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的作文精彩10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这次为您整理了民风民俗的作文精彩10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民风民俗作文 篇1
行通济,冇闭翳
罗梓轩
我的家乡在佛山。在这里,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行通济”这个活动。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以及佛山市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活动,“行通济”的影响力已扩展到整个珠三角和港澳地区。“行通济”已成为整个珠三角的年度盛事。
“通七堡之游行,逸客寻春,任得渡头饮马;济万人之来往,曲桥跨水,艳称村尾垂虹。”
每到农历十五、十六这两天,家家户户都会扶老携幼,自清晨至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手执灯,提着生菜浩浩荡荡迷至南走过通济桥,祈求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届时,佛山万人空巷,几十万人走过通济桥。到了晚上就更好看了。通济桥的周边张灯结彩。而通济桥前的巨大牌坊上挂着几百个灯笼,呈现出红色。配上那南瓜般大、火焰般红的灯笼和人们洋溢的喧嚣之声,通济桥附近现着一股喜庆祥和的气氛。
“行通济”也是有很多的讲究的。400人们汇入拥挤的人潮,迈过通济桥牌坊,口中默念“行通济,右闭翳”,以修祈求时来运转。但凡是行通济桥的人,则要一次从桥头北岸走到桥尾南岸,不能折回复返,须由桥尾右傍大基而去,经尾窦到澳口,否则不吉利,同时也取一路通顺行好运之意。
“行通济,右闭翳”人来人往的通济桥,寄托着佛山人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和祝愿。
民风民俗作文 篇2
民俗
廖珂君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自从疫情暴发以来,数不清有多少个日夜在思念那片故土。好在今年总算回去。
进入村口,大块红色袭来,是红彤彤的灯笼,是蕴涵着人们对未来期望的对联,是处处张灯结彩的喜庆。沉重的敲击声传入耳畔,声音沉闷却不失力量,一声又一声,像在敲打着我的心,震撼着我的心。我循声寻找,原来是旁边一户人家捶打糍粑的声音。那动作,熟练稳重,有条不紊。糊状的米块在两人的配合下逐渐成形,变得有粘性,有劲道。不只是我,好多村民也凑了过来。两位打累了,旁边的看客也会帮下手,主人笑着称谢,并承诺蒸好糍粑后一定不会少他们的一份。
其实,像过年打糍粑的民俗还有许多。像年夜饭需有小辈装给晚辈,中秋节一起吃炒米…还有许多,但那更可贵的是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时光,乡里乡亲互帮互助。
民风民俗作文 篇3
佛山剪纸
李钜铭
逢年过节佛山的超市,总少不了过节的装饰。春节时,最受欢迎的便是灯笼了。灯笼,通常像一座亭台楼阁,里面有许多场景,霸王别姬,仙女座桥…这些故事,有美好寓意,就像灯笼里含着的佛山的剪纸艺术般。
佛山的剪纸艺术并不是用指甲刀来剪,而是用特制的刻刀来剪。佛山的剪纸艺术讲究剪得丰富却剪不断,所以做一件作品要经历许多困难,这是有些像十年磨一剑。
在我的记忆里,剪纸从来都是比较陌生的,春节时我才有机会窥见。外公对剪纸有着深深的爱意,似乎曾经离别家乡吧,每当春节,他总是第一个挂起灯笼的,大红灯笼里的剪纸是每年都有不同的花色,比如前年是年年有余,今年是烽火戏诸侯。他在最后几年总挂一些重复的灯笼,像是在怀念过去,怀着热爱家乡的心。我相信坐在桌子努力工作的人们也在怀念家乡吧。
写到最后,突然想起一首歌——就是故乡甜。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4
饮食
蒙古族大多居住在辽阔的大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奶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招待客人时用的“美味佳肴”。辽宁辽西的蒙古族比较早地从事农耕生产,所以在饮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食俗,还有一些东蒙地区独特的美食。如全羊汤、“手把羊肉”、蒙族馅饼、糕等。
所谓的全羊汤,就是将新鲜的羊肉加上羊的心、肝、肺、肚、肠等下水,切成条状,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后放上各种佐料食用。味道鲜美可口,很受人们的喜爱,全羊汤是蒙古族的特色饮食。
“手把羊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做“手把羊肉”必须选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杀,将皮剥去后放入锅中,放入调料,进行蒸煮,可谓色香味俱全,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肴。因为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来吃,所以叫做手把肉。
蒙古族的饮食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品尝过的,令我们感到很新奇!
服饰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蒙古袍很受蒙古族男女老幼的喜爱,是在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衣着装饰。
蒙古族妇女头上的装饰品,用宝石、金银等制成,大多在节庆宴会上或探亲访友时使用,平时则用彩色长绸缠绕。蒙古袍两袖长而宽大,下面左右不分衩,领子很高;领口、袖口、衣边常用花边作为装饰。男袍大多为蓝色、棕色;女袍大多为红色、绿色、紫色。穿蒙古袍必备腰带和马靴,这样的着装使男子汉显得强悍潇洒;女子则显得身材苗条、矫健。蒙古靴有布靴、皮靴两种。布靴:美观别致、柔软轻便;皮靴:挺括光洁,结实耐穿。
蒙古族的服饰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尝试过的,令我们很向往!
民居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的称呼。
蒙古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搬运轻便,十分适合蒙古族人们的生活。蒙古包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却很大;而且空气流通,光线也很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辽宁的蒙古族人现在大多数居住在与汉族或满族人相似的砖木结构的屋,但是在室内的装饰上却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
蒙古族的居住习惯和地方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居住过的,我对蒙古族的民居的风格有着一种很强烈的喜爱!
这就是蒙古族人们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因为我是蒙古族的,所以我对自己的民族有着独特的感情!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5
以前过年,只是和大人凑热闹。今年过年我知道了不少和春节有关的风俗习惯。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都要挑选一幅称心如意的好春联。今年选的上联是:喜气洋洋财旺旺,下联是:好运多多福连连。横批是:吉星高照。这足以预示新的一年里的幸福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饺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们都说吃饺子好。吃饺子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意义。饺子谐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时,交好运发大财。因饺子的形状又像金元宝,故又象征团圆和财富。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意思是人们要走出家门进行户外活动。这天上午我和外公外婆沿着河堤,从将军码头一直走到新华码头。这里是滑冰场,男女老少人头攒动,人们身着五颜六色的节日新装,好像给冰场上装点了盛开的'鲜花。人们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打冰车。还有的在冰道上从高处往下放冰车,大家玩的真尽兴!大人、孩子和老人,一片欢歌笑语……
这不正是太平盛世的真实写照吗?
我的家乡——宁乡,这个小县城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的西部,这里虽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众,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习俗的魅力。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习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
民风民俗作文 篇6
舞狮
邓盛林
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一般有两个人合作表演。舞狮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象征着长盛不衰,历代相传。
在过春节期间,在广场中围满了观众,随着锣鼓的声音,舞狮的节目开始了。舞狮的人十分卖力,舞得十分逼真,时而站起,时而趴下,头不停地摇动。眼睛一眨一眨,嘴巴也一摇一摇的,舞狮的队形穿插着,并列着交错着,时而腾空一跃,时而摇头摆尾,时而翻腾旋转,好一个焕发着朝气、充满力量的舞狮。
狮绿色作文网子如火花般的瞳仁寻视着,大口张大着,它忽然倒下,在地上打滚,又猛地跳起,跃上空中,将伸展铺踢,瞬时一个彩球划过,瞬间把彩球吞入口中。周围的人都欢呼起来,连年迈的老人都站起来鼓掌。
舞!舞!舞!每个姿势都充满了力量,洋溢着活力。舞!舞!舞!每个动作都有序,迅速,陶冶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舞!舞!舞!每个人的胸膛里的心,如一股燃烧的洪流。
舞狮表演就在高潮结束了,留给我们无穷的回味与欢乐
民风民俗作文 篇7
采茶戏
洪琦
蓝天白云,清风拂面,这样的意境让人的心也变得神驰起来。遥望茶山云雾绕,茶香醉心人神往,若隐若现采茶女,茶山人歌入梦来。
采茶戏是流行于我国南方干赣、粤、鄂、皖、闽、湘等省的本土剧种。关有近30种,是我家乡的特色,以江西为轴心,粤东北、鄂东南、闽西,皖南,湘东连成一片的采茶文化区。
采茶戏的音乐丰富多彩,可塑性强,乡土气息浓郁,风格特色十分鲜明。根据其调式,线路和功能作用的不同,分为茶腔、灯腔、路腔和亲调四大茶,简称三腔一调。
儿时看过几回采茶戏,但也少得很,在奶奶家乡里的戏台前的精彩,却从未忘记。山上云雾缭绕,山径蜿蜒曲折,零零星星散布在天带上,风还在轻轻吹着,这夜晚的天空看着它,心灵也被净化了,人都松弛下来。
迫不及待地望见了戏台的一角,心中一点点疲劳又消失了。隐约看到戏台上的人物,二旦一丑这俩旦,一开始上山采菜,手持菜篮边唱边跳。唱了一会儿,边上来了一个丑角,咿咿呀呀说上不停,手里比划着十分着急。
当年的戏记得不清了,但当时那放肆的快乐却是清清楚楚。
也许我念得不是那时的戏,而是那漫天的繁星,每一颗星星都映射着那时的人,被洗涤的,泛黄的事
戏仍在耳畔,久久不息。
民风民俗作文 篇8
家乡习俗
陈思衡
偶然在周末作业上看到关于“出花园”的文章,读来倍感亲切。潮汕地区有“15岁出花园”的习俗。
少男少女到了15岁生日,这一天会穿上红衣服和木履,各家会准备好一整只鸡,和各种动物器官,鸡肝,鸡心与猪肠,寓意这些人心中从此有了城府。
即使到了现代潮汕人也会为15岁孩子的成人仪式操办,可能仪式和流程删繁就简,可能只是父母带着你外出吃顿饭,甚至没有鸡,可能你本身也不怎么重视这种传统的成人礼,但他却是潮汕地区近百年来对传承对后代的一种美好祝福。传承不灭,记忆不灭。
出花园象征15岁之前,就和如同生活在花园无拘无束,离开花园,就代表周围的人认同你与他们能一起生活,离开花园,闯荡天下。从此就要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不再是之前自由自在的小屁孩。全国各地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成人礼,可能习俗,礼节不同,菜肴不同,但心意相通。不是让出花园的人背井离乡,而是让他寻找,奋斗出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承担成人的风雨,更有一番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的意味。
今年生日,我也年满15,将带着所有人的期许,扬帆起航。
民风民俗作文 篇9
民俗
陈宇颖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每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风俗习惯也都有其不同的特色民俗,特色美食。
汉族,五十六朵花中最艳丽的一朵。大年初一,大人们不会打骂孩子,不扫地,不向外泼水,总是怕将新一年的福气与财运扫走或是泼走了。
每逢春节,我都会回家过年。大年三十大家都会杀鸡杀鱼,煮红鸡蛋,买好冥币,往果篮里放上新鲜的苹果橘子,再放上一些五颜六色的糖果。地上走的水里游的都给烫熟了放进担子里。一家之主拿着两卷鞭炮前往祀堂。小孩屁颠屁颠地跟着等着祭拜完就能吃各式各样的糖果。
祀堂早在年前就翻修好了许多微弱的蜡烛火光照亮了范浅黄色时,台上摆满了挤压水果,朴素的农家姑娘穿着新衣。为石台摆着的观音菩萨与关公砖茶倒酒,身后的小孩也照着学拜一拜,再插上香,祭祀结束,门前便会放起鞭炮。噼里啪啦,爆竹火光照进堂内,小孩捂紧耳朵闭上了眼,像是在对堂内的神明许愿。
汉族农家人对古代神明的寄托一代代流传,至今他们也用自己的双手实现了对他人的寄托。
民风民俗作文 篇10
端午对大人们来说是忙碌的一天,对江河来说是汹涌的一天,但对孩子们来说是美好的一天。
每年端午,村里都会请龙舟队来比赛,优胜的队伍能获得一笔奖金。不过对于孩童的我们,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看一场精彩的追龙。
午饭过后,烈日当头,便是比赛之时,西江边远远近近都站满了人,擦着汗,撸起袖子,拉着友。便蹦蹦跳跳挤进人群中。铜锣声响,六七条龙像箭一样飞了出去,船上的鼓手用力击打着鼓。咚隆隆,船上的人肆意挥洒汗水,船员们仿佛像是一个人,每个动作都是惊人的准确,一前一后。宛如巨龙的双爪,刚开始大家都还势均力敌,一到转弯,未便有了差距,我们村子的队伍暂时领先,最后关头,聪叔叔的开心龙舟队。猛地发力,呼哧呼哧,像是把其他龙震慑似的拿下了胜利。
赛后,每每令我不快的,并不是我们村输了,而是听到人们说,如今年轻人都不肯参加龙舟队了,如今只剩下那些老骨头了,唯有这点令我觉得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