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优秀8篇》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以下是可爱的小编有缘人给大伙儿找到的8篇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节的作文 篇1
农历五月初五,是一个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
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一粒粒小小的糯米,用新鲜的竹叶来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甜粽子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等,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烧鸡,蛋黄,干贝,冬菇,绿豆,叉烧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是帮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端午节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
中国端午节作文700字 篇2
再过二十来天,端午节就要到了。
说起我家过这个端午节呀,我还真是感慨万分啊!实属让人哭笑不得!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民谣生动地表达了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我的家乡没有江河湖水来划龙舟,不过每逢端午,还是可以看到人家门前插着一束艾草或菖蒲,更可以闻到从各家各户传来的阵阵粽子的香味。
按理说,我家过端午也没啥区,别可就是有些与众不同。众位看官欲知到底有何不同,且耐心往下看——
其实也无太大区别。还不就是过个端午节!只是我家的气氛不对头。
人家过端午,都欢欢喜喜,热热闹闹的;可我家却是硝烟弥漫,分成两派,年年都要斗上两回合,才肯罢休。
传说在屈原投江时,人们因为捞不上屈原的尸体,所以用栋叶、芦叶和五彩丝包裹的粽子投入汨罗江以祭祀屈原,不让江里的蛟龙吃掉屈原的尸体。从这以后,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如今的粽子在讲究饮食文化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下,不论是造型还是原料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而我家的分歧之一就在这粽子馅儿上。
爸妈喜欢吃糯米粽、蚕豆粽;而我和弟弟则喜欢吃豆沙粽和肉粽。可妈妈在包粽子的时候总是以种种理由来反对包豆沙粽和肉粽。于是就有了第一回合的较量。
“妈,这次有包豆沙粽和肉粽吗?”
“包那两种粽子多麻烦!包豆沙粽又要洗、又要磨的你想累死你妈我哇!肉粽又油腻腻的,多吃对身体健康无益。还是糯米粽和蚕豆粽比较好!”‘青菜萝卜,各有所好。我们两姐弟就是喜欢吃这两样嘛!难道您连这一小小的要求都不肯答应吗?”
“那好啊,你们有本事就自己包去,现在我没空!”“包就包,谁怕谁!”,怎么着也不能亏了自己的肚子!很快我们就凑齐了所需的原料。接下来我们俩淘米的淘米、切肉的切肉,干的是热火朝天!
忙了大半天,总算把粽子包好、煮好了。可我们还是和爸妈堵着气呢。干脆就把吃的挪到了客厅,边看电视边吃粽子,好不惬意!
端午节的散文 篇3
爷爷曾经教过私塾,他早早对我讲述端午节的风俗和屈原的故事。那时我才几岁,虽然不能准确理解骚体诗的含义,却有几句刻在记忆深处:“路漫长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爷爷对端午节的准备工作,时间更长,长得要从“笋龅牙”的二月说起。家门口的长出春笋,刚露出尖尖角,没几天就拔得比房子还高,笋壳包裹不住春意,她抖落外衣,伸出优雅的枝条,在春风中翩翩起舞,万人着迷,笋壳算是馈赠给粉丝们的外套。
我知道爷爷的爱好,用竹篮装起捡来的笋壳,把一个个卷着的筒状抚平,放到猪圈旁的屋檐下,用土砖头压着,等笋壳又平又干了,爷爷就会用笋壳编草鞋。爷爷编的笋壳草鞋防滑、平稳、舒适、耐穿,是端午节上山采草药的必备。
家乡有个美丽的传说:药王祖师每天上山采集灵药。端午节这天,祖师爷因过节多喝黄糖泡酒,到山上采药后,醉卧在山间的小路上,等山风吹他醒来时,采满的药篮已空空如也,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长满了他采的各种灵药。所以,每年端午节这天采的草药,药效最好。
端午节吃过早餐后,爷爷穿着笋壳草鞋,背着竹篮,手持砍刀,一路披荆斩棘,带着我去山上采药。山坡上、田埂上、小溪旁到处都是草药,一小会儿功夫,就满载而归。艾叶、荆芥、薄荷、紫苏,石菖蒲等等,都是爷爷的治病仙草。我把它们摆放在地上分类,然后用稻草扎成小捆,挂在屋檐下晒干,以备需要时用。
石菖蒲比较特别,它乳白色的茎一节节的,形状像竹子的根,只是型号不及竹根十分之一大小。茎上长出几根青绿色的长叶,叶上的脉络又是茎的白,像镶嵌玉丝条,颜色的反差很大,惹人喜欢。爷爷摘下石菖蒲的叶,扎成捆挂着晒干。把石菖蒲的茎,切成一段段小疙瘩,像一粒粒圆柱形玉石,然后用针线穿成一串串。红线穿的石菖蒲项链、手链,带在孩子们的脖子上、小手上,煞是好看。据说这款石菖蒲项链能避瘴气、防疫痢、治暑湿。现在想来,其实就是在那贫困的年代,物资紧缺,长辈用这自然界的石菖蒲把爱穿连成串,化作守护神,围着孩子们。
端午节这天,经过这番侍弄,村里每家每户的房子,都美美地挂着各式各样的流苏,房檐下、窗户上、柱子上,都被青葱的绿色妆扮,像充满魔幻的童话世界。
端午节的作文 篇4
端午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一词最早出现在晋周。这一天,人们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和艾叶,抽苍术和白芷,喝雄黄酒。然而,即使是这样一个具有浓厚传统气息的中国节日,也成为了文化侵略大潮中的牺牲品。自上世纪末以来,日本、韩国等。,开始侵略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在中国新一代青少年中大肆放映他们的动画和连续剧,通过电视腐蚀中国新一代人的身心和精神。在这种情况下,小韩国已经无法满足这种侵略的效果和速度。因此,巴黎时间11月24日,20xx,韩国和中国就谁有资格参加所有的端午节发生了争执,这是具有讽刺意味的
这件事背后反映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中国人不注重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祖先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却觉得外国的东西好。这种对外物的崇拜在青少年中非常重。通常说来是外国动画和人物的什么事迹,让人觉得很不愉快。中国不好吗?我不反对外国的东西。国外的东西很吸引人,有些也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我们不能什么都按顺序接受。我们应该取其精华,有选择地看待它们。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在日本看《蜡笔小新》和《死亡笔记》这样的东西,但我们青少年应该少看韩国的爱情肥皂剧这样的东西,而如果我们看《冰河世纪》、《史莱克》、《哈利·波特》和《指环王》这样的东西也没关系,因为这不是对文化的入侵,但如果我认为我们不能看,我认为他是。
端午节的散文 篇5
端午节是一种传统节日,每年的端午佳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这是一惯的习俗,殊不知还有另外一种欢渡端午节的方式――那就是我记忆里的端午节。端午节是一朵含苞待放的杜鹃花,里面藏着神奇的梦,这梦便是童年时代过端午节的欢乐场面。它如一缕沁人心脾的花香,萦绕于我的心头,久久不能逝去;它有紫丁香般的芳香柔嫩,像绸缎般光滑,像白纱般轻盈,轻轻划过我的记忆之窠,然后,它驻足,稳稳地栖息在了记忆的巢穴里。
每年端午时节,漫山遍野的桃花会尽情绽放,芳香像雾一样弥漫开来,桃花粉嫩欲滴的花瓣在金色的阳光下闪闪发亮,十分迷人。布谷鸟婉转动听的叫声像钢琴曲一样美妙绝伦,在睡梦中,我朦胧的思绪像风筝一样在空中飘来荡去,布谷鸟的叫声仿佛一根无形的引线,牵连着我的思绪,带我走进了繁花似锦的温暖国度里。睡意朦胧中,我闻到了一股香喷喷的烤制食物的味道,厨房里传来一阵锅碗瓢盆叮当作响的声音,仿佛演奏着一场交响乐。此刻,我已睡意全无,一骨碌从炕上爬了起来,循声赶去了厨房里。
我像一只松鼠一样蹑手蹑脚地来到厨房门口,伸首好奇地四下环视着厨房。只见厨房里雾气腾腾,透过热烘烘的气霭,我看见案桌上摆着几碗洁白如玉的凉粉,碧绿的小菜和深红的醋汤也调制好了。我的奶奶在灶台前忙碌着,她正在捞面条。金黄色的面条又细又长,十分匀称,挑在竹筷上,像一道金灿灿的瀑布。我知道她又在做凉粉和凉面了,因为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做凉粉凉面吃。即使十分贫穷的人家也会拿出珍藏的白面,做一顿美味可口的凉粉凉面,这是我们那里的习俗。端午节是因地而异的,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吃粽子、赛龙舟,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习俗。我的故乡过端午节的方式很迥异。端午节那日,当天还是灰蒙蒙的时候,除了小孩子还沉浸在睡梦中外,大人们会早早地起床准备过端午节。端午节,人们会用面捏出蛤蟆、蝎子、蜈蚣之类的动物,在涂了一层油的热锅里烙熟了,用一根细线绳串起来挂在脖子上,象征着驱“五毒”。每当这个时候,孩子们就好像一颗颗在热乎乎的土地里不安分的潮湿的种子一样,对一切充满了神秘的期待感。
端午时节的绑花线,亦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五彩缤纷的花线拧成细绳绑在手腕和脚脖子上,我们便有了安全感。因为作为小孩子的我们,总喜欢三五成群地往河坡等草木茂盛的地方跑,郁郁葱葱的草丛中有可能潜伏着凶猛的蛇,一不小心会被咬到。如果绑了花线,蛇看见了,就会灰溜溜地逃走。平时,一走到草木茂盛的地方,我们总会提心吊胆,像老鼠躲避老鼠夹一样翘首蹑足,瞻前顾后;现在,我们可以大步流星地从草堆里走过去了。端午的花线是一直戴在手腕上的。无论是吃饭、洗脸还是睡觉都戴着,以致于花线变得油腻腻的,彩色的颜料染花了手腕。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们等待着大人们绑花线时的心情不亚于拿破仑受冕时的喜悦。
厨房里的蒸汽像水一样四处流动,我奶奶的身影像滴进水里的糖浆一样,忽隐忽现。我在空荡荡的门框上倚了片刻,便摇摇晃晃地走到案桌前,奶奶头也没有回,她正在灶前像一只轻盈的蝴蝶一样旋来转去,忙碌着自己的事情。我看见案桌上摆着一盆烙得黄澄澄的蛤蟆、蝎子,它们横七竖八地躺在盆子里,栩栩如生。我在里面挑挑拣拣,选了一只肥硕的蛤蟆和一只瘦弱的蝎子。我兴高采烈地走过去,举起手中的蛤蟆和蝎子给奶奶看,奶奶的眼珠在眼眶中打着转儿,仿佛两颗大理石弹球在艳丽的天鹅绒上滚动似的。她说:“去洗脸吧,一会儿我们要去庙里。”我告诉她我洗过脸了,于是,我便走出了厨房。
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田间小道一路走着,眼前是几座小山冈,呈螺壳状,静静地伏在那里。我们停下来稍作休息,奶奶胳膊上挎着竹篮子,篮子里装着敬神用的献果。山冈后面是一座巍峨高大的山,山顶上有一座寺院。从远处望去,山很大,寺院很小,寺院宛若一只伏在巨石上的蜗牛。我侧着脸望着身旁的奶奶,她的目光越过田野划过山冈向远方延伸出去,她的面容静若磐石,仿佛在静听神的指示。这时,从山顶上传来几声空旷的钟声,它像大地的脉搏一样,缓慢而有力。我们继续向前走去。到了寺院里,迎接我们的是一位僧人。他面目和善,待人接物都是心平气和,令我和奶奶佩服不已。我的奶奶是神的信奉者,她每年端午节都要来寺庙上香敬神,我也深受感染。于是,我们和僧人一同来到了正殿,殿堂气势宏伟,里面塑了几尊高大的神像。神像的脚下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摆了一个铁架子,架子上挂满了无颜六色的香囊荷包,荷包里装着香料,使得殿内香气缭绕。奶奶把事先准备好的荷包小心翼翼地挂在架子上,并虔诚地磕了三个头,我也跟着磕了三个头。随后,我和奶奶又到其他几个庙里烧了香,敬了神。有了神灵的恩泽,这个端午节过的十分愉快。
在我的记忆中,端午节是神圣而又美好的。它给我的童年增添了无限的乐趣,使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每当想起故乡的端午节,它的神秘感就像树胶一样缓缓流动在我的记忆里,永远挥之不去。
端午节的散文 篇6
家乡在壶公山下。山上的草木青翠,瓜果飘香;山下绿水环绕,田野肥沃。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枇杷树边,有着整齐的红砖绿瓦。一派安静和谐的乡野村落,这是我的家乡,也就是明代状元柯潜的故乡。每年端午节来临,我们便会挎上篮子和姐姐一齐上山去采艾草,并配上石榴叶、枙子花等合为“五味草”。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门上都会插上艾草,此时据说艾草会镇邪辟灾。当然在我们看来,只要闻一离那清新又奇异的艾草的清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所以每年我们都争着到山上来,采下大片的艾草,也采下大片的快乐。
当然妈妈会用“五味草”给我们煮上好多的鸭蛋,据说小孩吃了还不咳嗽呢?此时而对我们小孩来说我们总就是拿着心灵手巧的姐姐用五彩的毛线编的袋子,装满鸭蛋到处炫耀。吃过午饭,妈妈又会用“五味草”煮鸭蛋的水给我们洗澡,真就是又香又舒服,整个夏天都不长痱子呢……
在我们的记忆中,端午给人的印象除了玩是吃。在端午节期间,我们除了能够吃上香喷喷的鸭蛋,还有让人记忆深刻的粽子呢?
包粽子也就是端午的保留节目之一。妈妈和阿姨总会买了好多的粽叶,用水少泡着,洗干净码好。粽子的馅一般就是糯米,配上绿豆、红枣等,煮熟。此时然后在妈妈和阿姨的一阵灵巧的忙碌之后,我们小孩便馋猫般围着蒸笼转,此时等待粽子出笼的时刻的到来……
长大了念书才明白,包粽子的习俗和我国历史上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呢?据说屈原跳入汨罗江后,群众为了不让水里的鱼咬着诗人的身体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里。这样鱼儿有的吃就不会伤害到诗人了。于就是,为了保护并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之后有了更为热闹的“赛龙舟”。
我们村里没有赛龙舟,但在黄石每年都会有这样的热闹非凡的场面出现:
在木兰溪畔,人们早早地围在岸边,锣鼓震天鞭炮齐鸣。水面,数支整齐的龙舟队伍,衣裳鲜艳随风飘扬,小伙子们激情澎湃跃跃欲试。随着一声锣响,各支队伍争相竞发,大家齐心协力,奋力争先。这一刻,鼓声、鞭炮声人们的呐喊声……凑成一片热闹非凡的画面。
端午节的作文 篇7
端午节渐渐的离去,我却有一个悲伤永远留在了心头。
端午节的那天,我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去上街,街上的人可多了,挤得我的眼镜都快掉下来了。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满街都是,真让人应接不暇,我想要这,想要那,可妈妈什么都不给我买。端午节前,我就和妈妈说过我要吃粽子的,妈妈很爽快的答应了,那天妈妈说过逛完街要去学校,领着学生去看中考考场,(因为那是一年一度的大考,有她的学生明天参加考试)顺便给我买粽子。到了晚上,我才想起粽子的事,等啊,等啊,很晚了,妈妈才回来,我忙过去一问,说没买,说是光顾着催促学生早点休息,等所有的学生都入睡了,超市早已关门。妈妈说:“明天一定买”。
第二天,正巧妈妈不知因什么事生气了,我又和妈妈说起粽子的事,妈妈大声骂道:“整天就知道吃,吃了睡,睡了吃”,说着就匆匆走了,去关照她的学生,好象上考场的是她。
看到粽子的希望离我赿来赿远,我心里刀割一般,虽然有人也没吃到粽子,但我每年都吃不上,今年好不容易盼到端午节,却还是没吃到粽子,更没有纪念屈原,我的心永远不能平静下来。
端午节过去好几天了,我最终还是没有吃到粽子。
端午节的散文 篇8
粽艾飘香的节日过得真快,很快又到傍晚。晚风徐徐吹过,河边的柳树扭动着腰肢,翩翩起舞;树上的蝉鸣,一阵接着一阵,不知疲倦地在风中飘扬;远处放牛的牧童,头顶着荷叶帽,手执一根柳条,在大水牛的身上划过;近处的鸡鸭,叽叽喳喳、不守纪律,结伴回到鸡圈。夕阳被黄糖酒醉红的脸,渐渐要滑落地平线以下时,母亲又开始忙碌起来。从墙上收起晒蔫了的艾草和石菖蒲,放入锅中,加入清晨挑的井水,武火速熬。我在灶膛前添加柴禾,可心不在这儿,扯长脖子,眼睛盯着母亲的动向。
插在门楣上的荆条和艾草,经过一天的晒烤,已经柔和地耷拉着头。母亲像一位调配专家,把它们合成一小捆,分别握在两只手中,从屋里往屋外,左右交替,在空中一路平扫而出,口中念念有词。
“五月五日端午节,虫羔蚂蚁听我雪(说),快快飞到山里切(去),不要留在房里歇(睡),如不听话快飞走,荆条艾草抽你出脓和血。”
每间房子,从角落到门口,都经过母亲手持仙草空扫和叨念。她那专注的神情,像是教化蚊虫的顽愚:别在家里叮人,快回到山上吸取露水。更像请来保护神,虔诚地把荆条艾草插回门楣上,口中还在叨念,心里想着多念一遍,就少些蚊虫叮孩子们。
我继续不紧不慢地往灶膛加柴,等烧好草药洗澡水,母亲便开始张罗孩子们洗澡。焦黄色的长柄竹筒,是为孩子们分开草药水的工具。舀一半草药水,一半清水倒入洗澡盆,母亲用食指和中指,伸入水中搅动,专注地试探水温,待水温合适时,孩子们就光着身子跳下水。浅绿色的水,像一层绿色透明的薄纱,拂过孩子们藕白色的身体,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分不清是草药本身的香味,还是母亲手上的草药香味?伴随水的温热,尽情地把孩子们包围。
母亲的手背十分粗糙,似乎被岁月刻出一道道纹路,可在我眼里是最美的手。她的手心也长满了老茧,像一颗颗按摩珠,老茧并不影响母亲为孩子们搓背的舒适度,反而那种麻酥酥的感觉,轻轻地传遍全身,更有一种清香在母亲搓背的手心传来,一阵比一阵更浓更暖。这算是最早的药浴,是我记忆深处的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