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抗战的历史故事5篇》
朱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下面是整理的朱德抗战的历史故事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朱德的故事 篇1
朱德的生母钟氏(1858-1944),从小生长在极端贫困、社会地位十分低下的流浪艺人家里。钟氏19岁嫁到朱家,数十年如一日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煮了全家的饭,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生朱德的前几分钟还在灶前煮饭,朱德呱呱落地之后,她又起身接着做饭。钟氏生有13个子女,由于生活艰难,有5个刚刚生下来就被溺死。
朱德在两岁时被过继给大伯父。大伯父因无后代,遂领养朱德为嗣。这样朱德又多了一位养父和养母。钟氏晚年知道自己的儿子担任了八路军总司令,仍不辍劳作,自食其力。她唯一所求就是在有生之年能见儿子一面,因处于抗战时期,朱德身负重任,钟氏未能如愿。1944年2月15日,以86岁高龄辞世。
朱德母亲去世之后,蔡畅在延安纪念三八妇女节大会上说,朱德母亲的模范行为是妇女界的光辉榜样。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100多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毛泽东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中共中央党校的挽联是:“唯有劳动人民母性,能育劳动人民领袖。”
钟氏去世之后,朱德十分悲痛,百忙之中写下了《母亲的回忆》,发表在1944年4月5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上。几十年之后,一名外国记者问朱德:“您一生最大遗憾是什么?”朱德回答说:“最大的遗憾就是在老母逝世前连一杯水都没倒。”
朱德的故事 篇2
新中国成立后5261,朱德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依4102然保持着简朴的作风。难得的1653两身较好的外衣,也只是参加重要国事活动或外出时才穿,一回到家里,仍换上旧衣服。
他在家里的衣服,已经洗得发白,领口和袖口都打了补丁。有的衣服实在太破,不能再补,朱德还舍不得扔掉,要求两件拼成一件。
有一次,康克清先斩后奏,未经朱德同意,把裁缝师傅请到家里,准备为他做身新衣服。
朱德见了裁缝师傅,却讲起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道理:“衣服被子只要干净就好,补补能穿能盖,何必买新的?给国家节约一寸布也是好的。这比战争年代好多了,那时候一件衣服得穿多少年!”
最后,工作人员出面帮助康克清解释,说是为了参加活动时穿,朱德才勉强同意
朱德的故事 篇3
1938年春,准备从临汾动身赶赴太行山前线的总司令朱德,突然接到警卫员的快报:不远处有大量的日军正在向古县方向行进,即将与我军相遇。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朱德抛开个人生死安危,准各迎战。
一方面是因为时间来不及了;另一方而,如果主力部队避开日军,抄小路退出的话,日军将轻而易举地占领古县城,一批无辜的百姓将被送入虎口,当地的革命政权也将覆灭。所以情况相当危急。
朱德对身边的几个战士说:“谁愿意跟我拼死一战!不做危险关头的逃兵?”战士们看见总司令如此临危不惧,战斗的激情纷纷高涨。大家都大声呼喊:听总司令的命令!和小鬼子拼了!”
朱德非常激动,他稍微让自己平静了一下,然后镇定自若地发布命令:你们一定要顶住敌人,拖延他们西进的时间。大家要注意埋伏,瞅准机会再歼灭敌人!”战士们纷纷响应,让自己冷静下来,很快进入了作战状态,只等日军的到来。
日军渐渐逼近,朱德一挥手,顿时枪声大作。走在前而的日军步兵突然遭到弹雨袭击,被打得完全摸不着头脑。双方交火持续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敌军的侦察员发现这不是一支大部队,而是朱德率领的警卫部队,于是窃喜,心想:这次是一支人数不多的小分队,着来领赏的时机到了。”
日军便命令轰炸机载满***,对古县镇进行狂轰滥炸,企图一举将朱德及其部队一同埋葬于火海之中。然而,日本空军飞行员对当地的地理环境不熟悉,把故县和古县镇弄混了,结果是只轰炸了故县。正当日军指挥官得意忘形之际,却传来令他大吃一惊的战况消息:轰炸机根本就没有伤到朱德的一根毫毛。
朱德在古县镇指挥作战,以极少的兵力同日军对峙,展开了拉锯战。他利用山地的有利地形,以及敌军害怕被八路军黑夜袭击的弱点,与日军激战三天三夜,最后大获全胜。这充分显示了朱德过人的胆量与非凡的军事才能!
封借款信 篇4
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封抗战初期朱德在太行山区写给家乡好友的信,这封信虽然已经纸质发黄、破损,但字迹仍然清晰可认。读着这段承载着报国之志、孝母之心和勤廉之德的特殊文字,不由得让人去探究其背后那不寻常的故事。
那是1937年11月,朱德老师的儿子邓辉林从四川随抗日部队来到洪洞县八路军总部看望朱德,告诉他四川老家仪陇正逢旱灾,家里人因他参加革命而遭受株连和迫害,生活异常艰难。一番话让朱德想起了自己80多岁的生母和养母。由于自己忙于革命,一直没能照顾她们。他担心二老不能度过荒年,很想接济一下,尽一个孝子应尽的义务。
然而,身为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却苦于身无分文,于是在11月29日,他给四川的儿时好友、同学戴与龄写去一封信:
与龄老弟:
我们抗战数月,颇有兴趣。日寇虽占领我们许多地方,但是我们又去收复了许多名城,一直深入到敌人后方北平区域去,日夜不停地与日寇打仗,都天天得到大大小小的胜利,差堪告诉你们。昨邓辉林、许明扬、刘万方等随四十一军来晋,已到我处,谈及家乡好友,从此话中知道好友行迹,甚为畅快。更述及我家中近况颇为寥落,亦破产时代之常事,我亦不能再顾及他们。唯家中有两位母亲,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我十数年来实无一钱,即使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贰佰元中币,速寄家中朱理书(朱德二哥之子——作者注)收。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作捐助吧。我又函南溪兄(寄)贰佰元,恐亦靠不住,望你做到复我。此候
近安
朱德
11月29日
于晋洪洞战地
这封不足300字的求助信透出的恳切和无奈,令人读后无法不为之感慨。200元难倒了总司令,大孝为国是此心!说八路军总司令没钱谁相信?但事实的确如此。这一点,朱德在此前写给前妻的信中也同样早有提及:“我对革命尽责,对家庭感情较薄亦是常情,望你谅解……至于你的生活,望你独立自主地过活,切不要依赖我。……至于那些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如欲爱国牺牲一切,能吃劳苦之人,无妨多来。……我负担革命工作昼夜奔忙,十年来艰苦生活,无一文薪水,与士卒同甘苦,绝非虚语。现时虽编为国民革命军,仍是无薪水,一切工作照旧,也只有这样,才能将革命做得成功……”“我这种生活非你们可能处也,我决不能再顾家庭,家庭亦不能累我革命。”朱德同时还告诫家人:“万望你们勿以护国军时代看我,亦不应以大革命时代看我。”
戴与龄接到朱德的求助信后,立即给在仪陇的朱德两位母亲寄去200元,使饥饿待毙的两位老人渡过了难关。朱德的生母钟氏1944年去世,享年84岁。戴与龄与朱德在抗战初期有了通信联系后,自己勒紧裤带、节衣缩食,多次捐助朱德的亲属,并动员自己的亲属十几人投奔陕北或华北抗日前线,因为他相信朱德要走的路和做的事是正确的,是值得他尽心竭力来支持的。1949年12月,戴与龄在泸州病逝,享年61岁。朱德为失去这样一位忠厚、对革命默默做了许多好事的老朋友感到悲痛,为革命刚刚胜利,自己还没有来得及回报老友而感到深深的遗憾。他把戴与龄的儿子戴超群、儿媳王清先请到北京,对他们说:我为什么喊你们来,因为你们爹爹对革命是有帮助有贡献的人,能做的事他都做了,人民不会忘记。你们来北京不是要做官,而是要学习本事,为人民服务。
副旧象棋 篇5
在国家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副朱德在武乡县砖壁使用过的象棋。它是由一位当年与朱德经常下棋的百姓棋手的家属于1990年捐赠的,现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1939年7月15日,八路军总部进驻位于山西境内太行山区东麓的武乡县砖壁村。八路军总部在砖壁驻扎时期,不仅指挥了许多重要战役,还利用战事繁忙的间隙开荒种地、修筑渠坝、抗旱打井、绿化造林,办了许许多多好事。
在紧张的工作和战斗之余,朱德经常和所驻村的乡亲们下棋,并利用下棋来做宣传工作。
一天,村民李作艮正在自家大门口和棋友下象棋,突然看见走过来一个穿灰布军装的老军人,后面还跟着警卫员。李作艮忙起来鞠了一躬,说:“老总,您有事?”那位老军人和蔼地笑笑说:“你怎么称呼我老总?”李作艮回答说,国民党第十三军来砖壁住过一晚,村里人见了当兵的自然而然就叫老总。老军人吹了吹石头上的灰后坐下来,说:“咱的部队一律称呼同志,你就叫我老同志吧。”说着,老军人要求和李作艮杀一盘。由于拘束,李作艮开始一连输了好几盘。
后来渐渐熟悉了,李作艮也时不时会赢这位老军人,甚至还骂老军人“臭棋篓子”,老军人也不恼不怒,收拾好棋局继续和他下。后来,当老军人的房东告诉李作艮,和他下棋的老军人就是朱德总司令的时候,老李惊得直吐舌头。
此后,朱德一有点空闲就去找李作艮下象棋。有时候,这边摆开阵势刚刚“杀”开,总部却有急事派通讯员来叫朱德。这时,朱德往往嘱咐不要撤掉棋局,保持原盘不动,留着等处理完事情回来后接着下。
李作艮曾经疑惑不解地问朱德为什么不轻易半路收拾掉一个棋局,朱德笑笑说:“下棋不光是为了娱乐,主要是为了锻炼脑子,增长智谋,下一盘就要有一盘的效益。也就是说,打一仗就要力争胜一仗,绝不能半途而废。”
从此,李作艮逢人便讲:“总司令下棋也是作战!”
李作艮后来回忆说,朱总司令最喜欢他的象棋,说总部的棋子太小,没有老李家的大棋子下起来过瘾。
就在这棋盘上,总司令朱德和老农民李作艮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八路军总部离开砖壁村后,李作艮便把这副象棋珍藏起来。
1939年的秋天,八路军总部移驻太行山的王家峪。一天中午,总部右面张丙午大爷家来了一位身材魁梧的老八路,他握住张大爷的手兴冲冲地说:“听说你是王家峪的‘棋迷’,来,咱们‘杀’一盘。”
张大爷连忙起身热情欢迎,并立即摆开棋盘“迎战”。不料,号称“张高棋”的张大爷,这天却一连输掉3局。更有趣的是,局局都输在了卒子上。这位老八路善使卒子全部杀过河界的绝招,使张大爷大为惊异,甘拜下风。
当张大爷大为惊骇、唏嘘不已时,只听老八路笑呵呵地说:“这也和打鬼子一样,只靠我们八路军还不够,还要靠咱们全国的老百姓;只有军民并肩战斗,才能把日本侵略军赶出中国去!”
听了这番话,张大爷心悦诚服,于是,他满怀尊敬地紧握住老八路的手,连连称赞:“好棋手,好棋手!”
翌日,当张大爷得知那个同他下棋的老八路就是威名远扬的朱德总司令时,他高兴地逢人就夸朱德棋艺高超,逢人便宣传朱德给他讲过的抗日救国全靠军民团结的道理。不久,张丙午和儿子一道参加了村里的抗日人民自卫队。
一天下午,“张高棋”叫上几位喜好下棋的老汉,在总部门前的石桌上和朱德摆开了阵营,他们四五个人共同“对付”朱德一个人。然而,一局又一局,朱德总是“将”得他们顾此失彼,进退两难。有时,从车、马、炮到将、相、士,竟一个也动弹不得,一动就被吃掉,导致全盘皆输。观阵的人越来越多,啧啧称奇。
傍晚,朱德见天色渐黑,便推开棋盘,从下棋谈起,对乡亲们做起宣传工作来。他说:“下棋完全与作战一样,必须纵横机动,进退得当,有时步步逼近,猛吃一口,打开缺口,连续进攻;有时灵活撤退,避敌精锐,摆好围阵,待机歼敌。每一着棋,都不能四平八稳地沿着老套子走。就说我们今天抗日,只要广泛动员民众,普遍开展游击战争,就会使日本鬼子像陷进泥坑里的野牛,一点也动弹不得,越动就陷得越深。当前日寇在华北战场上虽有30万兵力,但由于我们八路军的车、马、炮和将、相、士同心协力,英勇作战,就拖得鬼子欲南侵而不得,想定居而受扰,只好在我们掌握着战争主动权的‘棋局’里损兵折将,四处挨揍。”
老乡们个个听得津津有味,频频点头。
见老乡们听得兴致正浓,朱德继续深入浅出地打着比喻说:“由于我们按照毛泽东主席的‘棋谱’,在广阔的敌后战场上,摆开了人民游击战争这局棋,使长驱直入的日本侵略军几经周折,屡遭重创,狼狈不堪。仅1938年一年中,战局迫使日寇曾两易统帅,先以寺内寿一代替香月清司,紧接着又以杉山元取代寺内寿一,但谁来指挥下这盘棋,也同样挽救不了败局。他们的30万大军,只能困守在华北几个大城市,和几条交通线上,在这些点线之外,就是我们八路军游击队的天下了。甚至形成‘棋着’插花、犬牙交错的棋局,在敌人占领的战线内也有我们点燃起来的抗日烈火。”最后,朱德大声强调说:“我们要下赢抗日战争这盘棋,必须遵照毛泽东主席‘动员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的道理,在群众性的游击战争中,充分发挥一兵一卒的战斗作用。否则,是难以取胜的。”
借下棋之余,朱德把作战和下棋的话题,巧妙地融入团结抗日道理的宣传教育之中,通俗易懂,极有哲理,大伙儿听了个个斗志倍增,群情振奋,之后纷纷全力以赴投身于抗战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