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故事【精选8篇】》
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1
曾参杀人
在孔子的学生曾参的家乡费邑,有一个与他同名同姓也叫曾参的人。有一天他在外乡杀了人。顷刻间,一股“曾参杀了人”的风闻便席卷了曾子的家乡。
第一个向曾子的母亲报告状况的是曾家的一个邻人,那人没有亲眼看见杀人凶手。他是在案发以后,从一个目击者那里得知凶手名叫曾参的。当那个邻人把“曾参杀了人”的消息告诉曾子的母亲时,并没有引起预想的那种反应。曾子的母亲一向引以为骄傲的正是这个儿子。他是儒家圣人孔子的好学生,怎样会干伤天害理的事呢?曾母听了邻人的话,不惊不忧。她一边安之若素、有条不紊地织着布,一边斩钉截铁地对那个邻人说:“我的儿子是不会去杀人的。”
没隔多久,又有一个人跑到曾子的母亲面前说:“曾参真的在外面杀了人。”曾子的母亲仍然不去理会这句话。她还是坐在那里不慌不忙地穿梭引线,照常织着自我的布。
又过了一会儿,第三个报信的人跑来对曾母说:“此刻外面议论纷纷,大家都说曾参的确杀了人。”曾母听到那里,心里骤然紧张起来。她害怕这种人命关天的事情要株连亲眷,因此顾不得打听儿子的下落,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关紧院门,端起梯子,越墙从僻静的地方逃走了。
以曾子良好的品德和慈母对儿子的了解、信任而论,“曾参杀了人”的说法在曾子的母亲面前是没有市场的。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确实的说法,如果说的人很多,也会动摇一个慈母对自我贤德的儿子的信任。由此能够看出,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是可怕的。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就应根据确切的事实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问题,而不要轻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
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2
相信自我是一只雄鹰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齐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我是一只鸡。
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但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齐,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
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最后飞了起来!
寓意:磨练召唤成功的力量。
寓言故事 篇3
今年的春天好像来得特别晚,但杏花好像开得特别早。一个沉默的寓言故事就这样展开。
早春,冬雪未融,光秃秃的枝头上就早有几个嫩白色的小花苞,像珍珠,又像点点的露水。嫩嫩的点缀在枝头,在寒风中静静等待着花开的那一天。“呼啦啦”的寒风吹去,带来点点春雨,柔柔地,慢慢地下着,一点点润开未化的积雪,浸润着大地、树枝和那点点的花苞。花苞,也在这无声的春雨中慢慢舒展饱满,涨开,露出里面一直小心包裹的嫩黄的花芯。几朵小花在枝头孤零零地开过,又是一场雨过,几朵小花掉落,随着雨水纷飞飘零。但随之而来的是满园的春色。满园的杏花像一夜间被点醒,像水墨画中的仙境,呼的一下铺个满园。白的,粉的,红的,一团团,一簇簇纠缠着填满整个园子不留一分喘息的余地,像是哪个天神要送给仙女的花束。而最早开的那棵树呢?早已长满了绿叶静静地陪衬着那朵朵灿烂的花。几场雨又过,终于,那最后一棵花树上的花瓣也随风飘落,四处散去像飘飞的银蝶不知去处。而其他的树早已抽枝长叶,花蒂下也长出了翡翠般嫩绿的青杏,害羞的躲在叶子下不露头。渐渐地它们都长到了指甲大小,风雨来时,终于有顶不住风雨的小杏子掉了下来,花还未成泥,就有落果来寻它们了。经过层层自然地筛选,仍然留在树上的已被太阳晒得微微发红,它们互相嬉戏着笑闹着,相约走到时光的尽头。
其实,杏子们给我们讲了一个无声的寓言,一个有关成长的寓言。
成长,一定伴着舍弃。就如杏子树,它没有挂着一树的“翡翠”而是借助风雨,舍弃一些,再舍弃一些。我们也是一样,为一个繁花堆满的前程,就一定要学会舍弃,如杏子,唯有舍弃,才能收获甜美的果实。
经典寓言故事 篇4
山羊公公老了,小白兔瞧不起他,要和他比赛割草。山羊捋捋胡须,说:“那好,你紧挨在我的右边割,看谁第一。”小白兔同意了。
他们来到草地上,山羊公公一直走到草地中心,转着圈儿割起草来,小白兔紧靠着他也急忙割起来。可是,圆圈越割越大,小白兔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怎么也赶不上山羊公公。
过了一会儿,山羊歇下来,拿出磨刀石,不慌不忙地磨起镰刀来。小白兔见了,暗暗高兴,打起精神加快割。山羊磨好镰刀,又开始割草了,这时,山羊割得更快了。最后,小兔累倒了,他认输了。
山羊公公扶起小白兔,笑着对他说:“你很有胆量和勇气,可还缺少智慧呀!”
小朋友,想想看,是这样吗?
经典寓言故事 篇5
一个阴雨天的晚上,辛苦了一天的。主人倒头睡着了,稍微得闲的手和脚进行了如下一番对话:
手说:脚啊,有人说你和我是兄弟,可你看我是多么洁净,接触到多少高贵的人物,再看看你,整天在地上踩来踩去,弄得浑身又臭又脏,你说你能和我比吗?
脚说:手啊,虽然你不喜欢我,可我仍然愿意称你为兄弟。的确,我身上又脏又臭,可我脚踏大地,心里踏实,而你,整天在浮在半空中指手画脚。照我说,这做人还是实在一点、平民一点的好。
手说:我喜欢这种居高临下、指点别人的生活方式,这样我觉得才会更快活。
脚说:其实,在很多年以前,你和我一样都是脚啊,是平起平坐的兄弟。做人不能忘本啊。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人别人不会喜欢他,最终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手听了,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沉思良久之后,手和脚平生第一次握在一起。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在手和脚的陪伴下,主人迈着轻松的步子,信心百倍地踏上了新的征途,昂首朝着下一个目标坚定地走去。
故事4:猴子的代价 篇6
在某座山上有一个猴子正在四处游逛寻找食物,忽然它看到一个山洞里面有一棵树,树上长满了果子,猴子心里高兴极了:“丰富的晚餐。”于是它从树上跳到了洞外,然而洞口小得可怜,无论怎样想法子都进不去。它灰心地走了。三天后它又回来了,这回它轻而易举地就进去了,因为它为了那诱人的果子足足三天没吃东西,它瘦了。
在洞内它享受着丰富的晚餐,果子吃完了,它饱了。然而却怎么样也出不来了,无奈它只好又在洞内饿了三天……
从起点出发,受尽苦难周折……又回到了起点。途中为了果子而付出的代价是否也太大了呢?
中国寓言故事 篇7
驴子驮着木料走过池塘,脚滑了一下,掉到水里,便失声痛哭。池塘里的青蛙听见他的哭声,说道:“喂,朋友,你摔倒一下就这么悲伤;如果像我们这样长久在这里生活又该怎么办呢?”
寓言故事 篇8
造父是古代的驾车能手,他在刚开始向泰豆氏学习驾车时,对老师十分谦恭有礼貌。可是3年过去了,泰豆氏却连什么技术也没教给他,造父仍然执弟子礼,丝毫不怠。这时,泰豆氏才对造父说:“古诗中说过:擅长造弓的巧匠,一定要先学会编织簸箕;擅长冶金炼铁的能人,一定要先学会缝接皮袄。你要学驾车的技术,首先要跟我学快步走。如果你走路能像我这样快了,你才可以手执6根缰绳,驾驭6匹马拉的大车。”
造父赶紧说:“我保证一切按老师的教导去做。”
泰豆氏在地上竖起了一根根的木桩,铺成了一条窄窄的仅可立足的道路。老师首先踩在这些木桩上,来回疾走,快步如飞,从不失足跌下。造父照着老师的示范去刻苦练习,仅用了3天时间,就掌握了快步走的全部技巧要领。
泰豆氏检查了造父的学习成绩后,不禁赞叹道:“你是多么机敏灵活啊,竟能这样快地掌握快行技巧!凡是想学习驾车的人都应当像你这样。从前你走路是得力于脚,同时受着心的支配;现在你要用这个原理去驾车,为了使6匹马走得整齐划一,就必须掌握好缰绳和嚼口,使马走得缓急适度,互相配合,恰到好处。你只有在内心真正领会和掌握了这个原理。
同时通过调试适应了马的脾性,才能做到在驾车时进退合乎标准,转弯合乎规矩,即使跑很远的路也尚有余力。真正掌握了驾车技术的人,应当是双手熟练地握紧缰绳,全靠心的指挥,上路后既不用眼睛看,也不用鞭子赶;内心悠闲放松,身体端坐正直,6根缰绳不乱,24只马蹄落地不差分毫,进退旋转样样合于节拍,如果驾车达到了这样的境界,车道的宽窄只要能容下车轮和马蹄也就够了,无论道路险峻与平坦,对驾车人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这些,就是我的全部驾车技术,你可要好好地记住它!”
泰豆氏在这里强调了苦练基本功的极端重要性。要学会一门高超的技术,必须掌握过硬的基本功,然后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学习驾车如此,做其他任何事情也都应当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