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职业教育发展论文(精彩3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最新职业教育发展论文(精彩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职业教育发展论文 篇1
2.1高职教育管理职责分散
对于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系而言,其问题主要是对于整个体系的管理责任不明确,没有制定完善的政策与制度。在高等职业学校中,其办校的性质不尽相同,有地方政府创办的,也有企业创办的,还有行业创办的,不同类型的学校都没有一套明确的责任体系,也缺少一个固定的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的管理,这些学校之间鲜少沟通协调,资源也没有达成共享,阻碍了共同发展。在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其管理曾更为复杂,包括了政府经济部门、劳动部门、企业、用人单位等等,这些不同单位和部门之间如何沟通协调、管理责任如何划分,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一直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2.2与各类各级教育衔接不紧
近年来,由于《面向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已经指出要让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相互联系,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通过考试也能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进行更高学历的教育。但是,因为职业技术学校与普通高中以及普通高校的教学内容存在很大区别,存在衔接、沟通上的问题,导致希望学生继续深造的学生缺少学习基础,在考试中发挥不利。现有的教育体制允许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报考专升本,读完本科之后还能够继续研究生的学习。但是因为学习内容存在很多差别,导致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存在劣势,即使成功考入目标学校,也会出现学习成绩跟不上等情况,这让学生的继续深造之路变得异常崎岖。因此高等职业学校的管理体制应该对其进行改革,完善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让学历较低的学生能够有机会获得更高的学历,学到更多的知识。
2.3管理体制落后
由于我国的教育管理模式是政府进行统一管理,进行计划办学,但是对着民办以及合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需要更加多元化的教学体制。目前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一直处于计划办学阶段,早已不能适应目前的教学现状,导致很多民办学校或者是合资学校没有自己的特色,优势也得不到发挥,也就减少了一些企业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损失。现在唯有完善教育管理体制,转变办学理念,采取多元化的教学以及管理模式,高等职业教育才能继续健康、持续的发展。
2.4国家投资不足管理粗放
目前很多高等职业学校存在科研资金以及建设资金不足的现象,由于政府的投资不足,学校没有足够的收入,很多学校既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科研,也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建设,其发展收到了严重的。制约,教学水平也无法保证,生源以及毕业生质量都有所下降[2]。国内对于高校的补贴都是由省级人民政府管理。中央政府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省级政府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主,结合学校招收学生的数量,以及学生的就业情况等制定每一个学年该学校的招生计划、专业设置、收费标准,并确定生均教育事业费的补贴标准等。因此对于学校的补贴政策国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也导致了部分地区的部分学校出现了经济上的困难。
2.5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内,其对于人才、教学、人事、后勤等方面的管理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作为一个非盈利性的单位,高校往往会存在资源的浪费,教职工比例不平衡,人员管理松散,分配不当,很多职工都是闲差以及规章制度不健全等情况。由于大部分教职工都是在编人员,没有竞争压力,也没有失业风险,员工在工作中没有积极性。教学、科研等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职业教育发展论文 篇2
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论文
1.发达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
英国职业教育的基本走向是“新职业主义”。把职业教育纳入主流教育,改变了传统上职业教育是面向学业失败者和经济地位低下者的教育。新职业主义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构建一个培养弹性的、富有合作精神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全新职业教育体系。在英国,人们普遍认为职业教育的普及程度应成为评价一个国家经济成就的新标准。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效率与质量,英国政府及教育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和应用性,根据国内和国际经济发展的形式与潮流,不断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目录、拓宽专业方向等,使职业教育能最大限度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瑞士,职业教育不是“后进生”的归宿,而是国家经济链条上重要的一环,职业院校生受社会尊重、受企业欢迎。瑞士人从小就被教导“一个健全的人必须掌握一技之长”。瑞士人认为职业教育不是培养只能操作熟练工种和简单劳动的工人,而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人才的重要领域。
2.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应对策略
在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这是历史上我国第一次把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第一次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在我国教育结构中的法律地位。从这一时期开始,高等职业院校才逐步探索从专业设置到培养目标,从教学设计到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真正意义上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是从至,这一时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招生从43万人增长到268.1万人,在校学生总数从117万人增长到713万人,高职院校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形成了政府主导的市场调节的职业教育调节体系,形成了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服务保障体系。并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原则,大力推进以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学结合、产学结合为重点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保证了职业教育稳步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由于地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差异,一些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国家虽然有政策但地方政府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措施力度不够,致使职业教育发展后劲不足,一些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停滞不前。
第二,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尽合理,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形成政府、行业、企业、社会、个人的联动机制。一些职业院校生搬硬套,没有形成适合本地区、有助于自己进一步发展的特色。
第三,职业教育投入资金不足,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整体办学的成效,资金问题将是今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制约因素。
第四,基础能力和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尤其是一些欠发达地区。
第五,对职业教育的观念有待转变。只有观念的转变和提高,后面一系列发展改革工作才能比较顺利地开展。
综上所述,要使职业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转变观念,明确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职业院校的资金投入力度与支持力度,拓展校企合作深度,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合理调整、设置专业,坚持走产学研结合道路,构建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师资培训体系,完善职业教育资格认证体系,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形成开放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
3结语
职业教育已经被认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职业教育制度只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进化”才能永葆活力,才能为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幸福作出更大贡献。
职业教育发展论文 篇3
一、职业教育现状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人才体系建设,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等产学研结合模式,推动了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等,改善了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高职院校就业率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满意度也显著上升,说明职业教育领域改革实践带来了诸多有益影响。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未完全对接当前社会人才缺口,高级专业人才缺乏,专业教学知识技能与岗位对接不够紧密,教学方法与内容过于偏重理论性知识,中高职教学衔接不畅通,学生创新和探索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这些无疑是制约当前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拦路虎,是职业教育领域内有待解决的问题。
二、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
对接当前社会需求,做好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需要积极推进当前职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当前我国设定了多元化人才培养、高级技工培养、创新培养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以传承知识与技能、促进就业与创业为两大指导原则,提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对接,满足经济社会进步发展中庞大的人才缺口。面对当前职业教育领域发展的诸多难题,职业教育要遵循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理念,推动专业课程设计与设置及社会人才需求缺口相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良好的课程衔接体系,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以充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升人才质量,满足经济社会进步发展需求,职业教育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衔接课程体系与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等途径可实现的目标。
(一)人才创新模式
推进人才创新模式。职业教育领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意味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针对性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劳动者,满足社会与市场人才缺口。人才模式创新中要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指导方针,适应国家政策改变与社会发展需求,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原则和技术人才培养规律,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发展方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做到就业与创业、技术与品德的全面发展。在教育中要加大学生实践比例,创新岗位学习考核方式,以多元化评价方式为原则考核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尤其要与各行各业创新发展实践相配合,做到与时俱进,推动企业、工厂积极参与到人才的对口培养的环节中来。另外,还要积极推进学业资格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贯彻实施,从专业技能培养、知识掌握、职业资格认证等多个角度完成学生求学期间对口专业一条龙发展服务。建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产教融合模式下,职业教育要强化教学实践活动带来积极影响,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印证实践,做到理论认知、感性认知、理性实践的和谐统一。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职业活动内容、活动环境和活动过程等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索。比如:职业课程中可根据某专业实际应用的设备、制造工艺、生产流程等情况,发挥学校优势,与企业开展定向课题研究,针对技术、工艺、设备等特点,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教育探索活动,使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有关专业的必备知识与技能水平,在后续实践中践行工学模式,通过案例教学把握自身知识与技能水准,需要注意的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是重点,要做到专业与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学目标与任务内容对接、考核标准与评价内容对接等,将教学实践方便学习锻炼计划的制定。与技术推广开发、社会服务、生产实践等高度联合,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在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的基础上,还要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利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影响力拉近学生和真实就业、真实岗位之间距离,建立校际、校企交流平台,推进教学实践改革。
(二)健全课程衔接体系
健全课程衔接体系。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是为了扭转以往135低端技术人才培养现状,向社会输送更多具有高素质、专业化水平的劳动者,课程体系设置要在充分调查社会需求基础上,结合学校的能力,科学合理构建教学课程。一是要推动行业发展与教育课程相衔接,让学生掌握产业当前发展现状与实际,在实践中掌握岗位新需求,配合新课程体系、全面评价教学结果。二是职业教育领域中高职教学课程、要与人才培养规划衔接,从课程内容设置、课程评价、教学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等多个角度入手,确保中高职形成特色鲜明、对接紧密的动态课程体系,实现中高职教育和谐统一发展。三是全程贯穿素质教育理念,以全面培养人才综合素质为目标,挖掘内在潜力,树立德智体美劳综合培养目标,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优化知识结构,满足学生进步发展需求,为未来就业提供知识、技术和情感三方面保障。职业课程教育体系的有机衔接,首先要做到专业课程设计与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要求相衔接,在校企合作、产学研联合模式下,推动行业组织及时发布新型人才培养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依据本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有关教学信息,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的结合;其次是形成与职业标准、行业标准衔接紧密的专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进步、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需求,形成国家职业标准,在教学内容中制定相对应的管理办法,在稳步实践中形成规范化制度,强化落实人才培养规范。再次是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要符合当前职业教育体系改革需求,满足人才培养升级模式下各规范与原则的变更,从学制、专业设置、课程内容等多个角度解决深造途径不畅、深造环境不佳等问题,解决以往衔接中存在的脱节、断层与重复等问题,形成实时动态更新职业教育体系。最后是素质教育实施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职业教育规律,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三)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
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是当前多个领域多个行业的重要发展目标,职业教育领域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目标也要从提升信息化水平入手,顺应当前发展潮流,应用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教学中,一是要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推动资源的共建共享,利用优质资源全面服务职业教育领域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实现全覆盖,二是要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造传统教学弊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在教育学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水平,三是要从教师入手全面提升其专业素养,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作为教师职业技能考核的重要依据,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达到培养新型人才的目的。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要首先从建立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入手,利用国家、政府、校企联合、校际联合、社会支持等优势建立优质共享教学基础资源,配合地方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展开教学,并以国家、政府、行业牵头打造配套课程仿真训练系统,推进数字化和信息化资源的扩散与应用,切实为培养人才提供支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要始终以满足职业人才培养目标、挖掘学生内在潜力为准则,从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等入手,以技术支持革新。另外,还可积极在国际、国内、地方筹办各类信息化教学大赛,探索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的新模式,交流有益教学经验,改变教师思维与教学手法,带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利用信息技术服务职业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学手段的多元化,让师生均获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探索中,要充分研究社会需求,做好对接工作,顺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潮流,通过建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机衔接职业课程教育体系、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等,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全面实现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更好的服务社会,培养更多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