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初中作文 > 最新初中作文教案名师【优秀5篇】正文

《最新初中作文教案名师【优秀5篇】》

时间: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编辑帮大家收集的最新初中作文教案名师【优秀5篇】。

八年级满分作文指导 篇1

我要做一名科学家,一名与牛顿齐名的科学家。我要消除人们头脑中的千年疑惑:弄清UFO是什么;察明百慕大“魔鬼三角”的“魔力”来自何方,揭开金字塔和法老咒语的神秘面纱……我要解决人类生存面临的问题:研究高产的能使全球人类摆脱饥饿的农作物;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开发太空资源,使人类能在“太阳灯”熄灭后继续生存……这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要当一名作家,一名与列夫•托尔斯泰齐名的作家。我要呼唤和平:我要像鲁迅一样,用手中的笔作武器,热情地褒扬一切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人,我要让和平鸽在世界上的每一片蓝天上飞翔,让橄榄枝在世界上的每一片绿地上生长……我要批评假恶丑:我要让人们都能用雪亮的眼睛认清假恶丑,崇尚真善美,我要让爱的花朵开满人间……这是我的另一个愿望。

我要当一名记者,我要当一名飞行员,我要当一名探险家……我的目标太远太远,我的愿望太多太多,但我还是会努力实现它们的。我坚信一句名言:“要用一生去实现心中美好的愿望,即便那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走向远方,又有远方……”

中考作文指导 篇2

中考作文的命题走向认定是以我为中心,我的生活为半径的圆。这个“圆”包含着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的三大板块,作为考生的写作能力要智慧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知、独立思考和感悟,表现出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善于调动生活的积累,打造真实的自我是最棒的。正如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是世界的,也是最富有生命力的。

而对中考作文的准备工作,当务之急要做些什么?靠押题、套题是误人子弟,而是在临考前,把自己平时习作整理一下,按照中考作文的要求挑选自己的“代表作”,然后再按照材料的范围给习作分类。譬如先选出学校生活:挑选出写老师的、写同学关系的、集体生活的各一篇;家庭生活:写父母的、写亲朋好友和一家人关系的各一篇;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的体验和感悟的、成长经历和兴趣爱好的各一篇。这些习作几乎可以覆盖中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想,在此基础上作修改,打造一个真实的自我。

当我们奠定了以上基础后,在以下两个方面作考前操练,以利在考场上如愿以偿地写出可夺高分的作文。

破题——抓题眼

破题就是常说的准确审题。应试作文必须符合题意,我们比作“戴着镣铐跳舞”就是这个意思。否则跑题、偏题将“全功”尽弃。

破题的方法就是要抓题眼。所谓题眼就是题目中能揭示中心思想、写作重点、表明感情色彩的关键词。它在不同结构的题目里处于不同的位置。以一个完整句子作标题的,题眼往往在谓语部分,如“生活是美丽的”,“美丽”就是题眼,在自己亲历的生活圈子里选择突显美丽的人与事来写,表现自己对生活热爱与赞美的感情。由于题目的范围较大,我们处理时要大题小做,以小见大,给立意定位,确定选择重点。其他以短语或词组命题的题目,题眼往往是修饰性或限制性的词语,如“收获的喜悦”,“收获”就是题眼,“成长中的趣事”,“成长中”、“趣”就是题眼。还有题目是个无修饰、限制的词,题眼往往是题目本身或它的象征意义。如“眼神”,强调了一种情感的交流,实际上是写你心灵的情感。

范文:生活是美丽的

奏响生活的乐章,你会发现有许多美的音符在跳动翻开生活的日记,你又会发现有令人难忘的篇章。是的,生活中的美太多太多了。不信?我们就一起去倾听,一起来回味,来阅读这生活的美吧!

清晨,与妈妈一同去市场买菜,我就被那品种繁多的蔬菜,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所吸引,菜主们吆喝着,尽心竭力地向顾客们推销着自己摊位上的新鲜蔬菜,透过他们的身影,我看见了一种美,一种中国人特有的勤劳的美

中午,在家,我做着自己的事,突然灯不亮了,原来是保险丝断了,可爸爸却去加班不在家,妈妈对电又一窍不通,这时,好心的邻居听见了埋怨声,主动承担了这维修的活。不一会“三下五除二”的功夫,家里的电器又正常运转了,多亏了他们啊,我们的好邻居,让我看到了美,乐于助人的美。

下午逛街,眼前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在穿梭,男孩、女孩、男士、女士们都竭力地装扮自己,给身边的人以一种美的享受。马路上车水马龙,商店里琳琅满目,这种繁荣的景象构成一种独特的美。柜台小姐的灿烂微笑,纯真小孩的无理撒娇,街头巷尾人们阳光般的笑容,都让我看见了一种美,一种享受安宁生活的美。

晚上,打开电视,正在现场直播为申奥加油的群星演出。群星们美吗?][他们是美的,他们不仅外表靓丽,更是有一颗赤诚的心。为了申奥成功,不辞辛苦、不计代价、免费义演,为祖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而尽自己的一份力,努力地在台上将自己的才华展示出来。演出后,那一席沁人心肺的话语,通过他们的知名度与他们的认真演出传递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我们在为中国加油呐喊,“申奥成功”的声音成为美的旋律。我看到了美,一种团结、向上奋进的美。

仔细去观察你的生活吧!仔细阅读你的生活吧!你会发现更多的美,其实我们生活的祖国,就是用美来装扮的!

简析:为了突出题眼的“美丽”,作者从我的审视点出发,调动了生活中的积累,把四件典型的事例巧妙地集中安排在一天之中加以具体描述,由次到主,层层深入,感受到勤劳的美、乐于助人的美、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团结向上奋进的美,让人置身于美的花丛中。最后再点明“我们生活的祖国,就是用美来装扮的!”这样精当的议论突出了四件事的美丽,更显示了题眼的意义和价值。古人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知警策。”强调了突出题眼的有效方法就是把片言只语作为警句,放在明显位置,这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要注重对感悟点的阐述,除了首尾段的点明以外,在叙述和描写人和事的过程中也可以作适当的点拨,有时为了强调题眼的主旨,还可用题记的形式放在篇首,更显著的加以突出。

扣题——抓情理

扣题就是按照题意作文的基本法则。中考作文只要紧扣题意或演绎、或创新,那势必出彩。

扣题的方法就是要抓情理。所谓“情理”,正如古人所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这就是说,情,包括理和志,是的经线,辞语,包括文采只是情理的纬线,只有经线位置正确,纬线才能与之相织成布帛;只有情理明确,辞才能协调流畅。因而,“情理设位,文采行乎其中”,“此立文之本源也。”可见要追求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是紧扣题意的根本。

我们把抓情理具体细化为下列三个方面:

—是内容真实。选材要严,我们要调动生活积累,以个人生活经历为素材,选取能紧扣题眼主旨的材料,以详略关系组合恰当,打造一个真实的自我。

二是形式灵活。的谋篇布局要独具匠心。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目前常用的标题式、一线穿珠式、喜怒哀乐式,纵式、横式和递进式等结构都是可以运用的。只要敢于创新,一定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是语言精彩。为了表现自我的真情实感,语言的雄辩动人出于至情至性。要运用修辞的生动形象、长短句的错落有致、句式的多样变化、引用古诗文警句名言等等,都是为了议感悟抒真情,一篇紧扣题意的情文并茂的美文会脱颖而出。

范文:筝曲飘香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乱花浅草,清风鸣蝉,枫叶荻花,银装素裹,四季袅袅绕指桑;高山流水,百鸟争鸣,千里蝉娟,万里无云,只在仅仅几弦间。有哪一壶陈年佳酿比这筝曲更醉人呢,又有哪一种情愫比这旋律更感人呢?当年琵琶霓裳,一曲博得江州司马青衫湿,如今筝音款款,一首引得众宾泪沾襟。

初听梁祝,是在西湖畔,我正凭栏远观西湖上迷蒙的雨雾,筝音借着雨声在耳边呢喃,心中那根小小的弦突然共鸣,那流传的凄美故事,彩蝶的翩翩双飞仿佛是从另一个世界婀娜而至,时而嘈嘈切切时而如泣如诉,时而跌宕时而幽怨,春雨沾衣欲湿,人已泪流满面,未曾知道筝的21弦可以演绎出人间悲欢离合。

再听梁祝,在某个静谧的夜,乐曲从cd中流淌出来,回荡在夜空中,化成几缕逐月的烟云,几许拂面的晚风,灵魂开始舞蹈,没有忧愁没有烦恼,随着思潮飘舞,穿过回忆走过未来。

现在,我可以用自己的手指弹奏梁祝,编织梦想,轻拢慢捻,筝就是知己,可将心事付瑶琴,你知道筝是有生命的吗?指尖的弦在颤动,有时是佳人的微笑,有时是流浪者的愁肠百转,有时是夕阳近黄昏的无奈,闭上眼,千丝万缕织成一网情愫,带着心和灵魂上升、上升,空气中飘着花香,清脆的筝音传得很远,这是一泓永远的泉,我醉在其中…

我想知道思绪中有多少道网,网罗了我全部的梦想,无论是华丽的网,朴素的网,空虚的网,真实的网,我都无力挣脱,只能在网中用指尖抚着网络,或哭或笑,或喜或悲,那都是我最真的情感。

简评:这是一篇有着极强个人体验的佳作。首先是相当丰厚的语言功力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排偶的运用,绝妙的比喻,词语选配的精致,引语的点化,段落的匀称,用词的多样都显示了辞语协调流畅的才华。

为情造文,又是本文的一个亮点。作者以“筝”为载体,引出情有独钟的铺阵,又以筝曲——《梁祝》为线索穿透自己的情愫,层层推进,从“人间悲欢离合”升华到“网罗了我全部的梦想”,“或喜或悲”去思考自我,思考人生,意味深长。紧扣题眼“飘香”,以情理的真实和饱满的激情深深打动了每个人的心,这就是本文的魅力。

初中生作文辅导方法 篇3

空中一片灰蒙蒙的。白云无精打采地游荡着,太阳躲在后面,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风冷飕飕地刮来,冷得我寒毛竖起,直打哆嗦。风中夹杂着几片枯黄的落叶,凄凉地落到地上。

我坐在电动车后座,跟着妈妈来到医院检查——抽血。抽血是我从小最害怕、最恐惧的,只要一想到那尖尖的、泛着金属独有的光泽的针头,就不寒而栗;针头插进皮肤时的疼痛更让我觉得恐怖。我磨磨唧唧了好半天后,才来到抽血的窗口。窗口上摆满了一个个贴着标签的试管,几瓶碘酒,还有未拆出的针头。霎时我的心凉了半截。

“痛苦”排队等候了“一个世纪”后,一个穿着白大褂的护士走了过来。这个阿姨年纪不大,身材高挑,典型的瓜子脸上一双大眼睛明亮清澈,长发盘起来,护士帽刚好罩住头发,模样十分亲切。

我在转椅上坐下,小心翼翼地打量着这个护士,生怕她一个不高兴把我给扎疼了。她看到我这缩头缩脑的样子,呵呵地笑了:“小姑娘,我有这么可怕吗?”

“没有,没有。”我急忙辩解道。也不知道为什么,看见了她的笑容,我觉得心中暖暖的。

“那好吧,来,把胳膊伸过来。”她一边说,一边把一个蓝色的垫子推到我面前。我迟疑地把手放到软绵绵的垫子上,还是有点忐忑不安。

护士阿姨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把棉签蘸上碘酒,在我的胳膊上涂涂抹抹,并细声安慰道:“没关系的,就是小蚊子轻轻叮一下呢!”

听了她的话,我稍稍放心了一些,但还是充满了紧张。只见她在我手上紧紧捆了一圈皮筋,麻利地拆出针头。眼看那个针头就要碰到皮肤,我干脆闭上眼睛,握紧拳头,一副“视死如归”的表情。

“不用那么紧张,我会尽量轻一些的。”护士阿姨温柔的话语又在耳边响起。我的脸好像要烧起来似的,很难为情。就在这时,针头准确地插进胳膊的血管里,可我却一点儿没注意到,一点儿也感觉不到疼。

抽血结束后,我离开了医院。虽然对抽血还心有余悸,但一想到护士阿姨的笑容,仿佛有一股暖流在我的心里流淌。

回家路上,依旧冷风习习;心里,却是暖意融融。

初中作文教案名师 篇4

1、指导学生准确审题

2、指导学生多角度立意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去年的语文期末考试题中,我们首次遇到了“话题”作文: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有喜悦,有愤怒,有忧伤,有快乐……请以“心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

2.到底什么是话题作文呢?我们要从"话题"说起。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就是引发谈话的源头,如:某句名言、某个故事、某则新闻、某项成果、某部电视剧等,所有这些都可以作为"话题"来引发人们的联想、引发人们议论,也就是引发人们心中想说的话。可见,由某个设想好的"话题"所引出的作文就是"话题作文"。这个"话题"就是作文所要谈及的内容范围。也可以这样理解:话题好比一个圆的圆心,从圆心到圆周上的任何一点连起来的线都可视为一个话题作文的写作角度。可见,话题作文内容是很宽泛的,再加上体裁不限,自由度就更大了。

(二)指导学生审题。

1、抓住题目关键词语,明确下列问题(边提问边板书)

话题:心事

内容:与“心事”有关的内容都可以

体裁:不限(一般情况诗歌除外)

字数:500字以上

2、抓住写作对象、写作范围引导学生进一步审题(自由讨论,个别发言)

(1)正如引言中所言“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有喜悦、有愤怒、有忧伤、有快乐……”成长中的青少年,就有更多的心事,那么,看到这个作文题目,你们会想起些什么心事呢?

以“心事”为话题,应明确这个词的词义内涵,指的是心里盘算、放不下的。事,多用于为难的事。该词区别于“心情”“心思”“心绪”“心态”等。

[解题思路]

这个话题有两条分析思路:

其一,谁的心事?可以是我的心事,父母亲的心事,老师的心事,同学的心事;也可以拟测、揣摩花草鱼虫的心事、大自然的心事、祖国的心事等,从一个新的角度,折射自己对社会、世界的思考。

其二,这心事是什么?确定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后,再想一想是什么心事。对于不同的对象,可能有不同的心事。

(三)指导学生立意。

1、指导学生确定写作角度

所谓“立意”,也就是确定一篇文章的中心。一篇文章,若没有了中心,就像一个人没有了思想,没有了灵魂,只徒巨一具尸体;就像一般驶入大海的航船,失去了舵,终究会迷失方向。一篇文章的中心,它就象一条串起项链的绳子一样重要,我们所选择的材料,都必须围绕中心,为中心服务。

2、那么,以“心事”为话题,同学们想想,你为怎样立意呢?

(四)指导学生选材

在各种各样的"心事"中,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立意”,选定一件自己心中最深刻的“心事”,并选出自己最有话说的“心事”,然后再考虑动笔。另外,如果作为考场作文,还应符合考场作文的要求,必须主题高扬,不应写较敏感的或政治性太强的事件。

(五)作业:完成这次作文。

中考作文指导 篇5

技法概述

情感真切充沛有两层含义:一是情感要真,不能为情造文,更不能无病呻吟;二是情感要饱满充实,做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要做到情感真切充沛,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事件真实,有感而发

有的同学在写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可是写出来的作文却不感人,主要原因是叙述的事件不够真实。只有真实的事件,才能有感而发,才能引起读者共鸣。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中,所写的蔡芸芝老师就是实有其人,文中所叙述的七件事也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因此,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才能不时被这些事所感染。叙述第一件事“她从来不打骂我们”后,作者写道:“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这种学生爱老师,老师爱学生的感情就显得非常真实。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们在写记叙文或小小说的时候,也可以虚构,但这种虚构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即生活中这样的事确实存在过或将来会发生),也非凭空编造。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即是如此。普鲁士军队侵占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强迫这些地方的学校改学德语,这样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

二、抓住细节,精心雕琢

朱自清的《背影》何以如此动人?那是因为作者抓住了父亲几次“背影”的细节,尤其是为“我”买橘子过铁道时的细节,作了细致的描绘。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对父亲外貌和动作的细节描写,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父亲的拳拳之心,和父亲不顾年迈亲自为儿子买橘子的深沉的爱。生活中每个人的外貌和动作等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抓住这些细节作精心描绘,你的情感也就自然地融入其中了。

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与景总是不可分割的。有时候我们只要把景物描绘出来,情感和心情也就表现出来了。如鲁迅的《故乡》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几句深冬荒凉景色的描写,就将“我”悲凉的心情融入了其中。

此外,还可以融情于事,即在事件的叙述中,不动声色地融入自己的情感。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的“闲”;“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是刘禹锡的“闲”;“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这是夜游承天寺的苏轼的“闲”……闲中有愉悦,有闲适,有悠然,有豁达,有淡泊……

日月星辰,山林湖泊,花鸟虫鱼……琴茗书画,吟咏歌舞,静思遐想……田野村庄,万家灯火……皆为“风光”。生活体悟,万千种种。

请以“闲对风光独自游”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请认真书写。

试题解读

此题是一道提供材料的全命题作文。文题分为三个元素,即“闲”“风光”“独自游”。

从第一段材料可以看出,“闲”和“独自”是相呼应的,因为“独自一人”,所以“清闲”;因为“心境恬淡”,所以“悠然自得”。第二段材料提示了文章的主体——“风光”,可以是自然景色,可以是人文意象,也可以是心之所爱。

就整个文题来说,意即闲时(或褒或贬,可以是主动“清闲”,也可以是被动“寂寞”)沉浸于一种风光(可取各种意象),自得其乐。

文章主题可以写寂寞不可怕,一个人也可以享受某种风光的快乐;或是保持恬淡宁静的心态,有利于充分感受一件事物的美等。

本题的题眼为一个“闲”字,文章中要充分体现这个字,如果只写了“感受××的美”“我从××中获得快乐”,或者干脆写了一篇单纯的游记,那就偏题了。

记叙文大致可以这样写:前面写有一次和旅行团出游,跟着导游跑,走马观花,只忙着拍照,回来后一直有遗憾。然后写某次有机会,自己一个人故地重游,优哉游哉,方全身心投入美景中,感觉这才是真正的旅行,才真正感受到了美。文章要着重前后对比。

这是最原始的模板,可以对其进行改造,主要就是写“闲”与“不闲”对风光(意象)的不同感受,强调要“闲对风光”。也可以直接写以闲适的心态做什么事都能感受到快乐的过程,全篇胜在描写细腻,文笔要好。

满分作文

闲对风光独自游

我们有过美好的回忆,只是让泪水浸得模糊了;我们有过清高尖锐的灵魂,只是让时间磨平了棱角,在城市里浑浑噩噩,终日彷徨。

——题记

那一年,我的父母因为工作需要,把我丢在了老家。

在城市生活的我,还是不习惯再去住那有些年头的大宅子的。没有网络,没有娱乐设备,没有我熟悉的朋友,只有年老的奶奶和几个不甚熟悉的堂兄妹,还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金色稻海和异常明澈的夜空。

有个晚上,我偷偷爬上了屋顶,我看到了与城市截然不同的风景。

在这里,城市的喧嚣被蝉鸣取代;没有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塘里的青蛙自觉奏响了夏日的交响曲;霓虹灯的颜色被月光取代,月光清冷地像一层纱覆在广阔无垠的田野上。抬头,无数的星星在夜空这块绛紫色的幕布上交相辉映,通过电线的缝隙,我看到了远方的山,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盘旋的龙。

我简直看痴了。不经意间又回想起几个小时前发生的事情。我那么歇斯底里地闹着要走,奶奶劝着,哄着,似乎是她倦了,不知道为什么,她转过身去的那个佝偻的背影和我记忆中那个意气风发的女人逐渐交织在一起,再也分不开了。

现在想来,真后悔。是啊,城市哪里好?城市人一个个你挤着我,我挤着你,灵魂被挤成纤细的薄纸片儿,浑浑噩噩、麻木不仁地终日飘浮在城市上空。他们也有过清高、尖锐、血肉饱满的灵魂,只不过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喧嚣、物质、浮华、现实的城市生活磨平了棱角。也许只有在这乡村的夜晚爬上层顶赏月时,才能静悟那一份蝉鸣、蛙声、星光、山的影子,才能让心由内而外地归于平静,才能修补我们这些城市人因为太过用力、太过麻木而支离破碎的灵魂吧。

远方的天渐渐露出了鱼肚白,睁开惺忪的睡眼,电脑屏幕上“下一关”的字眼刺入眼中。昨天爸妈又为了工作没有回家,我又在电脑前睡着了,只是比平常多做了个梦。是时候回老家看看了。

名师点评

为了降低难度,命题者对“风光”作了详细解读,善意地提醒考生要拓宽选材范围。“独自游”引导考生关注自己的人生体验、审美体验,旨在希望考生更多地写出自己的个性体悟来。对于在书山题海中艰难跋涉的考生来说,这个题目颇具挑战性。

文章写小作者在城市回望农村生活,反思城市的喧嚣,向往童年时农村生活的悠闲自得,与命题者的思路暗合。文笔优美,画面感强。且行文时空集中,记叙文文体特征鲜明,结尾以梦醒作结,颇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