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课外阅读 > 名言警句 > 爱因斯坦名言(精选7篇)正文

《爱因斯坦名言(精选7篇)》

时间:

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这次为您整理了爱因斯坦名言(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因斯坦名言 篇1

关键词: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教育

玛丽・雪莱(1797C1851),英国著名小说家、短篇故事作家、剧作家、散文家、传记作家、旅行作家,她最为著名的小说《弗兰肯斯坦》(1818)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又译作《科学怪人》,它充满了哥特式小说和浪漫主义的元素。布里安・阿尔迪斯认为,这部作品第一个真正的科幻故事。它为文学界及流行文化带来了巨大影响,衍生了各种类型的恐怖故事、电影和戏剧。一般来说,教育被当作是学校和教师的任务。然而,从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中,我们看到了两个主要人物――弗兰肯斯坦和“怪物”的悲剧,从他们教育的失败中,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和社会在个人教育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对于该小说的批评多是围绕科学伦理、哥特式特征、心理分析和人物性格特征分析,但从教育角度对分析并不多。

心理学家郝冰说:“家庭教育是任何一种教育的出发点和基础”,一个人从小就接受的爱和教导,是他终生发展的基础。弗兰肯斯坦过着快乐的童年。作为家中的第一个孩子,他父母对他的关怀已经是近乎溺爱。弗兰肯斯坦从小习惯了被爱,却没有机会思考如何去付出、如何去爱他人。这导致他在幼年时期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也就可以解释他在大学期间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做实验上,而很少想到家人沟通。儿童即使在幼年看上去温柔和善良,也有可能在未来遇到困难或挑战时而发生性格突变,弗兰肯斯坦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当他的家人和朋友的生活受到威胁时,他不能平静而有效地处理它,而是与怪物陷入无休止的战争,酿成最终的悲剧。另外,家庭教育在引导孩子的兴趣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这可能决定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而弗兰肯斯坦对科学盲目的兴趣是导致他走上后来悲惨道路的重要原因。在他13岁那年,他找到一本科尼利厄斯・阿格里帕(Cornelius Agrippa)的关于自然界和事物本源的书。当他把这件事告诉父亲时,父亲只是告诉他不要浪费时间,却并不做出任何的解释。如果回过头来,我们可以发现父亲要为弗兰肯斯坦的悲剧负很大的责任。作为家长,他有责任为孩子挑选适宜的读物,引导他们的兴趣,否则很可能让他误入歧途。

说到“怪物”,他其实从来到人世就很无辜。他没有家人,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应该去哪里寻求保护。他是个“弃婴”,从来没有机会得到家人的爱和教导。孤独,让他无比渴望拥有家庭,这就是为什么他要求弗兰肯斯坦为他造一名女性怪物。当弗兰肯斯坦改变主意,拒绝为他又造一个怪物时,怪物觉得除了报复弗兰肯斯坦――创造他而又抛弃他的人,生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作为他的创造者,弗兰肯斯坦就相当于是他的母亲,是最亲密的家人,被自己母亲抛弃足以令人绝望。怪物从来到世界的第一天就承受了很多痛苦,独自偷偷学习,完全靠自己应付一切困难。不论从精神上还物质上来说,若没有家庭的支持,很难构建人的健全人格。弗兰肯斯坦原本承诺要为怪物造一个妻子,后来又食言,把怪物逼到了更加绝望的境地。他失去了唯一一个享受家庭温暖和追寻幸福的机会。教育学家认为,父母的爱和关怀,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提升适应能力和善良健全人格的关键。另外,有研究结果表明,型人格与家庭环境紧密相关。幼儿对家庭的依恋会转化为个人性格模式,反映在人对他人、自身、他人与自身关系的看法和态度上。由此可以看出,家庭的爱对个人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建构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在人格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这解释了故事中的怪物为何由始至终都很幼稚、自私、不负责任,甚至。无论是弗兰肯斯坦还是妖怪,家庭的爱和教导决定了他们个性发展的第一阶段,影响了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

谈及教育,我们总是强调学校和书本这两个载体。大多数人习惯于从这两个标准出发来评价教育。但学校教学中的局限性也值得引起关注。作为一名大学生,弗兰肯斯坦接受了多年的学校教育。但他的悲剧证明了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学院教给他科学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书籍教会他从简单到高级的科学知识,学校为他提供了做实验的场所。但学校没有教会他的是,作为一名科学家、作为一个人,他应当承担怎拥脑鹑巍⒂Φ弊袷卦跹的伦理。弗兰肯斯坦的化学老师只告诉他们 “现代科学家已经成为世界的新主人”,却从不提及科学伦理的重要性以及忽视它会造成的可怕后果。

较学校及书本而言,从社会这个大课堂所学的课对人一生的影响更加深远。书中主要体现在社会价值观及社会偏见等方面。小说中,无论怪物走到哪里,人们都会因为看到他丑陋的外表而惊恐地逃跑或狠狠地攻击他。他像个边缘人一样四处游荡,即使不伤害他人,也被当作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纵使他做了一些好事,拯救陌生人的生命,最终换来的还是一颗无情的子弹。怪物有机会和一位眼盲的老人谈话,诉说自己因长相丑陋而被人攻击的不幸,得到了老人真切的同情。但当老人的家人发现怪物的长相并告诉老人后,他再也不愿给怪物机会。怪物受到深深的伤害而对社会愈发失望,最后再也不愿善良待人。其实,“怪物”也存在于当今社会。他们是边缘人,或许不被社会主流所接受,或许是残疾人,亦或是天生丑陋。学校教我们要同情弱者,书本告诉我们人人生而平等,但在真实生活中,我们会怎么做呢?像书中的“怪物”一样的人,是真实存在的。当他们渴望从社会中寻求理解、宽容、平等和爱时,我们有责任消除歧视,相互予以尊重和理解。社会的教育比学校和书本更潜移默化地教育人们。若生在更好的社会,弗兰肯斯坦和怪物或许将更多地学到“爱”,而不是“恨”。

成功的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配合。通过对弗兰肯斯坦与怪物生命历程的比较研究,我们看到两个出自完全不同学校教育背景的个体,都以悲剧结尾。从学校或书本中学到的知识不足以应付人们未来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压力和问题。幼年来自家庭的教育和爱,奠定了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不论于弗兰肯斯坦或怪物而言,家庭的教育和爱决定了他们早期的人格发展,并影响其未来人生的方向。缺乏家庭的爱可能导致性格不健全,溺爱又容易使人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另外,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决策。要实现成功的教育,除了学校,家庭及社会的作用不容小觑。

参考文献:

[1]陈哲:《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期虐待、依恋与人格障碍倾向的关系》,载《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第2版。

[2]田秋香:《论〈弗兰肯斯坦〉中边缘人话语权的缺失》,载《美国文学研究》2012年4月。

爱因斯坦的名言范文 篇2

爱因斯坦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在许多国度千年人物(1001―2000)评选中都名列榜首。但因为这位俊杰是犹太人,故受到德国极权主义的迫害,纳粹时期的爱因斯坦是人们反思这一事件理应直面并咀嚼的一个话题。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开创了相对论,彻底改变了人们看待宇宙的方式。随着反犹主义在德国的泛滥,对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的攻击此起彼伏,反相对论与反犹主义挂上了钩。1933年5月11日,身为希特勒科学顾问的菲利普・莱纳德在《人民观察员》报上撰文称:“犹太集团危及自然科学研究的最重要例子就是爱因斯坦先生拙劣地生拉硬拽数学而提出的理论,其基础完全是科学童话,再加上些随心所欲的补充。就像所有那些脱离自然的理论一样,这个理论正在一块接一块地崩塌。相对论所以能在德国扎根,完全要归功于那些光顾着完成自己任务的科学家们助纣为虐。他们没看见或不愿看见,把这个犹太人看作优良的德国人是多么大的一个错误!”当时,德国甚至专门出版了一本名为《一百位教授证明爱因斯坦错了》的批判相对论的书。但爱因斯坦只以一言笑谈之:“只需一名教授证明就够了。”

德国进入上世纪三十年代后,“科学种族主义”甚嚣尘上,不仅爱因斯坦的科学贡献受到攻讦,连他的讲课资格也频遭排挤。据德国学者克劳斯・费舍尔《德国反犹史》一书披露:“德国自然哲学委员会公开宣称相对论是‘犹太理论’。柏林大学曾终止爱因斯坦在柏林大学上课,其中一个学生说:‘我要割断这个肮脏的犹太人的喉咙!’”1933年纳粹上台后,帝国的教育部长伯恩哈特・鲁斯特宣布:“德国所有大学的所有犹太教授必须解职。”爱因斯坦当在其列。

当法西斯主义在德国日益猖獗之时,爱因斯坦发表了思想杰作《我的世界观》,堪称讨伐希特勒的檄文。它彰显出这位人文思想家所终生追求民主和自由的政治理想:“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敬,而不让任何人成为崇拜的偶像。”“只要我还能有所选择,我就只想生活在这样的国家里,这个国家中所实行的是:公民、自由、宽容,以及在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公民自由意味着人们有用言语和文字表示其政治信念的自由;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可能有的任何信念。这些条件目前在德国都不存在。那些对国际科学事业有特别重大贡献的人,在那里正受到迫害。”而爱因斯坦正是这样一位“正受到迫害”的“对国际科学事业有特别重大贡献的人”。

1936年,爱因斯坦以一种极为厌恶的情绪离开了德国,从此再也没有回来。他在美国讲学时发表了《不回德国的声明》,其中有句名言:“国家是为人而建立,而人不是为国家而生存。”他说:“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这些言语既是对纳粹主义的挑战,更是对人类愿景的憧憬,体现了具有伟大科学家和杰出思想家双重殊荣的爱因斯坦的良知和睿智。

爱因斯坦的名言范文 篇3

1917年,爱因斯坦发现广义相对论方程的宇宙解不稳定,据此宇宙要么收缩要么膨胀,这与当时天文学界流行的稳态宇宙说相抵触。为解决此问题,他在方程中加了一个宇宙常数项,使其宇宙解变为稳定。不料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在1929年通过天文观测,发现宇宙是在膨胀。爱因斯坦在事实面前坦然认错说,加入宇宙常数项是其“一生中最大的失误”。此事在他身后又有戏剧性发展,容后再议。

爱因斯坦完成广义相对论后再接再厉,致力于探索万物之理“统一场论”,终其后半生矢志不渝。在当时基本粒子实验数据不足的条件下,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爱因斯坦知难而进,屡败屡试。1929年他又提出一个万物之理新版本。那时他的广义相对论预言早就为天文观测所证实,头顶诺贝尔奖光环的爱因斯坦声誉如日中天,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明星。万物之理新版本消息透露后,媒体大肆渲染:《纽约时报》头版耸人听闻的标题:“爱因斯坦将所有物理学归结为一个定律”;《时代》杂志进行专访,以他的相片作为封面;其他报刊纷纷跟进,对爱因斯坦的崇拜达到宗教狂热的地步。但科学不是靠吹捧出来的,理论必须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才能为同行科学家所承认。具有“上帝之鞭”雅号的二十九岁青年物理学家泡利敢于挑战权威,他对爱因斯坦说:“你的这个理论是纯数学,与物理现实无关。”他预言:“在一年内你会放弃。”爱因斯坦果然不到一年就放弃了这个新版本,但并未死心,在1931年1月和10月又提出两个更新版本的万物之理,不幸也都以失败告终。爱因斯坦终于公开认错,他戏谑地对泡利说:“到底还是你对,你这个小淘气!”那时泡利尚未获得诺贝尔奖,爱因斯坦在这位年轻后辈面前坦然认错,展现出虚怀若谷的大师风范。

在和玻尔等人的论战中,爱因斯坦说过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子。”意思是他不赞成量子论几率解释。在长达二十多年的论战过程中,爱因斯坦坚持此立场。但越来越多的精确实验证明量子论的结果正确,使之成为有史以来最精确的理论。在事实面前,爱因斯坦有所省悟,他在1953年10月12日致玻尔的信中表示支持几率解释。

人们盛赞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方程的真和美,殊不知他在十年探索过程中屡遭挫折,迷途知返,不断改正错误,最终才得到正确的方程。“失败为成功之母”,即此之谓也。

语云:“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意思是君子犯错无损其光辉,但有一个前提,必须认错改过。爱因斯坦深谙此理,身体力行。反观某些文人学者,一旦成名就忘乎所以,错误事实俱在却拒不承认,遑论改过。

对他人的错误也应持正确态度。有人奉行“为尊者讳”,貌似爱之,实则害之。魏征敢于犯颜直谏,成就了一代明君唐太宗和初唐盛世;一味阿谀逢迎的佞臣近侍,纵容自命天纵聪明的昏君倒行逆施,到头来落得仓皇辞庙国破人亡。前鉴若此,可不慎欤!

【原载2010年1月27日《文汇

爱因斯坦名言 篇4

揭示出一定存在一个至高无上的精神

而我的宗教虔诚正是在于

对至高精神的一种谦卑的赞赏

“上帝不掷骰子”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有些著名观点:“上帝是不可捉摸的,但并无恶意”以及“上帝不掷骰子”。当被问及他研究物理的动机时,爱因斯坦回应道: “我想要知道上帝是如何创造世界的。我并不关心这种或那种现象,也不关心这种或那种元素的光谱。我想了解上帝的想法,其他都是细枝末节。”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周,当爱因斯坦得知老朋友、物理学家米歇尔・贝索(Michele Besso)去世时,他写信给贝索的家人: “他比我稍微提前离开了这个奇怪的世界,这并没有什么,对于我们这些有信仰的物理学家,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区别只是一种固有的幻觉。”

爱因斯坦所谓的 “上帝” 掷骰子,还有 “我们这些有信仰的物理学家”,都是什么意思呢?他所言究竟是字面意义还是在隐喻?是说他信仰无所谓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理论物理模型,还是说他相信存在着凌驾于时间限制之上的非人力量?又或者,他是出于礼貌,为了安慰贝索的家人才说了这番话?

身为历史上最有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为名所累,他所写或所说的几乎每一个字都会被人加以揣摩,细细品味其内涵和外延。也因此,谁都能轻易将这些名言脱离语境往想要的任何方向杜撰。

宇宙万物遵循着特定的法则

50岁的时候,爱因斯坦接受了一次采访,在这次采访中被直截了当地问及:你是否信神? “我不是无神论者,” 他开始说道,“这个问题的涉及面对于我们的思维而言过于广泛。我们像一个进入大型图书馆的孩子,图书馆里摆满了用各种语言写成的书籍,而他无所适从。孩子知道肯定有人写了这些书,但他不知道是怎么写的,也不认识写这些书的语言是哪种。孩子隐约觉得书的排放都依循某种神秘的顺序,但他不知道那是什么。对于我来说,即使最聪明的人对待上帝的态度亦是如此。我们看到宇宙间万物惊人地排列在一起,遵循着特定的法则,但我们只是朦朦胧胧知道个大概而已。”

这听起来像是爱因斯坦把宇宙的法则归功于某种神明,但究竟是哪一种神呢?是人格化的神还是某种超自然神力?美国科罗拉多的一位银行家曾写信就上帝的问题询问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回应道: “我无法想象一个人格化的上帝――一个会直接影响个人的行为、或是审判自己的造物的上帝。我们对可知世界的少得可怜的了解,揭示出一定存在一个至高无上的精神;而我的宗教虔诚正是在于对至高精神的一种谦卑的赞赏。我坚信这难以理解的宇宙揭示了至高理性力量的存在,这种坚信形成了我对上帝的看法。”

爱因斯坦关于上帝最著名的发言来自于一封电报,在这封电报里来信者让爱因斯坦用不超过 50 个字来回答此问题,而爱因斯坦只用了 32 个:

我信仰斯宾诺莎的上帝,他以万物之秩序示现,不会干涉人的命运和行为。

1997 年的一期《怀疑论者》( Skeptic )杂志(第 5 卷下半月刊)里面,我们首次完整披露了爱因斯坦讨论上帝问题的一批信件。信是从一个名叫盖・H・拉纳(Guy H. Raner)的美国二战退役海军老兵那儿获得的,拉纳曾就上帝问题与爱因斯坦通过信。

第一封信发自美国海军布干维尔号护航航母,日期为1945年6月14日,拉纳叙述了他在船上和一个受过耶稣会教育的天主教官员的谈话。这位官员称,一位基督教牧师用无可辩驳的三段论使爱因斯坦从无神论者变成了有神论者,“这三段论是:一项设计需要一个设计者;宇宙是一项设计;因此必然存在一位设计者。”

作为回应,拉纳指出宇宙学和演化理论充分解释了世界上最为明显的设计,“而且即使存在这么一位‘设计者’,他也只是个重组者并非创造者;再假设有这么个设计者,你就不得不假设还有设计者的设计者,等等。这样你就回到了原点,类似于地球是在象背上的说法――大象站在一只巨大的龟背上,然后乌龟叠着乌龟再叠着乌龟,如此往复。”

人格化的上帝是幼稚的

爱因斯坦在此时已闻名于世,时常会收到上百封这样的信件,许多都来自杰出的学者和科学家。因此,对爱因斯坦来说,给太平洋中央某军舰上的一个下等海军少尉写信,这足以表明这个故事让他有多生气。1945 年 7 月 2 日,爱因斯坦回击了:

我在6月10日收到了你的来信。我生平从未跟耶稣会的神父说过话,并且我对编造关于我的谎言这种放肆的行为感到很惊讶。当然,在一位耶稣会神父看来我是,并且一直是个无神论者。你的辩驳在我看来非常正确,阐述得再好不过了。在处理地球以外事物的过程中使用拟人化的概念往往存在误导――这是一种幼稚的比拟。就目前我们所掌握的而言,我们必须谦卑地赞赏这个世界美丽而和谐的构造,仅此而已。

四年后,1949年,拉纳再次致信爱因斯坦,寻求澄清:“有些人可能(将您的信件)解读为:在一个耶稣会神父看来,除了罗马天主教徒以外的任何人都是无神论者,而您实际上可能是一个正统的犹太人,或是自然神论信仰者,或者别的教徒。您是否有意为此类解读留下余地,还是说您是字典含义中的无神论者,即:‘不相信存在神或者上帝’?”

爱因斯坦名言 篇5

1978年3月14日一个风和日丽的很平常的日子,在德国乌尔姆小城,一个震惊课未来世界的小男孩诞生了,他就是相对论的创立者,开创了物理学新纪元的科学巨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从小就不同于寻常的孩子。

刚出生时,爱因斯坦的后脑就比一般的孩子大出许多,头骨呈棱形。他的母亲为儿子不同寻常的大脑袋惊讶不已,甚至担心他纤细的脖颈和弱小的身躯能不能撑起这么大的脑袋。但是她没有想到就是这个硕大的脑袋里滋生出的伟大意识,改变了这个世界的科学进程。而且,这异状的头颅,以后成为爱因斯坦独有的特征。

对儿子满怀期望的父母发现,到了该学会说话的时候了,爱因斯坦还不会说话。直到3岁才开始咿呀学语,说起话来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这让他的父母惊慌失措,赶紧找医生检查,担心爱因斯坦智商低下。其实,是爱因斯坦性格内向,不愿说话而已。

爱因斯坦从小喜欢大自然和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5岁时,家里给他找了个家庭女教师,爱因斯坦知道自己从此可能失去自由了,便大喊大叫,把凳子向女教师扔去,父母只好打消了让爱因斯坦“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打算。其实,爱因斯坦对那些需要耐心和毅力的游戏乐此不疲。有时,他用卡片和积木搭房子,一搭就是几个小时,不搭成功誓不罢休,肚子咕咕叫,也不会吃完饭再搭,直到搭好,才兴高采烈地去厨房找东西吃。

一些伟大的发现,往往是科学家小时候的兴趣指引着他的探索的步伐,爱因斯坦也不例外。在他67岁时,还能清晰的回忆起5岁时的那次感冒发烧和那只神秘的罗盘。那次感冒发烧,使平常就少言寡语的爱因斯坦更加安静了,他的父亲很心痛自己的儿子,就找来一个罗盘给他解闷,希望能转移他的注意力,减轻一些病痛。果不其然,小小的爱因斯坦用双手捧着这个罗盘,只见罗盘中间的那根指针在轻轻抖动,指向正北。不管他怎样转动罗盘,指针还是“倔强”地不为所动地指向正北方向。原本因发烧蜷缩在床上的爱因斯坦跳下了地,在屋子的各个角落转动起罗盘来,指针始终指着同一个方向。一连几天摆弄着罗盘,很多的迷惑问题从他的脑袋里“嗖嗖”地射出来,令他百思不得其解,便缠着爸爸和雅各布叔叔,连珠炮似的问了一大串问题,弄得两个大人只回答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就张嘴结舌了。他们也没有想到,在几十年后,爱因斯坦在相对论里天才地破解了那个颤动的小小指南针萌动的那些困惑。

10岁上学后,爱因斯坦虽然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却不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他在学校里,安静而行动缓慢,对老师的提问,常常像没听见一样,他的脑子里盘旋思考的都是自己的问题,老师甚至怀疑他智力有问题,同学取笑他是个“笨家伙”。中学后,他除了对数学一往情深之外,对其他课程一概不感兴趣。孤独的爱因斯坦开始在书中寻找自己精神的寄托和力量,阿基米德、牛顿、歌德、笛卡尔……他通过文字,和这些历史上的思想家和科学巨人交上了朋友。

叔叔雅各布是爱因斯坦最喜欢接触的人,因为叔叔在辅导他数学时,总能把枯燥的数学讲得生动有趣。他也经常和叔叔探讨一些自己的那些“奇异”的问题。有一次,他问叔叔:如果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起赛跑,能不能看到空间里振动着的电磁波呢?听到这个让人费解的科学问题,雅各布叔叔大为惊讶,他知道爱因斯坦提出的问题非同一遍,至少自己不能解答出来。

爱因斯坦的父亲还是个乐善好施的人,他经常邀请一些穷大学生到家里吃饭。其中,有一个叫塔尔梅的可以说是爱因斯坦的启蒙老师,他每次来,总喜欢和爱因斯坦谈论数学问题,还给了很多通俗的自然科学书籍给他看,引起了爱因斯坦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并在中学就开始自学起微积分来。虽然爱因斯坦在学校的数学成绩总是第一,但是老师并不喜欢他,因为这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让老师也不知如何回答,异常尴尬。

安静而喜欢独来独往,经常陷于沉思而不顾周围一切成了别人看爱因斯坦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但是,他一拉起小提琴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受母亲的熏陶,爱因斯坦从小就对音乐非常敏感,5岁就跟母亲学习小提琴,不久他就能够演奏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奏鸣曲了。爱因斯坦唯一的爱好和消遣就是拉小提琴,他曾经和专业的小提琴手共同演奏四重奏,达到了艺术家的完美境地。成名后,他到每一个地方讲学和访友,都随身带着小提琴,和一些著名科学家面红耳赤地讨论完学术问题之后,再共同拉拉弹弹几首乐曲,音乐把爱因斯坦和他的科学家朋友们的友谊变得别样光彩。

爱因斯坦名言 篇6

1955年4月18日,“相对论之父”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医院去世,终年76岁。全世界为之震惊,安静的小镇顿时挤满记者和科学界名人。场面看起来有点疯狂。

爱因斯坦生前立下遗嘱,要求把他的骨灰撒在不为人知的地方,不发讣告、不建坟墓、不立纪念碑。时任普林斯顿大学病理科主任托马斯 哈维,虽和爱因斯坦只有一面之缘,却有幸成为他的验尸医生。哈维突发奇想:何不将爱因斯坦的大脑“偷走”,探究一下他的大脑与常人有什么不同。他和爱因斯坦的长子汉斯秘密协商,达成协议:取出爱因斯坦的大脑,以供科学研究之用。汉斯的条件则是:哈维研究的结果不得用于牟取私利,必须发表在科学期刊上。

在爱因斯坦遗嘱执行人奥托 内森的监视下,哈维按照程序解剖了爱因斯坦的遗体,逐一检查器官,将它们称重并描述器官外观,最后对外宣布:爱因斯坦的死因为“大动脉瘤破裂”。不久,爱因斯坦的遗体火化。

然而,火化前,哈维并没有把他的大脑放回头颅内,而是放到一个装满甲醛的容器中偷偷带走。

哈维立即辞掉工作,开始潜心研究这位大科学家与众不同的天赋,以期揭开其中的奥秘。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哈维“偷走”爱因斯坦大脑的事不久被泄露,舆论一片哗然,纷纷对他予以谴责。哈维极力辩解:“爱因斯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天才,把他的大脑和遗体一起烧掉,我会抱憾终生的。我不能那样做。”

汉斯见事情败露,严厉警告哈维不得违背诺言。为了兑现承诺,也为了研究方便,哈维带着爱因斯坦的大脑去了费城,请一位科学家朋友将大脑切成240片,保存在福尔马林溶液中。切下爱因斯坦的大脑后,哈维先从脑动脉中注入防腐剂,又从各个角度拍了很多照片保存,再请一位画家画了素描,并将脑子每一块地方都贴上有详细记录的卷标。此后,不管走到哪里,他总是将装有组织切片的箱子随身携带。

此后十年间,哈维的研究一直没取得任何成果。他决定借助外力。1989年,他给加拿大汉米尔顿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维特森博士发去一份传真,问她是否愿意接手这项研究。得到肯定答复后,哈维驾车前往加拿大,将爱因斯坦的脑组织切片交到维特森手中。虽然只得到爱因斯坦大脑的顶叶组织切片,以及哈维在切开大脑之前拍摄的照片与记录,但经过认真研究,1999年,维特森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上发表了题为《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异乎寻常的大脑》的论文。文中对爱因斯坦大脑的整体形态做了一定的分析:爱因斯坦大脑左右半球的顶下叶区域异常发达,比普通人的平均厚度多出一厘米,以致爱因斯坦的大脑宽度超过普通人15%左右,使他位于大脑后上部的顶下叶区域在视觉空间认知、数学思维和运动想象力方面的发挥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爱因斯坦大脑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缺少常人大脑中的一种皱沟,而缺少这一皱沟,很可能导致位于顶下叶区域的神经元彼此间更容易建立起联系,使他的思维更活跃……

哈维虽然没有取得研究成果,但他要帮助爱因斯坦实现一个愿望。爱因斯坦生病时,曾向哈维提出,想做一次横贯美国东西部的旅行。1997年10月,在作家帕特尼达陪同下,哈维驾车带着爱因斯坦的大脑切片,从东向西,由新泽西州一直开到加利福尼亚州,完成爱因斯坦的遗愿。

在此期间,美国联邦调查局为防止爱因斯坦的大脑在旅途中出现意外,秘密派特工全程跟踪保护。哈维从东到西走了4000公里,联邦调查局特工竟跟踪了他4000公里。

得知自己被跟踪后,哈维惊出一身冷汗。他感到从未有过的疲惫,思虑再三,决定放弃扮演爱因斯坦大脑“保管员”的角色。1998年,已经85岁的他将爱因斯坦的大脑转交给普林斯顿大学医院保管。他如释重负:“我终于卸下扛了整整43年的重负,它(爱因斯坦的大脑)和我没有任何关系了。不管外界对我怎样评价,现在,我已经不在乎了。我坚信我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虽然我曾拥有世界上最伟大科学家的大脑,但它的巨大责任感让我浑身疲惫。现在好了,这一切终于结束了。”

爱因斯坦的名言范文 篇7

2、这世界不会被那些作恶多端的人毁灭,而是冷眼旁观、选择保持缄默的人。

3、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4、所谓现实只不过是一个错觉,虽然这个错觉非常持久。

5、人生就像骑单车。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

6、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具有更大的威力。

7、在天才和勤奋两者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是几乎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8、道德毫无神圣之处;皆因只是人之常情。

9、我们的科学史,只写某人某人取得成功,在成功者之前探索道路的,发现“此路不通”的失败者统统不写,这是很不公平的。

10、我绝对相信,在这个世界上,财富绝不能使人类进步。

11、我们不能用制造问题时的同一水平思维来解决问题。

12、一个从不犯错误的人,一定从来没有尝试过任何新鲜事物。

13、如果A代表一个人的成功,那么A等于x加y加z。勤奋工作是x;y是玩耍,而z是把嘴闭上。

14、当我们的知识之圆扩大之时,我们所面临的未知的圆周也一样。

15、只要你不放弃尝试,就永远不会失败。

16、上帝难以捉摸,但并不心怀恶意。

17、人生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取得什么。

18、道德毫无神圣之处,它纯粹只是人之常情。

19、现实只是一抹幻影,尽管它从不消散。

20、我喜欢旅行,但不喜欢到达目的地。

21、如果给我1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弄清楚这道题到底在问什么。一旦清楚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

22、巧合是上帝保持匿名的方式。

23、一个物体的质量就是其所含能量的度量单位。

24、想象比知识更重要。你的头脑是你最有用的资产,但如果使用不当,它会是你最大的负债。

25、我评定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只有一个标准,即:看他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自我”,他摆脱了“自我”又是为什么。

26、你要知道科学方法的实质,不要去听一个科学家对你说些什么,而要仔细看他在做什么。

27、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会显得特别美好。

28、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她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29、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

30、在真理和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戏笑中垮台!

31、雄心壮志或单纯的责任感不会产生任何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只有对于人类和对于客观事物的热爱与献身精神,才能产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32、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33、任何物体以光速运动时,其长度将会缩短为零。

34、如果你不能简单说清楚,就是你没完全明白。

35、量子力学的确让人印象深刻。但是我的内心却有一个声音告诉我,它还不是正确的理论。这个理论是说了很多,但它并没有引领我们更接近上帝的秘密。我,无论如何,深信上帝不掷骰子。

36、凡在小事上对弄虚作假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

37、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

38、任何一个有智力的笨蛋都可以把事情搞得更大,更复杂,也更激烈。往相反的方向前进则需要天份,以及很大的勇气。

39、世界上最让我难以理解的就是所得税。

40、有一种无穷无尽的能量源,迄今为止科学都没有对他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这是一种生命力,包含并统领所有其它的一切。而且在任何宇宙的运行现象之后,甚至还没有被我们定义。这种生命力叫“爱”。

41、我评定一个人的真正的价值只有一个标准,即:看他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自我”,他摆脱了“自我”,又是为什么。

42、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

43、态度上的弱点会变成性格上的弱点。所谓有一定的见识或修养的人,通常都是能够注意或掌握自己态度的人。

44、宇宙中一切物质都不存在,唯有精神永恒!

45、我害怕有一天,科技会取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我们的世界将会充斥着一群白痴。

46、我想知道上帝的构思;其他的都只是细节。

47、不要为成功而努力,要为作一个有价值的人而努力。

48、不要担心你在数学上遇到的困难;我敢保证我遇到的困难比你还大得多。

49、精神错乱: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作同一件事,而期待会有不同的结果。

50、我要做的只是以我微薄的绵力来为真理和正义服务。

51、科学的不朽荣誉,在于它通过对人类心灵的作用,克服了人们在自己面前和在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感。

52、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的目的——这种理论,我把它叫做猪栏式的理想。

53、创新不是由逻辑思维带来的,尽管最后的产物有赖于一个符合逻辑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