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亲情的故事2020精选》
亲情,是妈妈一针一针给我指出来的毛衣:亲情,是爸爸每天早晨为我准备的早餐;亲情,是爸爸妈妈又多了的一根一根的白发;亲情是……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有关亲情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有关亲情的故事1
每次到机场的时候我都会有一种很深的触动,总会想起我的弟弟。我第一次坐飞机乘坐的是郑州到厦门的航班。飞机起飞之后,我静坐在机舱的座位上,从公文包里掏一本薄薄的书,顺手撕下几张纸页,然后小心翼翼地叠起了纸飞机。我心想弟弟假如还活着那该多好啊!他现在应该二十六岁了。他也很可能会成为一名飞行员。
我的眼前浮现出二十多年前的情景。那时候弟弟是个身材瘦小,脸颊紫红的小孩子。他穿的衣服都是我和哥哥的旧衣服,既破旧又宽大。他没有零食,也没有玩具,但是他每天展露出一副乐得开花的笑脸,似乎他的世界里充满了快乐。长辈们都说我们兄弟三个弟弟最机灵聪明,也最有礼貌。他的嘴像是沾满了蜜水,见了叔叔阿姨就甜甜地问好,很讨人喜欢。
一天放学后我背着书包回家,弟弟正坐在黑白电视机前看着动画片。我坐在门口叠起了纸飞机。这是课堂上老师教我们的,当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每个人回家做两只纸飞机。
弟弟两眼盯着电视机的荧屏,看得很入神,还不断地发出嘿嘿的笑声。我的手摩挲着白纸,折来叠去折成了一只很丑、很笨重的纸飞机。弟弟不经意地一瞥,瞥到了我手里的纸飞机。他快速挪动着木凳子到我身旁。他伸手抢过我手中的纸飞机,还让我教他。我将做好的那只纸飞机慢慢地拆开展平,手把手地教他。他悟性很高,学了一遍便学会了。那张皱巴巴的白纸在他手里迅捷地翻转着,一眨眼折成了漂漂亮亮的纸飞机。他拿着它在屋子里随意投掷。纸飞机穿过屋里一缕缕明亮的光线向前飞翔,最后盘旋落地。从那以后弟弟喜欢上了叠纸飞机。
那是秋收后的一天,中午的太阳照着安静的村庄。我家院子里晒着黄灿灿的玉米棒。一包包新摘的棉花也堆在太阳底下。我们一家人正在吃午饭,天空上传来嗡嗡的声响。我们抬起头,只见一架飞机飞得很低,可以清晰地看到巨大的机身与机翼。它正飞行在村庄上空,慢慢地向西方飞去。弟弟立即将饭碗与筷子扔在桌子上,飞跑了出来。他奔跑着紧追着飞机,跑跑颠颠穿过村巷,直追到田野里去。他边跑边喊:“飞机……飞机……”我们都以为弟弟发了疯。母亲担心他摔倒或撞在墙上,端着饭碗追在他身后喊着他的名字,让他停下来。但是他仰脸望着飞机奔跑着,似乎什么都没有听到。他的脚下像是踩着一个风火轮,飞速地追着飞机。
那架飞机缓缓地在蔚蓝的秋空上飞行,在地面上投下一片阴影,很快将弟弟甩在了空旷的田野里。弟弟傻傻地伫立在田埂上,仰头望着在天边渐渐消失的飞机。他满头大汗跑了回来,告诉母亲说等他长大了要成为一名飞行员,开着一架飞机,在天空里飞来飞去。
不久,村里人都知道了弟弟的梦想。人们见了他就调侃他,都管他叫小飞行员。有一次姥姥来我家,她望着弟弟说她很早以前见过飞行员。飞行员大都长着一双黄眼珠,目光明亮,而且手臂长长的,而弟弟也是黄眼珠,长手臂,很适合做飞行员。他听后欣喜若狂,手舞足蹈,见人都说姥姥说她适合做飞行员。他还央求父亲一件事情,就是一个月后他生日的时候送他一只飞机玩具。父亲当场答应了,还说要给他买带电池、可以在空中飞的那种玩具飞机。
弟弟每天都叠几个纸飞机,日夜盼望着父亲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他也常常在饭桌上告诉我们说等他长大了要当一名飞行员,开着一架飞机带着我们到好玩的地方去,然而没有等到生日那一天,弟弟竟然意外死亡了!他走得是那么突然,走得那么平静。那天早晨他还像跟屁虫似的缠着我玩,一副活蹦乱跳的样子,到了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他的身体已经僵硬。我握住他冷冷的手叫他、喊他,他却纹丝不动地躺着,没有回应;我将他平时最喜欢玩的纸飞机与最喜欢吃的夹心饼干摆在他面前,他仍然一副沉睡不醒的样子。那天陪他入葬的有他喜欢吃的饼干,有等到过年才穿的新衣服,还有他叠的那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纸飞机。
二十多年的光阴似乎只是弹指一瞬。二十多年后哥哥和我都长大了。我们很少提起弟弟。在这个世界上他像是没有存在过,只是我们噩梦中的一个人物。我们是在自欺欺人!弟弟是我们心头永远的伤痛。我们都不愿触摸内心深处那个流血的伤口。
有一天我们一家人路过机场,母亲说很想去看看飞机,于是哥哥开车拐到机场附近。我们一家人站在高高的土丘上,远望着被栅栏紧围着的机场。只见寥廓的停机坪上停着一排银白色的飞机,一架飞机正要缓缓降落。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了弟弟,想起了很多年前弟弟追飞机的情景,想到了弟弟想当飞行员的梦想。父亲望着那架降落的飞机眼睛湿润,他说他这辈子有个很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给弟弟买个飞机玩具。母亲也想起弟弟曾经说过的话,她说弟弟喜欢叠纸飞机,还想长大后当飞行员。弟弟说过当了飞行员以后,他要开着飞机带着我们一家人到好玩的地方去旅游。母亲说到这里,我们的泪水都夺眶而出。母亲看到我们流泪,她抹掉眼角的泪水,微笑着说:“唉,我不该提这些伤心的事情。过去的都过去了,我们一家人现在过得都很好,将来还会更好。”
想起这些往事,我不禁潸然泪下。我坐在机舱里,静静地望着我叠好的那只纸飞机。我像是望到了长大后的弟弟穿着飞行员的服装,一副英俊、干练的神气。他正坐在驾驶舱里,戴着头盔式耳机。他从容自如地操纵着飞机。那架飞机在浩瀚的空中翱翔,飞向了一个美好的地方。
有关亲情的故事2
刘维智是内蒙古乌海海勃湾林荫街道办事处伊林E区居民,从龙游湾生态移民来的,照顾80多岁的岳母刘先梅,赛过儿子。刘先梅老人患有高血压,气管炎,胸膜炎多种疾病,一旦发作起来,疼的要命,有时候卧床不起,都是刘维智忙前忙后,亲自照顾老岳母。
古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刘维智就是这样一个爱老、敬老的好榜样,他多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孝敬长辈,无微不至照料老岳母,尽心竭力赡养老岳母,他用真情无私的付出在村民中赢得了居民良好的口碑,得到一致好评。
刘维智夫妇,今年60多岁,土生土长在村里,过去是种地的。现在每月领取社保工资,没有其他收入,生活并不富裕,有了好吃的,先让老岳母吃,因为老人家胃口不好,疾病多。刘维智结婚后就和老岳母母住一起。十几年前,老岳母还能够帮助他们照顾孩子,做点家务,刘维智十分感恩老岳母的付出,时时刻刻挂在心里。现在老岳母老了,身体不好了,照顾赡养老岳母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每当老岳母生病住院,刘维智总是把岳母照顾的特别好。近年来,老岳母由于年事已高,又患上了疾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刘维智坚持给老岳母端屎端尿、擦拭身体、嘘寒问暖,把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
刘维智不仅要照顾好老岳母,还要照顾自己积劳成疾多病的妻子,自己这几年也有了疾病,真可以说是雪上加霜够他受的了。可是刘维智还是一如既往地照顾老岳母。老岳母气管炎发作起来,连气也喘不过来,不及时救治就有生命危险,喘的厉害,连话都说不清楚了,刘维智日夜守候在老岳母床前,吃喝拉撒睡全都包在他身上,丝毫不敢懈怠。每天都给老岳母亲擦拭、按摩身体,聊天解闷,一直到老人康复。老人想吃啥,他总是尽量满足,从来不嫌麻烦,把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干干净净、开开心心。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这句话用在刘维智身上并不合适,到现在老岳母已经能独立行走了,原来满是皱纹和苦恼的脸上总是挂满笑容。
刘维智说:“千难万难难,也要给老人个好脸色。若在照顾老人时流露出半点不耐烦,就会让老人很不安心。”尽管有时候刘维智也会遇到难心事,但他从不在老岳母面前表现出来。久病的人心里烦躁,有时候会无缘无故地耍脾气,而刘维智总是面带笑容,想尽一切办法把老人们哄开心。就这样,来来往往,始终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照顾老岳。但确实是难能可贵。刘维智在孝敬长辈方面得到了父老乡亲的绝口称赞,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有关亲情的故事3
堂哥,你去世已经十年了,这十年时间过得也真快,转瞬即逝。在逝去的时光里,人世沧桑,万物代谢,而你定格成了相册里永远的微笑,凝固成了我内心深处永恒的怀念。
记得你上学的时候有同学欺负我,你便挺身而出,勇猛地摆平对手,让我对你钦佩不已。你辍学后到砖窑厂做苦工,又到饭馆做学徒,后来到新疆摘棉花。你小小年纪便饱尝人世的艰辛。
你十七岁的时候背井离乡,到江苏一家印染厂打工,每年仅在春节放假的时候回家几天。在这短暂的几天里,你除了陪伴伯母做家务、看电视之外,还会和我一起在空廓的田野里散步,去沙岗之巅晒太阳。日子来去如飞,你渐渐学会了抽烟,变得更加老成稳重。
那是十年前的春季,我在离家大约一百公里的一座小城读高中。周末我坐长途汽车回家,刚到家就听说你在江苏受了工伤。我本以为你在医院治疗,可是母亲说你已经永远地走了。这简直是晴天霹雳!母亲说前日凌晨三四点钟伯母拍响了我家的铁门,流着泪说刚刚接到江苏的电话,你在工厂上夜班的时候被倾塌的货物砸着了,救护车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心跳。母亲听后双腿瘫软,希望这只是一场噩梦。
次日下午我便返回学校。我坐在汽车上回想起很多和你在一起的往事,眼泪纷纷滚落下来。三日之后,伯母抱着你的骨灰盒从江苏回到村子里。你安息在贾鲁河岸的沙岗下,遥望着我们世代生活的村庄,遥望着无穷无尽的未来。
秋冬交替的时节,伯母又想起你,说你孝顺懂事,当你吃到肉丝总是拿着筷子夹到她碗里,说着她嗓音哽噎,泪眼模糊。她又说晚上做梦老是梦到你。天气转冷了,不知道你在冥世是否受冻挨饿。农历十月初一鬼节那天,伯母买了几件厚衣服在你坟前焚烧了。若有灵魂,愿你吃饱穿暖,无忧无灾。
堂哥,你去世之后,我常常思考人生的生死问题。生是上苍赋予我们的的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其中会有痛苦,也会有快乐。死是将生的权利剥夺,是人生痛苦与快乐的终结。与死相比,生是一种尊严,更是一种幸福。我总以为活着就是一种幸运,为尊严与梦想活着更是一种幸福。
堂哥,我常常不相信你真的去世了,总觉得有一天你会突然回来,微笑着出现在我面前。我也总觉得你的死是一场噩梦,梦醒了,天也亮了,一切安好。
有关亲情的故事4
近日回家看望母亲,母亲又把她的宝贝——河南省委为全省50年以上党龄老党员颁发的中原先锋“七一”纪念章拿出来让我看。其实,去年回家,她老人家已让我看过并恩准试戴了。老母亲再一次让我看她的宝贝,大约是健忘更有点炫耀的意味吧。
母亲已经90岁了,土改时就参加了工作,当时,她生活的小镇上女孩子都是不敢出头露面的,而她性格豪爽,勤劳吃苦,又有文化,很快就当上了妇救会主任,由于工作卖力,1953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如此,在家乡那个小镇就成了名人。
我小的时候,随当兵的父亲住的是部队家属院的平房。夏天的傍晚,门口的大杨树下,邻居的阿姨们在树荫下忙着给孩子们织毛衣、做针线活,准备过冬的衣物,母亲却领着我们姊妹几个读小人书,讲故事。以至到了冬天,邻居家孩子穿的都是人家妈妈在夏天赶出来的时髦的带气眼的条绒棉靴,而我们家不分男女,一律穿的是部队的大头棉靴,老大穿小了老二穿,依次延后,因排行老四,等到我穿时,那大头棉靴早已是破得到处开花了。
母亲在生我那年,为了照顾孩子,离职做了家庭妇女。我7岁时,父亲受一点社会关系牵连被下放到河南省军区“五七”干校。家里7口人,生活压力大,于是母亲又重新参加了工作。对于这段经历,她既有怨言,又感到自豪:如果不离职,自己在事业上会有更好的发展,退休工资会更高;因为养育了我们姊妹5人,并且我们各自的工作也算出色。记得儿时她常常教育我们,要独立,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她一再叮嘱我们姊妹几个:“求别人、投亲戚,不如自己立志气!”其实就是要我们自小养成自立、自尊、自强的性格。
母亲喜欢看书,上世纪80年代初,张扬的小说《第二次握手》风靡全国,已经50多岁的她像年轻人一样,看了好几遍,还极力向我推荐;到了上世纪90年代,她喜欢读名人回忆录; 现在呢,每天看报纸和《老人春秋》杂志,新闻联播更是每天必看,看完还要和家人讨论。国内、国际形势她都关注,说起“三农”问题、楼价虚高,还有叙利亚、阿萨德来,头头是道。她耳朵已经听不大清楚了,我也不愿意和她讨论这些问题,她也不生气,就拉着我老公,依旧基本是一个人说得热火朝天的。
母亲心胸宽广,眼光长远。由于她没早嫁人,选择了参加工作,才有幸后来遇到我父亲,—个帅气、有才并且在1955年被授过军衔的军人;由于儿女小时候她没有费时间去做针线活,而是教大家读书、讲故事,也使我们没穿过带气眼鞋子的几姊妹以见多识广受到大院孩子们的喜欢。
母亲离职后又参加工作时已43岁了,很多人劝她在家带孩子算了,但她却固执地一直干到拿到了退休工资,遂成了当时不参加工作的随军家属们羡慕的对象。由于她爱读书学习,不仅在90高龄还头脑灵活,而且影响了她的子孙们,我们几姊妹每家都有几个装满各类读物的书柜,下一代的5个孩子均以硕士学历毕业于211或985院校。
母亲还是个真诚善良的人。她说一个人如果不实在,以后就没人愿意搭理你了,因为大家都不傻。她还怜惜可怜的人,我们小时候,经常会有人上门乞讨,她不光给吃的,还送人家旧衣服。这些年,早没有上门乞讨的人了,她就把行善之心放在了大门口从乡下来卖瓜、卖菜人身上。炎热的夏天中午,给人家端一大海碗拔水(面条煮好后在凉开水里过一下)爽口的鸡蛋捞面条,人家为了答谢要送她西瓜,她就幽默地说:“我又不是卖饭的。”巧妙地婉拒了人家的好意。
这些年,母亲尽管年事已高,但每次离家后又想起她老人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家风是什么?每家都有自己的家风吧?而我们家的家风更多来自于母亲的影响。这家风就是:一是要记得感恩——母亲经常说要感谢共产党让国富民安,她常说国外多乱呀,天天打仗的,哪像我们国家,人民幸福,让她老有所养,并且党组织也没忘记她这个老党员,给她发了50年以上党龄纪念章;二是努力工作,要自立、自强——她常以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家庭幸福,尤其是女的,最不能守在小屋里做家庭妇女;三是要坚持学习——只有学习脑子才不会生锈,有文化的人才会受到尊重;四是要诚实、善良——她常说,有因就有果,做人多积德行善,不坑人、不骗人,就会有好报。
眼下,90岁的母亲对于现在的生活特满足。她很有气势地花着自己的退休工资,看到儿女们家庭幸福、子孙学业有成,在院子里享受着众人的羡慕、夸奖,并且还得了一枚许多老太太都没有的奖章,因此,日子里总是笑眯眯地。而想到晚年幸福的老母亲,我的心里也有无限的甜蜜与欣慰。
有关亲情的故事5
母亲的缝纫机
朱广大
1963年的冬天,农村的冬夜,窗外是无尽的寒冷,一盏正在燃烧的桐油灯散发出黄豆般大小的微光。微光映在低头纳鞋的母亲脸上,母亲紧皱的眉头突然舒展开来,充满渴望地说:“要是能买一台缝纫机,多好啊!”
“买缝纫机?买啥买哩!”爷爷听说母亲想买台缝纫机,而且只是“想买”,就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反对了。
母亲抬眼望望爷爷,有点惊诧。不过,她也知道,爷爷的反对是有道理的。在20世纪60年代初,城里有钱人家才能买得起缝纫机。一个山村农家,哪买得起这号奢侈品。何况,当时母亲还拉扯着四个年纪尚小的孩子,家里地里都要她照应。买台缝纫机,斗大的字不认得一升的母亲也不一定玩得转哩。
但是,母亲想买台缝纫机的“奇思妙想”却得到了父亲的支持。因为,父亲见过缝纫机,那玩意,无论是做衣服缝补衣服,“哒哒哒”响着,针头可比鸡叼米粒快多了,十个手脚麻利的女人也赶不上。父亲想,要是给母亲买上一台缝纫机,那肯定能减轻她不小的负担,值得!
就这样,父亲东拼西凑。终于买回了一台上海牌缝纫机。
买回缝纫机那天,母亲笑靥如花,不停地摸摸这儿,动动那儿,嘴上连连念叨着:“这下可好了,这下可好了!”
当时,缝纫机在我们那个山村是稀罕物,虽说买回来了,母亲却犯了愁,不知道如何操作。于是,她带上襁褓中的孩子,就去到距离家十几公里的镇上四处打听,几经周折才找到一家缝纫机店,拜师学艺的条件是给人家干杂活,裁缝师傅闲下来才教她剪裁技术及缝纫机使用方法。母亲呢,做事勤快,人很随和,很快得到了师傅的赏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母亲怀揣裁剪缝纫常识,带着无限的感激和对未来的憧憬回到了家。
为了巩固熟悉业务,母亲把父亲的衣服拆了,琢磨裁剪手法和尺寸,然后再上机缝合好。这样反复操练,逐渐掌握了做衣服的要领。
爷爷第一次穿上母亲做的衣服,喜悦之情无法言表,由衷地感叹:“没想到岳姑娘真中,真学会啦!”
“岳姑娘会做衣服啦!”这消息在村子里不胫而走。原本母亲只是想买台缝纫机为一家老小缝制衣物的,让她没想到的是,她很快就成了乡亲们眼中很有才艺的“岳裁缝”。
以前,村里人想穿一件新衣服,多是带上布料走20多公里去城里做,不但往返路程远而且要等好多天,自从母亲成了“岳裁缝”后,村里人穿时新衣服就便利多了。母亲善于仿制,竟连当时很流行的比较有难度的“四个兜”上衣都能做,由此,更是赢得了乡亲们的啧啧称赞。
母亲的记忆力也叫人佩服。她不会写字,而送来做衣服的布料常常在案头堆积如山。但凡新顾客送来布料,总见她在墙上简单地画几下,待衣服做好后,从来没有搞错过。
母亲还是位生性善良的人。村里有几位“五保户”老人,平时都是穿得破破烂烂的。母亲就利用晚上做完其他衣服的空闲,找些边角余料,为他们做成新衣送过去,从不计任何报酬。邻居“五保户”马寨老奶奶不爱说话,可一见到母亲,总喜欢攥着母亲的手唠叨几句,说的尽是感谢的话。而每逢春节,前后村庄的乡邻,好多都带上鸡蛋鸭蛋或自己种的青菜、杂粮、干果,登门感谢。可是都被母亲谢绝了。
母亲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不仅赢得了乡亲们的敬重,还改变了我家的面貌。随着母亲做裁缝的口碑越来越好,生产队里的干部们开会决定,不再让母亲参加地里的集体劳动,而且每做一件衣服给她计件记“工分”。当时,我家人口多,但缺少劳动力,年年挣的工分偏少,只好吃“统销粮”,自从有了缝纫机,在母亲的辛勤努力下,我们家逐渐摘掉了“统销户”的帽子,再不用在村里分粮食时站在最后面,领那些“下等粮食”了。
母亲自从与缝纫机结下不解之缘后,付出了极大的辛劳,可她从来不抱怨生活的艰辛。而她自己,也犹如一台缝纫机在不停地运转着。她用一生的心血,不但让我家丰衣足食,还把五个孩子抚养成人,其中,四个孩子大学毕业后都走上了工作岗位。而母亲,也随着那台上海牌缝纫机的老化,日渐苍老了。
2011年,我家从农村搬到了县城,临近搬家之际,母亲一再要求带上她那台心爱的缝纫机。此时,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老眼昏花,且长年被病痛折磨,再也不能上机做活了,但她仍经常时不时地去看看那台缝纫机,把机器擦拭一番,像保护一件珍贵的文物似的。
受了母亲的感染,我们几个兄弟尽管在外工作,也把母亲这台缝纫机视为“传家宝”,而且都没忘对爱人和孩子们讲述母亲与缝纫机的故事,以图传承母亲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教给家里的新成员奉献爱心的传统美德。
而今,每次回家,看到那台缝纫机,我就想起了过去,仿佛又看到母亲在机器上缝制衣服的背影,那“哒哒哒”的熟悉的声音又在耳边响起。
有关亲情的故事2020精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