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活着读后感【优秀9篇】正文

《活着读后感【优秀9篇】》

时间: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活着读后感【优秀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活着》读后感 篇1

开始读《活着》这本书纯粹是我闲来时拿来消遣的,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愈发感觉它的光彩耀人之处,于是,也便越发抱着敬畏的心态去品读它。如果要让我用一个字来概括下这本书,毋庸置疑,“悲”是最恰当的。

福贵的一生是可悲可叹的。由于只知道肆意嫖赌以致最终将家产败完了。妻子家珍患软骨病去世,儿子有庆因抽血而死,女儿凤霞因难产大出血而死,偏头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夹死,孙子苦根吃豆撑死。他亲眼目睹六个至亲相继离去,亲手将他们葬进土里,最后只与“老福贵”相依而活。

起初,我因为他的肆意挥霍而觉得他可恶可憎,可到后来却只觉得他可怜可悲。如此悲怆的故事,作者却用平淡到近乎残忍的笔触叙述,令人揪心压抑。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片段莫过于福贵用亲人的名字吆喝着那头老牛,在田埂上慢慢走着,我想他留下的大概是一串镌刻着“我还活着”的脚印吧。

即使生活不尽人意,但他仍旧愿意勇敢地生活,并且将对家人的思念有所寄托。我想我是很难做到像他一样的。纵然命运多舛却不怨天尤人,纵然生活如此痛苦却依旧坚持尽可能乐观去面对,而不是选择郁郁寡欢。

不得不承认,人活着有时候并非会事事顺遂,活着也并未必一定会迎来希望。但是,你要知道,活着就意味着可能会有所改变。我们固然没有魔力决定命运的走向,但我们应该坚持自我,好好面对生活。要相信随时可能出现的转机。这样,你在低头穿过黑暗与荆棘时,再度抬头就有可能与温柔的黎明撞个满怀。要知道根本没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罢了。

我不敢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已经参透关于生命的奥秘,只能说说略有感悟。“活着”它仅仅代表一种状态,表明我们还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但究竟应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我想我会有自己的答案。人这一生应该乐观、简单的活着。

所谓乐观,在我看来,不是没有悲伤,而是无论我们身处怎样的困境都不会为此丧失信心,永远不会颓废绝望。《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里曾说“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倘若我们人人都是乐观主义者,怀揣着这样一颗积极的心,那么有什么困境是这样温柔又强大的情愫化解不了的?

所谓的简单也并不是单纯到不谙世事,而是历经无数磨难却仍旧保持着心底那份最柔软最原始的东西。是不会被大千世间的繁华而迷了眼,不会为追逐名利沉溺于声色犬马的一份纯真;是那种知世故而不世故,简简单单地生活享受自己的那份悠然自得。就像“愿你走出半生,归来时仍是少年”说的那样。

所以说,“活着”这两个字既简单却又具有深远的含义。它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生活远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还有即将遇见的温暖,有光。

人间很值得,请你务必努力地,乐观地,简单地活下去。

《活着》读后感1700字 篇2

故事一开始,作者以一个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的旁观者的角度,聆听了福贵老人悲惨坎坷的一生。并坦言再也没遇到一个像福贵这样令他难忘的人了,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讲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也许是困苦的生活损坏了他们的记忆,面对往事他们通常显得木讷,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过去。从福贵父母的死,妻子家珍的死,儿子有庆、女儿凤霞的死,女婿二喜、外孙苦根的死,没有什么比时间更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就可以改变一切。福贵说,像他那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上,他认识的人一个个死去,可他还活着。活着才知道能够活着的艰难,活着才知道只有活着才有意义,因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因为赌博,败光了家产,从阔少爷到佃户,一夜之间的身份改变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在他的生命中,几个名字撑起了他的一生。

家珍,一个善良而坚韧的女人!富裕的生活没有让她变得慵懒世俗,反而愈加衬托出她的高贵。富裕的时候她并不高傲,转折时她并不惊慌,怀着8个月的身孕在牌场上哀求福贵戒赌回家,从大小姐到一名困苦的农妇;失去有庆的悲痛,凤霞走时的镇静,加上那让她难堪的软骨病,对于她,活着是一种沉重!

有庆,一个可怜而乐观的孩子!在城里出生半年就被母亲带回了茅草屋,也就那么短暂的生命却经历了几次的生死磨难。最真切的感受是他对羊的喜爱,赤脚走几十里从来不喊累,那么小的孩子每天就这样上学、割草、喂羊从不怠慢,最痛心的是他的夭折,一个这么可爱懂事的孩子却被一位想要讨好县长的狠心医生活活地抽血至死。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太过残酷的世界。对于他,活着是一种折磨!

凤霞,一个失聪而纯净的孩子!一场疾病夺取了她的言语,却夺不去她那颗天使般的心。优越的童年的背后是无穷的灾难,而一个柔弱的女子却支撑着一个破碎家庭的重担。最让我感动的是她对于父母的理解和对弟弟的爱护;最让我心酸的是她为了一段地瓜和别人争夺,仅仅为了给家人一点干粮;最让我痛心的是由于不能说话而遭受的欺凌;最让我惋惜的是幸福向她招手时,她却在迎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后悄然离去!对于她,活着是一种生命的延续!

二喜和苦根,一对在书中短暂走过的父子,却也只是在福贵悲惨的生活中增添几分苦涩,对于他们,活着是一种幸运。

一个个走过的人,让经受了坎坷的福贵,最后近乎了麻木,对于他,活着只是等待着死亡的自然到来,于是,那头夕阳下的老牛就和他默默相伴而行。

我想,对于福贵来说,没有什么美丽人生,活着才是他全部的力量,也是他唯一的希望。坚忍地活着,顽强地活着,苟延残喘地活着。我也默默地忍受过孤独,我也一个人承受过失意,我也独自地等在黑暗中,在伤心欲绝的时候,我也彷徨过,痛苦过,挣扎过,也感受过生活的无常。但是却不曾放弃,不曾对生活失去信心。因为我知道,人生下来便带有一种力量,不是与命运抗争,而是与命运为友。人是世界上最脆弱又是最顽强的生物。如果我们不能将人生过得完美,我们可以将人生过得完整。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与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失意与痛苦,从来就不是消沉的理由,它们只是人生路上一块小小的石子,或许会硌脚,或许会绊倒,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向前走去。它们或许不能让人生变得更加美丽,但是这才是人生的意义。

形形色色的人生,小则为了家庭,为了事业,大则为了社会,为了国家。每个人活着都有一个目标,都有一股推动自己进步的力量。为什么而活着,怎样活着,是平庸的活着,还是有意义的活着,生活中,太多人因为人生中的一个小目标一两次失败而灰心丧气,他们失意,他们堕落,他们失去自信,有的甚至失去活着的勇气,皆因没有真正领悟活着的意义,就现代社会而言,活着虽没有福贵那样艰难,但是想要活的有意义却并不那么轻松。人生需要奋斗,需要不停的翻山越岭去寻找下一个出路,人生需要坚强,需要不停的自我疗伤去面对下一个荆图,人生需要坚持,需要在一次次的摧残后站起来继续前行。活着,不仅仅是活着,而是有意义的活着。

无论山河如何变迁,时代以何种速度继续更替,生存对于人的价值却始终如一。我们生来就为活着,为了活着而打拼,为了活着而承受生活各方面的有形与无形的压力,我坚信,只要不放弃,未来终可期。

活着读后感1900字 篇3

在神圣的黑夜中走遍大地,热爱人类的痛苦和幸福,忍受那些须忍受的,歌唱那些应该歌唱的。——海子

坐在窗口,看着群鸟一起飞向树枝,又一起飞向蓝天……他们想去哪儿就飞向哪儿,活着是一种蓬勃的生机。这种感觉真美好。但是我们呢?福贵呢?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会被一次次撕扯得粉碎。温情末了只剩得老头与一头老牛在阳光下慢慢回忆。但他还是活了下来。我不止一次无止境的探求思考着到底是什么才让能早该被折磨疯了的人活下去?无数次地翻阅福贵的故事久久才终于醒悟。

我静静地聆听这个灵魂的述说,想帮他呐喊命运的不公,也想帮他对抗这不公的命运。但是,我不行,也不能。

有种麻木的感觉,感觉自己好渺小,生活鞭挞我们。完全无法左右任何事,面对命运,我们无能为力……我们只能看着这一切摧毁着人们悲惨的人生。厄运的阴影一直追随着他的脚步,曾经风光一时的富家少爷因为年轻的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毁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他最后在贫困中醒悟,但残暴地夺走了每一个与他有缘的人的生命,毫不同情。福贵的“活着”,明白了为什么说‘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因为在那个畸形的年代能活下来就很好了,福贵也说了他只想平淡的活着,其实我们所有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如果你去过黄土高原上极度贫困的地区,你会发现那里的生活无比的规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被寂静笼罩的夜晚狗吠鸡鸣都是固定的时间。人们的娱乐少得可怜,他们的语言却是夸张又大胆,“天烧开了个大洞”“地球被煮开了”这些是黄土高原上的魔幻主义。生存孕育出的魔幻主义,而非浪漫。所有一切都只是为了活着,单纯地活着。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那活着到底是什么?古往今来我为什么而活?既要面对死亡我又为什么还得痛苦地活着?但为什么还要有好死不如赖活着这种说法?等等的一切都是未知。

未知苦处不信神佛,福贵的活着我们终不能理解。“看那最后一念怎样灭绝怎样被风吹散”,极端的感情纠葛下顾城自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困顿的忧郁中海子卧了轨;“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在丧夫的悲痛里三毛自缢了。在那本该平凡的活着中,为什么又有这么多人选择永远离开?生命能否给我一个回应?一路的坎坷,一路的艰辛,一路的执着,为什么都越不过最后的那一道坎?生命是自然的赋予,却为什么要将他不情愿的画上句号?百般波折,春去秋来,绿叶哪怕是凋落的最后一刻还是用光合作用供给养料;蜡烛即使到了化成蜡油的前一秒也是发着燃着发着光。身边的风,花,云,雾哪个不是活着,他们活得平凡,他们也有尽头,他们生命却不曾被认可。

是的活着是无形的,活着在我们中国道德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它本不应该作为任意一种词性存在,因为活着就只是生命韧性的体现罢了……

21岁的霍金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生命的韧性支持他艰难的活着,最终他在天文与物理上的造就无人能及,这便是生命的韧性,这就是活着。我曾看着被踩踏的蝶艰难地爬起,挥动残缺的翅。不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活着。是的,不只是只有我们,想在这个世界活着。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这种韧性最终让福贵老时以一种超然的、怡然自得的、平静的态度面对生活,难道不是在告诉世人,如此凄惨的福贵,尚且能够平静地认真地活着,既然无法改变活着的事实,但可以改变活着的态度即生命的韧性,只要活着就会有希望,无论好与坏,至少在生命的尽头可以告诉自己,我们活过,也曾努力奋斗过,始终坚持不气馁,不抱怨,坦然面对这一切。做到活得袒胸露背去迎万箭攒头,仍能举头对苍天一笑。

活着只是活着,只是生命的韧性和世间的对抗。静静地活着,强烈而又无声,像泥泞里的玫瑰,悲惨而又高贵。世界有压迫,命运会捉弄我,可我要紧紧扼住他的咽喉。我们不都是这样吗?一次次失望一次次爬起一次次攀登一次次一次次……活着我从不后悔,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奋力舒展开一样,我的韧性不止于此。这种韧性与我个人而言才是真正的活着,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身在泥潭里的人也会仰望星空,心系鲲鹏,则能见九万里天地。

我似乎真的明白到底什么是活着,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形形色色的人们在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里死去,这宽广又沉重的话题压抑得欲哭无泪。

是的,它太沉重,害怕它刺痛我的心。是的,它太宽广,凝聚了太多责任和使命。

人总说,时间会掩盖一切…可那一切像是春风吹又生的枯草,总是在人们的心中放映着。“活着”,那个黑暗的时代亦像是逝去了又像是仍旧鲜活着;那儿悲惨的人们亦像是死去了又像是活着的。

《活着》读后感 篇4

刚开始想看这本书是在微信朋友圈一个朋友发的图片,上面写着:想做一件事之前,问问自己,会不会死?会,那不能搞,不会,那就去他的!当是觉得这句话很霸气,这气势,大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感觉。在问来书名之后,果断就去淘宝上买了一本。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这句话,本来我对于印度就有一种很向往的感觉,记得曾经有部电影叫做《喜马拉雅星》,郑中基演的,据说他有比基尼收集癖,当然这个无从考证,而且跟我也没有什么关系。电影似乎就是在印度拍的,有瑜伽,有训蛇,总之让人有很神秘的感觉。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还是很有自己的独特魅力。

买了书以后发现,其实这就是一本游记,讲述一个22岁的女孩历时59天,花费4871元,只身前往印度旅游的故事。也许是好奇另外一个国度的文化,所以对于作者在书中所写的经历看着很有乐趣。但是如果让我一个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而且还是抢劫案频发的印度,那自然是望而生畏。书里记载内容的主线就是以女孩从尼泊尔出发途径印度的各个地方发生的各类事件。

刚开始的时候,作者并不是一个人在旅行她在旅途中遇到学长(一个长得很好看的gay,差点把一个印度人掰弯了),据作者所说,那是可以当着他的面换衣服,他也不会对你这个异性产生兴趣的人(这得多弯啊)。之后,学长去当义工,作者接着去旅游。后来作者又遇到了小资的两个外国女学生,明显作者的英文应该挺不错的,要不然穿越印度也不太可能,跟外国学生结伴旅行就更不可能(虽然后来作者觉得她们的消费水平不在一个等级,就放弃了一起同行的计划)。

中间还经历了很多的事情。比如去看恒河边烧尸,还有什么升旗仪式被各种拍照,被各种吃豆腐,被各种算计利用,各种被求婚等等。一个女孩子,孤身在异国他乡,经历了以上的种种,意志薄弱点的,都要得抑郁症了,但是显然,作者一一化解,而且对自身也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她还回来出书了,据说销量还挺好。也就是说,一个软妹子,出去穷游了一把,回来写了一本书,然后赚了大量稿费,这样她下次出去旅游就不用穷游了,大可以搭着飞机,乘着游艇,住着豪华酒店,然后还有各种时尚杂志为她的旅游经费买单。而我们,在为她的旅途感到向往之余,也在为她的消费买单。

也许我们缺少的就是这一种说走就走的勇气,我曾经幻想了很久,从高中时期开始,就幻想着,进入了大学第一件事就是要攒钱,然后在每一个可以利用的周末,带着自己小姐妹,去各种没有去过的大地方小地方旅游。然而,等到真正的进入大学以后才发现,周末学生会还有各种事情在等着你,光是一个志愿者协会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有事情安排给你了,要不然就有什么校办公室要去值班。自己真正能把握的时间少之又少,再加上自己当时刚进入大学,什么事情都不是很懂,总觉得要混混学生会,当当学生干部才不算是来大学走了一遭。

大一下学期貌似就把除了志愿者协会的社团全都退了,因为感觉实在学不到什么东西,想着这回总有时间去旅游了吧,但是,学生啊,经济是个很大的问题,而且还谈恋爱了,消费更高了,在大学四年,去的最多的地方是杭州西湖,免费啊,而且风景也不错,就是人多了点。就这样磨了一年又一年,到了大四实习,我总共去了两个地方,苏州和南京,还有马鞍山,那是男朋友的学校所在地,也不能算是旅游,顶多算一“探亲”。相信当时环游世界的梦想,真是惭愧,国都没出过,还世界呢!

为了自己,加油吧。

活着读后感 篇5

我不是一个真正的读者,因为我不相信书有令人掉泪的力量,直到出现了这本书。当时的朋友告诉我余华的《活着》的催泪性很强烈,我不大相信,因为我看过太多为了骗取感情泛滥的读者的感情和金钱的所谓感人的佳作了,我到要看看这个让无数人或者叹服或者痛斥的书到底有多大的魅力。

结果我错了,整本书的字里行间只流露出了两个字--悲伤,从为接触过的悲伤,让我心如刀绞却依然恋恋不舍。作者在此书中讲述了,地主少爷富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富贵的富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政党部队抓了壮丁,等他再回到家,女儿已经成了哑巴,母亲也病了,家里一点吃的也没有。命运就是这样的作弄人,这样的令人无法琢磨,令人尴尬的无奈着,痛苦着。

一次又一次战乱和动荡,这个家庭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新中国成立,在大跃进运动中,饥荒饿得福贵的妻子家珍驼了背。邻居们为争抢剩余的发了霉的红薯大打出手,福贵的儿子为救学校校长的老婆产后大出血,踊跃献血,忙乱中被抽多了血,死了……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看几页,都有我眼泪湿润的感觉,坏运气总是降临到福贵的头上,在小说的最后,悲剧和失败越来越多,眼泪和痛哭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这样的故事令我痛苦,但倔强的自己还是顽强的把这本上看完了,我一心渴望福贵的生活出现转机,可直到小说结尾我还是失望,悲伤让我痛恨作者的无情,另一个心思却不得不叹服作者的文学艺术造化,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是我看过的书中最有艺术价值的书之一,我也因此想到了美国短篇小说作家艾米丽·卡特对中国著名作家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的评价,艾米丽对《活着》的语言、情节,娓娓道来的叙述方法,简朴优美,未曾雕饰的魅力及小说中关于生、死、命运的内涵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艾米丽写道:“如果现在要读一些东西,显然你应该读一些永恒的东西。《活着》就是这样一流的作品”。

余华在书中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忍受,忍受生活赋予的快乐和痛苦、幸福和不幸、悲伤和高兴以及兴奋和无奈等等……哪怕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也要坚强的忍受,这个就是书的本意内涵吗?我不敢这么想,人的生命中若只剩下了忍受,生活何来转机何来精彩啊?

书的最后似乎没有忘记又留下的讲述者自己在慢慢降临下来的夜幕中说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话,“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书想告诉读者,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生命只是仅仅活着,仅仅只是一种存在,它和其他万物一样并无任何意义。

追寻,探究的本质不过是一个大笑话而已等等,而没有其他任何过多的意义,人的命运就是如此这般的循环往复,一代又一代的周而复始……但这是作者的本意吗?我不敢认同,我宁愿希望他是借此告诉我们追求自己命运的重要性,如果不是这样,书的悲伤真的会凉了我的心,带不来一丝的振作。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中说“……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确实有点令人不寒而栗。现实中痛苦和快乐的人们不禁要问,生命的意义难道是真的如此脆弱?

活着读后感 篇6

几天时间把余华早期的小说《活着》看完了,看介绍说是长篇小说,实际上是很薄的一本书,相比之下,可能像《子夜》《家》《春》《秋》这种才是长篇小说。

说回《活着》,读完后心情很沉重、压抑,虽然是小说,但我感觉更像是纪实类文章,小说主人公福贵他身处的时代,在他身上发生的事情,可以说很悲惨。我以为,实际生活中会有比福贵遭遇更悲惨的同胞。

读福贵的故事,我想到家中的长辈们,同样是经历了国共内战,解放后的一系列动荡,人民公社、大炼钢、文革,再到改革开放,长辈们后来的生活当然是更好了,他们经历的那些事情,在他们身上留下的印记,给他们人生带来的影响,作为子女、作为晚辈,却几乎不知一二,以晚辈们的人生阅历,即使对那段历史有所了解,毕竟不是亲历者,不可能有切身体会,只能凭想象,比较遗憾的是,经历那些事的长辈们,通过文字、通过口述记录下来的,目前来看,太少了。我也很难进入到他们的内心,知晓他们的想法,尤其是身边的长辈们。

想起三年前在香港书展龙应台的讲座,不知道当时她的讲座有没有影响到当时在场的听众们,他们回去后有没有去跟家族中的长辈了解上一代、上两代的故事,或者说有没有民间的人士在推动去做类似的事情。

《活着》读后感 篇7

在假期的时候我读了一本书,叫“活着”,是余华写的。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一个人沉思了好久。主人公的亲人一个个离开人世,最后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孤独的生活,但尽管这样,他没有选择放弃生命,而是坚强地活着。他的这种坚强深深地打动了我,毕竟面对所有的亲人离世,这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承受住的,但他还是坚强地活下来了。

可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一遇到事情,面对压力就承受不住,甚至会选择轻生?我们总是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某高中生跳楼自杀,某明星得抑郁症……确实,人这一辈子会遇到很多事,不可避免的就会有不如意的时候,导致很多人想不开,特别消极,甚至选择放弃生命。其实静下来想想这是多么不负责任的行为,每个人的生命不只属于自己,也属于父母,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是多么不容易,就是这么回报他们的吗?如果没有孩子,父母接下来的日子要怎么过?人活在这个世上,有很多责任要去承担,所以要学着成熟,学会忍受,学会承担,心态要豁达一些。而且我觉得什么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好,也不是绝对的不好,凡是要往好了想,或许上帝给你关了一个门,但却会给你打开另外一扇窗呢!而这扇窗外的景色又是格外美丽呢!还有很多时候人的压力真的是自己给自己的,有的时候就是太在意外界的想法,所以让自己活得很累,其实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

最后我想说,生命是最珍贵的,毕竟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生命。

活着读后感1900字 篇8

在钦州港项目部领导的强烈推荐和带动下,我们项目部最近掀起了一股“稻盛和夫”风。我也花了将近一个星期拜读了稻盛和夫的名作《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一本让人震撼、深受鼓舞的人生哲学著作。浅显易懂、语言质朴、穿插其创业经历和奋斗历程让我更深入地感受到稻盛和夫深刻的人生哲学和经营智慧。

人为什么活着?生命的本质,生活的意义又是什么?记得我刚毕业来到钦州港项目部龙门预制场时,在无数个夜里,我都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质问自己的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需要怎样的人生?我的未来会是怎样的绚丽多彩?

稻盛先生说,人生的目的在于“提升心志、磨炼灵魂”,或者叫“净化心灵”“纯化心灵”。再换一种说法,人生的目的在于“为世人、为社会做奉献”,只有心灵纯洁、人格高尚的人才能一辈子为别人、为社会做贡献,而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这是稻盛先生的人生价值观。这让我想起了俞敏洪老师的经典语录。他说:“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是我们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有所作为,能成就一番事业。但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巨的,挺过来了就是胜利。不是每个人都能风声水起,都能扭转乾坤的。当我们遭遇挫折和失败的时候,该怎么做?是不停的抱怨?是怨恨他人?怨恨自己?怨恨老天爷不公?是继续坚持还是就此放弃?我觉得老天爷对每个人都很公平,机会人人均等,就看你是否能抓住。通常,老天爷在对你关了一扇门的同时会在旁边开一扇窗。

我觉得生命就是一场梦,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我们就是为了让这个梦中充满自己喜欢的东西。每个技术员都有一个当项目部经理梦,不想当项目部经理的技术员不是好技术员。稻盛和夫指出,只有努力,而且是“做出不逊于任何人的努力”,事业才能最终获得成功。为了实现理想,我们朝着目标一步步迈进,勤奋努力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梦想和愿望多么高远,现实中的每一天都要竭尽全力、踏实认真的工作。通向成功的道路是没有捷径的,只能是“每一天”的累积与“现在”的连续。

在平时工作中,一些挫败和批评是难免的,我经常也会感到苦闷彷徨。稻盛先生教育我们:不管你遇到了什么难题,都不要放弃。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把心态摆正。遭受苦难时,不要憎恨,不要侧身躲避。要从正面接受苦难,努力克服它。稻盛先生,出身贫困;小时候正逢战争,房屋被美军的飞机炸毁;小学毕业两次没考上理想的初中;13岁时染上肺结核,差点丧命;考大阪大学又落第;毕业时还找不到工作;好不容易进了一家公司,又是连续亏本、连工资也不能如期发放的企业。他的人生也是遭遇很多苦难很多挫败。这些逆境、挫败就犹如人生路上的绊脚石,但摆正心态,我们可以利用绊脚石来垫脚往上爬,最后越爬越高,就能看到更多的风景。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的核心是“以心为本”。我认为“以心为本”的经营理念,成就了今天的京瓷。稻盛和夫的经营就是围绕着怎样在企业内建立一种牢固的、相互信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么一个中心点进行的。他决定“以心为本”来经营公司。为了公司的发展,每个人都竭尽全力。经营者不负众望,努力工作;员工们相互信任,不图私利。之后,在创业中虽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但依靠着这些坚实而又紧密相连的心性基础,依靠着这一简单执著的经营理念,最终渡过了难关,成就了今天的京瓷。我认为我们公司同样需要“以心为本”的理念。我们的工作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团队凝聚力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没有建立起牢固的彼此信赖的关系没有构建团队强大的凝聚力,那么我们项目部就失去了生命力和战斗力。当我们都有着一种主人翁的工作意识和家一般的归属感,大家必会竭尽全力,努力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尽职尽责、踏踏实实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公司为项目部创造利益。

《人为什么活着》这本书渗透了很多人生哲学。看完这本书,最大的体会就是一种认同感。如果我们的生命不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那么我们的生命就是白过的。人的一生应该是奋斗的一生。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活就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用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保持端正的态度去对待人生、对待生命,勇于创新、创造,进而实现个人价值,人生就应该这样活着。

活着读后感1800字 篇9

近期黄总给我们推荐了《人为什么活着》这本书,从名字上就把我镇住了,作者取了这么一个大的名字作为书名,同时也是提出一个广阔的思考话题,不是一般人能驾驭的,稻盛和夫确实不是一般人,《人为什么活着》我是第一次读,读了之后感触很深,不由得去了解作者生平。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学部毕业。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52岁创办第二电电(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两大事业皆以惊人的力道成长。在日本四大“经营之圣”(另三位分别是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中,他是年龄最小(也是目前唯一在世的)而被尊为“圣”的。

事业成功之余,稻盛和夫1984年创立“稻盛集团”,同时更创设「京都赏」,每年表扬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卓越贡献的人士。此外,并出任以年轻一辈经营者为招收对象的「盛和塾」校长,培育新世代经营者不遗馀力,其经营哲学被日本企业界奉为圭臬。主要著作有《稻盛和夫的哲学》、《企业家成功之道》、《追求成功的热情》、《敬爱天人》、《愣头青的自传》、《稻盛和夫的应用哲学》、《你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等。

我一直是一位喜欢营销的青年,拜读过诸多企业家的成功之路,对马云、柳传志、牛根生、史玉柱等非常佩服。但读了《人为什么活着》,了解了稻盛和夫之后,感叹自己的视野亟待开阔啊。作为一个企业家,稻盛和夫能在有生之年经营两家公司进入世界500强,不仅在管理上有所成就,在管理著作方面也有这么多的贡献,令人心生佩服。

我们每日忙于各自所从事的工作,对于工作中的得与失,成与败,往往会钻进这种表象的篓子,而忽略了站在篓子的外面,进行总结,思考人性。

稻盛和夫在工作管理之余,撰写了众多的管理文献,给我们的成长提供了不少帮助,给其他企业家也同样具有参考借鉴。

他在书中提出了一种论点:成功同样也是一种试炼,在书中稻盛和夫的这句话可谓一语惊人。许多中国一线企业家,可以经受任何艰难困苦的炼狱,却偏偏经受不住成功的磨难。问题在于,他们没有像稻盛和夫那样认识到“人生与经营活动是相通的”,没有回到人生和心灵修为的原点去经营企业。其实,正如稻盛和夫在本书中竭力阐发的:人生中信奉的哲学与经营管理中行之有效的哲学如出一辙。

稻盛先生的哲学并不是在他成功和成名以后才总结出来的,在他创业之前,在一家亏本企业当科长时,他就已经在工作实践中开始探索人的心态同人生和工作结果之间的关系。当他创业后,就把自己在经营以及生活实践中一点一滴的感悟记录下来,汇编成“京瓷哲学”(后又被别人称为“稻盛哲学”)的小册子,发给员工学习,并与员工一起在实践中贯彻。

稻盛先生在经营实践中悟出了“稻盛哲学”,并把“稻盛哲学”忠实地贯彻于经营实践,使事业获得巨大发展。又把在发展中的新的实践经验再提炼,进一步丰富了“稻盛哲学”。50年间不断循环,使经营和哲学,理论和实践达到高度的、近乎完美的统一。

2008年10月28日马云先生专程去日本京都向稻盛先生请教“企业家灵魂的问题”,实质上就是这个人生目的问题。

人为什么而活着呢?认真提出和思考这样问题的人并不多,我们芸芸众生只是活着或想着要比别人活得更潇洒,至于究竟为什么活着,生活的意义何在?似乎不必考虑,想思考也深入不下去。有些人甚至迷失了人生目的,因而误入歧途。

稻盛先生说:人生的目的在于“提升心性、磨练灵魂”,或者叫“净化心灵”、“纯化心灵”、“提高人性”、“提升人格”等等,都是同意语。再换一种说法,人生目的在于“为世人、为社会做奉献”,因为只有心灵纯洁、人格高尚的人才能一辈子为别人、为社会做贡献,而不计较自己个人的得失。

稻盛先生认为,只要坚持“想好事做好事”,将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人生一定会出现转机,甚至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命运的走向。

正因为他将“因果报应法则”变成了信念,并在实践中忠实地贯彻,使他对事物的判断变得很简单,他的人生和事业很顺利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因果报应是佛家经典,作为共产党员,我不信佛,但是我们应该行善,与人为善,为客户着想,为公司着想,善待客户,对消费者以诚相待,客户能把货销出去,为消费者做好服务,消费者形成口碑宣传,带动销售,渠道建立了,基础打牢了,生意才会好,企业才能持续长久发展。

信息时代,我们应该找时间为自己充电,理论先行,提高修养,做一名优秀的员工,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