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国学经典 > 文言文 > 高一语文上册必背文言文及古诗词【通用5篇】正文

《高一语文上册必背文言文及古诗词【通用5篇】》

时间: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它生动地记叙了邹忌婉辞劝说齐王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修明政治的故事文章叙事完整,曲折动人,说理充分而富有鼓动性。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本文是小编帮家人们整理的高一语文上册必背文言文及古诗词【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篇1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 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①,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②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 我长③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④万,而专属⑤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节选自《战国策》)

【注】①昭奚恤:楚国的令尹(相)。②江乙:卫国人,当时在楚国做官。③长:为首领,执掌。④带甲:精兵。⑤属:隶属,归属。

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2分)

(1)今齐地方千里____。

(2)兽见之皆走____。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

(2)犹百兽之畏虎也。

译文:

9.【甲】【乙】两文都采用设喻方法说理。【甲】文邹思用切身经历设喻,劝谏齐威王____;

【乙】文江乙用寓言设喻,告诉楚宣王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寓言故事是____ 。(2分)

参考答案:

7、 (1)方圆 (2)跑(2分)

8、(4分)(1)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2)这就象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9、(2分)甲: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乙:狐假虎威。

邹忌讽齐王纳谏启示 篇2

邹忌,先说自己的情况,仅仅因为妻妾客人的爱、怕、求,自己对于一件“吾与徐工”谁美的,显而易见的判断 都不能得到真实的答案,而被蒙在鼓里,蔽矣。

对于齐王,子民和大臣们有不止爱、怕、求,而且事情也不是谁美的简单问题,很多涉及治国大道,利益多寡等等,那么大王你和我相比,比我还要收蒙蔽。

另外,大王不够开明所以您听到的是蒙蔽的言辞。如果大王,开诚布公,广开言路,就能防止“蔽甚”,就能更好的了解您的子民和您的疆土情况。

启示:我们要能够直面批评,(文中提到的各种谏)并理智对待分析判断,加强自身素质锻炼,健全情商修养;对于管理者,更要吸取这个故事教训,多听取基层言论,做好员工服务,才能建设更团结有力的企业队伍;对于工程技术人员,要从各种设计方案吸取可取之处,择其善从之,为产品优化,创新产品而拓宽思路……

这个启示,就是你有什么感想,我不同的时候读一遍就会有不同的感悟和启示。有的时候,比较自负,读这个时候,就会觉得,因为太过自负,而刚愎自用,没有听取旁人言论。有时候,向领导提建议没有被采纳,就会想到,我应该学习邹忌的说话方式,让上司更容易接纳我的意见。等等吧。答案可以有很多的。

扩展:邹忌讽齐王纳谏写作特色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两汉:刘向 撰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谤讥 一作:谤议)

写作特色

1.情节完整,人物生动。

全文虽然只有三百多字,却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邹忌的两次窥镜,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以及“暮寝而思”等情节,妙趣横生,富于生活气息,亲切有味。对人物的刻画特别讲究。如对邹忌,作者不重形体的刻画,而是着重用细节和对话,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又如,齐王只有两个举动,一是“王曰:‘善。’”二是“乃下令……”,就把一个贤明的君主形象表现得生动传神。

2.叙事简洁,剪裁巧妙。

对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节,作者作了绘声绘色的描绘,对他的进谏,却只作概括的叙述。对臣民的进谏,也突出重点,记叙“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时期的不同情况,使读者从中体会齐王纳谏后的巨大变化,而对齐王最初受蔽之深,齐国积弊之多,以及具体如何改革等,都只从侧面暗示,略而不写,使文章的中心更为突出。三问三答,也没有从每个人的形态上去描写,而是通过不同语言来显现人物对问题的不同态度。用笔简洁,辞约意丰。

3.语言繁简适度。

邹忌的三问,内容完全相同,只是在文字上略有变化,既表现了他的怀疑,又毫无重复之感。三答的意思也相同,但感情色彩却大不一样。齐王的回答只有一个“善”字,既表现了他的态度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矜持与尊贵。。

4.设喻说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设喻说理是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文章先写邹忌与徐公比美,接着对妻,妾,客的赞美之词进行了分析,为下文的设喻说理做了必要的铺垫。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先从自己的私事说起,随后以私事比国事,让齐威王从中受到启发。这种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事大事,用设喻来讲道理,表明了只要语言含蓄委婉,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使得对方愉快的接受。

全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设喻说理】

设喻,又叫讽喻,这是比喻修辞的一种扩大化的用法,是借叙述一个故事,通过暗示、类比,说明某一事理,表述某一主张的富有机智幽默情趣比较婉曲的语言表达方式。它往往是一段话,甚至是一篇文章,用整个故事透露出喻意,不用比喻词,喻意较含蓄,让读者去体会两件事情在道理上的相似之处,有时有“意在言外”之感。讽喻的使用非常灵活,既可以在行文中插叙,并且点明本意;也可以独立成章,寓意其中,并不明说,而留给读者以思考。无论是哪种形式,一般都蕴含着讽谏、讥刺、规劝、批评、诱导的意义。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篇3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问题。

[甲](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乙]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阅读[甲]文,从齐王的角度看,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乙]文中,晏子的言行被后人称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解释下面加粗字词的意思。

(1)上书谏寡人者 谏:_________

(2)闻寡人之耳者 闻:_________

(3)齐人也,坐盗 坐:_________

(4)其实味不同其 实:_________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宋史》记载:“(赵普)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有人说赵普该向邹忌和晏子学习,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要虚心采纳别人的意见 捍卫国家尊严 机智善辩的才能

2.(1)规劝。(2)使……听到。(3)犯罪。(4)它们(的)果实。

3.(1)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

(2)圣人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4.示例一:同意。在解决一个问题或处理一件事时,可以采用机智幽默的语言(或:采用类比、设喻等方法)来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便于对方理解和采纳。

示例二:不同意。尽管有时候语言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敢于坚持自己的原则需要更大的勇气,赵普的行为是他个性最好的体现。(意对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篇4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题。

(一)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

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④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⑤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节选自《新序》)

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③侍御:侍从妃子。④被:穿上。⑤谄谀:奉承拍马。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1)臣之妻私臣 私:____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上面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偏爱

(2)当面

2.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深了

3.①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

②使用排比的方式,增强语势,有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③语言委婉含蓄,使对方受到启发

④处处为国为君着想,晓以利害(言之成理即可。)

4.齐国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齐威王也善于纳谏。而宋昭公却一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道谏言

5.示例: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阿谀奉承者蒙蔽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等)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篇5

《战国策》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⒌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朝服衣冠: ②孰视之:

③皆以美于徐公: ④期年之后:

⒍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

②能谤讥于市朝。

译文: 。

⒎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1刍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答: 。

⒏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分)

答: 。

参考答案:

(一) (16分)

⒌ (4分)

①朝服衣冠:穿戴 ②孰视之:通“熟”。缜密,仔细,周详

③皆以美于徐公:认为 ④期年之后:一年

⒍ (4分)

①译文:从这件事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厉害了

②译文: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

⒎(4分)头脑清醒、善于思考、精明能干、深谋远虑。

⒏(4分)是因为邹忌以自己的实际例子,来告诫威王要虚心纳谏,对臣下友好,要赏罚分明,要亲近向自己提建议的人,远离光奉承自己的人,所以数月来提建议的人,宫中像集市一样。一年之后想提也提不出了。威王的虚心纳谏,是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关键。

2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刺 讽( ) (2)臣之妻私臣营 私( )

(3)乃下令 乃( ) (4)闻寡人之耳者 闻(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这个句子。(2分)

译文:

22.“群臣吏民”进谏的三种方式依次是什么?请用语文段中的词语回答。(3分)

答:

23.请结合课文分析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答:

参考答案:

20.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的规劝。 偏爱 于是否 使……听到(4分)

21.期一年以后,(人们)即使想进谏,也没什么要可说的了。(2分)

面刺; 上书;谤讥(3分)

23.齐王是一个为了修明政治,善于广开言路,从谏如流,行动果断的君王。(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