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初中作文 > 初中作文指导教案全集(优秀8篇)正文

《初中作文指导教案全集(优秀8篇)》

时间: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整理的初中作文指导教案全集(优秀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作文教案1:作文指导教案 篇1

抓住关键 审清题意

知识要点:

1、审题是应试作文的关键。

2、审题要快速、准确。

3、审题就是要弄清文章的写作范围和角度,确定写作的重点。

考试说明:

随着考场作文命题形式的演变,考生们除了审视“题目”(材料),还必须对题后的要求反复体会。题目审准了,才会写得切题。

1、审清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就是根据指定的题目写文章。在命题作文中,题目是选择材料、确定主题的一个重要依据。文章是否切题,是行文成败的关键之一。

审题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全面理解题意。对题目的含义要全面理解,辨明题目的要求,把握题目所提示的写作范围和重点。如《初中生活二三事》,题目要求写发生在初中生活中的事,而且至少要写两件。如果写的事情与初中生活无关,或者只写了一件事,就不切题意。

(2)要辨别题目中的精微含义。在全面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要注意辨别其中精微的含义,把握住写作的中心。如《学习是青年学生特别突出的任务》一题,就要注意强调“特别突出”这个限制条件。青年学生正处于德、智、体全面发展时期,他们有各种任务,但是比较起来,学习是“特别突出”的任务,不是一般的任务。这是“特别突出”的含义。文章紧扣这些内容来写,就能突出中心,体现题意。

(3)要选择适合题目要求的体裁。命题作文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文章的体裁。有些题目较明确地表示了对体裁的要求:在题目的首尾有“记”“事”一类字眼,或者题目标明写某个过程、某人事迹等,这就要求写成记叙文。如果题目首尾有“论”“谈”“说”“驳”一类字眼,或者题目明确提出一种主张或一个问题,这往往是要求写成议论文

2、审清材料作文

给材料作文是初中作文命题的另一种形式。出题者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学生依据自己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融化、提炼,然后据此展开想象,依据要求写作记叙文、议论文或说明文。给材料作文一般有三种形式:纯文字材料作文、看图作文和听音乐作文。这种题型的特点一是考察学生能力的全面性,因为它要求读者看、听、写结合,便于全面考察学生的阅读(看图、听音)、理解、分析、综合、归纳及写作能力;二是对写作范围、题材以至主题有较强的限制,极好地扭转了考试时猜题目猜类型范围、事先准备作文的现象;三是由于给了材料,学生有材料叙述、有问题议论、有对象说明,既减少了学生无材料可写的现象,又能全面考察学生记叙、议论、说明的能力。由于这种题型的客观性较强,便于作文评卷,所以已成为各级考试和竞赛的主要题型。

(1)根据文字材料作文。这类题型所提供的文字材料,要求学生在阅读这些文字材料的基础上作文,有的要求既根据材料又根据另给的题目作文,有的要求作者根据材料自己命题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种:有的要求另外作文,包括立论文、驳论文、读后感、思想评论等;有的要求写记叙文、说明文;有的还应用到应用文的格式,如书信等;有的则是不同形式的重组材料作文:续写、改写、扩写、缩写、组写(将几则相关材料组写成文)等。

要写好这类作文,重要的是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要点。对所提供的材料,要多读几遍,特别是文言材料,要在翻译无误的基础上多读,读的时候可勾画重要字词;读后要认真分析材料重点及各段要点、人物的主要精神和性格特点、事件的主要意义、言论的主要意思等等。

然后,或者根据材料重点重组材料作文,或者根据材料要点分析其现实意义或象征意义,再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积累,另外组织写议论文或记叙文的材料,并拟定恰当的题目作文。

(2)根据图画材料作文。这种题型所提供给考生的是图画:或单幅图,或具有相关性的两幅以上的图,要求作文者在看懂图所表达的意思后作文。写作类型有以下几种:对画面进行说明介绍的说明文;对画面所表现的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加上自己“创作”,并将构想的故事叙述出来的记叙文;还有要求对画面所表现的现象进行评判的议论文。这类题型审题中易出现的主要问题也是对材料(画面)理解有误。由于图画表意高度简化,它要表达的内容往往比文字表达得更隐蔽,一切“尽在不言中”,而且有的图画从不同立足点看内容不尽相同,因此,审这类题分析画面、推敲含义就更显得重要。

具体审题也可分两步走:首先细察画面,看人物的神态、动作,看画面其他事物,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展开联想:与社会上的类似的人和事进行联想,在头脑中用语言把画面叙述出来,补出画面简化或隐含的内容,补出人物可能的语言和心理活动,尽可能挖掘出画面的寓意。如是多幅图,还要将他们联系起来思考,理清楚画面意义以后,就可以和文字材料作文一样,将图画寓意与现实生活及自己的看法联系起来作文。

(3)根据音乐材料作文。这种作文形式就是根据播放的一段音乐记叙你听后的感受,它是将听觉转变成文字的一个过程。这种材料作文的难度较大。一要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二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对音乐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表现在能听出一些常见的乐器所奏出的声音,更主要的是能听出音乐所传达的意义。如,当听钢琴协奏曲《命运》时,会有一种激昂奋进、向命运挑战的雄壮气概;当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那如泣如诉,凄婉哀绝的乐声令人伤心欲绝;当听到萨克斯管演奏的《回家》时,那种轻快温馨的感觉会立刻溢满心头。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源于你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3、审清作文“要求”

几乎所有作文题除命题、提供材料外,都还对诸如文体、选材范围、写作手法、作文重点以及写作人称、作文表达内容的时间、作文字数等等作了一定的要求。例如同是1986年初中升学试卷的作文题,齐齐哈尔市题目为《生命的意义在于贡献》,“要求”有两条:①不要写成诗歌或记叙文;②字数:600字左右。而武汉市的题目为《我所期待的星期天》,要求就多达六条:①从过去和现在的生活实际出发,写出自己的期待;②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要有真情实感;③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句通顺;④不要写成诗歌;⑤字迹清楚,书写规范;⑥不少于600字。

这些要求对写好作文,或者写出合乎要求的作文是很重要的。那些对作文中心,选材上的要求自不必说,还对字数的要求也不能轻视,以一般考试作文而论,每比规定字数多或少50字的要扣5%——10%的分。

因此,学生要想写好作文,除审好命题、材料,填好半命题之外,还要审好“要求”,并将这些要求与命题、半命题、材料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不可偏废。

一般说来,作文的“文体要求”都比较直露,只要作文时加以注意就行了。而且,诸如语句通顺、书写工整、字迹清楚、结构完整、层次清楚、内容具体、中心突出等要求是每篇作文都要做到的,也不是哪篇作文的特殊要求。倒是对像前述齐齐哈尔市题《生命的意义在于贡献》的要求:①“不要写成诗歌和记叙文”这类要求特别注意,因为以现在语文课本上的分类,记叙文包括了散文和小说,因此如果把此题作文写成散文也就不符要求了。在审这些要求时,可采取提炼要点并将其写在草稿纸上的办法加以强调,在确认与要求无误后将其作为作文的自然评判标准,作文立意、构思、选材、写作过程中都要想到它们,初步完成后再以它们评判自己的作文,并将不合要求的地方加以改正。

[2—1]

以“我爱唱的一支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导思:应试作文审题是关键,不仅要分析清楚文体的含义和结构,尤其要抓住重点——题眼来做文章。

1、《我爱唱的一支歌》中心语是“歌”,只能是“一支”,而重点落在“爱唱”上。为什么爱唱?这就是文章要表现的中心。

2、自古以来,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歌声。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更是处处有歌声、时时有歌声,每个同学或多或少都会唱歌,所以说,本题的选材范围还是很广泛的。要想写出优秀的文章,得高分,就要在立意上下功夫。比较一下,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篇文章写我爱唱这支歌,是因为它是某某歌星唱的,另一篇写我爱唱这支歌,是因为它的旋律好、内容好,哪一篇得高分呢?毫无疑问,大家都会选后者,这就是立意有意义和无意义的区别。

3、本文的写作对象是一首歌,引用是必不可少的,但这里的引用切不可全盘照搬歌词,而应该引用那些最能反映深刻含义,最使你感动的部分,并加以议论或抒情,做到引议结合,不脱节。再加上语言流畅,结构合理。何愁文章不得高分呢?

[2—2]

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不要在这里找他,不要在这花果飘香、金浪翻卷的地方找他。他是拓荒者啊!到那荆棘丛生的地方去找他吧,到那需要用胸膛抗击风雨、筋肉爆发力量的地方去找他吧!

导思:这是一篇散文诗。散文诗,多具有象征意义。诗中赞美了拓荒者与拓荒者的精神。

1、审题时,仔细研读所给材料的内容,多角度地思考材料的精神实质。分析深层的含义,防止停留在表面上。通过分析上述材料,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①开拓,永不停息;②无声奉献是精神;③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2、从中选择一个把握最大的论点作为行文的中心论点。

3、然后合理安排文章结构,组织具有说服力的论据从材料到观点进行写作。

初中初中作文教学设计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这次作文的要求是写自己最心爱的一种东西。要讲清楚它的特点,抓住这个物品的外形特点、来历以及你觉得‘心爱”’的理由写清楚。由这一东西产生的联想,能够让别人读了你的文章体会你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爱的东西,也都有自己的喜爱之情。也会由此而产生联想。但要把它表达出来却有困难。不容易把它写清楚。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仔细观察,展开想象,写出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本组学习了联想的的写作知识,再这次作文中要得到应用。

2、巩固本单元的的写作知识。

过程和方法

1、课前让学生找到自己喜爱的东西仔细观察写好初稿。

2、教师根据学生的初稿,找出范文,利用事物投影,引导学生分析评讲文章。

3、学生分组修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态度。

2、善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2、难点: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教具准备

1、作文描写的事物。

2、例文两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同学们,愿不愿意将自己心爱的东西与他人一块欣赏?那就把你写的文章拿出来吧。

二、导入新课,明确要求。

1、同学们的手稿我都看了。我觉得同学们写得都不错。象刘静、侯美燕、姜少丹、王路、周玉珊等同学尤其突出。但是我也发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1)命题不好,有的同学是这样命题的:写自己新爱的一种东西你认为好不好?

(2)字、词、句存在的问题,每个同学的作文中都存在,需要认真修改。

(3)没有达到这次作文的要求。

2、同学们记得这次作文的要求吗?

师出示要求:

(1)写自己心爱的东西

(2)写清特点

(3)写出联想

①师出示学生带来的玩具课件:玩具米老鼠(让学生观察)。同学们喜欢它什么?请学生回答。

生答:耳朵特别大,象两把大扇子,它笑咪咪的,心里一定有高兴的事等等

……

师导,有个同学根据这个玩具写了一篇作文。

②出示课件:《我心爱的米老鼠》

要求学生轻声阅读作文,结合本次作文的要求,思考一下,这篇作文达到了这次作文的要求没有?

小组讨论。

师请学生回答,并结合要求具体谈一谈小作者是怎样达到要求的。

生:写清了米老鼠的特点,写出了喜爱之情,联想好等等

师小结:这篇作文为什么写得好?请学生回答。因为这篇作文符合这次作文写作的要求。所以这是一篇成功的习作。

③师出示课件:《小闹钟》病文

要求默读作文,结合本次作文的要求,进行讨论,说说这篇作文达到了这次要求没有?请学生回答。

生答:没有联想,没写清特点等等

同学们能不能把这篇作文修改成一篇符合要求的作文?发给学生作文材料。

分组修改。把修改的《小闹钟》的作文放在实物投影上讲给同学们听。

3、师小结:根据刚才的评改,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改好自己的作文?朗读自己的作文,看看自己的作文存在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生进行修改。

师巡回指导。

生交流修改情况。

4、请同学们谈这次作文的体会。

师结:作文是修改出来的,只有反复修改才能成就一篇好文章。

三、作业:继续修改,誊清。

初中写作指导作文教案 篇3

我并不是一个自恋的人,但我却认为,被自己感动也并非不可,在成长的道路上,随着自己逐渐步入成熟……我们当然可以为自己的一份成熟,一份进步,一次超越而感动,而我记忆的银河中自然有也有着折现感动的瞬间,它们如群星版有着璀璨的光芒。

记得那时的我还只是在上幼儿园吧,似乎还是在故乡的那个偏僻的的小山村中,因为故乡处在内陆,交通也不发达,因而很少迟到虾之类的海鲜。那一天,在学校吃午饭,赔了两个大虾,我只吃了其中一个一个,另一个说什么也舍不得吃……藏在袖口中,一放学急忙带给妈妈吃,悟了这么久,应该是坏掉了不能吃了吧,现在我回忆起来如是想,只是那时我分明记得妈妈看到我袖口的油迹时,温湿了的眼眶及红了的眼睛,妈妈轻柔的摸了摸我的头,默默无语,恍然间泪珠如流星般滚落眼睱……我知道那一定是高兴欣慰的泪痕吧,妈妈的感动也带动了我的感动,稚嫩的心因这样被自己感动而得到满足。

接着,我长大了些,开始步入学堂,在那里我遇见了胜似父母的老师们,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夜以继日的教育我们,三尺讲台,使他们的坚守,白色粉笔,更是他们默默地耕耘。无私的奉献。而我们学到的不仅仅书上的知识,更是做人的道理。于是在教师节那天,我认真的把我亲手做的贺卡双手递上……虽然贺卡不精美,还带着孩童的笨拙,可我看到了老师收到贺卡时候的微笑,那微笑虽不迷人,但却是发自内心的高兴,我的嘴角也是微微上扬,心中涌起感动,师生情是多么弥足珍贵啊……

献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的确更能让自己得到快乐,在成长的路上,我学会去播撒感恩和奉献的种子,同时也被自己所感动着……世界因感动,因爱而永恒。

初中作文教案 篇4

一、品读片段,走近老师

1.师:教学的过程也就是师生互相了解的过程。今天这堂课,从了解老师开始。(课件出示学生习作片段《刘老师的茶杯》,要求学生快速浏览。)

刘老师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只很大的玻璃茶杯,里面泡着红红的果子、白白的片子,茶水被映得透亮透亮的。

有时候,他还会把这个大茶杯带到教室里来。每当同学们写作业的时候,他就会悄悄拧开杯盖儿,喝上几口,然后很享受地出一口长气,再把杯盖儿拧上。

(指名朗读该片段)

师:通过这个片段,你对刘老师有了哪些了解?

2.鼓励学生一句一句细细地读,看看这两段话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好词好句。

3.师:如果要你来给这个片段打分,你会打多少分?

4.师:想想看,这位同学的作文写得这么好,他有什么秘诀?(抓住细小的事情来写。板书:细节。)

二、品读故事,关注细节

师:生活中隐藏着许多看似平常却又十分宝贵的细节,但这些细节往往不容易被我们发现。也许是太过平常了,也许是司空见惯了,它们便悄悄地从我们的身边溜掉了。于是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眼前一片茫然,无从下手。于是,老师常说我们的作文“假大空”,或是记“流水账”。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则精彩的故事:《我的爸爸叫焦尼》。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故事的细节,品读故事中的精彩。要求:静心倾听、仔细发现、用心感受。

(随着画面的逐一呈现展开教学步骤,教师对故事的叙述穿插其间。)

1.想知道“我”和爸爸的名字吗?

师读:“我的名字叫狄姆,爸爸叫焦尼。”

2.这个人是谁?

师:一起读——“啊,爸爸!”

3.猜猜看,他们两个人见了面,首先做了什么?

“爸爸奔了过来,一把就把我给抱了起来。”

师:看着原文,告诉老师,爸爸是怎样把“我”抱起来的?

师:可别小看了这个“一把”,它可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细节。这样的细节,体现为一种看似平常的细小的“动作”。(板书:动作)让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一“一把就把我给抱了起来。”

4.爸爸怎么会想到要给“我”买热狗的呢?

“我刚一停下,爸爸就叫道:‘给我两份热狗!…

师:从刚一停下爸爸就给“我”买热狗,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读书的时候,稍不留神,细节就从我们的眼皮底下溜掉了。

5.“我”在跟售货员阿姨说些什么呢?

“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

师:你会向一个陌生人介绍自己的爸爸吗?

师:小孩子真有趣,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有个爸爸似的。

师:如果说前面的细节是通过动作体现的,那么这样的天真有趣是通过什么来体现的?(板书:话语)

6.看看这幅画面(电影院里)。你能感受到他们此刻的心情吗?用心看,你一定会发现,这愉快的心情,其实是通过一些吸引人的细节表现出来的。(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发现的细节)

师:再来看看作者是用怎样的细节来表现的。

“电影院里虽然黑黑的,但非常暖和,舒服极了。

爸爸在不时地发笑。因为他的喉头在颤抖,所以我知道。”

师:“我”的眼睛明明是盯着前面的电影的,怎么会知道爸爸在笑呢?

师:细节的捕捉就是这样的,要善于发现,而发现可不光是要用眼情的。(板书:发现)

7.谁来读读小狄姆向店员哥哥说的话?

“‘唔,今天我和爸爸在一起,他叫焦尼!’我把胸脯挺得直直的。”

师:这是小家伙第二次向别人介绍他的爸爸。

师:借助后面的提示语,你会读得更好。谁来试试?

师:挺着胸脯说话,这也是细节。这样的细节体现为一种“神情”。(板书:“神情”)

师:从小狄姆说话时的这种“神情”,你能感受到什么?(自豪)

师:一起来读读。

师:看,细节就是在这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

8.试写细节:父子共进午餐。

师:从画面的内容看,父子二人的这顿饭吃得怎样?

师:这是一幅温馨的画面,里面藏着精彩的细节。下面就让我们每位同学也来尝试着当一下作者:借助对画面中一两处细节的描写,把父子二人的愉快心情表现出来。话不要多,只两三句话就可以了。

(教师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片段进行讲评。)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在原文中又是怎样表达的。

“啤酒在咕噜咕噜地冒泡。

爸爸吃得千干净净。啤酒也全都喝光了。”

师:这几句话里并没有出现“愉快”“开心”这样的字眼,难道是作者写错了吗?

9.猜猜看,小狄姆会喊些什么?

“我爸爸要付钱啦!”

师:谁来读读?

10.猜猜看,小狄姆会想些什么?

“我把书放在膝盖上,想开了。

现在几点了呢?要是时间能停下来就好了。

电车要是不开就好了。”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看。(师朗读,生轻声跟着读。)

师:这也是细节描写。不过这样的细节不是说出来的,它只放在心里,需要用心去感受。(板书:感受)

11.小狄姆跟库妮娜说了些什么?

“今天,我是和爸爸一起来的。”

师:相似的话语这可是第三次出现了。注意,这看似重复的话语却透露出了父子之间的真情,这也是一种细节描写,值得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用心去关注。

12.看看咖啡馆里的这幅画面。

“爸爸为了让我看清货架上的东西,把我抱了起来。付钱的时候,也紧紧地抱着我。”

师:注意,爸爸抱了“我”几次?两次?上当了,其实爸爸一直抱着“我”。关注细节,不可以粗心大意。

13.这是小狄姆在送爸爸去车站的路上。在这里,小狄姆有一处特别的发现,是什么?

“在往车站走的路上,我一直都握着爸爸的手。

爸爸的手好大,都能把我的手包住。

爸爸的手真大呀!”

师:爸爸的手好大呀!这么大的手,握起来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好的细节描写并不是要把什么都写满的,留下一点空间让人们去想象也不错。

三、回顾生活,品味细节

师:故事就读到这里。在我们的生活中,肯定也曾有过类似的温馨细节。这温馨的感觉也许是来自爸爸的一个眼神,也许是来自妈妈夹过来的菜,也许是来自老师的一句安慰,也许是来自同学递过来的一块橡皮……让我们展开回忆,把这些细节重新拾回,选择一个写下来。注意:细节描写不在于话语的多少,通常两三句就能取得很好的表达效果。

(生练习。师巡视,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习作作讲评。)

四、关注细节,品读生活

师:其实,这则故事还没有讲完,细节还在延续。(简述:“爸爸的大声介绍”“挥手告别”“爸爸的手渐渐小了下去”……)

师:读书也好,观察生活也好,我们都要善于细心发现,用心感受,这样我们就不会错过那一处处精彩的细节。

如果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真正做到“关注细节,品读生活”,那我们一定都能写出一篇篇精彩的作文来。

附:板书

细节(发现)动作、“神情”、话语、感受……

初中作文指导 篇5

初一期末总结

我经常嘲笑曾国藩的一个典故,“臣屡败屡战”,没有想到,这次降临到了我的头上。

期中考试早已过去。我一直发愤图强,决心期末考试时取得理想成绩,洗刷掉期中考试失败的阴影,给同学们一个全新的印象。

当老师宣告期末考试的日期时,我心中涌起一阵激动,又有些不知所措,因为我还没有做好复习工作。所以回家后,我就开始积极迎战。

考试后,我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欢呼,而是非常紧张地等待着成绩揭晓,期待着收获自己在这个学期用汗水浇灌的成果。在成绩揭晓的那一天,我更是早早地来到学校,希望能够尽早得知成绩。

很快,我就得知各科成绩,所有的期待也随之化为泡影。语文90分。我自认为考得还可以,但是错了一些不该错的题目。数学94分。虽然与最高分相比只差2分,但我却发现这两分我并不该扣。英语92分。当我听到这个分数时,我简直不敢相信:与那些与我水平相当的同学相比,我居然只考这么低的成绩。等到第二天我看到试卷时,我好似挨了当头一棒:那么多不该错的地方,为什么我会错呢?物理100分。但这次试卷比较简单,全校有很多满分,不足为奇。

这次考试,父母都认为我考得还可以,然而我并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我还没有取得最理想的成绩。在得知期末考试具体日期后,我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复习。我付出了汗水,却只收获了部分理想成绩。

回来的时候,下雨了。雨珠打在车的挡风玻璃上,发出“砰砰”的声响,然后向四周溅开,滑落。

回到家,我打开电脑,意外地收到朋友写给我的一条QQ心情:“考试失败了,没关系,跌倒了,爬起来!”温馨的问候像一束阳光,顿时照亮了我的心。窗外依然是雨幕沉沉,然而我却感到了一阵温暖。是啊,一次考试并不能代表一切,它只能代表着过去。未来,还等待着我去开拓!

拿破仑曾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屡仆屡起。”我一定要振作起来,学习曾文正公的坚韧顽强。人生道路很漫长,唯有忍者成大业。我要更加勤奋,继续努力。下次考试,我要再振雄风,取得理想成绩!

作文写作不妨多模仿

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内心生成表达与交流的需要。说简单些,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作文就是用“笔”说话。跟自己“说”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说”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跟身边的人“说”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所见所闻。

怎样的作文才真正是内心表达和交流的需求呢?它不一定都是“凤头、猪肚、豹尾”,也不一定都“有吸引人的题目,文章结构要巧妙,文笔要优美,内涵要深刻”。一篇一年级孩子写的作文应该能说明问题:“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会给爸爸过生日,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gan觉,就是一种想哭的gan觉。”

大多数人会认为这篇107个字的作文太简单了,没有优美的语言,甚至有点啰嗦,还有些字不会写,简直太糟糕了。可正是这篇文章,从全球五万多篇参赛作文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一届“冰心作文奖”一等奖。这究竟是为什么?专家认为:“我的眼泪几乎夺眶而出,很真实。”“和大部分高考作文比,它的确更有真情实感。”“那句子确实很棒:想妈妈的感觉,就是一种想哭的感觉。能唤起多少共鸣啊!”“我们希望能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表达真切情感的平台,真实情感就是我们的评选标准。回头看看这篇文章,一个孩子它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作品。”这些评价告诉我们,这才是一篇好文章!这才是写自己的生活,写真话,写实话,写心里话。

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都可以用笔记录下来。写给自己看,写给身边的人看。比如你今天很开心,班级获得什么奖,你可以在日记里记下来,让自己好好享受。也有的小朋友想回家跟父母分享,也可以把自己想告诉父母的事情写下来。还可以写写身边可爱的同学,帅气的老师,一堂有趣的课,春游前的期待,新买的溜溜球,心爱的小乌龟,还有跟大人参加“无聊”的喜宴,上QQ,发现老师居然在上面,赶紧隐身……这些都可以作为作文的内容。

怎样才能得心应手写出好文章呢?最好的办法是模仿。走路,吃饭,说话,做任何事,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作文也是。不会写作文不用怕,只要你爱看书。比如有些小朋友喜欢读诗歌、散文,特别喜欢冰心先生的小诗《繁星·春水》,读着读着,他就觉得原来写诗也不难,就试着去写诗。有一些同学爱看童话,他也就学着写童话。许多名家的名著、名篇,如鲁迅、巴金、屠格涅夫……这些大作家的经典名篇,都是我们模仿学习的典范。书读多了,你许会发现,哦,原来作文就是这么简单,我也会。

作文中的细节描写

我想从小的角度来讲写作的基本问题。

我研究当代文学,小说、诗歌、散文,和当代的作家也有一些交流。我们就从小的角度来讲作文。现在很多的一些专家和老师将一些文章讲得很无趣。我做了一个调查,现在很多的学生最不喜欢课本中鲁迅先生的文章。其实并不是鲁迅先生的文章不好,关键是老师如何讲解分析,引导学生进入那种微妙的境界等,所以不能怪学生,只能怪老师。

我从写作的角度来谈谈写作。创新作文要求我们主题思想、角度等创新等一系列细节问题。写作中的细节问题我们应该重视。很多同学写作的时候,在思想主题、角度等发很大的心思。但是很少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细节,文章写得比较空洞。空洞就是你的作文里面缺少真实的给人印象深刻的东西。亚里士多德说,写作的诀窍就是细节加上联想。这显然能够给我们某些写作的启发。

我们从很小的观察点进行联想,然后用文字构成文章的整个 篇章。凡是大作家都重视文章的细部问题,比如人物的穿着等等。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形象都是因为细节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时候,细节很有可能成为文章的文眼,好比一张窗户。没有细节的文章,很难说是好的文章,所以我们要刻画细节的东西,比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的形象,鲁迅说他是唯一一个站着穿着长衫的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我们要学会想阅读,读出作者细节描写的意图。没有人知道回字的四种写法,我们可以读到孔乙己的寂寞,和阿Q作为一个小人物的悲哀,不要小看细节在人物描写方面的作用。鲁迅之所以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在于他善于描绘那个时代的人物细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想每一个人可以从很小的地方起步,从而成就伟大。如鲁迅在《狂人日记》中,从细节部分描写狂人的疯言疯语。只有在细节上我们才能说服读者。我们要学会观察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留意生活中旁人不太注意的东西,这样你才能写出别人写不出来的东西,这其实是一种创新。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发现,这样才会引起读者的兴趣。

我在研究文学作品的时候,也非常重视作品中的细节描写。鲁迅写冬天的枯草,他说一根一根的像铁丝一样,还有卡夫卡说一个人的伤口像一朵玫瑰花,这种比喻都非常独特。他们这样说肯定有他们的道理。契科夫写农民见到海的感受,说海是大的,这恰恰是他的真实感受,“大海啊,原来你都是水哦。”这也是一个农民初次见到海的真实感受。这个时候,你若用很多形容词来写一个农民严重的大海,反而不真实。一个农村的孩子绝对不会用姹紫嫣红来描述他见到的花。如果你硬是要描写你不熟悉的东西,那样子会描写的非常怪。如果你了解你所写的人和事,这样才会写的好,写的合情合理!还有就是我们写文章一定要合情合理!

我们不能为了表达一个主题思想,而忽视了情理。比如在《红楼梦》中,写从苏州到北京只要三天三夜的时间,这显然不合情理。文章若是在情理上出现了破绽,你的整个作品也会失败。这也和一些影视作品相似,一些细节、情节以至于我们不相信它是真实的,因此没有了可信度,比如张艺谋导演的《十面埋伏》,引起了观众们滑稽的笑。这些细节的失真,导致了我们对整个作品的信任感,一些不合逻辑的细节往往会瓦解整部作品。金庸的小说的武功是虽然是虚幻的,不真实的,但是里面的情感都是真实的合情合理的,没有在日常感情上失真,这也是他的价值所在,因而他的作品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黄蓉知道吃馒头要钱的,而小龙女二十年生活在古墓里面,不知道世间的买卖,所以拿了馒头就跑,这二者是合情合理的,若是二者调换角色,显然是不合情理的。因此写作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红楼梦》中,曹雪芹对林黛玉进贾府的情形也描写的合情合理。你们以后有些人想走写作的道路,你们一定要写自己熟悉的东西,这样才能写的成功。如鲁迅笔下的鲁镇,贾平凹笔下的商州,韩少功笔下的马桥等等,这样才能写得好。也就是说一个作家要成为他所写的方面的专家。沈从文说得好,专家就是一种有常识的人,比如瓷器专家、丝绸专家等,他们要对这个东西有深入的了解等。

好作家一般都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人。有一篇散文是这样描写:听灵堂上的哭声,你就知道谁是媳妇谁是女儿。女儿的哭声一般是无声的,而媳妇可能是嚎啕大哭,这二者肯定有很大的区别的。《水浒传》中也有对哭的描写,但凡世人哭有三种,有泪有声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有声无泪谓之嚎,这真是作者发现的独特之处。“我看他一眼,又看他一眼,我哭了。”极朴素的语言恰恰表达了汪曾祺对故去老师沈从文的深切怀念,这符合当时的情境和他自己的性情,这也非常合情合理。还有一作家这样写农村的情形,在农村旧的房子裂了缝还是安全的,但是新的房子裂了缝,没有人敢住。这样写得很鲜活、生动。所以,要想让我们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我们一定要打开自己的感官世界,这样才会有独特、个性的发现,这正是一种创新。

写作应要有自己的个性

某个周六,在市区某所小学就读四年级的一亲戚的孩子,拿着作文题《平凡的感动》让我指导。我告诉他,生活就是作文,只要把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他认为令人感动又平凡的事写下来,尽管在别人眼里是不起眼的,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就是好文章了。他问我是否可以以母爱为题材,我欣然赞同。

翌日,孩子忧心地打电话给我,说他的作文没有得“优”,而且要重写。问其原因,他说老师叫他别写“母爱”,要写清洁工,只要写了清洁工基本上就能得“优”。听着他掷地有声的话语,我一时语塞。

纵观当前的作文教学,老师们总喜欢把一些莫名其妙的“写作原则”、条条框框和自以为科学实际上臆想的“训练系列”,以及陈腐而又花哨的“写作技巧”灌输给学生,然后去束缚他们的手脚、嘴巴和大脑,从而使学生的作文失落了个性。于是,学生写的文章千篇 一律,他们对本应抒发情感的作文也散失了兴趣。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因此高耗低效。

殊不知,作文本身就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他们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因而,作文教学的第一原则便是:想什么就能说什么,说什么就能写什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成年人有生命的感受和视角,孩子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也有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这种认识往往是不同于我们成人的体验,那是孩子的生活,孩子的理解和感受,他们有权力表达。如果我们不允许学生以自我表达的方式,而要求他们去写一些人云亦云,按照老师的喜好和要求说话,久而久之,他们便丢失了自己的个性,甚至丢了自己活泼的心情和感觉,成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远远背离了教育的宗旨。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捷克诗人塞弗尔特说:“我为能够感到自由而写作。”是啊,教师要放飞学生,放飞作文,让学生大胆想像,自由表达,没有任何束缚,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从作文的写作内容、表达形式到命题策略、评价方式等处处尊重学生的选择。

据报载,美国一位教师出了一道作文题,说是树林中发现了一个蛋,让学生推测这蛋的来历和它是什么蛋。其中一个学生这样想像:他把这个蛋拿回家孵,结果孵出了一位美国总统。因为他的文章极富创造性的想像,而被许多报刊发表且获了奖。这样的学生我们身边肯定也有,对于他们的别出心裁、新颖独特,我们要大加赞赏,即使是不太合理或十分幼稚,也不要轻易否定,而要努力保护他们的创造意识,从而激发潜在的创造能力。

最后,我想借此对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位老师说,教师的职责不在于规范学生的写作“范式”,向学生大量灌输,而在于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和能力,畅谈个性化的认识感悟,写出儿童独有的天真质朴。

作文需要真情实感,不需要矫揉造作

有一个六年级女同学拿着自己一篇颇为得意的作文让我给指点指点。这篇作文的题目是“老师,你辛苦了”,她在教师节写的。文章的主体部分是这样的:

在一个深夜,万籁俱寂,天上只有星星在调皮地眨着眼,一切都沉睡了,只有偶尔传来青蛙的歌声。可是,在学校的办公室里,明亮的灯光打破了宁静的夜晚。办公室里传来‘沙沙’的批改作业的声音,就像一曲安祥的睡眠曲,传出了窗外。可是,某一个人在这安静的夜晚迟迟不能入睡。明亮的灯光映出高大的身影,纤细的双手握着笔在纸上飞快地穿梭着,眼睛目不转盯地望着本子,又停下来沉思一会儿,额头上渗出丝丝汗珠,也顾不得去擦,似乎没有一点睡意。这不是我们班潘老师吗?她又在彻夜的为我们备课了。她为我们这个毕业班付出了许许多多,为我们能考上一个好成绩,辛勤的教育我们。

乍看这篇作文,很美,很抒情,后来我在很多次的上课时也常常把这篇作为例文来讲说,很多孩子读了以后也说写得真美。但是这篇作文犯了一个最根本性常识性的错误――缺乏真实。半夜,老师在办公室改作业也许有可能,但是你是如何知道这个情况而后半夜去观察这个场景的?你是在窗外观察,还是上屋顶观察?我开玩笑说这位同学几乎就是一位潜入学校的“特务分子”,在监视老师的一举一动。这位女同学在听完我的解说之后,她自己也忍不住大笑起来。一篇虚构的带主观定式联想内容虚假的作文文字再美,也是一篇不合格的作文。写老师的辛苦完全可以写白天自己在学校里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而且也不一定就是写改作业、备课。我还对这个女孩子说,教师节写老师的作文,主题也不要单调地定格在“辛苦”上,还可以写写老师的其他方面。有一位三年级的小女孩在教师节那天写了一篇《戴老师的年龄》,非常值得回味。文章内容是这样的:

戴老师是在课后管理第二节课上被我们问得稀里糊涂的。

为什么呢?张宸逍突然问戴老师的年龄,接着,我们也争先恐后地去问,大家说她的年龄是40岁的、52岁的、41岁的、50岁的、45岁的、58岁的不等,还有菁菁竟然说她才35岁呢!

我觉得她应该有54岁了。可是,戴老师好像也不知道她自己几岁,她笑了笑。“啊!不是吧!”有人立即发出了感叹。我们又问了,戴老师一九几几年生的?我们继续猜测,结果,她还是说不知道,跟刚刚一样又笑了笑。“不是吧!戴老师,您连自己的出生年月都忘啦!”这次发出的疑问和感叹就比上次要多得多了。

下课了,宸逍拼命把我往数学楼里拉,我也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他把我拉到教学楼的专栏前,那里是贴老师的资料简介的。我明白了,他是要找找戴老师的年龄等等。我们俩找到了戴老师的出生年月,说了一大通,算了一下,原来戴老师已经53岁了,她19岁入校。奇怪的是,校长比戴老师入校还要迟4年,校长来校才30年,而戴老师已经来学校34年了。

唉,我真对戴老师失望啊!居然她连自己年龄和出生年月都不记得了。

猜老师的年纪,给老师算年龄,奇怪老师怎么连自己的年龄也不知道,这群孩子多么天真有趣,更有意思的是这位调皮的假装不知道自己年龄和学生打趣的老教师,她从教这么多年,人老心态年轻。文章没有直接感慨老师的几十年如一日的辛苦,而是通过师生之间真实的故事记录给读者感受校园生活的情趣和老教师不老的少年情怀。

初中阅读指导课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行经典作品的阅读,使用感悟、分析法,获得对作品的整体阅读。

2、技能目标:发展听读说写的多种能力,促进对经典作品的交流与共享。

3、情感目标:领略经典的魅力,感受经典的的价值与意义,提高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形成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尊敬态度。

教学设想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冰心是20世纪中国的一位杰出女作家。她的作品以歌颂自然、歌颂母爱,歌颂一切美好的东西为思想内核,她思想中深切的爱心和对人生中美的追求,使她的作品渐渐地形成了清新、细腻、隽永的风格,感人至深,净化着读者的心灵。

可根据以往的经验,大多数同学对《繁星春水》没有阅读的兴趣,可能是和它没有典型的人物和曲折的故事有关。这是因为学生没有深入的阅读,还没有体验但“冰心体”小诗的魅力所在。因此这节课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层的去理解诗歌,从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起器”,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要想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方法的指导也是关键的一环。关于方法的选择,即要遵循文学欣赏的规律,又要兼顾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我精心选择了三首诗歌,巧妙的设计问题,从不同的侧重点出发,在教学欣赏的过程中渗透方法的指导。

3、简要介绍《繁星春水》的内容。

让学生对名著的内容有所了解,也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我把《繁星春水》的内容概括了三个方面:爱母亲,爱自然,爱生活。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选择三个方面的内容加以展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据我了解,咱们班很多同学都非常喜欢诗歌,他们在平时阅读了很多优秀诗篇,那么谁愿意把你喜欢的诗歌为我们大家朗诵一首呢?(5―6人朗诵)我也很喜欢诗,特别是现代诗。这样的诗:

母亲啊!

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教师深情朗诵冰心的《荷叶 母亲》,学生凝神静听。)

师:刚才老师朗诵的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它的作者是谁?

生:《荷叶 母亲》,作者是冰心。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首诗非常熟悉,她的诗集《繁星春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阅览课上也看过,有的同学手里还有这本书,可能都进行过粗略的阅读,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近冰心,深入交流一下她的《繁星春水》。(多媒体投影“冰心与《繁星春水》”。)

二、 阅读指导

师:首先,看老师这里有一首小诗,读读它,老师有两个问题想问大家。

《纸船》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

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来!

问题:

1、 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2、 你从诗中的哪个词语体会出来的?(“留着――留着”“不灰心”“含着泪”)

师:也许有同学会问,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强烈的感情呢?我们怎样才能充分的体会到这份情感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一起看一下冰心的经历。

(多媒体展示简介:1923年初夏,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8月17日,她由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国留学。8月19日抵日本神户,21日游览了横滨。从写作时间来看,这首诗是诗人于游览横滨之后的第六天,在继续向大洋彼岸进发的海轮上创作的。

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爱海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翔的海鸥,使诗人又与自然亲近。从吴淞口出发后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根支柱――母爱、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自然”在此时得以复活和重现,而“母爱”则因远离母亲而无法亲近。因而诗人格外怀念母亲,甚至因思念母亲而得病,又因在梦中得见母亲而病愈。这首诗就抒写了诗人思念母亲的深情。)。

师:现在我们了解到了吗?是啊!一个远离祖国的游子,一个第一次离开母亲的孩子,怎么会停止对母亲的思念呢?作者通过“纸船”这个载体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母爱是世界上最纯洁最伟大的爱,在年轻的冰心的心中,母亲永远是她内心深处最深深的依恋,在她的笔下,母爱自然成了最值得赞美的主题。所以,冰心的诗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母爱”, (多媒体出示,爱母亲)像我们刚才提到的《荷叶 母亲》也是一首表现母爱的诗。通过刚才分析这首诗,我们可以总结出读诗有什么方法呢?(多媒体出示,爱母亲 了解背景,把握情感)

师: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情再次朗诵一下这首小诗。

师:如果说对母亲的热爱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本能的话,那么对自然界中万物的喜爱则是冰心“爱的哲学”的最纯真的表现了。下面我们再欣赏这首小诗。

春何曾说话呢?

但她那伟大的潜隐的力量,

已这般的

温柔了世界了!

(教师多媒体出示,生自由诵读)

(个别学生朗读)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

诗作中你认为哪个词语用的好呢?这个词使你联想到了春天的哪些景象呢?

师:这是冰心诗的又一主题,对自然的赞美热爱,(多媒体展示:爱自然)如果你也喜欢自然,不妨把《繁星春水》中这类主题的诗好好读一读,好的诗句就用那么一两个词就把诗给写“活”了,写的这么传神了。作者心中对自然的热爱,正是通过准确、充满灵性的语言表达的,所以我们要想体味诗中的情感,就要反复涵咏语言,并且要随着这些语言进行联想,(多媒体展示:爱自然 涵咏语言,展开联想)下面我们再次朗读,一边读诗,一边联想。

师:有人说,爱的最高境界是爱生命、爱生活。在冰心的文字中更多的是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对生命的思考和追求。下面请欣赏:(师多媒体出示)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师:1、读了诗句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感悟?

2、这些感悟作者通过什么手法表达的呢?

师:虽然只是短小的诗句,却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不是对生活的热爱,哪里会有如此发人深省的文字?小诗没有直白的说理,而是用形象的比喻来阐释。我们读这样的小诗还要透过表面的形象,联系生活,不断的思索,才能领悟诗中深刻的思想内涵。

(师板书:爱生活 深入思索,领悟内涵)

三、技法小结

师:通过以上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到《繁星春水》的三大主题:爱母亲,爱自然,爱生活。也从中得到了一些阅读这些小诗的方法,老师具体总结为:了解背景,把握情感;涵咏语言,展开联想;深入思索,领悟内涵。不过这些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可以综合运用,希望你给你的阅读带来一定的帮助。

四、阅读实践

师:老师还选择了一些诗篇,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总结的方法,自由诵读诗作中的任意一章,把自己的感悟、体会、讲给大家听听!可以先和同桌前后桌交流一下看法。

(师巡回,学生自读,后相互交流看法。)

“言论的花儿/开的愈大/行为的果子/结得愈小”

“西山啊!/别了/我不忍离开你/但我苦忆我的母亲”

“秋深了/树叶穿上红衣了。”

师:那么大家读着这些短小而又充满灵气的小诗,你是否也产生了写诗的冲动呢?如果一下子让我们写诗,大家可能觉得有点难度,那我们就从仿写做起吧!冰心的《繁星春水》还是受了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才创作出版的呢?(多媒体出示):你也可以;

请仿照诗作的形式,你也写一首小诗来表达你的思想和感情。

例诗:

墙角的花啊!/ 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仿诗:

小溪的水啊!/ 当你流入大海时,/眼光便开了。

矗立的山啊!/当你耸入云天时/视野便开阔了。

师:很是不错,由于时间关系,同学们的诗无法一一展示了。但我想这并不妨碍我们读诗、写诗的热情。伴随着一首首充满灵性的小诗,我们愉快的课堂就要结束了。最后老师还用冰心的诗句来结束这堂课:零碎的诗句,/是学海中的一点浪花罢!/然而它们是光明闪烁的。/但它却繁星般嵌在心灵的天空里。(师生深情诵读)

师结:愿这颗颗繁星/永远闪烁在/我们心灵的天空/为我们照亮前进的道路!

愿这一江春水/永远滋润着/我们思想的心田/为我们孕育累累的硕果!

五、课外阅读。阅读《繁星春水》并做好读书笔记。

初中小说阅读指导课后练习及其答案 篇7

(一)大年初一没下雪

加班加到腊月二十九,只好订了一张年三十晚上返杭州的火车票。

年三十傍晚,广州火车站的广场突然安静了下来。满满的纸屑、塑料瓶、水果皮、白色的泡沫饭盒……几个清扫工没精打采地挥舞着扫把。

车厢里没人,我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看着书,不久就开车了。

不知到了哪个小站,上来一个农民模样的人,牵着一个小女孩,手拿车票仔细对看座号,辨认清楚了,他们才坐下。整个车厢其实没几个人,你想坐哪都行。一看就知,他们是不常坐车的。

那个男人四五十岁的样子,很像个农民,灰黄的脸,很深的皱纹,只是他的手不是又粗又大,他有一双纤细的手。那个女孩的脸也是灰黄的,土头土脸的样子,谈不上好看,只是那双黑眼睛就像灰烬里的火星,一闪一闪的。

他们坐在我对面。男人坐下去时,半哈着腰,发出一声短促的笑声,好像说:“打搅了!”

这一路肯定无聊透了,你别想着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同伴在火车上玩牌了,我继续看我的报纸。

晚上,餐车送了一次面条,黏糊糊的,看着都没胃口。

我拿出上车前买的江南酱鸭,还有一包面包,要了一瓶啤酒,准备凑合着吃一顿年夜饭。

我请对面的一起吃,男人忙摆着手说:“不吃,不吃。”

我看见那个女孩看着面包,咽了一下口水。

我递过去一块面包,又撕了一只鸭翅,笑着说:“吃吧,都过年了,客气啥!”

我又拿出花生米、凤爪几样下酒菜,索性大家喝个痛快。

我边吃边问:“你们回家过年?”

“嗯……不,小孩子没坐过火车,带她坐火车。”

“哦。”我嘴里应着,心里想中国还有这么浪漫的农民。

没怎么说话,饭很快吃完了,酒也喝光了。男人收拾桌上碎骨。小女孩突然问我:“叔叔,你看见过雪吗?”

“见过,白的,有的人说像糖,有的人说像盐……”

“您给我说说吧,说说吧。”

话说着。我想去洗手间。

路过洗手间旁的过道,我看见那个男人抱着头,蹲在地上。

哭泣。我听到压抑的哭泣声。

在男人断断续续的哭泣中,我听到那女孩的故事。她的母亲在她4岁时去世了,9岁时她得了白血病,到今天已经拖了4年,医生说今年可能是她的最后一个春节了。爸爸问她想要啥,她说只想看看雪。生长在广东偏僻的山区,她从来没见过雪。她生病前读的最后一篇课文是《济南的冬天》,在她脑海中不断地想象着真正的冬天的模样。她想翻过家乡的这座大山,看看北方下雪是什么模样。

这个一贫如洗的父亲在大年三十晚上和她一起坐火车准备看雪。坐着这趟车去,坐着当晚回程的车回,再没有多余的钱去住旅店,在车上吃饭了。临走前,他收听了天气预报,说杭州今夜又一场大雪。

我无法想象在这样一张灰黄的脸庞下有这样一颗细腻的心。

我走到座位旁,给小女孩耐心地讲起下雪时的种种趣事。

到站了,杭州很冷,风很大,却没有雪。

我拿了300块钱给他,他死活不要。我留了一堆食品给他们。

他们送我上了杭州回新安江的中巴,在车旁拼命摇着手。

在回乡的时候,最怕碰上风雪天,而我希望今天赶快下雪,下得越大越好。

一天无雪。

一夜无雪。

初三晚上,一家人坐在火炉旁吃火锅。

我突然说了声:“下雪了。”

家人愣了一下:“你怎么知道,是下雪了吗?”

我没做声,径直走向窗边,拉开窗帘——

雪像细小的雨丝一样轻轻地落下,细细的、轻微的,像很薄的玻璃破碎时发出极小的声音……

渐渐地,变成大片大片地雪花,顷刻间给大地掩了一层被子,被子下熟睡着一个个善良而又苦难的灵魂,那些雪花轻手轻脚的样子,就像怕惊醒这人世间的一切……

文章标题“大年初一没下雪”有什么含义?

2、文中插入了一段“男人哭诉”的情节,这段插叙有什么作用?

3、“我”对父女俩的情感有什么变化?

4、如果结尾改为“下车时,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和本文的结尾比较,哪一个好些?请简要分析。

(二)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思考并完成文后练习题

小葱青青

白的雪,青的葱,红红的是她的小手。

她总是那么静静地站着。低着头,眼睛朝下看。扎两条小辫子,穿一身红底蓝花的棉袄、棉裤。一双黑布棉鞋羞涩地卧在白雪中。脸蛋儿红红的,那双小手也是红的。看不到那双眼。那眼睛一定很美、很清澈……

白白的雪轻轻地盖在小街和屋顶上,只有那小葱是青青的。

说不清什么时候起,这小集市里有了她。她的小葱总是那么嫩,那么青,像她自己一样。她从不吆喝,从不抬价。换了别人,这样的葱,一定会扯开嗓子吆喝出:“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等诱人的词句。她极少说话,说,也是轻声细语的几个字,“要多少”、“几斤几两”、“几角几分”。只有在说话的时候,她才偶而看对方一眼。啊,这眼睛真美!它不光清澈,还蕴含一丝忧伤,但忧伤中分明显露出善良和期望。

小镇上的人都吃她的小葱。没有人跟她讨价还价,连老太太都如此。姑娘太小,那双手太小。她是集市上的小妹妹,大家都爱护她。菜主们常对镇上人说,的葱不如小妹妹的,买她的吧。镇上哪恁好的葱?没有人一下子买好多。大家都知道,她的小葱天天都有,一年四季不断,价格也好。

啊,天真冷。她把两只小手放在嘴边,用热气一哈。然后,给一位大姐姐称葱,帮大姐姐放在篮子里。她依然不说话,朝下看。地上的雪真白,只是没有太阳,要不,它会耀眼的。

“小妹妹,给钱。”大姐姐把钱递给她。她轻轻地摇摇头。

“为啥?”大姐姐一怔。“大姐姐,俺……”她抬起来,目光在大姐姐的脸上扫视了一下,迅速地落在左胸那枚“吉阳镇中学”的校徽上,声音有些激动,也带有几多憧憬,“俺娘说,等过两年,弟弟初中毕业了,就让俺继续上学。”

“……”

“大姐姐,俺不要钱,俺知道你是老师,常来买葱,俺想求你帮俺看看本子,这是俺看弟弟的书做的作业。”说着,她迅速从菜篓底下拿出两个用塑料布包着的本子,递给老师。

女教师接过本子,一下惊呆了。本子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初中作业。她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小妹妹,多大啦?你是哪村的?”

“俺今年15岁啦。住在杏树湾,俺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弟弟正上初中呢!”

“爹娘呢?”

“爹病了。两年前,爹从城里卖菜回来,跌到沟里,腿断了。娘在家里侍候爹,还管园子。爹好的时候,俺也上学哩!”

女教师嘴唇动了几下,想说什么,但没有说出来,只是眼圈发红,发潮。她一下子将小妹妹搂在怀里,紧紧地握住那两只小手。冰凉的小手。她想把它们暖热,永远地热下去。

“好妹妹,你到我班里来上学吧!”

“不,俺不上,俺还要卖菜呢。俺上了,弟弟就上不成了。俺娘说……”

太阳出来了。那雪更白,那葱更青。

两年后,小妹妹考上了县师范。临走时,她给女教师送去一篮子葱。葱洗得真干净,扎得整整齐齐。多嫩的小葱呀!

她俩没有说话,都哭了……

啊,小葱青青…… (选自《襄樊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1.本文以___________为线索。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限18字以内)$

2.从多方面对小姑娘进行细致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小姑娘具有怎样的品质?3分T

3.数第四段是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阅读划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了文想一想,句中小姑娘忧伤的原因是什么?她的“期望”是什么?

5.系上下文想—想,从遇到女教师到考上县一中的两年间,小姑娘是怎样度过的?

6学习本文,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体会。

课后作业: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思考并完成文后练习题

熊肉、豹肉、麂肉吃过不少,彝山的猎手们还不曾吃过猴肉;猪鸡牛羊满圈遍坡,彝山却没有一有人养得起一只猴。并非彝山上无猴,人怪彝山猴子太多,来则三五成百,呼啸而至,去则倏匆之间,踪影不见。每次猴群到来,只要枪响,总有猴子中弹身亡,却被别的猴背起跑了。又不敢去追赶,猴群总往高处爬,见人追去,猴王一声呼号,遍山乱石飞滚,让你避之惟恐不及。故猎手们没少打死猴,却从不曾到手过。

这次居然破天荒,只来了一只大母猴,还背着两只小猴。熟悉猴性的山里人百思不得其解:说这母猴拖儿带崽掉了队,那绝不可能,猴群中多的是母猴,她们最能携幼扶老;说她是故意离开猴群,也说不通,彝山的猴子靠的就是那个庞大的家族,才安然无恙。尽管人们费尽猜疑,总不得要领。那母猴却实实在在,背两只小猴,在地里掰包谷,在树上摘核桃。该是尝猴肉的口福来了,猎手们说。二十多个猎手领着狗,从高处围下去。人喊、狗叫,母猴背着两只小猴往山下逃。两只小猴,一只在背上,一只挂在胸前,跑起来,挂在胸前的小猴不断磕碰在石头上,吱吱直叫唤,母猴在它的屁股上打了两巴掌,把它甩到背上,把背上的换到胸前,跑不上几步,胸前这个又痛得吱吱叫,又打,又换上背……好几次,只要母猴甩掉一只小猴,她完全可以逃出猎人的包围圈,但她不懂得那样做。母猴到了山脚,山脚是滚滚滔滔的金沙江。三面是人、是狗,一面是江。母猴上了江中的礁石,她想过江去。人和狗都在慢慢逼近。猎手们已经在嘻嘻哈哈笑了:猴肉尝鲜,猴脑泡酒,小猴养起来。

母猴在礁石上惶惶四顾,江水滔滔,走投无路……

二十多支黑洞洞的枪口,慢慢扬起,对准了母猴的胸脯,再往上一点,别伤着小猴。背上的小猴尚不知大祸临头,欲要爬下礁石,到江中戏水。母猴替它们抹去逃命时网在头上的蛛丝草渣,抬头看一眼黑洞洞的枪口,脸上一阵抽搐,目光惊恐而哀怨,竟然有泪水从眼角渗出。她绝望地往礁石上一靠,左手紧搂两只小猴,右手猛地捂上自己的双眼……

猎手们同时一怔,搭在板机上的食指,再也勾不下去。猎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说话。大家呆一阵,默默收起枪,默默往回走。谁也不说话,每个人的心里都沉甸甸的……

1.判断对本文故事情节概括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泊打“×”。

(1)开端:正当猎手们为没吃上猴肉而遗憾时,一只母猴带着小猴觅食来了。( )

(2)发展:猎人们追杀母猴。( )

(3)高潮:母猴逃到江边走投无路,两只小猴绝望地等死。( )

(4)结局:猎人们被母猴的行为深深震动,不忍枪杀母猴,默默地回家了。( )

2.小说在第三、四、五自然段中多次描写江水,属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1)属 描写

2)其作用是

3.小说对母猴采用了神态、心理等多种描写方法,其中主要采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4.为什么猎手们“搭在板机上的食指,再也勾不下去”?请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1、本文以小小青葱(或:小葱、青葱、小青葱、葱)为线索,叙述了 一个辍学女生(或:小姑娘、小妹妹)边卖菜(或:卖葱)边自学故事(限18字以内)

2、本文从多方面对小姑娘进行细致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小姑娘具有怎样的品质?

小姑娘具有善良、纯朴(纯真)、好学、自强的品质。四点中答对三点即给满分。

3、倒数第四段是 景物(或:环境、自然环境) 描写,其作用是:突出表现小姑娘的纯朴与坚强。

4、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了文想一想,句中小姑娘忧伤的原因是什么?她的“期望”是什么?

小姑娘“忧伤”的原因是;为自己的辍学而忧伤,为家庭的不幸而忧伤。

她的“期望”是:能上学和家庭尽快摆脱不幸(爹能尽快好起来)

5、联系上下文想—想,从遇到女教师到考上县一中的两年间,小姑娘是怎样度过的? 小姑娘一边卖菜(葱),一边在女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或:小姑娘在女教师的资助下,终于回到学校上学)。允许学生在以上答案的前提下展开合理想像。

6.学习本文,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体会。

只要能结合自强不息精神(或勇敢面对厄运)联系自己实际谈即可。

参考答案:

1.①√ ②√ ③× ④√。

2.①环境。②突出母猴处境危险,走投无路。

3、.动作(行动)。

4.他们的心灵因母猴最后的神态和动作而受到强烈的震动,论文也不忍心杀害这个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表现出深深母爱的生灵。文字不拘,意思正确即可给分

初中阅读指导课教案 篇8

阅读教案第一课时

一、能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中心。

二、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中每一个字,尤其注意否定词与数量词。

三、找到题目在原文的位置,从位置前后找答案。

四、能用原文的尽力用原文。

五、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六、题目做完之后,要检查一遍,看与中心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就应改正。

七、要求概括的,可用以下概括方法:

1、原文句子简明化。

2、综合原文的重要词语。

3、结合原文的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八、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第二课时

一、中心句(中心论点及说明对象或特征)的找法:

1、文章开头2、文章结尾3、中间4、题目5、概括

二、文章开头的作用: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

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三、文章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

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

四、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

第三课时

一、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二、“这”、“它们”等指代什么:

1、一般是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

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三、仿句:

1、话题。首先,仿句在话题上要与例句保持一致,做到材料紧扣中心,事例典型合理。如例,画线句列举的是“春光里的花”“秋风里的叶”,再依据句末的“永远伴随着你”,可以判定仿句应扣住夏、冬两季的特征来写。

2、句式。仿句句式要与例句相同。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被动句,长句、短句,散句、整句,单句、复句,等等。

3、修辞。仿句时应当运用与例句相同的修辞方法,所以应仔细研读例句所用的辞格,如比喻、排比、对比、拟人、反复、设问、反问、引用等。

4、结构。仿句的成分组合方式、修饰限制语的构成方式,均应与例句保持一致。

5、表达。仿写的句子应做到语言通顺、用词得当、简洁明确,不能出现不合逻辑、牵强附会、浅薄幼稚的说法。

6、色彩。这里“色彩”包括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比如例中洋溢着欢快、喜悦的感情,仿句时就不能违背这一点。

7、字数。对于某些仿句题,仿写时还应注意,字数上应与例句完全相当。

第四课时

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二、限字题的解答:

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

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3、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是否有语病,有,必须修改。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

三、拟写标语题:

1、语句必须简短、精炼;

2、可采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对称句,也可巧妙地应用诗文名句、谚语、歇后语等稍作改动以切合语境。

第五课时

一、语句作用、含义分析、语句赏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或用了动词、形容词……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第六课时

一、句子比较分析题:常见题意: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删词句。

答题方法及步骤:1、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2、分析原句优点;3、分析改句缺点。

二、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三、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四、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五、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