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作文800字(优秀6篇)》
人间有味是清欢作文 篇1
人生千百,我独爱东坡词中的人间清欢。而令我最有感触的,便是林清玄的《清欢》。
别具匠心的他把清欢解释为清淡的欢愉,就像品味着一盅松子茶,就着山林里的雾气,洗净着久[]经尘世的混浊的灵魂。
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的素淡的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林清玄如是阐述着。于是我开始在俗世中寻找着清欢的踪影,每一寸土地都被烙上我的脚印,每朵瑞香都有我嗅过的痕迹,可,清欢呢?我擦去沾在鞋上的泥土,望着对面树上的彩灯,眼神开始涣散。
要找清欢就一日比一日更难了。林清玄也如是叹息着,回想着他青年时放纵于马背的无畏背影,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大千世界,人心难清。我抚摸着书中的文字,闭眼聆听心中的弦被拨响的乐音。可能这是我的清欢吧。
从此,我心中的锁被破译了,跟随着林清玄所描绘的清欢,我领略到了苏轼的惆怅东栏一抹雪,人间看得几清明。体会了白云守端禅师的尽说拈花微笑是,不知将底辨宗风。若言心眼同时证,未免朦胧在梦中。沉浸于韦应物的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未曾真正拥有,又怎谈失去。也许人间的清欢,正躲藏在影子里,只有在夜深人静,独自埋头于臂膀间时,他才会悄悄走近,轻拍两下你的肩膀。
林清玄说:第一流人物是在城市间也能找到清欢的滋味的人物。我们都活于俗世中,但是以浊为欢,还是以清为乐,取决于自己,取决于自己心中的绿潭是否澄澈如故,战国时的屈原,南宋时的辛弃疾,清末时的林则徐,他们有他们至死不渝的信念,有他们独特坚持的清欢,倘若他们失掉了纯粹,又何谈大家。
我反复品味《清欢》里的文字,像是漂流于大海上的人望见远处的灯火,遥远茫然却仍向着光明的方向。
于是我在我的梦中构建了座如百里磬的小岛,满载着月光的小船静静停泊在湖中央,有心的人儿披着蓑衣,从容静然。
人间有味是清欢作文 篇2
幽兰生于林,不因人不识而芳;仙鹤鸣于野,不因人不闻而不发;星宿列于空,不因人不见而韬光。人生就当经得起春兰碧挂,日月齐华,也受得住春意阑珊,月缺星疏。能在光环之下,也安于平凡之中。
林赛在纽约地铁站台的高山流水,却未引来知音驻足。或许是曲高和寡,或许是路人的趋炎附势。但林赛能够走下舞台,摘下光环,在吵杂的人群中倾情演奏,即便没有观众,她也值得我们尊重。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安于平凡,往往最为非凡。
梅妻鹤子,兰馨松盛。林逋不为明推暗就,甘心作田垄间的农夫。哺糠醊醨,采菊植桑。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安守草屋八九间。持杖芒鞋,日冷青松。苏轼从高阁下,安于山水间飘荡。安于平凡,不为追功逐利,而是在平淡中自省,平衡得失。
平凡和伟大,似乎是对立矛盾的,其实是相辅相成。安于平凡,隐去光芒,更能造就伟大。
帝子阁楼前的惊鸿文赋,抒放了王勃在穷途迷路时仍长歌当哭的豪迈,“落霞与孤鹜齐飞,水天共长秋一色”,平凡的一生却声断衡阳,满腹诗文却安作童子小生。浔阳江头的仙乐箜篌,引得江州司马青衫尽湿,昔日的风华绝代,如今甘愿嫁作商人之妇。然而时下,在物欲横流,光怪陆离的社会中,又有几人能安于平凡?人们都对功名利益趋之若鹜,放不下勃勃野心,不能胼手胝足地做实事。大学生择业非名企不就,对薪资低的工作不屑一顾。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往往揠苗助长,从小就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但是,我们在疯狂追逐成功的同时,渐渐也在忘却初心。
安于平凡并非安于平庸,而是携着初心出发,就像如众星拱月般的林赛,放下身段,走进大众,在平凡中追求着音乐的真璞。在我们现今社会,也有许许多多在平凡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工作的人,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同样也激励着我们,玉汝成于平凡,平凡蕴含伟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在平淡中临深履薄,在平凡中瑀瑀前行。我愿携着初心,带着平凡奔向大道青天。
人间有味是清欢作文 篇3
漫漫人生路,伴着潮涨潮落,日出日落,云卷云舒,世事变幻莫测,前一秒决定的事情或许会被下一秒的现实抹杀掉。
人心如雾,缥缈,神秘,谁也摸不透,即便这个心是你的,你也无法真正想明白它,到底是如何的。这个偌大的世界,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熔炉,它要将世间万物瓦解融合,世界,是复杂的,丑陋的,满目疮痍的。而我,却要一直生活在这里,遭受着痛心的折磨。时光如一块浮沉的烙铁一次又一次在我的心上烙下印记,嘶吼着,心,撕心裂肺。
为何人生不能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呢?那都是因为心,那颗贪婪无耻的心。人类中有多少人是不慕荣利,淡泊坦然地过完一生,直至看世界的最后一眼,此时脸上挂着微笑?历史上,有陶渊明,他的世外桃源是一个清欢的地方。在那里,他找到了人生的乐趣,在那里,他寄托了衷心的希望,他的后半辈子过得逍遥自在。因为有味,心中有味,人间有味。
找一个恬静的地方,住在日出的地方,最好门前有一片海洋,每天看着潮涨潮落,让海浪泛起心中的涟漪。身边有一个自己爱着的人,彼此之间相恋相依相惜。在伤心难过的时候,泪滴落海洋,靠在爱着的人的肩上,不必言语,也懂得彼此之间的心声。
幸福,就是那样简单,生活,就是那样平淡,不必轰轰烈烈的一场争斗,不需华丽贵族的一幢别墅,只需要身边一个爱你的人,两个人在一起相惜相爱,默默陪伴着走完一生,即使人生路漫漫无常,但心中有爱,总会走到底。
清,清淡,平凡;欢,快乐,幸福。其实生命中来来往往的人大多都是过客,我们应该放轻自己的心态,淡然地对待,这样的生活便是欢。当然,人间之味,非舌苔上的味觉,而是人生百态中的万千感受,每个人的人生都必须经历痛苦,悲伤和快乐。尝尽人间疾苦,百味。
人间有味是清欢,当看透一切,晓破红尘,每一颗尘土都将回归无垠的荒漠,经历了风雨的考验,回到最初的家庭中,身边爱你的人依然疼惜你,这样的人生便是清欢。
过了轰轰烈烈,才能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
——后记
人间有味是清欢作文 篇4
鸡鸣唤醒了黎明,晨风送来秋凉。
茅屋外的石级上,静坐着一位年过半百的采菊归来的老者。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岁月粗拙地在他的脸上留下道道痕迹。他在沉思,若有所思的眼神中透出洞察生命的深邃。
时间一点一点地在流逝。
他依旧坐在台阶上,望着对面的山,无言的青山谦卑地静立着,始终静默着。
去?留?犹豫不决。
自从归来后,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屋里,已是揭不开锅,米缸里已然底朝天,家徒四壁,萧然冷寂。复出入仕,荣华富贵他本是不屑,但使老妻弱子衣食无忧,却要违背他的意愿生活,趋炎附势,逢迎拍马,察言观色,囚禁思想。
回首来时路。二十九岁,胸怀济世之志,步入尘网接济天下,但黑夜茫茫,求索十三载,仍不能改变现状。却要摧眉折腰,束带迎接乡里小儿。他性本刚直,岂能为五斗米,折腰相向?
于是,将小小的乌纱帽,换成大大的布衣衫。归去来兮,将芜的田园迎接着他的回归。久在樊笼里的他,复得返自然。抬头看见鸟儿剪开双翼,驮着夕阳的余晖,结伴向山中飞去,它们没有彷徨,没有迷茫,也没有离群的悲伤,其中自有不能用言语表达的真意。
老者的眼中闪过思索过后的沉静和坚决。
与其浊福,毋宁清贫。
人间有味是清欢。
明天,他仍将驾着思想的小舟,去找夹岸的桃花,去寻不知仙缘何处的桃花源。
明天,他将继续写他钟情的《归园田居》,写袅袅依依的墟里烟,写轻轻浅浅的山涧水,写鸡鸣犬吠的热闹与静寂。
明天,他仍是陇亩民,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他淡雅宁静,他不拘小节;他优哉游哉,他飘然若仙;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抱拙守真,他笑看浮华。他的气节,他的风骨宛若飒飒秋风中摇曳的一株野菊花,幽香弥漫,穿过重重岁月,缭绕在你我的鼻息间。
他就是永远的靖节先生——陶渊明。
人间有味是清欢作文 篇5
“清欢”是什么意思?可以理解为:清淡的欢愉。这是一种境界,而且这是一种深远的境界。
什么是清欢?在院子里泡一杯老白茶?在安静的公园里看一本书?如果你心清意静,周围又安静,那么再简单的地方,再简单的事物,也可以“清欢”。在我的记忆中,我小时候的老家,是非常安静的,天特别蓝,水特别清。早春时节,你把脸埋山茶树叶里,就会嗅到一股很淡很淡的香气,那个是山茶花和山茶叶子的混香。那香味儿不浓,但如果仔细闻,会感到越来越香,有一点像乌龙茶,越喝越香。而且刚刚生长出来的小叶子会轻轻抚摸你的脸,叶子很嫩,一点儿也不刮人,舒服极了。
现在的老家不同从前,石子路变成了水泥路,路上有了汽车,河那一头咯咯叫着下蛋的母鸡被杀了吃肉,邻居家忠诚的看门狗变成了阿拉斯加在睡懒觉……一切都变了,唯独那几幢刷了新油漆的宅子给我留了一点印象。去登十年前母亲登过的,幽静的山吧!山上人山人海。去十年前父亲跑步过的,恬静的小树林吧!……树被砍光了,草坪上满是棉花糖、风筝的叫卖声。没有地方可去了。好不容易,我长大了,知道了“清欢”却没有地方去清欢了……
印象最深的,还是我的老家。
细雨纸油伞,柔雪不畏寒。古人曰“人间有味是清欢。”论清欢,徐趋夏院,鸡犬相闻,黑发垂髫,雨后指霓虹,天晴奏静调。忆清欢,冬日飞雪,灯笼垂吊,奈汁甘香。
可是从前的怎会回来呢?一首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勾起我的回忆,你们也是吗?
《老宅院》全诗:
细雨纸油伞,柔雪不畏寒。古人有曰“人间有味是清欢。”论清欢,徐趋夏院,鸡犬相闻,黑发垂髫,雨后指霓虹,天晴奏静调。忆清欢,冬日飞雪,灯笼垂吊,奈汁甘香。
霓伞流苏,桃笑樱散。引蝶一笑,言轻语绕。蝶一生,流连春,白衣青瓦佳人陪。梦一世,回眸笑,紫墙黛瓦月映巷。忽风过,春雨落,清袖白衣伴风落。
人间有味是清欢作文 篇6
“煮碗粥来!”一声吆喝,朴素的青花大碗里热气腾腾的粥,便由一双双手从遥远的农耕文明传到了现在。粥,简简单单,常常被人遗忘在每个普通的早晨抑或每个寒冷的夜。煮粥很简单,一口锅,一柄勺,一捧米,一碗水,一颗心。
煮粥很讲究,水量火候,由生活决定。与乡下祖母同住的日子里,早早的,独有的米香与柴火的噼啪声便唤醒了村子。袅袅炊烟升起,如碗里腾上的热气,驱散了清晨的薄薄凉意。粥有百态。
祖母的粥,厚而粘稠。一把秸秆引燃一捧枯桑枝,大火滚着,粥咕嘟着,渐渐地火熄了,余热细细煨着,粥便稠了。祖母微笑着将粥盛入青花大碗,沉甸甸地,一如祖母的厚重。天蒙蒙亮,远远地,狗打了声哈欠,传来了清晨第一声低低的吠。农人们需要这一碗稠粥,去负担一上午的艰辛。
母亲的粥,多是稀薄的。那只小巧的碗,总是呈在深夜的桌前,恰到好处的温度,静候她应酬的丈夫,抑或是深夜而归疲惫的儿女。在那些寒冷的夜里,淡淡的薄粥饮下,一如母亲的细微温暖。 粥有百味。
酷热的夏,冰箱里总有一碗冰好了的粥,点缀着绿豆,单看着就透出沁爽的凉意。腊八时节,八种原料偎在一口锅里,咕嘟着,那种诱人的甜香气,便从锅里,从母亲执勺搅拌的指间漏了出来,弥散在整个屋子里。
临近考试时,粥里总会多出一把核桃,有人气色不好时,粥里总会多出一把红枣…… 无论是稠的稀的,浓的淡的,好粥需细熬。曾尝试过智能电饭煲的自动煮粥,前夜一把米,一碗水,第二天便是一碗米渣子成米糊糊。我却尝不出生活的味道。
粥,尝尝被忽视,因为流传了千年,已成了我们生活的烙印。它一代代传承着,历史便这么活了起来,一个个一样又不一样妇人,露着满足的微笑,在锅边细细搅着。这是她们的生活,因此无味的白粥变得甘甜起来。
如果你问她们,你们从千年流传中学到了什么?
她们会盛出一碗热气袅娜的粥,“煮粥而已。”微笑着说。我喝下了那碗粥,仿佛那个东坡居士捧着茶碗感叹着:
“人间有味是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