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丝绸之路的故事【优秀6篇】》
张骞(约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
张骞墓 1
张骞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城固县城西3.5公里的饶家营,是西汉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张骞的陵墓。张骞墓座北朝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成覆斗形。四周古柏参天,竹影婆娑。墓前一对汉代石虎雕工粗犷,姿态雄伟,格局大方。墓前竖有石碑三通,正中一通,高182厘米,宽80厘米,上刻隶书“汉博望侯张公骞墓”,是清干隆时陕西巡抚毕沅所立。左侧有碑“汉博望侯墓碑记”,为清光绪时城固知县胡瀛涛立。右侧一碑,上刻“张氏后商”诸名。张骞墓也是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22处申遗点之一。
目录简介申遗价值人物简介地理位置简介张骞墓座北朝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成覆斗形。四周古柏参天,竹影婆娑。墓前一对汉代石虎雕工粗犷,姿态雄伟,格局大方。 百姓缅怀张骞,赋予石虎以神话色彩:传说他们是张骞泛搓时所得天宫织女的一对支机石。解放前,这一对石虎一直是当地百姓祷病乞嗣求雨的神灵。 陵园整体 献殿内置著名书画家张重光所绘大型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凿空图”。东西配殿为展室,分别推出“张骞生平伟绩”展览和具有鲜明陕南特色的民间艺术展览。阙式大门青砖筒瓦,古朴大方,两阙相对,飞檐斗拱,再现了两汉宫阙的建筑特色。 1986年与1993年,两届“张骞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这里召开,大力弘扬张骞“敢为天下先”的开拓进取精神,在国际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今,城固每年举办一次张骞文化艺术节。 张骞故里在汉中城固县城南2公里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墓地在县城西2.3公里处饶家营村,现为张骞纪念馆,属陕西省人民政府1956年公布的首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骞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为纪念西汉著名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而建,包含有张骞墓等文物景点,位于陕西省城固县城以西三公里处的博望镇饶家营村。 张骞墓坐北朝南,东西宽15米,南北长15米,高8米,呈覆斗形,周围有古柏环绕,墓前有石碑四通、汉代石虎一对。大门前竖高8米、由座杵、斗三部分组成的石华表一对。1988年修起了雄伟壮丽的汉代阙式大门门楼,铺设了墓园甬道,栽种了名贵花木。1991年又修建了气势雄伟的三间献殿,东西墙壁上悬挂有“张骞出使西域图” 和“凿空图”。 1993年7月,又修起了长3公里、宽10米的全县第一条旅游专线公路,可由县城直达纪念馆。如今,修葺一新的纪念馆花木扶疏、竹影婆娑,景色宜人,颇受游客青睐。 05月25日,张骞墓作为汉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申遗价值张骞墓是公元前2世纪汉帝国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开辟者张骞的墓葬,与丝绸之路开辟这一东西文化交流的重大世界性历史事件密切关联。 张骞墓位于汉中市城固县博望镇饶家营村,是中国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的墓葬。公元前114年张骞病逝于长安,归葬故里。该墓自汉以来,历代文献均有著录,沿革明确。1938年,西北联大对张骞墓墓道进行了初步发掘,出土刻有汉隶“博望造铭”封泥,及灰陶片、瓦罐、汉五铢钱等文物,从考古学上证明了该墓的真实性。 张骞墓是公元前2世纪丝绸之路开辟者、汉代杰出外交家张骞的墓葬,与丝绸之路开辟这一东西文化交流的重大世界性历史事件密切关联。其以具有汉代特征的封土墓葬形制、“博望造铭”封泥、石首等出土物,与张骞这一伟大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特征相印证。迟至当今社会,张骞这一伟大历史人物以其坚韧不拔的开拓精神,仍受到后人的追思和纪念。
人物简介张骞(约公元前164~前114年),汉族,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中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著名的外交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
地理位置地址: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
张骞 2
张骞
张骞(约公元前164~前1),汉族,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中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开拓汉朝通往目录
人物简介生平时势英雄 得展宏图人物简介汉武帝 建元 年(前140年)为郎。 汉武帝 想联合 大月氏 共击 匈奴 ,张骞任使者,于 建元 三年-前138年出 陇西 ,经 匈奴 ,被俘。在匈奴余,单于让张骞娶妻生子,但张骞始终不忘出使西域的使命。后逃脱,西行至 大宛 ,大宛王盛情款待张骞一行人,经 康居 ,抵达大月氏,联合计划遭到拒绝, 大月氏 已不想与匈奴抵抗。后再至 大夏 ,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 南山 ,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 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 西域 情况,武帝授以太 中大夫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时。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于公元前1。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 蜀 (今 四川盆地 )西南取道 身毒 (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 西南夷 道,但为 昆明夷 所阻,未能通。元朔六年,张骞随 卫青 征匈奴,有功,封 博望 侯。元狩二年(前121),与 李广 出右北平(今 河北 东北部)击匈奴;张骞因迟误军期,当斩,用侯爵赎罪,得免为庶人。后张骞复劝武帝联合乌孙(在今 伊犁河流域 ),武帝乃拜骞为 中郎将 ,公元前119年率300人,牛羊金帛以万数,出使乌孙。张骞到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 、月氏 、大夏等旁国,此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西域各国也派 使节 回访长安。 乌孙 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马报谢。 元鼎 二年(前115),张骞还。翌年卒 。他所遣副使后相继引西域诸国使者来汉;乌孙 后来 终于与汉通婚,共击破匈奴。汉能通 西域 ,由张骞创立首功。因张骞在 西域 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 博望侯 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 中国 通往西域的 丝绸之路 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西域诸国当时无史籍记载,张骞所报道,备载于《 史记 》、《 汉书 》中,是研究 中亚史 所根据的 原始资料 ,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张骞的第一次出使西域,开通了西汉连接西域以及中亚各地的通道。因张骞在西域各国享有盛誉,以后出使西域的使者都称为博望侯。
探索中亚
张骞已经完成了探索 中亚 的史诗般的功业。他两次启程前往边远的西域,第一次在公元前138年,第二次在公元前119年。在进行这些冒险行动时期,他在匈奴度过了几年囚犯生活;他观察了印度北部的生活状况;他注意到在大夏有中国货;他派代表远至 粟特 ,甚至安息。由于 一次历史的意外,在大夏消除了 希腊 的主要影响后,张骞才访问了那些地区;我们完全可以推测,如果他早几十年来到那里,并亲眼目睹希腊世界的活生生的文明,中国的文化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生平“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这是唐代诗人 杜甫 ,安史之乱中避难 秦州 (今甘肃 天水 )时,写下的《 秦州杂诗・闻道寻源使 》。诗中所歌颂的“寻源使”,就是 西汉 的张骞。在中国历史上, 张骞通西域 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并带上了某些神话色彩。汉初时,汉武帝首创察举制,张骞就是当时被推举出来的孝廉。民间传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开通西域,曾到了“西天”的黄河源头,会见牛郎和织女,带回了 天马 。时逢 战乱,国社动荡,人民流离,忧国忧民的诗人站在中西古道上,不禁想起这位“ 凿空 ”西域,远播国威,造福后世的名臣。
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元朔六年(前123)春,张骞随卫青征匈奴右贤王部,立奇功,封博望侯。元狩二年(前121),与李广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击匈奴左贤王部;张骞因迟误军期,使李广所率四千将士损失殆尽,当斩,用侯爵赎罪,得免为庶人。后张骞复劝武帝联合乌孙(在今伊犁河流域),武帝乃拜骞为中郎将,公元前119年率300人,牛羊金帛以万数,出使乌孙。张骞到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此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马报谢。元鼎二年(前115),张骞还。翌年卒。
时势英雄 得展宏图张骞,西汉汉中成固(今陕西 城固县 )人,生年及早期经历不详。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张骞已在朝廷担任名为“郎”的侍从官。据 史书 记载, 即具有坚韧不拔、心胸开阔,并能以信义待人的优良品质。这正是张骞之所以能战胜各种难以想像的危难,获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如同历史上一切伟大人物一样,要演导出威武雄壮的戏剧,还得具有一定的历史条件和舞台。这就是平常所谓的“时势造英雄”。
西汉建国时,北方即面临一个强大的 游牧民族 的威胁。这个民族,最初以“獯鬻”、“猃狁”、“俨狁”、“荤粥”、“恭奴”等名称见于典籍,后统称为“匈奴”, 春秋战国 以后,匈奴跨进了 阶级社会 的门槛,各部分别形成 奴隶制 小国,其国王称“ 单于 ”。楚汉战争时期, 冒顿单于 乘机扩张 势力 ,相继征服周围的部落,灭 东胡 、破月氏,控制了中国东北部、北部和西部广大地区,建立起统一的 奴隶主 政权和强大的军事机器。匈奴奴隶主贵族经常率领强悍的 骑兵 ,侵占汉朝的领土,骚扰和掠夺中原居民。 汉高祖 七年(前2)冬,冒顿单于率骑兵围攻 晋阳 (今山。
张骞的故事 3
早年经历
张骞生年及早期经历不详,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在朝廷担任名为“郎”的侍从官。据史书记载, 即具有坚韧不拔、心胸开阔,并能以信义待人的优良品质。这正是张骞之所以能战胜各种难以想像的危难,获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楚汉战争时期,匈奴冒顿单于乘机扩张势力,控制了中国东北部、北部和西部广大地区,建立起统一的奴隶主政权和强大的军事机器。西汉初年,匈奴冒顿单于征服西域,设僮仆都尉,向各国征收繁重的赋税。匈奴还以西域作为军事上的据点和经济上的后盾,经常侵占汉朝的领土,骚扰和掠夺中原居民。西汉王朝的统治者在同匈奴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特别是汉武帝即位后,从匈奴降人的口中得知西迁的大月氏有报匈奴世仇之意,但苦于无人相助后,便决定沟通与西域的联系,想联合大月氏,以夹攻匈奴“断匈右臂”。
张骞通西域的历史典故
汉武帝初年的时候,匈奴中有人投降了汉朝。汉武帝从他们的谈话中知道一点西域(今新疆和新疆以西一带)的情况。他们说有一个月氏(音yuè-zhī)国,被匈奴打败,向西逃去,定居在西域一带。他们跟匈奴有仇,想要报复,就是没有人帮助他们。
汉武帝想,月氏既然在匈奴西边。汉朝如果能跟月氏联合起来,切断匈奴跟西域各国的联系,这不是等于切断了匈奴的右胳膊吗?
于是,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求能干的人到月氏去联络。当时,谁也不知道月氏国在哪儿,也不知道有多远。要担负这个任务,可得有很大的勇气。
有个年青的郎中(官名)张骞(音qiān),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首先应征。有他一带头,别的人胆子也大了,有一百名勇士应了征。有个在长安的匈奴族人叫堂邑父,也愿意跟张骞一块儿去找月氏国。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就派张骞带着一百多个人出发去找月氏。但是要到月氏,一定要经过匈奴占领的地界。张骞他们小心地走了几天,还是被匈奴兵发现围住了,全都做了俘虏。
匈奴人没有杀他们,只是派人把他们分散开来管住,只有堂邑父跟张骞住在一起,一住就是十多年。
日子久了,匈奴对他们管得不那么严。张骞跟堂邑父商量了一下,瞅匈奴人不防备,骑上两匹快马逃了。
他们一直向西跑了几十天,吃尽苦头,逃出了匈奴地界,没找到月氏,却闯进了另一个国家叫大宛(在今中亚细亚)。
大宛和匈奴是近邻,当地人懂得匈奴话。张骞和堂邑父都能说匈奴话,交谈起来很方便。他们见了大宛王,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个富饶强盛的大国,这回儿听到汉朝的使者到了,很欢迎他们,并且派人护送他们到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再由康居到了月氏。
月氏被匈奴打败了以后,迁到大夏(今阿富汗北部)附近建立了大月氏国,不想再跟匈奴作战。大月氏国王听了张骞的话,不感兴趣,但是因为张骞是个汉朝的使者,也很有礼貌地接待他。
张骞和堂邑父在大月氏住了一年多,还到大夏去了一次,看到了许多从未见到过的东西。但是他们没能说服大月氏国共同对付匈奴,只好回来。经过匈奴地界,又被扣押了一段时间,幸好匈奴发生了内乱,才逃出来回到长安。
张骞在外面足足过了十三年才回来。汉武帝认为他立了大功,封他做太中大夫。
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各国的情况。他说:“我在大夏看见邛山(在今四川省,邛音qióng)出产的竹杖和蜀地(今四川成都)出产的细布。当地的人说这些东西是商人从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贩来的。”
汉武帝就派张骞为使者,带着礼物从蜀地出发,去结交天竺。张骞把人马分为四队,分头去找天竺。四路人马各走了两千里地,都没有找到。有的被当地的部族打回来了。
往南走的一队人马到了昆明,也给挡住了。汉朝的使者绕过昆明,到了滇越(在今云南东部)。滇越国王的上代原是楚国人,已经有好几代跟中原隔绝了。他愿意帮助张骞找道去天竺,可是昆明在中间挡住,没能过去。
张骞回到长安,汉武帝认为他虽然没有找到天竺,但是结交了一个一直没有联系过的滇越,也很满意。
到了卫青、霍去病消灭了匈奴兵主力,匈奴逃往大沙漠北面以后,西域一带许多国家看到匈奴失了势,都不愿意向匈奴进贡纳税。汉武帝趁这个机会再派张骞去通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和他的几个副手,拿着汉朝的旌节,带着三百个勇士,每人两匹马,还带着一万多头牛羊和黄金、钱币、绸缎、布帛等礼物去结交西域。
张骞到了乌孙(在新疆境内),乌孙王出来迎接。张骞送了他一份厚礼,建议两国结为亲戚,共同对付匈奴。乌孙王只知道汉朝离乌孙很远,可不知道汉朝的兵力有多少强。他想得到汉朝的帮助,又不敢得罪匈奴,因此乌孙君臣对共同对付匈奴这件事商议了几天,还是决定不下来。
张骞恐怕耽误日子,打发他的副手们带着礼物,分别去联络大宛、大月氏、于阗(在今新疆和田一带,阗音tián)等国。
乌孙王还派了几个翻译帮助他们。
这许多副手去了好些日子还没回来。乌孙王先送张骞回到长安,他派了几十个人跟张骞一起到长安参观,还带了几十匹高头大马送给汉朝。
汉武帝见了他们已经很高兴了,又瞧见了乌孙王送的大马,格外优待乌孙使者。
过了一年,张骞害病死了。张骞派到西域各国去的副手也陆续回到长安。副手们把到过的地方合起一算,总共到过三十六国。
打那以后,汉武帝每年都派使节去访问西域各国,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交往。西域派来的使节和商人也络绎不绝。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过西域运到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后来人们把这条路线称作“丝绸之路”。
[张骞的故事]
张骞纪念馆导游词 4
张骞纪念馆是依托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之墓而建的陵园式人文景观。早在1956年8月。张骞墓就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列为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5月,城周县人民政府成立“张骞墓文物管理所”。作为张骞墓的专门保护机构。并正式开始运营。1990年更名为“张骞纪念馆”。,“张骞纪念馆”被陕西省委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级景区。205月。张骞纪念馆的主体文物“张骞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及中亚五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为世界文化遗产,张骞墓被确定为而成功进去《世界遗产名录》。
张骞纪念馆的建筑布局分为东西两区。东区由接待、展览、陵园三部分组成,其建筑为三进四院、左右对称的仿汉古建群。西区以展示西域诸国的地貌、建筑,风情、文化等内�
陵园整体 进入正门是宽约12米的甬道。
东西两侧各有长约20的文化长廊,布置有介绍城固当地人文风俗的精美照片。
阙式大门青砖筒瓦,古朴大方,两阙相对,飞檐斗拱,再现了两汉宫阙的建筑特色。
张骞墓坐北朝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成覆斗形。四周古柏参天,竹影婆娑。墓前一对汉代石虎雕工粗犷,姿态雄伟,格局大方。百姓缅怀张骞,赋予石虎以神话色彩:传说他们是张骞泛搓时所得天宫织女的一对支机石。解放前,这一对石虎一直是当地百姓祷病乞嗣求雨的神灵。
献殿内置著名书画家张重光所绘大型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凿空图”。东西配殿为展室,分别推出“张骞生平伟绩”展览和具有鲜明陕南特色的民间艺术展览。
“张骞生平伟绩展”是该馆的主要陈列展览此展览主要运用图片、文字、沙盘、拓片等手段来展示张骞伟大的一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张骞出使西域在中西文化经济交流中的深远意义。
张骞简介 5
张骞简介
张骞
(?~前114) 西汉外交家。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为郎。武帝想联合大月氏(即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十年余,娶妻生子,但却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西行至大宛(今苏联费尔干纳盆地),经康居(今苏联锡尔河中游地带),抵达大月氏。大月氏先为匈奴所迫,辗转西迁,这时已定居妫水(今阿姆河)北岸,又统领了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决定在此安居乐业,无意报复匈奴。张骞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刘彻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元朔六年,张骞以校尉随大将军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元狩二年(前121),为卫尉,与李广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击匈奴;张骞因迟误军期,当斩,用侯爵赎罪,得免为庶人。后张骞复劝武帝联合乌孙(在今伊犁河流域),武帝乃拜骞为中郎将,率三百人,牛羊金帛以万数,出使乌孙。张骞到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马报谢。元鼎二年(前115),张骞还,拜大行。翌年卒。他所遣副使后相继引西域诸国使者来汉;乌孙后来终于与汉通婚,共击破匈奴。汉能通西域,由张骞创立首功。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相传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皆为张骞自西域传入中土,未必尽然;但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西域诸国当时无史籍记载,张骞所报道,备载于《史记》、《汉书》中,是治中亚史所根据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价值。关于张骞的作文 6
望前途黄沙漠漠,似乎永远都没有尽头。汉武帝想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我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长途漫漫,我为了心中的国家日夜兼程的走着。
不久,我们看见了身着戎装的异域人,想必应是匈奴人了吧。这本是最不愿意看到的事实,我们被俘了,不知何时才能完成王交给我的任务。匈奴的单于让我在这里娶妻生子,想让我因为家的牵绊永远留在匈奴。可他想错了。我身为一名汉使,是绝不会动摇自己的决心的。我只能先安住在匈奴的西境,等候时机。
十年过去了,我终于找到了机会率领部署逃离了匈奴。但是我们并没有急于回国,而是继续完成我们的任务。我们向西行了十天,越过葱岭,到达了大宛,又通过康居,到了大夏。我我们在这里找到了大月氏。可是十多年过后,大月氏无意在与匈奴为敌。我们在这里停留了一年多后,只能回国。不幸的是,回国途中,我们又被匈奴拘禁,一年多后,我们趁着匈奴内乱,脱身回到了长安。大家都以为我们已经不在人世了,和家人团聚后,我终于感受到了那久违的温暖。
我出使时带着100多人,历经后,只剩下我和堂邑父两个人回来。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但对于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所以我回来以后,向武帝报告了西域的情况。这就是《汉书?西域传》资料的最初来源。
之后,我又多次出使西域,为汉夷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大家所熟知的“丝绸之路”就是我开辟的。
当后人一次又一次的走在“丝绸之路”上的时候,不知他们知不知道葡萄、黄瓜、芝麻、胡萝卜、毛织品、毛皮、良马、骆驼、狮子、驼鸟和各种西方文化艺术,都是从他们脚下的这条沙地上传到中国的。不知他们还记不记得是什么品质让我能够冲破艰难险阻,走出了这条“丝绸之路”。
依旧黄沙漫漫,只是依稀间听得几阵时断时续的驼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