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课外阅读 > 名言警句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千古名句【经典2篇】正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千古名句【经典2篇】》

时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千古名句【经典2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千古名句 篇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句的意思: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句的意思: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每句的意思: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

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句的意思: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赏析

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重阳节亲友一起登高,佩戴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山东]华山以东。

[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注释

①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②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③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

九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阅读训练及答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我知道。(选出正确答案,只填序号)

1、农历九月九日是(   )节。

A.端午 B.清明 C.重阳 D.中秋

2、山东是指(   )

A.山东省 B.华山以东C.山的东面

3、异乡是指(   )。

A.山东 B.他乡,外乡 C.不同的家乡

二、咬文嚼字。(解释下列字在诗中的意思)

1、倍:____________ 2.独:____________ 3.遍:____________

4、逢:____________. 5.忆:____________ 6、遥:____________

三、登高望远。(填空)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诗篇,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 的思念之情。

2、。本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之情,曾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参考答案

一、1.C 2.B 3.B

二、1.更加 2.独自 3.都 4.碰到 5.思念 6.在远方

三、亲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游子思乡

古诗的意思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

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

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千古名句 篇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在当时封建社会里,交通闭塞,人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间的往来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们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语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诗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异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单。诗人平淡地叙述自己身在异乡,但是其中却包含着诗人质朴的思想感情。

如果说平日里思乡之情可能不是感到那么强烈,那么,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大家在一起畅谈欢笑,而现在呢,诗人只身客居异地,在代表团圆的节日里不禁想到了家乡里的人和事、山和水等诗人在家乡时的美好回忆,种种回忆触发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并且越想越思念,以致于一发不可收拾。这句写得自然质朴,如娓娓道来,也写出了许多在外漂泊游子的真切感受,很具有代表性。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遥知兄弟登高处”,诗人从直抒胸臆,转笔写到自己对亲人团聚的联想,遥想兄弟们在重阳佳节登上高山,身上插着茱萸,该是多么的快乐。如果诗人单单是想到亲人们的欢乐,倒可以缓解诗人的思乡之情,但是,诗人在最后写到“遍插茱萸少一人”,原来诗人想到的不是欢乐,而是自己没有在家乡和亲人们欢度佳节,所以亲人在插茱萸时也会发现少了一个人,这样亲人们肯定会思念我的。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