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故事大全 > 历史故事 > 北京故宫的故事精选5篇600字正文

《北京故宫的故事精选5篇600字》

时间:

故宫就象天堂似的,金碧辉煌。一进午门,三大殿之一的太和殿便映入眼帘,特别雄伟,透过大门,一排排又粗又高的红柱出现在我面前,六根盘有金龙的柱子围在龙椅四周,上面挂着“正大光明”四个大字,是皇上处理朝政的地方,后面的中和殿、保和殿也很漂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希望你喜欢。

北京故宫的故事1

这建九龙壁可不是一般的工程4102,讲究多、难度大1653。必须要找那些技艺高超的人才行。工部大臣选来选去,最后选中了一个叫马德春的工匠。这马德春烧制琉璃瓦十几年了,技术高超。他选几十位工匠,第三天就开工了。干活前,他向工匠们讲了烧制彩色琉璃瓦的要求。

他说:“那烧制彩色琉璃瓦对材料的配比和火候的掌握,非常讲究,要是掌握不好分寸,烧制一件琉璃成品,就得有十来件废品作为代价。大伙要多留心,千万别出差错。”说完就带着大伙儿干了起来。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足足烧了七七四十九天,总算烧制成了。

安装这天,皇极殿门前人来人往,工匠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突然一声清脆的响声传来,吓了马德春一跳。他来到出事地点一看,一个小工匠呆呆地站在那儿,直勾勾地盯着摔碎的一片琉璃瓦。

马德春小心翼翼地把碎琉璃瓦片拼凑在一起,仔细地看了看,低声对周围的工匠说:“这事儿对任何人都不能讲,谁要是吐露一个字,可有杀身之祸啊!”

在回家的路上,马德春的心是七上八下,他想重新烧制那片琉璃瓦是来不及了,延误工期的罪名担当不起,可是另打主意来补救又要冒着欺君之罪的大险呀!眼看没几天就是交工期了,他把心一横,等死不如闯一闯。

到家后,他茶不思饭不想,不管谁来也不见,一个人来到小仓房,把门窗挡严,悄悄地自制“琉璃瓦”。

九龙壁完工的消息,及时上奏了皇帝。第二天乾隆就带着几位大臣前往观看,刚一进锡庆门就赫然看到那座金碧辉煌的九龙壁。走近再一细看,那九条龙栩栩如生,就和真的差不多。

北京故宫的故事2

一直以来,社会公众对于有关故宫的各种灵异事件津津乐道、口口相传,甚至有网络恐怖小说以此为题材,编造稀奇古怪的恐怖故事,让紫禁城平添神秘色彩。昨天,故宫官方首次就此进行公开回应:所谓“灵异事件”纯属子虚乌有

昨天,故宫官方首次就此进行公开回应:所谓“灵异事件”纯属子虚乌有。之所以被歪曲、演绎,是因为人们对此区域并不熟悉。伴随此前一直尘封的西部区域的开放,非开放区域变为公共参观空间,这些传闻也将不攻自破。故宫专家介绍,历代“故宫人”从来没有在紫禁城中看到过、经历过什么灵异事件。广为流传的那些故事,都是人们在茶余饭后道听途说、添油加醋编造而成。随着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的扩大,建院九十年来未曾整体开放过的诸多区域开始跟观众见面,由非开放区“变身”展览陈设的公共空间,迎接每一位观众的到来。比如慈宁宫、寿康宫所在的外西路区域,作为“女性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是各大影视剧常常会提及的一个区域。开放后,这个区域向观众揭开神秘的“面纱”,以精美的展览陈设、雅致的庭院园林,呈现给大家一个真实的、独具特色的西部区域。

档案记载宝蕴楼展览中,一个贴满封条的大红木箱向人们展示着文物南迁的故事,上面写着“古第一箱”。专家介绍,这个木箱就是当年文物南迁过程中北返的实物。常常有人问起:故宫博物院好东西都去了台北吗?故宫专家介绍,实际上,抗日战争爆发后,为避战火,1933年2月至5月间故宫博物院将13491箱文物分五批南运,暂存于上海,后转藏于南京。当时,故宫博物院各库藏品数以百万计,大部分保存于原处未动,甚至有的整座库房的文物藏品均未南迁。此外,各个陈列室须维持正常开放与参观,保留了一定数量的展品。根据民国时期北平故宫博物院的多次清点,留存北平的文物藏品多达118.9万余件,更有数以百万计的明清档案,为参与南迁文物的20余倍。故宫专家介绍,最初决定选择文物精品,迁往上海储藏。但是后来因时间紧迫,箱数又多,择精品文物装箱,事实上未能完全做到,而且装箱人又是“二把刀”,文物知识有限,闹了“留下真品,选走伪品”的笑话。

北京故宫的故事3

小编再带大家了解一下,一个比较特殊的花园,这座花园在宫里比较的特殊,你看整座园子里,没有过多的山石堆砌,整个道路非常的平稳,他是哪一座呢?很简单,就是太后和太妃们的慈宁宫花园,我们来看一看这座花园,整体不像御花园那样有很多山石的堆砌,而且整座园子里,有很多的佛堂,便于太后和太妃礼佛,这座花园整体体现一个颐养天年的特色,园子里遍植了松树和柏树,这都是长寿之树,也许在这座园子里才是太后和太妃们心灵休息之所,她们在前朝斗了一辈子,也许只有回归这里,才能够找到心里那一份宁静和做为女子的一份安稳。们在清宫剧里经常会看到一个情节,一刺客想潜入皇宫,他会趁着月黑风高,施展自己的独门轻功,飞上这高高的城墙,那么这有没有可能呢?不可能,非常的不可能,首先故宫的城墙非常高,大约为十米左右,它为上宽下窄形,城墙上可以容下六匹马并排行走,第二个城墙非常的坚固,这个城墙的城砖,采用的是山东临清产的停泥城砖,这种砖质地细腻很坚固,而且每一块砖烧造出来要耗费复杂的工序,第三个这些砖的码放,采用特殊工艺,磨砖对缝,磨砖对缝顾名思义就是用特殊手法将每块砖都严丝合缝的码在一块,最后一个,城墙的守卫那是相当相当严的,你是永远也飞不上来。

北京故宫的故事4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四面由筒子河环抱。城四角有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

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406年(永乐四年),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

1420年(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竣工。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

1441年(正统六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复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启七年)方完工。

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李自成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熏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同年清顺治帝从沈阳迁都至北京。此后历时14年,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后六十年间对紫禁城进行大规模增建和改建。

1813年(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林清率起义军攻打紫禁城。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八国联军在紫禁城阅兵。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帝退位。但按照与中华民国签订的优抚条件,仍然居住于紫禁城内。

1923年,建福宫发生火灾。

北京故宫的故事5

“紫禁城”这个名字其实与中国古代哲学跟天文学有关。中国人自古认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因此故宫的结构是模仿传说中的“天宫”构造的。古代天文学把恒星分为三垣,周围环绕着28宿,其中紫微垣(北极星)正处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微正中”之紫,意为皇宫应该是人间的 “正中”。而“禁”则指皇室居所,尊严无比,严禁侵扰。

据史书记载,从公元1406年明代永乐帝便已开始修建故宫。《明史》上说,修建这座世所罕见的巨大皇宫役、投入了10万最优秀的工匠和100万普通劳工,历时15年才最终修建完成。虽然此后的明清皇帝又多次重建和扩建了故宫,但整体面貌并无多少改动。

故宫里一共居住过24位皇帝,第一位是明永乐皇帝朱棣,最后一位皇帝是清宣统皇帝溥仪。

其中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殿均建筑在8米 宽的巨大平台上,总面积约为85000平方米。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雄伟,它宽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仪式,这时数千人共呼“万岁”,数百种礼器钟鼓齐鸣,极显人间气派。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礼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则是皇帝赐宴和殿试的场所。

内廷包括乾清、交泰、坤宁三宫以及东西两侧的东六宫和西六宫,这是皇帝及其嫔妃居住的地方,这便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三宫六院”。在居住区以北还有一个小巧别致的御花园,是供皇室人员游玩的地方。明朝和清初的皇帝均住在乾清宫,皇后住坤宁宫,交泰殿则是皇后的活动场所。但在清朝中后期,皇帝和皇后都搬至西六宫等地去了,最著名的是养心殿,从雍正皇帝那时起,这里就成为帝王理政和寝居之所,慈禧太后也在此垂帘听政,时间长达40余年。



北京故宫的故事精选5篇6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