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课外阅读 > 名言警句 > 名人名言故事摘抄(7篇)正文

《名人名言故事摘抄(7篇)》

时间:

名言总是在我们前进道路上对我们起着深远的影响作用,给我们启示。下面是整理的名人名言故事摘抄(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10个名人励志故事:霍金 篇1

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

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

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名言故事大全5篇精彩 篇2

只要你还在坚持

曾经有人说,成大事者必经以下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我想说的是:事无大小,只要你还在坚持,成功的曙光终会毫不吝啬地照向你。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1987年,她14岁,在湖南益阳的一个小镇卖茶,1毛钱一杯。因为她的茶杯比别人大一号,所以卖得最快,那时,她总是快乐地忙碌着。

1990年,她17岁,她把卖茶的摊点搬到了益阳市,并且改卖当地特有的“擂茶”。擂茶制作比较麻烦,但能卖个好价钱,她也总是忙忙碌碌。

1993年,她20岁,仍在卖茶,不过卖茶的地点又变了,在省城长沙,店面也由摊点变成了小店。客人进门后,必能品尝到热乎乎的香茶,在尽情享用后,他们或多或少会掏钱再带上一两袋茶叶。

1997年,她24岁,长达十年的光阴,她始终在茶叶与茶水间滚打。这时,她已经拥有37家茶庄,遍布于长沙、西安、深圳、上海等地。福建安溪、浙江杭州的茶商们一提起她的名字莫不竖起大拇指。

2003年,她30岁,她的最大梦想实现了。“在慢慢习惯于喝咖啡的潮流下,也有洋溢着茶叶清香的茶庄出现,那就是我开的……”说这句话时她已经把茶庄开到了香港和新加坡。

故事虽短,内涵颇深,一件事,只有始终坚韧不拔地去做,无谓任何艰难险阻,不左右摇摆,不顾左右而言它,才能披荆斩棘,在一千次的跌倒后又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

事实上,我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放大困难,使得我们产生畏惧之心,没有了乘风破浪的豪情与气魄。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直面困难的勇气。面对着被自己放大了的困难,我们需要有的就是坚持的精神,或许只是一瞬间的坚持我们就挖掘了自身潜能,造就了一个全新的自己。有时做一件事就像是跑400米,当你已经跑过300米,面对着那已出现在眼前的终点线时,你实际上并不需要多想,要做的就是再加把劲,冲过去,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成绩。

坚持是一种信念,让你有不怕困难、奋勇向前的勇气;让你有乘风破浪、直击沧海的豪情;让你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所以我们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走下去,不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蹉跎无限的光阴。只有如此,到暮年之时,细细回想起来,才不会有年华虚度、韶华易逝的感慨。

10个名人励志故事:孟母断布 篇3

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小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

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

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后来他成了着名的大思想家。

名人名言故事之坚持一句话 篇4

在美国颇负盛名、人称传奇教练的伍登,在12年的全美篮球年赛当中,替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赢得10次全国总冠军。如此辉煌的成绩,使伍登成为有史以来公认最称职的篮球教练之一。

曾经有记者问他:“伍登教练,请问你是如何保持这种积极心态的?”

伍登愉快地回答:“每天我在睡觉以前,都会提起精神告诉自己,我今天的表现非常好,而且明天的表现会更好。”

“就只有这么简短的一句话吗?”记者有些不敢相信。

伍登坚定地回答:“简短的一句话?这句话我可是坚持了20年!重要的是这一点和简短与否没关系,关键是在于你有没有坚持去做,如果无法持之以恒就算是长篇大论也没有帮助。”

伍登的积极心态超乎常人,不单是对篮球的执著,其他的生活细节也不例外。例如,有一次他与朋友开车到市中心,面对拥挤的车流,朋友感到不满,继而频频抱怨。伍登却欣喜地说:“这真是个热闹的城市。”

拥有积极的心态,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因为,积极的心态,能够使人上进,能够激发人潜在的力量。

10个名人励志故事:贝克汉姆 篇5

有谁统计过,贝克汉姆在球场上到底吸引过多少人的目光?每当这位世界顶级球星的身影出现在球场,无数的尖叫声立刻响遍全场,相机快门也闪个不停。小贝从3岁就开始踢球,尽管那时还是“玩”球多于“练”球,但父亲一直苦心培训他,顽皮的他渐渐奠定了对足球事业的热爱。

上小学时,小贝跟父亲篇间甚至还约定了一个常规“赌局”:如果小贝能站在禁区边不助跑射门,每次把球踢中门柱,就能从父亲那儿赚到50个便士。总是赢到零花钱的小贝很开心,直到长大成人后他才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名言故事 篇6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同志是全国各族人民敬爱的总理。他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富有革命理想,立志为兴我中华而读书。

1910年夏,12岁的周恩来,跟随伯父到东北奉天,先在铁岭银岗书院读了半年书,后来,转入奉天关东模范学堂读书。

有一次,老师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同学们回答。有的说“为了明礼而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还有一个学生说“为了帮助父亲记账而读书”,弄得哄堂大笑。当老师问到周恩来时,他站起来响亮而严肃地回答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充分表达了少年周恩来要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发愤学习的宏伟志向。

1912年10月,关东模范学堂隆重举行建校两周年纪念会。当时,14岁的周恩来感慨万分,挥笔写了一篇《关东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的作文。他在文中明确写道:“学生读书应以担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为己任。这篇优秀作文,收录在《奉天教育品展览会国文成绩》一书中。

后来,周恩来转到天津南开中学读书。他和同学们发起组织“敬业乐群会”。

在会刊《敬业》上,他发表了许多诗篇和文章。其中有一首诗写道:“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抒发了他忧国忧民和发愤图强的情怀,表达了他立志革命到底的崇高理想。

1917年,19岁的周恩来,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远涉重洋到日本留学。临行时赠给同学一首诗写道:“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富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表示他决心钻研社会科学,挽救国家的危亡,以古人那种“面壁十年”的。刻苦精神,来改造当时的社会,即使壮志难酬,蹈海而死,也不愧为中华儿女,充分表现了他年青时代的远大抱负。

篇二:名言故事

爱迪生 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0个名人励志故事:不耻下问 篇7

释义: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

春秋时期,卫国有个人叫孔圉,勤奋好学,而且很谦虚。他死了以后,卫国的国君为了表彰他,并让后人学习他的好学精神,就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所以,后来人们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称他为‚孔文子‛,似乎是有点评价过高了。他想来想去,觉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请教。

子贡说:‚那个孔文子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凭什么要赐给他‘文’的称号?‛

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明好学,勇于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会感到丢脸,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赐给他‘文’的称号。‛

子贡听孔子这样一说,猛然省悟,顿时感到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