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最新9篇】》
本文是小编沉默帮大伙儿找到的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最新9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始得西山宴游记 篇1
重阳节在我们的国家是非常重要的节日,而重阳节在这当中也是形成了许许多多的文化和习俗,2021福州重阳节旅游景点推荐有哪些你知道吗?共同阅读2021福州重阳节旅游景点推荐,请您阅读!
福州重阳节旅游景点推荐1、三坊七巷
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要算三坊七巷街区。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_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2、福州国家森林公园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是福建省首家部级森林公园,是全国十大森林公园之一,属于4A景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原名福州树木园,创建于1960年2月。1993年改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园内最高处的笔架山海拔643米。公园内有木棉树、钻天杨、南洋杉、樟树、油松、银杏、水杉等全国各地及36个国家2500多种国内外珍贵树种。龙潭溪自北向南流贯园中,以苏铁园、棕榈园、珍稀植物园、竹类观赏园、树木观赏园,花卉盆景园及榕树景观区等多个植物专类园构成的树木观赏区,还有历史悠久的宋古驿道、清刘冰心墓、正心寺等人文景观。交通 公交945、802路(驾驶室右挡风玻璃处放置“本车开往森林公园”标志的即可乘坐)到公园正门,947路到达公园南门。
3、石竹山
位于福清宏路镇西25公里处,因“石能留影常来鹤,竹欲摩空尽作龙”而得名。山上有胜景石竹寺、狮子岩等128处,现为福建省十大风景区之一。石竹山素有雅胜鼓山之誉,为福建省道教名山。山间有紫云洞、桃源洞、通天洞、日月洞、摘星台、化龙窝、鹤影石、鸳鸯石、棋盘少、龟蛇石、蟠桃石、洞天等奇岩怪石、天然石景。石竹山风光以石竹寺为中心,石竹山的石竹寺又名九仙阁,相传在汉武帝刘乇时,在福州市于山-的何氏九兄弟在此得道成仙,后人建筑九仙阁,以资纪念。九仙阁始建于唐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宋、明重修,1979年又重修。该寺建于状元峰下半山腰的悬岩峭壁上,一面依山、三面悬空,远望如空中楼阁,天宫仙苑。寺后群峰嵯峨,四周绿竹耸立,红墙碧瓦,典雅清幽。寺始建于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初名“灵宝观”。宋干道九年(1173年)丞相史浩重修时,因周围多奇石幽竹,遂改名“石竹寺”。
重阳节的来历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重阳节为何登高赏菊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喝重阳酒
“重阳酒”即用优质糯米酿成的甜酒,于重阳节装进小陶瓷坛子密封保存。可能是因为温度和湿度比较适宜,所以酿出的酒特别醇,是米酒中的上品,甜纯美,男女老少皆宜,起源于西北少数民族。
始得西山宴游记范文 篇2
探韦国清未遇
百里寻君未遇君,
马蹄踏碎岭头云。
归来偶过山梅树,
每朵黄花一点香。
这首诗,包含着胡志明对韦国清一片深深的革命情怀!
1955年,韦国清结束越南顾问团工作,回到广西出任广西省省长。1958年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后,任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之后,胡志明主席更加频繁地到广西访问、度假,像走亲戚那样,常来常往。
尤其令广西人民难忘的是1960―1962年,胡志明连续3年在南宁、桂林度假过生日,与广西人民度过了一段极其美好的时光。
作为历史见证的新闻电影人,我们记录了胡志明的3次广西之行,为他拍了电影。谨此回眸一些往事,以寄托我们的纪念。
祝寿
1960年5月19日,是胡志明70大寿。他老人家为避开越南国内为其举行祝寿活动,他拉着何伟大使(中国驻越南大使)悄悄乘飞机离开河内到南宁来了。胡志明一下弦梯,就神秘地对前来机场迎接他的韦国清说:“我是偷偷出来的,就在南宁休息几天,你们不要声张,也不要为我做生日。”韦国清微微地笑了笑。
在机场上,少先队员给胡志明主席献上鲜花,不停地喊“胡主席好!”“胡主席好!”胡志明主席亲着少先队员的脸庞慈祥地说:“不要叫胡主席,叫胡伯伯。”于是,孩子们改了口齐声地喊:“胡伯伯好,胡伯伯好!”胡志明乐开了怀。
5月19日,胡志明70大寿的当天晚上,韦国清在他下榻的西园饭店设宴,自治区党委其他领导乔晓光、伍晋南,南宁市委书记陈枫,韦国清的夫人许其倩及两个孩子等出席陪同,一同为胡志明祝寿。席间,韦国清热情洋溢地说:“敬爱的胡主席,今天是您70大寿,我们少数人和您一起过生日,只是给您老人家上一碗寿面,表达我们的一点心意。”还未说完,胡志明就插话说:“不是讲好了的,国清呀,你怎么又违反了约定呢?”这时候,大人小孩都举起了杯子,“祝贺胡主席,胡伯伯健康长寿!”胡志明感激地热烈拥抱韦国清,然后把韦国清的两个孩子拉到了身边,抚摸着他们的脸蛋,亲了又亲。随后,韦国清和何伟向胡志明递交了、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联名发来的贺电。贺电称胡志明是“越南劳动党的创始者和领导者,越南人民最敬爱的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最杰出的战士和中国人民最亲密的朋友”。宣读贺电后,宴会上响起热烈的掌声,长久不息,宴会厅沉浸在中越友谊情深谊厚的欢乐气氛之中,顿时,《胡志明颂》乐曲四起……胡志明格外高兴,他用流利的汉语提议,请在座的几位女同志一起合唱《东方红》,他老人家做指挥,歌声响彻了邕江河畔……
晚宴后,自治区和南宁市的领导与何伟大使一起陪同胡志明观看了少年儿童演出。胡志明兴致很高,当看到粤剧《搜书院》放风筝时,他把扮演“翠莲”的小演员拉了过来坐在自己身边,脸贴着脸,亲了又亲,并用粤语问长问短,称赞她演得好。
胡志明在南宁期间,韦国清还陪同他畅游邕江,游青山,登人民公园炮台,参观博物馆、展览馆,到幼儿园看望了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小朋友。还到了街道商店、邮亭报摊与售货员及群众进行访问和亲切交谈,他老人家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胡志明还特地前往南宁市郊区心圩镇,看望了中国帮助越南培育人才的“育才学校”全体师生,慰问中国教师并勉励越南的孩子们努力学习。胡志明参观访问南宁的中越友谊情景,我们一一摄入了电影记录片之中。后来,广西电影制片厂编辑制作成影片《胡志明主席访问南宁》,在广西各地影院上映。
再祝寿
1961年5月14日,胡志明在他71岁生日临近的时候,还是为了避免国内给他搞祝寿活动,他又和何伟大使一起从河内直飞桂林度假。前一天,广西电影制片厂编导郭学亭、摄影师叶宁、杨玉铭、蒙雄强及照明师等人先期到达桂林。胡志明一下飞机就对韦国清说:“你们的消息真灵通呀!”韦国清说:“热烈欢迎胡主席来桂林度假。”当步出机坪时,胡志明与韦国清、何伟大使滔滔不绝地谈起他20年前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工作的情景,抑制不住故地重游的兴奋。
是晚,韦国清和桂林市领导在榕湖饭店设宴提前祝贺胡志明71岁生日,许其倩及孩子和市里的其他领导及文艺界的朋友应邀参加寿宴致贺。宴会席间,有说有笑,共叙中越情谊,还到小舞台那边欢歌起舞,大家沉醉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
在桂林,胡志明在韦国清及家人、桂林市领导的陪同下,登上了叠彩山、伏波山,美丽的甲天下山水风光尽收眼底,在伏波山巅高处“南天一柱”,极目楚天舒。随后,还游览了迷宫似的芦笛岩和七星岩。在七星岩游览时,壮族姑娘导游在一处硕大的外形像桃子般晶莹剔透的钟乳石前说:“这是献给胡伯伯过生日的大寿桃!”说完,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胡伯伯笑得十分开心,连声说“谢谢”。
次日,登上游轮游览漓江引起了胡志明更大的兴趣。当游轮开到冠岩时,他乐呵呵地下了船,涉水摸着岩壁淌过河去。他老人家抬起了一只脚,打趣地对大家说:“还是我的陆海空‘抗战鞋’(用汽车轮胎胶切割做成的凉鞋)管用,多方便啊!你看,摄影师(指叶宁)也都穿着‘抗战鞋’呢!”说得大家都乐了。在胡志明带领下,陪同人员也一个个脱了鞋,卷起裤腿,一起涉水游览,好不快乐。
游船开往阳朔途中,胡志明神采奕奕,不时在甲板上指挥大家唱歌,时而又与大家跳集体舞,手舞足蹈,无比快乐!“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胡志明目不转睛地观看迷人的山水景致,赞叹漓江两岸的美景和阳朔风光。这
时,他情不自禁地拿起毛笔来,泼墨书写了“阳朔风景好”的条幅,赠送给阳朔县。
夕阳西下,已是黄昏。胡志明这才转乘汽车,离开阳朔返回桂林。
第二天,在他下榻的榕湖饭店,又挥笔书赠榕湖饭店他游览漓江时即兴作的一首中文诗:
桂林山水甲天下,
如诗中画画中诗。
山中樵父唱,
江上客船归。奇!
次日,胡志明离开桂林返回河内,桂林市人民为他送行,祝福他老人家一路平安。
三祝寿
荷花绽开,又是一年。
1962年初夏,胡志明在他72岁寿辰的前一天,又来到南宁度假。生日的那一天,韦国清夫妇邀请他到家里作客,参观居家。许其倩与大女儿早早就在家门前敬候胡志明的到来。胡志明一进门,就牵着孩子一同玩耍。胡志明特别喜欢孩子,童心未泯,这时,他又把韦家刚出生几个月的男孩搂在怀里,这位老人家用一只手抚摸他那嫩白的光脚丫,一只手在他那水灵灵的大眼睛前面摆动,不停地说:“小宝乖乖,小宝乖乖!”而摄影师们则忙着把老小逗乐的情形一一拍摄下来。
此间,胡志明向韦国清赠送了越南礼品,韦国清同时也回赠了广西礼品。这些礼品表达了中越两国人民的友谊与“同志加兄弟”的情怀,祝愿中越友谊万古长青。
晚上,韦国清举行家宴,为老朋友祝寿。时任自治区党委常务书记乔晓光夫妇参加了祝寿。乔晓光在越南担任政治顾问团副团长时就和胡志明成了好朋友。这一别开生面的家宴,大小共16人围着一个大圆桌,彼此谈笑风生,非常热闹,大家一齐举杯祝贺他老人家健康长寿。席上,韦国清把、刘少奇、、联名发来的贺电宣读并交给胡志明。
晚宴结束后,在胡志明下榻的西园饭店一号楼举行了小型晚会。适逢正在南宁演出的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先生也应邀与会,他特地为胡志明编说了一段相声,令他老人家捧腹大笑。当晚会上合唱《胡志明颂》时,他高兴得站起来面对大家热烈鼓掌致谢。尔后,他建议大家一起唱《东方红》,他又自告奋勇挥起双手担任指挥。晚会自始至终洋溢着中越两国人民浓浓的情意。
第二天,胡志明带着中国领导人的祝福,带着广西各族人民的友谊回到越南。
始得西山宴游记范文 篇3
徐 敏
8月29日至30日,一个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使命的会议――“临潼发展论坛”在风景秀丽的骊山脚下召开,来自国家有关部委以及陕西省、西安市的众多领导和专家齐聚临潼,共同绘制该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蓝图。此次论坛所确立的“规划立区”和“温泉开发”两大主题,将首次向社会各界全面地描绘临潼区的未来发展格局。
记者在此次论坛上了解到,临潼915平方公里的辖区已重新进行了系统规划,初步制定的方案将把未来的临潼划分为六大区域:以行政管理、生活居住为主要职能的生态新区;以华清池、骊山以及仿唐街景为特色的唐文化区;以火车站,南、北大街为主的商业区;以秦陵保护区以东工业园为主的工业区;以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为核心的秦文化旅游区;以市区周边村镇为主的新农村示范区。
在此次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副院长黄桂田、西安市规划局局长和红星等,围绕临潼区域规划的主题做了精彩的演讲。在论坛专门设立的“温泉分论坛”上,来自日本、台湾的温泉学者以及城市规划、风景设计、地质地貌、历史文化,营销策划等方面的专家,一起为打造临潼“中国御汤之都”献计献策。
本刊副社长王保国也出席了此次论坛,并提交了有关临潼发展的几点建议。
文化产业突破 创意经济推动
王保国
作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临潼未来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应该是加大力气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创意经济,惟有这样,临潼的经济发展才会有后劲、才会有持续的生命力。
对未来临潼经济的发展,提三个方面的建议:
开发新丰镇刘邦孝亲旅游项目,使整个西安的东线游向前延仲至新丰镇,变一日游为两日游。
据史料记载:汉高祖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将其父(太上皇)从今江苏徐州沛县丰邑家乡接到长安。太上皇思念家乡,不习惯都市生活,刘邦便在长安城东南秦骊邑的基础上为其修建宫邸,布局建筑一如丰邑,并迁来家乡父老,携来鸡犬牛羊,异地为乡,新丰因此得名。该遗址位于今西安城东临潼区新丰镇西南2,5公里处的沙河村南。遗址四周有夯筑城遗迹,城为长方形,东西600米,南北670米,城墙基础夯土宽7米,城外有城壕。考古人员在城墙西南角墙下发现一排五角形排水管道。在遗址的西南部到处散见秦代砖瓦,为秦代大型建筑群。城内有汉代建筑群遗址。出土遗物有板瓦、筒瓦、瓦当,砖等。另外还出土有铁锹、铜镞等遗物。
开发这一旅游资源,旨在弘扬中华民族至善至孝的传统美德,倡导“万善以孝为先”的道德理念,这也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
从经济角度来考虑,旅游线路延伸了,游客多待一个晚上,其经济效益是不言而喻的。
开发“鸿门宴”品牌
鸿门宴遗址位于临潼县新丰镇鸿门堡村,距秦兵马俑博物馆2,5公里,是骊山风景中最北的旅游点。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河,地处潼关通长安之要道,遗址前横着一公里长的峭塬,中间像刀劈似的断为两半,南北洞开,犹如城门,鸿门因此而得名。
相传,秦末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刘邦先进关中,打败秦军,俘虏子婴,驻军灞上;而势力强大的项羽后进关中,驻军鸿门。
公元207年,项羽从谋士范增之计,在鸿门设宴,企图借机杀掉刘邦,于是演出了一幕“鸿门宴”,著名的典故“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就是指这段故事。而“鸿门宴”这一典故在全球的影响是极大的,就连美国总统、俄罗斯总统也常常在自己的讲话中引用“鸿门宴”的典故。
现存的鸿门宴遗址用青砖砌成,10米高的旗杆上飘扬着杏黄色的帅旗,台子北面建了一座蒙古包似的军帐,门口高挂“楚高军旗”,帐内模拟当时的宴会场面。军帐用玻璃钢制成,里面塑有“项庄舞剑”、“樊哙闯帐”等塑像,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战事中的重要一幕。但这一切都是静态的,仅供观赏,没有可参与性,故难以吸引旅游者。
因此建议,推出夜宿新丰镇、观赏鸿门乐舞,品尝鸿门宴佳肴的主题游活动。
重建一座极富汉代风格的军事大营,营内一切皆按汉军的典章,设立元帅帐、将军帐、校尉帐、军卒帐等,营中所有工作人员,皆扮成元帅、将军、士卒、刀斧手,弓箭手等,并配有歌伎。
可参照骊山实景歌舞的形式,推出一台大型实景剧“鸿门乐舞”,在观赏乐舞的同时,再推出大型的、仿古的鸿门夜宴,让游客一边欣赏汉代乐舞,一边吃着古式烧烤,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身边的服务员皆打扮成汉代军士,刀斧手的形象,端酒送菜时高声吆喝,唱和着汉代的菜名。食几,坐垫必须是仿汉代的。此外,餐具、酒器等也必须是仿汉代的青铜器和粗瓷器。
试问全球有哪个“宴”,能有“鸿门宴”的知名度高?仅仅推出以“鸿门宴”冠名的系列菜肴大餐,就极富市场卖点和竞争力。
从尊重知识产权,维护民族文化遗产尊严的角度考虑,实行秦兵马俑复制品的定点生产和机构专卖制。
众所周知,兵马俑是秦始皇陵陪葬的兵马陶塑群,都是按秦军的将卒形象塑造的,是形象生动逼真的艺术品。其中除少数领队者披铠甲外,其余都不戴头盔,一个个短袍束带,扎绑腿,挟弓弩,挎箭囊,神采奕奕。这批兵马俑的发现,对于研究秦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仅一号坑的发现,就震动了世界考古界,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
然而,在西安,在临潼,乃至在全国旅游市场上,各种类型和材质的兵马俑复制品比比皆是,而且相当一些是粗制滥造的东西,根本无艺术性可言,严重地影响到了秦兵马俑的艺术形象,也影响到了中国民族文化遗产在国际旅游市场的声誉。一元钱能买好几个兵马俑仿制品,使“世界第八奇迹”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荡然无存。
建议以出土文物归属地管理的原则,由临潼区人大常委会立法实施《秦兵马俑复制品管理条例》,实行由临潼区人民政府授权定点单位生产兵马俑复制品,同时销售单位也必须是由临潼区人民政府授权的定点机构专卖。其它未经政府授权的单位生产和销售皆视为非法,以此来保护秦兵马俑这一世界品牌不被小商小贩的粗制滥造所破坏。在这一方面,河南洛阳唐三彩马的惨痛教训,足以引以为戒。
作者简介
始得西山宴游记范文 篇4
孔子曰:“独学而无侣。则孤陋而寡闻。”一语道破了学习中交流的重要性。在传媒、通讯并不发达的古代,学者间的交流大多以文会、书信的形式展开。史书上有关文人士大夫群体活动的记载大抵始于汉武帝时期。据《西京杂记》卷二记载,诸侯王之一的梁孝王曾将文士聚集于自己的周围。三国两晋时。统治者经常作为文会的发起人,在其居所,招徕文士作文赋诗,作为笼络人才的有效手段。曹魏的邺都西园。曾成为曹操接引文士的重要场所。文帝曹丕及曹植兄弟俩更“每以月夜,集文人才子,共游于西园”。晋朝时,文人集会在一些重臣和贵戚的别业山林中展开。著名的有石崇的“金谷涧宴”。王羲之的兰亭集会,陶渊明的斜川之游。及至北宋元丰年间,在驸马都尉王诜(晋卿)家又有了一次大规模的集会,因史籍中有李公麟作《西园雅集图》而闻名。
元代的雅集也不少早期有“雪堂雅集”,发生在1288年前。有张孔孙、商挺、徐琰、赵孟\等28位士大夫文人参与。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女大长公主祥哥剌吉(约1283-1331年)雅好书画收藏。在至治三年(1323)春。她“集中书议事执政官、翰林集贤成均之在位者悉会于南城之天庆寺,命秘书李某为之主”。元朝中后期的江南文人雅集更频繁。最为知名者有无锡(江苏无锡)倪云林家,常常“门车常自满,尊酒无时空”;另有华亭(上海松江)曹知白家,常“招邀文人胜士。终日逍遥于嘉花美木清泉翠石间。论文赋诗,挥尘谈禅,援琴雅歌,觞咏无算,风流文采,不减古人”;再者昆山(今江苏昆山)顾瑛家。其中顾瑛的玉山雅集影响尤为深远。
将玉山雅集与历史上知名的雅集并论。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布衣”性质。首先,从雅集的主人来看,一般而言雅集组织者多为达官显贵。其中曹丕曹植贵为皇帝、王子,石崇为荆州刺史,王羲之任会稽内史,王诜是驸马都尉,即使是陶渊明也出任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职。玉山雅集的主人顾瑛(1310-1369),生于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一名阿瑛,又名德辉,字仲瑛。其自撰《金粟道人顾君墓志铭》概括了自己的家世和生平:“世居吴,谱传野王裔,未必然否也。大父以上。皆宋衣冠。大父仕皇元为卫辉怀孟路总管,始居昆山之朱塘里。父玉山处士隐德不仕,在养。予幼喜读书,年十六,于父之蛊而遂废学焉。性好结客。常乘肥衣轻,驰遂于少年之场,故达官时贵靡不交识,然不坠于家声。”从这一段话分析。他出身昆山,祖父曾任河南卫辉怀孟路总管父亲顾伯寿号“玉山处士”。终身未做官。顾瑛16岁时外出闯荡,在京师经营商业,他的机敏和交际能力。使其在京城如鱼得水,与达官贵人、官宦子弟交往密切。很快揽下了万贯家财。再回昆山时,已一跃而为苏州地区屈指可数的巨富之一。30岁时,顾瑛又作了人生中重要的选择――弃商从文。据该《墓志铭》中载。“三十而弃所习,复读旧书,日与文人儒士为诗酒友”。40岁后,更是优游岁月。其间,顾瑛也有多次获官的机会。“先是浙东帅府以茂异辟为会稽儒学教谕,趣官者至,则趋而避之”,“至正九年,江浙省以海寓不守,又辟贰昆山事,辞不获已,乃以侄良佐代任焉”,此后,又“以布衣起佐治军务”“审赈民饥”,也立了功劳,但一旦朝廷封官,他即“泛舟钓于吴淞江”。晚年,因为儿子的功绩,他被封为“武略将军”“水军千户”,也只算名誉称谓而已。可见。他的身份始终是富商、地方缙绅、文士,因其参禅悟道,还兼有一些释道人物的影子。
再从文会中参与的宾客来看。西汉梁孝王的文会中。在座的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邹阳、枚乘、司马相如、杨雄等。曹魏父子的文会,因其政治上笼络文人的目的所邀也非泛泛之辈。兰亭集会中,据宋人施宿《会稽志》卷十记载,参与集会的共42人。赋诗者26人。其中王羲之一门占了六分之一,陈郡谢氏、高平郗氏、颖川庾氏(即东晋四大名门士族)俱有人参加,清谈名士孙焯、大司马桓温之子桓伟也应邀前来,皆当时名流。西园雅集中,王诜、苏轼、黄庭坚、米芾、李公麟等皆为北宋朝廷命官,且是书画、诗文方面的杰出人物。元代的大长公主召集的雅集。也多以执政官、鉴赏书画的官员为主。而玉山雅集中的宾客有明显的“布衣”性质。顾瑛轻财好客喜爱结交文士,一时间,“名卿大夫、高人韵士与夫仙人、释士之流,尽一时之选者,莫不与之游”。根据流传下来的诗文、资料统计,玉山雅集前后约有140余人参加,其中既有在朝中为官的柯九思、虞集、郯韶。也有著名诗人杨维桢。落魄文人张渥、王冕、张可久,教书先生郑元v,此外还有佛道中人。如释良琦、方压、来复、克新。道人张雨、黄公望、于彦成等也是座上客,其他如善刻石治印的朱、善制墨块的吴国良也都在邀请名单中。以《草堂雅集》为例。其中共收入了70名文人的诗歌,有确切可考者37人,其中就包括了诗人、古文家、学者、书画家、鉴藏家及助兴的乐师、歌伎、舞姬等。玉山雅集中对人员的限制条件相对要小得多。这也就决定了其宾客的庞杂性和平民性。
二、江南布衣文人抱团取暖
元代的统治者是以“杀伐、搜狩、宴飨”为乐的游牧民族。他们告别氏族制度进入奴隶社会不久,其思想、风俗完全迥异于中原,所谓“元有天下,其教化未必若古也”。在蒙古人灭金之际,所到之处,杀戮儒生,焚烧典籍,完全无视文化发展的作用。再加上元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将全国民众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指西域和欧洲人)、汉人(指原辽、金统治下的汉、契丹、女真人)、南人(原南宋统治下的南方汉人),南方的士人失去了宋时的优越地位,普遍对黑暗现实感到恐慌、不满。
与政治歧视相反的是。南方的文化经过宋室南迁已获得长足的发展。《余干县学记》载。“古者,江南不能与中土等,宋受天命,然后七闽、二浙与江之西、东。冠带《诗》、《书》,翕然大肆,人才之盛,遂甲于天下”。在宋末元初时,江南藏书之风盛行,据《齐东野语》记载,吴兴人陈振孙“藏旧书至五万一千一百八十余卷”,《杭州府志》则记载周密家“三世积累,凡有书四万两千余卷”,各地书院林立,苏州有甫里疏远、文正书院,松江有石洞书院,湖州有安定书院、东湖书院。江南还聚集了一批收藏家,其中著名的收藏之地有荆溪(宜兴附近)王氏的环庆堂。云间(爪松江)夏氏的知止堂、漪澜堂和文竹轩等,这些无疑都说明了江南向文的传统,民众受教育的基础相对深广。
中国自隋唐一直沿用科举制度。科举出仕到宋代形成知识阶层的共识。“参加科举的人数,从11世纪的近8万人,增长到13世纪的约40万人”。有元一代,基本上废弃了科举制度,至延v年间方正式设科取士,到元末共开科16次,取士人数仅占文官总人数的百分之四,这无疑断送了儒士的晋身之阶。而且。元代高级官僚阶层基本上世袭,中下层官僚的来源大部分是掾吏、书吏。由吏入士的障碍很多。黄公望直到50岁依然是小吏。不少儒士企图越过科举,依靠权贵的举荐,直接进入仕途,于是出现了大量的“游士”,然而结果却不容乐观,王冕就是在北游无望后又南归故里的。文化上的优越感与政治上被歧视形成了强烈的落差,儒士和游士成了元代很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时,知识分子将本可用于辅政的才华往散曲、杂剧、绘画转移。“夫士惟不得用于世,则多致力于文字之间,以为不朽”,汉族士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所不在”,他们“围棋递相,打马投壶,撇兰颠竹,写字吟诗,蹴鞠打诨,作画分茶……九流三教事都通”。
在这样的生存境遇下,个人的声音迅速被淹没,根本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江南文人唯有抱团取暖,通过组织雅集、文会等形成文人们的交游圈和文化圈,齐声合唱,方能壮大声势,与北方所谓的主流文化形成对峙。玉山草堂可谓适时地提供了一个场所。出入于玉山草堂的文人大多为平民,他们生活在市井之中,即使杨维桢曾中进士,柯九思也曾主持奎章阁,但他们大部分时间都不是以官员的身份生活,他们出入于玉山草堂频繁的年份。也都是失去官职之时。杨维桢以授学谋生,倪瓒、王冕等以绘画为生,都是利用自身特长在市镇社会立足。他们在逞才恃技的同时,逐渐发现了自身价值。由奔走官场转而经营自己的生存空间,由游走权贵转而变为同道间的串联,这种文人间的雅集形式多样,喝酒饮茶、下棋联句、游山玩水、书画欣赏、歌舞观摩均在其列。单一的某个人未必能倡导或代表一个时代,在玉山草堂聚集的这种文人群体,没有谁主导谁附从。他们之所以显现出历史价值。也是因为综合成一个群体才体现出来的(如铁雅诗派、元季四家)。
三、玉山雅集壮大了布衣文人声势
顾瑛在自撰《墓志铭》中提及,“年愈四十,田业悉付子婿。于旧地之西偏垒石为小山,筑草堂于其址,左右亭馆若干所……总命之日玉山佳处”。“玉山佳处”是玉山草堂和其它园池、亭馆的总称,亭榭规模约有三十多处,佳处落成之后,顾瑛凭借雄厚的财力,广罗古书名画、鼎彝珍玩充斥其间,广结天下名士,日夜在玉山草堂与宾客置酒赋诗,歌咏唱和。“良辰美景,士友群集,四方之士与朝士之能为文辞者。凡过苏必至焉。至则欢意浓浃,随兴所至。罗尊俎陈砚席,列坐而赋……仙翁释子,亦往往而在,歌行比兴。长短杂体。靡所不有”。至正八年(1348)至十四年(1354)是玉山草堂活动频繁的年代,共举办各种文宴、诗会达五十余次。文人雅士或饮酒赋诗、觞咏唱和。或品鉴古玩、濡墨润笔,或挥麈清谈、研讨名理,或携酒游唱、题序记跋。或弹琴吹萧、轻歌曼舞。不受时间、规则限制,一无所成者还可以喝酒代替。
玉山雅集中,一个韵脚、题目可以引来二三十首诗篇。一幅画后可以有二十多首唱和或题跋点评。据《铁网珊瑚》载。倪宏曾为顾瑛作《林屋佳城图》,上有杨维桢、张雨等20人题诗。至正二十年(1360)中秋。顾瑛与秦约、殷奎、谢应芳、袁华等十二人集会。作品合称“金粟冢中秋燕集诗画卷”,于立作“后序”,记载了当时的情形。“玉山林堂池榭匾题甚多,而篇什亦浩繁”。顾瑛把与会者留下的墨宝、题记、诗歌等均作了整理。“编刻记胜集形于时”。顾瑛自撰或编撰的文集有《玉山璞稿》《玉山草堂集》《草堂雅集》《玉山名胜集》《玉山饯别寄赠诗》《玉山唱和》《玉山纪游》等十余种,“出于家而布于外”,在社会上流传,引起关注,宣传了文人的才能。文人们把玉山草堂雅集与历史上著名的雅集如晋代的兰亭修禊、唐代的桃李园之宴相比较,作诗记载:“玉山草堂花满烟。青春张乐宴群贤。……衣冠并入画图传。兰亭盛事不可见。赖有此会如当年。”李祁在《玉山名胜集》序中指出:如果没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此会几泯灭间”。而桃李园之宴“独赖李谪仙(李白)一序”,最后他自豪地宣称,兰亭集、桃李园之宴“岂若州堂之会,人人有其诗,而诗皆可颂耶。盖仲瑛以衣冠书礼之胄,好文尚雅识度宕达。所交多一时名胜,故其盛如此。吾故谓使是集与兰亭、桃李园亭并传天壤间,则后之览者安知其不日彼不我若耶”!完全是一副自信的口吻,留下诗篇的理由,也是为了宣传集会之盛。与兰亭、桃李园并称。
频繁出入玉山草堂的杨维桢更是致力于江浙在野文人的命运与自己紧紧相连,至正初年,他曾经上书江浙行省平章jj,希望得到推介,并以此挽救布衣文人的命运,如自己“一引手于堂下,则东南之士或沉于下者幸矣。又岂某一人之幸哉”?为了振兴江浙诗坛,与北人一争高下,他联络一大批诗文作家,主持民间文会,曲折表达对科举考试不公正的不满。为了声援杨维桢。顾瑛资助他出版了《铁崖古乐府》,张雨作序,顾瑛写后序,称颂赞美,促进了作品的传播。
文人间还互相鼓励与标榜,顾瑛称教书先生郑元v“无书不读,肆意诗文,前不让古,虽在隐德。与馆阁虞(集)、马(祖常)并称于时”。至于绘画上,互相称许的更多。翻开《草堂雅集》,比比皆是文人间相互赞美与吹捧的诗句。如郑元v《题达监司所藏柯博士》中称赞:“风流南国典鉴孙,笔底江珊妙吐春。”周砥《寄倪云林》说:“含光韬耀人所慕。才华自可称独步。”杨维桢《题张贞期描四贤像》:“有唐千载春秋笔,却是元和月蚀诗。”无疑,这些赞美之声是对作者技艺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易》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由于其同气连枝。气势较大。也就无形中加大了宣传力度,营造了一种声势。
四、元代布衣文人群体崛起的影响
法国哲学家丹纳曾说:“一个观念好比一颗种子:种子的发芽、生长、开花,要从水分、空气、阳光、泥土中吸收养料:观念的成熟与形成也需要周围的人在精神上予以补充、帮助和发展。”“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江南文坛领袖杨维桢是玉山雅集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他为玉山草堂作了大量的题记,如《玉山佳处记》《书画舫记》等,因其在文坛的号召力,无疑扩大了草堂的知名度,增强了草堂的吸引力。而顾瑛也非常配合,每次杨维桢来,必高规格接待,遍邀文士和诗唱游,用家庭乐班演唱杨的新诗。雅集诗文上成就斐然。竹枝词的流行、铁雅诗派的兴盛。皆完成于杨寓居昆山时期。后来者研究杨维桢的这段历史。无论如何都绕不过玉山草堂。
始得西山宴游记范文 篇5
一、教学内容系统化,在多样化中建构平衡点
对于文言文这种特殊的文体来说,将教学内容系统化,在多样化中建构平衡点,是实现其生态教学的重要方面。在语用范畴中,文言文较为灵活的语用特征,使学生在掌握文言字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知识时,难免失之零散,无法系统化;在语法范畴中,文言文的较为复杂的语法特征,如文言词“为”“穷”的语法特征,“之”的语法意义等。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难以有效梳理,能够在阅读实践中尝试运用却难以举一反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将资源有效整合,使教学内容系统化。针对“是”“恒”“施施”“未始”等文言实词可采用归类法,“日”“梦”“高”等词类活用可采取语境把握法,“穷”等古今异义词可采用比较法,使之系统化,条理化,降低高中文言文学习的难度。为加深学生对于“记”这一古代文体的把握,使其理解“记”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在设计教学时,不妨将已学过的《小石潭记》或《桃花源记》作为参照,使其对文体的把握更为清晰。
二、教学过程情境化,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文言
在建构主义看来,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下个体通过与他人的协作活动而对意义的主动建构。生态化的文言文教学,侧重于语文“情境”的建构,学生通过特定的语文“情境”,获得内在的文言语感,从而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柳宗元写了两次满酌而醉的出游,一次是往日游览,一次是西山之游,两次的游览情境不同,其“情境”背后的人物心情也不同,与之相应的表达作用亦不同。在教学中,不妨针对两次满酌而醉的出游,找出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并进而建构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对比与映衬中,感知作者出游的情怀,感知文言的简净传神。
在文言文教学中,通过“情境”建构生态化的课堂,将学生带入到文言文语境中,使其感知文言的魅力,体悟景中之情,从而理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当然,对于作者的情感的把握,又不单单是通过“情境”的建构,就可以实现的,还需要“知人论世”,需要对作者的人生经历与时代环境有所把握。
三、教学对象个性化,在尊重个性中落实目标
学生的基础水平、阅读兴趣、个体体验等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文言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教学目标的落实,又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朗读为例,读对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是三个层次的要求,可以针对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分层落实目标。为了文言文课堂的参与积极性,可在朗读环节采用“分组分层朗读”,首先,在一个学习小组内,让差生初读,读对字音,其次,让中等生纠正,共读,读对字音,读对节奏;再次,让优等生品析,齐读,读对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然而,在生态课堂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在尊重个性的前提下,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优化学习过程,从而落实教学目标。分层朗读是针对学习的难度与学生的差异性而设计的,我们还可以根据学到的阅读兴趣的差异性来改变朗读的方法,不妨让喜爱景物描写的来读景物描写文段,喜爱记叙的部分来读记叙文段。
四、教学效果拓展化,在课堂内外中扩大视野
在高考中,文言文阅读的失分率较高的一个很大原因在于,文言文的学与用、课内与课外的相互脱离。如何将学与用相结合,使课内与课外相联系,就成了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本文中心是西山之游,但开篇却从他处着墨,写往日之游,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的不同。作者被那登高所见而震惊,千里之间的高山深谷如土堆、洞穴,尽收眼底,浮云萦绕群山,与天空连成一体,此时作者才真正感受到与自然同呼吸,与天地同游的快慰。在这物我交融之中得到了解脱与审美享受,以至醉不思归。在有效梳理思路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出阅读感受以再度把握文本,或者将自己的某次游记“转换”成文言文,突出景语或情语。
始得西山宴游记 篇6
原文:自余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zhuì)栗(lì)。其隙(xì)也,则施施(yíyí)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zhuó)榛莽,焚茅茷(fá),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jī)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rèn)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xiā)然洼然,若垤(dié)若穴,尺寸千里,攒(cuán)蹙(cù)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pǒu)塿(lǒu)为类。悠悠乎与灏(hào)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shāng)满酌,颓(tuí)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参考译文:
自从我成为被贬受辱的人,就居住在永州,常常忧惧不安。公务之余,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每天和自己的随从爬高山、钻深林,走到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只要有清幽的泉水,奇形怪状的石头,没有(因为)远而不到的。到了就拨开杂草坐下,倾尽壶中的酒。喝的大醉。喝醉后便进一步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躺下就做梦。心中想到了哪里,梦也就做到那里。醒来之后就回家。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而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和奇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指点西山并感到它的奇特。我于是命令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杂乱丛生的草木,烧掉茂盛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攀援着爬上山顶,像簸箕一样坐着,观赏风景,周围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衽席下。它高处之下的地势,(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有的像是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有的像是蚂蚁洞,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聚集收拢,层层堆叠,没有一个景象能逃脱(我的眼光)而隐藏起来的。青山白水相互萦绕,远处与天边交会,从四面望去,浑然一体。这样以后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西山的)高大渺远与天地间的浩瀚大气一样,永无边际;(西山的)广阔无边可与天地自然结友交游,永无尽期。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和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此(时)开始。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始得西山宴游记 篇7
1、《永州八记》 柳宗元永州八记遗址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
2、《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实际上柳宗元写的山水游记中还有一记,即《游黄溪记》,由于前八记都在永州城郊,历代文人寻胜较多,故称《永州八记》。
3、《永州八记》包含《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来源:文章屋网 )
始得西山宴游记 篇8
重阳节时,正是金秋送爽、丹桂飘香、风霜高洁之际,宜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在我国,早在战国时代就形成此节。到汉代,逐渐盛行。《西京杂记》说,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残害死后,她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逐出宫,嫁给平民为妻。一次她谈起每年九月九日,在皇宫中佩茱萸、食莲饵、饮酒,以求长寿的事情。《续齐谐纪》则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酒,此祸可除。景如言举家登山。……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唐代则正式由朝廷批准民间以中和、上巳、重阳为节令。明代皇宫初一吃花糕,九月重阳,皇帝亲自到万岁山登高。此风一直流传到近世。每到这一天,人们出游登高,赏,饮酒,佩茱萸,吃重阳糕。时至今日,一些地区仍保存着这种风俗。
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风俗。汉代此俗当由汝南人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灾故事而来。到了魏晋时代,登高的日期已专定在九月九日。《荆楚岁时记》说,九月九日,士农工商各行业的人都到郊外登高,设宴饮酒。《千金月令》也说:“重阳之日,必以肴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菊以畅秋志。”东晋诗人谢灵运为了登高的方便,还自制了一种前后装有铁齿的木屐,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人称“谢公屐”。在唐代,一些著名诗人都以诗篇记载了重阳节的活动。如李白《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军》诗中说;“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杜甫《九日》诗中也写道:“去年登高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等等。在宋代,登高之风依然风行。《东京梦华录》载:“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仓王庙、四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冈、独乐冈等处宴聚。”在南宋,据《武林旧事》载,宫廷于八日作重阳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明代,皇帝亲自到万岁山登高。清代,皇宫御花园内设有供皇帝重阳登高的假山。在民间,早期以登阜城门外五塔寺和左安门内法藏寺为盛,晚清以登陶然亭、蓟门烟树(德外土城)、处等为多。据《燕京岁时记》载:凡登高,必“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
重阳赏菊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重阳时节,正值怒放,魏紫姚黄,清芳幽香,给节日增添了无限的色彩。相传晋代诗人陶渊明是一位菊迷。他在隐居时经常“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常对菊自语:“知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到宋代,赏菊成为一时盛举。届期,无论皇室贵戚还是文人士子、小民百姓,都要赏玩。文人士子们还举办社交宴乐性的会,赏菊吟诗。不过,其中规模最大,气象最盛的当数宫廷赏菊:“禁中例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于庆瑞殿分列万菊,灿然眩眼,且点菊灯,略如元夕。”清代,有的地方重阳前后要举行大会。此时,人们来来往往倾城出动观看,热闹空前。
古时重阳节,饮酒之俗,汉代已经存在,《西京杂记》即载有此事。据说古代的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制的。在重阳时节,采下初开的和青翠的枝叶,与黍米和在一起酿酒,酿成后一直保存到第二年重阳食用。《梦粱录》则说:“今世人以、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为‘延年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消九之厄。”俗说饮酒可以令人长寿。从医学角度看,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益人们的身体健康。重阳佳节,在登高赏菊之余,饮上一杯甘甜、健身的酒,更增添了节日的情趣。
始得西山宴游记 篇9
香山公园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在小西山山脉东麓,占地188公顷,主峰香炉峰海拔575米,俗称鬼见愁。为国家AAAA级景区、北京市精品公园。新北京十六景之一的“香山红叶”驰名中外,多达10万余株,连续举办的23届红叶文化节是北京秋季最美丽的一道风景,每逢金秋时节,来自各地的近百万游客到此观赏漫山如火如荼的香山红叶。
香山公园始建于1186年(金大定26年),清乾隆时赐名“静宜园”,清乾隆十年(1745年),大兴土木,建成名噪一时的“静宜园二十八景”。著名的三山五园中,香山公园就占其中一山一园(香山、静宜园),1957年,作为人民公园对外开放,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西山晴雪”就坐落在半山腰。
这里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地。有主席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双清别墅;有孙中山先生暂厝停灵的碧云寺孙中山纪念堂:有象征着民族团结的标志性建筑——宗镜大昭之庙。
这里是京城著名的绿谷氧吧。园内森林覆盖率为96%,仅古树名木就有5800余株,占北京城区总量的四分之一,是北京地区负氧离子最高的地区之一,独特的山峦、清泉、红叶、古树,吸引着广大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香山历史文化悠久绵长。近900年的皇家园林历史使香山公园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亭台楼阁似星辰散布于山林之间。有集明清两代建筑风格的京西名刹“碧云寺”:有国内仅存的木质贴金“五百罗汉”;有颇具江南特色的古雅庭院“见心斋”。
化不开的红叶浓
香山红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震撼的视觉效果、精美的园林景观,是最正宗的红叶观赏地,香山红叶是闻名中外的植物景观,于1986年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香山红叶种类很多,主体树种是黄栌树。每至金秋时节,万山红遍,十万余株黄栌猩红灿烂、如火如荼、丹黄珠翠、层林尽染、宛似画卷。
自古,人们就对红叶格外喜爱,民间有许多喜欢香山红叶的文人墨客,因为喜爱香山而留下了诸多赞美红叶的诗文,这些美丽的诗句流传至今。它不但是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更是中国人抒发离愁别绪的代表。
白居易在《喜闲》一诗中写道:“兴发宵游寺,慵时昼掩关。夜来风月好,悔不宿香山。”对香山的喜爱和留恋可见一斑。更有“春游芳草地,夏赏荷花池。秋观香山枫,不思归故里。”香山的红叶成为秋日里一道代表性的胜景。《江城子·寄初交》一词写道:“中秋明月照归鸿,过遥空,御清风。白露横天,忽见香山红。仆仆风尘何足论,心正远,目未蒙。”描写中华传统节日中秋月圆时,看到遍山红叶,触景生情,作此词表达对友人浓浓的思念情谊,香山的红叶作为了诗人寄寓情思的具象和符号。古往今来,香山片片红叶不知承载了多少迁客骚人、异乡游子藏于心,寓于诗的深情,随着喜欢这里红叶的人们越来越多,香山红叶的红就更是浓得化不开了。
2008年9月17日,北京残奥会闭幕式现场上香山红叶万叶飘丹,上演了一幕“惊世力作”,美轮美奂的视觉冲击及其所蕴含的深厚情谊感染了现场和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满场飘飞的香山红叶,将其包容、惜别、给予、传情的丰富蕴含展现得淋漓尽致,将“香山红叶”推向世界,从那一刻起,它不仅属于北京、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
香山公园自1989年始,每年的10月中旬-11月上旬举办以赏秋为主的文化活动,从第一届的“金秋游园会”到现在的“香山红叶文化节”,已连续举办了二十三届。此时正值金秋,遍山红叶,不约而同似的,在同一时间竭力展示其妩媚姿彩,用最绚美的红,迎接今年第24届香山红叶文化节的到来,取悦到香山观景的八方来客。
看不厌的经典地
双清别墅
香山双清别墅曾是及党中央指挥渡江战役筹备新中国政协的办公地,位于香山公园南侧的香山寺遗址旁,院内有两股清泉,因乾隆皇帝在院南侧的崖壁上御笔钦题“双清”二字而得名。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917年,著名教育家熊希龄先生在香山地区创建“香山慈幼院”,将此处辟为私人宅邸,更名为“双清别墅”。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自西柏坡迁至北平(今北京),进驻香山,当时主席就居住在双清别墅。、刘少奇、、任弼时四位书记居住在与双清别墅毗邻的来青轩遗址上的房屋内。
五大书记在这里共同指挥了渡江战役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进程、国共谈判和筹备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以及制定新中国经济建设根本方针及各项政策等关系中国命运的重大事件。主席在双清别墅先后撰写了《南京政府向何处去》、《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论人民民主》等文章,并会见了诸多民主人士和爱国志士。1949年6月15日,等中央领导迁驻中南海。
孙中山纪念堂、衣冠冢、九龙柏
孙中山纪念堂曾是孙中山先生灵榇停放四年之地,每年前来拜祭的人络绎不绝,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联系海峡两岸关系的纽带。
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综合时局、安全、气候等多种因素,当时国民政府和社会各界决定中山先生灵柩暂厝香山碧云寺。1925年4月2日,孙中山灵柩移往香山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内安放,长达四年之久。按照中山先生的遗愿,1929年5月26日中山先生灵榇奉移南下。因碧云寺普明妙觉殿在奉移期间停放过中山先生灵柩、作过祭堂,被辟为“总理纪念堂”,1956年更名为“孙中山纪念堂”。当时,国民政府将中山先生重殓时换下的民国大礼服、大礼帽、皮鞋等衣物放回原殓的楠木棺中,封入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内,设立“中山先生衣冠冢”。
“孙中山纪念堂”匾额为宋庆龄手书,正厅安放着中山先生汉白玉全身塑像,墙壁上镶嵌着用汉白玉雕刻的中山先生所写的《致苏联遗书》,陈列着当时苏联政府送来的玻璃盖钢棺,纪念堂内还陈列着中山先生的遗墨、遗著和相关书籍。
正厅两侧的中山先生纪念堂展室集中反映了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一生,为人们更好地了解他的生平,生活暨革命业绩提供了珍贵、丰富的教材。
从孙中山纪念堂往北穿过木、石、砖三个牌坊,拾级而上至金刚宝座塔底部,这里就是孙中山先生衣冠冢。在塔顶部平台有一株侧柏,因九根树枝形似九条神龙故名“九龙柏”。据记载,1912年,中山先生游览时曾亲手解除压在“小侧柏”上的绳索,搬开石块、培土浇水。
访不尽的古刹堂
香山寺
香山寺坐落于香山公园南麓,依山而建,正面东向,寺区占地面积约5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900平方米,具有“前街、中寺、后苑”的独特风格:前部有买卖街;中部寺院依山叠落,有接引佛殿、天王殿、圆灵应现殿:后苑有眼界宽厅、水月空明殿、蘑卜香林阁、青霞寄逸楼等精美的园林建筑。
香山寺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一千多年前的盛唐时期,它“创自李唐,沿于辽金”;金大定二十六年(公元1186年),金世宗重修香山寺,赐名“大永安寺”。此后经过元、明、清历代不断修缮扩建,至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在香山兴建静宜园,香山寺被列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乾隆皇帝赐名“香山大永安禅寺”。香山寺堪称中国古典禅寺与山地园林的完璧之作,它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美学价值、人文价值在国内实属罕见。
碧云寺
香山碧云寺位于北京西山余脉东麓,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碧云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四万余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六进院落,依次为山门殿、弥勒佛殿、能仁寂照殿、菩萨殿、普明妙觉殿、金刚宝座塔,寺内罗汉堂等文物古迹为国内罕见的文化瑰宝。香山碧云寺集明清两代建筑工艺之大成,在历史和建筑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研究和学术价值。
同时,碧云寺也因曾暂厝过中国伟大的革命先驱者孙中山而闻名于世。著名的孙中山纪念堂、中山先生衣冠冢、九龙柏就位于该寺中。
昭庙
昭庙,全称宗镜大昭之庙,意为尊者神殿。始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是为六世班禅额尔德尼罗桑巴丹益西进京向乾隆祝七十寿辰而建,为六世班禅的夏季驻锡之地,俗称班禅行宫。昭庙占地91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从东往西、由低到高依次为月河及石桥、琉璃牌坊、白台、清净法智殿、御碑亭、红台、都罡正殿、四智殿、七层万寿琉璃塔,是按照六世班禅在日喀则的住所扎什伦布寺形制而建的,是一座大型的藏汉混合样式喇嘛庙。原建筑在1860年、1900年先后遭到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焚掠、破坏,除清净法智殿、琉璃牌坊、琉璃塔等建筑外,昭庙其他建筑损毁严重。目前宗镜大昭之庙正在紧张的修缮之中。
品不够的文化宴
近年来,香山公园注重历史文化的挖掘与开发,昭庙复建项目正在有序进行,碧云寺内水系景观恢复已初见成效,三泉水系之泉、双清泉的恢复再现了香山泉水灵动的自然胜景。春赏香山山花烂漫、暑期红色绿色游、金秋时节的香山红叶节、冬季的新春登高祈福会等越来越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每年文化活动都有新创意,将低碳环保理念应用到景观建设中,废弃水管铺甬路,硬质景观造园林小品吸引游客驻足观景留影,玉华早桂、红叶黄花自一川、金莲映日等历史自然景观已经在公园文化活动中广泛应用。
就连真正的食宴都充盈着文化的“香”。松林餐厅坐落于香山公园知松园景区北侧,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因餐厅建在“松云别墅”院内,故命名为“松林餐厅”。松林餐厅主营鲁菜,兼顾宫廷膳食,仿古式建筑与清宫风格装饰显得典雅端庄、古朴醇厚。顾客在用餐之佘,可凭窗远眺,俊美挺拔的青松映入眼帘,使人感觉仿佛置身于苍松翠柏之间。松林餐厅有传统菜肴50余种,其中酱香方肉、葱爆鱿鱼、葱烧海参、糟溜鱼片、糖醋咯吱、酸辣乌鱼蛋汤等最具特色:面点有翡翠烧麦、四喜饺、玉兔包、珍珠球等。餐厅深入挖掘香山静宜园文化内涵、弘扬中国饮食文化,推出清代宫廷寿宴——三班九老宴和以鲜花、野菜、瓜呆为菜肴的“山花宴”,成为喜庆祝寿,商务宴请的佳选。
三班九老宴
据史料记载,清乾隆皇帝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和三十六年(1771年)为崇庆皇太后举办万寿庆典,赐三班九老宴游香山,使静宜园承受了莫大的荣誉。
三班九老即70岁以上在任的文职九人,70岁以上在朝武职九人,70岁以上已休致仕九人。其中年龄最长者为副都统职衔黑色92岁,最年轻者为致仕三品职衔多仑已70岁。
在查阅大量文档资料后,按照清朝宫廷筵制及具体的史料记载,松林餐厅推出清代宫廷代表之作“三班九老宴”,其主要特点就是席面大、菜品多、规格高。将宴席与文化相结合,从铺排设计、礼仪服务、就餐环境、餐具选用、原料选用、菜品与营养方式等多面人手,承袭中国宫廷宴席的传统,同时注重研制款式新颖、营养丰富,符合现代人口味的菜品,展示出古今餐饮文化融会贯通、雅俗共赏的氛围。
其菜品主要由亮席12品、松鹤延年看盘一品、凉菜八品、九老聚八仙热盏一品、碗菜四品、万寿无疆盘菜四品、八荤八素吉祥火锅一品及面点、寿面、果盘、香茗组成。在菜品搭配上延续了中国宫廷宴席的养生、保健的传统,具有通督脉、补脾胃、益气养颜、强筋壮骨的功效。
特色山花宴
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游客可到香山内的松林餐厅品尝以鲜花、野菜、瓜呆为菜肴的“山花宴”。山花宴菜肴以无污染的绿色时令鲜花、野菜、瓜呆为主材,结合中式餐饮烹饪技法,注重营养调理,讲究绿色植物天然性味搭配,让食客在品味佳肴中寻觅到仿佛身处世外桃源般的清新感受。
山花宴菜品主要由风车转得杏花香看盘一品、凉菜二十八品、热菜十品及汤、面点、果盘等组成。每道菜品均以鲜花命名,口味清爽怡人,造型新颖别致。在品尝精美的菜式之余,还可以欣赏到餐厅四周姹紫嫣红的繁华与茵茵碧草交融在一起的景致,鼻端嗅到玉兰花与丁香花混合散发出的淡雅幽香,感受扑面而来的自然风情。
享不完的便民策
香山索道,凌空览胜
香山索道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条客运观光游览索道,下起香山北宫门,上至顶峰香炉峰。全长1400米,高差431米,单程仅需17分钟。
乘坐索道可春看百花争艳,夏观林涛松海,秋览红叶胜景,冬赏瑞雪皑皑,减去登山劳顿之苦,保持体力充沛。乘坐索道还可尽情呼吸绿色氧吧的清新空气,悉心领略香山之大气磅礴,倾听山林中的树唱乌鸣,是观赏北京金秋最具有代表性的景观——“香山红叶”的最佳游览方式,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让游客切身感受香山博大精深的园林文化。
乘索道上行您可远望香炉峰,左侧可看到汉藏结合的建筑物——宗镜大昭之庙和香山的标志性建筑——琉璃塔,可看到具有江南特色建筑风格的别庭小院——见心斋。向右则看京西名刹——碧云寺全景一览无余,优美香山、生态香山、绿色香山尽情体验。
轻松登顶后,可在“香炉峰”石前拍照留念,在观景台遥望大西山全貌,在踏云亭远眺层林叠嶂。登上重阳阁,您可凭栏远眺,赏香山大全景色,一片青翠、一片绿荫,一片红装,一片素裹,感受不同季节香山的独特美景。
乘索道下行,可凌空观赏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的香雾窟、玉华山庄、眼镜湖等园林景观,如洒落玉盘中的珍珠一般点缀于山林之间。您可远观中央电视塔、颐和园佛香阁、昆明湖等园外美景。如果您运气好,还可观赏到香山云海、云海观红叶等极佳景致。乘坐索道游览,您仿佛如“空中飞人”一般将香山四季风光,精美景致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服务游客 满足需求
落实市政府为市民办理实事,在公园内部设置饮水机、轮椅、游客服务中心、导游服务站等便民服务设施,不断更新和完善导览服务牌示,增设LED液晶显示屏,园内厕所全部实现了免费提供卫生纸和洗手液服务,切实满足游客游览所需。非紧急救助服务站在服务游客咨询、建议投诉等方面做到热情接待,规范服务,件件有回复,事事有落实,努力实现优质服务,零投诉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