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鲧(gǔn)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bēi)九泽,度( dúo)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选自《经典史记》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氾滥於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榖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於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於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孟子.滕文公上》
这段古文的意思是: 在唐尧做部落首领的时候,天下还没有治理好。大水不顺河道而乱流,在天下泛乱。 野草树木茂盛,飞禽走兽繁殖,五谷不能成熟,禽兽威胁百姓。四方之内纵横交错着兽蹄鸟迹所形成的道路。唐尧为此而独自忧虑,于是选拔举用虞舜对此进行分治。 虞舜委任他一个叫益的臣子做掌火之官,益就在山泽之中燃起大火,飞禽走兽被烧得逃匿躲藏起来。 大禹疏通黄河的九条河道,疏导济水、漯水,使九河、济水和漯水流到海里去;把汝水、汉水打开缺口,引导水流,排除淮水、泗水的水道淤塞之处,使它们注入长江;除去灾害之后,中原地带才可以耕种并供给食粮。 在这时,大禹在外治水八年,因为忙于疏导河流,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却没有进去看望家人。 这段古文描写了尧舜禹时代遭遇自然灾害的情景,叙述了他们征服灾害的过程和方法,反映了古人战胜自然灾害的智慧和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 古人善于用分治和疏导来处理人和自然的矛盾非常值得今人借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非常值得今人学习。
注释: (1)“尧”,传说中我国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史称唐尧。 (2)“犹”,还。“平”,安定,治理好。 (3)“洪”,大。“横流”,不顺水道乱流。 (4)“畅茂”,茂盛。 (5)“登”,成熟。 (6)“逼”,同“逼”,这里是威胁的意思。 (7)“道”,道路。“交”,纵横交错。“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是对四方来说的,指黄河流域一带中原地区。 (8)“举”,选拔,举用。“舜”传说中我国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史称虞舜。“敷治”,分治。 (9)“益”,舜的臣子。“掌”,主管。“掌火”,主管火的官。 (10)“烈”,放火,纵火。“烈山泽”,在山泽中燃起大火。“焚”,烧。 (11)“匿”,隐藏,躲避。 (12)“禹”,传说中我国古代部落联盟领袖,亦称大禹,夏禹。“疏”,疏通。“九河”,相传古时黄河自孟津以北,即分为九条河道。今天津市、河北之间及山东惠民等地区,都是九河故道。 (13)“瀹”,疏导。“済”,“漯”,都是水名。 (14)“注”,使……流入。“注诸海”,使九河和済、漯两条河的水流到海去。这里的“诸”是“之於”二字的合音。 (15)“决”,打开缺口,引导水流。“汝”,“汉”,都是水名。 (16)“排”,排除水道淤塞之处。“淮”,“泗”,都是水名。 (17)“江”,指长江。 (18)“是时”,这时。“其门”,指禹的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