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课外阅读 > 文章摘抄 > 短文摘抄精选9篇正文

《短文摘抄精选9篇》

时间:

下面是漂亮的编辑帮大家收集的短文摘抄精选9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短文摘抄 篇1

2、抬头仰望着星空,一眼览过夜色苍穹。繁星点缀着夜色,似乎锋芒遮过了残月。渐渐地,浓雾将我笼罩,双手不禁拥着自己,左手还紧紧攥着妳留下的日记本。头埋入腿间,一滴泪水从眼角处滑落,掠过脸颊,滴在腿边一棵伶仃小草上,溅起的泪花透过月光,只在这漫漫长夜里刹那闪过自己的一道光。

3、快乐,像一颗价值连城的珍珠,在阳光下,发出银白色的光辉,温暖了我的心;快乐,像山涧中的清泉,永远不会消失;快乐,像一只小船,载着快乐驶向远方;快乐,像一朵玫瑰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快乐,像一弯皎洁的新月,让我们一看见它就觉得十分放松。

4、每当闭上双眼,脑海中像放电影一样,放出那一福福幸福的画面,只是我仅仅接触过的、亲眼目睹的所有画面,全在这一念之间,绽放出晶莹的、一生难忘的这一幕!我呼唤、我去跑去抓那虚幻的手,不相信她已离开了这个世上,去了那美好的另一个世界!

5、秋风渐渐,满天飞叶坠落于土壤之中。夕阳将温和的余晖洒在它们的身上,叶子金灿灿的,绽放出最后的一道光芒。那是它们留给尘间不可磨灭的风景线。紧闭双眼,忽然想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当世界闭上喧嚣的眼眸,月光画在黑夜里,若一幅空明的画卷铺在乡间小路上。微风暧昧的扯着夜的衣袖,留下一许月光荡漾;倾听清光写在碧波上的哀婉曲调。我仿佛置身于笼罩轻纱的梦,惊艳了刹那繁华。

7、流年寂寞,寂寞流年。彼岸花开正盛,此时的我从围城里解脱,携着沧桑岁月,寂寞浮华在乡间静听月光为我奏出萧瑟的乐曲,流水为我谱出苦涩的曲调,我,早已,沉睡。

8、快乐源于微笑。快乐来源于每个生灵最美好的天性。因为快乐,一朵洁白的云彩、一声清脆的鸟叫,都变成点点星光,撒落在美丽的世界……因为我快乐,所以童年中充满了颜色;因为我快乐,我的心中充满了阳光。

9、向远方眺望,眼前如蒙了一层淡淡面纱,远处的房屋、树木、河流,好一幅烟雨山村图!那图景宛如一张轻薄的纸片,倘风再振奋一下,那画面会不会被吹走呢,我不再继续往下想,因为我已笑出了声。额前的`刘海随风飞扬着,任我如何摆弄按着,终不肯安安分分的停下来,任谁,都是喜欢自由自在,不受羁绊的生活吧,头发亦如此。

10、雪知道自己一生寒苦,但还是用优美的舞姿为天空纷扬出浪漫,用纯洁的身躯为世界舞出美丽。雪,总是不作一声道别就悄然而去,用短暂的生命坚守着一份纯洁,却伤痛的痴恋。

11、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平日里展现给众人的是最美好的一面,嘻嘻哈哈,蹦蹦跳跳,一幅多么乐天多么生机的一面,可是,在静静一个人的时候,眼神不经意的飘浮到远方的那片天蓝,凝望天空,却觉得自己那不安定的心一下子安定下来,那些被埋藏在心里的情感汹涌眼前,不禁泪流满面。

12、人生是美好的,因为我们可以从中悟出很多道理。我的人生,我自己走,我的命运,我自己掌握,我一定会通过自己让我的人生更加精彩,更加美好!

短文摘抄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对策

不知不觉从事语文教学已经10多年了,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我发现我们语文老师在面对如何破解语文高分难的这一“瓶颈”现象时,似乎总有种“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感觉,事实真是这样的吗?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走访调查,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于限制初中生语文成绩提高的因素,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读书时间较少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主要方法,而现在的初中生的语文阅读时间明显较少。一方面是早读时间少或几乎没有,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中总是以教师的“滔滔不绝”为主,课上的朗读反而成了一种“点缀”。另外,学生把课下的大部分时间留给了数学和英语,留给课外阅读的时间实在是少之又少。

2、诵读缺乏目的性

很多教师坚持认为多讲多练才能提高语文成绩,而诵读只是传统教学中“束缚人的笨办法”。这样,学生在教师的灌输式教学中慢慢变得习惯,他们习惯于听老师讲,自己动笔记,渐渐失去了读书的主动性。即便是读,也是被老师要求的读,这种没有用心、用情的读好比念经,根本起不了诵读的作用。

3、诵读内容面狭窄

初中是语文素养养成的重要时期,多读书,是语文素养养成的重要途径。然而,在考试压力和错误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生不仅读书的时间少,读书的范围也十分狭窄,只局限于几本教材和辅导书,这自然使得学生脑中的知识储备浅而薄。

4、试题的局限性

考试中默写的内容主要是名言警句,这不能全面的反映学生日常的读背情况,笔试这种单一的考试形式,也使得学生不重视读、背,只重视书面解答。孰不知,这也恰恰成为了限制成绩提高的“凶手”之一。

发现了问题,就要着手解决,到底怎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想,不外乎是多读、多背、多积累。

一、多读、多背

我始终认为,读和背是学习语文最好的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在我国数千年的文化教育史上,熟读成诵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程羲在《中国历史逸闻》一书中做过统计,清代的应考生要背熟数十万字的书,其中包括《论语》、《孟子》、《书经》、《诗经》、《礼记》、《左传》,这些书少则背十万字,多则近百万字。这还不包括要看数倍于此的注释和其他非读不可的典籍。背诵是传统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方法,凭借这种略带强制性的教学手段,学生受到了古代先贤的思想熏陶、道德感召、智慧启迪和情感上的滋润。方法虽然“笨拙”,但收获不得不说是极丰富的。这样的结果与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不谋而合的啊。多少教育学家都认为,趁着少年时代记忆力旺盛,多读多背,积累下的将是一生的财富。儿时的巴金能背诵200多篇的《古文观止》,8岁的郭沫若能背诵《唐诗三百首》,这些文学家们语文能力的形成无不得益于诵读。教育学者、特级教师魏书生也强调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他认为读和研究课本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首都师大附中的教学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每节课都保证不少于25分钟的阅读时间,在熟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熟读中梳理文章思路,在熟读中鉴赏语言技巧。他们对阅读的要求是,现代文至少读三遍,上不封顶,欢迎多读,表彰背诵;经典段落要求“美读”,要读出重音、节奏、韵律、情感和意境。魏书生、高润华、卢元等优秀语文教师都在教学中,强调读和背的作用,并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卓著的成就。有了这么成功的教学案例,我们何苦还要绕弯路、碰钉子,为什么不捡这现成的“便宜”,将人家现成的好方法拿来照搬活用呢!

学生读得多了,视野开阔了,自然就会有比较,有鉴别,也自然也就会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我认为,初中阶段毕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把经典名著一一读来,所以只要读这三个方面的就可以。一是读《语文读本》中的篇目;二是读教育部推荐的阅读名著;三是读精美的短文,例如《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杂志。正所谓“胸藏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肚子里的“墨水”多了,对文章的鉴赏和理解能力自然就会提高,提笔写作的时候也会“滔滔不绝”了,何愁语文成绩上不去呢。

二、多积累

语文成绩的提高要靠平时的积累,像语文中的字词,成语,诗歌,文言,作文素材,语感等等,这一切都离不开积累。初中阶段有几个方面的积累是比较重要的:字的积累、词的积累、名言名篇的积累、言语方法的积累、生活言语的积累和语文学习习惯的积累等。对于初中语文的积累,有三个办法:其一是单元积累法。是在每个单元的学习结束后,及时归纳本单元中的难度字、易错字、成语典故、精彩语句等;其二是考点积累法,根据《考试说明》上的考点说明,对散见于课本、教辅、试卷中的语言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三是易混淆点积累法,对自己在平时训练和考试中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也就是使用“纠错本”,将知识积少成多,而错误则会越来越少。

积累对写作尤其是非常有利的,这里不得不说一个好习惯,那就是摘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学生问我,每次写作文的时候,就不知道写什么好,问我要秘诀,我告诉他们一个字――“抄”。抄名人名言,抄诗词歌赋,抄名篇段落,抄生活素材。前面三个好理解,那生活素材是指什么呢?为了避免写一篇文章,大家清一色的应用相同的事例,我经常把在新闻、报纸上的看到的精彩故事讲给学生听,我还把每一年的感动中国的材料都印发给学生,要他们摘抄下来,留作写作素材,这些来源于生活的素材非常广泛,避免了作文“千人一面”的尴尬局面。

读和写只是积累的主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听和看也很重要。从广义上讲,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积累,积极的参与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以及其他健康的社会生活,对于学生都是有意义的积累。由于初中生的时间有限,因此,就更要抓住一切对语文学习有利的机会好好体验,好好积累。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提高学习成绩。因此,这些方法的应用前提是,鼓励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尝试和探索,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语文。我们一直在找学习的秘诀,这秘诀到底是什么呢?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在选择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后,必须要勤奋努力,不懈探索,持之以恒,才会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展瑞红。腹有诗书气自华 改变观念获高分[J].考试(教研版),2007,(2).

[2]蒋菊岚。注重语文学习方法指导有效提高语文教学力[J].青春岁月,2012,(11).

[3]麦年。语文学习方法刍议[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2,(12).

[4]李虹美。浅谈初中语文学习方法[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2,(1).

[5]王亚辉。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听说读写训练[J].学周刊。2011(34)

[6]靳金海。浅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激活学生兴趣[J].学周刊。2011(34)

[7]陈谊。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技能[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02)

短文摘抄 篇3

关键词:课外阅读 习惯养成 策略

阅读是伴随每一个读书人一生的极其重要的能力。新课程改革不仅对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量进行了量化,而且还对阅读教学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使课外阅读有效地促进课堂阅读教学,现结合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探究心得。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众多庞杂资讯、网络媒体信息的强烈碰撞和冲击下,中学生的阅读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和充满竞争的学习环境,使许多学生难于安心阅读,甚至是无兴趣阅读。在书籍越来越丰富的年代,许多学生却渐渐远离课外书籍,尤其是经典名著。很多学生知道,阅读名著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学修养,对语文学习很有帮助。但许多学生认为经典作品大都是大部头的,较难懂,感觉枯燥,提不起阅读的兴趣。甚至到了高中,还有相当部分学生未涉猎过文学名著,对名著的了解大都通过名著改编的电视剧。中学生课外大部分时间用于看电视、上网聊天、打游戏、浏览网页、听音乐、做理科类作业等,而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阅读面越来越窄,甚至逐渐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现在的学生喜欢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书浏览,富有趣味性的短文,追求轻松娱乐性的阅读形式,这样的快餐式阅读,这样的“浅阅读”,不仅易引起学生阅读营养不良,导致学生文字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下降,而且学生无法感受到文学经典的真正魅力。再者,现在好多家庭图书量少,甚至几年未曾添过一套家庭藏书,家长阅读少,甚至几年不曾读过一部完整的图书,家庭阅读环境未能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在过多追求考试功利的当今,许多家长也在有意无意地限制着学生的阅读自由,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给学生灌输很多“现实”的东西,只能读参考书,读教辅材料,功利性成了学生阅读的主导,而一般的所谓的课外书则被禁读。这样的阅读现状不能不引发教师的思考,尤其是在高中施行新课程的时候,作为教师更应重新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要明白功在课外,利在课内的妙处。

二、中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的策略

中学生课外阅读要根据阅读主体的特点,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明确阅读目标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上作出努力,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对策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

1.激发阅读兴趣,端正阅读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们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两千年前的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不如乐之者。”许多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是没有领略到阅读的丰富性、生动性和乐趣性,觉得生活太贫乏、太单调,对此,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贴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当然,教师也应通过课堂教学或举办讲座、专题介绍等形式,对有关的文章、作品等进行精当的点评,留下一些思考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以寻求答案的兴趣。同时,对读过这些作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促使其他同学产生向往之心,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2.共赏《读者》佳作,汲取人文营养。据调查,当今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书籍是《读者》(杂志),《读者》作为一种文摘性的杂志,其所选择的文章既能启迪心智,又短小精悍,人文性较强,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一直以来,《读者》始终保持与时代同步,坚持“真善美”的主旋律,以浓厚的人文关怀为主标尺,这种追求,与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几乎一致。它适合高中学生阅读,学生也有兴趣阅读。因此,每两周可开设一节《读者》阅读课,推荐阅读《读者》文章,共赏《读者》佳作,让学生摘抄其中优美语段,共评其中经典之作,使学生在《读者》中汲取阅读营养。

3.传授阅读方法,指导阅读内容。要给学生正确的指导。要帮学生解决读什么、怎样读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校图书条件给学生列出课外必读书目,或开列选读书目,并有具体的措施来督促落实。阅读还应满足学生的自主性需求。

4.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科学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最好要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动笔,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具体方法大致如下:(1)制卡片。将文章中重点词句、精彩语段进行摘抄,分类整理,便于学习和查找。(2)列提纲。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或主要意思,学会概括,并努力把书读薄。(3)作批注。用不同符号对内容、字句、艺术特色等方面做一标记,进行理解、体会、质疑。根据平时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习惯,或者记在专用的本子上或者写在书上。(4)写心得。进行课外阅读过程中通过思考研究,要学会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阅读作品不要局限于别人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要在阅读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写出自己对作品的看法理解。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

短文摘抄 篇4

1.明确写作目标,激发写作欲望

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内涵实质上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技能。根据认知理论,听、读为信息输入过程,说、写是教学对象将输入的信息内 化后的产出性活动。可以说,说与写的能力是检验四项技能掌握情况的标尺。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写作目标是:一级能书写字母和单词;二级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三级能参照范例或借助图片写出简单的句子;四级能写便条和简单 的书信;五级能根据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六 级能有效地使用书面语言描述个人经历;七级具有初步的实用写作能力,如通知、邀请信等;八级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九级能用常见应用文体完成一般的书写任务,并具有初步使用文献的能力。[1]明确了英语写作目标,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而且通过写作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培养他们运用英语的其它方面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

2.书面表达要从基础抓起有序训练

英语单词是组成文章的最基本单位。我们的学生初中阶段学了三年的英语(有的甚至是从小学就开始学的),但中考结束后过了三个月,许多学生把单词都还给初中的老师了。从开学后的作业和测试情况来看,学生写出来的句子和书面表达是错误百出,特别是单词错误更是屡见不鲜。有拼写错误的,有词性搞错的,有意思混淆的,有压根儿就忘记有这么个单词学过的。所以,高一开学的第一、二个星期,我们要首先复习初中单词。另外,学生的作业中基本语法错误也是比比皆是。所以我们 也要给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的复习。如英语的几种基本句型,英语的基本时态和语态等。另外,我们可以通过每天给学生听写或默写几个词组或句子、运用所学句型或词语造句的方法训练学生的组词能力和句子运用能力,也可以通过翻译句子来训练学生组词成句的能力。

另外,我们在训练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体裁进行分块、分阶段的系统训练。每训练一种体裁就要把写作要领、写作步骤、注意事项等给学生讲清楚。如一篇议论文最好分几段写,用什么事态和Z态比较合适,常用句型有哪些,用哪些连接词来把文章串联起来等等。这样,学生拿到一篇书面表达题,根据体裁判断,脑子里就会出现这种体裁文章的基本框架结构,写起来也就会比较得心应手。

3.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相结合,相辅相成

3.1 听写结合。

(1)先听一段材料,然后根据所听材料回答问题,再将问题答案串联成一篇能概括所听材料大概内容的连贯文章。这样的训练即帮助学生了解、熟悉课文摘要,又使他们获得了一次写作训练的机会。

(2)听写课文5-8句关键句,然后根据所了解的内容调整句序,再加上适当的关联词组句成文,写出一篇文章。这样的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的听力,同时又检验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2 说写结合,即"先议后写法"、。教师拟定相关问题,先分组讨论,再由组内一名学生执笔,经小组成员共同修改后在班上宣读,再写出短文。

3.3 读写结合。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教人写文章,先引导他们多读别人的文章,从中去弄清'应该怎样写'和'不应该怎样写'的奥妙。才能实实在在地懂写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写作能力的培养实质上也是对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文章时,可以摘抄一些名人名言,一些优美的句子或是一段文章,甚至能够将它们背诵。学生通过阅读、背诵、增加词汇、短语、习惯用法等量的积累,从而慢慢提高了写作能力,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

4.坚持大量的写作实践

写作能力必须通过长期的、大量的反复实践才能获得,尤其在高三阶段,首先要做到限时训练,训练时当场发卷,限时交卷,促使学生瞬间接受信息,快速理解信息,迅速表达信息,提高实际应用和应试能力。这一 步是关键,也是学生的难关。

其次要做到范例引路,学生在进行短文写作训练时,教师应 提供各种文体的范文,讲明各种文体的要求,如日记、便条、书信、通知的格式等,并给予必要的提示。每次发完材料,教师可与学生同时撰写短文。规定时间一到,学生立即停笔,听教师读范文。教师的范文不仅要在格式、内容要点、语法修辞与语言习惯上给学生树立样板,而且要考虑到英语的多种表达方法。学生在经过一阵紧张的思维与写作之后,及时听到一篇比较规范的答卷,比较一下自己的作业,可初步衡量出自己答题的准确度,找出差距,及时查出作业中的毛病。另外,要求学生自改互改,教师及时讲评。最后要求学生多背诵历年英语高考满分范文。

短文摘抄 篇5

一、改变观念,营造氛围

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而言一直是一个沉重而无奈的话题。这是由于以下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是由于图书资源缺乏。前些年,我在乡下教学,我发现学校所藏书籍有限,有的学生想阅读课外书籍,却找不到想读的书。后来,进了一中教学,我发现学校所藏书籍虽然很多,阅读的条件也很好,可真正的利用率却有限。其次是教师观念淡薄。很多语文教师只死盯着几本教科书不放,即使是高考要考的名著,也大多只局限于让学生做做相关的练习,忽视了对名著文本的掌握以及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而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对语文课内知识的操练与掌握之中,把学生圈定在繁杂的题海之中,根本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再次是学生兴趣缺失。许多学生迫于各门学科的压力,不得不放弃课外阅读,或者有时间也被其他更具有吸引力的东西(如网络游戏等)吸引走了,因而学生越来越远离课外阅读。语文新课标的颁布为解决这一沉重的话题找到了很好的依据,阅读作为语文新课标中的五大“课程目标”之一,成为检验评价语文教学、考察学生语文学习以及语文考试命题的重中之重,因此无论是学校、家长、教师还是学生对此都应高度重视。本学年以来,我校为了促进师生们阅读的风气,专门成立了相关的领导小组,校长亲自在开学初的教师大会上给教师们作了读书总动员,并举行了“介绍一部好书”教工演讲比赛,在高中部举行了“好书伴我行”演讲比赛,在初中部举行了讲故事比赛及《我喜欢的一本书》作文竞赛,并给每个班级配备了一个书橱和一定的书籍,倡议每个学生带一两本书来充实班级的小“图书馆”,从而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制定计划,合理安排

课外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生处于一个相对特殊的学习时期,时间和条件的限制不容忽视,因此,在开学初制定一定的课外阅读计划,严格挑选供学生阅读的书籍,显得十分重要。在计划里,学生应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做到以下几方面。

1.确定本学期应看完哪些书。学生应有计划地看完新课标推荐课外阅读的书籍,尤其是高考要考查的那几部,如《三国演义》《孟子》《论语》《红楼梦》《巴黎圣母院》《堂吉诃德》《家》《子夜》等)。另外,教师还应引导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广泛涉猎书籍报刊,阅读文学作品和其他各类读物,阅读各种类型、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

2.确定本学期至少要完成多少数字的阅读量。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应有量的保证,阅读水平、阅读质量的提高应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前提。《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量的要求,但这还只是最低水平,所以每个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阅读量。

3.确定时间的安排。如何既确保量的完成,又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时间的安排很重要。这里的时间包括平时上课期间、节假日尤其是寒暑假的时间大致应作如何安排,这样才能保证课外阅读的有序进行。

此外,如何做好读书笔记、如何对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测等都要罗列进去。这阅读计划应一式三份,学生自己留一份,另两份分别交给老师和家长,以便定时进行检查和落实阅读的情况。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课

1.阅读指导课。教师每个学期应开设一两节阅读方法指导课,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在开学初,我专门拿了一节课,向学生介绍了什么是精读、什么是略读、什么是浏览以及哪些书要精读、哪些书要略读或浏览,如何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该记些什么内容,如何写读后感,如何读各种类型的文章等。如读《西游记》,我对学生提出两点目标要求:(1)了解章回体小说和神话小说的特点,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认真分析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形象。(2)体会作品中联想、想象手法的运用,感受矛盾冲突的作用。通过具体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能迅速有效地步入阅读的正轨,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对阅读也就更感兴趣了。

2.自主阅读课。每周应安排一节自主阅读课,让学生在教室或图书馆里看自己喜欢或老师推荐的文章或书籍。这种课学生很喜欢,他们有一种自由感、超脱感。这里有一点必须要注意:学生所读之书,必须由教师把好质量关,符合求知、开智、立德、审美、养身标准的书才可以读,把不良作品拒之门外。

3.成果交流课。当阅读进行到一定的阶段后,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这时教师可以提前一两周布置学生作好准备,将自己认为好的读书笔记拿来展示给大家,并介绍自己阅读的一些收获和体会,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我还让学生每周摘抄1000字以上的短文,然后每人都把自己的“手抄文”装订成册,在全班交流。我班学生黄丽娟每次写读书笔记都非常认真,每次都用工整的篆书抄写,做成读书文摘的形式,注明其出处、文体、作者、摘抄时间,然后是优美语句、阅读的心得体会,读书笔记的最前面还有目录。她的读书笔记在班上一展出,立刻在全班学生中间引起了轰动,大家竞相效仿。通过成果交流会这种做法可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优生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同时可以激发后进生奋起直追的念头。

4.作品欣赏课。教师可选择名作进行欣赏。如学到《曹操献刀》这一课时,教师可挑选《三国演义》中一些能体现曹操性格的章节如《败走华容道》《官渡之战》等让学生进行欣赏,然后引导学生对人物的性格等进行分析,这种课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又能让他们了解分析人物的方法,对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帮助。

四、建立一定的检测和评价激励制度

课外阅读能否落到实处,还要对学生进行定期检查并作出相应的评价。这个检查可以由语文教师、家长(教师可利用开家长会、家访的机会向家长提出来一些具体的要求,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让家长经常在家里督促学生阅读并适当给予检查)、语文学进行。

1.每周对学生的读书笔记、阅读数量及质量进行抽查,并对学生的阅读状况作出评价,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做得不够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批评并提出更具体的要求。

2.通过学生的成果交流课,听学生在讨论中的发言,听他们的阅读感受,听学生的朗读水平,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不足的提出来具体的要求,这样学生无形中就有了一定的压力,能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这部分由学生自己来打分进行评价。

3.通过考试或做练习的形式进行检测。教师可以结合高考中课外名著阅读的题型,出一些相应的练习给学生做。通过这种途径既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进度,又可以提高他们阅读的效率。

总之,只要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能真正地重视课外阅读并能长期不懈地抓好课外阅读,就能让学生从狭窄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体味到语文的生动性、趣味性,从而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认识,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短文摘抄 篇6

环境工程专业外语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四上学期,很多学生准备考研、就业,不仅是专业外语,其他课程也存在学生上课复习其他科目或者缺课的情况。专业外语没有基础英语那样的考级要求,很多学生重视程度远不如基础英语,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对专业外语的重要性也不理解。第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关系到学生对这门课的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第一堂课一般不讲专业内容,而是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专业外语和基础英语的区别,学习专业外语的重要性。例如,大四下学期要进行毕业设计,需要查阅大量国内外科技文献,如果学不好专业外语,在查看外文资料时困难很大,大大限制了知识面的扩展,也影响了毕业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进行,可能连一个简短的毕业设计英文摘要都写的错误百出。还有好多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和环境监测有关的工作,这就势必会涉及到许多大型仪器的使用,比如液相色谱、气相色谱以及原子吸收等,这些设备大多都是进口的,说明书基本都是英文的,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外语基础,从设备的结构到操作方法都无法给出了精确的说明。还有一部分考研的学生,在面试的时候,面试教师也会用英语提问一些专业方面的问题。作为一名研究生,在发表SCI、EI文章的时候,如果不懂得科技英语的写作方法,不懂得翻译技巧、文章的翻译标准、母语和外语内含的相互表达等等,就很难发表高水平的文章。通过以上引导性教学,多数学生对专业外语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并树立了学好专业外语的信心。

(二)紧密结合专业课教学

本校专业外语开设之前,基本上所有的主干专业课已经学习完毕,学生对专业课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为专业外语教学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教学中先将课文涉及的所有专业词汇和短语摘抄到黑板上,让学生有个总体认识,再将课文中涉及到的工艺流程和构筑物、设备进行详细讲解。例如,在讲到大气污染常规控制技术的时候,会涉及到旋风、袋式、湿式以及静电几种除尘器,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先介绍每一种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各自的适用范围,然后将中英文对照标注在除尘器结构示意图上,结合设备的结构类型讲解专业词汇。最后,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该除尘器的工作过程,有利于学生直观了解、接受所学内容。此外,利用实习等机会制作一些烟气除尘教学短片。总之,利用各种先进教学手段,给学生创造一些身临其境的专业外语环境,让学生在认识到专业外语重要性的同时,加深对专业课学习的理解。

(三)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通过翻译句子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但学生相对比较被动,而且不会有太深的印象。为此,采用案例教学等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设计英文练习、组织课堂分组讨论等手段,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其中,英文练习包括课堂实训,训练学生英文学习与交流能力;课堂分组讨论则是预先设置一些教学情景和任务,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以多媒体PPT形式进行汇报。“主讲人主讲+组员辅助”的形式,既提升了学生团队的协作精神,学会了英文查询、整理资料的方法,又训练了英文口头表达能力。教师组织学生现场点评与总结,使学生切身融入到专业外语学习,实践证明,效果较好。

(四)完善考核方式

专业外语考核常用的方式是将一篇英语文章翻译成汉语,或者由教师出一份试卷,题型无非就是单词、句子翻译和短文翻译等。这种“一张卷”的单一考试模式不能全面考核学生学习情况,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建议采用“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期末考核”的方式。其中,课堂表现占到总成绩的25%以上,包括翻译课文时候表现是否积极主动,以及上课时候听课的状态。平时作业成绩包括各组PPT展示以及资料整理、作业、考勤等,占比例为25%,期末考试成绩占到50%。这样的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积极性,避免临时突击,学生的认可程度增加,体现了教学的公平性以及专业外语的教学特点。

短文摘抄 篇7

关键词:写作教学 读与写 评与改

走上语文教学工作岗位已近十年,连续六年的高三教学,使我对作文教学又多了一份认识、一份关注:60分的作文分值,竟占整张高考语文完卷的四分之一,这足足可见作文在语文高考中的地位之重。因此,也可以这么讲,教师在备考过程中,作文教学抓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决定了学生高考语文成绩的能否再上台阶。有感于此,本人想借此简单地谈谈自己高三的作文观及作文备考中的一些举措,不当之处,还望同行批评指正。

一。读出好文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是作文的基础,是作文的动力。众所周知,写作素材的积累、信息源的扩大、知识领域和写作视野的扩开,对于充实学生知识素养、提高写作水平甚为重要。所以说,读,是作文的前提,是作文的准备。

多读,是历代成名作家的创作经验,古今作家的经验之谈也都证明了这一点。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欧阳修道:“作诗须多诵古今人诗”;鲁迅在谈自己的写作时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这些精辟的见解都道出了阅读实践的重要性。

所以说,读书是写作的第一要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文是靠读出来的。我的作文教学经验之一,就是一直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读书意识,让读书始终贯穿整个学期的作文教学并成为一个重点。

举措一:粗放型的个体阅读。就是把学生赶进阅览室,让学生进行自由的阅读。教师参与管理,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的意义及推荐阅读报刊杂志的种类。《读者》《青年文摘》《世界博览》《八小时之外》《辽宁青年》《微型小说》《作文成功之路》《读写天地》《杂文报》等纯文学类刊物都是学生有目的阅读的首选。这些刊物上的文章或内容充实、观点新颖,或材料丰赡、论证透辟,或文体活泼、语言纯熟精美。多读这类文章,对学业紧张、课业繁重,生活在“三点一线”中的高三学子而言,确实能起到“短、平、快”的功效。在具体阅读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举措二:咀嚼型的鉴赏品评。我们不妨把一些优秀的报刊杂志看作学生阅读时间的“源”,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投入一定的经历来“开源”,搜集、整理、摘寻充足的文质兼美的课外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我主动的给学生下载印发一些精美的时文,每周3至4篇,作为定律坚持。有时在早自修供学生阅读,有时辟出专门的阅读课,本着“读一读、议一议、品一品、谈一谈”的形式展开,适时必要的点评能引领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精要。《驴子与枯井》《我很重要》《怀着感恩之心生活》《宽待人性》《重拾信仰》等文章更是学生百读不厌的美文。

作文靠读,当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二。写出好文章

作文靠写,这是大实话,谁都懂,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事实上,学生对这一点认识不够。进入高三,多数学生认为与其花一两个小时写上一篇大作文,不如实实在在做几道数学习题,背几个英语单词,学生的练笔习惯大不如前。怕作文,不能坚持经常写;疏于动笔,导致文笔晦涩、文思不畅,写作成了制约学生语文总分再上台阶的瓶颈。解决这个瓶颈最有效的办法,我认为就是强化学生的写作意识,继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古人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多做。”陆游也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些至理名言都强调了写的重要性。各种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反复练习,写作这种表达能力的提高,尤其需要反复练习。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坚持多写多练。因此,在高三作文教学中也应重视学生的多练、多写。重视在各种情况下的学生用笔表达,这不仅可以是句子的仿写,语言的锤炼;也可以是短文的训练,提纲的拟写。因此,我不仅让学生坚持每两周必做一篇大作文,还坚持天天做摘抄、周周写随笔,利用课上课下练词练句练段练篇,随时随地地练习,各式各样地写作,加强反复练习,让学生形成习惯。同时,又把学生的自由创作与模拟考场规范文的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可以说,不间断的练笔,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发现了作文备考中的缺陷;重塑了博取作文高分的信心。也只有写,高考作文时才不致出现肚里无物、无从着笔、文思真空的问题。

三。改出好文章

改,是提高作文的必经之路。中学生自己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更是较快提高作文水平的捷径。多写是必要的,但多改更有必要。清人唐彪说:“文章草创已定,便从头至尾一一检点。气有不顺处,须疏之使顺;机有不圆处,须炼之使圆;血脉有不贯处,须融之使贯;音节有不叶处,须调之使叶:如此仔细推敲,自然疵病稀少。”这段话强调了修改的作用和方法。尤其是我们学生的考场作文,明显的错别字,多处的表达语病,不规范的标点符号等等都是阅卷老师的心头大忌。而良好的修改习惯尚需从平时养成。平时练笔的文章草稿成篇后,我鼓励学生自己首先做第一个读者,从字词句的书写表述入手,然后及篇章的立意选材,反复地用红笔修改,直至自我满意为止;在此基础上我还让学生互批作文,同学间的作文互批可以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并引以为鉴。这是好事,也让学生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古人之言,真是金玉良言。

改,能出好文,也能出妙文。文不厌改,也要成为学生作文的习惯。反复地改,可以扭转学生草率成文的坏毛病。我们中学生应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尤其在动笔前腹稿的修改后,才能够“一笔写成不加点缀而自工”。

四。评出好文章

现实生活中的人,没有一个人不乐意接受表扬的。当你听了一番表扬,心里就沾沾自喜,就有一种动力,就有一种再表现的欲望。即便高三学子也是如此。在作文教学方法上,我抓住学生写作上的每一点成绩,给以及时肯定、鼓励和表扬。这种举措,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批改时,评语侧重肯定为主;讲评时,评讲以亮点为主;范读时,朗读优秀作文为主;交流时,推荐特色作文为主。

总之,每篇习作后,总让学生处在一种被肯定、被赏识的境界,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作文有优点,有可取之处,这样,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感和成功感,作文表现欲就会更加强烈,对以后的作文就会更努力而且期望更高。

在作文教学中注重读、写、改、评的各个环节,强调的是学生为作文的主体,让学生在准备、实践、提高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只是起促进、引导作用。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没有学生的主动性,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同时,我认为作文备考指导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要有阶段性;当然,也离不开必要的技巧和方法的点拨。但最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的实践写作,作文,作文,非作不能成文。所以,读、写、改是学生的实践,评是教师的捧场与鼓励。四者结合起来,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也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有声有色,效果理想。

以上,是我对高三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和认识,很不全面和成熟,难免有偏颇和不妥,望不吝批评指正,共同探讨,以提高、促进高三作文教学。

短文摘抄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兴趣;阅读

高中阶段的语文是非常重要的,学好高中语文要特别注重学习方式与方法。每天不仅要坚持多阅读课文,也要积极地多学习与吸收别人学习语文课程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要多练习写作功底,多读一些优秀的句子和文章。由于每个学生本身的语文基础知识结构不同,学习态度与方式也不同,所以我们要采用因人而异的学习方法。在大同的基础上渐渐地摸索出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学习的方法,积极有效地运用自己探索出的方法,最终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一、积极的培养和营造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培养兴趣是学好语文最基础的情感,学生有了兴趣,他们才肯认真地学习语文,这样就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来教学,培养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兴趣点。然而在学了语文一段时间之后,有些学生就会感到语文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对学习语文积极性也慢慢地降温,语文的成绩也就自然下降了。这时如果在老师积极、有效的帮助下,让学生认识到学语文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就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来学习语文知识,慢慢地重新培育出对语文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多参加一些语文等方面的活动,比如,做有关语文填词游戏、读语文幽默短文、成语接龙等等,这样一来,慢慢地就培养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爱好。

二、阅读和写作是要学好语文的两大难关,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多学习以求突破

1.高中阶段学生的记忆力是最旺盛的时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多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多看多读一些优秀的句子和文章,慢慢地积累自己的语文文学底蕴。比如,积极组织学生每天早晨阅读等等,与此同时,也要扩大学生阅读文章的范围,积极而有效地多阅读课外优秀的书籍,不仅会对学生以后的阅读

和写作文奠定很好的基础,同时也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

的兴趣。

2.在高中阶段要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练笔习惯,在大量阅读和积累的基础上,积极地塑造学生对写作热爱的情怀,让其发现语言文字真正的魅力所在。在此,我们要培养学生从小的方面做起,比如写点生活随笔之类的东西或者一些个人的感受日志。

要真正地提高作文水平,不仅要积累大量的阅读句子与文章,来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达到自己肚里有点东西的感觉,同时也要多加练习写作有关语文的文章,真正做到多写多练。写作是要有感而发的,平时学生要做一个个有心人,多记笔记,多做摘抄,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也要有自己的练笔。

三、告诉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必要技能和技巧

1.积极培养学生早读的习惯是及其重要的,一定要大声朗读出来,不仅要读课本,还要读高中语文基础手册。

2.上课前预习,上课时要认真听,作业不要多做,做老师布置的就行,到了考试就不用那么临时抱佛脚地背书了。

3.平时多看点像《青年文摘》《读者》等一些优秀的书籍或杂志,当然有空能看些名著更好。这样能很好地提高写作和描述文章方面的水平。

总而言之,学习高中语文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异,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身上不同的特点,让其真正地爱上语文,最终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参考文献:

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短文摘抄 篇9

[关键词]电费复核 电费抄表 管理

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钢铁、冶金等用电大户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经营困难,增加了电费的缴纳的风险,城市中大中型企业也都存在窃电、欠费等情况。面对这种情况,电业局应该密切关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负荷变化,制定相应的抄表计划,加强电费的复核力度,从而避免电费风险。

一、加强电费复核力度

据了解,传统的电力管理中,漏抄表、抄错表、计量装置故障、工作单位处理不及时等差错很难及时发现,从而影响电费的回收工作。为解决这一现象,电力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电费复核力度和抄表计划管理,确保电费资金的安全,避免电费差错责任事故的发生。

对新装、增容及变更客户的电费进行复核时,应把其作为复核的重点,列入每月的重点复核清单:认真仔细复核客户电费的每一项数据,特别需复核变更前后的表计、倍率、容量、执行电价、力率标准、线损率等的变化及通电时间,对前后台帐皆有电费数据的,应仔细复核前后台帐中的电费数据,确保电费的连续性和正确性。对特殊客户应单独建立复核台帐,列入重点复核清单,每月做认真复核。

二、制定抄表管理计划

1.自动抄表势在必行

(1)随着农网、城网的改造,电表的需求量迅速增大,抄表的工作量也相应增多,所需的人员也越来越多,造成人力成本大幅度的上升。若采用自动抄表,则能节约人力资源,降低人力成本。

(2)自动抄表不需要预约上门抄表的时间,居民用电量会自动抄收,不仅能实现收费的自动划拨,还能迅速的查询账单,更好地方便用户。

(3)自动抄表可提高抄表的准确性,减少账单的错误,使供用电部门能及时准确的获得数据信息,这有利于提高电业局的服务质量,并能树立其良好的形象,还可进一步与配电自动化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和电费账单管理系统等网络联网,实现电网的全面自动化。

2.人工抄表的管理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虽然抄表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投资成本等方面的原因,在短期内还无法对所有用户全部采取自动抄表,所以手工抄表在一定时期内还会占据抄表管理的主要地位。

手工抄表方式基本上以人工抄表为主,人长期的处于工作状态,易出现错抄、漏抄等现象,而在工作中,管理人员也难以对其工作质量实施有效的管理。为了使抄表的管理趋于规范化,并落实抄表的监督管理,我们可以对抄表的优化管理进行创新,着重将抄表业务的工作流程、重要环节纳入计算机中管理,并建立计划管理、异常管理、监抄管理和质量考核等业务体系,最大限度的实现抄表量化和精细化管理。(如图所示)

3.抄表计划的发展趋势

(1)网络化电度表。电能计量信息网络是一个电力系统的全新概念,其主要由电能计量与自动抄表系统集成,其具有上网并具备通讯能力。设计好网络调度表的硬件、编码、技术指标与功能、通讯、软件平台、数据格式统一等方面,便可实现实时抄表、实时计量与分析及实时管理。

(2)多用户智能化电子式电度表。即采用多个用户共取一个公共电压,而在每个用电户的电源进线处安装一个CT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可以采集到用户用电量的电流、电压值,还可以由计算机记录、分析、处理这些信号,然后得到相应的耗电数、用气数、使水数等用户数据,方便电业局统计,用户查询。

(3)GSM自动抄表。其基本的思路是:居民住宅区中各用户均加装数字化电度表、水表及燃气表,而每个单元所有的用户数据都汇总到每个单元的集中器中,然后将信息通过GSM网上传到SMS中心,再将其数据传递给管理部门的数据处理服务器。由于现在GSM网的覆盖率几乎可达100%,使得其有可行性。而且它不但具有自动抄表的功能,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其他的增值服务。现在居民住宅区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包括住户信息管理、安防和通讯等功能模块,基于其完善的硬件环境,我们便可以发展GSM自动抄表技术,实现抄表的智能化。

三、总结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必将导致在减少电力工作人员的同时,提高劳动的生产率,保证电表抄收的及时性和正确性,可以更好的防止窃电。负荷管理系统、集中抄表系统、用电量收益监测系统、短信催费系统、银行卡代扣电费系统和电子托收电费系统的综合应用,为电费的管理提供了技术保证,加强了电费的复核,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是转向智能化管理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赵敬云。远程抄表系统在电费管理中的应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