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课外阅读 > 文章摘抄 >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内容摘抄通用5篇正文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内容摘抄通用5篇》

时间: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看到过标语吧,标语以其时间性、阶段性和空间性的特色,表示着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重点。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标语吗?这次为您整理了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内容摘抄通用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国学经典故事 篇1

秦穆公对伯乐说:“您很大年纪了,您的后代里可有派去寻找好马的吗?”

伯乐答道:“一般的良马是可以从外形容貌筋骨上看出来的。天下难得的好马上恍恍惚惚,好像有又好像没有的。这样的马跑起来飞一样的快,尘土不扬,不留足迹。我的子侄都是些才能低下的人,可以告诉他们识别一般的良马,不能告诉他们识别天下难得好马的方法。有关人叫九方皋,曾和我一起拿着扁担挑绳打柴,他识别天下好马的本事不在我之下,请您接见他。”

九方皋三个月后回来说,良马已经找到了。

秦穆公便问他:“是什么样的马?”

九方皋回答说:“是一匹黄色的母马(“牝而黄”)。”

秦穆公便派人去牵回来,牵马人回来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牡而骊”)。”

秦穆公很不高兴,责备伯乐说:“先生推荐的人怎么这样啊,连雌雄黑黄都不分!”

伯乐叹了一声说:“像九方皋相马,看到的是马的内在素质而不是外表怎么样。他看到了马的主要方面,而忽略了那些次要的地方。像九方皋这样相马,才能真正得到宝马良驹呀。”

等马牵来之后,秦穆公一看,果然是天下少有的良马。

由此可见,观察事物要注重本质,而不应在乎其表面现象。

国学经典故事 篇2

每每翻开我那饱经风霜的《国学经典诵读》,总能让我从中领悟出不同的人生哲理。它就像一个无声的导师,为我开辟一条条人生道路。

在我读《国学经典诵读》的时候,有许多诗句和论语深深的刻印在我的脑海中。正是因为这些诗句和论语,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记得在四年级的时候,我和杨越超是同桌。一开始我们相处得挺好的,但有一天上早自习,我跟杨越超开了一个小玩笑,没想到他当真了,他板着脸。我连忙解释道:“ 你别当真了,我说得只是个玩笑。”他好像并没有听我解释,便气冲冲地跑出了教室。

过了一会儿,他回来了,身边围着几个男生。他来到我桌子前踢了我的桌子,并说道:“ 叫你开玩笑。”当时是我很生气,也想跟他痛快地吵一架,但我没有,因为我想到了《国学经典诵读》中的“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教室里的人都围了过来,我隐约听到有人小声地嘀咕着:“ 你看洪烛平,竟然还在忍,真是胆小!”顿时我变得热血沸腾,攥紧了拳头,并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忍住。

“丁零零,丁零零”就在这时上课了,我心想:“ 谢天谢地,在这关键时刻老天爷还是选择帮助我!”这节课是数学课,杨越超忘记带了尺子,到处借也没借到,只好向我借,他拍了我一下,说:“ 对不起啊。”我边笑着说边把尺子递给他:“ 没事,我们是朋友嘛。”

还有一次,我们家大扫除,妈妈负责家具清洁,我负责扫地和拖地,爸爸负责擦窗户。过了一会儿,爸爸和妈妈做好了,只有我自己还在慢吞吞地扫地。我瞧见爸爸妈妈早做完了,就剩我一个人了,我顿时气泄了一半儿,我坐在沙发上休息时,我想到:“ 要不,我不扫了,一会儿爸爸妈妈会扫的。”可是我又想到了一句话“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是我在《国学经典诵读》里学到的。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我还是觉得只有坚持不懈,才会有收获。于是,我把地扫完了,并且地板上干干净净,连一点灰尘也没有。我果然得到了爸爸妈妈的表扬,我的心里喜滋滋的。

书是我们的知心朋友,它可以引导我们奋力前进,更进一步。多读好书,会使我们脱离庸俗,脱离无知,走到哪里仿佛都有一种属于书的清香伴随着我们。所以,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

国学的经典 篇3

国学包括什么?你怎看?在回答问题之前来论述一下什么是国学。

搞清楚什么是国学,我认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国学就是各朝代用来管理社会,发展社会,科学社会,娱乐社会传承下来的思想文化形成的学术文学。尤其是儒家思想文化为主体,更是成为各朝代统治者信赖,才得到继承下来。国学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点,从社会艺术来说,包括教育,医疗,戏剧,雕刻,字画,相学,数术等等。

第二点,科教领域来说,包括哲学,史学,宗教,道德,文学,风俗礼仪,考古学等。

第三点,从归纳收藏来说,《四库全书》就是包括经书,史记,子书,集篇。

不管是那种国学的中国文化都是来源于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也称之为六艺。通过历代社会的发展经验并取之精华,去以糟粕,逐步形成了现在的国学传统文化。

当代国学大师马一浮有句这样的。说句“国学者,六艺之学也”。所以整个传承下来的国学,都是从六经国学里面解释出来的,而《易》有是六经之首。现在提倡读老子《道德经》一书。老子讲的“道”,也是由《易经》书中解释出来而产生的。总之,经典的国学文化,都应该保护,发掘,传承,借鉴,发扬光大,古为今用。具有很大的现实教育意义。

国学经典故事 篇4

战国时代,各诸候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经常发动战争。大秦帝国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占领了韩国的一块土地野王。在野王邻近有另一块土地上党,他们的地方官员看到野王轻易地就被秦军攻下,怕上党也守不住,就写信给赵国,表示愿意归顺,希望得到赵国的庇护。

赵国的君臣们对于要不要接受上党的归顺,意见不一,大家展开激烈的争论。平原君赵胜说:“上党这么大块的地方,我们不用出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为什么不要呢?”平阳君反对说:“就是因为不花力气得到好处,轻易要了,恐怕会招来大祸。”赵王因为不想失去这块到嘴的肥肉,便支持平原君的主张,并且派他去接收上党,把它划为赵国的领地。大秦帝国知道后,认为赵国存心和自己作对,就命令白起率大军去攻打赵国。结果赵国的四十万大军全部被秦军歼灭,国都邯郸也被围困,后来平原君带毛遂去楚国,说服楚王联赵抗秦,最后楚国出兵,才解除了赵国的邯郸之围。

赵王和平原君因为贪图眼前可以获得上党土地的利益,而差点导致赵国灭亡。后人便形容他们的行为是“利令智昏”。

国学经典故事 篇5

奋不顾身

李陵,字少卿,是汉武帝时的著名大将,很受汉武帝信用,任命他为骑都尉,率军抵御匈奴的入侵。李陵擅长骑射,又懂得兵法,当时很得朝廷信任。

不料,李陵在和匈奴的战斗中,由于寡不敌从,无奈投降了匈奴。

听说李陵投降,汉武帝很是生气,认为李陵辱没了自己对他的信任,朝中大臣也都纷纷指责李陵没有骨气。

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不这样认为,他说:“我和李陵一向没什么交情,但我见他为人很讲义气,孝顺父母,友爱兵士。他常常想奋不顾身地解救国家的灾难,所以,我认为李陵这次在领兵不到五千的情况下,与数万名敌兵对阵,最后由于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归路被切断,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我还认为,他这次投降,并非贪生,而是想等待以后有利的时机再来报答国家。”

司马迁说得在情在理,但汉武帝却认为他是替李陵辩护,是非不分,将他关进了监狱,施行“腐刑”。

以后,汉武帝还杀了李陵全家。李陵知道后很是痛心,于是在匈奴娶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未能实现他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