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精彩11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可爱的小编演员为大家找到的11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的相关文章,仅供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争论作文 篇1
自古以来,争论便有一个含义是一种四处可闻的声音。守备森严的皇宫大殿里,大臣们为政事争论不休,各执己见;熙熙攘攘的菜市场里,顾客为几毛差价与老板斤斤计较,绝不放手;温馨幸福的家庭里,母亲与儿子正为他的成绩下滑大声争论,吵闹非凡。而在静谧校园的教室里,争论也是必不可少的原材料。
下课铃一响,教室里便炸开了锅,到处都是吆喝声,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分成几拔。这时两种争论声便充满了我的耳朵。
“谭维维算什么!不就是去高档点的地方去演唱过吗!还常拿出来现……”“刘力洋又有什么了不起!参加个超女就以为自己是个什么人了,好了不得哟……”小丽和小李正扯开喉咙,放声“高歌”,全然不顾分贝高低,反而一路狂升。她们一个个争得面红耳赤,小丽还竖起一根手指对另一人指指点点,嘴皮上下翻滚,一串话语便叽哩呱啦的蹦了出来。小李见势,也不是吃素的,站到凳子上,两手叉腰,摆好架势,准备进攻,同样,她那说话的。速度绝不亚于同声翻译,我呆呆地“伫立”在一旁,看着这场蓄势待发的口水战,半晌才回过神来,但又无可奈何,只能拂袖而去。
正准备坐下的我,又听到另一种争论声又开始了。
“这道题是这样解的,你那样做错了”“没错,我的答案和你的一样,方法还简单些!”“可你这样做没有凭据呀!你看这个根本不可能等0吗!”“我求出来就等于0,你看把已知条件一转换,不就等于0吗!”“如果你转换错了呢?”“没有”小李头一偏起身说:“不跟你讲了理亏还不放手!”“明明是你不对呀……”两人各不松口,小王争得青筋暴起,气喘吁吁,小李似乎占了上风,但也是口干舌燥,力不从心。我眼前只有“稿纸搞纸满天飞”令我眼花缭乱,目瞪口呆,可我“坚韧的意志力”还是把我拉回了现实,我大喝一声“stop”两人才从兴头上下来。我小声提议,怕再次引起这场思想斗争,说:“你们为什么不去找老师呢?”“你敢吗?”小王挑衅地对小李说到,“去就去,谁怕谁呀!”小李答到。这件事最终在教师办公室里落下了帷幕。老师将正确答案公布并把获胜者表扬了一番,小王昂首挺胸,自信满满的走进了教室,小李则像只斗败的公鸡,心里似乎还不甘心,进教室时,口中还喃喃道:“这样也不错吗!”我不禁在心中为这不服输的性格鼓起掌来。
争论,争论,便是从争中悟出个论。世间有争也有论,但争吵过后悟出个道理的又有多少呢!现在提倡环保,以保护自然资源,那我就来提倡有意义的争论,以保护思想。善于争,且得论这便是智者,是聪慧的闪光,同样,善于争,但不得论这便俗者,是近乎愚昧的表现。智者云:“有意义的争论,是为思想流通所建的一道渠,无意义的争论,是为思想贬值前所做的一份告示。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争论》 篇2
阳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洒在了每一张还带着稚气的面庞上。
这是一个普通的下午,但教室里的空气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争论而变得紧张起来。争论的焦点是关于即将到来的校园文化节的主题,一方主张传统,另一方则想要创新。张涵,班里的学习委员,她的眉头紧锁,手指不自觉地敲打着桌面,语气坚定地支持传统文化主题。她的话语中透露出对传统的尊重和对创新的谨慎。她的动作温和而有节制,仿佛每一个手势都在为她的言辞增添力量。李泽则是另一种气质,他是班级的文艺骨干,总是充满活力。他站起身,挥舞着手臂,试图用更有感染力的言辞来支持创新的观点。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激情的火花,嘴角挂着自信的微笑,整个人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试图点燃每一个人的心。两派的。争论愈发激烈,有的同学开始小声讨论,有的则是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表情各异,有的点头,有的摇头,有的则是一脸困惑。
争论中,每个人的精神气质和个性都显露无疑,有的热情如火,有的冷静如水,有的则是随风摇摆。争论的背后,是每个人对于文化认同的探索和对于自我表达的渴望。张涵内心的坚持让她在争论中显得更加沉稳,而李泽的内心则是对于新鲜事物的无限好奇和对于创新的执着追求。他们的争论不仅仅是表面的言辞交锋,更是内心深处对于价值观的坚持和对于未来的憧憬。
最终,争论并没有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但它却让每个人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立场和想法。阳光依旧温暖,但教室内的空气似乎因为这场争论而变得更加清新,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了更多的思考和理解。
七年级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 篇3
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在写作中,学生若能恰当地抒发真情实感,定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文章主题。但是,现在的学生在写作中要么存在情感单薄支撑不起主旨的问题,要么存在抒情过度情感不真实的问题,主要还在于不会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抒情方式。引导学生区分两种抒情方式,并且能够灵活自由、恰如其分地使用,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3.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2.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素材。
学生:提前一周思考写作题目:《乡情》和《我的烦恼》。二选其一挖掘可写素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了解抒情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ppt显示)
1.老师板书题目:学会抒情
2.出示任务:什么是抒情?抒情可以分成几类?
3.反馈指导:
(1)学生交流:抒情,是指在文中自然真挚地表露作者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使读者引起共鸣,受到感动、或产生激情,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
(2)教师补充:抒情是一种表达方式。抒情——即抒发感情。它是作者或文中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也就是,人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事情,产生各种感情,或使你高兴——想放声歌唱;或使你生气——使你悲痛。这就是你对这些事情产生了感情,有了感受。在写作时,把这种喜怒哀乐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叫抒情。
(二)对比阅读,体会作用(ppt显示)
1.出示任务:让我们通过两个片段,进行对比,体会抒情的好处。
妈妈,谢谢您!
2.反馈指导:
(1)学生反馈:片段一主要采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片段二除叙述外还大量采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
(2)教师补充:片段二之所以比片段一好,就在于作者在叙事之外运用了一种表达方式使文字充满情意和张力,这种表达方式叫抒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我们写文章,总要表情达意,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和表露作者的感情,这就是抒情。
二、名篇引领,感知抒情
(一)名篇指路,初识抒情
1.出示任务:让我们阅读名家名篇,体会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不同。区分哪些是直接描写,哪些是间接描写?(ppt显示3页)
——《荷叶 母亲》
片段三: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最后一课》
片段四: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颂》
——《土地的誓言》
片段七: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最后一课》
2.反馈指导:
(1)学生反馈:片段一、二、三、四采用直接抒情方式,片段五、六、七、八采用间接抒情方式。直接抒情表达比较直接,篇幅较短;间接抒情表达委婉,要将人、事、景、物融为一体,篇幅较长。
(2)教师引导:两种抒情方式没有高下之分。根据抒情的位置和文章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也即直抒胸臆,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直截了当地把内心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比如:片段三《最后一课》中,文章充分讲述了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特殊经历,并运用大量细节描写展现了这节课的悲壮情调之后,才让小弗郎士用一句话抒发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这就显得自然而然,真切动人。
间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写道“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意思大概就是,用我的心去体悟,用我的心去味万象,那么所有的物象都有我的面貌,都有我的心性在其中。比如:歌词“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借太阳和花来表达感情。
(二)比较分析,体会不同
1.出示任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的概念及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试填表区分。
2.反馈指导:
预设(ppt显示):
(1)学生活动:结合课本p44页圈点勾画两种抒情方式的概念及表达效果。
(2)教师引导:准确区分两者的概念及表达效果,可以让我们在作文中更好使用两种抒情方式,为自己的作文增色。
(三)区分类型,体会间接抒情
2.反馈指导:
预设(ppt显示):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感是流淌在文章中的血液,“情”要隐,隐到不直说别人也能感觉到。借写景抒情,关键是选择善于引发真情的景物。比如:片段五《散步》通过对田野、绿芽、冬水等描写,展示了春天的浓厚气息,对生命力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描摹景物,处处充溢着作者莫怀戚的情感,正所谓景中有情、情寓景中,使全文浑然天成。
托物言志(融情于物):都浸染着人物的喜怒哀乐。虽只是对事物的描绘,但读者读来却字字都包孕着真切动人的情感。比如:片段六《土地的誓言》就是融情于物,借东北特有物产,抒发了对故乡的强烈的思念与爱恋。
记事抒情(融情于事):借叙事抒情,叙事是手段,不必追求事件的完整过程,而是要把浓郁的情感融入叙述之中。要选择生动感人的细节作为情感的凝聚点,着力用情。比如:片段七《最后一课》刻画了韩麦尔先生用全身力气写下“法兰西万岁!”为所有人上了真正意义的“最后一课”,震撼每个心灵!
议论抒情(融情于理):议论抒情句就是兼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在文章的结尾表达作者的观点。一般是先抒情,然后引出议论。比如:片段八《走一步,再走一步》就在文末通过议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是多么富有智慧的人生哲理啊!
(1)学生活动:结合文中间接抒情经典名篇(片段五——八),区分间接抒情的四种类型。
(2)教师引导:明确四种间接抒情类型,并形成板书。准确区分间接抒情的四种类型,可以让我们在作文中学以致用,更加自由地、多样化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三、借鉴名篇,学习技法
(一)借鉴名篇,学习直接抒情方法
1.出示任务(ppt显示):让我们观察课文《土地的誓言》片段,探讨直接抒情的方法。
2.反馈指导:
(1)学生反馈:人称发生了变化由她变成了你,便于直接倾诉;用了比喻、拟人、呼告、反复等修辞手法。
(2)教师引导:此片段人称发生变化,便于直接倾诉;将土地比作母亲,并将倾诉对象拟人化;运用呼告、反复等修辞手法,直接对土地母亲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眷念等情感,表达情感更加炽热直接。
除此之外,《荷叶·母亲》中将母亲比作荷叶,“我”比作红莲,生动形象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珍爱、庇护,“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运用反问,强调母爱的重要性——庇护子女、荫泽后代。
(3)方法小结(ppt显示):直接抒情的具体方法有:直陈肺腑(内心独白)、变换人称(她—你)、善用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呼告、反复),并形成板书。
a.直陈肺腑(内心独白):人在情绪高涨或激愤的时候,往往要找朋友倾诉;或将它写在文章中,用纸、笔为代替物,将感情发泄出来。这种方法,就叫“直陈肺腑法”。在小说、戏剧等作品中,常以独白的形式出现;而在散文中常是作者内心的直接剖白。例如,《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内心独白的句子:“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有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到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当小弗郎士知道这是“最后一课”之后,内心悔恨万分,懂得了上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感到了它的弥足珍贵。内心独白具体细腻、真实可感。
b.变换人称(她—你):一般来说,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但是,由于抒发情感的需要,有时也可变换人称叙述。特别是在感情激动到极点时,往往不自觉地突然转向所叙述的人、物。例如,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中抒发了强烈的愤慨之情:“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 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闻一多在讲演的大会上将人称“他们”转换为“你们”,直呼特务们,并怒斥他们,痛快淋漓,浩然正气充乎天地间。
3.总结:直接抒情不讲含蓄委婉,而是思想感情的袒露;它直陈肺腑,发自内心;它有极强的感染力、爆发性。它或像高山大海,波澜壮阔,气势酣畅,遒劲感人;或像火山喷发,宣泄奔腾,感情浓烈,撼人心魄;或像潺潺溪水,脉脉流淌,清静幽雅,沁人心田。
(二)比较揣摩,学习间接抒情方法
1.出示任务(ppt显示2页):让我们体会改成直接抒情的片段五——八,与原文相比,效果怎样?探讨间接抒情的方法。
片段五: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各种事物都充满春天的勃勃生机,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片段六: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东北特有的植物、动物、农作物、物产等,还有那神奇的事情,让我回味无穷、永生难忘!
片段七: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再见了,韩麦尔先生,我永远会记得您给我们上的最后一节法语课,永远会记得您的教诲,永远会记得法语及我们最亲爱的祖国!
片段八: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感谢那次爬山,感谢我的父亲,您的教育我终生难忘!
2.反馈指导:
(1)学生反馈:片段五改动后,虽直接表现了对生命的赞美,但南方初春的田野是怎样的,焕发着怎样的勃勃生机,我们无法体会,没有细化景物,就没有生动性,眼前就没有画面感,显得枯燥乏味。
片段六改动后,将东北特有的景物都删掉了,只用一句话带过,脑海中缺乏画面感,无法体会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原文还大量使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形象的、生动的画面。
片段七改动后,缺乏对韩麦尔先生神态、语言、动作的细致描写,我们就感觉不到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刻所表现出来的撼动人心的一面,情感也就弱化了许多。
片段八改动后,没有了最后的议论句,这件小事的意义也就不明显了,整篇文章的主旨也得不到更好地升华。
(2)教师指导(ppt显示):细化景物,即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巧用修辞,即是“让情感形象生动”;描摹人物(精雕肖像、刻画神态、突出语言、延长动作),即是“让情感站立起来”;议论点睛,即是“让情感深邃无底”。明确四种间接抒情的方法,并形成板书。
3.总结: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优美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四、牛刀小试,体验抒情
(一)动手实践,运用多种抒情
1.出示任务(ppt显示):片段作文。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200字左右。
提示:
1.可以描写场面、事物,也可以叙述故事。情感的抒发要有内容,有凭借。
2.根据内容特点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
2.反馈指导:
(1)学生反馈:情感的抒发要与自己所写的内容相结合,不可以孤立抒情;语言的丰富性、生动性仍不足;两种抒情方式的自由转换、灵活运用还不到位。
(2)教师指导:选择好想要表达的情感,回忆产生这种情感的情境,建议采用直接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二)习作交流,修改当堂习作
1.出示任务(ppt显示):
(1)四人小组成员交流习作,推荐最好的一个片段,当堂朗读交流。
(2)交流完之后,修改自己的习作,争取运用好抒情这种表达方式。
2.反馈指导:
(1)学生反馈:抒情不是全篇使用,要运用合宜;交流时要用心体会别的的同学的优点,加以运用;修改时,如果能力不足,可以让本组写作优秀者帮助修改。
(2)教师指导(ppt显示):通过交流、朗读、修改等环节,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抒情这种表达方式。将两种抒情编成口诀:“表达情思抒情感,直接间接两者兼;写景突出景特征,叙述描写感情抒;写人记事好文章,人物描写显情感;抒发情感可议论,点题明理升主旨;抒情不是所有文,中间结尾最常见。”让学生大声朗读并认真体会。
3.总结:情贵在真,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因为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广潜就说“作者自己如果没有感动,绝绝对不能使读者感动”。在习作中,情感的抒发要自然,水到渠成。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互配合往往能令文章产生更为强大的感染力。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还要反复运用,加以实践,争取让自己的作文“抒情共记叙一色,美文与高分起飞”!
五、抒写真情,成就佳作
(一)写作实践一:《乡情》
以《乡情》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二)写作实践二:《我的烦恼》
以《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二选其一,按照课本p45页提示,完成习作。要求:用红笔勾画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句子。(直接描写用直线,间接描写用波浪线。)
板书设计:略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 篇4
“啊,站的腿都麻了,我真的是被冤枉的!”我委屈极了,脑中不由得浮现刚才的情景……
“今天的阳光真灿烂,作业也不多,我要赶紧写完作业,下去玩。”我开心地说。一回到家我就拿出作业本开始认真的`写作业,细心地做每一道题,心想:我一定要快点做好作业,给妈妈一个惊喜!
写啊写,我就剩最后一项作业了。谁知道妈妈今天回来的早,当我正在拿出作业时,妈妈就走到了我的房间里。一看我偷偷摸摸的,手机又放在我身边,她还以为我一回家就在玩手机,现在才开始做作业,便开始大发雷霆,脸红得像关公一样,样子可怕极了。“陈许诺,你又在偷偷玩手机!”本来我还想给妈妈一个惊喜的呢,可是没想到妈妈一回来就冤枉我,我心里难受极了。委屈地说:“我没有,我没有玩手机!妈妈,你冤枉我了!”“哼,还狡辩,看来不给你点教训,你是不会承认的,到一边罚站去。”
就这样,我站了整整三十分钟。刺眼的阳光照得我睁不开眼睛,我也只能无奈地继续站着。楼下传来小朋友们玩乐的欢声笑语,而我却只能孤零零的战着……
唉,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少烦恼,多少次被别人冤枉呀。有的时候家长们真应该听听我们的心声,我们可能经常会做错事情,但有的时候,他们真的应该相信我们。
初一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篇5
为什么一些人被烦恼所困绕时总会显出一副无精打采、郁郁闷闷的样子。而另一些人却恰恰相反。这使我感到有许多的疑问。
当我面对它时,我也有过这副模样。但却不是感到没有一丝希望的样子。我也曾用过微笑来与它抗争。虽然解脱的不多,但始终减轻了苦闷程度,开解了心灵和思想的枷锁。
今晚,教室里响起了一阵又一阵的铃声,我收拾书本,背着书包向校门口走去。这时,我的好朋友小王站在那儿等着我。当时他面无笑容也不多语,寂静的与我一起向回家的路上走去。突然间,我说了一句怨他的话,此刻他显的更加烦恼,于是就一人走开了。我孤独的走着,边走边想,为什么他没次都不能正确的面对它呢?为什么要把一副难堪的样子摆在他人面前?难道这样就能解脱吗?烦恼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飘旋。我们不能彻底的将它甩开,只能用适当的方法去面对它,将它给你的程度降到最轻。
我认为以微笑去面对它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毕竟我早已试过,其效果很好。但在此我想大家都有各自的好方法。不过还得愿诸位能勇于去面对它,以微笑为榜样!
七年级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 篇6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建立,元朝对
西藏、中国台湾等边疆地区的管辖等基本史实。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
历史上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
辖,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行省制度对明、清
后来的政治制度有深远的影响。认识元朝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地位。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行省制度”、元朝对西藏和琉球(今中国台湾)的管辖是本课
的重点。
教学难点“行省制度”。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提问)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生回
总共4次,这些史实阐明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的道理,同时也说明了在我
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统一一直是主旋律。提出问题:元朝在统一全国
后,是怎样治理国家的呢?以此导人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元朝的疆域
1.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
一王朝。
2.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
和唐朝。
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提问p52“问题思考”元朝的疆域与汉朝唐朝比有哪些拓展?
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承袭了大蒙古国主要的领土,名义上应包括
大汗之国”和西北各“宗藩之国”——伊利汗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
和窝阔台汗国的统治区。经过多次扩展后,于1311年元武宗时期达到最
大,西到吐鲁番,西南包括西藏、云南及缅甸北部,北至都播南部与北海、
鄂毕河东部,东到日本海,史书称“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
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
(二)行省制度
1.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
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由中书省掌
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元朝按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式来改革制度,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中原
地区的统治。
2.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
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等10个行省。在行
被称为“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大屏幕显示《元朝疆域图》,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1)行省制度主要特点是什么?
行省制度是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京师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髙
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作为地方行政机构。特点在于行省长官由中
央直接委派官员担任,目的是有效管辖空前辽阔的疆域,成为明清以后地
方行政区划的典范。行省制是古代郡县制的发展,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成功尝试,同时又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2)元政府为什么要建立行省制度?有什么影响?(学生阅读教材
后回答)
行省制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
面得到保证。这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尤其是
地方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此,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
阶段。
(3)中书省位于何处?相当于现在的哪些省区?(中书省位置,学生
指出包括今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等)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
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
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2.在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
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中国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提问:元朝是如何管理中国台湾的?回顾历史上中国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学生回答: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师生共同总结:元朝时的琉球即今天的中国台湾,三国时称夷洲,当时台
湾高山族就与东南沿海汉族有着密切往来,公元240年,吴国大将卫温率
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大规模到达中国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隋朝
中国台湾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了。
教师归纳:统一是历史的主流,中国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
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任何妄图分割祖国领土的行为都是逆人心而
动的,都终将被历史的车轮辗得粉碎。
3.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
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
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从此,西
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提问:元政府对西藏采取了怎样的管理方法?汉、藏两族的关系如
何?
师生共同回顾汉藏两族的关系:唐朝时,藏族的前身吐蕃人的部落日
益壮大起来,过着农耕和游牧的生活,他们勇敢善战,统一西藏各部,建立
起强大的吐蕃王朝。(放录像《文成公主》片断,了解唐朝时汉、藏两家的
亲密关系)文成公主人藏,表明汉藏两家已合同为一家,这一历史的见
证,迄今仍保留在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里。到元朝时,西藏正式归
属于中央。
四、课堂小结
元朝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①元朝的统一,
结束了北宋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
阔。②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
国最高行政机构,并管理大都地区;其他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
“省”。③元政府设有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④元朝在西藏委派
官吏,驻扎军队,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⑤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
族的大融合。
【课后作业】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
附:板书设计
争论作文 篇7
我喜欢天空,是因为它的广阔;但我更喜欢夜空,因为它比天空多了一种深邃与神秘。
每到夜晚,我总喜欢抬头仰望天空,这时的天空,最耀眼的莫过于月亮了,它如同王后一般,主宰着整个天空。它旁边的星星就如王后旁的侍者一样,静静地陪衬着她。而在他们的身后,无边无际的夜空如同一个黑洞一样,吸引着我注视着它……
望了夜空许久,我似乎感到了造物主的用心,夜空的含义就是宁静·沉默·深邃,还有那一点点的神秘。我不禁被夜空给震撼了,觉得在他的面前,我只不过是一粒渺小的尘土罢了,心中突然生出了一个荒。唐的想法——想要融入夜空当中。但我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人是不可以和自然融合为一体的,除非你死了。但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既然你成不了夜空,那就成为夜空一样的。人吧。”我转过头对夜空说“好吗?”我虽没有看出夜空的表情,但我可以感觉到夜空点了点头……
从这以后,我开始渐渐改变了,努力向夜空一样变得沉默·安静·充满智慧。在夜里,我会和夜空交流心灵,让他抚平我心中的疲惫。
直到一天,我和夜空交流了心灵,便沉沉入睡。梦中,我似乎听到了夜空在对我悄悄的说话,他对我说:“孩子,你还太小,应该好好学习……学习才是你的主要……”他说完,就化作一道光,离去了……
醒来后,心里有些惆怅,但在朦胧中,我好想知道了自己该做什么。
夜空虽然走了,但我相信他已改变了我。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我的好朋友》 篇8
在一间普通的高中教室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了每个孩子专注的面孔上。然而,这份宁静被突如其来的争论声打破。争论的焦点是即将到来的学校运动会的班级口号,究竟是选择传统的“团结就是力量”,还是创新的“勇往直前”。
张华站在讲台前,他的眼神坚定,手势有力,每一次挥动都伴随着他的声音强调:“我们需要的是创新,是让全校看到我们的活力和进取心!”他的话语充满了激情,似乎每一个字都在空气中跳跃。李强则坐在第一排,他的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反驳道:“但我们不能忘记传统的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激励了多少代人,它代表的是我们的凝聚力。”他的声音平和而坚定,每一句话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周围的同学们也被卷入了这场争论,有的支持张华,有的赞同李强。教室里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争论声此起彼伏。在这场争论中,张华和李强展现了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和个性。张华如同火焰般热烈,他的言辞直接而有力,让人不由自主地被他的热情所感染。而李强则像深潭里的'水,平静而深邃,他的每一个字都透露出冷静和理性。
随着争论的进行,两人的内心也在激烈地挣扎。张华心中明白,创新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团队的凝聚力;而李强也在思考,传统的力量虽然强大,但适当的变革也是必要的。
最终,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决定将两个口号结合起来,既保留了传统的精神,又展现了新时代的气息。争论以和解告终,但留在每个人心中的,不仅是争论的结果,更是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展现的不同精神和个性。
我的好朋友作文 篇9
小杨,一个身材高挑,可爱机灵的女孩;小杨,一个知书达礼、精通书画的女孩;小杨,一个学习用功,善解人意的女孩。小杨,我的好朋友!
她,有一对水汪汪的黑珍珠一般的眼睛,一头乌黑秀丽的长发习惯性的`捆成单马尾,绕在脑后,不胖也不瘦,标准体重,一张樱桃小嘴红扑扑,脸上略微有些婴儿肥,即可爱又漂亮。
她,学习十分刻苦,课间休息时,除了上厕所之外,几乎没看见她出去过,是我们班学神级的人物。她不仅是学习小组长,还是大组长,以及英语、语文的领读,集数职于一身。
她,十分善解人意,有一回,我来到学样,刚想买早餐时,发现早餐钱掉了!小杨见我愁眉苦脸的样子,走过来问我怎么了,一听我早饭钱掉了,马上走去再买了一份早餐,递给我,我忙着道谢,她却只是笑笑,轻轻地说,不用谢!
她,精通书画,即写得一手好字,又画得一手好画。有一回,我把我认为画得不错的一幅女巫像拿给小杨,让她帮我改进,结果好把那幅画改得完美无缺!身段矮小的女孩变成了身材高挑的少女;弯弯的帽子变成了尖尖的女巫帽;包屁股的紧身衣变成了充满哥特风格的短裙;齐耳的短发变成了大波浪长发;短的扫帚变成长杆扫帚;那双小鞋子变成了长筒靴;一张圆圆的小脸变成了美丽的尖尖脸;一对小小的眼睛变成了黑珍珠般明亮的大眼;一张小嘴中有几颗尖牙浮现。
她画得一手美丽的风景画;在她的图画本上,就有一幅画:一片片绿色的荷叶衬着一朵粉红的荷花,荷叶旁边,一色鲜红的鲤鱼正从水中跃起,身上的小水珠落入池塘,荡漾着一圈圈的波纹,鲤鱼的上方,是三个有重影的大字:图画本。这三个字都特意用了卡通手法,“图”到没有什么,“画”中的“田”的中央四个小格各添了形如玻璃的衬画,“本”中的一竖有了毛笔代替。
这就是小杨,我的好朋友!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争论》 篇10
阳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洒在了每一张青涩的面孔上。
那是一个普通的下午,但我们的班级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争论而变得不再平静。争论的焦点是关于即将到来的学校运动会的班级代表服装问题。班长王强坚持认为应该统一着装,以展现班级的整体形象。他的眉头紧锁,语气坚定,每一次挥手都仿佛在强调团队的重要性。而李慧则持有不同意见,她轻轻地摆动着手中的草图,温柔地提出个性化的选择能够体现每个人的特色。两人的争论引起了全班的注意。一些同学点头赞同王强的观点,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纪律的尊重;另一些则倾向于李慧的想法,她们的脸上洋溢着对个性的渴望。班级里的气氛因为这场争论而变得紧张起来。我观察着王强,他站立的姿态显得笔直,似乎在用自己的坚持来支撑着他的观点。而李慧则显得柔和许多,她的手势随着话语的节奏轻轻飘动,就像她的思想一样自由。
争论持续了一段时间,同学们也开始加入讨论,有的支持王强的集体主义,有的则拥护李慧的个人主义。我试图理解每个人的立场,感受他们心中的`热忱与信念。最终,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决定进行投票。无论结果如何,这场争论让我们看到了同学们不同的精神气质和个性。王强的坚毅与李慧的柔情,都在这场简单的争论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当投票结果揭晓的那一刻,无论是王强还是李慧,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释然的笑容。因为他们知道,尽管观点不同,但每个人都是为了班级的利益在努力。
争论虽然结束了,但它给我们的班级带来了更深的理解与团结。
这样的人让我作文 篇11
当火红的朝阳还徘徊在地平线,当昨夜的月儿还未掩入蓝天,他与我们一样,也在朦胧的清晨中起身赶往校园。他是我的语文老师,我的班主任。
他并不是如今被人所追捧的“小鲜肉”,而是一位宽厚朴素的老师。他并不张扬,可是他发自内心的积极与上进是难以掩盖的,这种精神也同样深深地感染着我们班的每一个人。他的言语中带着幽默与慈爱,也同样包含严厉与期待。
然而,他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一堂堂诱人的语文课。语文课上的他,总是最激情澎湃的。站在讲台上,他的手脚总是随着他那繁杂而明确的中心思路而手舞足蹈。一句句幽默而直击“要害”的话喷涌而出。在一条条精炼的板书的配合下,书本上原本枯燥而僵硬的文字,突然便欢快地跃动了起来。原来抽象的文章与概念突然化作一帧帧清晰的画面,汇成一部思路清晰、中心明确的3D电影。一堂课就这样活了起来!在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他总会喘一口气——他真的很累。他将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在了这一堂堂的课上。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片断,却足以体现他对教育事业的敬重与不懈的追求。
一天的大部分时间,他总是会坐教室后面用课桌拼凑的简陋的办公桌前,去批改作业和阅读书本。此时,他往往是最全情投入的。他好像并不是坐在教室里,而是坐在一个只有他自己的房间,一切的干扰都被排除,这里只有他自己。这是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执着的追求。
我们或许应该庆幸,这种信念与追求不在他人的身上,而是在一位与我们朝夕相处的老师身上。
我十分崇敬我的这位老师,他身上存在着无数的闪光点。他那种争先夺魁的能量,那种坚定追求的执着,和那股钻研刻苦的精神值得我们一生去学习。
这样的老师,我一生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