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节日作文 > 春节作文 > 春节作文(优秀7篇)正文

《春节作文(优秀7篇)》

时间: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春节作文(优秀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春节的优秀作文 篇1

每逢过年,大街上总是人来人往,人们互相问候,所谓年味,便是如此。可是今年的春节,因为一场可怕的疫情,改变了这热闹的“年味”,没了聚餐,没了欢笑,大街上冷冷清清。但是今年春节,虽说少了热闹,可对于我来说,却收获了许多感动。

我的感动来自一位84岁老人。自从疫情的开始,这位老人,钟南山院士,就一直战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没有丝毫的退缩。这位老人亲自披挂上阵,他是第一位告诉人们不要去武汉,自己却第一时间赶到那儿的人。在疫情刚开始时,他争分夺秒地研究疫情,我想他的内心肯定十分焦急,可当他的面孔转向镜头时,却很镇定地告诉我们怎么防御疫情,他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场疫情的`战士,每一个人都在战斗。都说泰山最雄伟,可在我心目中,钟南山爷爷就是我们中国人民心中最雄伟的一座高山。

我的感动来自我的爸爸。当小区微信群里在号召大家报名参加防控志愿者时,我的爸爸第一个报了名。妈妈说:“你真傻,小区里那么多的人,用不着你去的。你去了,还容易感染病毒。”爸爸憨厚地说:“大家都不去防控疫情,病毒就要传播到我们身边了。在危难时刻,大家要学会担当。为了自己,更为了国家,我这个志愿者当定了。”爸爸为了照顾其他人,选择了值晚班。每天爸爸早早吃好了晚饭,就到小区的志愿者岗位上了。测体温,查人员信息,一整夜忙个不停。早上,我还在呼呼大睡,爸爸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爸爸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为了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和小区里其他平凡的人一样做着不平凡的事。望着爸爸因一夜没睡而熬红的双眼时,我感动了。爸爸,你不傻,你是我心中的高山。

20xx的春节,注定是一个不一样的春节,有太多的“逆行者”让我感动。

黎明的曙光总在黑暗之后。中华民族,是一个从艰苦奋斗中走出来的民族,任何灾难都难不倒伟大的中国人民,胜利总会到来。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中国春节作文 篇2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春节是老大。无论面对洋节入侵,还是商家造节的冲击,或者其它传统节日式微,春节的生命力丝毫没有受到影响。每年春运几十亿人次的“乾坤大挪移”就是明证。

有个段子说:春节了,各种名媛贵妇文青二青纷纷现出原形,不管平时装得多国际多上流多高端多与众不同,这个时候都要:回兰州!回贵阳!回铁岭!回鞍山!回攀枝花!回县城!回三线四线五线!

回家团圆是春节亘古不变的主题,只不过这些年伴随传统家庭分崩离析而变得更为显性化了。无需赘言,通过联络增进亲情是春节的主要目的。至于程序如何,民俗已经安排好了,跟着做就是。

年三十要和家人一起守岁。“于是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这是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写的南朝风俗,跟今天除了吃的不一样,活动性质差不多。

大年初一黎明,伴随激烈的炮仗声,频繁的拜年活动便开始了。拜年这个仪式负责加强社会联系,尤其是加强姻亲联系,反映了中国人试图巩固本人及家族社会地位的强烈愿望。

唐代释道世《法苑珠林》记载:“唐长安市里,每岁元日已后,递饮食相邀,号为结坐。”说的也是这回事。

大年初二,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已婚家庭在这天都要“回娘家”,女儿省亲,女婿给岳父岳母拜年,所以笔者河北老家村子里又唤女娃为“初二忙”。而湖北黄陂的规矩是初一拜本家亲戚、初二拜母舅,初三拜岳家。江苏淮安则是在初二、三日由岳家宴请女婿。厦门人把初六称为女婿日。百里不同俗,春节体现的尤为明显。

春节期间还得上坟,先人不能忘啊,欢乐的日子得给他们送去祝福,烧三束纸钱,放两挂鞭炮,让他们在那个世界里不寂寞。

除了自家祖宗,各路鬼神的需要也得满足。比如在适当的时候,要将灶神“接”回来。北京人多在初二祭财神。广泛的祀神活动使庙宇寺观成为游玩交易的场所,这便是所谓庙会。

北方把初五叫作“破五”,标志着春节的一个段落,人们于次日开始做些日常工作。表示结束的方式则是做些与除夕那天相同的事情,如再吃一顿饺子。

初七在六朝时曾是隆重的节日,称为“人日”。其起源,据三国时人董勋说,是将六种动物和人分配于年初七天的结果。《荆楚岁时记》有北方人从元旦至此日不食故菜,惟食新菜之语。在宋代还附加上了送穷习俗:“人日前一日扫聚粪帚,人未行时以煎饼七枚覆其上,弃之通衢以送穷。”(见陈元靓辑《岁时广记》卷九)

新年送穷,反映的是新旧更替的观念。六朝以至唐代,一般都是在十五日或正月晦日送穷,韩愈还曾写过《送穷文》。广东海丰将初三称为“穷鬼日”,清晨将垃圾扫到外面粪堆上,点燃纸钱香烛,放几声鞭炮。陕西韩城初五日不许出门,将新肉或麻豆放置锅中烧烤,称为“崩穷”。

就这样,在春节期间,通过经历这些仪式程序,和家人亲戚一起,在边吃边聊中把烦恼的事说出来,他们会帮你解开疙瘩;高兴的事说出来,他们都为你高兴。那些笑脸都是真诚的,那些祝福都是衷心的,那些建议都是善意的。这些就像公理一样无需证明。

通过家族关系的修整,一年来漂泊在外积累的喜怒哀乐,在家人面前尽情释放,亲朋故旧的话语又能唤回久违的童真。唯有在家里,才能让人真正体会到:“我的根就在这儿。”这让春节无可替代。

中国的春节作文 篇3

春节,我相信,这个词语大家都不陌生。来,咱们废话少说,接下来就让我讲一讲咱们中国的传统佳节春节吧!

你知道咱们的传统佳节春节都要有那些东西呢?嘿嘿,没错,春节咱们要准备:鱼、肉、菜、年糕最重要的是要买鞭炮、对联和福字。下面,就让我讲讲我这一次过年的经历吧!

早上(当然,不是过年的那天早上),老妈带我出去买鞭炮、对联和福字去了,大街上早就摆满了买年货的摊子。我对老妈说:老妈,咱们先期买鞭炮吧!老妈爽快地答应了。

我们走进了一家买鞭炮的店铺,我相中了几盒小鞭,我对老妈说:老妈,我要这些。没问题。老妈爽快的说老妈也买了些挂鞭。

买完鞭炮,老妈又带我走进了卖福字合买对联的地方买了一些福字、对联等回到家贴在窗上、门上和墙上。

买完了东西,我们回到了家,把福子和对联堆在了门上和墙上。

这就是我第一次去和老妈每年货的经历(以前都在爷爷家玩,没空去),怎么样?

春节作文 篇4

每年快过春节时,也就是家家开始忙碌的时候,准备年货,买鞭炮,买灯笼,贴对联……过年的气氛也越来越浓,那些急促的、欢腾的、零零碎碎、像炒豆又像鼓点的鞭炮声也带来了节日的喜庆。节日的彩灯,一闪一闪的彩灯像盛开的鲜花。大街上熙熙攘攘,繁华热闹,空气中散发着鞭炮的火药味儿,人人都穿着节日盛装,个个喜气洋洋。

每年的对联都是我和妈妈一起贴的,今年也不例外,买好对联,拿到一处宽阔的地方,先对好,然后贴到门上,红彤彤,透漏着节日的气氛,看到就莫名的喜悦。

孩子们老早就换上新衣,买好了鞭炮,在院子里因兴奋而发疯似的乱跑、乱叫着新年到来的祝福语。糖果,水果,五颜六色的蔬菜,缤纷多彩的着装,让人心头暖暖,幸福满满。

春节快到了作文 篇5

春节就要到了,街上渐渐变得热闹起来了。

走到大街上,街上的人越来越多。有卖花灯的,灯上画着各种人物,有嫦娥、有后羿等等。街上也有卖画的,画得似乎是真的一样。

有卖春联的,上面有的写着“运际阳春气象新,人逢盛世居栖稳”。还有卖鞭炮的,到处都会听到放鞭炮的声音。听说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以前有一个大怪物,每到过年总走出来,因此人们很害怕,于是一到过年人们就拿着筷子敲盆子,这才把怪物赶跑了。人们想,总不能老是敲盆子吧,万一敲坏了怎么办呢。于是,人们就发明了鞭炮。只要一过年,人们就放鞭炮,鞭炮的声音能把怪物赶跑,怪物也就不敢再来了,人们也不害怕了。渐渐的放鞭炮便成了过年的传统习俗。大街上还有卖“福”字的。过年时把“福”字倒过来贴,人们就会说福倒了,也就表示这一家人的好福气来到了。

快过春节了,大街上可是真热闹啊!

我的春节作文 篇6

我最喜欢春节,因为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过春节可有趣了,剪窗花,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你知道我最喜欢做什么吗?嘿嘿,当然是放鞭炮和贴春联了。

每到春节期间,我都会找小伙伴们到商店里去买鞭炮玩。回到家后,我们就会高兴地到空旷的场地上开始比赛放鞭炮。一次爸爸看见了说:“小心点,别被鞭炮炸伤了。”我听后说:“知道了,你去贴你的春联吧!”

玩了一会儿,我的好奇心来了,我想看看爸爸是怎么贴春联的?只见爸爸把门框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然后把春联摊开,拿出双面胶,用一面贴在春联上。正在这时候,爸爸发现我站在他旁边,就说:“你来得正好,请帮我看一下贴得正不正,可以吗?”我兴奋地说:“可以呀!”“向左一点儿,朝上一点儿……”在我的指挥下,春联终于贴好了。

最后一个“福”字,爸爸说让我贴,我拿起“福”字,把它贴到了门上。爸爸问我:“你为什么把福字倒贴呢?”我说:“倒贴不就是说福到了吗?”爸爸听后,高兴地笑了。

年春节的作文 篇7

那年那月的春节回忆

(征文)快了快了,过了腊八节,似乎就嗅到了浓郁的年味儿。你看那大街上,到处人潮涌动,商家促销更是想尽奇招,此刻的小商小贩在寒风中拼了命的“赔本赚吆喝”。热闹的街头,孩子们翘首以待的神情,逐渐开始忙碌起来的家庭,所有这一切,都告诉我们:春节就要来了!

提起春节,已经成年的我们早已觉得没什么稀罕,没什么过头了。不过是串门走亲戚,不过是胡吃海喝,不过是三五邀约,相互打打麻将/喷喷聊聊,或者即兴来个几日游。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觉得“年味儿”越来越淡,话语之中无不怀念起记忆里的春节。

小时候,我所记得的春节的忙碌是从我们放寒假才开始的。放假当天,腊月二十二,刚好又是我们村的“集会”。各个商贩早早就占好了位置,卖衣服的会拉起布篷子,都是红蓝对接的那种,里边分几排挂起当年的流行款式,最前边则是支起几根铁架子,再放上几块木板子,然后一块底布一铺,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货架子。要么摆上一匹匹五颜六色的布,要么就是各种各样的鞋子,要么就是各种廉价的衣服:大人的/小孩的/男式的/女式的,应有尽有。还有卖水煎包的,白色的篷子前必定有一块儿小木牌,刻着绿色的“清真”二字。曾经问过大人,什么是“清真”?大人只告诉说是回民的意思。当时的我们还不明白“回民”与包子的关系,索性不去管它了。篷子靠近外边的地方,必有一个大火炉子,鼓风机呼呼地吹着,旁边有三四个穿着白围裙的,戴着白帽子的人,围在一块巨大案板前在不停的和面/擀皮儿/包包子/煎包子。最馋的就是让大人给我们买几个包子,吃着那煎得黄黄的包子边缘薄薄的焦皮儿,真觉得此乃天下第一美味也。当然,还有卖海带的/卖粉条的/卖柏枝儿的/卖莲菜的/卖牛肉的等等。大家有的拉着车从邻近的村子赶来,有的不过是就地铺几个编织袋,只要手里有杆秤,生意就可以开始了。

这个“会”是我们村离年关最近的会了,所以中午吃过饺子,大人小孩就从各家涌出,纷纷赶至会上,准备购置年货了,俗称“赶会”。从村这头儿转到那头儿,看见需要的,货比三家有中意的,即刻就买了。转着转着,手里的东西太多,拎不动了,大人就会打发小孩儿把东西送回家去,接着再转。也不记得那时会上还有什么可吃的,似乎那时的生活太贫穷,别说大人不舍得,即使舍得,好像也没有那么多的`零食/小吃可供我们选择。唯一记得可吃的似乎就是口袋里的瓜子/花生或者几颗糖吧。即便如此,我们也依然对春节充满了期待。

赶完“会”,东西买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各家各户要打扫卫生,择菜/炸油货/盘饺子馅,还要贴对联。当然,这些都少不了孩子的参与。最最惬意的就是三十晚上吃过饺子,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了。一直看到午夜12点,哥哥就会去放鞭炮。随即,远近各处都是噼噼啪啪的爆炸声,一直持续很久,直到我们迷迷糊糊睡着了。最搞笑的是有一年,妈妈早上放的鞭炮,结果把屋里堆着的一包黄豆也给炸了个小口子,豆子也滚出来不少。而且这一通鞭炮算是彻底把我们叫醒了,穿戴一新,要过年喽!

如今又至年末,眼看二十二又要到了,伴着那年那月的春节回忆,儿时对过年的期待又涌上心头,似乎觉得,今年的春节也许就不一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