,绝大多数考生都在是否服从分配一栏填上“服从”,以便自己没录到理想的学校时能录入农、林、水、师范类。老师和家长也是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在服从分配栏写上“服从”,作为保底,唯恐考上了没录取。当时填服从分配还有一层意思:写上服从分配表示自己服从祖国需要,是思想好的表现。如果填“不服从”,就担心招生的老师看了印象不好,不录取。那个年代,录取了就是最好的事,也不管是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农村人有很朴素道理:无论什么时代,医生和老师都是社会需要的,无论社会如何变化,这两种人都是有饭吃的。
等待入学通知书的时间是最难熬的。周围的同学陆续接到了入学通知,到了九月初就该入学了,可我的入学通知书还没有消息。母亲最着急,三天两头就到陈河高中找褚老师问。大约到了9月10号左右,终于盼来了张家湾三伯爷从陈河带回了我的入学通知书,虽然录取的是武汉师范学院孝感分院,村子里的人还是为我高兴。尤其是父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当时我们都没有本科和专科的概念,只知道有大学和中专之分,考上孝感分院在大人们心中也是考上了大学。
三十多年来,很多青年凭自己的才智,借高考这一平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家庭、为社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不论你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不论你是富人还是穷人,不论你父母是官员还是平民,只要努力学习,通过高考就可以获得属于自己的那份工作。高考让“世袭”走向终结,知识改变命运已经成为广大青年奋发向上的动力。
致高考散文:致那年的高考
人生永远都应该是一个进步。今天的麦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 成金黄。今天的麦穗是饱满的,明天就躺进了打麦场。今天的玫 瑰含苞待放,明天就会娇艳绽放。今天的花蕊是芬芳的,明天就 融进了泥土的温床。
很多东西,经历一次,就永远过去了,不会给你任何的机会与留恋!高考在即,我们要做的便是珍惜现在已不多的时日,珍惜身边患难与共的朋友,珍惜上帝给你的这唯一的一次机会。
人生的奔跑,不在于瞬间的爆发,而取决于最后的坚持。很多时 候,成功就便是多一分坚持,只是我们不知道,这一分会有多久。纵观天下人与事,成于坚持,败于废弃,概莫如此。
为了最后的这一刻,我们经历了很多:怕的时候没人陪,于是我们学会了勇敢;烦的时候没人问,学会了承受; 累的时候没人可以依靠,学会了自立。生病了痛了也要学会忍 耐,坚持。俗话说“患难见真情”,高考让我们吃倍受煎熬,同时也送给了我们最珍贵的礼物——那些在最艰苦的岁月里美好的回忆:在忙着复习而忘食时,一份温馨的早饭;因生病而为落下课程担心时,一本充满友情的笔记;考试没考好而沮丧时,一句真诚的鼓励;坚持不了的时候,大家彼此互相勉励……
人生有多少风风雨雨,多少坎坷,总有那么多的顺心与不顺心,是自己 没把握住,还是命中早已注定,人生几何,只有经历了 才会觉得可贵,以后的路顺不顺心又有谁能知道,遇到谁又有谁 先知,我的人生就是这样,充满荆棘,坎坷不平,只要自己努力 了就不必悔恨。
“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应该觉悟到造物育我,必有伟大的目的或意志寄于我的生命之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该经历的我们都经历过了,剩下的便是生命之光的绽放——表现我的生命于至善的境地,至高的程度。
致高考散文:回忆我的高考
镜头拉回到1998年的6月,离高考仅剩下30天了。
看着教室后边醒目的倒计时牌,每个人的心都不由得加快了节奏,我也不例外。随着天数的日趋减少,我的心像被一根细绳系着一样,越拉越紧。每次从堆积如山的课桌后探出头来,打量着周围孜孜不倦、废寝忘食的同学,我都会一遍遍地对自己说:坚持,坚持,大干30天!
说来真是可笑,坐在理科班的教室里,我却弄不懂物理和化学,不知道小球受力的示意图怎么画,不知道怎么配平复杂的方程式。但是,唯一让我感到安慰的是,我的语文成绩竟出奇的好,有时候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拿到让大家艳羡的分数。可我深知要想在总成绩中拿到高分,仅靠一门语文是远远不够的,理科班的学生到头来拼的还是理化。所以,我几乎把一天中所有的时间都分给了这两门,一遍又一遍地研究,一点又一点地求证。
日子悄悄进入了炎热的7月。临近高考的前一周,各班都不再组织上课了,时间由学生自由支配。寝室里很多室友都回家去了,还有的相约吹风去了,我却丝毫没有停下的意念,我知道自己没有放松的资本。我巴望着能临阵再磨磨枪,好在考场上多填对几个空,能多得几分。我按部就班地遵循着往日的生活,教室、餐厅、寝室,这样一直持续到7月6日。
分好考场,查看好座次,已经到了傍晚时分了。我像往常一样吃过晚饭,简单看了几页书,就匆匆洗漱完毕,上床睡觉了。那夜出奇的闷热,躺在蚊帐中的我怎么也睡不着,坐起来,拿扇子扇几下,再躺下,还是无法入睡。几次三番,折腾到半夜,待终于有沉沉倦意袭来的时候,天已经蒙蒙亮了。
7月7日,第一场是语文,这是我最拿手的科目,但因为昨晚没休息好,题做到一半就有点昏昏沉沉了,我在大腿上拧了几下,总算有点儿起色。下午是化学,中午我强迫自己小憩了片刻,状态有了些许好转。第二天,考英语和数学,做完卷子出考场,我说不清是什么感觉。第三天,最后一门物理,在这门最发怵的学科上,我使出了浑身解数,告诉自己:不管结果如何,拼了!
终于考完了,大家都如释重负。晚上十点,答案回来了,同学们争相传阅,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认真估算着每一道题。我心里七上八下,一半希望,一半失望,不敢不看,又不敢细看,我清楚自己的水平,便走马观花地对了一遍,最后估算了一个总分,交给了老师。那晚的后半夜,大家都没有睡意,天南海北地闲聊到东方发白。次日一大早,我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便坐上了回家的班车。
在忐忑不安的等待中,时间到了8月的中旬,有同学打电话告诉我,我被省内的一所专科院校录取。尽管与我理想中的大学差了十万八千里,但,对于我来说,这样的结果已经是上好的了。
转眼,高考已经远去了15年,但每每回忆起那段岁月,我依然难以忘怀。
看过“ 致高考散文”的人还看了:
1.送给要高考的散文3篇
2.高考优美散文
3.高考说理性散文满分作文3篇
4.高考优秀叙事散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